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三一重工和南通中集怎么样两个企业哪个好?比如福利和工资待遇,工作强度,每天工作多少小时。吃饭和住宿条

mysql_connect fail南通中集大型储罐有限公司
提示:更多的人使用“”发布薪酬信息共<b style="color:#ff 条
共有薪酬 139
最低:4830 元 | 平均:5943 元 | 最高:8000 元
南通中集大型储罐有限公司 待遇福利分析(根据用户分享的数据)
南通中集大型储罐有限公司 工资信息
南通中集大型储罐有限公司 工资待遇
共1 条二保焊工资信息 最后更新时间:
共1 条工程师工资信息 最后更新时间:
评价建议 - 南通中集大型储罐有限公司
" 南通中集大型储罐有限公司 "的相关公司评价资料!
面试 - 南通中集大型储罐有限公司
"南通中集大型储罐有限公司"的相关公司面试经历资料!
还想了解""更多相关资料?
同行业 其它公司薪水报告在甲骨文公司 (Oracle) 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按投票排序
受邀请回答此题,时间突然像回到了两年前,那时准备选择我毕业第一份工作的时候。那时候我求助过知乎,可惜没有相关的问题,或许当年有这样的问题,今天的我,会有怎么样的不同?坦白地说,而排名第一的回答大部分都是事实,只是回答过于消极以及情绪化,带有极强的负能量,欠客观。或者说,只挑选了我们工作中最为不满的一方面以带有情绪的方式述说。以下把自己这一年多来的体验一点点的说起。注:以下观点只代表Oracle在深圳的亚洲研发中心,其未必适用于所有Oracle在中国的所有研发中心,更可能不适用在销售、培训等的子公司。--------------------------------体验篇-------------------------------“工作体验”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数是工作其中你的身体、心灵的感受。在这一点上,Oracle是一个极为舒适的地方。这也应该是题主最为关心的一个部分。工作环境:第一个我想说的,是工作的环境。有一个很小的细节很多人都没有提到,那就是地毯。办公楼的办公区铺着一个厚厚的地毯,这样做有一个最明显的效果是,附近的人走来走去,你听不到脚步声。所以一天下来,你能听到的是只有强烈的键盘敲打声,给员工的打扰极低,一天下来工作效率可以在无干扰环境中大幅提高。我曾经在广州某互联网公司实习过,那里号称有极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但是在那,只有极为狭窄的工作区间(像网吧一样),人来人往、讨论声、争吵声、脚步声充斥在你附近,这种环境下对于根法集中精力思考和写代码都是很强的干扰。每个员工,即使是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也会拥有着极为广阔的工作位置。一部高配置手提电脑+液晶屏一个互联网电话(可免费打国内外所有电话),并且电脑也有此相关软件,可在家连VPN免费打电话回家人文关怀根据 中的观点,“社会规范”远比“市场规范”更容易培养员工的”忠诚度“,以及模糊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在这一点上,Oracle可谓做得十分出色,我认为,这体现了美国人(欧洲人)享受生活的生活/工作态度。(相反,国内很多公司只把员工当机器、资源,企图榨出所有的价值。)所有员工从入职一天起就每年有16天的带薪年假,并且随着工作年限增加。所有员工每月两天的带薪病假。以及相关产假,陪产假等(具体几天忘了)。为员工购买额外商业医疗保险,看病全额报销(先刷医保,再报销。相当于医保体现)。员工子女也能享受报销一半的福利。洗牙、看眼、购买药品有1450的额外报销费用。上下班不打卡,并且工作时间自由分配。如果昨天晚上睡太晚或者失眠太累,直接睡多一个小时再上班,也是完全没有问题。下班也可以提早走,和经理简单说下基本都没问题。例如女朋友要过来、赶车回家,4点多走都是我经常干出来的事:)。员工可以申请work from home。这点是极少公司可以办到的。这对于员工,特别是拥有家庭的员工极为具有吸引力。我有一个同事,研究生毕业一年后来到了深圳,妻子和刚出生孩子都在广州,之前一直每周往返广州、深圳两地。今年申请通过了,直接在广州办公。除了极少时候需要办理某些手续才会过来深圳的公司。普通员工也可以时不时就在家办公,像我试过几次在短假期回家由于赶车麻烦直接申请在家办公一天。我的经理去年某一段时间由于需要家里某些原因也在家办公了一个多星期。公司这样的关怀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员工的忠诚度,并且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样的制度会使工作时间大幅度缩水(例如我就试过好几次11点上班5 6点走),但其实很多员工的工作效率极高,并且回家之后依旧可以继续工作,这一定程度上把工作的时间提回来(像我的经理经常上班前在家收发邮件,回到家也看他挂着IM),并且模糊了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工作与生活似乎没那么明确了。简单说,就是舒适得舒适。这也是很多员工即使在薪水竞争力低的情况下不离开公司的原因。员工活动Oracle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中的“Social Club”。公司每年会有一批经费进行组织员工的相关活动,由员工自己建立相关俱乐部,并由会长进行组织(可以做到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动)。员工免费参加,像羽毛球、网球、篮球、足球、健身、游泳、跳舞、瑜伽、cooking、唱K、攀岩 等等。像我现在每周二、周四会去健身(有游泳池),周五可能会去唱K,周末如果有什么特殊的活动也会去参加。其余小事:茶水间有免费咖啡、饼干有兵乓球桌、桌上足球某些Team可报销家中网费免费购买相关书籍(以上图中所有书籍均是公司购买),并每个人有一个safari to go 的账号免费看正版原版英语书籍。----------------------------工作篇----------------------------------像已有的回答一样,Oracle的工作特别是研发的工作会让人觉得十分繁琐无趣,但也不乏值得学习和思考的地方,以下想到什么写什么:人种天花板很明显。美国人下面是印度人,印度人下面是中国人。中华区的老大不是台湾就是香港人。公司的流程十分严密繁琐。虽然这对于公司层面上说,有利于代码、产品的质量(EBS的代码跑了20年,一个模块代码量近亿,当初写代码的人全找不到却依旧能维护)。工作的内容十分单一。每个人都是一个细小的螺丝钉,孜孜不倦的在为精密的机器(公司)做着钻孔的操作。主要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改bug。由于“人种天花板”的问题,研发工作核心点的都在美国搞。次核心的都去到了印度,留给中国这边的大部分都是繁琐的工作,最常见的就是改bug。但这种bug也是极为有挑战难度的!我们无法直接接触客户的代码(客户可能会修改已有的代码),我们只能通过功能截图,以及系统的内部检测工具(日志、文件版本等)进行跨国家的远程支持与修复。系统功能极为复杂。所有ERP都有这种毛病,我们工作了好几年的资深的同事,经常遇到一个新bug,也是从头学起。先花半天找到客户的界面是怎么进去的(一个模块几十个入口,每个入口几十个子菜单,下去又几十个界面。一不小心碰到跨模的就更加悲催)。找到了还要弄懂业务的逻辑,又要翻查一堆文档。之后才能开始找相关的代码。工具极为简陋、难用!我们没有一个好用的IDE,甚至没有整个工程的代码(光工程的运行文件就装满一个移动硬盘)。只能靠一个在线工具搜代码,然后复制粘贴到文本编辑器中一行行看。需要改其中代码的做测试的时候,还很费劲的找一个可用的instance用一个很蹩脚的IDE JDevloper连上去看效果。这IDE每次改代码后都要重启服务器,居然还好意思启动的标语写着“productivity with choices”.对于新的项目和新的功能,但是用到的全都是Oracle内部的东西。这不是开源不开源的问题,iOS也不开源,但是全世界都在上面开发。但是Oracle的东西都是内部自成一派,你可以留在Oracle 20年都学不完,但离开Oracle后,找不到第二家公司使用这种框架、技术(虽然技术的理念是通的)。关于有人说开发的模型还是很老很久,这是不正确的。我现在跟着做的新项目,使用的是,并且也设计到了REST、WebService以及地图服务等。公司间员工的关系极为平等。即便是上下级甚至是上级的上级,你都能感受到很大的尊重。其中两个强烈的例子是一个某国内大型ERP公司的前架构师有一天向我拿bug改(他入职一年多都在做新的项目),我说:“现在手上的bug都是历史遗留的老大难喔,要不送你几个?!嘿嘿”。他说:“那算了,你都改不了,我肯定也改不成”。要知道我只是一个刚毕业战斗力只有5的渣渣,只是去年改bug的效率有点惊人,也不至于得到这样的赞美。经理在performance review上和我说过:“我和XXX(那个前架构师)那时候开玩笑的说,要不你和Jaskey(我)两个人互为mentor,你教他项目的事,他教你改bug”。虽然这很大程度上是过度赞美,但这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地位。这种平等,估计是国内的公司极难做到的。(我曾经面试过某家深圳游戏公司,公司四个词的口号带有“平等”两字,面试的时候却气焰奇高,公司口碑极差)。你很难理解,一个系统跑了20多年。一个模块近亿的代码,找不到所有当年写代码的人。依靠几个新招来的人(我们这边的团队构建时间只有2年),其中还包括几个的刚毕业的应届,是怎么样可以成功的维护起来,增加新功能、修改几万里之外客户报出来的bug的。这对于一个软件系统的设计和架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地方,并且其中的代码看起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丑陋。公司的培训十分多。这也是当年最吸引我加入的地方。对于应届的毕业生,光培训的课程费用就接近10万元。并且公司内部有无数的关于技术、管理等的免费课程。虽然是一个科技公司,并且拥有着现在最为流行的Oracle数据库、MySQL数据库,Java等等, 但产品却是20年前写好的,现在新的模块使用的的框架也是10年前的,虽然一直有更新,但架子搭着老套的实现,由于兼容性后续的很多工作都是基于老的一套实现方式。例如Java代码中连泛型都没几行,都还在用Vector、HashTable这种已经被抛弃的实现方式。EBS中有一些很基础的功能是用20多年前的技术写的,居然使用Chrome运行不了。个人价值难以得到体现。在这样一个庞大的机器下,每个人的价值都是可量度的,没有了谁都有会新的螺丝钉来顶替你的位置。-----------------------------总结-------------------------一个难说好坏地方,对某些人,是天堂;对某些人,是煎熬。在Oracle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给予了一些我认为别的公司(至少在我毕业取得得6份offer的其他公司中)给不了我的东西:自我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无论技术的还是功能的问题,都可以使用英语+Google+文档得到解决方案。培养了使用优秀工具的习惯,能无障碍使用Google,,用工作外的时间读了近十本书(不包括技术相关书籍)。完成了3门关于Android的课程并成功获得了证书。私下完成了一个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看了90%的世界杯直播赛事。成功维持了一年多的一段异地恋。
竟然被邀请了,看了一圈,没有和我类似的背景的,于是我来添砖加瓦一下。我是Sun/Oracle员工,香港办公室,WWOPS的(负责Sun服务器以及其他一切硬件的生产)。整个办公室里,我们组的人就十几个(其他一百多人都是销售/售前/售后),非常小众,别人都不带我们玩(连年会我们都是近两年才开始参加的。。。)毕业起薪比较高(相比香港其他IT公司,但是不要和我提投行IT),但是几!乎!没!有!涨!工!资!和!发!奖!金!工作的话,work from home很随意,我们组十几个人,每次我就算去办公室能见到五个就不错了。忙的时候很忙,经常出差去广东的工厂或者半夜加班(是加班,不是换班)负责美国的工厂的生产,闲的时候很闲,一礼拜都不用提交一行代码,喝喝水散散步一天就度过了。平时大部分的时候花在了写邮件打电话开会中。大企业嘛,保险啥的也不错,每年都能配新眼镜。。。这算么福利么。。。总结:混日子的好地方。有抱负的好青年(比如我)可以多搞搞自己的side project,靠公司的话你进公司的第一天就看到了你退休时的模样。不匿了,反正老板看不懂中文。
第一次被邀请回答问题,感谢。甲骨文在国内的情况我不了解,只能说说在硅谷的Oracle. 我12年毕业于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ECE专业,职位是软件工程师1. 地理位置,甲骨文在硅谷有两个大部分,HQ总部位于红木城(Redwood City),主要产品是数据库 Fusion以及其他的软件产品,原Sun Micro-system位于Santa Clara,这里主要是Solaris和JAVA,也是我工作的地点。硅谷风景一般,但气候非常好,一年四季都阳光十足不冷不热2. 工作环境,总部的工程师(2级-硕士毕业 3级-博士毕业或者工作2年以上)基本都是cube隔间,大小还可以,一般是一台台式机两个24寸显示器或者一个笔记本+两个显示器,反正东西摊开也不嫌挤。Manager和4级principle一般有自己的小办公室。Santa Clara这边之前相对空闲,像我12年初入职一开始就有独立办公室,现在人多了基本要两个人一间或者是Cube了。公司里面不是很挤,节奏比较休闲。Oracle不提供午饭晚饭也没有零食,只有可乐soda茶之类的饮品。两边都有健身房,早6点到晚8点,随时使用。食堂比较渣,价格也不便宜,基本都在6-8刀。HQ的工作团队我不太了解,据我做数据库和Fusion的朋友说也比较友善。Santa Clara的话,原来SUN这边的老工程师人都很好,技术也都非常强悍(虽然Oracle卖Sun的时候走了很多大牛 不过还是有留下来的),对新人的提携也很多,基本email必回,解答也很详细。不过中间断层较大,(30-40岁)工程师数量比较少,所以当老一辈的员工走了,感觉会有一定影响。3. 工作强度,Oracle在硅谷被誉为养老院, 和cisco ibm并称美国国企,确实对比Google Facebook之流轻松太多,主要就是表现在代码输出量比较低。尤其是solaris这边,因为是操作系统相关,代码的改动需要经过层层审核测试,所以真正花在coding上的时间反而相对是小部分。当然,组和组之间相差很多,还是有比较辛苦的组的。工作时间非常自由,我一般是11点-7点,不午休,上班时间开开小差聊聊天散散步啥的都没有问题,work from home只要跟组里说一声就OK。4. 待遇,Oracle给新毕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起始工资还是不低的,14年硕士基本是115K基本工资+15K签字费+7K搬家费+4000期权(4年 这不值钱),博士135K基本工资,其他一样。福利方面还算可以,医疗保险算是整个硅谷中上的,病假随便请,产假是公司给6周带薪,剩下的保险公司还会出。401K公司可以最多出3%的月工资。不过Oracle几乎没有奖金和涨工资,至少我在这两年,年终评价都是Beyond expectation (仅次于最高级),还是没有一点奖金。(而且我的基本工资只有105K,比刚入职的新人都低,老板今年review完说给我升职,但钱一分不涨。。。所以有抱负的朋友都走了。。。只剩下我这种战5渣还留着)每年有13天带薪假,跟老板说说 休满3周是没有问题的,工作3年之后是18天。5. 升职空间, 我不准备在美国长期居住,所以也不太关心。总体来说个人认为一般华人在美国大公司干到principle engineer或者中低层manager也就到头了,oracle也是一样。6. 招聘,Oracle在美国招人非常有暴发户气质,除了工业界找人外,校招基本只招名校+高GPA,名校是指常春藤+CMU STANFORD MIT之类,高GPA是指3.7以上,但面试基本都是水过。所以对于很多我的同学以及学弟学妹(CMU),Oracle就是用来保底的......以上
换过好几家公司,包括国内叼丝小企业(半死不活15年历史),也待过其他大外企(18摸),也待过伪外企(美国人开的,全部员工在深圳,三分之一印度佬)。 本人经历有点多,说话有点直,以下言论必定让某些人不爽,姑且看看吧,喷我随意。-----------------------------------------------------------------------------------------------------------------------------------------看甲骨文,你得分几个维度,千万不要把甲骨文当成一家公司。(实际上和IBM在中国实际上是由5家以上的子公司组成的道理一样,甲骨文是由两家公司组成的)甲骨文全球有18万员工,除了美国,印度最大(3万人),中国应该不超过5000,所以印度也是我们的老板。 这一点和最近裁员诺基亚不一样(中国主力研发),甲骨文数据库的主要研发是在美国,ERP的研发是在印度(事实上EBS是甲骨文20年前收购的印度公司)。中国研发啥呢?研发一些花边技术吧,或者给他们修一修bug。一定要认清楚EBS的重要,不仅仅是世界第二大ERP,也是甲骨文第二大的现金流来源(有些时候甚至超过Oralce DB!),国内腾讯,以前阿里,广发,招商,等等都是用的EBS(没错,就是那个“难用”的报销休假采购系统)另外一个划分标准是甲骨文分两家法人甲骨文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和甲骨文有限公司。前者是研发,后者是销售。销售也要技术,做售前售后,都是技术。同样的技术能力,去了后者工资是前者的2-4倍,并且,后者出差一天算一天调休,而前者的收入,一般般拉。第三个维度就是,北京的研发,和深圳苏州的研发。北京是研发所谓的业界前沿技术(不代表甲骨文的研究成果就前沿了,哈哈),但是甲骨文不擅长的东西,比如说云啦,大数据啦(如果是收购的SUN和BEA的研发,北京也有,我不了解,可以参考EBS组的情况)。苏州深圳,就是EBS(世界排名第二的ERP,仅次于SAP)的支持。苏州这个点新开的,之前不存在。除了几个点以外的甲骨文公司,肯定都不是研发,而是销售。甲骨文研发根本不需要出差。真需要在一起,也是经理买个机票从美国飞过来坐你旁边,而不是你飞过去……以下针对深圳苏州的以及部分北京的甲骨文研究开发中心子公司的员工:甲骨文(北京部分岗位除外)的研发,工作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甲骨文的研究开发中心的工资竞争力不够,所以留人的办法主要是靠Work From Home。我观察,很多人每工作满一年,在家工作时间每周增加一天,也就是说你混得好,甲骨文待5年你就不必来公司上班了。有几个传说中的team,我就不点名了,一年我也就能见到几次(他们真的是和我们工作在一层楼么?!)有些组,带头大姐修个产假,回来也照样升职。我在甲骨文认识的很多大哥,都回什么广安啦、珲春啦、包头啦,在家上班去了。至于研发到底做了啥事?我不是不承认真的有开发,但是主要还是改bug吧。要不要加班?忙起来还真要,不过一年估计就忙1-2个月吧。其他时间,某些人都选择在家……某些人还是选择来公司,不然都不好玩了…甲骨文可能是整个IT业界,最后一个使用瀑布开发流程的公司了(据说连邪恶的微软都敏捷了……)。严格按照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开发人员嘛,把详细设计的代码复制黏贴出来差不多了,然后主要的工作是测试呗(所以导致fixbug的技术含量更高,fix得好了,转岗去干销售double pay走起)。有一堆惨无人道难用到极点的内部软件,有一堆完全没有任何必要的流程。导致的结果是,每天平均代码大概十多行吧。你还别急,快不了。开发一天,走流程到最终合并进去需要1-2周。1-2年才能出一个版本。那个版本,估计三个月开放几天时间给你提交代码。里面几乎所有的的都不是用的开源,难用到极点。以下针对深圳苏州的以及部分上海北京的甲骨文子公司的员工:裁员经常裁他们,因为他们比较贵。很多人出差到华为、华润之类的客户公司。只有研发的“精英”才能去(数据库的话有ACE吧,EBS的话起码懂1.6万张表中的张吧)。其实接触过,感觉这些人真正的特点是头脑灵活,像我一样(嘻嘻,感觉自己萌萌达)。这群人其实更像Business Analysis。以下针对深圳北京的看家本领研发(DB):如果是开发,听说必须是清华北大上交复旦和北邮五所学校读过本科才能进,但是同时得有硕士学历。当然斯坦福、MIT什么的也行。如果是测试或者支持要求低一点。针对global pay的员工来说:他们只是来中国旅游上班的。每年要回美国几个月,这样绿卡不会丢。通常看家本领的开发,都是global pay。--------------------------------------------补充三点-----------------------------------------------------------------------------------1. 我忘记iflex/flexcube team这个广泛的存在了iflex也是收购的印度的银行外包公司,和TCS infosys 等齐名。印度外包福利很好的也是16天年假,补充医疗保险,20天病假之类,所以收购进来福利和甲骨文没区别。iflex研发,其实也没研发啥东西,人力外包嘛。国内做做平安银行啥的,有些人需要到客户单位上班吧。其实HP啥的也早干这一行和IBM抢外包生意咯。2. 甲骨文非常喜欢招到了生育年龄结婚了准备生小孩的女性因为外企的工资10年来没啥增长,某些team男人全部走光,招这样的女人这样就不会lose head count。而且说实在的也不需要你做啥,一天几行代码……一边抱孩子一边在家vpn写,难度比换尿布还小点吧。3. 甲骨文招人学历确实很重要很重要,以下只针对99%的情况注意:如果你是天生神力,小学辍学,自学英语计算机,然后写得代码比linus 高司令都好。你就是那个1%的情况。起码你得是个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硕士吧,本科不是不可以概率比较小而已。不是985毕业的不是不可能,就是概率比较小(某些组对学历更挑剔)。英语得好吧,要知道有些组可能全球就你一个人在中国,老板是印度人或者美国人。不懂英语,混个毛线啊。----------------------------------------------------------------------------------------------------终于有人对我上面的文字提出不同意见了,非常好。我看了一下,集中在于肯定事实,但是否定我的“心态”。而且大多数是毕业就来了甲骨文的后生,我真的为他们感到担心。----------------------------------------------------------------------------------------------------甲骨文这一套方法就是传统的瀑布流开发方法,基本上是20年以前的思想。别的不说,这一套方法论彻底落后彻底过时了。世界潮流,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啊!所以说,最害人的就是刚毕业的应届生进入甲骨文,很多大学的教材本身就陈旧,再刚毕业就彻底实践,我真担心这个歧路会走太远。我都不直接推荐你看scrum的书,你去看看《人月神话》《大教堂和市集》。每天平均十行代码,甚至几个月一行代码,这只是表象,深层原因是方法论彻底错了。人月神话说得很清楚,团队里面人与人的沟通是全连接,所以是N!的连接。EBS的团队都到了几千人,能够开发出软件而不失败简直就是奇迹。所以一天能有十行代码真的是阿弥陀佛了。说来甲骨文可以学到流程,这样代码质量高,是鬼扯。代码质量高,还养了一千人修bug?某些java代码,我真的看了无语得很,印度的java代码尤其烂到家了。有文档不代表代码质量高,流程多和复杂更不代表代码质量高。这是错误的方法,你还学,大错特错。個人與互動 重於 流程與工具 可用的軟體 重於 詳盡的文件 與客戶合作 重於 合約協商
回應變化 重於 遵循計劃EBS确实牛,ERP老二,和SAP分享全球30%的企业所有信息系统。但是也要知道有垂直ERP,他们没有几千人开发30年,他们就几十个人上百人,开发周期一年,一周一个迭代,出来的ERP不比EBS简单。他们每个人的代码产出可能是甲骨文的十倍百倍,这就是敏捷。在一个敏捷团队里面,开发人员才是主角。而不是PM是主角,而不是直接从详细设计里面复制代码出来粘贴。社会人员入职甲骨文还是可以的。成家了,等等原因。需要平衡一下工作和生活。而且,如此轻松自己去兼职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此外,你真熟悉了产品,转到好的客户单位去也很厉害。很多甲骨文的人转华为、广发等等,基本上年薪也达到或者超过BAT同等年龄的人。关键是你的付出不多,收益太大,一个字——值!至于工作环境,还算中上(强于IBM)。椅子不错,但不是Herman Miller的。锤子手机和腾讯(不是所有)都是Herman Miller。电话机思科的IP-Phone,估计也值个几千吧。办公室有些发霉的味道,没办法,都是高隔间又不能随便开窗户,租的楼中规中矩,楼下就是腾讯。甲骨文PM(特指:libing和alfen chen)的权力很大,所谓的team building fee,怎么感觉我们很少呀。真正靠谱的福利就是住房公积金(可以超越国企了)+补充医疗保险+1450,生日有电影票。至于啥十万的培训费,一般不会批的吧,看经理。买书报销也要看经理。民营企业确实有些三观不正的,有的老总总喜欢渲染自己是半人半神,有的老总喜欢办公室挂一个野战地图插红旗要占领全国(挂世界地图的也有),在深圳更多的是毛主席头像。不过,正常的也很多。最关键的是,自己不要被自己的侨情给害了。如果是小公司,你啥都可以和老总谈的。现在很多创业公司MBP都是标配了。我对东西是很picky的,作为一个程序员你有啥理由不给自己上HHKB和4K显示器?以前就在我的强烈建议下,叫总经理买了现磨咖啡机。(如果不给买,我自己买带公司,离职后带走,看他面子上挂得住么?)生命如此短暂,哪有时间用难用的东西。
更新一下:看到有个同事说, 时间极其自由不合适... 嗯, 就我个人感受而言, 已经是非常自由了; 我们正常的上班时间是9:30 到10:00, 下午要是事情不多的话, 5:00 过就可以走了. 不打卡, 可以在家上班, 有事跟manager 打个招呼可以直接去办. 除非一整天不来, 一般是不用请假的.当然这不是说事情不用做, 该做的事情, 在家工作也要做完... 只是时间安排上可以更加随心所欲一点.我女朋友一想到我呼呼大睡到8 9 点才起来, 晚上早早回去... 恨的咬牙切齿.-------------------------------------------------竟然没有人回答…刚跟一美国客户会议回来,为了配合他的时间,到家已经午夜了,明天还要去值班。忙的时候很忙,但多数时间是非常从容的工作的,不管遇到多复杂的技术问题,不着急,认真分析,找资料,多测试,问人…总可以解决。让我学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司的理念,self service,为自己服务。如果客户遇到问题,一定要自己重现客户的bug,而不是想当然。这才是科学的态度。在甲骨文工作非常快乐,学到很多,特别是大型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时间极其自由.最重要的是这种工作状态吧,全身心投入工作,从容而且充实的过好每一天。
谢邀。上月31号刚从Oracle北京离职。等我冷静一下,再客观的回答这个问题。
O记美国HQ的员工来匿名一记。。。敝司的名字Oracle(神谕)起的真好,每天员工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冥想,从而接受神的指示~要是来过HQ的,见过Campus里面那些大胖鹅排队过马路,单脚站着睡觉,基本都能参悟到人生的真谛。工作再积极,还不是被资本家剥削,不如冥想 :)
怕给学弟们不好的影响,匿名了。感谢邀请。在甲骨文上班,对女生是天堂,对男生,我相信你知道有个词叫glass ceiling不知道你听没听说有个词叫Sticky floor。总之,在甲骨文上班,是一种爽到死(字面理解)的体验。不过甲骨文在企业软件领域还算OK啦,可以说SAP没有HANA的话,Oracle算是最有创新能力的了,只不过风水轮流转,现在流行的东西变了。其实Oracle多少还有一些被自己困住,以Oracle的资金实力,创什么业都没有问题,现在的方向是一体机和SaaS---------------updated on Aug/10不得不补充一下了。简单说几点:1 在总体不会过分剥削员工的情况下,越闲的人对公司越不重要;2 在O记工作,资源丰富,能否成长瓶颈主要在于个人的成功愿望和自我驱动力3 天花板是存在的,但是请当上资深工程师或者高级经理后再谈
上个月离职。适合刚毕业人进去培养两年。1)公司员工普遍脑子都很好,废话嘛,不问不知道,一问都是985硕士,留洋回国的也不少。2)工作内容普遍比较无聊。流程多,这个我觉得还是利大于弊,外企的风险控制力很强,就在于这些细节,这个对以后立志做管理的,可以学点一些东西。3)如果是纯技术流,一般不会在公司呆上超多三年,原因很简单,人家用的大多是20年的老技术。4)比较适合喜欢安逸的人呆,如果想升职的话,呵呵。。。(见第一条就知道难度)5)员工都还算挺好,个个温文尔雅,一般都有内才,用心的话,可以积累一些优质人脉。6)如果说在这个公司呆上三年能有什么进步的话,第一个是做事情的方法,外企这种极度细化的管理方式,我还是比较认可的;第二个就是IT行业公司的战略,可以有一个比较高屋建瓴的了解,毕竟Oracle是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去年超过IBM),比如 Endeca (这真是一个好东西)的收购与整合。第三个就是练练外语了,话说我的印度英语讲得还可以。最重要的,还是第5)条。Over
在北京甲骨文亚洲研发中心呆了一年半,Virtualization Team,Sustaining组。虚拟化还是很有技术含量的,不过鄙人的水平只能去Sustaining组修修bug。Sustaining组,顾名思义,就是维护组。甲骨文的OVM Linux的客户都是有来头的,各种大公司和大型实验室。他们反馈的bug首先会打给Support组。Support组的人很牛,有很好的wiki系统,80%的问题基本都是已知的,他们会给客户解答,帮助现场实施人员为客户解决。剩下的20%是真正的未知bug,就传递到Sustaining组,由我们负责来修。Virtualization Team光测试就一百多号人,而我们组就五个人(中国),加上全球也就十个左右吧,各司其职,负责修从前台的Java到底层的kernel的所有问题。甲骨文的办公室是典型的老美公司的样子,厚地毯,低温空调,小隔间,高隔板。有茶水间,不过只有些小饼干啥的。早上八点半上班,不过九点多十点到也是很正常的。没人加班,到点赶班车走人,bug tracker上更新今天的进展,有其他时区的同事接着修。在甲骨文的时期是我业余时间最充足的时期,每天早上八点起床,晚上六点多点到家。有正当理由的话,在家办公没问题,有vpn。一次我被衣柜门砸了左脚大拇指,医生建议尽量减少移动,我就在家办公了一个月。我们是每周二会和美国的boss开一次很简短的电话会议,沟通一下这个星期的进展,有哪些P1的bug需要尽快解决。正式工作邮件也都是用英文。不过英文不好的同学不必担心,能把意思说清楚就行,结巴一点没关系。我们这个Team工作流程不是敏捷的,毕竟OVM是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半年一次performance review。可以报销网费。年会总是在紫竹桥的香格里拉。我负责的模块的两个developer在我入职半年之后就transfer去美国了,其中一位现在已经跳去Google了。为啥离职:1. 甲骨文非常庞大,业务线很多,是一部精密运转的机器,而我们每个人都是上面的一个零件。我的这种感受非常之强烈。我只需要修我这个模块的bug,我只需要关心这个部分。除了和这个部分的developer联系解决问题之外,工作上我基本不会接触到其他的部分。(当然我也接触过专家级别的,在甲骨文干了n年,各个模块都熟的老外)2. 员工闲,领导忙。我的boss就比我忙,上一两级的boss就感觉更忙,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总觉得哪里不对。3. 互联网是大潮,是趋势。我又不是developer,又不在核心部门,为了自己的发展就要跳出comfort zone。
第一次被邀约,虽不是什么大事,却也小小激动一下。我曾在甲骨文工作,要说体验,其实真没什么太多跟其他外企的差别。我所在的部门不是主要业务,研发类,上海没什么研发,所以可以说是一个边缘的部门吧。说体验,就列几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好了1. wifi用员工号登陆,可以上脸书2. 一次电脑坏了来了个IT同事,叫我装360来检查问题3. 有一次年会,去新天地看到很多西装革履的同事,讨论年会具体节目什么的,感觉都很浮躁,夸夸其谈而最终结果令人想象不到的差。4. 继续说年会,派头还是不错的,一流酒店,5流菜色,停车自理5. 同事都很认真负责,但办公室政治有点6. HR办事极其专业,流程一丝不苟,不讲人情
谢邀。今年4月刚刚做为校招进可苏州甲骨文,苏州这边主要就两块业务,VCP和Fusion的,Fusion的内部还细分不同的组。当然谈到工作体验,作为全球500强的IT公司,甲骨文的工作环境还是不错的。有茶点,现磨咖啡。每个月不定时的发点水果零食什么的。每天下班还有各种social club 的活动,上下班不用打卡,时间自由。忙的时候很忙,空的时候很空。个人认为是相当不错了。当然甲骨文是我第一个工作的公司,还没去过其他的企业,和其他知名企业相比,甲骨文的工作体验处在哪个位置就不得而知了。
最近离职了。说点自己的看法吧。工作内容对于年轻人而言,刚毕业几年工作内容比待遇更重要吧。Oracle的产品很多, 以ORDAC为例,就有EBS, EM, Fusion,iFlex, Rac等组。不同的部门小组工作内容差异很大。像EBS这样的产品,在软件生命周期而言已经进入了老年期了,剩下就是做维护,改客户的bug。同期进来的人,在EBS的,基本就是改bug, 花一周时间搭环境和看代码,最后可能就改一两行。这么说来确实学不到东西,成就感也低。所以他们都跳槽了。自己比较幸运,所在产品部门正处于成长期,每个版本都要添加不少新功能,因此可以通过做项目学到不少东西。大部份组的工作强度都不高,开发基本是朝10晚6,QA好像大部分时间都没啥事。我们组算忙的,也就项目截止前几周,或者版本完成前出了bug时需要加班。对于想来Oracle的人,最好想好自己想要什么。想要学习成长,就要找到正处于成长期的有项目可做的组,想要打打酱油的,就找个活少的组。工作氛围身边同事,虽然没有特别厉害的技术大牛,但是工作都很认真负责,也都很好沟通。我们组的人际关系很融洽的,大家工作有空之余,能够聊聊天开开玩笑。有同事跳槽去其他公司后,表示他们那零交流,反而怀念这边的氛围了。还有就是十分自由,有事要请假,或者要在家办公,只要说一声就可以了,也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规定。中层的老板基本在印度,再高层的老板在美国。自己接触过的老板人都很好,记得刚来时有个很简单的问题不懂,就问了印度的director, 结果他专门开了个web conference给我讲了半小时。现在回想起来,不管是印度的director还是这边的Manager, 都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他们并不会干预我工作的方式,而是当我工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为我提供帮助。福利公司的福利只能说很一般了。员工都买了平安的医疗,意外等保险。还有退休金计划,但是要呆久了才有赚。其他无非是一些兴趣俱乐部,每年一次的周边旅游。这些都是小恩小惠罢了。待遇与发展不涨薪,也没有奖金。而且倒挂严重。 并不能说Oracle的工资很低,互联网公司的工资可能使我们的1.5倍,但是人家工作的时间是我们的两倍,从这个角度来说Oracle的时薪更高,工作也更有性价比。甚至有同事利用业余时间做生意,做私活的。比起待遇上的不变,机会成本太高,发展空间的狭窄才是大部分人离开的原因。那些只用改bug学不到东西的组就不用说,哪怕是像我所在有项目做的组,两三年后也没啥可学了。Oracle用的都是自己生态系统的技术,很多技术在外面根本没人用。每个人又只是数千人的产品组的一个小螺丝,一旦熟悉了相关业务,工作就变得单调。中国这边的组都不可能涉及重要的核心的产品和技术,核心的技术都在HQ。走管理方向,中国毕竟只有几千人,比起HQ和IDC,怎么看都只是鸡肋,也不大可能让一个在中国的经理管印度和美国的员工。当然,transfer去HQ的经理也并非没有,但哪怕在HQ,也一样有天花板。总结我想并不能单纯的从待遇不行,或者学不到东西,没有发展空间就说Oracle不是一个好公司。难道像某些公司那样加班加到有钱没命花就是好公司么? 没有单纯好和不好的公司,只有合适自己公司。如果想要生活工作上的平衡,看中生活质量,事业心也不大,那么Oracle就是一个合适的公司。但是想要成长,想要赚更多钱,那么Oracle就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了。
在甲骨文的深圳待过一段日子。不可否认,公司本部的日子还是很不错的:办公室环境:1、舒服的茶水间,现磨咖啡机,不断供的小饼干,从国内企业刚跳过去的时候,确实有点小幸福感。且听说北京那边更幸福一些2、桌上足球台和乒乓球室,上班时间可以随时进去放松,来上几把,真的不是摆设,至今仍回味跟伙计们一起来几把的感觉,很轻松的与伙计们拉近距离3、内网的学习资源丰富,只要想学,真的能学到非常多的东西,这方面相当赞可惜,俺自从开始去客户现场搞实施后,就少有在office的经历,所谓体验,实在说不上太多,倒是哪天有同学问,在平安工作是啥体验,或许俺能以深度参与的第三者角度来深度的答一个。Oracle真的不能算是一家公司,很多时候我把他看做一家联合体,EBS,IFLEX,等等,各个产品部门的体验其实可以完全不一样。要一再逼问,俺只能说,Office只是一个去办理差旅报销的地方。Over。
在ShangHai R&D Center呆了一段时间,总结一句话:开发不累,测试更轻松,对于女生来说,真心赞,其他的活动该有有,最重要的是年假多。
进了轻松的组,对女生来说简直是天堂!一个SDE工作九个月一行代码没写过,工资杠杠的。对想做点事情的男生来说还是别去啦!
看了其他人的回答。我在想,作为一个从BEA过来的混子,我是不是也该发表点看法。不过说多了太容易被猜出来了。纠结啊。至少有一个观点我很认同,这地方绝对是女生天堂!特别是打算要生孩子的!一定要待到孩子长大啊!作为一个男性,相比起来,实打实的就是二等公民……
短暂的在oracle呆过一年,研发北京。一,感觉山头很多...收购的SUN是一伙,BEA是一伙。各种明争暗斗啊....二,听测试的同事说国内的研发其实就是干一些边边角角的活儿,核心从没分给过国内...三,俺当年都觉着虽然IT公司没有dress code,可你们也太休闲了,拖鞋大裤衩...看得我一愣一愣的;四,原来觉着pantry里面有cookie之类还真不错,后来去了intel,也就觉得呵呵了;五,在家办公的人挺多,而且听说很久很久之前还给报销家具钱...六,跟俺现在的金融类公司比,他们还真不是一般的闲啊....
在Japac总部,压力山大,跟甲骨文database没半毛钱关系,啥都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Oracle是我呆过时间最长的公司,北京研发中心,属于原来BEA的部门做中间件的,这边和其他研发组有些区别,主要是因为组里负责的产品核心在中国这边,所以更像是做软件研发而不是fix bug,当然压力会大不少。 美国那边的同事都是技术级别比较高的(consulting engineer/architect),不过感觉比我们还累,经常要等我们这边上班了开电话会议,讨论两三个小时的时候还不少。待遇不给力,导致资深的员工比较难留住,技术方面,基本都是Oracle本身一整套的东西,业务很复杂,因为产品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而且属于比较偏的方向,一般进来的第一年都是熟悉业务和改Bug. 不过同事的水平是值得信赖,我想是因为当年BEA的招人门槛不低,被收购后虽然待遇没有延续,但是招人的风格延续了。我觉得Oracle这边的优点也是上面很多人提到的,生活和工作的平衡,非常适合程序媛,最赞的就是work from home。不过原来BEA的研发部门相对来说又差一些,其中某个产品下的几个组被称为整个北京研发中心最累的,所以如果是那个产品线,慎去,但是从技术上来说那边是最好的,而且属于非常通用的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通中集待遇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