求一步老武打电影 有一镜头是女主躺床上用一种腿功 就是把两大腿并多远都要在一起起弓起来 使男主打不开那双腿

《一步之遥》是否是姜文的一部大失水准的烂片?
《一步之遥》之于姜文是否就好比《无极》之于陈凯歌大导演?说真话,这次对姜文真的很失望,无论从台词、节奏还是剧情上都比以前的电影差太多了。我买的是下午场的,电影院上座率并不高,中途陆续有人退场。我前面坐着一个男的看了十分钟后就开始一直玩手机。就像我至今都打死不敢相信拍出大烂片《无极》的陈凯歌竟然拍过《霸王别姬》一样,这次我也不敢相信《让子弹飞》和《一步之遥》是同一个导演拍的。
按投票排序
425 个回答
我就喜欢喝果汁跟可乐。前两年你给我泡了杯茶,真好喝。这回你又给我泡了一杯,我觉得不如上次的好。说实在的,我不懂茶。虽然我知道这茶叶珍贵,你也是费了好大的功夫。但我不爱喝。虽然我不爱喝。但我知道这茶叶珍贵,你也是费了好大的功夫。你我都没有错。所以咱这样,我也不怪你,你也别怪我。你下次再泡茶的时候,我还来尝尝。
看不下去了,冒头说一句。 《一步之遥》肯定不是烂片。作为电影,它有多好见仁见智,但肯定在水准之上。喜欢不喜欢,看大家口味。我就属于不太喜欢的那部分。导演想说的我基本都明白但觉得没啥意思。但「我不喜欢」不等于「烂片」。电影一百多年了,基本标准还是有的。《一步之遥》不是那种通俗商业类型片,叙事和影像也过于任性。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来说,确实有观影障碍。所以很多人不喜欢,这很正常。但它不是「烂片」。如果我们轻易地用大众审美去界定「烂片」,对于本就面黄肌瘦的中国电影更是雪上加霜。在趣味上兼容并蓄,对于挑战既有观念的创新保持宽容和微笑,让市场去完成商业价值的判断,中国电影也许会多条生路。
如果你当它是一部类型片来看,那它是烂片无疑。因为类型片除了电影的基本艺术标准、工业标准之外,更有严格的市场标准:大的规则不可违背,在此基础上内容小创新,技术大推进。大体如此就算是类型佳作了。但《一步之遥》压根就不是一部类型片,甚至具有反类型的气质,你如果抱着看类型片的期待进影院,必然会带着WTF的感慨离去。从这个意义上讲,“烂片”是坐实了的。不过,如果抛开类型法则,只用电影的标准来论电影。《一步之遥》有缺点,有问题,但它绝不是烂片。咱们不要只说服化道,那是《小时代》为自己写的辩护词(就算只谈服化道,《一步之遥》的逼格还是秒杀《小时代》的)。就说几项电影的基本技术指标:剧本,非类型化,故事近乎碎片,但不失为由特点的框架,台词设计不错,只是你可能还没来得及砸吧出词中之意,词就过去了;表演,就算舒淇周韵令人摇头,姜文过于自恋,王志文、刘利年,甚至洪晃,都不失可圈点之处;摄影,除了围桌对话继续了子弹糟糕的环绕对切之外,无论是室内的舞台戏,还是马走日和完颜那个缓缓拉出的长镜,至少国内一线摄影水准;剪辑,这个戏最牛逼的就是剪辑,剪好故事已经很难,没有故事仍能剪得气韵不断,真是太厉害了。(你看《智取威虎山》,单场戏都能剪到气不顺)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看下来,基本还是上面的评价:有缺点,但绝非烂片,不少环节甚至是业内翘楚。更不用说艺术品不是零碎表现的,把这些印象拼在一起,又不是1+1+1……囫囵出来整体的感觉相当不错——前提是你能对上这个调频。不过,作为《太阳照常升起》的铁粉,姜文的戏,如果看完没有人拍腿大骂“烂片”,那倒真是失败呢。从这个意义上讲,《让子弹飞》算是他最失败一作也不为过。
不记得是从哪里看到的了姜文拍完 《太阳照常升起》,观众一片骂声:什么玩意啊,姜文就是个只会拍内涵片,不会拍商业片的偏锋导演。于是,有了 《让子弹飞》。姜文问:看懂了吗?
观众:看懂了。 姜文:好看吗?
观众:好看。
姜文:好,我继续拍内涵片去。
被迫补充:评论里好些人分不清“不喜欢”和“烂”。这就像你喜欢日本菜,不喜欢中国菜。但这不能说明日本菜好,中国菜烂,是吧?有些人说答主不应该说话带刺。但答主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被别人凌辱、污蔑,实在是不能心平气和。是不是有些武六了,这样确实不好,小朋友不要学我,有生命危险。好多人说我进影院就是娱乐的,没让我看见热闹,却搞得我头都大了,不是电影的问题吗?唉…在中国只剩消费以娱乐这一功能,可悲啊!其实电影在大多数地区都是消费以娱乐和消费以提升自我两种功能,和书是一样的。此评价严重剧透,介意者请绕道而行。正文开始:说【一步之遥】烂的人中,有两种人,一种没看懂就骂的群众,一种是别有用心的坏人。部分人明明连这电影的九牛一毛都没摸到,就已经开始急着骂街了。相信读不懂【百年孤独】的人,也没有多少敢跳脚指摘的。可【一步之遥】惨就惨在它是一部电影,只要是个有眼睛耳朵的人,就能扯上两句装装样子。何况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不懂便骂的人带了路,当你质疑他们时,他们会趾高气昂的对你说:“你看,XXX也是这么说的”。不懂不是问题,不懂还骂那就是问题了。所以我就是想来显摆一下我看懂得那部分【一步之遥】,帮不懂的同志们提个醒,也臊一臊不懂还骂的群众,顺带揭露一下那些别有用心的坏人。不敢说自己懂的很全面,也希望能与看懂更多的朋友分享交流一下感受。首先,【一步之遥】是一部表层荒诞浮华的电影,这些表象只是一种用来吸引人的外壳,表象下掩盖的内容才是重要的,不然什么韦斯·安德森和科恩兄弟就是烂片之王了。这些荒诞主义作品的故事层面总是看起来有些疯狂和夸张,但它们所表达出的人物感情和世间道理往往是最简明醇厚的。要看透【一步之遥】的内容,不能从它的手法和故事入手,而是要先懂它的人物。而这些人物呐,大多是通过充实饱满的台词塑造起来的,所以我们先来说说【一步之遥】的台词。有人说【一步之遥】的台词像相声,不能说他有错,因为相声的每句词都是经过反复琢磨才放到那里的,每句词都有它的用处,在有用的同时,还让人觉得有趣。如果国产电影的台词都能像相声,那得是多大的进步啊!如果有用又有趣的台词太多,就成了过错的话,那伍迪·艾伦和昆汀·塔伦蒂诺又相继登上了烂片之王的宝座。什么是好的台词?套用姜文经常举的一个例子:两个聋子站在河两岸,一个背了个钓鱼竿。其中一个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是聋子,就喊:”你钓鱼去啊?“另一个人也不想被对方知道自己是聋子,就喊:”不是,我钓鱼去!“问话的聋子一看,回了一句:”嗨,我还以为你钓鱼去呐!“就在这一来一回之间,两个人越想掩饰就越暴露了自己的聋,有用又有趣。而姜文的电影自【太阳照常升起】,就充斥着无数口是心非的台词,你要转个弯才能理解这些话,这也是造成很多人看不懂的缘由之一。列一个印象深刻的桥段做例子:五个妇女在厨房里揉面,电话响了,一个妇女接起一听,大喊了一声“啊!流氓!”把电话挂了,回到位置后面色潮红,甚至看得出有些许喜悦。别人问她听到什么,她说“太流氓了,说不出口。”过了一会,又来了电话,另一个妇女马上冲过去,口里喊着“我接,我接!”,接过电话后,反应和头一个女人如出一辙。就这样来了五个电话,五个人都有了同样的经历,大家口中虽然都喊着流氓,却都忙不迭的抢着接电话。在【太阳】中,姜文甚至不会解释哪些台词是不真实的,所以这就要考验观众的理解能力了。到了【一步之遥】中,人物台词更是精致了,这也归功于强大的九人编剧团队四年的打磨。但是姜文害怕又出现【太阳】那样的情况,所以在【一步之遥】里加入了一个半只说“直话”的人,一个是周韵扮演的武六,半个是旁白马走日。而其他人口中,大部分话都是拐弯抹角的,一半的话甚至是口是心非的。就连那个旁白马走日,虽然说得都是“直话”,却用了不少的问句,你只要把这些问句都当成反问,这个人物也就好理解了。说完了台词,先来说说男主角马走日。要说马走日,就要提提这部片子的名字【一步之遥】了。为什么叫【一步之遥】呢?姜文说,原本想用“一步之遥”那首舞曲,虽然后来没用,但把名字给留下了。我觉得他很不诚实,至少不完全诚实。我看到的“一步之遥”,是每每马走日在离脱罪(或者说是逃离枪毙命运)一步之遥时,他都放弃了机会。完颜死了,马走日去找武六,没能说出口。见到覃赛男,又没能说出口。在马棚思前想后,总算下定决心要找武大帅帮忙,命运又让他撞见了受困的项飞田,他选择了先救项飞田。救出了项飞田后,本可以直接找其帮忙,却又没能开口。紧接着又放弃了向武六求援的机会,独自潜逃。本可以一直藏匿下去的马走日,又打了王天王,暴露了行踪。项飞田给了他一个演戏换命的机会,他还是放弃了。甚至在最后,不顾武六死活便能逃走的情况下,他都选择了毅然赴死。为什么马走日每次与脱离危险只差一步的时候,他都要选择向死亡再迈进一步呢?因为马走日曾经高估了自己的无耻,低估了自己的底线。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毫无底线的投机者,可以用任何东西换取利益。可惜他错了,他珍视的东西太多了——尊严,爱情,爱人的尊严,义气,爱他的人的生命……他不能放弃这里的任何一样来换取自己的苟活。后来,他想通了:“那我就死了吧!”然后就去死了。分析马走日的性格时,很多人爱拿那句“我还是个孩子”说事,可这句话诞生的语境是为了搪塞完颜英的求婚,所以姜文是不是认真的我不知道,至少马走日不具备孩子的天真,但的确拥有孩子的浪漫情怀。姜文在片中一共用了两次红色的风车,第一次是在谋杀案的摄制现场,武六从画着红色风车的壁画前走向马走日,这时的马走日第一次正视了自己做不了没有底线的大混蛋的事实。第二次是在逃亡的路上,就在红色风车里,马走日决定不再和自己的底线过不去,坦然面对死亡。而这些风车,不免让人想起了堂吉诃德。堂吉诃德一直认为自己是个骑士,没想那个时代根本没有骑士。马走日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混蛋,没想那个时代多的是比他更混的蛋,自己倒成了那个时代容不下的骑士。马走日是那个时代的失败者,谁又是这个时代的成功者呢?毫无疑问是项飞田,他可以为了步步高升出卖一切。当他发现马走日成了杀人犯的第一时间,他连裤子都没穿就急着告诉马走日,显然那时的他还是想救这个朋友兼恩人一命的。可后来不知他用了多长时间,可能是一夜也可能是一秒,发觉马走日对他不重要,没有马走日对他很重要。就在这之后的两年里,他因为这个选择而飞黄腾达,枪毙马走日也不再仅仅是为了遮蔽他自己的丑事,更成了一个重要的功绩,甚至成了他事业重要的一部分。那项飞田的丑事是什么呢?在武大帅的地方办了武大帅的人。这个人是谁呢?这人是武七。指向这个答案的线索有许多,甚至可以说姜文就差让武七和项飞田抱在一起热吻了。先是两人嫖了武大帅的人却不见嫖了谁。而后与项飞田通电话时,武七又自己对自己上下其手,有人说这不能说明什么,那你倒是听着葛优的声音撸管试试?所以在武六和武大帅合唱那一段戏,武七一直搂着个帅哥异常陶醉,也就不奇怪了。甚至在最后枪毙马走日的时候,项飞田都已经穿着婚纱和武七站在了一起,这暗示好像很难更加明显了。说回项飞田,他和武七这段“情缘”,是真是假呢?不知道。因为竖弯钩和项飞田还有一段激情,武七也是因为一个意大利女人才和马走日、项飞田搭上了关系。所以项飞田和武七完全就是在互相满足,互相利用而已。可见项飞田是个可以轻松突破自己任何底线之人,只要有足够的理由就成。上面已经把武七说了个半透,那就索性把他说完。武七的魅力、才智、胆量都远不如马走日、项飞田这些人,但他生来就有帅二代的光环加成。所以他的爱好就是恣意妄为,就是任性作死。但因为他天生才智上的不足,他通常都需要智囊的帮助,当然也免不了被自己的智囊所利用。项飞田就是他的智囊,而武七就像一条疯狗,谁挡了道他就咬谁,不论什么亲疏远近。说到底,武七就是一个天生没什么底线的人,他所谓报恩之类的话,就是一句屁话。他需要你时可以马上下跪请安,你挡他路时,他决不介意亲手干掉你。说完了武七,顺势说说他的好姐姐武六。武六完全是武七的反面,是在那个乱世少有的纯真之人——她愿意相信别人,也愿意相信正义;她讨厌别人说谎,自己也异常的耿直;她有不俗的品味,能唱歌剧,拍电影。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文艺女侠。当然,这一切之所以存在,还是源于她的家世。当她与自己的家庭相对抗时,她就失去了一切优势,甚至连自己都无法保护,更何况保护别人。这可能就是武六的悲情之处,她的高品位令她只可能爱上马走日这样高底线的人,而这样的人又不能被她的生存环境所包容,若她脱离了原本的环境又难以生存。她是什么时候爱上马走日的呢?可能在火车的沙滩上就已经被马走日的浪漫情怀和理想主义吸引了吧。那她起初为什么要真枪毙马走日呢?可能是源于听信了谎言后的失望吧,毕竟传说中那个背叛和残杀女人的马走日只能令她恶心。可再怎么说,马走日也只能是她人生中的一段悲情过场,当她的心上再添几道伤口后,如果还能侥幸存活,那世界上定会再多一个覃赛男这样的女枭雄。一双子女描绘完了,来看看那一对父母。在武大帅的家庭中,拍板说话的一定是覃赛男,包括武大帅之所以成为武大帅,也是源于覃赛男的挑选。她挑了一个底线低、胆子大、能打仗的人做老公,但武大帅最大的优点,要数听话。如果一个男人娶几个老婆,娶哪个老婆,都由自己的大老婆安排,那这男的得多无耻啊。可能下面这个场景最能说明问题——婚礼上武大帅亲了一口沙俄小老婆的额头,覃赛男却要求他亲嘴。覃赛男和武大帅有没有映射蒋介石和宋美龄我不清楚,但这两对都告诉我,有种婚姻叫做各取所需!对武大帅来说,儿女就是:惯着给自己长脸的武六,“马办”给自己丢脸的武七。当覃校长拿着机枪向自己女儿扫射的场景和余音犹存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们这群儿女”交织在一起时,就是道貌岸然的最佳注脚了吧!再来聊聊这些无耻混蛋中地位最低的一个,王天王。如果说上面那混蛋是操控者,那王天王就是一个迎合者。他迎合群众,给群众最想看到的故事。他迎合权贵,只做权贵理念的传声筒。夹在二者当中虽不上不下,但是却能给自己谋到不少私利。他从不创造价值,他的存在也没有什么益处,不知为何,他总能让我想到周立波。但他和马走日的对话,正巧道出了人生的真谛——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演戏。是啊,戏演的漂亮,人做的也就舒坦嘛!王天王这个人物还有很多值得说的地方,但要在后面结合电影的内涵才能说清楚。最后谈谈整起事件的发端,完颜英。她本是大清的格格,却落了个舞女的下场。她在连续三届花域总统选举中夺冠,但这比赛根本就是熟人搞得洗钱项目,而她自己也只是个内定的冠军。说好听点这叫演员,说难听了她就是个托。但她演着演着就当真了,把自己当成了真总统,把这假奖项当成了真荣誉。到最后甚至忘了,再高级的舞女也只是个舞女的道理。她开始寻找婚姻,要求婚姻,却最终在这与她不相配的梦想中香消玉殒,更是赔上了她爱的马走日。可能这就是姜文眼中的一种女人吧,爱她的人很多,但她永远享受不到两情相悦的感觉。那马走日为什么拒绝完颜英呢?这我真不知道,可能是嫌自己不够好,也可能是怕承担责任,还可能是觉得完颜英不够安稳,还有很多可能,可能这些可能都只是原因的一部分。但马走日是深深爱着完颜英的,他甚至爱到愿意为完颜英的死承担一切责任。马走日看不得王天王毁谤完颜英也是真真切切的,至少我愿意这样相信。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我不杀完颜,完颜因爱我而死!总算啰里吧嗦的说完了人物,现在终于可以开始说说【一步之遥】的内容物了。其实【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一步之遥】的内容是三位一体的,姜文把他们一遍一遍的翻译给大众看,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很多人愿意解读这三部作品中的历史隐喻,但我觉得其实这三部作品映射的不只是历史,它们道出了姜文所认识到的可应用于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的世间道理。如果说【太阳】的内涵是个绝世美女,那它的表现形式就相当于是件破棉袄,有些人看见后,连想碰这美女的心都没有。而【子弹】算是穿上了LV,但在表现形式上耗费了一番功夫后,内涵也就只能算上个小美女了。【一步之遥】算是在形式上超越了【子弹】,内涵上也更接近【太阳】了,像是一个穿着维多利亚秘密的模特,可这双重的提高,反而带来了些问题。有人觉得穿维密上台华而不实且略显低俗,他们惯常的忽略了衣服里的美女。也有人既看了衣服也看了美女,但这就像喝了一瓶烈酒,爽是爽了,就是特晕特累,有些分不清这酒是好是坏了。所以我就试着扒扒这衣裳,给你看看那美女。三部电影中,谎言是胜利者的必备技能。在【太阳】里,黄秋生被误当做摸女人屁股的流氓,在逃跑的过程中,撞破了自己的战友同时也是个有妇之夫的姜文和小护士的奸情。在黄秋生被抓后,小护士假装被摸屁股的人,出来指认黄秋生,被负责调查的主任识破是假。小护士对黄秋生说是因为自己喜欢他,所以假扮受害人,想在指认黄秋生后和他结婚,帮黄秋生脱罪。姜文劝黄秋生写下检讨书,说是坦白从宽,早交代能轻处理。后来案件告破,黄秋生被还清白,检讨书也被领导烧毁,黄秋生邀请姜文和小护士吃饭庆祝。就在故事要圆满完结的时候,黄秋生被发现吊死在了桥上。姜文曾在戛纳表示,黄秋生就是被自己杀死的。所以前面小护士与姜文看似要帮朋友脱罪的疯狂行为,也只是想诬陷黄秋生的骗人伎俩。他们为什么要诬陷黄秋生?因为黄秋生知道他们的丑事,所以在黄秋生洗脱冤屈后,姜文就把他铲除掉了。这是不是与项飞田和武七对马走日的所作所为如出一辙?只不过【一步】中姜文用旁白表明了项飞田报复的缘由,而【太阳】中姜文只用影像留下了一些线索,所以导致了有些观众的不明所以。到了【子弹】之中,胡万用凉粉案了断天真的小六子时,也是满嘴的“公正”、“清白”,武智冲还在一边陪胡万演着双簧,一口一个“六爷!佩服!”。但【子弹】中的简化虽然场面上更热闹,却远没有【太阳】和【一步】显得有趣和深刻。回想这三部电影之中,但凡与诚实、浪漫、理想、单纯这些美好品质沾边的人物,无疑不落了个悲惨的收场。像是【太阳】里的黄秋生、房祖名,【一步】里的马走日、完颜英、武六,【子弹】里的小六子和张牧之。张牧之这个角色比较值得一提的,他对兄弟们显然是义气和诚实的,但他对外人多数时候都是口是心非,甚至是对马邦德和县长夫人,就连最后的胜利都是用杀死替身的谎言换回来的,这从张牧之和马邦德从黄四郎的碉堡回县衙的那场戏就能看出一二——张牧之要和马邦德睡在一起,说是因为“我不能酒后欺负一个寡妇”,这当然是一个道貌岸然的谎言,他早就料到黄四郎的人会夜袭县衙,所以才没有和夫人睡在一起。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姜文曾经自己承认的。张牧之(詹姆斯)和马邦德就像是一个人的两面,互为姓名,而理想主义的一面想胜过功利主义,就必然要学会控制功利主义。所以张牧之从头到尾都在“放牧”马邦德这匹“马”,而理想主义的马走日一旦太过相信功利主义的项飞田,就会死无葬身之地。可惜就算是张牧之这个手段和理想并存的人,最后也落了个孤家寡人的下场。可见在姜文眼中,好人都是悲情的,坏人则永远是时代的胜利者。三部电影中,群众永远不明真相、被人利用,自己却浑然不觉。这条要先从【子弹】说起。张牧之斩了黄四郎的替身,带着鹅城群众突入了碉堡,碉堡没多久就被攻了下来。黄四郎的碉堡还是斩替身前的碉堡,群众也还是那帮群众。碉堡不是传说中的固若金汤,群众什么时候起来反抗都能得到胜利,可他们惧怕自己心中的黄四郎,所以甘愿受到他的奴役,直到有人先打倒黄四郎。而黄四郎的形象,就是通过武智冲这种人树立起来的,可当风向改变时,这些人都会倒向顺风的那一边。【子弹】里的武智冲,恰如【一步】里的王天王。王天王带给民众他们想要相信的故事,也是权贵想让民众相信的故事。民众们在王天王的故事中义愤填膺,仿佛自己是正义的朋友,浑然不知这伴随娱乐而生的愤怒将会烧死一个少有的理想主义者。这一幕是不是很常见呢?在任何国度的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人们不愿意相信【一步之遥】,因为他们不理解马走日的存在,如果姜文真的把【一步之遥】拍成一个警察追击杀人犯的传统故事,相信口碑和票房都将是另一番景象。可是姜文不想让“群众”再做“群众”,他更不想做王天王。所以王天王说的“全是界都懂得电影才是好电影”这本就是被姜文讽刺的一句屁话,当然,所有属于王天王的台词都是道貌岸然的屁话。但有些所谓“影评人”,竟拿这句被姜文讽刺的话来批判【一步之遥】,真是蠢到M78星云去了!继续说回不明真相和被人利用的群众。在【一步】中,有一场戏是法租界和武大帅移交马走日,无数“进步学生”举着“中国事,中国办”的牌子摇旗呐喊,相信他们心中一定不乏自豪之情。但他们真正做了什么呢?提高了法国在中国人心中的好感,提升了武大帅的威名,又把马走日向被枪毙推进了一步。而这些作为,只能给法国人和武大帅继续鱼肉百姓增加本钱而已。所以在结尾马走日被枪击时,导演并没有给开枪者镜头,因为马走日是死在了每一个相信王天王和武大帅故事的人手中。是“武大帅”们枪毙了马走日,而群众就是他们手中的枪。只不过这只枪幸运时是被张牧之拿着打死了黄四郎(甚至可能没打死),但大多数时候是被武大帅拿着打死了马走日。最可悲的是,马走日的死和黄四郎的死,都将会被群众们视为喜讯,额手称庆。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贬低【一步之遥】的坏人们了。他们明知道【一步之遥】是一部高品质的作者电影,是一部难能可贵的国产佳作,但他们硬是用好莱坞商业片的标准来衡量它,越接近这个标准就越是好电影,而这个模子显然装不下庞大的【一步之遥】,它不够刺激也不够轻松。这个模子要求12岁的青少年也能看懂,【一步之遥】做不到,因为很多人一辈子也看不懂。所以,使用这些标准去评价【一步之遥】的人,都是恶毒的坏蛋。其实【一步之遥】就算在场景和技术上也带国产电影上了一个台阶,唯独3D做的差强人意。那这些坏蛋为什么要贬低【一步之遥】呢?一类人像王天王,想要迎合绝大多数没看懂的群众,把群众没看懂归结为电影的错误,从而沽名钓誉。另一类人是项飞田,因为假如有太多观众认识到【一步之遥】才是好电影,那很多国产电影是涂了金的大粪这件丑事就广而告之了,但他们需要观众去看【分手大师】和【小时代】。还有一类人是各个领域的武大帅,因为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去努力弄懂这些电影,明白了其中道理,那他们岂不就落得无枪可用,无人可欺的田地?!所以,感谢姜文还在如此执着的诉说着他的那些道理,正如他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所说的“你可以说你没看懂,但不能说你没看见“。看见了,就多看几遍,看多了也许就懂了。
1 不是烂片,除了台词,别的都不失水准,不让王朔和廖一梅这种拿腔作调的人来写更好。台词可以拯救被骂得最狠的那几部分。2 形式本身就是内容。3 坎普趣味。期待姜文和萨莎拜伦科恩合作。4 只有淘气的含沙射影,没有什么隐喻。就是在玩电影本身。跟昆汀一样玩的开心、玩得自由就是成功。5 感觉姜文特别想拍一个中国的公民凯恩。6 在中国还有谁敢在银幕上这么耍?我们不像别人有那么多大师,可以挑着看,我们十几亿人就这么一个,要支持这类人。
刚才看到王玉年对姜文的访问,有耐心的可以读完,然后就不会那么多的堵心了~导演自己的说法也只是说法的一种。———————又更新:因为微博也发了,收到了很多奇特评论,一并回复如下:1、我下面的话可以套到任何一部电影上?当然可以套到任何一部电影上。可这就是我为什么写这个答案的原因啊。对一部电影,至少有几个独立角度,独立思考的方法,不是一窝粥式的捣浆糊。2、电影观众进影院就图个乐,没让我爽就是不对,我就是上帝!上帝会直接让姜文拍成自己的想要的样子,现在拍成这样你不满意,已经事实证明你我都是俗人,就别嚷嚷了。。。下面的话只是对于如何看待一部电影,如何面对不符合预期时,可能会如何去做判断提供建议。因为出来跳脚骂烂片,不会改变任何事情,徒伤身坏可自己的心情,然后秀一下自己如何无法自控而已。。。————————更新一下:看到下面一个评论,太开心了,因为它针对各种不靠谱评论给出了最准确的总结,我一个字不改复制一下哈:“无所谓嘛 各有各的看法 你喜欢 你讨厌 你觉得好 你觉得艺术 你觉得烂 你觉得讲了个狗屎。 题主也是比较理性的针对烂片这个概念抒发了自己的观点 也没说"啊大家没被娱乐就骂烂片的人肯定是没看懂电影修养不高不懂电影艺术"。你有其他想法跟题主挣个屁 题主没有强加给大家这个观点那你去强奸人家观点搞毛线。。看了评论我也是醉了。。”———————当然不是。连认为当年《太阳照常升起》是所谓“烂片”的,我一并绕上,下面的话就是对你们说的:电影好不好看是一回事。个人是否喜欢是一回事。影片本体角度是不是很糟糕并糟糕到“烂片”地步是另外一回事。而且最后这一点是一个专业性判断,独立于前两者存在。我反对的是上面三件事,混在一起当一件事来谈,说到底是个常识问题。至于哪个人喜欢或不喜欢某个电影,都是自己的事,包括我。电影不是唯观众马首是瞻的,创作者只有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创作,就足够对得起观众。。。我知道曾经流行一种说法是:娱乐电影就是给观众做足底,就是要让观众爽。。。这个说法曾经红极一时,流传甚广。。。但我要告诉你,这只是一种商业法则得说辞而已,仅仅是说辞。。。如果作为观众,认为可以随意践踏创作本身应有得尊严,你也太高看自己了。。。电影可以喜欢,或不喜欢,所谓是否烂片,真不是你我说得算,一时口舌之争真没什么意思。电影的魅力最重要一点就是:唉?电影还能这么拍,而且还能自圆其说!这是电影不断创新存在下去得最大原动力。如果谁买票进影院觉得不爽,可以随便骂街,那是个人素质问题,反正电影票无论贵贱,买不买最终是自己的选择。。。但谁要试图用“个人喜好”取代专业审美,这不是自取其辱吗?如果大众附和这种自取其辱,那是眼下大众的悲哀。。。从任何一个角度,《一步之遥》跟所谓“烂片”没有任何关系。观众大多骂一部电影烂,纯了表达某种预期不符带来的情绪不满之外,基本说不出什么“烂”和“不烂”的区别在哪里,所谓文学的那条“金线”,你看不到不等于不存在。。。换个角度,中国电影过去十年基本在全面倒退,的确没什么亮点,中国电影基本被阉割的不剩什么了,包括观众的一些常识判断和标准都已被不知觉的绑架。。。在没有判断标准后,只要看到自己认知范围已外的东西,第一反应就是“党同伐异”,开口不过脑子就骂烂片,你知道这样得思维定势逐渐形成和强化后,谁最高兴吗?说回来,你不就是看了个电影,跟自己预期不符吗?不就是这电影没按你想要的让你爽到吗?让你爽到就那么重要?不就是姜文不尿观众一次嘛?真是少见多怪~~~这问题答案跟电影没什么关系,能稍微开放性一点,稍微过下脑子,别让那点任性得情绪强奸了自己!最后,中国没几个姜文这样的电影天才,目前还活着的算上,也没几位了,你要指望他还要给你做足底,这得多一厢情愿啊。。。醒醒吧,各位。。。
当然是烂片文艺不是借口,不迎合观众也不是借口,《太阳照常升起》更不是借口。《太阳》当年被很多人抱怨看不懂,但它的每一个段落都足够精致、足够流畅。你纵然不明觉厉,也不影响你感受到它的美丽而《一步之遥》呢?它的段落充斥着浮夸、虚假、牵强以及完全失控的节奏,糟糕之处甚至会让人本能地产生生理上的反感——我个人就有不止一个朋友在电影院里反胃得快吐了只得被迫离场前面一些高票答案的逻辑简直可笑。你当然可以自恋,你当然可以追求艺术。但这不代表你自恋了你追求了,你就一定牛逼。玩砸了,你给出的东西该是烂片还是烂片很可惜,姜文这次就玩砸了
一定不烂!不是猜想。1、不是烂片是牛逼的片儿但不是大众的片是作者的片。姜文说评论恶毒,可观众不恶毒。观众的反应基本达到了电影的预期效果,但不是预期结果。2、审查审查害了所有人,但分级救了有些人。去年没有恐怖的分级,救了《西游降魔》;今年没有艺术的分级,救了《一步之遥》。3、手法姜文的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一个人,他是个三流小说家但是个一流作家,他就是米兰昆德拉。你在他的小说里基本见不到大众意义上的小说手法和技巧,他一直自说自话,用思辨的方式讲他自己那摊事儿。姜文也是,无论是魔幻现实主义还是讲相声拼段子,这既是表达也是内容。他觉得这种手法——严肃。相对的,大受欢迎的《让子弹飞》顾及面很广,就显得不那么真诚了。但很成功。若说姜文自恋,恐怕就自恋在这个地方,他还是想反思的,想严肃的,想搞艺术的。有人说,一看见姜文带着舒淇飞月亮上了,他就离席了。他其实飞之前还给了口烟呢,要是没给烟飞月亮上,那才是真“飞了”。这还在《美国往事》那个面条抽大烟回顾往事的传统语境里。4、票房有人跟我说了,像80后宁浩那样,好好拍一电影,讲个好故事,有那么难么?这不是难不难的问题,是姜文是姜文,宁浩是宁浩的问题。他们60、70吧,是经历了一个信到不信的阶段,所以总想打破假大空,于是用绚烂的手法重新解构假大空,这个在艺术圈可能更明显;但我们80、90后吧,就根本没信过这个世界,所以比较个人,钻个小方向,显得轻松,不纠结。不纠结,就能高票房。但票房不能代表所有人。5、台词风格俩人在台上嘚吧嘚,总统选美啊!大裙子啊!万国来电!百鸟朝凤!你想起谁?春晚,这才是大型洗钱……说偏了。这种嘴炮讽刺戏码,是王朔的讽刺风格,其实更是官方的一贯作为。戏里不断出现的大喇叭、大嗓门、长台词,这是什么?宣传和洗脑,是远离真相的大闹剧。编剧大腕儿梗儿多埋得深,有的台词出戏、臭长,但禁琢磨,瑕不掩瑜。6、说说那些“瑕”舒淇说京片子不是瑕,配音演员声音里的油劲儿是瑕。她满可以说北京话但是不那么浮夸。然后为什么在上海的人一嘴京片子?可参考美国往事和教父,都是意大利人在美国的故事。除了有的台词太舞台剧化,让人出戏;或是想表态言语之外的内容,没表达好,让人出戏。还有一处“瑕”,就是电影里歌剧、舞台剧台词没翻译。没翻译谁知道唱的什么内容呢?马走日和项飞田的解说词也就搭不上了。这确实是不照顾观众了。7、观众姜文不照顾观众,但特惦记观众。惦记观众,不光是王玉年采访里说的“史上给观众镜头最多的电影”,还是最期待“观影结束后观众反应”的电影。电影里的观众是随风倒的,是期待电影带来热闹的,是舆论上没分辨力空有道德的…电影外的观众是迷茫的愤怒的觉得自己被骗了。这让我想起社会新闻里,村儿里发生杀人案了,记者去采访凶手的邻居,邻居一脸茫然,说:“他割麦子可勤快了,平常笑呵的,不像是会杀人抛尸的啊!”观众面对真的真实,往往还是会怀念自己认知的那个真实。真实的内容,可能是长得像坏人的马走日到底杀没杀人,也可能是长得不像电影的电影,到底是不是电影。8、戏核戏核有两个,爱情和真实。马走日离无论这俩哪个,都是一步之遥。有的女人,马走日日得到爱不到,有的女人,马走日爱的到没日到。真实也一样,被各种利益集团裹挟着,警察像凶手,凶手像受害者,受害者成偶像了,救人的倒是自己被打了,谎言无法拆穿,真实越来越远…9、政治确实好多政治隐喻和讽刺。这里面的势力,分别代表了大清朝、民国、新中国,但可能哪朝哪代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死一块,为的是一起活。最后姜文那一长串发言,打中他的子弹声,就代表了舆论对他观点的抨击,但你要么把他打死,要么就让他发声。但现实情况总是,就只能这么半死不活的,说给台下穿婚纱、搞结合的“新人”们听,最后飞翔一般堕落了。摔下去死了,是解脱,但还是心里惦记新中国怎么着了。还有国家机器和文艺的关系,王志文代表了“搞大事儿必备的文艺狗”,卖弄技巧宣传造势,趋炎附会没有立场,可武七的政治局里没他事儿时,你看他多麻利儿就出屋去了。归根结底还是怕!这个搞过文艺的估计都懂……还有舒淇演的完颜,也是被操弄着上台最后把自个当真的人。她的爱情是强逼不得的,你也可以联想某段历史也是硬上惨死的。不排除姜文觉得历史梗、政治梗好使,显得深刻,所以总用。但这只是题材方便,反对过度阐释。有的阐述太牵强附会了,太自我意淫了,脑洞开太大了,感觉又创作了一遍似的,估计姜文、编剧自己看了都吓一跳。10、哈哈但无论戏核是哪个,这终归是一部讨论电影的电影。到底什么才是电影?你看到的是电影吗?你信的是电影吗?……我觉得看到这儿,姜文的电影在他期待的观众群里,就成了。—————————————————再多说点。这个“烂不烂片”,是横向比较的结果。如果纵向比较,我觉得这并不是姜文最好的片子,但却是他很有诚意的一部片子。这种靠观念驱动,又想用飘的方式讽刺现实底子的电影,真的不好拍。编剧团队很敢,很拼,但为什么结果并不是满分呢?精英主义的,简单以“看得懂”,“看不懂”划分观众群是不公平的。也偏离了讨论问题的主线。我之所以举70后、80后的例子,是想说,王朔等老一辈人始终想表达沉重的东西,这好也不好。他们的“敌人”太明显,台词都是站着说给敌人听的。但今天,这个“敌人”已经不见了。或者说不被重视了。这点在他和冯小刚合作时最明显,年轻人谁还会没事讽刺老干部呢?虽然中国多年来的问题一直没变。你国当代问题是女人不会撒娇么?是大学生流产问题么?显然也不是。每个导演只能成为他自己,如果有一天姜文这类型的导演因为被攻击,拍了个广受欢迎的文明戏,那可要亲命了。《鬼子来了》之所以特别好,大概是形式内容做到了高度统一,难以复制。即便你不看它的里子,面子也是100分。这是一点遗憾。但《一步之遥》和《智取威虎山》真不是一码事。
《一步之遥》不是烂片,但让人失望是一定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姜文两脚离地,脱离了大众的审美,整部片子天马行空,完全接不上地气。曲高自然和寡。像我这种花钱买电影票只为消遣的俗人才是贡献票房的主力啊,恶评如潮也就不难想象了。如何高雅地接上地气?看一眼大导演诺兰便知。诺兰的作品一贯雅俗共赏,无非抓住了两点——1.讲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2.用震撼人心的画面抓住观影者的眼球。抓住了这两点,就算是把两脚牢牢钉在了地上,再怎么天马行空都不会飘离大众的眼界太远。事实上,姜文的上部作品《让子弹飞》也是如此——它讲了一个所有人都看得明白的精彩故事。高智人士热衷于对剧情的作进一步剖析,我辈满足于表面情节的愚人亦不失望。智者愚者各取所需,也就雅俗共赏了。反观《一步之遥》,离普罗大众何止一步之遥?选美大赛拍得美轮美奂,玉腿横飞,但故事主线却因此晚了半小时才姗姗来迟。再者,3d+虚焦实在是晃得人天旋地转。姜文晃晕了观众,观众们回敬一个差评,也不算太过分吧。这事儿如果按“供需关系”来看就不难理解了。广大影迷要的是”靡靡之音”,姜文姜大师不屑于此,非要弹那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观众买票入场才发现”货不对板”。结果如何,也就不待蓍龟了。老实说如今的中国电影界,能弹“靡靡之音”而不荒腔走板的都屈指可数。观众们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好电影”都难得一见,哪还有什么雅兴去欣赏什么“阳春白雪”呢。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导演们(譬如姜文),应该停顿一下自己的脚步,等一等落在身后的广大观众。若是双方的距离越拉越远,实在是对谁都没有好处呀。
这本是对一位仁兄答案的回复,后来还是忍不住发成答案了。与问题有点离题万里的感觉,但我觉得这是不是一部烂片的问题根源还是在于观众对他片子的失望,只有先撇开这个失望才能说《一步之遥》是否是烂片。——————————————————————————————-————————————可以说这部电影又是姜文的一次自作自受,也许他确实有才,但他也确实太自以为是。这部电影就是姜文对全国观众的一次欺骗!首先大家应该认可的是这更应该是一部文艺片,而不是商业片,如果单纯定义为文艺片,那肯能也就没这么多争论了。就好像《太阳》,像我等下里巴人的观众也许最多是抱着瞻仰的态度看看,不敢置评,也会给姜文导演一个好评。但是姜文的《一步之遥》确实按照商业大片的路子宣传的,不要只是发行发的策略,连姜导自己也都说票房要20亿了!更别提不断爆出的什么抢了卡梅隆的摄影机等等!你见过哪个文艺片敢说自己票房要20亿么,见过那个文艺片贺岁档上么!当你姜导暗示全国观众这又是一部欢乐的、剧情紧张刺激的商业大片的时候,就是这个骗局的开始。全国观众大多应是我这种俗人,只欣赏的来精彩的电影,可是却被骗来看一部文艺片,我朋友圈里全是评论“坐立不安”“看不下去了”“讲的什么啊”“电影院人都提前走了”这类对《一步》评论时,就是对着电影最好的评价。我们在12月进电影院,只是想收获喜悦、刺激、感动,而不是坐立不安、看不懂。吃了春药一进妓院,没见到想象中风情万种的姑娘,看到一老僧在那给我讲佛经,不提佛经有没有问题,你这老僧就是奔着挨揍进来的吧。——————————————————————————————————————————再说我对这《一步》的感受。先是故事情节,故事情节不是不多,但是姜导您也太不负责了吧,我作为普通观众是要看到符合逻辑的故事好么。你一开篇的那个大家都找马走日什么原因?赛二爷怎么回事?说好的选美比赛怎么就变成唱两首歌,然后掰两下腿就结束了?诸如此类的情节太多,都没说清楚怎么回事就跑到另一边去了,你这就故事多,不叫情节紧凑,是情节硬凑!再说画片。当这电影号称是抢了卡梅隆的摄像机时,遥想《让子弹飞》那场紧张刺激的枪战,这换成如此高级机器又会怎样惊心动魄。结果除了开场的大腿舞,我最多看到的是光怪陆离,请问有必要3D么,有必要IMAX么?对资深影迷,影评家们来说这是不是一部烂片我不知道。但对于普通观众的我而言,这就是一部烂片,就好象看到一个小朋友在讲他做的梦,也许有趣,但是前言不搭后语,他自己讲的很HIGH,我听着费力,也没觉得有趣。
看着答案里大多数都说不是烂片。我在想假如他不是姜文导演的,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拍的。我会怎么评价它?我们的评价一部电影是烂片的根源是“这部电影”,还是“姜文拍的”
真正的烂片不会引发争论的。
【少儿不宜慎入】是不是失水准?不是。是不是烂片?不烂,但不是好片。我承认「一步之遥」片中用到的各种奇技淫巧都是一流的、国内除了姜文没有哪个导演敢玩儿能玩儿好的,作为姜文的个人作品完全不失水准,但很可惜,不好。对我而言。不妨把电影看成一场性爱。好莱坞大片是这么操你的:该前戏时前戏,该插入时插入,插入后速度强度都很不错,还能说几句脏话刺激你,边操还能舔舔你敏感带。看你表情知道你差不多了,就狂顶你G点。高潮了,你觉得是不错,是以后固定炮友的人选。「让子弹飞」里,姜文是这么操你的:该前戏时前戏,该插入时插入,插入后速度强度都很不错,还来几个九浅一深的小惊喜小巧思。突然之间他拿眼罩把你蒙住,一边操你一边拿小鞭子无固定节奏地抽你身上随机的地方,把你像纸一样折出不同体位顺利地从各角度顶你G点,顶你G点的时候用一个脏字都不带地侮辱你,你高潮了还接着操,操到你潮吹。完事了,你觉得卧槽这家伙太猛了,我好想和丫再来一次,明明知道老是这么嗨不行,就还是想要,好想要。「一步之遥」里,姜文是这么操你的:前戏时间出乎意料地长,舌吻的时候你感觉这家伙技巧肯定牛逼,接下来又花力气舔你全身,每一处都伺候到了。这时候你觉得该插入了,他却用手玩了起来。技巧依然牛逼,手法堪比魔术师。终于插入了,特别慢地活塞运动着,他一边操一边给你讲人体构造,让你感受每一个褶皱的摩擦。你感受到了,觉得这家伙真厉害,懂老多了。速度慢慢加快,有一段时间你觉得节奏和强度都对了,你正开始享受,这时候他突然换了一个超高难度的体位!你不用怎么动,他自己像变形金刚一样形变了!很别扭地操你。你感受到了,这真的是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体验,人的身体原来可以这样发生关系,你心里想着「嗯,受教了」,这时候他开始插在你身体里自己的身体开始旋转,像个风车一样。你心里想着「嗯,受教了」,他一边操你一边念诗,他操到一半下床播了一张CD再爬上你的身体接着操的同时开始配乐诗朗诵,你这时候已经忘了他在操你了,你感觉他的诗朗诵里似乎有所指,这时候他加快了速度,念得也越来越大声,你重新体会到性爱的感受,他的口水喷在你脸上,你有种被侮辱的快感,你要更多!很可惜这时候他静默地抽出来,自己打飞机,CD音乐继续播放,你不知所措的时候他射你脸上。他微笑地看着你,似乎自信于自己的表现,又期待着你的评价。这个时候,你知道这场性爱会成为经久不衰的谈资,却永远永远不会主动想要再来一次。尤其对我这种被许多文本操过的人而言,姜文在用「一步之遥」操我的时候,我的感受大致如下:喔,XX也用过这个体位操过我,姜文你掌握得很棒,到位。喔,你这个CD版本不错。喔,你对这诗的理解和我不一样。喔,你快骂我,快侮辱我,快用力快加速。咦。好吧。你去洗洗吧。另外,王朔老师,您好歹上上网,您抖的那些个小机灵,太上个世纪了。幽默从来不属于个人。
没有大失水准,他就这水准
当然不是烂片,刚看了《一步之遥》,说一下看法。   1.个人风格这么强烈,强烈到有人都说不好看了,姜文是不是任性?    我认为:从审美上来说,不是。    如果姜文足够任性,开头搞一场原汁原味的春晚就好了,讽刺就要不动声色嘛。因为怕真上一台声情并茂的春晚,大家就真敢看进去,为停战鼓掌,为义卖流泪。所以马走日和项飞田才腆着脸说了那么多空洞又不华丽的话。太华丽了,怕看不出空洞来,即使这样,仍有人说看不出来。    花魁大赛,除了大腿舞,就是空洞,以及3D效果下始终戳得你眼睛生疼的六个方块字:爷这是在讽刺!姜文已经妥协的够多了。讽刺要到这么明显的地步,就失去了趣味和力度,挠不到痒处,刺不到痛处,不好看。    大帅和贵族媾和那一场同样是讽刺,就好了很多。在他们说”I do"的时候,你即使没想起那个关于“I do"的笑话,也会由衷得想对这个大场面比一个大大的中指。    另外,怕被人说看不懂,中间甚至让武六拍了黑白电影来做前情提要,这样的妥协还可以再任性点么?   2.《一步之遥》讲了什么?    一步之遥讲的当然是一步之遥,马走日和项飞田的一步之遥,武六和她妈的一步之遥,认真对待自己和现实地对待一切这两种人生态度间跨不过去的一步之遥。    马走日认真到对完颜英说不出“我爱你”,项飞田现实到理解不了马走日为什么要自投罗网,他说:“匪夷所思”!    马走日认真对待自己也认真对待别人,所以他对不爱的人说不出”我爱你“,他为对方的死自责,他说”我没有杀她,但她是因我而死“,所以他要永瞪着一只眼盯着台上,他要以身犯险维护对方的名誉。他的人生是有自我标准的,这是他过不去的坎儿。    项飞田没有过不去的坎儿,马走日这个朋友帮他过了最难过的坎,他还要踩着这个朋友的头,上更高的台阶。    2002年,黄秋生对曾志伟说:”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2014年,姜文对我们说,金腰带如何,"new money"凹成“old money"如何?老子是马走日,会死,但会死在尔等一步之外。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步之遥》审美上妥协了,立意上还是相当任性的,到了大无畏的地步,怎一个爽字了得。   3.关于舒淇    浮夸的配音,浮夸的身份,人却是认真的,认真到义卖不偷懒,甚至想得到一份认真的感情,可惜马走日也是个认真的人,认真到无法敷衍,也无法体谅。    认真的人那么少,何必还相互为难,马走日最后说:“早知道她会死,我该娶了她”,说完这个话,他也死掉了。可叹!
《一步之遥》的争论很多,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宣称本片的隐喻如何多,如何巧妙。但情节拖沓就是情节拖沓,剧情单薄就是剧情单薄,结构混乱就是结构混乱。几乎所有人都在拿隐喻说事,是不是忘记了这只是一部电影,而不是你们的接头暗号?一部电影,只有在剧情足够精彩,情节足够吸引人的情况下才有资格去谈“隐喻”。能让观众看得很舒服,但又一头雾水,才有资格去关注“隐喻”。像《一步之遥》这种仿佛就是为了这点隐喻专门拼凑出一部电影的片子,还没资格去讨论什么“隐喻”。===========================12.30补充:最近捧《一步之遥》的人基本上就是借着“情怀”抒情,真是令人同情姜文。
我个人认为,不是大失水准,而是姜文终于能够将他所有的缺点汇于一炉了。这才是一步之遥真正的意义。比如:姜文一直以来有用搞笑段子和荒诞成分来显示自己才华和趣味的习惯。这种习惯在鬼子来了开始冒头,削弱了整部片子的冲击力和主线的流畅度。但总算整体架子还在,不算很明显。在一步之遥里,油滑而生硬的挠痒痒式“幽默”无处不在,连搞笑的能力都失去了,也是让人扼腕。一步之遥影片节奏的糟糕,也是一大槽点。比如:姜文喜欢在结尾搞一个自我展示,从鬼子来了到在陆川的寻枪的结尾硬要加自己站起来大笑的戏,再到这部结尾飞在空中非要说废话,终于把他所有的创意都变成了无聊。比如:从让子弹飞就显示出这是一部很不用心拍的东西,说不讨好观众那是简单了,实质是对所有违和的部分都视而不见,恣意狂放。当然,自然有人追捧。到这部那就更加了,以为荒诞剧爱情剧歌舞剧幻想剧加一起就能展示自己的能力才华了。但其实最后扭出了一个在情绪上完全自我矛盾的丑八怪来。电影诚然是各种视听手段的集合,但一部电影的内在逻辑,相互关联,它自身的整体性都是导演必须好好把握的事。从这部作品来说,姜文离电影越来越遥远,而不是越来越接近。比如: 谁都知道姜文自恋,这和周星驰永远在自己电影里扮演情圣的道理是一样的。但可惜姜文没有周的能力,周非常遵循卓别林的悲喜剧原则和故事情节来拍摄,所以周的片子本质上只是同一部电影,大家是抱着看春节晚会的心态在看周。而姜文在电影里不遗余力的发散自己的荷尔蒙气息……实在是太80年代了。比如:这部片子堪称致敬大集合,从开头玩《教父》到《奥林匹克》《Brazil》等等,但它在美学上是没有创新的,这都是别人玩过的东西,都放在一起并不能说明什么,接默片这种形式一点不新鲜(对看片少的伪文艺青中年很新鲜),对默片的表现手段无惊喜,全是给姜文放荷尔蒙照片,歌舞片桥段拍的很正,summertime和歌剧唱的版本不错,然后?这表示这部片子很艺术很作者电影嘛对市场不妥协表现了导演的节操嘛?,我书读的少,你来骗我啊?这和《一代宗师》完全不同,后者在武打和美学上是具有重要时代意义的电影,徐浩峰和邹静之也为这部片子添加了很多值得咀嚼的东西。我个人的观点很简单,很烂,而且是姜文烂的集合。是对一个男人才华已尽的最佳表演。然后关于姜文是个天才的传说我想回答:以前有个天才叫吕克贝松。喜欢这部片子的男人我会说呵呵,喜欢这部片子的女人我希望你们早日找到你们真正爱的男人。
好看,一个字,盛宴。看得懂看不懂,全凭两件事儿,是否能理解语感,是否能进入语境。有些人不理解设计的荒诞,是因为活在真实的荒诞里而不自知,可能知道的那部分人也是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另外就是那种吃火锅叫一份脑花儿得砸开一百个脑壳的份量了,多说无益。对我来讲剧情只有一个疑点,就是武六何时、缘何往死里爱上马走日。望明白人指教。特别想看看剧本,好多台词走得太快,没能仔细看遣词。剧本的创作者,姜文,王朔,廖一梅,这个组合也很有意思啊~PS:想起前两天在微博上看见有个歌迷跟杀不死说“请问那些用英文写歌的中国乐队,你们的歌词能让多少中国乐迷理解?!能在歌词本加上中文歌词或者用中文唱歌吗?! 用中文唱歌很难吗?! ”,抗猫回答:我的音乐是我的梦想,为我的欲望,我压根不关心你的开心与否。
还没有看过《一步之遥》,但是想对姜文的电影说点感想。曾经在读大学的时候,在寝室床上看过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看完之后我写了一篇博客,其实核心思想就三个字——不公平。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部两个小时左右的电影,我花了三个多小时才看完。姜文是一位非常非常非常有才华的导演,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并不适合一般观众在电影院里面观看。因为他的叙事角度很叼专,给的线索也非常隐晦。举个例子,在《太阳照常升起》当中,黄秋生的那个小节里面,女医生跟姜文扮演的那个修理工,在故事设定上,暗地里是有一腿的。但是我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发现这一点,甚至连其中人物的情感走向也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女医生突然就对黄秋生表白,而且那么激烈饥渴。还好我这人有点爱钻牛角尖,于是把电影暂停了,开始去网上搜索太阳照常升起,接着在网友的解析和部分历史资料当中,我才发现,女医生和修理工早就有一腿,比如女医生听到修理工的号角声,娇羞的说了一句,“讨厌,才中午。”因为那个号角声是修理工给女医生求媾的信号,而后,在黄秋生被追逐的过程中,在楼下的旮旯里,撞见了女医生。也是边看边想边搜索,才清楚,那是女医生偷情逃跑,被黄秋生发现,这也引出了后面为什么女医生在探访受伤的黄秋生时,会表现出那么饥渴的表白,因为她是在害怕,害怕黄秋生告发她和修理工的奸情。因为那时候这种情况要按流氓罪处理,也由此引发观众对于文革的思考。这也是为什么,《太阳照常升起》这部2个小时的电影,我花了3个多小时才看完,因为给的线索实在太隐晦了,我不得不一边查一边看,有时还得倒回去找镜头。同样的情况,我也在黑泽明大神的《罗生门》里面遇到过,第一次看完之后觉得是个平淡无奇的电影,后来看了一些评论和解析,然后再倒回电影女主角被强奸时,给她手臂由紧张到放松的镜头特写,才能体会女主角的内心变化,分析谁在说谎,说了哪些谎,由此感到《罗生门》这部电影的牛逼之处。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这部电影,我不是在寝室里面看,不是能够一边查解析,一边倒镜头,那么我还能看懂《太阳照常升起》吗?不可能,因为有很多富含线索和情节的镜头和台词,也不过才一两秒,作为普通观众,根本没有时间在一遍过的情况下,去思考去品味,最终得到结论也不过是,什么鸟东西,看不懂!姜文说过,自己的电影是酒,需要品。但是对于电影院里面的观众来说,根本就没有品酒的时间,你见过在肯德基里面吃着爆米花喝红酒的人吗?这就是我所说的,不公平!其实,姜文也不是拍不出既好懂也有深度的电影,《鬼子来了》就是如此,可是结果大家都见到了,于是姜文一怒之下,拍了一部《太阳照常升起》,既显示了自己的小聪明,也戏耍了审查,连带忽悠了观众。之后,大概是出于对不理解观众的愤怒,心想,不就是轻松搞笑,情节通俗易懂,人民喜闻乐见的商业电影吗?我分分钟拍一部给你看,也就有了《让子弹飞》。所以,希望大家耐心一点,当我们有一天能在网上观影的时候,可能就会发现,《一步之遥》到底是一部坏电影,还是一部内涵深厚的好电影,姜文还是否是那个姜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你在一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