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win8如何打开所有程序品种在哪

海通证券:创新没有完成时 只有进行时-海通证券 权益工具 期限错配 创新试点 债发行-东方财经-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海通证券:创新没有完成时 只有进行时
原标题: 海通证券:创新没有完成时 只有进行时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表彰2014年度上海金融创新奖项目的决定》(沪府发[2015]2号)。其中,由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2013武汉地铁可续期债券项目荣获一等奖。可续期债券是由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创新金融产品,一经推出便引发市场热议,其通过“续期选择权”、“浮动利率结构”、“债券募集资金可用于资本金”等方面的创新,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长期资金,降低了地方政府短期偿债压力,有效防范债务风险,是通过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尝试。截至目前,第一单可续期债券项目推出已有一年有余,产品已从初期探索阶段逐步发展成熟,获得了市场广泛接受。  可续期债券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利器  可续期债券是借鉴海外永续债券的特点,并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及法律规定而推出的债券创新品种。永续债券是一种没有到期日的债券,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拿破仑战争时代,当时的英国财政部为了给英法战争提供战争所需要的资金,减轻长期战争对国库的压力,增加财政的灵活性,发行了一只没有到期期限的债券,开创了永续债券的先河。  在20世纪末期,永续债经历了飞速的发展,由于银行补充资本金的需求强烈,永续债等创新工具得以大展身手。到2008年,全球永续债年发行量达到1386亿美元的巅峰。目前全球已有50余个国家发行永续债。根据彭博统计,近10年永续债券发行量合计8,733[数据统计期间为2004年至2013年。]亿元,从发行主体所在行业看,主要集中在银行、公共设施等行业。截至2013武汉地铁可续期债券(以下简称“武续债”)发行前,我国市场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永续类产品。但市场上已产生了此类融资需求,个别企业只能通过境外市场发行产品融资。  可续期债券是海通证券近期推出的创新品种,是海通证券在借鉴国外永续债券特点的基础上,对其方案结构优化完善并使之满足国内法律框架要求的债券品种。具体来说,可续期债券通过嵌入发行人续期选择权,赋予发行人定期将债券期限延续的权利,即发行人理论上可永不兑付债券。  资本金融资支持“稳投资”  与“稳增长”战略  投资在过去是我国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中的强劲动力,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放缓,经济增速下行。国务院在近期多次会议中强调要“改善当前投资动力不足的状况,稳定有效投资,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稳投资”仍然是“稳增长”的重要发力点。  目前,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即是项目资本金较难筹集。国务院规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首先落实资本金(比例为20%~50%)。目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来源主要有股权资金、财政拨款以及名股实债的私募资金等,但这些途径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项目收益预期不高,很难通过股权融资募集资金、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政府财政支持不足、私募资金的融资成本过高等。  根据国家发改委对“13武汉地铁可续期债”的批复,募集资金可以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这意味着,可续期债券突破了项目资本金的传统募集方式,开辟了公开募集资本金的新途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企业投资所面临的资金本问题。另外,可续期债券的公开发行,实现了项目资本金的“阳光”融资,使资金成本远远低于信托等私募资金,从而消除项目资本金的审计风险,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负担。  应该说,在当前项目资本金制度、私募资金成本偏高的约束下,可续期债券可用于项目资本金这一创新对于基础设施项目具有重要意义,是可续期债券服务实体经济最重要、最突出的表现。  超长期限资金满足  基础设施融资需要  建设期限长、资金投入大是企业固定资产融资的典型特征。目前,我国的企业固定资产建设主要采用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等融资方式,但这些融资方式普遍存在期限短、规模小的问题,不能很好匹配项目建设期长、回收期长、资金投入大的特点。  可续期债券首创了“续期选择权”,这一含权设置使得债券的期限由发行人自行决定,理论上可以永久存续,而这种特性很好地匹配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期长、回收期长的特点。  另外,赋予发行人“续期选择权”,意味着发行人享有决定债券期限的主动权,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灵活决定债券的到期期限,从而大大降低了发行人的资金流动性风险。  权益属性力助  高负债率企业去杠杆  债务水平偏高是当前我国许多企业面临的问题,实体经济去杠杆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切入点。在可续期债券推出之前,降低资产负债率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企业自身的利润积累,二是通过IPO、增发等方式进行股权融资。但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通缩风险抬头,制约了企业利润增长;而IPO等股权融资方式的效率较低、门槛较高、不确定性较大,而且会稀释原有股权。  通过方案设计,可续期债券资金可以计入发行人权益。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债券具有“股”性,发行人可以将可续期债券分类为权益工具并计入所有者权益。这意味着,可续期债券开辟了企业“上市”之外的又一条权益融资的公开渠道。而对于负债率较高的企业来说,发行可续期债券将成为降低企业负债率的重要选择。  可续期债券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有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我国推出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要求地方政府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带动中国经济走出危机。受此影响,地方政府通过各种负债方式获取资金,诸如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信托理财等,而当时由于财政预算软约束问题的存在,又进一步激发了地方政府负债融资的需求,导致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高企。  然而,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信托理财都属于债务资本,具有按期偿本付息的“刚性”特征。地方政府的过度负债和频繁融资,不仅会放大政府债务负担,而且可能使政府面临债务集中到期兑付风险。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政府的偿债能力普遍下滑,未来债务兑付风险应给予重视。  以时间换空间化解流动性风险  基础设施项目先天具有投资回收期长但收益稳定的特性,但其对应的负债通常是一笔到期,集中兑付,这就造成了政府的资产与负债期限错配,因此地方债务风险实际上就是债务流动性风险。倘若负债期限灵活可控,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就能减小很多。  发行人续期选择权是可续期债券的核心条款,通过嵌入发行人续期选择权,有效解决了传统融资方式的期限“刚性”问题,使发行人根据实际用款需求来决定债券实际到期期限,从而大大降低了资金流动性风险,或者说是通过“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来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融资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2014年以来,国务院多次强调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并于去年8月份颁布《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提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十项措施。从融资方式的角度看,直接融资具有更高的融资效率,是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重要方式。  与银行贷款、信托等筹资渠道相比,债券融资具有中间环节少、费用低、风险透明等优势。仍然以项目资本金筹集为例,按照2014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金额为50.20万亿元、资本金比例40%计算,如果使用信托融资(按照8.44%计算[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计算得出,统计区间为2012年至2014年]),每年需要支付利息1.69万亿元; 而如果发行可续期债券用于项目资本金(按照6.03%计算[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计算得出,统计区间为2013年至2014年]),每年仅需支付1.215万亿元的利息,较信托融资每年可节约融资成本4,792亿元。  “武续债”促成永续类债券产品市场成熟  永续类债券的相关制度已经落地  自“13武汉地铁可续期债”成功发行以来,可续期债券在我国得到了各方的高度重视,相关的制度建设已经基本完善。首先,国家支持金融创新,鼓励金融创新服务于实体经济,这就决定了未来我国金融创新将层出不穷,而永续类债券品种经过前期的探索已相对成熟,可以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债券市场的各个主管机关均支持永续类产品的发展,国家发改委、证监会、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均推出了永续类债券产品,并制定了相应的监管政策支持这一品种发展。第三,财政部明确了永续类债券会计处理原则,在技术上解决了可续期债券记账问题,使可续期债券这一品种具有了极强的复制性与操作性。第四,永续类债券的发行上市、登记托管、估值清算等操作已形成了一套清晰完整的体系,配套措施已较为完善。因此,可以说武续债打响了永续类债券的头炮,为市场提供了范本,企业发行永续类债券的可操作性极强。  永续类债券产品的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  从市场需求看,企业对永续类产品十分追捧。自武续债发行一年多来,永续类债券市场迅速打开。海通证券主承销的2014首创集团可续期债是国内首只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可续期债券,资金主要用于北京地铁十四号线的建设。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28家企业发行永续类债券产品35只,发行总额为909亿元。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市场机构对可续期债及永续类债券产品的态度从观望转变为追捧。从理论上来说,可续期债券长期限的特性恰恰满足了诸如保险资金、社保资金的资金配置需求;而相对高的票面利率和较好的流动性对于理财资金也有着较高的吸引力。但在武续债的销售过程中,多数投资机构对这一创新产品的态度相对谨慎,报价偏向保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随着市场配套设施的完善,机构投资者对可续期债券逐渐接受。目前,武续债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稳定在110元之上,而2014年发行的首创集团可续期债的发行利率仅为5.99%,低于农业银行同期发行的优先股股息率。市场的认可使债券发行利率大幅降低,这又增加了可续期债券对于企业发行人的吸引力!  可续期债券发展前景无限  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可续期债券具有期限长、规模大、可用于项目资本金、成本可控、可降低资产负债率等特征,符合市政建设、能源、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要,有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同时,可续期债券拓宽了地方重大项目资本金筹措渠道,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发改基础[2015]49号),明确轨道交通项目资本金比例不低于40%。可以预计,可续期债券在未来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此之外,海通证券认为铁路、能源、环保、保障安居工程、供水供热等项目均可以通过发行可续期债券解决资金来源,从而满足我国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长期资金需求。  可续期债券可以作为PPP模式下的债务融资工具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提出要推广使用PPP模式(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目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也分别就 PPP &模式的具体操作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意见和操作指南,一批PPP项目将陆续上马。  在PPP模式下,社会投资者按约定与政府(或国有企业)共同成立特别目的公司(即项目公司),由该项目公司负责市政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可续期债券一方面可以由项目公司的国有股东发行,将资金以资本金方式投入到项目公司,从而进入特定项目; 亦可由项目公司直接发行,为项目直接筹资。  创新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海通证券向来高度重视业务创新。早在2005年,海通证券率先申请并成为国内首批创新试点券商,如今“创新创造价值”已经成为海通证券的共识,创新基因已经逐渐融入到每位海通人的血液中。  实际上,作为传统投行业务,债券承销的创新空间不大。而海通证券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推出了可续期债券品种。从债券的方案设计、项目执行、报批到最后的销售,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论证、推敲,产品的从无到有体现了海通证券的智慧与决心。海通证券的创新品牌在市场上得到了认可。  然而,任何项目都非一帆风顺,开展创新业务更是要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在承销武续债时,海通证券面临的市场环境较为严峻:绝大部分投资者由于投资规定及风控要求的限制不能认购创新品种。海通证券作了大量工作,甚至投入了可观的成本培育市场、引导市场、促进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为这一品种的发展奠基。这体现了海通证券作为大型投行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武续债的问世是海通证券业务创新中的又一座里程碑,也是海通证券通过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最佳例证。但创新从来只有进行时,海通证券将继续秉承创新驱动的理念,为自身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也为中国经济创新转型助力!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海通证券:创新没有完成时 只有进行时
日 07:25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 海通证券:创新没有完成时 只有进行时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表彰2014年度上海金融创新奖项目的决定》(沪府发[2015]2号)。其中,由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2013武汉地铁可续期债券项目荣获一等奖。可续期债券是由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创新金融产品,一经推出便引发市场热议,其通过“续期选择权”、“浮动利率结构”、“债券募集资金可用于资本金”等方面的创新,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长期资金,降低了地方政府短期偿债压力,有效防范债务风险,是通过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尝试。截至目前,第一单可续期债券项目推出已有一年有余,产品已从初期探索阶段逐步发展成熟,获得了市场广泛接受。  可续期债券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利器  可续期债券是借鉴海外永续债券的特点,并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及法律规定而推出的债券创新品种。永续债券是一种没有到期日的债券,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拿破仑战争时代,当时的英国财政部为了给英法战争提供战争所需要的资金,减轻长期战争对国库的压力,增加财政的灵活性,发行了一只没有到期期限的债券,开创了永续债券的先河。  在20世纪末期,永续债经历了飞速的发展,由于银行补充资本金的需求强烈,永续债等创新工具得以大展身手。到2008年,全球永续债年发行量达到1386亿美元的巅峰。目前全球已有50余个国家发行永续债。根据彭博统计,近10年永续债券发行量合计8,733[数据统计期间为2004年至2013年。]亿元,从发行主体所在行业看,主要集中在银行、公共设施等行业。截至2013武汉地铁可续期债券(以下简称“武续债”)发行前,我国市场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永续类产品。但市场上已产生了此类融资需求,个别企业只能通过境外市场发行产品融资。  可续期债券是海通证券近期推出的创新品种,是海通证券在借鉴国外永续债券特点的基础上,对其方案结构优化完善并使之满足国内法律框架要求的债券品种。具体来说,可续期债券通过嵌入发行人续期选择权,赋予发行人定期将债券期限延续的权利,即发行人理论上可永不兑付债券。  资本金融资支持“稳投资”  与“稳增长”战略  投资在过去是我国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中的强劲动力,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放缓,经济增速下行。国务院在近期多次会议中强调要“改善当前投资动力不足的状况,稳定有效投资,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稳投资”仍然是“稳增长”的重要发力点。  目前,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即是项目资本金较难筹集。国务院规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首先落实资本金(比例为20%~50%)。目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来源主要有股权资金、财政拨款以及名股实债的私募资金等,但这些途径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项目收益预期不高,很难通过股权融资募集资金、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政府财政支持不足、私募资金的融资成本过高等。  根据国家发改委对“13武汉地铁可续期债”的批复,募集资金可以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这意味着,可续期债券突破了项目资本金的传统募集方式,开辟了公开募集资本金的新途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企业投资所面临的资金本问题。另外,可续期债券的公开发行,实现了项目资本金的“阳光”融资,使资金成本远远低于信托等私募资金,从而消除项目资本金的审计风险,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负担。  应该说,在当前项目资本金制度、私募资金成本偏高的约束下,可续期债券可用于项目资本金这一创新对于基础设施项目具有重要意义,是可续期债券服务实体经济最重要、最突出的表现。  超长期限资金满足  基础设施融资需要  建设期限长、资金投入大是企业固定资产融资的典型特征。目前,我国的企业固定资产建设主要采用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等融资方式,但这些融资方式普遍存在期限短、规模小的问题,不能很好匹配项目建设期长、回收期长、资金投入大的特点。  可续期债券首创了“续期选择权”,这一含权设置使得债券的期限由发行人自行决定,理论上可以永久存续,而这种特性很好地匹配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期长、回收期长的特点。  另外,赋予发行人“续期选择权”,意味着发行人享有决定债券期限的主动权,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灵活决定债券的到期期限,从而大大降低了发行人的资金流动性风险。  权益属性力助  高负债率企业去杠杆  债务水平偏高是当前我国许多企业面临的问题,实体经济去杠杆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切入点。在可续期债券推出之前,降低资产负债率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企业自身的利润积累,二是通过IPO、增发等方式进行股权融资。但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通缩风险抬头,制约了企业利润增长;而IPO等股权融资方式的效率较低、门槛较高、不确定性较大,而且会稀释原有股权。  通过方案设计,可续期债券资金可以计入发行人权益。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债券具有“股”性,发行人可以将可续期债券分类为权益工具并计入所有者权益。这意味着,可续期债券开辟了企业“上市”之外的又一条权益融资的公开渠道。而对于负债率较高的企业来说,发行可续期债券将成为降低企业负债率的重要选择。  可续期债券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有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我国推出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要求地方政府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带动中国经济走出危机。受此影响,地方政府通过各种负债方式获取资金,诸如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信托理财等,而当时由于财政预算软约束问题的存在,又进一步激发了地方政府负债融资的需求,导致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高企。  然而,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信托理财都属于债务资本,具有按期偿本付息的“刚性”特征。地方政府的过度负债和频繁融资,不仅会放大政府债务负担,而且可能使政府面临债务集中到期兑付风险。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政府的偿债能力普遍下滑,未来债务兑付风险应给予重视。  以时间换空间化解流动性风险  基础设施项目先天具有投资回收期长但收益稳定的特性,但其对应的负债通常是一笔到期,集中兑付,这就造成了政府的资产与负债期限错配,因此地方债务风险实际上就是债务流动性风险。倘若负债期限灵活可控,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就能减小很多。  发行人续期选择权是可续期债券的核心条款,通过嵌入发行人续期选择权,有效解决了传统融资方式的期限“刚性”问题,使发行人根据实际用款需求来决定债券实际到期期限,从而大大降低了资金流动性风险,或者说是通过“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来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融资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2014年以来,国务院多次强调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并于去年8月份颁布《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提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十项措施。从融资方式的角度看,直接融资具有更高的融资效率,是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重要方式。  与银行贷款、信托等筹资渠道相比,债券融资具有中间环节少、费用低、风险透明等优势。仍然以项目资本金筹集为例,按照2014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金额为50.20万亿元、资本金比例40%计算,如果使用信托融资(按照8.44%计算[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计算得出,统计区间为2012年至2014年]),每年需要支付利息1.69万亿元; 而如果发行可续期债券用于项目资本金(按照6.03%计算[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计算得出,统计区间为2013年至2014年]),每年仅需支付1.215万亿元的利息,较信托融资每年可节约融资成本4,792亿元。  “武续债”促成永续类债券产品市场成熟  永续类债券的相关制度已经落地  自“13武汉地铁可续期债”成功发行以来,可续期债券在我国得到了各方的高度重视,相关的制度建设已经基本完善。首先,国家支持金融创新,鼓励金融创新服务于实体经济,这就决定了未来我国金融创新将层出不穷,而永续类债券品种经过前期的探索已相对成熟,可以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债券市场的各个主管机关均支持永续类产品的发展,国家发改委、证监会、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均推出了永续类债券产品,并制定了相应的监管政策支持这一品种发展。第三,财政部明确了永续类债券会计处理原则,在技术上解决了可续期债券记账问题,使可续期债券这一品种具有了极强的复制性与操作性。第四,永续类债券的发行上市、登记托管、估值清算等操作已形成了一套清晰完整的体系,配套措施已较为完善。因此,可以说武续债打响了永续类债券的头炮,为市场提供了范本,企业发行永续类债券的可操作性极强。  永续类债券产品的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  从市场需求看,企业对永续类产品十分追捧。自武续债发行一年多来,永续类债券市场迅速打开。海通证券主承销的2014首创集团可续期债是国内首只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可续期债券,资金主要用于北京地铁十四号线的建设。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28家企业发行永续类债券产品35只,发行总额为909亿元。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市场机构对可续期债及永续类债券产品的态度从观望转变为追捧。从理论上来说,可续期债券长期限的特性恰恰满足了诸如保险资金、社保资金的资金配置需求;而相对高的票面利率和较好的流动性对于理财资金也有着较高的吸引力。但在武续债的销售过程中,多数投资机构对这一创新产品的态度相对谨慎,报价偏向保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随着市场配套设施的完善,机构投资者对可续期债券逐渐接受。目前,武续债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稳定在110元之上,而2014年发行的首创集团可续期债的发行利率仅为5.99%,低于农业银行同期发行的优先股股息率。市场的认可使债券发行利率大幅降低,这又增加了可续期债券对于企业发行人的吸引力!  可续期债券发展前景无限  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可续期债券具有期限长、规模大、可用于项目资本金、成本可控、可降低资产负债率等特征,符合市政建设、能源、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要,有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同时,可续期债券拓宽了地方重大项目资本金筹措渠道,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发改基础[2015]49号),明确轨道交通项目资本金比例不低于40%。可以预计,可续期债券在未来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此之外,海通证券认为铁路、能源、环保、保障安居工程、供水供热等项目均可以通过发行可续期债券解决资金来源,从而满足我国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长期资金需求。  可续期债券可以作为PPP模式下的债务融资工具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提出要推广使用PPP模式(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目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也分别就 PPP &模式的具体操作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意见和操作指南,一批PPP项目将陆续上马。  在PPP模式下,社会投资者按约定与政府(或国有企业)共同成立特别目的公司(即项目公司),由该项目公司负责市政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可续期债券一方面可以由项目公司的国有股东发行,将资金以资本金方式投入到项目公司,从而进入特定项目; 亦可由项目公司直接发行,为项目直接筹资。  创新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海通证券向来高度重视业务创新。早在2005年,海通证券率先申请并成为国内首批创新试点券商,如今“创新创造价值”已经成为海通证券的共识,创新基因已经逐渐融入到每位海通人的血液中。  实际上,作为传统投行业务,债券承销的创新空间不大。而海通证券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推出了可续期债券品种。从债券的方案设计、项目执行、报批到最后的销售,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论证、推敲,产品的从无到有体现了海通证券的智慧与决心。海通证券的创新品牌在市场上得到了认可。  然而,任何项目都非一帆风顺,开展创新业务更是要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在承销武续债时,海通证券面临的市场环境较为严峻:绝大部分投资者由于投资规定及风控要求的限制不能认购创新品种。海通证券作了大量工作,甚至投入了可观的成本培育市场、引导市场、促进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为这一品种的发展奠基。这体现了海通证券作为大型投行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武续债的问世是海通证券业务创新中的又一座里程碑,也是海通证券通过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最佳例证。但创新从来只有进行时,海通证券将继续秉承创新驱动的理念,为自身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也为中国经济创新转型助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所有程序无法打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