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理发店入股,之前的会员余额会分红? 如果不分,那么我去了不军婚就是要宠你白做一部分客人,而且还要开支员

如何投资(精品收藏)——万物生长——东方财富网博客
网址:/lxhxlt112
方圆自在的:
博客级别--级
积分:--分访问:--次排名:--名
内容读取中……
内容读取中……
如何投资(精品收藏)
选择、等待(最难)、买入。先确定投资标的,根据一些财务指标和行业选择,找出20家左右企业进行分析、评估,得到大致企业的估值(必须要想想10,20年后这些企业还存在吗),然后就慢慢的等待,等到安全边际为止。也就是两个词:选择、等待。(一)等待(最难),将他放在第一位,是因为他最煎熬。投资就是一个不断等待的过程。即“投资就是等待,等待也是投资”。发现好企业后等待安全边际的出现,买入股票后等待企业成长带来的回报,卖出股票后等待下一次机会的来临。只有学会耐心的等待,才能在投资市场中获得丰厚的回报。被谈论最多的是持有股票时的等待,对于坚定的价值投资者来说,持股等待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反而买入前的等待才是最大的考验。由于伟大企业的稀缺,所以发现优秀的企业后既害怕持续上涨错失机会,又不能违反安全边际的原则,既需要准确把握企业的估值,也需要稳定的心理素质。这种等待可以说是一种煎熬,矛盾的心情比之持股等待的坦然要困难得多。这个时候我们总是担心:优秀的企业一直维持高估值而错过怎么办?答案:这也是放弃的一种,放弃没有把握的盈利机会,放弃不确定性,赚应该赚的钱。没事可做时就什么也不做,等待预测变成现实,等待不确定变成确定,等待安全边际的来临,对伟大的企业来说,买入的机会总会出现的。即使等来的价格比现在高,也是值得的,因为那时赚的是确定的钱,应该赚的钱。但是市场总是无效的,总是会给你买入的机会,就看你能不能忍。想想2007年初到2007年10月份,当时市盈率一直在40倍以上,当时最好的投资就是:等待。然而正是这种等待才能保证我们做到“永远不亏损”。无论对企业多么了解,无论企业的基本面多么好,投资者都可能判断失误或过度乐观,也可能出现不可预料的突变因素。在安全边际下买入可以为我们的失误、不可预料的突变留有余地,从而避免亏损的发生。只有好的价格买入优秀的企业,才能长期获得超额回报。当然,不能奢求优质企业出现很高的安全边际,但我们应该记住的是,股票高估时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好公司第一定律:好公司的定义是,公司经营产生的利润大幅上升,而不是靠概念、重组、非经常性收益等,并以此推动股价的上升。要强调的是,股价上升的不一定是好公司,就象很多概念股,好公司都是有高净资产回报率的,保持(5nian)高净资产回报率的都是好公司
定律的运用:
1、节省大量时间。分析公司先看净资产收益率。低就说明不是好公司,高就要分析是否能保持。进一步就要看净资产收益率变化的趋势,来抓住公司基本面变化的趋势。当然这不是容易的事。
2、避免失去重点。公司分析方方面面,容易陷入多种误解、偏见、陷阱中,牢牢把握好公司第一定律,就不会迷失。巴菲特:“给你们一张印有20个细孔的票,你们有20次打孔的机会,我可以提高你们终身的金融财富——这20个孔代表你一生中所有的投资。一旦你把这张卡片上所有的孔都打遍了,就表明你的投资生涯到此为止。”(三)买入时机:确定性和安全边际。出现的一般时候1、市场失效:大盘的温度较低,出现整体低估。当时为大熊市的底部,即股市的估值在中国PB≤2,PE≤15,这时再去看你所选择的标的价格,若在你的投资价格范围内,则买入,若没有,就看别的行业的,这个时候总有合适的企业可供你选择(研究的企业在20家)。88年时,巴老以14.5倍的PE、5倍的帐面资产值买入时(当年每股收益是0.36美元,买入均价5.22美元、每股净值是1.07元),而这个机会等了几十年。2、若股票的价格下降到你的价格范围内,但明显股市还在向下掉,则可以适当买入,千万要控制仓位,等觉得到底部时再大举进入。找到一个好企业,而这个企业的价格的确经历一、两次市场恐慌的长时间大幅调整,市盈率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而企业的长期发展将继续大幅向前,那么我就认为这家企业的价值是低估的。还可以考虑用简单的概率计算: “用亏损概率乘以可能亏损的数量,再用收益概率乘以可能收益的数量,最后用后者减去前者。这就是我们一直试图做的方法。”3、对于消费类股票,市盈率比较适合,因为都是轻资产的企业,企业的盈利跟其净资产的关系不大,而对于周期性行业,例如水泥、钢铁、银行、地产等,市净率比较适合,但是要避免教条主义:只有在市净率较低(PB<2),市盈率较高时才能买入;2008年10月份,周期类股票的市净率已很低,但是市盈率也在低位,不能因为没有满足上述的第二条就不能买入,但是要注意,不能因为企业的PB已很低就买入,还要看看同一行业其他企业的估值,如果同一行业的大部分企业的PB<2的情况下买入更好。关于“按照净资产打折的价格买入”。《聪明的投资者》中的确提到。但从这本书成书年代之后出版的证券分析--如何选择成长股--在华尔崛起--巴菲特致股东的信,都越来越淡化这种讲法,甚至只字不提了。这些经典著作中,对选股和买价都有一些趋势性的演化——选股越来越严,买价越来越模糊。(四)买入操作:安全边际内分步买入,越跌越买。资金的配置很重要,不能满仓,不能赌气投资。二、“长期投资”。这里用双引号来加注“长期投资”,是觉得长期投资是获得资产增值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表现的最多形式就是“长期投资”,因为大多数企业都是一点点成长,即使增长较快的最多也是复利增长30%,不可能每年来个十几倍的增速(如果真是那样就更要注意了)。我们总是上断章取义一些巴菲特的的价值投资理论:如果你没有持有一个股票十年的打算,那么就一分钟也不要持有它。巴菲特长期持有可口可乐的案例。所以让人觉得不长期投资就不是价值投资,就是价值投机,就是投资犯罪一样,殊不知巴菲特一直持有那些股票是因为这些股票在短时间内没有疯狂性的暴涨,而且因为税收、资金量巨大等因素而没有抛出。如果持有的股票在一年内,极端例子,在一个月内,连翻了好几倍,远远的超出了企业的价值,那么投资这个股票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从价值投资的角度考虑,就应该抛掉了,不然明知道价格远远大于价值,还盲目的“长期投资”,只能说是在“价格赌博”,而且巴菲特持有一些股票,当价格上涨到价值以上抛掉的例子也很多:中石油、韩国浦项钢铁等等。所以此“长期投资”非真正的实际的长期投资,这里“长期”是企业低估的价格向——正常的价值——再向疯狂的高估值过度的时间,这段时间一般跨度较长,无法知道价值的回归需要多长的时间,因此要给投资以足够的实现价值的时间,所以以“长期”名之,但这段时间也可能很短:半年、一个月、甚至一天。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其实也是灵活的,比如他2008年四季度减持强生,在2009年一季度又再度增持了,2008年四季度减持康菲石油后2009年一季度继续减持,可以说他对于自己认为对的投资会坚持,但认为不对的投资会及时改正,在上市公司基本面改变时,他会坚决作出调整,而不是死抱着这家公司不放。”三、卖出。再好的股票也不能承受60倍的PE,所以在PE60倍以上时不管什么股票,都应该适当减仓,尤其是当市场整体市盈率也达到了60倍以上,气氛如火如荼,就要考虑撤退了。价值投资:当价格远高于价值时就应卖掉,不然就是赌博。卖出时机:(一)、也是市场失效:大盘的温度火热,整体出现高估。看企业当时的市盈率和大盘市盈率,若大盘市盈率低,则企业PE再高也一样可以忍受,但是这种情况也较少,因为这时市场上肯定有更好的投资标的,这时竟应该抛掉高估值的股票,买入被低估的企业。但是这时卖出一定要注意了:1. 因为对企业业绩的主观判断也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好的的企业总是能给予投资者意外惊喜,基于中短业绩预测值的阶段性减持,面临低估业绩而做出错误选择的风险。苏宁是比较典型的例子,连续几年100%的利润增长率,几乎每次都超越市场最乐观的业绩预测。另一成长典范茅台也同样常常出乎意料地带给投资者意外的惊喜。2.一定是找到了更好的适合投资的企业,但切记:所谓的好不是投资企业当时的PE低于要卖出企业的PE,而是真的价格远低于其价值,同时一定要和目前的个股具有相当的成长性,否则起初的低估很快就会被成长弥补,最后搞个得不偿失,还不如当乌龟是最好的选择。3.为什么PE到60-70倍左右要减仓,如果一个公司每年净利润增长率为30%(从长期来看,这已经是很高了,保守应在20%左右),PE=60时,3年后PE=27.3;PE=70时,3年后PE=31.86;3年的时间可能发生很多故事,中国牛市也不可能有3年之久,再加上PE在高位时候,也许牛市马上就结束了,如果反转到了熊市,大盘的PE=20左右的话,股价随之而来的就是暴跌,而且更郁闷的是:企业增长了三年后,价格还是要比PE=60时要低很多。典型的例子:可口可乐,1999年峰值时市盈率68倍,根据可口可乐的增长率很容易得出结论,要回到合理的20倍市盈率,至少要五年以上的时间。巴菲特选择了持有,结果七年过去了,股价由峰值的100美元跌到现在的48美元,期间的时间和机会成本损失不可谓不大。巴菲特也承认当时犯错了。国内也有相似的例子,云南白药2001年股价峰值为24.7元,市盈率为67倍,两年后跌至13.6元,到05年才回到01年股价峰值。茅台酒,2007年股价峰值在200元以上,市盈率也在60倍以上,但就是因为茅台酒的预期增长太明确了,让投资人觉得即使高价高估值买入,但是随着企业业绩的增长,高估值慢慢会降到合理程度,大不了股价在这段时间横盘而已,但是现在抛掉,就很可能错过几年后股价的上涨。有两点投资人没有想到:1、股价是不可能横盘很久的(牛市不会长期存在下去),会以暴跌的形式将高估值慢慢平抑的。2、即使不暴跌,但是失去的是3年多时间的机会成本。3、未来收益的增长谁也不能确定,万一这段时间收益降低了怎么办。所以在这个时候,价格已远大于价值,真正的价值投资会卖掉的。但是还要想到,如果一个企业刚刚开始发展,有一个好的模式,也许在开始5年左右,净利润会爆发式的增长,例如:苏宁,开始的几年净利润增长率都在100%左右,但是只是在开始,如果店面布局完成,估值会迅速下降,长期增长率还是在30%以下。(二)、企业的PE和大盘的PE都在高位,这样的情况较多,一般至少在40倍以上,这是最最要注意的是不能再进入市场了,要考虑慢慢撤出了。如果能够深刻的了解几个行业20几个公司近10年左右关于业绩、主导产品价格、股票价格波动方面、以及当时股市状况,则根据所了解股票的价格和现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两个方面,对现在该不该出手就会心中有底。 二.
1.高重置成本是什么让一个企业卓尔不群,而另一个企业碌碌无为?又是什么让一个企业长期享受很高的估值溢价,而另一个企业却反反复复始终围绕着净资产做估值回归? 可以是很多,比如客户满意度,成本控制能力,技术专利,销售网络,管理层等等。但这些表象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简单的衡量尺度:重置成本。资金的逐利性将驱使其进入一切有利可图的领域,任何一个崭露头角的高利润商业机会一出现都将很快吸引资金的注意力。这个时候,如果后进者很快复制起先发者的一切,而行业内大家都高度雷同,则整个行业将面临投资收益的极大下滑---虽然这可能会反而促进社会效益的大幅度提升。所以,一个企业是否具备价值以及价值有多高,首要的思路就成了一个问题:它有多困难被重置? 如果不过是资金的注入,规模的扩大甚至是优秀的管理团队则这个企业的重置成本就非常的低。只有具备了潜在竞争者无论付出怎样的努力都难以简单、快速复制其核心盈利能力的时候,这个企业才可能是高价值的,难以复制的,才是配享有高溢价的。这里的关键有2点:第一是难以被效仿和复制,或者效仿和复制的成本(包括资金、时间)极其高昂;第二是难以被效仿和复制的必须是核心的盈利能力,而非无足轻重的细枝末节。这样的企业,我们会发现其主要的盈利能力一般不是聚集在有形资产上的,而更多是无形资产的强大或者独有性才是其盈利能力超越同行水平的最大奥秘。这也就很好解释了,为何很多长期的大牛股,其PB值总是看起来高的离谱----这并非是市场的错误和高估,而恰恰是市场长期有效性的一种体现。这种对净资产的长期大幅度溢价,我们很少会在钢铁、汽车、船舶、机械制造等等重资产+高趋同度企业身上看到,这恰恰说明,一个企业越是依赖有形的资产,则其越容易被模仿和追赶,也具有越高的规模隐患(这点在边际成本中论述)。总之,一个企业从实业的逻辑推测来看当其重置成本远高于其账面价值时,其就具备了PB高溢价的基本条件(但非充分条件)。2.行业的“六条赢家特性”人生来平等(至少从人格而言),但企业与企业却是先天差异巨大,更重要的是这种差异很多并非靠主观努力所能逾越。一些行业总是容易出现赢家,而另一些行业却挤满了失败者。一个具有很高投资价值的企业,我们不妨理解其内涵是:预期企业剩余生命周期内能够产生的现金流极为可观。从上述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延伸出企业经营的“延续性,有效性,确定性”3个方面的问题,并进而分拆出以下6个重要的问题:第一,企业的剩余生命周期有多长?第二,企业距离经营的天花板还有多远?第三,企业的经营结果能否持续产生大量的自由现金?第四,企业的盈利前景是否处于产业链的有利位置上?第五,企业的预期要素是否极其复杂,以至于难以产生什么确定性的判断?第六,企业是否在行业核心制胜要素上建立了牢靠的壁垒?上述问题分别引导我们在企业分析的时候进行不同侧重的研究和考虑。企业的存续期有多长,首先上取决于这个行业的存续期。很简单,我们知道服装行业将在100年以内存续,但是摩托车行业却未必如此了。但企业自身能否在行业中越来越强则是个性化因素;一个企业的天花板也很好理解,如果全世界只有1000个人用你的产品每人每年只用1次产品的价格还很低,那么即使是天才在经营这个企业也很难做成什么大公司。因此客户的潜在量+需求频度和产品价格趋势与企业当前盈利规模之间的差,是个重要的参考;企业的利润如果不能转化为自由现金流,则说明其为了获得基本的盈利能力而不得不持续进行超过其现金获得能力的现金支出投资,这样的企业既然从来不曾获得现金,那么所谓的未来现金折现的DCF模型下的估值预期就一定是很低的(也就是内在价值不可能获得高的估值溢价);就产业链结构来看,最佳的形态是企业的下游需求广泛而持久、波动性弱,上游生产原料来源多且充足而波动性低;企业的预期要素最好简单,换句话如果行业每过几年就面临一次重大颠覆性的技术革新或者其它什么颠覆性要素的出现,那么对这个企业的未来预期是极其困难的(比如高技术企业,或者貌似前景无限但是技术前途以及商业模式极其不确定的朝阳产业)。企业在行业核心制胜要素上的牢靠壁垒,首先需要分析此行业是否容易产生“大赢家”?比如餐巾纸行业我们看不出有任何形成差异化乃至于产生强大企业的因素,再比如理发店行业也是如此。如果一个行业的进入壁垒非常低下(谁都可以玩),行业的客户消费决策过程极其随意(很难差异化),市场终端又极其分散且运营特性很难产生规模效益(难以整合),则这样的行业我们很难指望其诞生出大赢家,即使这个市场乍看起来似乎无比巨大。巴菲特多次声明最爱那种“几十年经营模式都一成不变的企业”和“消费品牌企业”,我们可以对照着看一下其实其背后隐含的条件基本上包含在上述的六条行业特性中,而这种特性容易赋予一个具备了竞争优势的企业酝生出“高内在价值”。虽然并非一定要是上述特征的行业才能诞生大赢家,正如也许一手差牌也能打出漂亮的得分。但不可否认的是,投资是基于大概率事件的“赌博”,如果这场游戏持续多年的话,那么期待一个好骑手并不如拥有几匹好马来的更重要。
3.低边际成本能赚越来越多的钱看起来总是一件好事儿,但是如果这背后是为了每赚100元而不得不先拿个90块置办各类生产资料,这事儿就不那么妙了。个人认为就长期投资模式而言,最危险的企业类别莫过于2种:1,重资产支出,边际扩张成本极高且行业又高度同质化的企业。2,高度的杠杆经营而同时业务模式又非常复杂的企业(高杠杆说明经营的风险性是最大威胁,业务模式非常复杂则极大的加大了这种风险性,这里暂不展开)。
重资产支出型企业往往是规模竞争型企业,当规模越来越大时意味着其营业中的固定成本将越来越高,同时为了应付不断升级的竞争而必须持续的进行资本性开支而导致自由现金流匮乏。而当其达到极致时,1年的固定成本就将高的惊人,一旦遭遇经济环境或者客户需求的大波动,其在高负债+高固定成本+高收入波动下可能立即毙命,就如同美国通用或者某些大型航空公司。
也就是说,过高的固定资产比重+市场需求的大幅波动=企业运营的定时炸弹。相反,轻资产类+市场需求刚性很强=企业盈利能力的保护伞。
此外,从长期来看,企业的边际利润递减是个绝对规律,否则这个企业未来将拥有全世界了。但在特定的阶段,特定的企业享受一段时期的边际利润递增是可能的---也就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盈利的能力在不断的提高。换句话说就是在这个期间其每扩大一单位销售规模时其所获得的收益要明显甚至成比例的高于其同期的资金支出。我想这可以给我们2点启示:
第一,对于已经持续了长期而经营非常成功,企业运营潜力激发的极其充分(看起来运营已经接近完美状态),企业营业基数已经相当大(相对行业市场规模)的企业,我们要对其进入边际利润递减区间提高警惕(同时结合这类企业在尚未出现衰败数据前市场已经极度热捧,一旦出现业绩回归征兆就往往是戴维斯双杀)。
第二,并非所有的企业都享有边际利润递增阶段,或者不同企业的边际递增持续期可能相差极大。轻资产型企业(当然是指具有竞争优势的,这是谈任何企业的前提)的单位扩张成本更低,扩张效率也更高,其相对而言更容易获得扩张过程中的边际利润递增,但持续的期间取决于行业特性(容量,是否容易产生差异化等)以及企业竞争优势的牢靠程度。
但是对于低边际成本的轻资产型企业而言,主要的危险在于一旦产生利润的主要无形资产要素被颠覆(比如某重大知识产权或者专利,又或者行业消费者最珍视的某种特殊能力被“去差异化”)则非常容易迅速被替代,这个被替代的速度将远超过依赖于有形资产盈利的企业类别。
因此在这类企业中,个人认为最好倾向于2点:1,行业变迁较为平缓的,行业本身不容易出现重大技术颠覆(巴菲特所谓的10年后的经营与10年前没啥变化)。2,竞争壁垒是复合型的,并非依赖于单独的某个专利等单一竞争要素,而是在诸如网络效应,客户依赖度或者产业链优势上形成多点优势的企业。
4.可积累的无形资产从财务反映企业特征的角度来看,高且持续性好的ROE是对于“无形资产核心型”企业的一个关键性指标。这是一个清晰的逻辑:无形资产为盈利核心的企业其估值的一大特点就是极高的PB。而PB是什么?是市净率,那么是什么让市场肯给予其净资产那么高的溢价?毫无疑问当然就是其净资产的持续优秀的盈利能力,也就是ROE。
PE虽然作为引用最广泛的估值指标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其主要的问题在于:只适用于某些企业,特别不适用于强周期型企业,也在一些特殊的利润大波动时期有相当的误导性。而企业净资产的变化相对波动小,以其作为估值的基准相对适应面更广,并且其与ROE在逻辑上的内在联系性更容易从一个较为长期的角度衡量市场定价的偏离。
而高且可持续性强的ROE则往往隐含着企业最大的秘密,这也是我们在企业分析中需要首先回答的问题:为什么这么高,以及能保持多久?这个问题研究的过程,就是对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进行解剖的过程,而往往问题的答案会指向一个方面(并非唯一或者必须的方面,比如有形的稀缺性资源。但这种类茅台性质企业已经没有什么复杂度可言,因此不再赘述):可积累的无形资产(特别对于竞争性行业而言)。
首先是这种无形资产支撑着公司最为关键的运营能力,也许这是一种客户极其重视的专业能力,也许是一种对产业链优势,也许是某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也许是某种技术大规模生产的“Know-how”,也许是一种行业代名词性质的口碑或者品牌,也许是一种高度的应用粘性,也许是上述多种因素的组合,等等---但上述这一切都必须是以明显超越同行业竞争对手,使得竞争对手难以短期内追赶为前提;其次这种无形资产与公司的运营趋势形成某种“循环自强化”特征:其一方面导致公司的成长,而公司的成长和规模扩大反过来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核心能力,即为可积累的,积累延续性越强,竞争对手远难以追赶。
在现代商业社会,类似茅台这种稀缺性资源优势型企业固然可贵,但这种企业毕竟是极其稀少的。在占商业社会中绝对多数的竞争性行业中,谁能够具备这种可积累的无形资产并使得其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已经是对一个企业能否最终胜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我们作为投资者对此决不可掉以轻心。
5:优秀的企业DNA
在前面几篇的讨论中,更加侧重一种“企业特质”的提炼。但是毫无疑问,任何一种特质最终要靠一个优秀的组织运作去实现结果,高价值的特质只是赋予了其成功的概率(就像我们如果想找一个更可能考入北大的学生,那么首先考虑较高的智商等特质一样),但却并不必然决定其成功的结果(足够聪明就一定可以考入北大吗?学习方法问题、精力被分散、家庭因素、考试的临场发挥或者根本没有考北大的兴趣等等都可能成为意外)。所以,本篇更考虑同样特质下的个体差异问题。就像一句话说的,幸福的生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生活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如果翻译到投资领域,我想是: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失败。这里探讨的,就是一个优秀的投资标的,其往往所具有的一些“共性”特征。【1,远大的抱负和梦想】一个没有梦想的企业是很难做大的。这种梦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扎根在企业领导者心底的某种真实的追求。当一个企业的领导层只是完全停留在“逐利”这个层次的时候,你很难指望他做一些长期非常有利但短期效果不明显的战略性举措,这样的后果就是在生意很好的掩盖下以竞争力的逐渐流失为代价。我始终认为,企业家与一个打工皇帝的根本性区别,就在于后者完全以个人利益至上为最高追求,前者则以“做成某个事儿”为至高目标。没有一个好的企业家,能产生一个好的企业吗?当企业领导者在上市后普遍都早已进入了财富仅仅是数字的阶段,当钱已经不能成为其奋斗的动力的时候,除了梦想,我们还能期待他为什么而战斗呢?【2,极其清晰的战略和强大的执行力】梦想与空想之间的最大分别,就在于后者毫无后续的跟进,而前者被仔细推敲为一个长远的战略方向并进而分解为一步步的实施策略。对于一个已经提出了明确的产业抱负的企业而言,其具体达成目标的长期战略是什么?这个战略是否有效的运用了其某种独特的能力,并可能形成最终的高度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为了实施这个战略,其在财务能力、人力资源、组织结构等方面是否进行足够的准备?一个有前瞻性并且坚定不移的企业往往比同业者看的要远的多,并且始终在向着目标扎实的挺进---也许短期并不明显,但是几年回望的时候一定可以清晰的体现出“沿着主线逐步渐入佳境”的迹象。特别需要警惕的,是那种毫无前瞻性,被行业波动被动的、或者其它机会吸引而草率的事实某项“宏大目标”的企业。这类企业往往豪言壮语,热火朝天,但是细细考虑其产业基础以及商业逻辑,会发现其基本上被一种盲目的革命乐观主义驱使进行着毫无确定性的赌博。这2种企业的表现往往很相似,需要仔细甄别。【3,各项经营及财务指标的共同指向性】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我怎么知道你的梦想正在逐步靠近,怎么评估你的战略正在有效实施呢?这个时候企业的重点经营及财务指标的指向性就成为一个很好的观察体系。这里首要的任务,是理解这个企业的主要优势特征是什么?以及这个企业的战略规划中,对于自身未来能力的提高方向是什么?然后,找到相对应的指标予以观测。这里我认为比较重要的2点是:1,作为一个企业运营良好的一般性指标是否表现明确?2,对企业自己提出的要强化的目标能力,其相对应的主要指标观测的“趋势性态势”是否清晰、连续以及良好?比如这个企业的目标是大力整合市场大面积建立渠道能力,那么肯定要关注的是其投入、产出的有效性(营销人员的增加幅度、营销费用的增加幅度,销售收入的随之增加幅度、3项费用率何时渡过高峰期并进入规模化效应典型的“高增长、低费用率”,以及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是否在随之增强等等)。这里一方面突出的是“共性”,不管你是什么类别的企业,良好运转一定表现为创收(收入,利润)与支出(费用、成本)以及可持续性之间的良好关系(应收账款与利润、利润与现金流等);另一方面也要关注“个性”,即不同的企业其发展的侧重和战略有区别,根据企业的愿景描述,找到最有针对性或者先行意义的一些指标(未必一定是财务指标)予以观察,2者结合并纵向连续性观察,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观察印象。【4,优秀强大的企业机制+诚信卓越的管理层】这与第一点并不矛盾。领导者有远大的抱负和梦想是可贵的,但是企业成长过程中越来越会脱离一把手的直接掌控是必然的。很多有冲劲的企业家没有处理好发展中如何建立优秀的企业运行机制来代替自己延伸的问题,就会出现在某一企业规模下非常好,一旦企业成长到一个较大的规模后却越来越不灵光了。所以对于企业领导者在建立强大企业机制,以及聚集诚信和优秀职业管理人方面应该予以持续的关注。一个永远冲杀在最前线的老总,是令人敬佩的,但我们的投资如果只能维系在某一个人本身的存亡上,毫无疑问是危险的。当然,在企业创业初中期领导者个人的作用无法替代,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他能否居安思危?马云说,企业最佳的改革时期一定应该在企业最顺的时候,而不是最困难而不得不做的时候。我对此深表赞同。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家,固然会扶上马送一程,但很早的意识到并且确实有能力有方法将一个个人的王国向着优秀的现代企业机制去靠拢,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信息。【5,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的企业氛围】企业文化是个很奇怪的东西,无影无形,但又无处不在。就像中国人被长期的“儒释道”熏陶后,虽然早已不之乎者也,却不自觉的在很多生活细节里体现出其印记。就像没有狼性文化的存在,我们很难想象华为为何能冲出重围呼啸而去。企业文化不是天天让员工喊口号喊得出来的,我天天看见门口的餐厅员工集体队列朗读“顾客是上帝”但是实际工作中每个员工照样懒洋洋的心不在焉。从没见过海底捞火锅训话啥的,但是员工的微笑体贴(哪怕是有点儿过)还就是那么自然亲切发自内心,和貌似动辄VIP挂在口边的纯职业化训练还就是完全不一样。以我的能力还无法解释这种企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乃至于价值观形成的确切原因,但我知道它的威力。没有企业文化的组织并不一定会完蛋,但具有了这种强烈的企业文化的公司毫无疑问就是在有形的竞争力之上外挂了强大的引擎,不但“谁用谁知道”,而且非常非常的难以被模仿---而这,恰恰是一个企业尤为难能可贵的。PS:本篇作为系列的完结篇到此告一段落。说实话,我感到上述的表述确实有一些虚的成分。但我也暂时无法用更确切的展开进一步的描述和解释,感觉多少还是有一些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在里面。这有时候有点儿像识人,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和历练,可能后面对一个人短暂的接触就可以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很确切,但又很难一五一十的说个清楚。可能对企业的感觉也是如此吧,通过有限的职业历练和企业交往经营也会有一些类似的感觉。无论如何,先就能领会到的予以总结,随着未来阅历和理解的加深,如果有新的感触就到时候再更新吧。
市盈率的合理选取 ( 11:08:21)[删除]标签: 转载原文地址:★★★★市盈率的合理选取作者:坚持赢得胜利
做生意我们都有一个合理预期,那就是要尽可能快的收回成本,并利用剩下的时间,通过利润和分红获得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投资的底线,在稳定的大环境下,简单地讲,就是争取5-10年左右收回成本。如果一笔投资,十年都收不回成本,请问这笔投资的真正价值在哪?如果你要买下一个店面,卖家告诉你,十年后才可能收回成本,你买不?你肯定不会买。如果你的朋友开了家公司,需要筹钱发展,请你入股,可你一算,投入的钱十年还收不回,你会投吗?不会的,你会婉言谢绝。
如果说,五年回本过于苛刻,十年又太长,而七年恰好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年限。
公式:七年利润总和=现在的利润*PE=&PE=七年利润总和/现在的利润
含义:用七年的时间为限,以相应的增速,现在出多少的价钱比较合理?比如说,如果今年的利润是1块钱,我想七年收回成本的话,如果净利润增速为10%,现在用10.43元买入比较合理。那么反过来算,10.43就是它的PE,
所以七年利润总和就是允许买入的最大PE。
具体取值如下列表:
增长率 今年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第六年第七年
254倍 2.54
一般地说,上市公司能多年保持30%的净利润增长实属不易,大多数情况下最多能维持25%左右增长,那么市盈率最高只能给18倍市盈率左右,20倍是极限。
由上可见,PEG&=1.0比较合理。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投资低市盈率、低增长同时又是高ROE、高分红的公司呢?
可能有人要说,投资低增长的公司其投资回报一定不如高增长的公司,或者说投资者想取得超越市场的回报是否必须投资高成长股?其实不然,投资低增长的公司也能取得超额回报。
下面来分析
两家公司:
1、一个25%ROE:70%分红,增长率7.5%,增长10年,10年后零增长,其后给10倍市盈率
2、一个15%ROE
完全保留盈余,增长率15%,增长10年,10年后零增长,其后给10倍市盈率
取10%折现率。
哪个的内在价值更高?一般人凭直觉会选择公司2。我们做一个简单推导,看结果如何?
注①:527.68=52.77*10倍市盈率,用10%折现率折现为527.68/2.594=203.42.最后内在价值是203.42元。
结果是:公司1的内在价值328.54元.大于公司2的203.42元。
②:如果公司2,10年后零增长,其后给15倍市盈率,又会怎么样呢?52.77*15倍市盈率=791.55,用10%折现率折现为791.55/2.594=305.15,最后内在价值是305.15元。
结果仍然是:公司1的内在价值328.54元.大于公司2的305.15元.
以上证明:公司1的内在价值大于公司2的内在价值,所以不要以为想取得高回报便需投资成长股。
大家可能都发现了,以上公司1的ROE比较高。所以以上举例是一个高ROE、高分红、低增长的案例,象上市公司中可口可乐、帝亚吉欧等等皆符合以上模式。这是高ROE公司的魅力所在,低增长期还能创造超额回报。其实巴菲特对这个情况早有论述,很典型的案例便是喜诗糖果。巴菲特在2007年致股东信中讲过的great企业。其1972年税前利润是500万,到2007年是8200万,共35年时间,年复合增长率是8%。典型的低增长企业,如果是上市公司,大家对这类企业还是不太看重的。但是其有很高的内在价值,和其高ROE、高分红有关。
想不到吧,而且投资低增长公司还有一个好处,市场给这类公司的预期不高,给的估值也不高,你可以进行红利再投资。(或者为取得10%的投资回报率,将红利只投资指数),最后复合的结果可能更好,而投资高增长公司则不然。市场预期高,估值高,一旦业绩不如市场预期,则会遭遇戴维斯双杀,所以认为取得高回报必须投资高成长股其实是一个投资误区。1.股票投资的核心是如何评估企业价值和价格的关系问题,核心目标只
有两个,那就是寻找到好企业,然后为它估值。好企业不一定是好股
票,有一个决定要素就是价格,只有同时满足好企业和好价格这两个
条件才是我们定义的好股票。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企业过去的股东权益回报率(ROE)一直较
高,如果能够持续超过15%就很理想。
其次,企业应该最好一直有盈利。
第三,企业过去的经营史,至少连续5年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率的平均值在20%以上
第四,投资者一定要投资了解如何赚钱的公司。“不熟不做”的商业定律一样适用于股票投资领域。
最后,持续的经营性现金流是企业财务健康的保障。
如果你能找到完全符合这5条的企业,那么恭喜你中了大奖。 2.如何选择优质的股票:
1.流通盘、总股本一定要小,以后能有优秀的分红送转能力,总股本2亿以下
2.主业突出,具有行业垄断地位
3.每年的主营增长、净利润增长在35以上
4.毛利率要高,50%的毛利最好
5.负债要低,现金要充裕
具备了这5个最基本的条件,剩下的就是,寻找合适的价位,逢低买入,只要公司的这5个条件不改,就应该一直持有3.五条选股法则
1、简单明了简单明了意味着易于管理简单明了还意味着易于理解,理解产生信心如果找不到一只有吸引力的股票,就把钱存进银行。什么也不做不会损失什么,而随意买下的股票总是损失。持有股票就象养育孩子—不要超出力所能及的范围。
2、前景远大时间是优秀企业的盟友,平庸企业的敌人
3、独具优势生存、效益皆出于此
4、盈利可靠高的利润率,低负债,快速的资产周转,良好的现金流入都是高质量盈利的体现。
5、价格安全合理收益乘数,不要为价值和收益付出过高的期望值。事实证明这些皆终于价格跌落后的失望。在买入价格上留有安全的余地。如果一只普通股潜在价值仅仅略高于它的价格,不要对买入产生兴趣。抓住这种安全余地的原则—是成功投资的基石。
我缺少捕捉不断变换题材追随大众潮流的敏锐,更缺少承受过多错误的坚定,也没有什么内线,只能根据一些公开资料,所以加倍小心,老老实实的严格选择一些过硬的企业等待合适的价格,这样做于我安心。我不想承受过多的压力,那样生活还不如不做股票。4.
5项投资逻辑:
1.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我成为优秀的投资人;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投资人,所以我成为优秀的企业经营者。
2.好的企业比好的价格更重要。
3.一生追求消费垄断企业。
4.最终决定股价的是实质价值。
5.没有任何时间适合将最优秀的企业脱手。6.
12项投资要点:
1.利用市场的愚蠢有规律的投资。
2.买价决定报酬率的高低,即使是长线投资也是如此。
3.利润的复合增长与交易费用和税负的避免使投资人受益无穷。
4.不在意一家公司来年可赚多少,仅有意未来5至10年能赚多少。
5.只投资未来收益高确定性企业。
6.通货膨胀是投资者的最大敌人。
7.价值型与成长型的投资理念是相通的;价值是一项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而成长只是用来决定价值的预测过程。
8.投资人财务上的成功与他对投资企业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9.“安全边际”从两个方面协助你的投资:首先是缓冲可能的价格风险;其次是可获得相对高的权益报酬率。
10.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星期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11.就算联储主席偷偷告诉我未来两年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改变我的任何一个作为。
12.不理会股市的涨跌,不担心经济情势的变化,不相信任何预测,不接受任何内幕消息,只注意两点:A.买什么股票;B.买入价格。7.8项投资标准:
1.必须是消费垄断企业。
2.产品简单、易了解、前景看好。
3.有稳定的经营史。
4.经营者理性、忠诚,始终以股东利益为先。
5.财务稳键。
6.经营效率高、收益好。
7.资本支出少、自由现金流量充裕。
8.价格合理。8.2项投资方式
1.卡片打洞、终生持有,每年检查一次以下数字:A.初始的权益报酬率;B.营运毛利;C.负债水准;D.资本支出;E.现金流量。
2.当市场过于高估持有股票的价格时,也可考虑进行短期套利。9. 价值投资的15个要点
1:希望你不要认为自己拥有的股票仅仅是一纸价格每天都在变动的凭证,而且一旦某种经济事件或政治事件使你紧张不安就会成为你抛售的候选对象.相反,我希望你将自己想象成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对这家企业你愿意无限期的投资,就像你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合伙拥有的一个农场或一套公寓.    2:如果我们有坚定的长期投资期望,那么短期的价格波动对我们来说就毫无意义,除非它们能够让我们有机会以更便宜的价格增加股份.    3:投资成功的关键是在一家好公司的市场价格相对于它的内在商业价值大打折扣时买入其股份.内在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为评估投资和企业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逻辑手段.内在价值的定义很简单:它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史中可以产生的现金的折现值.    4:我们的投资方式只是与我们的个性及我们想要的生活方式相适应,为了这个原因,我们宁愿与我们非常喜欢与敬重的人联手获得回报X,也不愿意通过那些令人乏味或讨厌的人改变这些关系而实现110%的X.    5:我认为投资专业的学生只需要两门教授得当的课堂??如何评估一家公司,以及如何考虑市场价格.    6:必须要忍受偏离你的指导方针的诱惑:如何你不愿意拥有一家公司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十分钟.    7:我们欢迎市场下跌,因为它使我们能以新的、令人感到恐慌的便宜价格拣到更多的股票.    8: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灾难的偶然爆发会永远在投资界出现.这些流行病的发作时间难以预料,由它们引起的市场精神错乱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传染程度同样难以预料.因此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任何一种灾难的降临或离开,我们的目标应该是适当的:我们只是要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而是别人恐惧是贪婪.    9:我们的目标是使我们持股合伙人的利润来自于公司,而不是其他共有者的愚蠢行为.    10:投资者应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不是股票市场的短期前景.价格最终将取决于未来的收益.在投资过程中如同棒球运动中那样,要想让记分牌不断翻滚,你就必须盯着球场而不是记分牌.  11:价格是你所付出去的,价值是你所得到的,评估一家企业的价值部分是艺术部分是科学.    12:巨大的投资机会来自优秀的公司被不寻常的环境所困,这时会导致这些公司的股票被错误的低估.    13:理解会计报表的基本组成是一种自卫的方式:当经理们想要向你解释清企业的实际情况时,可以通过会计报表的规定来进行.但不幸的是,当他们想要耍花招时(起码在部分行业)同样也能通过会计报表的规定来进行.如果你不能识别出其中的区别,你就不必在资产选择行业做下去了.    14:如何决定一家企业的价值呢?—做许多阅读:我阅读所注意的公司的年度报告,同时我也阅读它的竞争对手的年度报告.    15:每次我读到某家公司削减成本的计划书时,我都想到这并不是一家真正懂得成本为何物的公司,短期内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在削减成本领域是不起作用的,一位真正出色的经理不会在早晨醒来之后说今天是我打算削减成本的日子,就像他不会在一觉醒来后决定进行呼吸一样 10.价值投资在长期中保护资本方面,有着它的优势。不过采取这种方法需要自律与耐心。自律要求买进价格相对于价值大打折扣的东西,在价格体现价值之后或坚决卖出,或减少持有量,绝不参与“输家的游戏”,卷入“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全民疯狂”的投机中。耐心则要求能够无限期地等待危机的出现,只有在深重的危机中,才能在大象出现时从容出击。一旦投资后,则耐心持有,使投资有足够的时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一张股票所代表的意义就是拥有该企业的部分经营,因此应该像企业家一样地投资,把投资当成经营企业。只有真正把投资当成经营企业,就能够停止思考股市本身的问题,而开始思考当自己拥有这些上市公司时所需要面临的问题,就能够从原先认定买了股票后就期待未来6个月会有25%获利的看法,改变成参与企业部分投资的心理,期待未来5到10年,每年维持12%或15%或更好的复利报酬率。
采取自下而上的策略,而不是采取自上而下的策略。不需要寻求追赶任何市场指数或参照别的什么参照基准,要将全部注意力放在通过成功地执行价值投资哲学获取良好的、经过风险调整的长期投资业绩。价值投资哲学永远不会过时,当大多数投资者对某个价值被低估的领域的厌恶程度达到顶点之时,就是大力买进之日。并不是不理会市场先生,而是要努力利用市场先生,从长期来看将会取得成功。
构建一个稳定而有效的投资组合,如同“建立一个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这个投资组合应该简洁明了,稳定且具连续性,还要大致分散于个人能力圈之内的诸行业,以确保在坏年景中也能取得较好的投资回报。学习鳄鱼的方法,持有一定的现金,耐心地等待猎物的出现。鳄鱼可以两年不吃东西也不会饿死。它的腿很短,移动很慢,只能在河床上等待。一旦猎物靠近它,它就咬住它,吃掉它,这就是“鳄鱼方法”。
寻找我的沙漠之花,不去强手如林的地方,分析有自己优势且关注的人不多的股票,关注竞争程度低的领域。肯定不是热门行业的热门股,但应该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最好是拥有一条宽且深的护城河。财务一定要健康。长期以来利润只是适度地增长,净资产收益率较高,很少负债或不负债,现金流量充沛,高毛利率等等。并且其股票价格相对较低廉,没有或很少被高估。因为如果严重高估,则有被迫出售的可能。
只买适度成长、价格适中的股票。选择那些收益增长速度高于股票市盈率的公司才是理想的投资,购买低价的适度成长股同样可以积聚巨额财富,秘诀在于依赖戴维斯双杀来提高回报率。因为如果投资能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那么就会得到丰厚的收益;而如果能以15%或更快的速度增长,将会获得巨额的回报,那么哪怕近期出现亏损也微不足道。永远不要忘记,增长率本身并不决定收益率的高低,只有价格才能决定收益率的高低。
不理会价值股与成长股之争,因为价值投资的基本原理就是投资于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只有这样才有安全边际。假以时日,通过一次又一次避免损失,就可以朝着获得健康的回报这个目标迈出一小步,而只有这每一小步才能汇集成一大步。真正的的挑战在于进行基本面分析,要理解下跌的空间和上涨的空间。即使缺乏信息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为永远无法得到充分的信息。分析基本面的难度越高,投资回报就越大。
绝不试图预测,也绝不理会预测,因为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根据市场未来走向来做投资绝对是无效的,甚至是事与愿违的,因为这样做就意味着高买低卖,但是如果运用常识判断法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了。记住瓦萨尔学院经济学教授斯蒂芬·卢梭总爱说的一句话:“经济学家都擅长预言过去的事情。”尽量不要感情用事,保持良好的心态,尊重可知的过去。
不在市场疯狂、整体高估时买入;也不在市场低迷、整体低估时卖出。不应当宣称自己找到了最佳的时机,因为没有人可以一贯正确地预测到市场的高点和低点。目标只在赚取或多或少的利润,为实现这个目标,并不需要复杂或高速的交易能力。事实上,采用这种方法根本就不需要频繁的进行交易。实证表明,长期持有手中的股票,要比掌握市场时机的策略为好,因为在牛市中赢得的收益要远远大于在熊市中遭受的损失。
应该不断地、有效地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思维格栅。贾森·茨威格认为成功投资需要依赖的四个支柱:对金融理论的掌握、有关金融史的实用知识、对金融心理学的领悟,以及对金融业运作方式的理解,这是“小格栅”。查理·芒格基于包含一些看起来毫无关系的学科如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心理学、哲学和文学的原理,则是“大格栅”。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形成投资的全新思维方式。
我的指路明灯只适合我自己,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时候都有效。不过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盏明灯,才会照亮世界,指引迷途,投资的目光才会随之向前延伸。每个人都应该寻找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思路以及方法,因此无需对此生疑,更无需邯郸学步,或东施效颦。
前一篇:后一篇:
您的发言信息按有关规定都会存档,您须为所发表言论的后果负责,请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为了更好地给网友提供一个合法、有序的交流平台,禁止在东方财富网博客、股吧中招收会员。举报电话:021-
载入中……
发言用户同意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对其发言内容负责。任何用户在此发表的内容,均表明该用户主动将该发言信息的著作财产权无偿独家转让给东方财富网所有,并授权东方财富网自行维护权利。
&&&&&&&&&&&&&&&&&&&&&&&&&&&&
建议及投诉热线:021-&&&&
&沪ICP证:沪B2-&&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就是要香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