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制作了一个APP 如果记录每天生活的app浏览量在5000左右那么记录每天生活的app产生的流量大概是多少 我要租一个什么

如何提高淘宝店铺的信誉,增加人流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如何提高淘宝店铺的信誉,增加人流量
管​理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8.98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用心做事,做对的事,全世界都会来帮你——舌尖上的另一个中国:“掷出窗外网”创始人吴恒用2万字告诉你他是怎样用1千元创立了一个月浏览量近500万三个月全球Alexa排名上升850万并好评如潮的网站 - 吴恒的日志,人人网,吴恒的公共主页
最近要在欧洲待一段时间,会四处走走看看长长见识。
用心做事,做对的事,全世界都会来帮你——舌尖上的另一个中国:“掷出窗外网”创始人吴恒用2万字告诉你他是怎样用1千元创立了一个月浏览量近500万三个月全球Alexa排名上升850万并好评如潮的网站
用心做事,做对的事,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 &&舌尖上的另一个中国:&掷出窗外网&创始人吴恒用2万字告诉你他是怎样用1千元创立了一个月浏览量近500万三个月全球Alexa排名上升850万并好评如潮的网站&&吴恒&【本文略长,如欲阅读去水浓缩版,请看副标题。作者知乎帐号:】&&一个月前的昨天,日,&掷出窗外网&()的单日访问量(PV)超过100万,Alexa中国区排名为第1674名。虽然我不是IT界的,但我也知道这是极具标志性意义的一刻。&&我当时想起的第一个画面是老罗和黄斌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泪流满面的合影,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数据表明当日牛博网的PV超过100万。考虑到&掷出窗外网&是一帮30多位不相识的大学生,仅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投入600元人民币(购买域名、租用服务器)做出的网站,且没有花一分钱在推广上,那一刻,顿感&洒家这辈子值了&。&&现在,浮云慢慢散去,我的心态能更加平静;上周毕业答辩已通过,也有更多的时间了。我想用这篇长文与各位曾关注过&掷出窗外网&的朋友们分享一下这段时间来我的经历,我的感受,我的观察和我的思考;并同时向各位报告,在我看来,为什么网站会走红,有什么经验和教训能够分享。&一、缘起&&说来也巧,5月11日,对&掷出窗外网&而言,本也是极有历史意义的一天。一年前,日,我在人人网和新浪微博上发布英雄帖,招募&掷出窗外网&的志愿者,正式开始筹划这个网站。&&当时发在新浪的帖子名为:
&&在人人网的帖子使用了标题党:
&帖子里讲述了我为何要做这个网站,我打算怎样子做,以及想起到何种效果。可能是因为标题党醒目,也可能是因为这件事很有意义,也可能是因为好友人数多。发布仅2天,人人网上就有30多人报名。当时微博上好友还很少,只有1人报名。有了这30多人的帮助,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搜集了2000多条记录。此外,我还撰写了两篇长文,《掷出窗外》与《易粪相食》。日凌晨,网站正式上线,。&&网站上线后获得的大量关注让我始料未及。这样一个由一群业余人士在空闲时间做的网站,居然上线当天就有媒体报道了。很机缘巧合,在30多位志愿者中,有一位是来自新闻学院的同学。在网站上线后,她在微博上把这个消息@了她的老师们,她的老师们觉得这事挺有意义的,于是帮忙转发了下。而一般毕业于新闻学院的记者们通常会在微博上关注他们的老师,他们中觉得此事有新闻价值的随后联系了我。&&当天中午我就收到了&Shanghai Daily&的采访邮件,并在第二天见报:&Citizens' report on food safety a first&,这是关于&掷出窗外网&的第一篇纸媒报道。不过第一则发布的报道是上海电视台:他们17号下午来学校采访,晚上播放。我接受的第一次面对面的采访同样是在17号下午,是《中国青年报》的一位实习生,事实上她从&掷出窗外网&最初筹划时就开始关注,也是网站的志愿者之一。&&中青报是第一家报道&掷出窗外网&的中文媒体,这则新闻发布于日,名为:。我没有想到,中青报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网站当日PV也达到峰值,约35000。且在中青报发文的第二天,6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就发表了对此文的评论员文章,同一天,《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确实受宠若惊。&&随后各地方媒体的采访纷至沓来。6月22日,有《新京报》、《新民晚报》、《申江服务导报》、《检察日报》等媒体的报道。媒体的报道会扎堆,因为新闻是有时效性的,所以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频繁的接受了不少采访。报纸有《文汇报》、《沈阳晚报》、《羊城晚报》、《第一财经日报》等;杂志有《外滩画报》,《南方人物周刊》和《中国研究生》等;视频媒体有新民网,凤凰卫视中文台等。&&一个月后,繁华散尽,日PV降至1000上下,并持续了一年。但我已很知足,这一个月里已有近20家媒体的报道,近10万唯一身份访问者,当时设想的警醒世人的目的已初步达到。而且,网站的平台已经建立,开放了添加的权限,每个访客都可无需注册,直接把最新的新闻提交上去。换言之,可以自运行了,因此此后我每个月也只需花几分钟时间看看。有时我都会忘了这个网站的存在。直到一年后,2012年4月。&二、重现江湖&2012年是一个多事之秋,食品安全问题尤其如此。创立&掷出窗外网&之后,我一度自认为见多识广,认为在中国食品安全的问题上,再也没有什么能震惊我了,太阳底下再无新鲜事。但当明胶老酸奶来袭时,我的膝盖还是顿中一箭,老酸奶是我这一年来为数不多的定期食用的&美味&,看完新闻才发现奸商们的想象力总是能高我一筹。尔后毒胶囊事发,这是非常讽刺的一幕:胶囊,是药,药,切客闹。药,是摆脱疾病,恢复健康的,但居然成为了人体健康的隐患。&&2012年4月中旬,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想就近来食品安全情况恶化的现状采访下我,这也是近一年来我接受的第一家国内纸媒的采访。当时我因故在家,是电话采访。这篇报道发在4月30号的那期,题名为《找寻推动监管的力量》,其中关于我的一节名为&个体反抗的温和主义&,很喜欢这个标题。&&也正是因为这个电话,我才再打开网站,重新仔细阅读了一年前撰写的那两篇文章:《掷出窗外》与《易粪相食》,这也是我近一年来的第一次。读罢,掩卷无语。我发现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食品安全问题在制度上几乎没有什么任何改善,当时写的文章今年还适用,文章常看常新本是对作者最高的嘉奖,但我感觉到的却是深深的无力感,叹息。这感觉,就像是泰坦尼克号上一位失眠的乘客,半夜起床在甲板闲逛,却突然发现就要撞着冰山了,他大喊大叫,却因为没有喊醒掌舵的人,于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却做不了太多。&&我一年前的文章总结了中国食品安全的特点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有效的解决办法。但一年后,涛声依旧。老酸奶和胶囊的问题,都符合这些规律。这点让我很有无力感:我甚至可以预测这些事情的发生,但我无力阻止。于是我想到的唯一办法是,再进行一次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网站,知道我们所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要有所作为。想法很单纯:知道的人多了,觉醒的人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更容易想到。因此,我需要想个办法来宣传。我只是一个学生,我没有钱,我也没有什么社会资源。因此,我需要想个巧妙的办法来宣传。并没有花太大的功夫,我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渠道:@蛮子文摘 。&&事实证明,这是个明智的选择,新的故事,就这么开始了。&三、编年史&&(一)&&&&&&& 4月29日-5月3日&文章于4月29日在@蛮子文摘 发布,之后引起了一些关注,尤其是在@薛蛮子&转发后,24小时内转发量超过5000。随后是五一假,关注度稍减,到5月2日为止,共转发约15000。期间给网站带来了近30000的浏览量。我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因为以我的经验,微博上,新闻热点转瞬即逝,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吸引大家的眼球,一则新闻红两三天已很不容易了。但没有想到,故事并没有因此结束,相反,只是刚刚开始。此后的发展,不仅不在我的控制中,估计也让@蛮子文摘 颇为意外。&&5月3日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大清早接到一个电话采访,当时我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简单回应了几句后去实习的公司上班去了。在地铁上打开手机上微博,被汹涌而来的@吓住了。后来我才知道,当天早上,北上广三地的同城微博先后发布了关于&掷出窗外网&的微博,并将其称为&有毒食品警告网&。呼吁粉丝醒目,并号召大家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这些微博粉丝众多,比如@每日上海,@上海沃画报,@乐活北京,@新浪广州等等。随后各大V帮转,一时间满地开花,各地网友蜂拥而至,4小时点击量4万。&掷出窗外网&平时文静惯了,经不住这么大规模的围观,服务器随后崩溃了。后来我重看《社交网络》时,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当时Zark做facemash弄崩溃哈佛校园网时,点击量是2小时2万。嘿嘿。&&没有想到,网站崩溃又成了一个新的新闻点。下午被《东方早报》的电话采访,晚上到上海电视台夜线约见做了个直播节目。正是这一份报纸,一个电视台节目,掀起了媒体第二波关注的序幕。第二天,5月4日,网站的浏览量为65万。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有国内外近百家媒体的采访,几乎涵盖所有的主流媒体,具体见附录。采访形式包括电话、面谈、摄像、视频、微访谈等;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台、网站等。网易、腾讯、搜狐做了专题报道。&掷出窗外网&算是火了。&(二)&&&&&&& 5月4日-5月11日&火了之后,是非也多了。最具中国特色的一幕是,出现山寨网站了,还号称&掷出窗外官方网&,而且该域名就注册于5月4日。随后,前前后后出现了3、4家山寨网站。好吧,第一次享受到这么高的待遇。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4日晚上,我撰写了一篇声明。&&声明名为:。表示不介意类似的网站出现,但不要以&掷出窗外网&的名义胡作非为就好:&&&&如果你想走的快,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的远,一群人走。&要推动食品安全问题的改善,不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网站就能改变的了的。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开始感兴趣,开始心平气和的探讨解决的办法,问题才有可能解决。&&&&之后几天,网站的访问量节节上升,5月9日时,在一位网友的提醒下,我查看了下&掷出窗外网&的Alexa排名,居然已是中国区的2144名了,超过了麦当劳中国。一时间唏嘘不已,情不自禁,写下了一封感谢信。&
&&&网站如此被关注,在我看来,那是因为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广大民众密切关注的;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也是与广大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尤其是这件事,是由一群民间的,学生,志愿者来完成的。在当前的食品安全环境下,是消费者在行动,在自救。这声呐喊,虽然稚气(我毕竟是非专业人员),虽然有走调(我的观点并非全对),但这是一种尝试,一种努力,代表了一种姿态:我们,消费者,也能做点什么。那些点击过掷出窗外网,帮忙传播过的朋友们,谢谢你们,你们,正是这个奇迹发生的原因。或者说,我们,正是这个奇迹发生的原因。&&网站流量的高潮出现在5月11日,源于一个美丽的误会。当天,《京华时报》发表了一则新闻:&&
&这篇报道没什么问题,记者在发稿前还邮件我再审核过,不过当各网站转载时,被标题党了:&
&其实这也不算扭曲报道,在原文中,确实有这么一段:&&&京华时报:网站爆红后,据说上海政府部门有约谈你?&吴恒:5月4日下午,上海食品安全委员会给我打电话,说想约个时间跟我聊一下。政府部门能找我,挺出乎我意料的。我想我可以充当一个传声筒,会把这段时间以来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和网友的意见、要求等转达给他们。&&但明显,如果只读标题,可能会对实情有所误解,以为是那种约谈。但这一标题党的新闻迅速被各网媒转载,并登上了腾讯网的首页、飞信的弹出框、雅虎的首页等,也出现在推特上了。结果当天网站流量超过了100万,Alexa中国区排名为1647,成为建站史上最高。也创造了国内公益网站日PV的记录。&&看到这个数据的那一刻,我不能自已。毫无疑问,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公益网站史上的一个记录。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
&不止如此。好多被标题误导的莫不相识的网民们通过各种方式给我打气;也有不少好友电话我询问情况;一些记者朋友也表示关切并愿意提供帮助。太有正能量了。我想,正是因为你们的存在,才让我坚信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前行。我才有勇气走得更远。&(三)&&&&&&& 5月12日-5月15日&也会有质疑的声音,比如担心&掷出窗外网&会不会沦为拿钱删贴的黑网站,担心网站的独立性受到影响等等。我也确实收到了一封询问删贴价格的邮件。这一现状让我十分不安。并不是我对自己的人品没有信心,事实上,我对任何人的人品都没有信心。多年的网络启蒙教育已经让我相信,人是不可靠的,相比于合理、有效的制度而言。&5月12日,我和一些网站最初的志愿者们碰头,开了一个讨论会。到会的有5位志愿者,以及2位来自北斗网(ibeidou.net)的嘉宾。事实上,这是网站建站近1年来,我们第一次在现实世界开会。会议讨论出两项基本原则:&一、&开放添加记录的权限并事后审查;二、&邮箱管理者无删贴权限;&&第一项基本原则能够保证网站时刻在所有网民的监督之下,每个人都可以测试网站有无蓄意删贴。第二项基本原则将权力进行分割,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形成。具体操作形式见我写的会议记录:&
&那次会议之后3天,便是原定的和政府有关部门约谈的时间,5月15日。但5月14日上午我突然收到他们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我说,为免得让我路上奔波,领导决定,还是第二天来学校,登门造访。略有感触,当天写了篇:&
&&约谈之前心情还是略为忐忑,但觉得对方口气甚为客气,考虑也颇为体贴,所以也没有特别担心。另,之前已有五六家媒体预约了要采访约谈的情况。&&5月15日下午3时,光华楼2201会议室,我没有想到他们居然一共来了9人,包括主任与副主任,略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因为他们之前也没有告诉我他们是来干什么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准备,于是决定借这个机会跟他们做个报告,解释下做这个网站的来龙去脉。另外,做网站一年多来,我阅读了近4万条留言回复,我觉得这能代表相当程度的民意,我希望能当面转告给他们。&整个过程相谈甚欢。会后,我根据记忆写了份会谈纪要:&
&后来又在一次会议上与副主任碰到了,他说起我写的这份纪要,说后来又有不少记者想就此事采访他,他都告诉对方,吴恒同学写了一份会谈纪要,你们直接过去看就可以了。然后他问我记载的那么详细,是不是录音了。呵呵,作为一个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听到这样的评论真是很开心。嗯,没有录音,是凭记忆写的,并尽量的避免主观描述。&(四)&&&&&&& 5月16日-&约谈广受关注,之后一天,五六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网站的单日PV为17万余。之后,网站慢慢恢复平静,浏览量在5月23日有个15万的小高峰后,一直保持在2、3万间,但会时不时因某家媒体的报道再有波动。这几天媒体的采访也慢慢少了,相信新闻时效性已过。以后就是水滴石穿式的工作了。以上,大概就是这一个多月来,&掷出窗外网&经历的一些事。&&四、致谢&(一)&&&&&&& 感谢国家不解释。&&&&&&&&&&&&&&&&&&&&&&&&&&&&&&&&&&&&&&&&&&&&&&&&&&&&&&&&&&&&&&&&&&&&&&&&&&&&&&&&&&&&&&&&&&&&&&&&&(二)&&&&&&& 感谢@蛮子文摘现在做事后诸葛亮的话,当会发现正是因为投稿到@蛮子文摘 ,才使&掷出窗外网&第二次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可能。事实上,当时我选择这一渠道,也正是因为看中了它作为一个新媒体所独有的特性:高容量;低门槛;影响力。而这些特性确实在之后的事态发展中一一得到了验证。&&高容量是指&蛮子文摘&用的是微博的平台,作为网络媒体,发表的文章可以不受篇幅限制,信息容量高。关于&掷出窗外网&,我最想让大家阅读到的,是我写在网站首页的那篇文章,但全文约有1万5千字,在任何传统媒体上都难以全文发表的,但这在新媒体上却很容易实现。尤其是&方韩大战&以来,长微博的形式开始为群众喜闻乐见。另外,该文后来同样全文发表在《一五一十周刊》上,依旧是新媒体。&&低门槛是指&蛮子文摘&号称&让每一个人的价值闪闪发光&,并不是仅限于高帅富,任何人都可以向其投稿,凭稿件质量而取胜。他们是这样号称的,目前看来,他们也是这样做的。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草根也可以发声的平台,不用给钱。这很难得,因为当下这个社会里掌握着话语权的,大部分都是些说着不咸不淡的话的人,所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人们往往更关注一句话是谁说的,而不是说的是什么。这很可悲,但这就是现实。不信,你也在微博上发一个&喂&试试,看有几个人理你。&&影响力是指虽然当时@蛮子文摘 的粉丝只有10万不到,但其传播效果惊人。这当然和创始人@薛蛮子老师有关。现在正值@蛮子文摘 初创时期,几乎文摘的每一条微博都会被@薛蛮子转载。也就是说,如果是一条有传播价值的信息,发在@蛮子文摘 上,将很快会在天使投资圈,IT圈,传媒圈和公知圈传开,进而影响到全网。这不仅是其他传统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即使在微博上也不多见。&&为什么我会想到通过这个传播渠道的呢,要知道,@蛮子文摘 的&达人投稿&是在4月10日才正式启动的,我投稿是在4月23日。看上去是个蛮凑巧的事情,如果《三联生活周刊》早一个月采访我,我就会早一点想到把这篇文章广而告之,但以我的资源和传播能力,很可能反响寥寥,然后我失去兴趣,不再搭理此事。&但并不完全是凑巧。用一句高考作文中最常用的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是一个严重的资讯饥渴症患者,平时几乎每天超过8小时在阅读各类文章,微博上,人人上,Google Reader上。在这样的网络生活习惯中,我几乎总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到我感兴趣的资讯新闻。因此@蛮子文摘 在发出&达人征稿&的第一天时,就已进入我的视线。当时我其实是希望借文摘发表我的另一篇文章的。此处暂按下不表。&另,插一句,这种网瘾行为不值得推荐,年轻的时候还是应该硬着头皮读几本大部头。但如果已不幸沉迷于这种快餐式的网络阅读中了,一定要记得,光读是不够的,还要思考,更重要的是,还要输出,也就是写。没有大量的阅读,我不可能写出《掷出窗外》与《易粪相食》来;但仅阅读,不思考,我同样写不出来。在给蛮子文摘投稿的私信中,我的附言是:&&这是篇关于中国近10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的说明文章,调查数据由30多位志愿者一起收集,报告是本人原创,觉得符合蛮子文摘的定位。这是用心写的文章,写的是与公众密切相关,且需要公众密切关注的事,希望借文摘的平台进行再传播。&&两天后,4月25日,@蛮子文摘 的编辑回信:&&&好内容,有两个问题:1)是否原创;2)排版有些问题可否精进点,最好文字也再有少许优化。符合的话,明天就发!谢谢~&&我随后将重新排版后的文章再发了过去。4月29日,@蛮子文摘 发稿,故事就这样开始了:&&&#达人投稿#&当人们对食品安全事件司空见惯时,复旦大学吴恒选择了付诸行动。2011年,他和34名网络志愿者,共查阅17268篇报道,约1000万字,筛选出有明确来源、有受害者的2107篇,制作2849条记录,完成了一份《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详见网站:&(作者:@吴忄亘)&&向他们致敬!&其实,从一开始,我就对@蛮子文摘 这种能做草根话筒的自媒体形式特别欣赏。我能第一时间知道@蛮子文摘 征稿并非巧合,事实上,早在大半年前我就关注了蛮子文摘,当时应该还在筹划期,我关注的是@蛮子文摘编辑部 。我认为这样的平台的建立是有价值的,话筒越多,民众获取资讯的渠道越多,这个世界变美好的可能性才会越大,这是一件对的事情。微博上有句名言:&&你的微博如果有一百个粉丝,那就像是一本内刊;超过一千,那就是布告栏;超过一万,那就是一本正规发行的杂志;超过十万,那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一百万,那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一千万,那就是电视台;超过一个亿,那是CCTV;超过十亿,那是春晚。&&在当下这种眼球经济时代,影响力是最大的实力,换言之,粉丝就是力量。然而遗憾的是,不少坐拥百万级粉丝的帐号,要么每天发个&呵呵,今天天气很好&的水文;要么发个&我正躺在医院核磁共振的床上,紧张,所以我掏出XX牌的手机,用XX牌的耳机听音乐,顿时不紧张了&的软文。民间疾苦与之无关,他们似乎生活在平行世界中。虽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那些掌握着话语权的人似有义务关注民生问题,但确实我们不该道德绑架,道德感更应该是律己而不是责人。也正是因为他们,才让那些乐于奉献、敢于冒险的善良的人或平台更为高尚。&倾听草根的声音,发掘有价值的发言,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帮助其传播,这是我理解的@蛮子文摘 的定位之一(也许官方有自己的解释)。其实这么说起来,倒和TED的使命殊途同归:&Ideas&Worth&Spreading&。继续沿着这条路走,执行得当的话,我觉得@蛮子文摘 有望成为电子版的《独唱团》,而且能走得更远。说起来,其实喷嚏网的每日图卦大概也是这个定位。听闻韩少在腾讯做了一个《一个》电子杂志,希望能一路走好。多一些信息流通的渠道总是好事。&总而言之,&掷出窗外网&能够再次获得那么大的关注,@蛮子文摘 首义之功功不可没没齿难忘。&(三)&&&&&&& 感谢营销微博4月28日以及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网站的访问次数约为200人次每日。4月29日,@蛮子文摘 将发表了我的文章后,立刻引来了一波关注,当天网站的访问次数为1700,相当于翻了十倍。4月30日访问次数为日为日为2500。本来,微博上热点新闻很多,信息爆炸,按常理来讲,此后应该逐渐恢复平静,然而,5月3日,访问次数突然暴增为43000,点击量为11万。现在看来,这一天的飞跃,多亏了各营销类微博。&微博是个江湖,江湖水深。营销类微博与僵尸粉堪称江湖中最神秘的传说,也是微博有别于twitter最鲜明的两个特征,这两者相信每一个用过新浪微博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接触过一些。点开你微博标题栏的&广场&,再点&风云榜&,再点&风云人气榜&,再点&草根人气榜&,再点&内容类帐号&,你将看到营销类微博的列表(或直接点可以查看)。简言之,就是那些每天发一些你觉得很有趣或者很有用的信息的微博。有时你也可能会很好奇,为什么有人愿意免费做这些事,难道是&活雷锋&?&我也曾有过这个疑问,直到后来,2011年5月《创业家》的一篇深度报道《草根牛博操控者》才让我恍然大悟。这篇文章强烈推荐各位阅读,网易转载时,将题目改为:。再后来读到一句话,深以为然,大意是:在互联网上,如果你觉得你正在享受某项&免费&的产品或服务,那么不要怀疑,一定是因为他们正在&出售&你。对营销类微博而言,他们的盈利模式是:发布优质内容,吸引用户关注,当用户关注量达到一个级别时,就可以开出价格转发广告。也就是说,你以为他们在&免费&的给你提供内容,实际上,你作为众多粉丝中一枚,正是他们和广告代理商谈判的筹码。当然,这没什么可指责的,在没有侵犯第三方版权的前提下,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网友读到了优质的内容,内容的搜集者获得了利益。&而5月3日发生的事是另一种双赢:因为@蛮子文摘 的发布已引发一个小高潮,使得营销类微博能注意到这样一条新闻,然后他们进行判断,认为&掷出窗外网&有新闻点,属于优质内容,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品牌形象,因此整理后发布(这个过程是我根据网站的点击来源统计和当时微博上的情况推断出的);而这些营销类微博的第一个特征便是粉丝多,另外,粉丝中大V也多,正是因为他们的宣传,使得&掷出窗外网&一步一步走入舞台中央。事实上,他们还是很用心的,比如发布在5月3日早上9点的这条:&&@每日上海:【爆料!今日头头条!有毒食品警告网站诞生!】复旦大学的 @吴忄亘耗时2年和34名网络志愿者制作了中国最全的有毒食品警告网站,收录了全国有明确来源、有受害者的近3000条记录。可以按省份,按食品种类查询。上海也有这么多不能吃的东西。。。太给力了!!链接:http://t.cn/a9h3qY&&不得不说,这样的微博是非常有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附带了我的微博地址,附带了&掷出窗外网&的网址,还专门写了这么一段文案,而且,还给&掷出窗外网&取了一个别名:&有毒食品警告网&。&这里想就&掷出窗外&的取名稍作解释。当初之所以我会给网站取&掷出窗外&这么一个文绉绉的名字,甚至都没有用更好理解和更好发音的&扔出窗外&,确实是有所考量的。一次在腾讯做访谈节目时主持人说,一听这名字就知道是个南方人取的,北方人都用&扔&的。一笑,当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其实是这样的,一方面,我以伪文艺青年自诩,总是想把文字取得更文雅一点,&扔出窗外&略显口语;另一方面,&掷出窗外&其实是一个历史学的专有名词,为&掷出窗外事件&,还发生过两次,作为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当然听上去更顺耳;第三,这个词搭配诡异,不像&扔出窗外&那般常用,平时这样说的人不多,因此一旦听说,会留下较深的印象,一如&天猫&。因此我对&掷出窗外&这个名字甚为满意,佳名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当我看到&有毒食品警告网&这个名字时,先是扑哧一笑,居然能这样称呼我的网站,尔后一想,拍案叫绝,我的网站居然能这样称呼。高手啊高手啊,背后执笔的高手必然深谙传播学之精髓,短短七个字,即传递了&掷出窗外网&的精髓,让人一看就明白网站是干嘛的;又能最大程度吸引大众的眼球,让大家有一窥究竟的冲动。最少的文字包含了最大的信息,还极具吸引力,前辈,虽然我不知道您是谁,但请受小生一拜。&另外,文案中的最后一句:&上海也有这么多不能吃的东西&,更是点睛之笔。可以这么说,&掷出窗外网&之所以能在微博上四处开花,备受关注,与这句话不无关系。这是&掷出窗外网&最核心、最有独创性和最有价值的特征之一。其实&掷出窗外网&所做的工作很简单:搜集尽可能多的黑心食品曝光的新闻,并按&食品种类&与&地域&分类,让消费者能第一时间得知食品安全的现状。&从这个角度来讲,&掷出窗外网&就是一个搜索引擎,只是更专门,仅关注黑心食品,但它比Google或者百度做的更好的一点是:直接展示给你你最关心的新闻。很简单,如果你人在上海,那么你会对发生在上海的新闻更感兴趣;如果你是肉食类,那么你会对肉类的新闻更感兴趣。只需要一个点击一个关键词即可,最大程度的降低了用户查询新闻的成本(其实本来成本就不大,不过是在Google中键入关键词而已,但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惰性)。事实上,在这一波的传播中,出力最多的便是这些同城类的营销微博:&&@乐活北京:【爆料!有毒食品警告网站诞生!】复旦大学的@吴忄亘童鞋耗时2年,和34名网络志愿者制作了中国最全的有毒食品警告网站,收录了全国有明确来源、有受害者的近3000条记录!可以按省份、食品种类查询。北京这不能吃得也太多了吧&链接:&&@潮玩广州:【爆料!有毒食品警告网站诞生!】复旦大学的@吴忄亘童鞋耗时2年,和34名网络志愿者制作了中国最全的有毒食品警告网站,收录了全国有明确来源、有受害者的近3000条记录!可以按省份、食品种类查询。不能吃得也太多了吧&链接:http://t.cn/a9h3qY 有了监测,吃东西也能安全一点了,支持!有毒食品警告网站诞生!广东竟是一片红&&@成都全视点:【爆料!有毒食品警告网站诞生!】复旦大学的@吴忄亘童鞋耗时2年,和34名网络志愿者制作了中国最全的有毒食品警告网站,收录了全国有明确来源、有受害者的近3000条记录!可以按省份、食品种类查询。成都这不能吃得也太多了吧&链接:http://t.cn/a9h3qY&&有许多大V是关注这些微博的,他们看到后,被震惊了,于是帮忙转发传播,于是乎,各地人民群众一涌而至,&掷出窗外网&的服务器不堪重负,当即当机。事实证明,人们往往会对涉及到自己的事情更感兴趣。之前我以为大多数国人都已对食品安全问题麻木,但&掷出窗外网&的轰动效果让我相信,大家麻木只是因为觉得事不关己,当发现刀已经架在自己的脖子上时,还是会有所反应的。&我不知道这些微博是一个团队控制的,还是各自为政的;也不知道到底是哪家营销微博打响的第一枪;但不管怎样,他们在&掷出窗外网&传播的初期起到了蛮关键的作用。我没有花一分钱,还能借助这些粉丝近百万的微博们的帮助。有时会比较自恋的想:是不是因为这件事我做的是如此的出彩,如此的有意义,文章是写的如此之好,以至于那些营销微博情不自禁的在帮我传播。嘿嘿。另外,必须说明,他们在撰写文案时有失实:比如网站不是当天诞生的,而是已有近1年;又如耗时是1个月而非2年,这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标题党,我也在第一时间做了澄清。&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有媒体报道称:&&该网站(掷出窗外网)内容被上海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上海发布&转载,近日一度因访问量过大而瘫痪。&&&上海发布&是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官方微博,代表着萱萱的意见。如果真有这样的转发,当然是很有象征性意义的一件事。但我并未见到,我估计是不是把&上海发布&与&每日上海&混淆了。&(四)&&&&&&& 感谢媒体如果说是@蛮子文摘 让&掷出窗外网&走上了舞台,营销类微博和各大V让其走近了舞台中央,那么各地各级媒体的跟进报道则是将&掷出窗外网&置于了聚光灯下,使其获得了全社会的关注。从5月3日第一家采访我的纸媒《东方早报》开始到现在,我已接受了近百家国内外大小型各式媒体的采访。在朋友的帮忙下,我整理了一份近一个月来关于&掷出窗外网&的报道列表,在附录中。我仔细看了一下,发现终于可以这么感叹一次了:&&我告诉你们,我是身经百战了,见的多了!&&请自行脑补口音和手势。&真的是身经百战。采访的媒体有根红苗正的:新华社、CCTV、《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环球时报》(英文版)、《环球人物》(人民日报旗下);有南方系的:《南方都市报》(南都深度)、《南都视觉》、《南方人物周刊》、《南都周刊》、《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商业评论》;有网媒的专题采访报道:网易、新浪、腾讯、搜狐;还有帝国主义媒体:&NRC Handelsblad&、&USA Today&、&Associated Press&、&The Washington Post &、&Public Radio International&等。&有过邮件采访、电话采访、Skype采访、面谈、摄像机采访和文字微访谈;在直播室录过电视直播;在录音房录过广播直播;在演播厅录制过各类节目:《大声说》、《非常惠生活》、《法制天地》、《第一财经》、《东方直播间》、腾讯《微播炉》,《震海听风录》。曾分别与梁晓声老师(连线)、万峰老师(同台)和方舟子老师(视频)在节目中互动过。用中文接受过采访,也用英文接受过采访。还曾同时接受过3家的采访。&我相信此生应该多半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如此频繁的接受采访了,至少是没有这么多时间了,即使以后还有可能因为别的事情再次站在聚光灯下。这段神奇的经历真的是可遇不可求,而且,也给了我一个绝佳的机会来观察媒体记者。我一直对传媒行业很感兴趣,也许是出于对文字的喜爱,也许是因为对信息自由流通的向往。这次,我能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接触了近百位形形色色的媒体人,受益匪浅。他们在采访我,我在观察他们。&媒体的采访会扎堆,一方面是因为都想紧跟新闻热点,在第一时间报道;另外,某一媒体会根据其他媒体的报道获得灵感或者线索;第三,这是测试底线的方法之一:如果此事曾被一家根红苗正的媒体报道过,至少证明此事没有政治不正确,选题通过的概率就会大很多。所以,在新华社报道之后,后续采访的媒体又一次井喷。可能即因为更多的媒体通过新华社的报道得知此事,也因为新华社的正面报道让其他媒体的跟进报道减少了风险。&其实,新华社的报道倒与微博上的这股关注风潮无关,是更早之前就预约过的。新华社有个栏目名为&网事中国&,关注互联网上发生的热点事件。这个栏目在去年&掷出窗外网&刚上线时曾采访过我,一年过去了,他们想做一个回访。他们本来约的是四月中旬在学校,当时正好我有事回家,于是推到四月底。后来我回到学校后,他们又凑巧有事,于是推到五月初。正好5月3日,网站又获得大量关注,他们于是能在较早时间对此事进行采访报道,说起来也是一件巧事。&
(新华网)
&当我真正和这些根红苗正的媒体记者有接触后,会发现之前我是太过于脸谱化他们了。不管是CCTV还是新华社还是《人民日报》旗下的杂志,我以前会想象这些记者都是带着硕大的黑框眼镜,中山装,大背头,用钢笔在小本上记录,一副&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的警惕表情。其实并非如此,至少并非每个人都如此。这些记者并非会刻意的去粉饰每则新闻,虽然可能相比于其他媒体,他们会在措辞上更谨慎,但也不至于去曲解事实,比如他们可能会在文章的最后来解释,有关部门正在行动,道路虽然曲折,但前景是光明的。我以前会觉得这些媒体的每一则新闻都会充满着歌功颂德,都有极强的目的性,但其实并非如此,有的时候,他们也只是想单纯的报道一则新闻。仅靠记者所属的单位来判断他的人品和新闻专业程度是不靠谱的。&虽然如此,但在接受采访时,确实是有一大波记者,他们的气场以及风格是和其他记者不同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我先入为主的观点影响了我的判断。这类记者,在江湖上被俗称为&南方系&。印象最深的是南都深度的记者在询问了我的成长轨迹:小镇青年,大城市高校,曾混迹猫眼看人;并观察了我书架上的书:胡适、林达、龙应台、勒庞、韩寒、李承鹏等后,鉴定我是一个被南方系洗脑的孩子,并强烈建议我去找家南方系媒体实习&&受宠若惊的说。其实我平时在阅读之前,并不会刻意去在乎文章作者的派别,只是会在读完后感叹,这文章写得不错,作者不错,杂志不错。然后一留心,发现多是所谓的&南方系&的作品,于是感情就这样培养起来了。&因此,你应可理解当我得知《南方周末》将要采访时,那种难以言表的激动之情,这可是我最尊敬的一份报纸,当得知自己的事情和名字可以出现在这份报纸上时,简直有种&朝见报,夕死可以&的感觉。如果说还有一件事,能比《南方周末》报道&掷出窗外&更让我激动的,那便是《南方周末》报道&掷出窗外&事件的记者是:蒋!昕!捷!!!如果你和我当初一样,听到这个名字时表示不知道是谁,Google下。这位大神2001年高考,写下一篇作文,举国震惊:《赤兔之死》。我是2003年高考,当时语文老师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恨不得要求全班背诵,并友情提醒,如果不是有极强的古文功底,模仿有危险。这位大神的文章:&
(《南方周末》)
&在摄影记者的作品中,我最佩服的是《东方早报》的王辰,5月3日下午,他用了3个小时拍摄。当然,排出的效果绝佳。&另外,一些报道的配图是我提供的,我通常会发过去《复旦研究生报》的摄影记者蒋倩兰同学的作品。致谢:)&国内媒体的报道一般较为谨慎,但网媒在转载时通常会尺度较大。根据互联网管理条例什么的,在社会新闻方面,网媒没有采编权的,所以他们只能转载纸媒已经发布的新闻。他们不会篡改内容&&这是重罪,但他们通常会修改标题。也就是说,同样一篇纸媒的报道,在各门户网站上的标题可能各异。这就是体现编辑功底的时候了,也就是俗话说的&标题党&。为求点击率,编辑要用一句话总结这则新闻的最大亮点当成新的标题。严格的讲,这不符合转载原则,但似乎已是潜规则了。前些日子的《环球时报》&适度腐败&事件便是如此。我被政府有关部门&约谈&也是如此,其实,食安办和我的&约谈&是指&约定时间交谈&的原始意义。要是真的是大家理解的那种&约谈&,一则我肯定会被告知不许对外公布,二则媒体估计也不被允许报道。&网媒的速度让我印象深刻,最快的当属新民网,去年我就曾在他们家做过访谈,今年5月初又做过一次回访。当记者得知我随后几天会和食安办有约谈,于是和我说好了在会谈结束时会采访我下。会谈是在5点半左右结束的,我随后在会议室旁接受了《中国青年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期间接受了新民网的电话采访。整个采访结束已快9点,然后和2位后来发现没有带够钱的记者去学校东门边的一家不能刷卡的韩国烧烤店晚餐。当我吃完回到寝室时,发现新民网的报道已经出了,真心神速:&
(新民网, 20:48)
&我印象最深、最喜欢的视频报道是《掷出窗外,吴恒很忙》,由《南都周刊》视频部苏玉拍摄制作。当时她跟着拍摄了3天,最后剪辑成这个5分钟的专题片。对于&掷出窗外网&,对于我,应该不会再有哪段视频能包含有这么大的信息量,而且她还凑巧拍到了&掷出窗外网志愿者第一次代表大会&,整个片子几乎无可挑剔,拍得非常用心,也非常专业。原来无敌兔是拍摄纪录片的利器啊。&
&作为学历史的,我自然更倾向于这种实录式的拍摄,但电视台的节目一般更喜欢短平快式的,而且希望有戏剧冲突什么的,比较难过,尤其是有的时候要照着导演的剧本拍,我不是一个能果断拒绝别人要求的人,唉。不过相比于实录式的纪录片,部分观众好像更喜欢充满了小说式的戏剧冲突的。难怪《北京日报》撰文指出《合理虚构让真实历史更动人》。&大部分的报道关注于&掷出窗外网&,但还是有一些关注于我,关注于我的成长经历,其中我觉得写得最赞的是这一篇:&
(《中国教育报》)
&文章的切入点是&吃到假冒伪劣食品,很多人都经历过,为什么只有这个复旦学生站出来?&&也接受过一些外媒的采访,这个确实超出了之前的预期。如果&外&指&大陆以外&的话,那第一家外媒应该是凤凰卫视,然后是《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外媒的记者通常是从Shanghai Daily或者China Daily上获知这个网站的。虽说都是外媒,但不同媒体之间的差别还是蛮大的。&荷兰《新鹿特丹商报》(NRC Handelsblad)特别注意细节,几乎让我展示了网站的每一个页面、每一个功能,问题大都和食品安全相关。《今日美国》(USA Today)希望我评价《舌尖上的中国》,我的回复是舌尖上有两个中国,CCTV纪录片的和&掷出窗外网&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我觉得,&掷出窗外网&之所以会被国际媒体关注,除了它反映的是民众关心的国计民生问题,还与《舌尖上的中国》热播有关。丹麦电视台的采访除了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也关注了言论尺度的问题。美国公共广播(PRI)在采访中特别关心肉类问题。德国之声关注了与&中国求生手册&的关系。之后几天还有美联社(AP)、《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世界报》(Le Monde)的采访。&&接受外媒采访还是蛮战战兢兢的,国内媒体的采访一般问题都很温和,而且即使我有出格言论,他们也能帮忙做适当的处理,但外媒不一样,一方面他们会有意无意的涉及一些敏感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审查系统和我们不太一样,有些言论他们完全不介意刊出,但这对我来说就会比较麻烦,你懂的。还好,踩在钢丝上跳舞,so far, so good.&(五)&&&&&&& 感谢各位1)&&&& 热心人我非常感动,从4月29日@蛮子文摘 发布了&掷出窗外&的文章之后,就开始络绎不绝的有好心人给我邮件、私信说想成为网站的志愿者或者愿意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包括但不限于:资金资助、提供服务器、提供技术支持等等等等。其实后来我仔细想想,我之所以愿意花些时间和精力在做公益上,原因之一便是公益能让我认识到&人间自有真情在&,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前行,让我不断汲取着正能量。&但需要检讨的是,因为网站目前的定位和功能暂时不需要太多的志愿者,另一方面,前段时间事情太多:采访、毕业论文、答辩,所以志愿者的邮件几乎没有回复,等这段时间忙完了,我会一一回复的。各类资金援助的话,目前都是婉拒,毕竟网站目前还不是特别烧钱,我的私房钱可以支撑。技术支持是欢迎的。&2)&&&& 建议者有很多热心肠的人提出了各式建议,关于网站的下一步发展,特别感谢。其中被提到最多的是,制作成手机App,方便大家使用。其实如果我会做App的话,应该早就顺手做了,恨不是IT男啊。但如果现在特地去做这样的App,要想让完美主义如我者自己满意,恐怕得挺花时间、精力和资金的,所以暂时不在日程中。但我完全不介意各位有此想法的大侠去做,反正&掷出窗外网&的数据库一直是公开的。另外,如果有iPhone的,推荐&中国求生手册&这个app,虽然我不知道是谁做的,而且我也没能装这个app的iPhone,但根据描述,做的也是和&掷出窗外网&类似的事情。曝光新闻应该有越多的渠道传递到消费者那越好。&那些希望网站能做的大而全的各种建议,我谢谢先,但确实无心无力。一方面,我的专长和兴趣均非在于食品安全,当时做这个网站并不是自己想做,而是全国人民选我做的。是因为你不关注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就会来关注你。另一方面,如果要做的更大,需要更专业的人参与,需要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我确实不想把网站做成营利性网站。说到底,我暂时还没有想出更有效的推动食品安全问题改善的方法,所以我还不是问题的解决者,只是问题的提出者。&我也相信网站会很快沉寂下去,但我还是会继续坚持的。其实我一直定位&掷出窗外网&为一次性网站。我希望更多的人来第一次访问这个网站,看看挂着网站首页的那篇文章,被震惊,被吓唬住,然后反思是不是该做点什么,然后真的去做点什么。如果真的如此,那网站的目的也达到了。也确实没有必要每天来看,都是些负能量,没什么好看的。网站继续做下去的意义在我看来便是立此存照,让后人了解当下的这个时代多一个途径,也多一些细节。自己是学历史的,这算是职业习惯了。&
(《南都深度》)
&3)&&&& 复旦大学如果我的身份不是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掷出窗外网&不会在第一天就有媒体关注。虽然学生的身份也给我带来了些困扰。去年网站发布一周之后,就有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找到了我,建议我关掉网站。我虽然委婉的拒绝了她,但还是按照她的要求,删除或更改了网站的部分用语。但总的来说,复旦的包容与自由,使网站有可能有惊无险的走到了今天。&学校宣传部的老师会善意的提醒,在回应记者问题时,要小心,注意保护自己等等。如果当时宣传部下令不允许我接受采访,我也许就不会接受采访,这件事很可能无疾而终。从这点上说,我觉得学校做的还是不错的。我并没有奢望当我真出什么事后,他们会做点什么来保护我,但他们的默许其实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鼓励。另外,那位当时建议我关掉网站的老师,我相信她也是出于关心我的目的。当我婉拒后,她也并未继续给我施压。后来我有事找她时得知她怀宝宝回家休假去了,希望她家宝宝能避开这些黑心奶粉什么的,健康长大。&4)&&&& 有关部门这次和上海市食安办的接触倒真的是改变了不少我之前对政府部门的想法和观点,从第一次会谈开始,后来又在一次会议上碰到过,后来还一同做过一期电视节目。听他们说工作的难处,也确实被一定程度的说服。他们作为一个非执法部门,在处理食品安全问题时,也会很棘手。各监管部门之间如果不能无间合作,行政效率低,行政成本高。&你要真让我提什么建议,我想了下,也想不出来。但我特别反感那些说,你要提建设性意见,光骂有什么本事的人。我们是纳税人,那些拿了纳税人的钱没有尽职工作的人,我们发个牢骚还不行么,还非得发个有建设性意见的牢骚?不过话说回来,骂是要骂,但如果能在骂之余,还能提出一些建议,那就再好不过了。&政府和民间的互动本来就是很微妙的一件事,尤其在中国。民间的呼声有时也会被政府重视,有些开明领导的部门可能确实想改变现状做点什么事情,但当他尝试改良行政流程或架构时,会发现积重难返,可能只能改变一点点。比如说满分10分,民众希望相关部门能达到9分,但现状是5分,因为大家都是5分,法不责众,于是大家骂政府几句就各自散了。但如果有的部门励精图治,但现实所困只能进步到6分,大家一看还是很不满意再挑出来嘲讽一番,而周围的5分部门一看,这小子当出头鸟,灭之。于是,那些有心改进的部门左右不是人,下场悲凉,于是被其他部门视为前车之鉴。毕竟,在官场中,无过就是功的观念是个老传统。有的时候我会想,我们应该理解那些尝试改良的部门,理解他们缓慢的进度。但转念一想,这不是俗称的五毛言论么,而且确实也有官员用这种&中国特殊国情&的套话来掩饰自己的不作为。民众应该怎么对政府的回应作出回应?确实是个很复杂,让人纠结的问题。&我也和上海食安办的一些年轻的工作人员有接触,都是一些有为青年,我感觉他们确实想做些份内之事来改善现状。但知道越多的细节越发现,要改善食品安全问题,光靠一个政府部门,也不够,不管是食药监,还是质监局,还是卫生局,而是要多部门联合,但要想各部门能无缝衔接,略知中国国情的人都会知道,挺难的。上海率先进行了整合的尝试:成立了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这是好现象,但要想成为中国的FDA,还有蛮长的路要走。&5)&&&& 欣赏者算起来有三类人找过我:投资人、合作者和HR。投资人是希望把网站做大,且最好能有个商业模式,他们愿意投钱,或者资助,考虑到对网站的定位,我通常是婉拒。我其实挺想和那些希望商业化&掷出窗外网&希望把搜集发布公开信息做成盈利模式的投资人说,亲,其实你应该觉得,最有价值的不是这个网站,而是我,我,鄙人,在下,我。这样的网站马上会被山寨,甚至被超越,但这样的我,只有一个。创意、文字能力、执行力、在资源极少的情况下尽力整合以发挥最大的效果的能力,投资我比投资&掷出窗外网&更有眼光。&合作者是希望能够一起,把他们的产品和&掷出窗外网&结合,实现双赢。如果不是食品相关企业,我觉得可以接受,事实上,正在和一家国内互联网排名前三的公司在新闻搜集方面进行合作。&HR是觉得我做人做事还算挺靠谱,正好今年毕业,所以建议我投奔他们家。虽然未投过简历,但现在已收到了五六家公司的口头offer,主要是互联网公司和媒体,这个真是很意外,也很诚惶诚恐。&(六)&&&&&&& 感谢我和我的团队&为什么&掷出窗外网&能获得这么大程度的关注呢?借用雷军学长常引用的话说,便是&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上天&,我只是凑巧站在风口上了。如果说现在的我也能兜售成功学了的话,那我会把&掷出窗外网&式的走红总结为&飞猪流成功学&。当然,时机和运气很重要,但仅靠这些也是不够的。成事在天,谋事也要在人。总结经验的话,我觉得,是因为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给力的技术支持,我,以及合适的宣传渠道。&1)&&&& 志愿者如果没有30多位志愿者帮忙查找资料,仅靠我一个人来做,我肯定会半途而废。30多人做了一个月,我一个人得做30个月,绝对没有这个耐心。&只所以能找到这么多的志愿者,一方面是因为这件事情是正确的事情,能够吸引有公民意识的同学的参与;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当时我发布在人人网上,我的人人网当时已有2000多名好友,经过他们的分享传播,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看到这样的招募贴。而我之所以能有2000多个好友,一是因为之前做过的&一本正经计划&,当时使得1000多人加我;一是因为骑行拉萨:,又有1000多人加我。就像Jobs说的,当时你不知道做这些事有什么用,但回头看时,会发现它们都能连在一起。&招募志愿者的另一个好处在于,使得这件事情有了更多的一个新闻点。参与其中的大多数是还未进入社会的85-90年的学生,这样使得报道的时候可以从现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为切入点。&2)&&&& 小白在这里,特别向网站的技术支持小白致敬。&&掷出窗外网&从去年开始制作,到今年遭遇巨大流量,整个网站的技术支持是小白同学一个人完成的,而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在现实世界中见过一次面,所有的沟通都是通过skype或者Gmail完成的,我连他现在在哪个城市都不知道。&我是一个文科生,对网站的设计和后台数据几乎一窍不通,在去年网站发布时我就说过,我把&掷出窗外网&做成了txt,是小白同学将其变成exe的。所有的文字和图片是我做的,但将这些素材做成网站,提供查询,让网民可自行添加内容,被称为&中国食品的维基百科&,这个工作,全是小白一个人做的。&小白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以工作量而言,他投入在&掷出窗外网&的时间和精力比我还要多,但他推掉了所有的采访,于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的贡献,甚至都不知道这个人。事实上,他是在我接触的朋友中,最具hacker精神的,是一个卓越的IT人士(与卓越网无关),即使他不是毕业于蓝翔。&试举几例:&去年,他以一人之力,用了三周的空闲时间,完成了&掷出窗外网&的后台和前端的所有设计和编码(在Wordpress的基础上)。网站快速上线并在最初的一个月里轻松的应付了近50万的点击。&之后近一年,因为网站恢复平静,我都没怎么关注了,只是偶尔去后台看一下评论和新补充的新闻,但后来某次闲聊时我才知道,即使日流量只有数百,但他还是在定期备份网站数据和查看异常情况。因此,当今年网站再度受关注时,他能在第一时间知晓并作出有效应对。&5月3日上午,网站在短时间内被大量点击,服务器宕机。我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他从12点忙到7点,给网站搬家,各种设置,使得网站能在当晚就恢复正常。不然的话,如果第二天新闻报道已经出来,读者们上网搜索,发现&掷出窗外网&是404后,恐怕不会持续关注了。事实上,5月4日,网站单日浏览量(PV)高达65万,创造了记录,而且全天访问正常,这是小白一人之功。另外,更值得一说的是,小白不是那种觉得非要用高性能的,昂贵的设备才能解决问题的人,他是在我选择的$3.95/月的虚拟主机中优化代码实现流畅访问的。他找到了免费的云服务,以及一些虽然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听上去很厉害的服务。&5月4日晚上,因为接到网友们的举报,我得知&掷出窗外网&已经有山寨网站了,于是打算写点什么,一直写到第二天凌晨三点:。写完后,发现skype上小白还在线,还以为是他没有关机,问过去,他的回答是:&&网站不搞定可睡不着。(,3:30)&...
阅读(4621)|
好长的文……码字辛苦,爆料辛苦,吴恒加油!团队加油!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象形5000 ap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