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餐厅管理员暂时无法在此adsl用户端设备是什么进行此操作什么意思

饿了么创始人:屌丝外卖凭什么值1亿美元?
作者: i黑马来源: i黑马 08:48:17
【编者按】11月27日,O2O订餐平台“饿了么”宣布完成2500万美元C轮融资,领投方为红杉资本,投了“饿了么”A轮的金沙江,B轮也跟投。在该轮融资中,“饿了么”估值接近1亿美元。是什么让一家O2O订餐网站价值1亿美元?饿了么官网如今,“饿了么”日均成交额10万单,很多中小餐厅依靠“饿了么”日营收过万。获得2500万美元融资不到一个月,在一家咖啡厅里,“饿了么”联合创始人康嘉,对小编聊起了“饿了么”价值一亿美金的商业逻辑。以下为康嘉口述:2008年,我和张旭豪还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研究生。三月份的一天,我们在宿舍里玩电子游戏“实况足球”,肚子饿了就买外卖吃,当时觉得外卖真是个好生意,聊了半宿很兴奋,就决定在这个领域创业。我们执行力很强,很快就开始做外卖了,还规定想加入我们创始团队的必须休学。其实,我们就是把几家餐厅的外卖业务包下来,网站也没有,自己印传单出去发,然后搞一个小型的呼叫中心,聘两三个女孩子接电话,再有个配送的团队。我们还经常自己亲自去送外卖。最早我们不叫“饿了么”,叫“饭急送”,www.ele.me的域名是在2010年买的。就这样,做了一年。因为我们是大学生创业者,没有丰富的创业或者工作的经验,很多东西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头一两年就是在揣摩这个行业、揣摩商家的需求,2009年我们的网站上线。编者的话:“饿了么”是为数不多,大学生创业成功样本。正因为兴起于大学城,“饿了么”初始积累的餐馆资源,是相对低端的。例如,炒饭、沙县小吃等等这样便宜的外卖,这也决定“饿了么”的基因。康嘉告诉记者,“饿了么”以服务中小餐厅为主,占到80%。这也使得“饿了么”区别于“到家美食会”这样的O2O外卖平台。“到家美食会”创始人告诉记者,他们的客单价约为“饿了么”的一倍以上,晚间为销售高峰。而“饿了么”是更加适合大学生、年轻白领的外卖平台,价钱相对“屌丝”。2009年,“饿了么”现在的CTO汪渊加入,我们开始做网站。当时上海交大还有个叫“小叶子当家”的外卖网站做得不错,是我们师兄做的。大概一年以后,我们在市场竞争上把它压下去了。说白了,它们执行力不够强,因为那时候我们产品上没什么优势,但我们执行力可能要比其他对手强出很大一块。笔者也采访了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他认为是竞争促使了饿了么进化。以下为张旭豪口述:竞争导致“饿了么”跟其他平台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就想,能不能除了服务用户,我们还要服务商户,真正做到一个两端定餐的网站。我们对餐厅配送流程很了解。所以我们决定开发一套后台管理系统,然后帮他把定单高效地处理,餐厅更多的是缺管理,这样你的餐厅才能标准化,才能成为中国的肯德基、麦当劳,后来我们就做了一个小型的CRM。我们的CRM定单方便,以前可能一个人一天只能接二三十个电话,如果定单多的话要多很多人,现在只要按一下鼠标就可以打印出来,可以节约人力,并且很多定单在后台也可以看得到,哪些菜卖得好,哪些菜得差,我可以优化,然后哪些用户是新用户都可以在后台看得到。这样一些调整以后餐厅觉得颠覆性很强,不用再手抄定单了,按一下鼠标就可以打印,一下子就跟其他的平台区别开了。不管是推广还是产品上,我们都蛮专注的,那时候有的大学生创业做网站,这个也做、那个也做,最后整出来一个校园网。校园网就啥业务都有,零食、外卖、洗衣……,但我们就专门做外卖。我们一开始就觉得这个行业有机会。当时,都没有O2O这个词,但网络订餐需求是肯定的,为啥现在淘宝要做淘宝点点?已经到了这个时点了。我们已经忘了怎么形成做“饿了么”的想法,可能是受到淘宝或者携程的影响,因为它们都是平台思维。我们想做外卖,一开始就不是去做一家餐饮店,而是淘宝的平台模式。我85年的,本来应该是2010年研究生毕业,因为休学创业晚了一年,2011年3月份毕业。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有个上海市创业基金,我们去申请了,最后一轮评委是金沙江的(合伙人)朱啸虎,我们展示完我们的东西之后,他就给我们每个人递了名片。一年以后毕业了,他就来找我们,投了我们100万美元的天使。等金沙江VC(的钱)进来,我们就开始商业化扩张。2011年冬天我去了北京,张旭豪坐镇上海总部,我家人都在上海,就我一人来到北京。北京是全国最大的市场,尤其我们是做O2O消费的。2011年扩张以后,当时在全国类似的网站实际还有不少,也都是创业型的,但一年时间左右,基本上我们就没有对手了。像北京原来有好几个网站,基本上我们到北京一年以后它们有些就销声匿迹了,有些转型了。去年,恒大想做类似于我们这样的模式,薪酬翻倍在我们这挖了大概20多个人。因为知道许家印很有钱,我们开始还是有点怵,结果他们做了一年也失败了。我跟张旭豪是接地气的创业者,O2O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地推做的比较多,发传单、扫楼、地面活动,我们现在总共有200人,50人是做地推的。我们本身做的就叫O2O。O2O这个东西本身就是服务于服务业,那你对服务业到底了不了解就很重要。很多互联网创业者,实际对服务业是不了解的。我们可以说我们做的不是IT业,我们本身也不是互联网的圈内人,专业都不是IT。我们以一个更加旁观者的角度进去,我们需要什么东西就学习什么东西。所以我们一开始做的事情是承包几家餐厅的外卖,去研究、去学习。第一,外卖这个行业做的是苦活、累活,比团购更辛苦。小区域都是本地化的。一个区域的经验不一定在另一个区域适用。“饿了么”把标准化和本地化做了最好的结合,也树立了壁垒。“饿了么”最早的(要覆盖的)商铺(中小餐馆),我和张旭豪每一家要跑20来趟,我们特别能够忍耐。第二,“饿了么”所建立的平台体系,不论是用户端还是商户端,产品和服务都成熟,而且在不断创新。第三,“饿了么”在长时间的服务和竞争中,形成了很强的O2O能力,还有信仰。编者的话:在我接触的众多O2O创业企业中,每一家都对行业充满敬畏。他们不像互联网公司上来就谈“颠覆”。O2O领域区别于互联网领域的发展特征是,这场“革命”是由行业内部发起,线下行业积累很重要,互联网对于O2O真的只是一个工具。我认为现在这个行业,强手不少,包括美团外卖,包括“淘宝点点”,我们对这个行业太了解了,知道它的脾性,知道我们客户的脾性。我们积累下来的这些东西还是领先于任何一个(对手)的。“淘宝点点”应该打了有两个月了,但并没有看到有什么起色,我觉得它会越来越难受。“饿了么”有2万的入驻商家,以中小餐厅为主,占到80%。我们要求BD(商家拓展)人员不要一上去就谈业务,因为有的餐厅老板你跟他谈平台模式,他不懂的,有的连淘宝、支付宝账号什么都没有。餐厅老板整体素质不高,所以(要)给他最简单的。例如,给他一份报纸,上面写一些案例——海底捞、黄太极、“饿了么”什么的,他就会慢慢了解,这帮人找我到底要干什么,哦!是帮我来做生意的,那么他慢慢就接受了。编者的话:O2O领域的另一大特征是,O2O做得好的企业可以C端弱一点,但B端要很强,“饿了么”有200多人的团队,商务拓展团队50多人。如果没有行业内企业的深度配合,是不可能完成O2O闭环的。O2O更像是行业的方案解决商,帮助行业企业梳理信息和资源。例如,我们刚开始开(拓)餐厅,遇到的障碍是,有的餐厅没有电脑,没有电脑就不可能联网,那对于我们来说很多事情很难做嘛。我们一开始,跟老板要手机号,以短信的方式,先给他发订单,要求他接到短信回复一下。有些餐厅慢慢看到效果了,之后我们的人就去给他讲解,你现在用短信只能订十来单,连上电脑,每天可以接二三十单,票据什么的,直接可以打印出来。对商家所有环节的把握,一般的团队没有我们把握得这么精准。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跟餐厅老板做朋友。因为(中小)餐厅老板(虽然)文化素质是相对较低,但是朴实的人,当他信任你就会跟你配合,而且配合得相当相当好,这样我们就能做的非常顺。另一位创始人张旭豪,描述了当初和学校周围中小餐饮老板打成一片的情形,以下为张旭豪口述:我们闵行校区其实是很偏僻的一个地方,很多中小型的餐厅都没有接触过电脑,都没有上过网,小商家很多电脑有问题,重装系统都是请我们去弄的。我们当时感觉就有点儿像淘宝初期的时候,应付这些小商贩到网上来做生意的那种感觉。所以我们就想把这个模式复制到整个中国了。再以后推动整个创业行业的进程,商务化。这些事是团队最深的根基。实际上有些人对线下行业不太懂,他们觉得经常能看到“饿了么”,觉得“饿了么”肯定烧了很多钱(做推广。但是你想一想,你在小卖部或者餐厅里贴张海报,实际花什么钱?编者的话:因为“饿了么”团队是从覆盖校园的外卖市场起步,学校周边餐馆的覆盖方式就是在学校刷海报和宿舍发传单,以及在所谓的校园刊物上打广告,再进一步就是直接在餐馆里刷小广告,当然这需要跟老板混熟。之后,慢慢的是餐厅直接找我们的,因为他们已经知道“饿了么”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能给他带来什么利益了。“饿了么”2011年爆发的驱动力是产品及服务在不断迭代后,满足了用户和商户的痛点需求。“饿了么”目前(总订单中)移动端占30% ,核心用户是“宅男宅女”,占到了总用户50%的比例。编者的话:“饿了么”在移动端的产品做得还不错,但是移动端流量比率才30%,并不算太高。背后的原因是,“饿了么”对接的是“屌丝”餐厅与“屌丝”用户的需求。大学生和年轻白领用户上“饿了么”订餐,一般都是为了选一些便宜美味,能送货上门的快餐。可以想象的应用场景是:他们一般都是在电脑前有工作或者玩游戏走不开,直接电脑下单即可,不一定需要手机下单。O2O分析:饿了么,日均订单为10万,每单均价30元,入驻商家为2万。按这些数据,小编推算出饿了么今年年交易额为10亿人民币,商家年费收入8000万。饿了么1亿美元左右的估值,正好是10亿人民币收入的7~9倍,在合理范围内。但是对比去年6亿的交易额,饿了么增长仅为40%,不像一家互联网公司该有的增长速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模式太重,所以o2o领域公司会增长比较慢。对比一下,美团比去年收入增加300%,如果O2O外卖是增长缓慢的苦活,那么做外卖根本不利于美团冲击上市,美团外卖有可能在未来拖累美团上市的节奏。
电商服务推荐
亿邦动力版权所有京ICP证070369号京ICP备号京公网安备【公司×模式】饿了么:餐饮O2O的外卖玩法 - 推酷
【公司×模式】饿了么:餐饮O2O的外卖玩法
南方日报讯
(记者/段思午 通讯员/黄椿颖)6月8日,东莞举行“2015全民接荔”—互联网+莞荔推介发布仪式,标志今年的东莞名优荔枝宣传推介活动正式拉开序幕。这也是“莞荔”连续四年举行网络推广活动。根据农业部门的统计预测,今年东莞荔枝总产量或将达到1万吨。
网销荔枝金额或双位数增长
近年来,东莞市农业局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2012年,该局首次联合网商,通过网络营销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作模式,让“莞荔”走向全国。2014年,“东莞,给荔中国”主题活动在淘宝网、菜虫网创造了1.8亿次的访问量,通过网络等平台销售荔枝828.43吨,是2013年的1.7倍;荔枝休闲采摘1.35万人次,实现翻番。
市农业局表示,去年,“东莞,给荔中国”主题活动推出后,各地的大型水果商、电商闻风而动,淘宝、京东、一号店、世果汇、优菜网、农产主意移动互联、鲜然商贸等电商、企业主动上门洽谈。东莞积极开拓北京、上海市场,实现北京、上海分销商代销“莞荔”。今年,网络销售目标预计为1000吨以上,销售金额4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将比2014年实现双位数的增长。
已签500吨荔枝购销合同
今年市荔枝协会将联合市农业局从众多的荔枝种植基地中精选出30个“莞荔”休闲采摘点,并结合休闲农业、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元素,推出“莞荔”休闲采摘攻略。初步预计,今年采摘目标是突破3万人次,较2014年再翻一番。
发布仪式上,相关电商与东莞知名荔枝专业合作社(果场)签订了购销合同,采购数量超过500吨。
市农业局局长张永忠说,希望借助本次“2015全民接荔”主题活动,不断提高东莞荔枝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宽销售渠道,让“莞荔”走向大江南北,充分展示充满魅力的东莞城市形象。
市农业局表示,“莞荔”是东莞“互联网+农业”的成功个案。未来,东莞将把莞荔“触网”积累的大数据,运用到其他农产品(000061,股吧)上,带动全市更多农产品分享“互联网+农业”的大蛋糕。
(责任编辑:HN666)
已发表评论数()
&&登&&&陆&&
已收藏到推刊!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张旭豪:牵手点评后,“饿了么”的路如何走?
查看: 304|回复: 0
820 ? "820px" : this.width )" id="aimg_116357" aid="116357" src="static/image/common/none.gif" onclick="zoom(this, this.getAttribute('zoomfile'), 0, 0, '0')" zoomfile="/forum//132754tloaz3g1alcffrii.jpg" file="/forum//132754tloaz3g1alcffrii.jpg" inpost="1" onmouseover="showMenu({'ctrlid':this.id,'pos':'12'})" alt="张旭豪:牵手点评后,“饿了么”的路如何走?"/>
820 ? "820px" : this.width )" id="aimg_116358" aid="116358" src="static/image/common/none.gif" onclick="zoom(this, this.getAttribute('zoomfile'), 0, 0, '0')" zoomfile="/forum//n0htp31sscjhx.jpg" file="/forum//n0htp31sscjhx.jpg" inpost="1" onmouseover="showMenu({'ctrlid':this.id,'pos':'12'})" alt="张旭豪:牵手点评后,“饿了么”的路如何走?"/>
  DoNews 5月30日消息(记者 张琳)2008年,在交大闵行校区的研究生宿舍里,张旭豪和室友在打游戏,几局完后他和室友开始饿得肚子咕咕叫,此时张旭豪发现平时随处放置的外卖单不见踪迹。
  大众都会经历的挨饿,让张旭豪萌生了自己做外卖的想法。“饿了么”的前身“饭急送”也由此出现,而不久前在宣布牵手大众点评之后,“饿了么”挑战巨头和竞争对手的信心更足。
  如何从创业公司中脱颖而出?
  自2008年创立至今,饿了么已经有6年的发展历史。而在这六年中,国内网上订餐行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数据显示,网上订餐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14年达到913亿元,在2015年将突破1200亿元。
  巨大的网上订餐市场吸引了不少创业者,但行业的残酷竞争同样让很多创业者铩羽而归。饿了么是少数能够坚持下来的。对此,张旭豪表示,饿了么之所以能够坚持到现在,是因为其本身拥有独特优势,而这种优势则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小区域都是本地化的,一个区域的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区域。而饿了么则将标准话和本地化做了很好地结合,以此形成了竞争壁垒;第二,饿了么建立的平台系统,无论是用户端还是商户端,产品和服务都较成熟、完善;第三,饿了么在8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强020能力,能够很好的完成整个服务链条,此外,饿了么是以服务思维帮助商家解决盈利等问题,而非“销售模式”。
  现阶段各大巨头纷纷涉足网上订餐市场,对此张旭豪表示并不担心。在他看来,饿了么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线下整合餐厅而非互联网公司擅长的线上服务。因此,饿了么要在巨头尚未发力之时尽快扩张,并让用户形成习惯,以此形成竞争壁垒。
  牵手大众点评之后的路怎么走?
  月初,大众点评网战略投资饿了么的消息着实引起了业界的关注。而此次合作对于饿了么而言也确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
  做餐饮预订的大众点评和做外卖的饿了么走到了一起。对于大众点评而言,和饿了么的合作补充了其在外卖业务上的空缺;而对于饿了么,此次合作一方面提高了其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激烈的竞争中,饿了么也因为大众点评的投资而获得喘息的机会。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多家自建物流的网上订餐平台,如到家美食会、点我吧等。而张旭豪在谈及公司与大众点评合作后的规划时也表示,在未来饿了么将搭建食物外卖的物流平台,并和多家物流第三方合作,让第三方物流能够标准化的接入外卖链条中。张旭豪还透露,饿了么自建的物流平台将于三、四个月之后推出。
  移动给餐饮O2O带来新机
  在饿了么、美餐网等创业公司业务节节攀升,BAT等互联网急于涉足餐饮O2O的同时,很多曾辉煌过的餐饮互联网企业却默默消失,如饭统网。
  从今年4月初开始,饭统网就出现官方网站无法打开、400电话无人接听等状况。而饭统网的办公地点也已是人去镂空。对于饭统网的陨落,不少人怀疑餐饮O2O领域是否仍有机会。
  在有人发出质疑声的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饭统网的失败并不能代表餐饮O2O的领域无机会,这个领域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饭统网失败的一大原因是其完全没有跟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的步伐,如在用户热衷手机客户端预订时,饭桶仍坚持电话预定。
  该人士还指出,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消费者时间碎片化的现象加深,这对于餐饮O2O行业的企业是一种挑战,但同时是超车的契机,因为“谁能把握用户需求,谁就能胜出”。
post_newreply
width:100%">
  数月前,乐视曾经在宣传自家手机时称将会率先采用一款未上市的处理器,而在前两天的发布会上,这款搭载于乐
你遇到过下面这些情况吗?
1、安装应用软件时不知怎么回事电脑多了一套杀毒软件。
  1994年的今天,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互联网时代正式开启。
  此后,BBS,博客,QQ联合创始人康嘉:饿了么如何崛起于O2O外卖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日,O2O订餐平台“饿了么”宣布完成2500万美元C轮融资,领投方为红杉资本。他对i黑马&《创业家》描述了饿了么从大学生创业崛起到亿级美金互联网公司的创业经过,以下为其口述:
2008年,我和张旭豪还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研究生。三月份的一天,我们在宿舍里玩电子游戏&实况足球&,肚子饿了就买外卖吃,当时觉得外卖真是个好生意,聊了半宿很兴奋,就决定在这个领域创业。
我们执行力很强,很快就开始做外卖了,还规定想加入我们创始团队的必须休学。其实,我们就是把几家餐厅的外卖业务包下来,网站也没有,自己印传单出去发,然后搞一个小型的呼叫中心,聘两三个女孩子接电话,再有个配送的团队。我们还经常自己亲自去送外卖。最早我们不叫&饿了么&,叫&饭急送&,www.ele.me的域名是在2010年买的。
就这样,做了一年。因为我们是大学生创业者,没有丰富的创业或者工作的经验,很多东西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头一两年就是在揣摩这个行业、揣摩商家的需求,2009年我们的网站上线。
(i黑马注:&饿了么&是为数不多,大学生创业成功样本。正因为兴起于大学城,&饿了么&初始积累的餐馆资源,是相对低端的。例如,炒饭、沙县小吃等等这样便宜的外卖,这也决定&饿了么&的基因。
康嘉告诉i黑马,&饿了么&以服务中小餐厅为主,占到80%。这也使得&饿了么&区别于&到家美食会&这样的O2O外卖平台。&到家美食会&创始人告诉i黑马,他们的客单价约为&饿了么&的一倍以上,晚间为销售高峰。而&饿了么&是更加适合大学生、年轻白领的外卖平台,价钱相对&屌丝&。)
2009年,&饿了么&现在的CTO汪渊加入,我们开始做网站。当时上海交大还有个叫&小叶子当家&的外卖网站做得不错,是我们师兄做的。大概一年以后,我们在市场竞争上把它压下去了。说白了,它们执行力不够强,因为那时候我们产品上没什么优势,但我们执行力可能要比其他对手强出很大一块。
(i黑马也采访了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他认为是竞争促使了饿了么进化,以下为张旭豪口述:
竞争导致&饿了么&跟其他平台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就想,能不能除了服务用户,我们还要服务商户,真正做到一个两端定餐的网站。我们对餐厅配送流程很了解。所以我们决定开发一套后台管理系统,然后帮他把定单高效地处理,餐厅更多的是缺管理,这样你的餐厅才能标准化,才能成为中国的肯德基、麦当劳,后来我们就做了一个小型的CRM。
我们的CRM定单方便,以前可能一个人一天只能接二三十个电话,如果定单多的话要多很多人,现在只要按一下鼠标就可以打印出来,可以节约人力,并且很多定单在后台也可以看得到,哪些菜卖得好,哪些菜得差,我可以优化,然后哪些用户是新用户都可以在后台看得到。这样一些调整以后餐厅觉得颠覆性很强,不用再手抄定单了,按一下鼠标就可以打印,一下子就跟其他的平台区别开了。)
不管是推广还是产品上,我们都蛮专注的,那时候有的大学生创业做网站,这个也做、那个也做,最后整出来一个校园网。校园网就啥业务都有,零食、外卖、洗衣&&,但我们就专门做外卖。我们一开始就觉得这个行业有机会。
当时,都没有O2O这个词,但网络订餐需求是肯定的,为啥现在淘宝要做淘宝点点?已经到了这个时点了。我们已经忘了怎么形成做&饿了么&的想法,可能是受到淘宝或者携程的影响,因为它们都是平台思维。我们想做外卖,一开始就不是去做一家餐饮店,而是淘宝的平台模式。
我85年的,本来应该是2010年研究生毕业,因为休学创业晚了一年,2011年3月份毕业。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有个上海市创业基金,我们去申请了,最后一轮评委是金沙江的(合伙人)朱啸虎,我们展示完我们的东西之后,他就给我们每个人递了名片。一年以后毕业了,他就来找我们,投了我们100万美元的天使。
等金沙江VC(的钱)进来,我们就开始商业化扩张。2011年冬天我去了北京,张旭豪坐镇上海总部,我家人都在上海,就我一人来到北京。北京是全国最大的市场,尤其我们是做O2O消费的。
2011年扩张以后,当时在全国类似的网站实际还有不少,也都是创业型的,但一年时间左右,基本上我们就没有对手了。像北京原来有好几个网站,基本上我们到北京一年以后它们有些就销声匿迹了,有些转型了。
去年,恒大想做类似于我们这样的模式,薪酬翻倍在我们这挖了大概20多个人。因为知道许家印很有钱,我们开始还是有点怵,结果他们做了一年也失败了。
我跟张旭豪是接地气的创业者,O2O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地推做的比较多,发传单、扫楼、地面活动,我们现在总共有200人,50人是做地推的。我们本身做的就叫O2O。O2O这个东西本身就是服务于服务业,那你对服务业到底了不了解就很重要。很多互联网创业者,实际对服务业是不了解的。我们可以说我们做的不是IT业,我们本身也不是互联网的圈内人,专业都不是IT。我们以一个更加旁观者的角度进去,我们需要什么东西就学习什么东西。所以我们一开始做的事情是承包几家餐厅的外卖,去研究、去学习。
第一,外卖这个行业做的是苦活、累活,比团购更辛苦。小区域都是本地化的。一个区域的经验不一定在另一个区域适用。&饿了么&把标准化和本地化做了最好的结合,也树立了壁垒。&饿了么&最早的(要覆盖的)(中小餐馆),我和张旭豪每一家要跑20来趟,我们特别能够忍耐。
第二,&饿了么&所建立的平台体系,不论是用户端还是商户端,产品和服务都成熟,而且在不断创新。
第三,&饿了么&在长时间的服务和竞争中,形成了很强的O2O能力,还有信仰。
(i黑马注:在i黑马接触的众多O2O创业企业中,每一家都对行业充满敬畏。他们不像互联网公司上来就谈&颠覆&。O2O领域区别于互联网领域的发展特征是,这场&革命&是由行业内部发起,线下行业积累很重要,互联网对于O2O真的只是一个工具。)
我认为现在这个行业,强手不少,包括美团外卖,包括&淘宝点点&,我们对这个行业太了解了,知道它的脾性,知道我们客户的脾性。我们积累下来的这些东西还是领先于任何一个(对手)的。&淘宝点点&应该打了有两个月了,但并没有看到有什么起色,我觉得它会越来越难受。
&饿了么&有2万的入驻商家,以中小餐厅为主,占到80%。我们要求BD(商家拓展)人员不要一上去就谈业务,因为有的餐厅老板你跟他谈平台模式,他不懂的,有的连淘宝、支付宝账号什么都没有。餐厅老板整体素质不高,所以(要)给他最简单的。例如,给他一份报纸,上面写一些案例&&海底捞、黄太极、&饿了么&什么的,他就会慢慢了解,这帮人找我到底要干什么,哦!是帮我来做生意的,那么他慢慢就接受了。
(i黑马注:O2O领域的另一大特征是,O2O做得好的企业可以C端弱一点,但B端要很强,&饿了么&有200多人的团队,商务拓展团队50多人。如果没有行业内企业的深度配合,是不可能完成O2O闭环的。O2O更像是行业的方案解决商,帮助行业企业梳理信息和资源。)
例如,我们刚开始开(拓)餐厅,遇到的障碍是,有的餐厅没有电脑,没有电脑就不可能联网,那对于我们来说很多事情很难做嘛。我们一开始,跟老板要手机号,以短信的方式,先给他发订单,要求他接到短信回复一下。有些餐厅慢慢看到效果了,之后我们的人就去给他讲解,你现在用短信只能订十来单,连上电脑,每天可以接二三十单,票据什么的,直接可以打印出来。
对商家所有环节的把握,一般的团队没有我们把握得这么精准。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跟餐厅老板做朋友。因为(中小)餐厅老板(虽然)文化素质是相对较低,但是朴实的人,当他信任你就会跟你配合,而且配合得相当相当好,这样我们就能做的非常顺。
(另一位创始人张旭豪,描述了当初和学校周围中小餐饮老板打成一片的情形,以下为张旭豪口述:
我们闵行校区其实是很偏僻的一个地方,很多中小型的餐厅都没有接触过电脑,都没有上过网,小商家很多电脑有问题,重装系统都是请我们去弄的。我们当时感觉就有点儿像淘宝初期的时候,应付这些小商贩到网上来做生意的那种感觉。所以我们就想把这个模式复制到整个中国了。再以后推动整个创业行业的进程,商务化。这些事是团队最深的根基。)
实际上有些人对线下行业不太懂,他们觉得经常能看到&饿了么&,觉得&饿了么&肯定烧了很多钱(做推广)。但是你想一想,你在小卖部或者餐厅里贴张海报,实际花什么钱?(i黑马注:因为&饿了么&团队是从覆盖校园的外卖市场起步,学校周边餐馆的覆盖方式就是在学校刷海报和宿舍发传单,以及在所谓的校园刊物上打广告,再进一步就是直接在餐馆里刷小广告,当然这需要跟老板混熟)
之后,慢慢的是餐厅直接找我们的,因为他们已经知道&饿了么&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能给他带来什么利益了。&饿了么&2011年爆发的驱动力是产品及服务在不断迭代后,满足了用户和商户的痛点需求。
&饿了么&目前(总订单中)移动端占30% ,核心用户是&宅男宅女&,占到了总用户50%的比例。
(i黑马注:&饿了么&在移动端的产品做得还不错,但是移动端流量比率才30%,并不算太高。背后的原因是,&饿了么&对接的是&屌丝&餐厅与&屌丝&用户的需求。大学生和年轻白领用户上&饿了么&订餐,一般都是为了选一些便宜美味,能送货上门的快餐。可以想象的应用场景是:他们一般都是在电脑前有工作或者玩游戏走不开,直接电脑下单即可,不一定需要手机下单。)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蕊]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42131
播放数:86471
播放数:132494
播放数:47254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adsl用户端设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