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因为版权没有广大的分享党,那比如7月首映的美国科幻大片,他们没时间解释了去电影院观看,错过了。他们还

来自子话题:
霍纳作为我们UCLA的杰出校友,我曾有幸在大一时选修过当年他读博士的导师教的一门电影配乐课。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我的同门师兄。&br&霍纳起家于80年代,可汗之怒、魔茧、异形2都是当时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而在90年代,霍纳则进入了他的巅峰时期:阿波罗13、燃情岁月、勇敢的心、泰坦尼克号。这些作品可以说都是电影音乐爱好者的入门作品,个个都是经典。&br&然而遗憾的是,进入新世纪之后,霍纳仿佛是江郎才尽了。尽管在美丽心灵和阿凡达里都有出色的发挥,但是他的自我抄袭也越来越为人诟病。这里的自我抄袭不仅仅是简单的风格重复,而是那种显而易见的雷同。我有次听了一段之前从没听过是曲子,结果听了一半就猜出来了是霍纳的作品,因为他的悬疑四音动机、钢琴固定音型、以及大段大段的旋律重复实在是太多了。而这种自我抄袭已经导致了霍纳的作品在近几年已经越来越少。今年的新版罗密欧与朱丽叶本来就是霍纳配乐,甚至已经录制完成。但是在试映会上被普遍认为和他之前的作品雷同太多,导致了他的音乐被弃用而临时找来了近几年开始崭露头角的波兰作曲家Abel Korzeniowski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个人认为这个救火作品可以入选今年年度十佳配乐。讽刺的是,当年拍摄特洛伊的时候,霍纳却正是扮演这种救火队长的角色,那时的他正如日中天。&br&未来霍纳的作品包括阿凡达的续集和狼图腾。狼图腾的导演让o雅克o阿诺与霍纳之前的合作关系(兵临城下、黑金)也许是霍纳拿到这份活的重要原因。鉴于影片的东方题材对于霍纳来说是第一次,但愿这次他能给我们带来一部耳目一新的作品。&br&日更新&br&惊闻霍纳于6月23日在一场坠机中去世,享年61岁。当年我的第一张电影音乐专辑就是我爸给我买的霍纳精选集;整整一周前,我还在上海电影节看的Southpaw,没想到就成了他的遗作。尽管新世纪以来James Horner的才华似乎慢慢变少了,但他80-90年代的那些作品使他无愧于大师的称号。
霍纳作为我们UCLA的杰出校友,我曾有幸在大一时选修过当年他读博士的导师教的一门电影配乐课。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我的同门师兄。霍纳起家于80年代,可汗之怒、魔茧、异形2都是当时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而在90年代,霍纳则进入了他的巅峰时期:阿波…
来自子话题:
这么有爱心的问题,主动回答。&br&&br&电影里的类似场景,其实很多都是经过后期CG修饰的。所以画面内花瓣的分布很均匀而且落点准确。实际生活中很难做到。&br&&br&但有一个办法你可以考虑,只是之前要先做测试。答案就是:空气炮!&br&&br&现在电影中的爆炸场面经常采用气爆技术,就是用压缩空气将炸点的爆炸效果模拟出来。压缩气瓶并不难搞,花瓣只要数量够多,塞进特定漏斗中,通过控制压缩空气的释放,花瓣等物品的分布面积和落点都是可控的。而且安全性也没问题。(婚礼上常用的那种打彩条的手持礼炮就是这个原理,但空气炮是工业级别产品,可控性和规模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br&&br&纸飞机的飞行控制基本没办法,建议你放弃。如果一定要做类似效果,可以考虑架设好钢丝导轨,悬吊一个相对较大的纸飞机模型,可以做到准确定点投放。但这个方法需要道路两旁有二层以上建筑,如果没有就得上高台一类的支撑物了。&br&&br&只要地点确定,通过仔细设计气爆点的分布,以及引爆时间控制好,可以做到一次性无死角覆盖整个街道。花瓣飘落的时间可以通过计算炸点高度来完成控制。——所以我说之前要先做测试。&br&&br&(空气炮的噪音是个问题,但凡事总有利有弊。如果你真觉得噪音会困扰你,你还可以在街道两旁安放扩音器播放音乐,只要控制好引爆节奏和音乐节奏的同步,空气炮的噪音可以被掩盖——但这个貌似得用电脑编程了。再说了,您都漫天飞花了,砰的一声完全不是问题了。)&br&&br&费用是个问题。但我默认你觉得钱不是问题。哈哈哈。(北京有承接类似业务的公司,花钱全部搞定。)
这么有爱心的问题,主动回答。电影里的类似场景,其实很多都是经过后期CG修饰的。所以画面内花瓣的分布很均匀而且落点准确。实际生活中很难做到。但有一个办法你可以考虑,只是之前要先做测试。答案就是:空气炮!现在电影中的爆炸场面经常采用气爆技术,就…
来自子话题:
有个配角是在香港电视剧无数次扮演出租车司机的阮毅雄,原本只是香港的一个普通的&a href=&/view/62315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的士司机&i class=&icon-external&&&/i&&/a&,但近期由于被人认出曾经客串20多部TVB的电影中的的士司机而成为网络红人,网友们评论其敬业精神使人感动。&br&&br&港囧里面这位司机也出现了,就是徐峥甩掉包贝尔坐上出租车那个司机。&br&&br&图来了:&br&&img src=&/d1c951e75c76af6ef7dabefb760f2bc0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d1c951e75c76af6ef7dabefb760f2bc0_r.jpg&&&img src=&/174cbf0a7e28c19a4747_b.jpg& data-rawwidth=&192& data-rawheight=&2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2&&&img src=&/c803ecfa152cb6bae76da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img src=&/67a8dbbbffed2_b.jpg& data-rawwidth=&280& data-rawheight=&2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0&&
有个配角是在香港电视剧无数次扮演出租车司机的阮毅雄,原本只是香港的一个普通的,但近期由于被人认出曾经客串20多部TVB的电影中的的士司机而成为网络红人,网友们评论其敬业精神使人感动。港囧里面这位司机也出现了,就是徐峥甩掉包贝尔坐上出租…
扎导是个好导演,至少是一个有天赋的、有想法的、适合做漫改电影的好导演,《守望者》的开场是超级英雄电影有史以来最棒的开场没有之一,充分说明了扎导的功力。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漫威影业,他被DC粉推出来作为对抗者,这就有点太错觉了。&br&&br&漫威在好莱坞里也算是彻头彻尾的异类,在它的体系里,导演和明星都没什么话语权,一开始产品的框架就很全面了,完全是版权方制定一切游戏规则。所以你会看到无论是《蚁人》的导演赖特,还是原漫威出身的《复联》导演韦登都受不了这层层束缚而辞职。前段时间 &a data-hash=&1e623e279f2048efdea457& href=&///people/1e623e279f2048efdea45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1e623e279f2048efdea457&&@占世伟&/a& 先生的三文娱曾有一篇文章认为这是漫威颓势的开始,然而我的看法正好相反:这并不会对漫威的电影宇宙有致命的损失,&b&漫威是一个铁了心要把一切权益和影响力归于自身的冰冷的商业机器,&/b&它布下的庞大产品线从电影到电视剧到漫画层层相扣,无一不是自身商业意志的延伸,演员和导演不过是它庞然计划中的几个螺丝钉,&b&这家公司最强大的地方正在于它的高层团队强大的控制力、坚定的意志和清晰的商业思维。&/b&这看上去不近人情的做法正是它能够一举打破超级英雄电影魔咒,创造好莱坞新奇迹的根本——以前除了漫画迷,几乎没人认为“六部电影三部电视剧和十本漫画都在讲一个故事太cool了我应该一个不拉地全看完”是一件让人津津乐道的事。&br&&br&所以大家看,《钢铁之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其实都不输给同样概念的漫威英雄个人传记电影。但由于DC电影乏力,人们很容易把这部电影拿来和整个漫威电影宇宙造成的印象相比,从而得出怀疑扎导能力的种种疑问,真是冤呐。&br&&br&在这个背景下被DC宇宙推出来和漫威抗衡的扎导倒并不能说是个无懈可击的天才:他擅长酷劲十足的表达而拙于轻松幽默的调侃,每部作品都少了那么点娱乐性。然而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他并不是DC或者华纳的高层,无法像漫威的团队一样去规划和掌控一个庞大的开发计划,因此他的叙事能力或者导演才能都很难对这场世纪对抗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扎导是个好导演,至少是一个有天赋的、有想法的、适合做漫改电影的好导演,《守望者》的开场是超级英雄电影有史以来最棒的开场没有之一,充分说明了扎导的功力。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漫威影业,他被DC粉推出来作为对抗者,这就有点太错觉了。漫威在好莱坞里也…
来自子话题:
虽然题主问的是五大,但是为了尽可能详细,找了七大的资料。&br&&br&迪士尼——旗下拥有皮克斯、漫威和卢卡斯,所以也就拥有了《玩具总动员》、《复仇者联盟》和一大堆的超级英雄以及整个《星球大战》的财富。除此之外,迪士尼自己还拥有《加勒比海盗》系列、《木偶》系列和《小熊维尼》系列。虽然迪士尼本家的动画这几年的发展没有皮克斯或者是蓝天工作室这么耀眼,但是今年的一部《无敌破坏王》还是让人们看到了这家公司的实力和水准。&br&在未来的几年内,迪士尼还是会依靠着“妇联及其成员”在票房上狂收暴揽,用《加勒比海盗》的续集让粉丝们尖叫。《木偶》和《小熊维尼》虽然是低幼动画,但在孩子中间还是拥有不俗的影响力。皮克斯自己运作的也不错,无论是《怪兽大学》还是那部有可能的《玩具总动员4》都是今后的热门。当然,卢卡斯带来的《星战》,这是要做成经典的电影项目,得从长计议。最后,迪士尼自然厂牌,还是会不紧不慢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发行生态学纪录片——看来,迪士尼将会成为下一个十年的好莱坞领跑者。&br&&br&二十世纪福克斯(福斯)——伟大的二十世纪福斯算得上是最有钱的制片公司,先不说十几年前和派拉蒙联合摄制的《泰坦尼克》,单就是一部《阿凡达》就能让二十世纪福斯笑逐颜开了。更何况《阿凡达》还有好几部续集。除了这部烧钱和挣钱的大户外,该公司旗下还有《异形》(《普罗米修斯》)、《神奇四侠》、《X战警》、《死侍》、《虎胆龙威》、《猩球崛起》、《冰河世纪》、《里约大冒险》、《鼠来宝》等等等等极有票房潜力的影片系列。&br&到了2013年,二十世纪福斯将会从派拉蒙手中得到梦工厂动画的发行权,这样一来,《驯龙高手》、《史莱克》、《功夫熊猫》和《马达加斯加》这些市场大热的动画都会集体迁徙到二十世纪福斯的门下。虽然看上去这么热闹和纷繁,但是这其中有很多影片实际已经走到了末路。《冰河世纪》已经不再好笑了,《马达加斯加》也开始令人厌烦了,《鼠来宝》的票房和口碑也已经开始滑坡——如何才能让这些曾经的热门影片重新焕发生机,可能是二十世纪福斯的当务之急。&br&&br&索尼——如果不看索尼旗下的索尼经典之类的小厂牌,只看索尼这个商业片制片商,你就能发现,这个厂牌就是个闷声发大财的主。今年的《黑衣人3》、《大破天幕危机》、《蜘蛛侠4》都让索尼赚了不少钱。更可怕的是,这些影片都是续集,而且续集的后续的影片也已经被提上了日程。虽然《生化危机》和《恶灵骑士》的口碑一般,但是这两个系列已经运作得如此之风生水起了,索尼可能也不想放弃。加上索尼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什么《美食从天降》、《蓝精灵》之类的动画和真人+动画的电影,也是索尼的利润增长点。&br&其实,拥有《蜘蛛侠》和《007》,索尼公司已经差不多拿到了全年的利润点了。加上《青蜂侠》、《龙虎少年队》、《蓝精灵》等等哥伦比亚公司的遗产,索尼公司一年的基本上就有了保障。如果这些电影拍完了,令人厌烦了,索尼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怎么办?很简单,把哥伦比亚在70、80年代的那些电影拿出来翻拍一遍,自然会有大批的观众来买单的,2014年,索尼要上映翻拍的《机械战警》,如果操作得当,再出现一套系列电影,也不足为奇。&br&&br&派拉蒙——随着梦工厂动画的“易主”,派拉蒙在动画上的优势就被咔嚓一下剪掉了一大块。不过,这对于不靠动画主导市场的派拉蒙来说,算不上伤筋动骨的损失,毕竟这家100岁的制片公司旗下还有《变形金刚》、《星际迷航》、《灵动:鬼影实录》、《碟中谍》、《夺宝奇兵》和《特种部队》这样的种子选手存在。而且,《神探杰克》和《杰克o莱恩》这两部尚未上映的影片也很有可能被派拉蒙运作成《碟中谍》那样的系列电影。&br&和二十世纪福斯一样,派拉蒙旗下的系列影片虽然多,但是有很多也已经走到了死胡同之中,比如一直在重复自己的《灵动:鬼影实录》、已经快了无新意的《夺宝奇兵》和前作并不出出色的《特种部队》都很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几年内走到系列的尽头。所以,我们才对《神探杰克》和《杰克o莱恩》抱有厚望,谁不希望能在银幕上再次看到一部能和《碟中谍》、《谍影重重》比肩的动作片呢?&br&&br&华纳——迪士尼有漫威,华纳有DC;迪士尼有《加勒比海盗》,华纳有《霍比特人》;迪士尼有《星战》,华纳有《大侦探福尔摩斯》——简而言之,华纳是一个在方方面面都能和迪士尼PK的制片公司。而且,在R级喜剧和恐怖片上,华纳还有两个金字招牌:《宿醉》和《死神来了》。如果说华纳还有什么看家宝的话,那么《华纳巨星总动员》系列,应该也能拿得出手。只不过,DC漫画这几年的运作不算好,除了《蝙蝠侠》一枝独大之外,正义者联盟的其他成员的电影,都几乎处在停滞的状态。&br&而且,在诺兰的影响下,今后的DC漫画电影或多或少的都会往“黑暗风格”上靠拢,这也决定了DC的影片和漫威的影片不能被放在一个数量级上被比较。《霍比特人1》口碑折戟,但是票房未必会坏,因为粉丝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杰克逊还有后面两部翻身;《福尔摩斯》和《宿醉》在今后的时间里,肯定会成为华纳重点开发的对象,因为口碑形成,粉丝固定,这就是票房的保障。&br&&br&环球——已经有100年历史的环球是一家剑走偏锋的小厂,尤其以拍摄恐怖片而闻名,所以环球旗下最大的遗产,除了“伯恩的遗产”之外,就是一群由木乃伊、隐形人、狼人、吸血鬼组成的怪兽军团。其实,环球公司在任何类型片方面,都有看家货:青春歌舞片有《舞出我人生》、动作片有《谍影重重》和《速度与激情》、动画更是有《卑鄙的我》,科幻冒险片还有静待重启的《侏罗纪公园》——如果环球的资金实力能在雄厚一些,这些电影一定会是热门中的热门,可是现在的环球,做的都只是小本买卖。&br&不消说,环球的100岁生日过的挺尴尬,因为没有与100年相匹配的大片上市,没有一个同等规模的“庆生照片”。在未来,环球还是会继续把《谍影重重》给拍好,《速度与激情》也是一个金字招牌,也不能玩砸了。此外,《卑鄙的我》和里面的胶囊人,也有不少的粉丝,这块也不能放弃——最重要的是,那些妖魔鬼怪的电影,真的应该重启了,看看冒牌吸血鬼的《暮色》赚了那么多钱,环球真是守着金矿勒紧裤腰带。&br&&br&狮门——狮门公司这几年发展迅猛,一部《暮色》就足以让其他的几家大电影公司目瞪口呆。虽然被影评人口诛笔伐,但是粉丝的效应却不可小觑,这套“越烂越赚钱”的电影让狮门赚得盆满钵益,更是让青少年电影成为了好莱坞的下一个金矿。目前,整个《暮色》系列已经结束,而狮门又恰当地推出了接班人《饥饿游戏》。加之其他的电影公司的跟进,看来,青少年电影的旋风还要在好莱坞吹一阵子了。&br&其他方面,狮门旗下的《敢死队》、泰勒o派瑞的《黑疯婆子》系列,《德州电锯杀人狂》系列都是能让狮门电影公司打开局面的潜力之作。一方面鉴定地走青少年电影的道路,另一方面用极有个性又不合时宜的重口味影片探索新的市场和票房的可能性,狮门电影公司可谓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互掐”的典范。在收购了顶峰之后,狮门的财务一度面临困境,但是只要这些电影运作得当,狮门成为好莱坞新晋的大型制片公司的那一天,还是可以期待的。&br&&br&&br&以上资料全部引自时光网&br&原地址:&a href=&/pix//325239.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ix/2012&/span&&span class=&invisible&&/12/24/325239.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虽然题主问的是五大,但是为了尽可能详细,找了七大的资料。迪士尼——旗下拥有皮克斯、漫威和卢卡斯,所以也就拥有了《玩具总动员》、《复仇者联盟》和一大堆的超级英雄以及整个《星球大战》的财富。除此之外,迪士尼自己还拥有《加勒比海盗》系列、《木偶…
来自子话题:
其实算盈亏的关键在于成本和收入的拆分。&br&&br&成本=制作成本+宣传发行成本+财务费用(拍片一般都有一部分银行贷款需要支付利息,或者包括了给投资人的固定收益)+利润分成(导演、明星等)&br&而收入=北美票房分账+全球票房分账+音像版权收入+电视版权收入(北美/海外,付费/有线/免费)+其他收入(网上视频、周边授权、广告植入等)&br&&br&手上有份数字虽然有点老,但也足够参考了。2013年的钢铁侠3:&br&&img src=&/89a6d2444efce81a248e_b.jpg& data-rawwidth=&861& data-rawheight=&3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1& data-original=&/89a6d2444efce81a248e_r.jpg&&&br&所以你看其实他的收入回报的算法还是比较复杂的。如果你单纯加减北美和全球票房分成,是很难预估他的实际盈亏的。只有把整个项目的收入成本支出整体计算,才能够计算出合理的回报率。&br&&br&有些电影虽然北美+全球电影票房并没有比制作成本高多少,但由于他所花费的发行费用合理,同时在音像或者其他市场上收益颇佳,仍然是盈利的项目。&br&&br&有些电影虽然看起来北美+全球票房超过制作成本许多,但也可能因为其他方面经营不善,或者是花费的宣发营销费用巨大,结果导致亏损的。&br&其实就包括现在中国的电影,盈利方式也逐步多样化了。&br&&br&比如《十万个冷笑话》的电影项目,制作成本控制良好,宣发也主要以资源互换为主,虽然仅仅取得1.1亿人民币的票房(票房分成大概3500万左右),但是他在网络版权售卖、游戏版权售卖、还有植入广告等地方经营的非常出色,实际收益甚至会大过一些看似卖了3亿票房,但制作成本和宣发费用都很高昂的电影项目。&br&&br&以上,感谢阅读。&br&谢 &a data-hash=&36cc15fea4a26fdcf5bca71& href=&///people/36cc15fea4a26fdcf5bca7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王博涵& data-tip=&p$b$36cc15fea4a26fdcf5bca71&&@王博涵&/a& 邀。这算是邀了这么多个问题后第一次回答T_T,问心有愧。
其实算盈亏的关键在于成本和收入的拆分。成本=制作成本+宣传发行成本+财务费用(拍片一般都有一部分银行贷款需要支付利息,或者包括了给投资人的固定收益)+利润分成(导演、明星等)而收入=北美票房分账+全球票房分账+音像版权收入+电视版权收入(北美/海…
来自子话题:
这是从2013年开始的现象。&br&&br&获得「Produced by」这种署名的制片人,有资格在名字后加「p.g.a.」字样。&br&&br&这背后是制片人工会(PGA)多年的争取,到2013年才得到六大片厂的同意。&br&&br&PGA获得缩写后缀的资格,和ASC、CSA等荣誉学会的性质是不同的,的确也有点怪异。因为PGA是工会,职责是劳资纠纷、权益保障之类,门槛比较低,只要你的工作性质是制片人(制片人分很多种)就可以入。而ASC之类有较高的门槛,必须是你在这一行获得了认可,在同行的推荐下,才能够加入,所以作为署名的后缀是一种荣誉。&br&&br&但好莱坞的传统是纯技术行当才有荣誉学会,比如摄影、剪辑、录音等等,而像制片、导演、表演并无荣誉学会,只有工会,所以当制片人希望给自己涨点光彩的时候,也只能加PGA,于是他们提高了门槛,一般的excutive或co-producer,是没有资格在署名后加「p.g.a.」后缀的,只有最高级的「Produced by」才行。
这是从2013年开始的现象。获得「Produced by」这种署名的制片人,有资格在名字后加「p.g.a.」字样。这背后是制片人工会(PGA)多年的争取,到2013年才得到六大片厂的同意。PGA获得缩写后缀的资格,和ASC、CSA等荣誉学会的性质是不同的,的确也有点怪异。因…
来自子话题:
&img src=&/d4f68f03a49ddb1d73890_b.jpg& data-rawwidth=&1057& data-rawheight=&5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7& data-original=&/d4f68f03a49ddb1d73890_r.jpg&&&br&这是近年少有的偏右,“非反战”的“中国式主旋律”电影。在美国很火因为美国这些年左派当政,用红脖子的讲法是“女性化”严重,这么一部宣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电影脱颖而出。&br&&br&小时候我们看的都是这种电影,当看到带有反战主题的美国战争片包括韩国的太极旗和高地战,都很喜欢,觉得人性和人的生命最重要,不应该盲目宣扬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认为那些都是洗脑。&br&&br&这部电影里,男主是标准德州红脖子牛仔,大老粗一个,仿佛活在一百年前。说出要保卫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时候,美国观众都笑了。可是真正牵扯国家利益需要有人披挂上阵做牺牲的时候,依靠的就是他们(难道是墨西哥移民和为了逃税移民新加坡的富翁么)。&br&&br&过分宣扬爱国主义自然是不对的,但是一个社会需要这种声音,而不是只有一帮觉得自己逼格很高的人什么事都要唱反调。&br&&br&-&br&电影最后的德州沿路送别是真实录影。差不多200多迈,超过千人,200多辆汽车和摩托车。其memorial在牛仔体育馆,最后一路也在浓浓的德州红脖子的气氛中度过。&br&&br&Chris的弟弟接受采访提到这段送别也是很感动,哽咽地说,当时在车里眼含热泪(through teary eyes)看着路边的男人,女人,孩子站在雨中守候这段路,非常感动,很多甚至都不知道Chris是谁的人来给Chris送别,&b&完全出于一种爱国情结,在那一刻他觉得自己身为德州人和美国人无比自豪&/b&。(来源采访:&a href=&/watch?v=stZxBOveLZw&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watch?&/span&&span class=&invisible&&v=stZxBOveLZw&/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有个细节他先说了身为德州人,又补上了美国人,这个同样参战过的老兵(海军陆战队,Chris是海豹),我过度解读一下(99%是我想多了),也可能是对个别左派对他们这些老兵的不以为然有一点点不满的表达(有一些各界人士说Chris不但不是英雄,而是一个入侵他人的冷血杀手,而且是躲得远远的在狙击镜背后的一个“胆小的懦夫”;这些言论在保守的德州是相对少)。也有很多左派的人出来说这部电影鼓吹战争等,说实话这个电影虽然还是偏右的,但是说鼓吹战争确实有点过分。谁都不想上战场,这些士兵傻乎乎地报效国家牺牲自己的多多少少甚至生命,难道很写实地复述他们的故事就是鼓吹战争么?美国的ZZ正确说实话也有点。。。&br&&br&不管一名士兵为谁效力代表了谁,他们都代表了一个社会团体的男性力量和责任。答主并不是支持战争或者支持美国保守派,只不过在一切都“&b&女性化&/b&”的今天(严重同意这个词),希望这部看起来平平淡淡没有太多技巧的电影(一些特效太假了)能给人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声音。&br&&br&&b&向一个老兵致敬&/b&。&br&&img src=&/11be17661aad479dec3895_b.jpg& data-rawwidth=&1056& data-rawheight=&5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6& data-original=&/11be17661aad479dec3895_r.jpg&&&img src=&/b23b3bf8d4b_b.jpg& data-rawwidth=&1056& data-rawheight=&5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6& data-original=&/b23b3bf8d4b_r.jpg&&&img src=&/cb2ef269c0_b.jpg& data-rawwidth=&1052& data-rawheight=&5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2& data-original=&/cb2ef269c0_r.jpg&&&img src=&/74a1a674d96_b.jpg& data-rawwidth=&854&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4& data-original=&/74a1a674d96_r.jpg&&&img src=&/a190b3a821c301e7eeebd58_b.jpg& data-rawwidth=&855& data-rawheight=&4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5& data-original=&/a190b3a821c301e7eeebd58_r.jpg&&&img src=&/76ccecc6abfe773b4e79ac_b.jpg& data-rawwidth=&1065& data-rawheight=&5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5& data-original=&/76ccecc6abfe773b4e79ac_r.jpg&&&img src=&/d4f68f03a49ddb1d73890_b.jpg& data-rawwidth=&1057& data-rawheight=&5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7& data-original=&/d4f68f03a49ddb1d73890_r.jpg&&&img src=&/92b52eadc177db1a07dd80_b.jpg& data-rawwidth=&1058& data-rawheight=&5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8& data-original=&/92b52eadc177db1a07dd80_r.jpg&&&img src=&/2a525af180ebafc339638b_b.jpg& data-rawwidth=&1070& data-rawheight=&9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0& data-original=&/2a525af180ebafc339638b_r.jpg&&照片均截图自youtube上和另一个答案 &a data-hash=&00b781ee9717f3cba8e4d6ac5f6fc262& href=&///people/00b781ee9717f3cba8e4d6ac5f6fc262&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张望& data-tip=&p$b$00b781ee9717f3cba8e4d6ac5f6fc262&&@张望&/a& 转载自优酷的一些相关的视频,一个报道里提到,generations stand side by side,就像倒数第二张图里远远的一个小孩在大人的带领下站在雨中挥舞国旗,也像路边都停下来致敬的汽车。
这是近年少有的偏右,“非反战”的“中国式主旋律”电影。在美国很火因为美国这些年左派当政,用红脖子的讲法是“女性化”严重,这么一部宣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电影脱颖而出。小时候我们看的都是这种电影,当看到带有反战主题的美国战争片包括韩国的太极旗和高…
来自子话题:
基本更新完毕,明天去三刷。第二遍看毕稍稍修改,补充了3D和音响都的写在最末。
&br&&br&自问自答一下吧。看了首映当天早场,整个厅除了我们俩人外只有一个观众...真心希望周末观众能多点(看来是多不了了,周六下午大厅除了我们里也只有两人)。关于影片本身和各种典故解读这里不再多说,关于2D版和3D版改动了哪里、改动的好坏也不细说,网上都已经有了各路高手的对比文。只写点关于此次3D版的个人感受。&br&&br&在首映三天前补刷了北美版,该版减去了13年内地版里的不少细枝末节(部分武打动作细节和拍摄角度两个版本也有出入,比如北美版宫二断了马三的骨,内地版宫二叶问贴面旋转后先是落到了桌子上,北美版马三有个正面的下踢腿动作等等),节奏更快。叙事整体保持了一条线,流畅,不像2D版那样跳跃,主线更明确内容更饱满了点。对于记不住时间线的观众来说是福音,也符合更多人的观影习惯。但个人总觉得不如之前的内地版留足了回味的空间,韵味差了一些。北美版另加了一些内地版没有的片段,细节居多总体带来的影响不大。&br&&br&然后...没想到[一代宗师 3D]正片内容和北美版基本完全一致,貌似只加了一点点13年内地2D版的细节 (增加了哪些内容记不清了,有待确认)。关键人物出场和故事背景有了字幕提示,前因后果更明确。预告片里主打的加长版张震戏份其实不多,而且3D版片长本来就没之前2D内地版长,有增加肯定有更多的删减,没看过北美版的各位务必降低期待。然后真正的“珍藏内容 从未曝光”其实全在彩蛋,丁连山的彩蛋画龙点睛,宫二的彩蛋...就不说了,自己去看吧。&br&不过每次到后半段宫二的复仇,依然会数次鼻子酸泛泪花。&br&ps. 北美版也有彩蛋,但3D版的彩蛋更长更有料。两版的彩蛋对剧情没太大影响。&br&&br&作为一大卖点的3D,确实做的出我乎意料。全片空间比较通透,比如片头的雨水四溅和后面几次雪中宫家庭院的远景空间层次都非常好。转制没有破坏原本2D的那种画面质感,“颗粒感”也在。和最近院线上映过的3D电影相比,特写镜头不像[超体]那样生硬粗暴的抠出主体拉开与后景的距离,也没像[一步之遥]刻意秀出屏,没有过度加强空间距离感让人眼睛不适。感觉就像是隔着这层透明的屏幕去窥探那逝去的武林空间,挺舒服的(当然看完后眼睛还是有点累)。&br&另外专门留意了一下,几个面部特写的镜头鼻子都有比面部多加景深,虽然几乎看不出来,不过可以说明王家卫对于3D版的宣传确实没吹牛。&br&有人说哪为什么3D雪花没有在我身边的感觉?其实3D出屏是很简单的伎俩,而做出舒适的空间层次感才是真正要花时间和成本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故事所在的时代是逝去的、遥不可及的,如果有太多的出屏可能反而会破坏这分距离感和隆重感。我想这也应该是王家卫的本意,毕竟“刀的真意,在藏”嘛。&br&另外影院的3D设备也可能拖累影片的立体感,大家最好还是选择realD3D的影厅观看吧。&br&&br&手机快没电了,先发上来再慢慢补充。&br&另外请部分知友回答问题前注意一下,这个问题是问“实际体验”,最好不要没看过就写自己的听闻。&br&&br&————挤牙膏般补充的分割线————&br&关于音效&br&音效这段反复写了两遍都发送失败,手机客户端草稿也没保存下,算了我去睡觉了,睡起来再补。。。&br&&br&一个小时也没睡着,满脑子都是电影里的画面和声音在闪。发现 &a data-hash=&f5cf54c41bdd59ad4f0d87& href=&///people/f5cf54c41bdd59ad4f0d8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张小北& data-tip=&p$b$f5cf54c41bdd59ad4f0d87&&@张小北&/a&
大大也点赞了,那就接着挤牙膏吧。&br&可能是我看2D版时的影厅设备不太好,音效没留下太大印象,倒是原声反反复复听了好久,也在2013年个人十佳OST里排第二。这次看3D版对音效印象相当深刻,完胜许多杜比全景声格式的美国大片音效,必须单独提一下。叶问和宫保森掰饼时你能听到金楼珠帘摩擦的细碎声音在抓挠众人的神经,金楼“姐妹们”簇拥在静坐对视的叶问和宫二身后时你能听到她们耳坠配饰摆动的脆响,叶问初到香港和寿哥过招前关门的声音似乎有着洞穿墙壁之力……从配乐到音效,或细致入丝或磅礴激昂或婉转悲恸,从这声音一点上就能窥见这部电影的制作有多么精良。对我而言,单单双耳能再次重温熟悉的旋律并在影院听到之前错过声效,就已值回票价,而且也可以是再看一遍的全部理由。&br&&br&也许对我自己来说,北美版/3D到底如何还没有下结论,但一代宗师两个版本反复看了这么多回后,无论观看时状态是好是坏,氛围吵闹或安静,这几段总能牢牢抓住我的心,让我一下子就进入状态:片头的打戏,叶问和宫二初次比武,宫二一路的复仇,宫二最后在雪地里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即使3D版里宫二复仇的阻力和命运悲剧都变弱了,也依然没能逃脱“一代宗师宫二”的坑(片方宣传说这一部是真正的“叶问传”)。&br&&br&相对2D版那么多变化,只有一处改动我觉得最为可惜。在北美版/3D版里,是宫二对自己父亲的怀念,而在原本2D内地版里,那是宫二一生的总结。&br&&img src=&/741b726a6dc_b.jpg& data-rawwidth=&1905& data-rawheight=&7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5& data-original=&/741b726a6dc_r.jpg&&&img src=&/0f953ac5d2deaf9e01a98e449e8b56c2_b.jpg& data-rawwidth=&1905& data-rawheight=&7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5& data-original=&/0f953ac5d2deaf9e01a98e449e8b56c2_r.jpg&&&img src=&/ccfd60cdeb7b83_b.jpg& data-rawwidth=&1905& data-rawheight=&7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5& data-original=&/ccfd60cdeb7b83_r.jpg&&&img src=&/5e91f9b38c_b.jpg& data-rawwidth=&1905& data-rawheight=&7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5& data-original=&/5e91f9b38c_r.jpg&&&br&&br&其实前后两年间,各种花絮和幕后故事看了这么多,两个版本的所有的情节都已烂熟于心汇集成一体,哪个版本到底怎么样已经不重要了,再纠结哪些段落的存留也没有太大意义。2D版3D版都是具有王家卫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让我们流连其中反复玩味醉心不已。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当下,既然难得再次重逢,赶快去电影院享受,不要留下遗憾才是正经事。&br&&br&————二刷后的补充————&br&1月10日二刷时是Leonis(雷欧尼斯)双机3D,效果却差单机的realD很远,亮度足够了但全程几乎感觉不到景深的存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说明大家对一代宗师3D效果褒贬不一的部分原因。另外这次虽然是在大厅,音响效果比起上次却差很多,细节的音效几乎听不到,洪亮的声响也发闷,感觉声场营造的环境并不能把人包裹其中,而是飘在影厅的银幕前,配乐的动听程度也就差了一大截。要不是这次留心对比了同一部影片我也不会意识到不同的设备差距竟然可以这么大,选好影厅真的 真的好重要!&br&&br&突然发现第一次看的那家电影院从明天开始又排了[一代宗师3D],果断的买好了票去三刷!!!
基本更新完毕,明天去三刷。第二遍看毕稍稍修改,补充了3D和音响都的写在最末。 自问自答一下吧。看了首映当天早场,整个厅除了我们俩人外只有一个观众...真心希望周末观众能多点(看来是多不了了,周六下午大厅除了我们里也只有两人)。关于影片本身和各种…
来自子话题:
-&br&一、&br&若片尾有多加情節或花絮,一般,影片發行方會在正片結束時加字幕。&br&加一句「精彩還在後面,請勿離開」的提醒,這是台灣習慣。&br&&br&二、&br&堅持把片尾看完,不是觀眾的責任。戲院把片尾放完,倒是法律上的義務。&br&若還有觀眾看著,戲院把片尾斷了,在台灣,我們可以向戲院投訴放映師呢。&br&&br&三、&br&若觀眾想提早離開,那是他的自由,別說放片尾歌他不想看,片子看一半,他也能調頭起身就走。&br&蔡明亮有句名言:「觀眾和創作者是平等的。」&br&-
-一、若片尾有多加情節或花絮,一般,影片發行方會在正片結束時加字幕。加一句「精彩還在後面,請勿離開」的提醒,這是台灣習慣。二、堅持把片尾看完,不是觀眾的責任。戲院把片尾放完,倒是法律上的義務。若還有觀眾看著,戲院把片尾斷了,在台灣,我們可…
来自子话题:
&b&【多图警告!!!】&/b&&br&&br&&br&&br&&br&&b&在我看来《一代宗师》不适合由2D转3D。&/b&&br&&br&&br&&b&以上观点和片子无关,只是我不太相信在近几年内2D转3D技术能够胜任此片的要求。&/b&&br&&br&&br&王家卫的电影的摄影风格十分鲜明,精准的曝光,夸张的情绪化色调,烟雾,雨,大量的前景,镜子,透镜,超大光圈,慢动作, 等等等等。。。。先来看几张截图&br&&br&&img src=&/2a4ee8afaecd60b61fb1e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2a4ee8afaecd60b61fb1e_r.jpg&&&br&这种超浅景深的雨景在转制时就会面对许多问题,因为雨是半透明的物质,2D转3D时的方法就是分层。如何把前景的雨滴和后景分开而不影响雨滴本身的质感和后景的画面质量,本身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然只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做足够的修补,这个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全片都这么做能否收回成本,是个问题。&br&&img src=&/2ee55ccaedb494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2ee55ccaedb494_r.jpg&&叶问的这只脚的脚跟是清晰的,脚尖确实模糊的,这种单一物体在转制时原则上是分一层,的但是在这个镜头中如果只分一层显然是不够的,那么到底分多少层,每层之间的过渡如何平滑,再加上空中的雨滴。难度相当高。&br&&br&&img src=&/360abd1be69ee29f38fae7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360abd1be69ee29f38fae7_r.jpg&&&b&这张图是我觉得此片不适合转制的最大原因。&/b&&br&这个效果在王家卫的电影里屡见不鲜,利用棱镜效果制造视觉幻觉,是王家卫电影亦真亦幻,令人捉摸不透的魅力所在。&br&&br&&br&&b&但是,这个效果只适合单个摄影机拍摄,而在真正的3D摄影机系统中是不会产生(注意是不会,不是无法)此效果的。3D效果是模拟人眼成像原理,两幅画面的微小视差构成了距离感,让人在电影荧幕这个平面上产生立体的幻觉。&/b&&br&&br&当一个窗棱非常贴近一只眼睛(一台摄影机)时,就会产生上图这种效果,但是我们的另一只眼睛(另一台摄影机)眼前的前景却完全不是这样,这是因为窗棱离眼睛(摄影机)太近,小小的距离差会产生巨大甚至完全不同的画面。&br&&br&如果在2D转3D的过程中简单的将前景抠下,放置在荧幕前端,而将叶问也简单的抠下(让我们暂时不考虑叶问的画面信息已经在这个场景中被前景彻底改变)放在荧幕的后边。那么这种转制是不符合人眼视觉习惯的,在我看来它是失败的。&br&&br&完美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重拍。将这个窗框重新放置在3D摄影机面前,重新拍摄此镜头,通过3D镜头可以产生前景贴着鼻子擦过的强烈错觉(观众甚至会忍不住躲避)&br&&br&&img src=&/92e2ea34a65a0fcb92b7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92e2ea34a65a0fcb92b7_r.jpg&&此图和上图情况一致&br&&img src=&/abd996d18a951d476af72a1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abd996d18a951d476af72a1_r.jpg&&这个和雨点的情况差不多,只不过半透明的物体由雨点变成了琉璃窗。这种完全覆盖镜头的前景如何转制我想破脑袋也无法想出完美的解决办法。。。&br&&img src=&/ad252bfd6393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ad252bfd6393_r.jpg&&和上图一致&br&&img src=&/d196b3d26a579aa7ecac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d196b3d26a579aa7ecac_r.jpg&&这个截图的重点在于左上角的玻璃眩光,这个眩光也是只有单镜头摄影机才能捕捉到的,3D摄影机的两个镜头会产生两个形状不同,位置不同的玻璃眩光,在转制时上哪儿找另一个去?特效做一个?&br&&br&&img src=&/cc0ecdddb51554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cc0ecdddb51554_r.jpg&&&br&这个也是覆盖整个镜头的脏玻璃前景。&br&&br&&img src=&/cb3a7c5b21dad68df4971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cb3a7c5b21dad68df4971_r.jpg&&&br&镜头眩光在3D电影中已经比较常见了,但是在2D转3D的过程中却是个问题。这种镜头的原理就是光线透过主体产生光柱投射在镜头中产生了如此的效果。你们有没有过在清晨的林间感受穿过树叶的光柱的那种感觉,当你的视角贴近太阳时,任何微小的移动都会改变光柱的形状和光柱那放射状的透视关系。单只眼睛看到的和双眼同时看到的又会有非常大的差别。这个镜头只是我们的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的信息在转制中是缺失的,唯有靠后期弥补。&br&&br&&img src=&/dfbbb97050abab5bc5bbb7d1534c44ff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dfbbb97050abab5bc5bbb7d1534c44ff_r.jpg&&这个镜头也是透过玻璃拍摄的,而且画面右边充斥着冷色的玻璃反光&br&&br&&img src=&/bbda85626ae5b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bbda85626ae5b_r.jpg&&这是车站的一个镜头,也是全片摄影和灯光最值得玩味的场景之一,多层次的烟雾使得车站变成了一个江湖,也变成了宫二最后的战场。这种多层次的烟雾在我看来简直就是2D转3D不可逾越的障碍。&br&&br&片中还有大量超浅景深的焦点变换,还有楼主提到的大量动作镜头。这些都是技术难点。‘在此就不一一谈论了。&br&&br&&br&&b&总的来说,以上任何一个镜头如果强行进行简单的分层,都是可以的,加上强大后期和无数后期工作人员的努力,产生的效果在普通观众面前都是可以看得过去的。只是2D转3D这种形式在我看来真的很像国产奶粉贴外国品牌售卖,有种取巧的感觉。不过既然你买了票看了片子,那也就是消费了,至于是不是骗钱,就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b&
【多图警告!!!】在我看来《一代宗师》不适合由2D转3D。以上观点和片子无关,只是我不太相信在近几年内2D转3D技术能够胜任此片的要求。王家卫的电影的摄影风格十分鲜明,精准的曝光,夸张的情绪化色调,烟雾,雨,大量的前景,镜子,透镜,超大光圈,慢动…
来自子话题:
《言叶之庭》(新海诚)&br&&img src=&/5bdded3cf595bad5566faf1ef0ba333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bdded3cf595bad5566faf1ef0ba333a_r.jpg&&&br&这是新海诚在去年推出的一部动画短片(时长46分钟),虽然被许多人诟病其情节过于小清新以及结尾部分略狗血云云,但是在我看来,相比于故事情节,这部电影在拟摄影机运动上面的细致处理更令人印象深刻。&br&&p&手冢治虫的《铁壁阿童木》是日本动画史上的革命性作品,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在于手冢治虫引入了电影的分镜手法,大大地增加了动画视觉空间的可表现性。虽然无法由此便下定论认为拟电影化程度和动画的发展成正比关系,但是不难看出日后的许多动画导演都在创作上向拟电影化靠拢。&/p&&p&新海诚在这部动画短片中所采用的画面策略便是&b&”拟摄影机运动“&/b&。&/p&&p&通俗地来讲,就是大家一般看到的动画片,虽然引入了电影分镜手法,但是由于与电影相比,动画的画面限制性没那么高,所以镜头上会显得天马行空,平时需要花费较高拍摄成本的镜头(例如航拍镜头、高速摄影等)轻而易举就能勾勒出来。但是所谓的”天马行空“,也就等于并没有严谨的遵守现实中摄影机的运用规律。&/p&&p&而《言叶之庭》在镜头运动、同一镜头的景深变化,甚至是声画关系都朝着高度模拟电影镜头的方向上去处理,印象最深是影片中有几个模拟手持镜头的画面,微微抖动的画面韵律十分逼真,确实令人钦佩。&/p&&p&当然啦,并不是说拟电影化是动画的唯一发展道路,像杨德昌的遗作《追风》以及大友克洋的《火要镇》都尝试用古代绘卷的形式给观众提供一种带有古风古韵的”上帝视角“,效果非凡。我只是十分钦佩新海诚的这种尝试,以及他超强的执行力。&/p&&p&希望对题主有用。&/p&&p&&b&———————————————————————————————————————————&/b&&/p&&p&&b&根据评论区各位的提点,才知道新海诚有这么高的人气。。果然是小清新横行的年代唉~&/b&&/p&&p&&b&像我这等抠脚大汉,看片子的时候始终只关心雪野老湿有没有脚气这种问题。&/b&&/p&
《言叶之庭》(新海诚)这是新海诚在去年推出的一部动画短片(时长46分钟),虽然被许多人诟病其情节过于小清新以及结尾部分略狗血云云,但是在我看来,相比于故事情节,这部电影在拟摄影机运动上面的细致处理更令人印象深刻。手冢治虫的《铁壁阿童木》是日…
来自子话题:
对我而言,香水是一部非常非常震撼的片子。&br&震撼我的不是后面那个万人齐X的场面,而是他第一次嗅到少女体香并被那种气息彻底征服时的画面。那几个连续的在少女身上给的特写,安静又贪婪,就像观者也在仔仔细细的一寸一寸的嗅着眼前的美好。好像这无法形容的美妙气息冲破画面进入了我的鼻子。哪怕是他失手杀了这个少女,他的第一反应都是这样的气息要消失了,我要多闻几口,我要留住它?&br&那一刻,我是理解杀手的,太多的艺术家追求纯粹的美好时就是这样的不管不顾。他们的眼里除了那灵光一闪的绝世美妙,别的什么都无暇顾及。在他们单纯的眼里困惑的是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世俗去阻碍自己的追寻。杀手就是这样一个天生的艺术家,天赋惊人的他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凡。&br&光是这一组画面,我就被这样一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单纯而无辜的暴徒打动了。画面语言静谧但是非常有力,一句生硬的旁白都不要,一句台词都没有,就是一个油画般美好的画面就已经把人物的性格和后面剧情的发展都支撑了起来。就单凭这一点,我觉得这部电影已经非常精彩了。&br&&br&手机码字,明天有空把电影截图找出来,那画面太美,我反复看啊⊙▽⊙&br&&br&======================================&br&好多赞同,好开心~~~&br&不多说,上图~&br&&br&&img src=&/8ceedbec5bf12a6c0ca44d2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6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8ceedbec5bf12a6c0ca44d2_r.jpg&&&img src=&/e98fe128dea4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6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e98fe128dea4_r.jpg&&&img src=&/e8ffdbbb6db7086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6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e8ffdbbb6db7086_r.jpg&&&img src=&/f81d9c373e0a84b7b3d34f8d58b94612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6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f81d9c373e0a84b7b3d34f8d58b94612_r.jpg&&&br&&img src=&/c8a2def6af5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6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c8a2def6af5_r.jpg&&&img src=&/55d779b4f71acd5eb19c08a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6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55d779b4f71acd5eb19c08a_r.jpg&&&img src=&/3cf9fcb79304bbeb1cb1c963c77b319e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6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3cf9fcb79304bbeb1cb1c963c77b319e_r.jpg&&&img src=&/9ff4f3eccad55cca3202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6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9ff4f3eccad55cca3202_r.jpg&&&img src=&/d33a91ab4ff6ab5f3d07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6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d33a91ab4ff6ab5f3d07_r.jpg&&&br&&img src=&/1bd9ab549a81afba55ee3cd2ccdb35e7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6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1bd9ab549a81afba55ee3cd2ccdb35e7_r.jpg&&&br&一直以来,看电影有一个习惯就是看到好的镜头就停下来截图保存在一个专门的文件夹里。《香水》是我目前截图最多的一部电影。&br&&br&&img src=&/321fa3d4cde489a06549c3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6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321fa3d4cde489a06549c3_r.jpg&&当他轻轻地用鼻尖蹭起少女的衣服时,那个小心翼翼啊,完全看不出是对待一个已经死去的尸体,更像是怀着朝圣一样的心爱惜地褪下自己最亲密的爱人最后一层遮掩。这个时候,这样的镜头,导演的意图很明显就不是想站在一个社会伦理道德的角度去批判一个杀人狂啊,显然是想带领观者尝试放下世俗的观念去进入一个痴迷于味觉的天才的精神世界啊。&br&评论里的朋友说的正义和道德都没错,放哪都有道理。&br&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想说说的就是,当一开始就带着一个自己的观点去冷眼看电影(一部好电影),不去关注电影本身想说的想表达的东西,最后自然也得不到一个满意的观影体验。从一开始就拒绝跟着电影主创们的思路去体会发生这个电影的世界观里的故事,最后错过了这个电影里想表达的,最美妙的东西,这样终究是有些可惜的。&br&&br&最后放张传说中的万人齐X,谢谢大家
~&_&~ &br&&br&哎呀,网卡了,最后一张图怎么都上不去,就这样吧,免得被折叠了= =
对我而言,香水是一部非常非常震撼的片子。震撼我的不是后面那个万人齐X的场面,而是他第一次嗅到少女体香并被那种气息彻底征服时的画面。那几个连续的在少女身上给的特写,安静又贪婪,就像观者也在仔仔细细的一寸一寸的嗅着眼前的美好。好像这无法形容的…
来自子话题:
我一直主张,在讨论一些电影术语的时候,尽可能还原成英文加以参照。因为大多数电影术语都是先在英文世界里出现,再引入到中文世界的。当然在翻译和应用过程中,中文术语的含义可能会发生变化,并独立发展,这也是需要考虑的。&br&&br&音乐剧,就是musical,一种舞台艺术形式,比歌剧大众化,脱胎于杂耍剧场,包含歌曲、舞蹈、戏剧、杂技和综艺表演等元素。音乐剧有说白,还有跳舞(也有的音乐剧如《悲惨世界》无跳舞),融合许多流行唱法;歌剧则以纯唱为主。&br&&br&歌舞片,如果是在明确的电影语境里,可以直接简称musical,如果为了和舞台上的musical区分,也可以更具体地称之为musical film。这种电影类型,以前在中文里译法不太统一,也有叫「音乐片」的,现在更多叫「歌舞片」。&br&&br&作为电影的歌舞片,和舞台形式的音乐剧(特指百老汇,也可以加上伦敦西区音乐剧、法国音乐剧等西方国家的舞台艺术形式)确实存在很紧密的关系。一种常见的说法是歌舞片脱胎于音乐剧,我倾向于不采用这种类似「父子关系」的表述,我更喜欢将这二者看成并行的「兄弟关系」。&br&&br&诚然,早期歌舞片是在借鉴舞台音乐剧的表现形式和故事题材甚至直接改编剧本来发展的,所以人们在为这种类型命名的时候,直接照搬了现成的musical,因为它确实看上去和音乐剧很像。但这个类型术语在被命名后,它也获得了独自的生命力,有了自身的发展。&br&&br&为什么我说是「兄弟关系」,因为,在有声电影技术发明后,电影和音乐的深度结合将是一种必然(超出纯配乐的功能),所以,即使没有音乐剧这种舞台形式,某种相似的组合电影与歌舞的形式也会被发明出来。现在,既然音乐剧已经有了,有声电影当然可以方便地借鉴、抄袭、复制。我觉得这是一种先来后到的关系,然后双方在互相学习中发展,并丰富这种表演形式。&br&&br&如果仅仅是在好莱坞的传统下,认为音乐剧和歌舞片差不多,我觉得问题不大,因为两者的合作关系太紧密了,文化特征太相似了,musical这个术语的含义,已经被拓展为泛指一种将歌舞元素融合进故事叙述的表演艺术,它可以是舞台形式的,也可以是电影形式的。但我们最好承认,不少好莱坞歌舞片是和百老汇音乐剧传统关系不大的,但这也不妨碍将两者统一在musical的大概念下。&br&&br&如果把musical的概念放大到全世界,问题就非常复杂了。比如印度电影中有大量歌舞片,即使是非歌舞片,也可以包含大量歌舞元素。这是因为,歌舞表演是印度的舞台传统,从古典梵语戏剧,到各种民间戏剧,例如什么塔马舍、瑙坦基,还有流浪帕西人的戏剧,一直以大量歌舞表演为主,这自然会影响千百年来的观众欣赏习惯。所以当技术条件具备之后,印度电影很自然地发展出歌舞片这种类型。&br&&br&类型片理论和术语,基本还是一套西方中心的话语,所以大家也会把西方那套现成的musical说辞,去套印度的情况,遇到其他国家也差不多。而大多数国家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美、英、法流行的那种音乐剧,但它们的电影当中多半会拥有某种形式的歌舞片,其形成或许部分是源于本民族的舞台歌舞表演传统,或许部分借鉴自好莱坞歌舞片/百老汇音乐剧。在运用音乐剧和歌舞片术语的时候,我觉得了解这种区别和渊源就够了。&br&&br&至于「音乐剧电影」,在我的印象中,这不算一个被严格定义的学术术语,从字面上来理解,可以视为根据音乐剧改编的电影?或者严格遵守音乐剧传统和规则的那种歌舞片?那么在好莱坞语境下,这个词和「歌舞片」的区别其实不大,但不太好应用到非好莱坞的、非音乐剧传统影响下的那些歌舞片上。
我一直主张,在讨论一些电影术语的时候,尽可能还原成英文加以参照。因为大多数电影术语都是先在英文世界里出现,再引入到中文世界的。当然在翻译和应用过程中,中文术语的含义可能会发生变化,并独立发展,这也是需要考虑的。音乐剧,就是musical,一种舞…
蟹妖简答&br&&br&区域性主要差别分为两大类。&br&&br&一是&b&地域差异&/b&即南北差异。这个比较好理解,简单粗暴的类比就是赵本山对北方观众的吸引力远大于南方观众,而黄子华的栋笃笑在非粤语地区受众非常少&br&&br&那么到电影那里,举个例子,《冲上云霄》这样脱胎于港剧的电影,就格外侧重广州市场,在广州地区排片也是非常可观的。&br&&br&二是&b&一线城市与二三四线城市、城镇的差异&/b&,通俗点说就是大城市青年和小镇青年的差异。&br&&br&一般就内地市场而言,&b&大卡司、大制作、大奇观&/b&是“小镇青年”走进影院的主要观影诉求——比如《钟馗伏魔》。而一线城市的成熟观众群体则对影片品质要求较高,能够触动他们内心情感的文化作品即便没有明星主演,只要能打动人心,依然会吸引观众&b&为“情怀”买单&/b&。比如《推拿》,在小城市基本没有排片和票房,主要的票房都是来自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br&&br&另外就普遍市场反馈来说,&b&喜剧片、惊悚片在低线城市比较有市场&/b&,所以大多数质素一般的这两类型电影会重点主抓次级城市——尤其是通过&b&艺人跑通告,多做落地活动&/b&来争取院线排片(即:跑地区院线路演,与观众积极互动)。好比《分手大师》,在整个全国路演中,邓超、俞白眉和主创团队总行程32000公里,飞行时间3321小时,20天时间跑遍全国87家影院,也是够拼的,最终调查表示,它的很大一部分票房是通过低线城市拉动的。&br&&br&举个最近的例子,就是《道士下山》和《我是路人甲》,直接上直观数据(数据来自艺恩,截至7月3日)&br&&br&&img src=&/44e003ccbc82d6a5e81afa49a41b25c9_b.png& data-rawwidth=&484& data-rawheight=&4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4& data-original=&/44e003ccbc82d6a5e81afa49a41b25c9_r.png&&《道士下山》的TOP10城市票房仅贡献了36.28%的份额,票房主力下沉到了更为低线的城市。城市冠军为北京市, TOP3城市票房占比15.6%。&br&&br&&img src=&/f9aca023e4d_b.png& data-rawwidth=&483& data-rawheight=&4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3& data-original=&/f9aca023e4d_r.png&&&br&《我是路人甲》的TOP10城市票房占比达到了48.33%,冠军为上海市,TOP3城市贡献了21.36%的份额,也就是说,仅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就为《我是路人甲》贡献了超过五分之一的票房。&br&&br&再以《小时代4》为例,它算是一和二点都占吧。&br&&br&首先从导演和电影风格而言,它就更侧重南方市场尤其是江浙一带上海、杭州(也算一线TOP10城市)等城市。郭敬明首先大本营就在上海,电影风格华丽,这种过度精致对大多数北方糙老爷们和女汉子们来说,可能更多是会取笑它们浮夸、不接地气。&br&&br&其次,《小时代》系列口碑一直糟糕,但这种虚构的中国梦我想可能还是会有很多小镇青年乐于为此买单的吧。起码主演亮眼还有粉丝基础广大的杨幂、电影宣传还做得蛮精准的(和QQ空间联合简直太赞!直击90后乃至00后群体,这类群体很大一部分是郭敬明、杨幂及《小时代》系列的粉丝)、布景服装看上去还蛮贵的,花这个钱似乎挺值当——最后一点我是瞎扯的,对只看过《小时代1》的人来说,鬼才知道为什么它的群众基础会一直这么好,反正我是再也不想看2、3、4了。
蟹妖简答区域性主要差别分为两大类。一是地域差异即南北差异。这个比较好理解,简单粗暴的类比就是赵本山对北方观众的吸引力远大于南方观众,而黄子华的栋笃笑在非粤语地区受众非常少那么到电影那里,举个例子,《冲上云霄》这样脱胎于港剧的电影,就格外侧…
来自子话题:
相信提问者说的烂番茄评分是指其特有的新鲜度百分比,而非烂番茄同样提供的平均分数据&br&&br&要说特点区分,首先IMDB是网民打分,烂番茄是影评人的影评总结汇集&br&&br&IMDB是纯打分,没什么可说的,除了系统有一套过滤维护机制&br&&br&烂番茄的新鲜度(常被无知媒体误引为评分)的概念是以影评人对一部电影是否给出正面评价作为衡量标准,比如有80%影评人给了正面分,这部电影的新鲜度就是80&br&这个体系存在的问题是细究起来,一部电影的新鲜度难以反映其是否真正受好评,因为它的标准是一篇影评打出及格pass分就是新鲜&br&如果一部电影有了八十几的新鲜度,平均分(烂番茄同时也提供此数据)却不过六分多点,这片算是大受好评吗? &br&而那类让人非爱即恨的好电影,其页面显然不会好看到哪儿去&br&烂番茄网站本身也在刻意搅浑水,给新鲜度75以上、影评基数达到40篇的电影赋予certified fresh标牌,更给了观众烂番茄是在“评分”的错觉&br&所以有些较严肃的美国媒体会更爱拿Metacritic评分作参考&br&&br&说到Metacritic,它是个电影、电视、音乐、游戏的综合性评定网站,影评基数远小于烂番茄,多以有名望的传统纸媒影评人为主&br&评分就是每部电影收录影评打分的平均数&br&它的好处是涉及影评人更靠谱、收入影评更精炼,信赖度高点&br&坏处也是同理,较显老派,尤其是类型片等更geek向的电影,老牌影评人未必有新兴网媒影评人来得靠谱——而烂番茄这些年扩充收入了很多博客影评人
相信提问者说的烂番茄评分是指其特有的新鲜度百分比,而非烂番茄同样提供的平均分数据要说特点区分,首先IMDB是网民打分,烂番茄是影评人的影评总结汇集IMDB是纯打分,没什么可说的,除了系统有一套过滤维护机制烂番茄的新鲜度(常被无知媒体误引为评分)的概…
来自子话题:
还是道上的那句老话:&br&&br&&b&华谊兄弟都搞不死的歌手,必有其过人之处。&/b&&br&&br&我是很喜欢她的。
还是道上的那句老话:华谊兄弟都搞不死的歌手,必有其过人之处。我是很喜欢她的。
来自子话题:
“他必须死”——卡梅隆
“他必须死”——卡梅隆
来自子话题:
根据国内的分账比例,一般是票房要达到总成本的三倍左右,才能持平。当然这并不是一个绝对数值,也要根据不同电影的投资组合来计算。
&br&&br& 例如一部国产电影含明星片酬的制作成本1千万,宣发2百万,总成本就是1千2百万。现在国内分账比例一般是片方拿43%,但这是从总票房里扣除5%的专项基金和5%左右的税以后的43%,实际上也就是总票房的39%左右。粗略估算差不多是三分之一。 (如果要细算还有资金占用成本等等,这个就比较复杂了,需要请专业制片人过来细讲了。)
&br&&br& 那么一般来说,1千万成本的电影,基本要到票房3千万左右的时候,片方才开始赚钱。如果有前期的广告植入、赞助或音像版权预售等,那么这个盈亏平衡点就可能降低一些。
根据国内的分账比例,一般是票房要达到总成本的三倍左右,才能持平。当然这并不是一个绝对数值,也要根据不同电影的投资组合来计算。 例如一部国产电影含明星片酬的制作成本1千万,宣发2百万,总成本就是1千2百万。现在国内分账比例一般是片方拿43%,但这是…
来自子话题:
我记得以前看豆瓣…每次都觉得有个叫已注销的人影评即犀利又切题看的多了又觉得他风格多变观影量更是数不胜数,后来才知道TMD就是那个号被注销了……
我记得以前看豆瓣…每次都觉得有个叫已注销的人影评即犀利又切题看的多了又觉得他风格多变观影量更是数不胜数,后来才知道TMD就是那个号被注销了……
来知乎,参与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时间解释了 快上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