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掌阅书城里面的书籍分享不了微信朋友圈阅读全文 每次分享掌阅里的书籍到微信朋友圈阅读全文,都分享不了,直接

酷狗音乐怎么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听到一首好听的歌曲想分享到朋友圈与好友一同听歌是非常不错的,在手机上分享与在电脑上分享都是可以的,使用酷狗手机版分享简单一些,具体操作如下:
名称:酷狗音乐v6.3.6大小:9.0M下载:
  1、打开手机酷狗菜单栏‍  2、进入到本地音乐中,就可以看到你手机上面的所有音乐了,然后找到你想要分享的音乐,比如下图,我就选择了一首“独家记忆”点击播放  3、点击播放之后进入到歌曲页面,如图所示。  4、之后点击空白处,就会弹出分享层,点击分享按钮,会弹出菜单,让你选择分享到哪里,目前旧版的酷狗音乐支持分享到 QQ QQ空间 微信& 新浪微博 和朋友圈,但新版的好像屏蔽了分享的朋友圈的权限  5、接下来你可以选择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如图所示,点击之后会进入到图二的界面,编辑内容,也可以是默认内容,然后点击发送,歌曲就发布到微信朋友圈了  在电脑上使用酷狗音乐听歌怎么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去酷狗,播放一首你想要分享的歌,然后上微信,去摇一摇,摇一摇的右上角有一个音符,点一下,它会变绿、并跑到中间的位置,然后就可以摇了,摇了之后,它会自动搜索你正在播放的音乐,搜索到后,点右上角的那个长方形的,里面有一个是分享到朋友圈,点一下就可以了。  另外还可以直接鼠标移动要分享的歌曲,然后点分享按钮  在弹出的音乐分享对话框中可以直接分享到qq空间或者微博,如果要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的话直接打开手机微信扫描音乐分享对话框右边的二维码。详细操作如下图。软件名称:酷狗音乐盒.21官方免费版
软件大小:
11.7M 下载地址: ‍
阅读本文后您有什么感想? 已有
人给出评价!
14-08-1513-07-2311-07-2311-03-1010-12-0710-11-2410-10-1110-10-08
注: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会显示出来
没有查询到任何记录。
Copyright &
PC6下载().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湘ICP备号为什么微信朋友圈的鸡汤文和谣言会被很多人转发,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按投票排序
我一直觉得如果每次转发都要输入验证码的话就没这些事了。
其实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人发现了这个问题。。。转载于段宇宏 腾讯大家微信朋友圈自产生以来,逐渐形成了两大神秘江湖帮派——养生党、鸡汤党。“哥嫂、姑舅、叔婶、父母、爷奶”等“五大恶人组”通常是两大帮派的核心组织成员,构成“护教法王”阶层,从年龄来分析,多在40至70岁之间;有时候“发小”、“同学”、“同事”也会执掌各党分舵,任舵主之职。“法王”们尤其对党忠诚,其中的积极份子每天尽职尽责刷屏,不厌其烦把每条信息转发到多个“亲友群”,甚至逐条发到“受害者”微信里,更变态地还会打电话问你:“今天我转发的《长寿十大秘诀》《最全的男人保健秘方》你看了吗?对了,《把充电器请出卧室》《手机防辐射五招》一定要细看!”这两大帮派主要有三大工作任务:一、折腾人类的日常食物;二、折腾人类的日常生活;三、折腾人类的精神世界。虽然他们对物品的化学成份一窍不通,也没做过任何实验;虽然他们通常不能认全26个英文字母,也没看过一篇论文,但来自国内外某媒体、某机构、某砖家的惊耸资讯总是那么“快捷和准确”。突然间,你发现平时爱吃的东东原来是有毒的;突然间,你发现平时不爱吃或没吃撑的西西原来能让你得道成仙;突然间,你发现自己虽锦衣玉食但浑身是病,三观已毁,地球原来如此危险;也在突然间,你发现自己钱包里虽然只有一块钱,但是比马云还幸福。两大党之下其实还分很多宗派,如养生党主要有“食疗宗”、“神医宗”、“生科宗”(生活百科宗的简称),三大宗之间有时候派别面目并不是特别清楚,而是互有交集,党内气氛相当团结和民主。当然,“食疗宗”有时候会告诉你,如果能用该宗的方式虔诚修炼,就用不着找“神医宗”了,这也不是什么太严重的派系斗争。“食疗宗”把常见食物研制成了各种神奇保健品和药品,如《白醋让你年轻10岁,你知道吗》,这个,我真不知道,平时用那么多白醋洗水壶,悔死了,应该拿来泡澡,或者在饮水机上插一桶;《生姜堪比还魂药,可惜99%的人只当作料》,MD,这是让医疗产业和殡葬产业都倒毙的节奏啊,全改成“生姜还魂馆”得了。《两头大蒜让你活一百岁》就算了,他们连“水”都不放过,居然《一杯白开水治好这些病》。猪肝是明目的,吃梨是清肺的;吃穿山甲是通奶的,人家连山都能穿,还能穿不透你的乳腺;当然了,吃大型动物的生殖器肯定是壮阳的。不接触“神医宗”不知道,原来吾国民间如此藏龙卧虎,各种人类“疑难杂症”不仅用他们的“祖传秘方”立马药到病除,连癌症、艾滋病都早已被他们攻克了,《十分钟教你治好糖尿病》《一个月轻松根除乙肝》又怎在话下呢。负责诺贝尔医学奖评选的斯德哥尔摩医科大学卡罗琳学院,你说你失职不失职?全世界那些顶级医学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你说你们成天泡在实验室浪费生命干嘛呢,赶紧学好中文,开通微信吧!“生科宗”那可不得了,上懂天文,下通地理,通古晓今,文理兼修,其知识体系几乎涵盖了你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各个方面:可乐是杀精的,WIFI是绝你种的,快餐店的冰块是比冲厕水还脏的,电脑辐射总是被仙人球吸收了的,头发少一定是缺锌的,脑袋大是聪明的(喝三鹿的除外),从指头就可以判断寿命的。“鸡汤党”也分为“励志宗”和“和谐宗”两大主要流派,他们都是世上最善良的人,每天传授你《如何当一个好老板》的知识,教你《好老公十大准则》和《人生幸福的25条秘诀》,连《一万元如何变成一百万元》都免费告诉你了呢。像《夫妻同心,黄土变金》这种神功,不修炼是不是可惜了。两大党通常兜售的多是似是而非的信息,多少都有传播谣言和伪知识嫌疑,例如有很多“秘方”本身比疾病还可怕,含有未经检验的成分,有的甚至是真的含毒,致人生病。一些无聊信息虽错漏百出也无甚大碍,但两大暗黑成员中的极端势力有时构成了“造谣党”,真是逢谣必捧,遇谣必转,严重背离养生主义和鸡汤主义的指导原则。譬如《紧急通知:是中国人就互相转告》《十万火急:每个人中国人必须知道》之类,连中央媒体都没播,不对,连各门户网站,也不对,连世界主流新闻媒体都还没播发,紧急个毛线啊!比两大暗黑势力肆虐更悲摧的是,你逐渐发现,身边的“五大恶人组”的某些成员几乎参加了前述所有宗派,并且是资深党员,积极分子,还古道热肠,执迷不悟。当然,这不能怪罪于微信,打开吾国很多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即知,“养生党”和“鸡汤党”党员早在微信诞生前就已通过这个庞大的宣传网络入党,只不过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他们能在移动互联网上迅猛扩充组织。试图劝导两大暗黑势力的资深成员退出组织,那是徒劳无功的。某天,一位朋友在微信朋友圈炫耀他用万元买来泡酒的硕大“野牛鞭”,并诚挚地邀请前去饮用,我说:“你割两斤牛肉泡酒喝,效果也不差多,还省钱”,然后把化学成份与人体所需六大营养之类的信息向对方阐释一番,对方鄙夷地发来信息:“有文化真可怕,等着让你羡慕我的能力去吧。”“吃什么补什么”的确够邪乎的,每天多吃“鱼肺”,太平洋搜救的任务就靠你了,一头扎到海里几个月,根本不用戴氧气瓶。微信不同于微博,它是强关系社交工具,所以“拉黑还是不拉黑,这是一个问题”。如果你编造一条消息《多吃马兜玲,让你成为肝之神肾之王》,必定能得到两党资深党员的赞转,还可能夸你:“亲,关心大家健康,真有人情味儿”,作为名门正派,暗黑祸害江湖,自己则要身直影正,此阴损招数切不可取。两大暗黑势力的专制统治下,导致“文艺党”、“科普党”等新兴力量黯然失色,组织发展缓慢,渐有淡出微信朋友圈险恶江湖之意,唯有“自拍党”中的“恐龙宗”和“青蛙宗”还与他们进行艰苦抗战。-----------------------------------------------------------------------------------------------------------------------------------这篇文章是转载的。。。虽然开篇就说了,但好像大家还是误会了?没有得到作者授权,虽然发邮件问了,但估计不会鸟我的。。。所以大家看看就好,要转发的话还是点原文链接吧,谢谢大家的点赞,其实我只是搬运工。。。
1. 人人(一开始叫校内网)、空间和X博这些sns早在2007年前后就有了,而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应该是2011年之后才有的。2.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上述中国本土sns的第一批玩家,你在人人、空间和X博上应该早就阅读、转发/分享过大量的谣言、鸡汤文、养生文、星座文、情感文等等。3. 在sns上这些文章/段子为什么被用户接受、被广泛传播?因为:它们简单直白,看起来内容丰富言之有物,它们;它们能满足sns用户的各种YY需求;sns用户阅读、传播那些文章的成本几乎为0,甚至会带来正收益,因为:a. sns上进行分享/转发的操作非常简单,一般只要点两次鼠标就可以完成;b. 用户转发的内容如果被他的朋友转发或赞过,能为用户带来小小的成就感。sns上的优质原创内容少(能有知乎这样高质量的sns简直是让人感动到哭!)。4. sns上为什么会有这类文章?因为:上述原因导致这类文章有市场,即sns用户对这类文章会有需求;靠互联网吃饭的一般要考虑两个东西:流量,及变现途径。那些文章的广泛传播能够为一批用户带来收益:a.对于sns公司,比如人人、X博、空间等,可以增加网站的点击量、用户活跃度,进而为sns网站带来广告收入;b.对于想靠sns进行营销的人,他们需要能被广大用户接受的内容来吸引用户。5.那些无脑文章的源头在哪?我所知的渠道:手机的功能机时代,为各运营商和广告商写段子的段子手;广告行业从业者;还可以参考这两个问答:a. b. 6.为什么微信朋友圈会沦为鸡汤文和谣言党的热土?(终于到正题了!) 说的没有错,身边用微信的人,除了大学、中学、小学的小伙伴们,还有老一辈、小一辈的亲朋,公司同事(包括上年纪的领导),社交中认识的各种人。这些人里面,像我们这样长期用过sns的占少数(我们这样儿的大都会对那些文章视而不见的),他们刚开始接触sns,对什么都新鲜,成为营销文的消费者/传播者挺正常的。微信上不光有个人用户,还有各种公众号。就像X博上的情况一样,真正能够生产原创优质内容的公众号占比很小,剩下的公众号分为这么几类:a.从X博转战过来,想延续X博上营销模式的;b.X博的营销没赶上,想在微信上做营销的;c.各私营企业的自营帐号,想通过微信公众号扩大客户群或提高品牌影响力的。这几类公众号都需要提高用户数量和转发量,所以他们必须要找到用户欢迎的内容。上述公众号会抄袭各类营销文,但上述用户的特点加上微信的特性,或许决定了只有鸡汤文、养生文和谣言这三种是能被广大接受的。所以最终呈现在你面前的是朋友圈充斥着这两三类文章。第一次在知乎写这么长的回答,累感不爱。真心向勤奋认真回答问题的各个知友们致敬!——————————————————————————无图无真相,给大家截几个X博的营销号的图:1. 时尚、星座、美食,粉丝1070万。很多星座之类的内容,夹杂营销的内容。2. 时尚、星座、旅游,粉丝数1637多万。同上,很多星座之类的内容,夹杂营销的内容。3. 全球头条新闻事件,粉丝数达到惊人的6343万。有一半都是某宝、某团等等的营销内容。注意不要被“公司:中央电视台“给骗了,这个号没有经过微博的大V认证(虽然这个V也不怎么真实有效)。4. 健康养生减肥美容,粉丝1868万。一堆某宝链接。我曾经也是那些谣言、鸡汤文、养生文、星座文、情感文的读者&传播者,也曾经分享过一大堆无脑营销文。但在sns上泡了这么多年,这些东西看得多了也就慢慢明白了。现在我基本和这些无脑文划清了界限,但我身边的亲友还有很多以前没玩过sns的,比如我堂哥,每天刷朋友圈时看到他分享的内容都让我欲哭无泪……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从QQ空间到人人网到微信,这是轮回,逃不掉的。当我大一的时候,周围的同学都在扣扣空间发表各种状态。几乎就是直播自己的生活,还有自己的感情经历。大一第一学期结束时,我发现我之前的高中同学好多人都不更新状态了,后来知道好多人去了人人网。我也注册了一个号,之前在扣扣空间里的情形又出现在了人人网。大二即将结束时,我发现人人网上的状态更新又慢慢没有了,顶多就是零星的转发一些文章视频之类的。后来知道他们在刷微博,所以我也转移阵地,注册了一个微博。关注了他们,发现大家依然发一些自己的生活事件和情感经历。后来有了微信,大家就在微信上发表状态,有时微博和微信同步。跟之前的扣扣空间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发表的文字也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变化,可是,为什么大家这几年不断的转移阵地,不断的缩小圈子呢?我发现从扣扣空间逃到微博的人,现在评论回复的人就是那么几个,平均下来就是5个左右的人在经常互粉。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首先我们从扣扣空间说起。对于大部分在高中之后才接触电脑的同学来说,扣扣空间似乎是他们唯一展示自己的舞台。因为高中的首要目标是高考,繁重的学业让我们无暇玩空间。考上大学之后,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急切的想让外界知道自己,同时也渴望知道外面的世界,渴望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高中时期的学业占据了几乎所有的时间,以至于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了解我们感兴趣的人,尤其是异性的生活,所高中是以暗恋的高发期。考上之后,发现自己暗恋的对象也在玩扣扣空间,所以自己也尽情的玩,尽情的刷状态,就是希望对方有所回应。自己暗恋的对象也和自己一样,等着他们自己的暗恋对象的回复。所以大一的状态多是情感。估计这也是大部分人这一生文字写作的巅峰状态。18个月之后,有了转折点。反应最慢的也会在18个月之后有所变化,比如我。快的早就退出了这场以秀自己情感体验为主的垃圾场。因为18个月以后,如果还是在等暗恋,那这辈子等到的概率很跟出门被雷劈死的概率差不多,准确的说应该是连续两次被雷劈死的概率。物极必反,失落和厌倦的情绪以及自己备受打击的心灵连忙催促自己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去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还有的人不是因为等暗恋等的花都谢了才决定出走。这部分一般情况下走的比较早,因为他们很少有牵挂,只是疲惫了,厌倦了,想换一个环境。还有就是写感情状态文字的“才华”没有了,或者说是“江郎才尽”,发现最后大家说的都是一个意思,一个比一个恶心。最后集体恶心了,所以不约而同的走了。曾经人声鼎沸,大师辈出的扣扣空间安静了。还有一个情形很有意思,就是隔一段时间之后,会有这种状态出现,就是“好久不来扣扣空间了,大家都忙什么呢,你们过得还好吗……”。看到这个,我是真心受不了,受不了啊,受不了……至于这些人的心理行为最后再说。到了人人之后,大家又开始一轮循环。当然不可能和扣扣空间一样,因为大家都在成长嘛!这时候出现了一群虚无主义者。他们大多是没有谈恋爱,或者是被人伤害过(在他们眼里是被别人伤害),精神世界贫乏,心理不够强大的人。比如你发了一个状态赞美真爱的伟大,他们的回复是“爱情是个屁,爱情能当饭吃吗?”,或者是“骚年,洗洗碎吧……”,还有狠的直接就回复“傻逼”。你去翻看他们的状态,基本上会看到“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之类的没出息的话。一切让人激动感动甚至是热泪盈眶的故事在他们眼里都是阴谋,造假,骗人。你可以想象他们对着窗台眯着眼睛拧着眉毛使劲吸烟的帅酷表情(他们认为这是最帅的时刻,尤其是吐烟的时候,他们经常会被自己帅到。我有时候一不小心也会被他们帅到)。他们认为自己在扣扣空间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之后成熟了,然后就这个样子了。假装经历沧桑的人好让人伤感。人人网上还有一些人只评论不发表,像专家一样游走于各个状态下面,言辞尽显成熟稳重之风。还有的人不会经常发,但是只要发了,保准你不可能一下子看懂,有可能一辈子也不会看懂。还有的人经常发一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状态,你会觉得他走在时代的前沿,他听的歌你没有听过,他去的地方你没有去过,他用的你没有用过,他转发的状态你没有转过,常常引的周围阵阵惊呼。还有的只会发照片,刷屏刷屏,他们是猴子派来刷屏的。还有的换头像,换的很多。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下一张比上一张好。当你采访他们哪一张是自己最好的头像时,他们会嗓音低沉的回答,下一张!这时候有的人已经恋爱了,既然恋了,就会秀,各种秀。反正大家这时候已经和扣扣空间不一样了,必须有所区别。所以时常会有人回去说一句“好久不来扣扣空间了,大家……”。只有不一样才会有意思。我们还会发现大家的圈子小了,还有就是和自己以前的高中同学交流的少了,因为太熟,没有神秘感,激发不了兴趣。时常互动的就那么几位,活跃的就那么几个。在长期的交流中,我们也会明白哪些人会和我们认真的交流,哪些人只会一个字一个字的回复你。默契建立起来之后,我们的圈子就固定了,就剩几个人了。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不是特别渴望别人了解自己了,也不是特别渴望了解别人,而是努力的寻找存在感,努力的发现自己到底是什么。很少有人继续直播自己的生活了,我们开始有意识的发状态,小心的炮制自己的网络形象,至少要比在扣扣空间时成熟聪明。18个月之后,我们又开始东张西望,想重新开辟战场,所以去了微博,起了一个只有自己才知道的名字,只有自己才懂的是什么意思的名字,或者自己认为很别致的名字。我们竭力想要跟周围的人不同,和以前的自己不同,想重新为自己打造一个形象。关注了零星的几个好友,然后又开始了发状态。说实话,跟扣扣和人人的区别真的不大,几乎没有任何区别。来回就那么几个好友在评论,说的话也没有变化,变得只是载体。还有就是,这个时候人已经很少了。因为有的跟自己的女朋友玩去了,有的开始玩游戏了。玩游戏的同学觉得在虚拟世界里厮杀获得的快感更加持久,远胜于撸完之后无边的寂寞和空虚,他们基本上在经历了第一个“18月”之后就很少发表状态了,偶尔一次也是别无所求,只是想发。有的男同学比较狠,从此在游戏里仗剑天涯,再也没有回过头,绝不。还有的就是纯粹的不想玩了,觉得真他妈的没意思了,也不想开辟新的战场,人生从此别过。时间就是一把筛子,筛到最后,就剩那几个人还在微博上守候了。这里鱼龙混杂,也可以说水深王八多。转发一个搞笑的视频,发表一个心情语录,或者评论一下好友,或者转发一下偶像的状态……所有的这些让我们觉得和以前不一样了。首先是关注的话题不一样了,看到的,听到的不一样了,有水准了,有档次了,自己比以前美好了。是的,美好了。还有就是自己的状态不用在给那些无关紧要的人看了,只和自己感兴趣或者要好的人互粉多好,这种心理多少和武侠小说里面女主对男主说的“就我跟你两个人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就我们两个快快乐乐生活一辈子,然后,然后生一大堆孩子……”(表情:大笑,无语)的心理差不多。可能是他们觉得太吵了,太腻了,就想找一个安静的语言环境玩玩,顺便看一些新鲜的玩意。我们知道,扣扣有的,人人有,可是人人有的,扣扣不一定。前两个有的,微博有,可是微博有的,前两个不一定有。再加上,三者的受众群体年龄也是有明显的划分的。比如扣扣和人人就是中学生和刚上大学的同学,微博就比较成人化,社会化。有追求的,有品味的,有档次的人,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不希望自己被社会边缘化,也不希望自己还是幼稚,想改变点什么,所以会加入这个聒噪的微博世界看看。还有一个原因是自己在微博上发表文字时没有心理压力,没有顾忌。比如你今天说了一句自己认为比较牛逼关于爱情观点的文字,然后看到你的唯一的几个关注给你评论,心理上多少有点安慰,觉得自己还存在的。可是如果你放在了扣扣空间上,你完全可以想象下面的评论,熟悉你的基本上会说一些和“你有病吧!”意思相近的回复。你能不崩溃吗?还是微博好,我们总是能够在陌生的环境里建立自己良好的形象。还有一个原因。我们玩扣扣时,是新鲜感,觉得自己的状态可以让那么多人看见,有一种成了名人的错觉,还有就是猎奇心理,想看看别人。时间长了之后发现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在,没有区别了,渐渐的就想脱离。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好多人一辈子都在寻找那些稀缺的,小众的东西。当你发现所有人都在玩同一样东西时,你就想想找一个不一样的。每当新的苹果手机发布时,好多人就会买,没钱也买。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要我手中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你们都在用5,而我的是5S,而且是金色的,多么高大上啊。还有就是占领小众的东西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有档次,好多人甚至还不屑向周围的人说自己喜欢的小众,因为他们觉得那些人土,万一他们跟风也玩,最后都土了。所以会有时尚,每年都有流行的颜色和服饰,就是为了满足这些有钱的有档次的人。前一阵子《董小姐》火了,好多人表示不爽,因为自己喜欢的歌曲烂大街了。所以那些有追求的人一直在逃离。你们玩扣扣,我就玩人人,你们人人,我就微博,一直躲着,一直遗世独立,多么牛逼。其实这些人多少有些害怕,有些脆弱。他们还是想被外面的人知道,所以会时不时发一些东西,无论在哪里。如果他们够心理够牛逼了,境界够高了,是不会这样的,直接写日记就行了。忍不住就是忍不住,隔段时间回来说一句。这样的状态很多:1好久没有上口口空间了,不知道大家……2好久没有上人人了,大伙都在做……3好久没有玩微信了,大家过得还好吗?你们最近……4好久没有来微博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5好久没有……这就是那种淡淡的装逼,或者说是衣锦还乡的错觉,就像是说好久没有回农村了,一股泥土的芳香扑面而来。充斥着莫名其妙的优越感,骨子里是从上往下看的。虚拟社区里的存在感对他们来说很珍贵,很珍贵,每隔一阵子必须要说说,否则可能会……–––––––––补充––––––虽然有些文不对题,可是看到这么多人点赞,有些受宠若惊,谢谢了。
今天恰好收到一条我妈转来的鸡汤文。我回复了“为什么给我发这种?”,但是忽然想到这是我妈这两三个月来唯一给我主动发的东西(是的连电话都不打)…遂觉悟…我妈居然还记得我啊⊙▽⊙!然后马上回“挺好挺好!”…爹不疼妈不爱的表示鸡汤文乃血缘关系明证啊~
(啊啊啊…忘记匿名了求折叠)
以我理解,长得好看的人分享自(chi)拍(huo)照,有钱的晒富,有男女朋友的秀恩爱…………那,那,那什么都没有的人呢,他就没存在感了吗?………………NO!我有鸡汤,我有理想!!!!——————————————————————————————————————————————————大抵如此O_o
“儿子,我会用微信了。” 文|步虎逆 “儿子,我会用微信了。”
看到老妈的短信,我的脑海蹦出一幅红色年代的宣传画:蓝天大海的背景前,老妈健硕的身体站成豪情万丈的姿势,脸上抹出高原红,右手攥着购卡免费送的智能手机,左臂摇晃着脂肪伸向远方。爷爷爸爸跟在身后,奶奶一贯地茫然不知所措。画面下方印着铁划银钩的大红字:一定要紧跟移动互联时代! “好啊,呵呵,”回复完,我赶紧清理了自己的朋友圈。当天下午,老妈开始疯狂点赞,连相册封面图都怒赞了两遍。她一个猛子扎进朋友圈的汪洋大海,扑扑楞楞的,自得其乐,倒也挺好。 后来才发现,我的乐观跟“赶英超美”一样盲目。刷新了的恐怖经验
自从一失足在河北燕郊买了房子,我偶尔向她描述起那里有多么可怕:住宅楼一个挨着一个,恨不得伸手就摸着;几万人每天挤长途公交,跟蚂蚱似的在高速公路爬行;父母为让孩子多睡会儿,凌晨四五点到公交站排队。
“哎呀那咋办?”她问。
隔了一天,母亲大人在朋友圈转了条微信,“河北燕郊惊现UFO,吓傻了!”
雾霾、拥堵、光怪陆离的世相,大概就是她体验到的大城市、未来感,飞碟又有什么奇怪?这是荒诞主义的深刻啊——我这样安慰自己,可是接下来的十几天,她每天炫技般刷屏,最多时一天将近30条。 ——四川女大学生与帅哥开房被迷晕,早晨在浴缸醒来,肾没了!
——可口可乐承认果粒橙含有禁用农药,可致脑麻痹,别再给孩子喂农药啦!
——爷爷竟然强奸了孙女十年,禽兽不如,我们这个社会怎么了?!(配图是岛国AV截图,惭愧,我确实辨认出来了)
——食物相克,豆腐和蜂蜜同食导致耳聋,虾和富含维C食物同食生成砒霜,剧毒!
——女白领常吃鸡翅膀,罹患子宫瘤,太恐怖了!
——持续吃素90年的结果竟然是这样,太惊人了!
——母亲生气发怒,体内分泌大量毒素,母乳喂养害死宝宝!
——河北少女染艾滋,报复324人,准备再睡2000人!
——洗澡先洗头,诱发脑溢血!
不仅是转发,老妈还要配上评说,声讨、感动,对他人施以关怀。 我哭笑不得,本以为是打开了新鲜世界的一扇窗,结果她成了传播伪科学和真谣言的急先锋。等我回到关中老家,家人关于恐怖的经验已经成功刷新,就连不识字的奶奶也念叨着什么菜什么致癌。 他们生活在各种骇人的传闻里,说是忧惧,又近乎调笑;当成闲谈,却严肃对待着。生活的风险变得虚无缥缈又无孔不入,过去年代引领他们的那种品质——勇气、忍耐,以及来自生活本身的辨识力,到这时再也不起作用了。 “微信现在是我的寄托”民国年间,村里窜来一个凶狠的刀客,骑着大马,在路口一枪打死了赵家的儿子,扬言“谁要收尸就跟他一样下场”。十几天里,村里人噤若寒蝉,大白天也不敢出门走动。最后是爷爷的爸爸拉着架子车,把尸体敛了埋在庄东里。两家从此成了世交。据说曾祖父做过账房先生,留着枯白的辫子,能双手飞快地打算盘,我在照片里见过他,跨坐在木凳上,面前放着鸟笼。 大炼钢铁的时候,又是一个陌生的闯入者,“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说完便拿走了家里惟一的烂菜刀。爷爷奶奶站在一边,只能默默地看着。在那之前,隔壁的老汉从县城买了两尊毛主席半身像,用扁担挑着进了村,边走边憨憨地说,“赶一猪娃都贵”(比一头猪崽都要贵),从此每有批斗会,老汉都得怂怂地站在台上。 流窜杀人犯魏振海搅得人心惶惶大概是96年前后的事了,那时全家为做生意搬到了镇上。小镇靠近渭河北岸的交通要道,在市场风潮刮到西部时慢慢繁荣起来,常有外省人出入,因此流窜犯的传言听起来十分真切。那个冬天,我每天清晨挨家敲门,纠集四五个同学才敢上学去,有的还在兜里揣把小刀。几年以后听人说,魏振海早在1990年就被枪毙在草滩,留下一张仰天大笑的黑白照片。 我妈一脚踢开门、气喘吁吁地放下一大袋板蓝根和20袋食用盐的情形好像就在昨天,电视上实时播报着“非典”的确诊和死亡人数,镇上的小混混自发联合起来,用大木桩和水泥墩封锁了道路,昼夜轮班。奇怪的是,我们这些中学生丝毫体会不到恐怖,反而是兴奋、一种“我在群众中”的崇高感,以至于“非典”结束后,我看到小混混又穿回了吊着铁链的黑夹克、在街道漫无目的游荡时,感到了一丝丝失落。 抛却善恶是非,互联网时代以前的恐怖蕴含着“迷人”的一面:沉重,充满力量,像一种苦行,摒弃了虚伪轻浮,使人谦卑、行走在地上。而在社交网络上疯长的那种恐怖,不管它是否以真实为基础,都只是一种安全的、蒙蔽人的模拟,激发起无关紧要的道德感。借助转发——轻巧的几次按键,这焦虑和道德热情即刻满足、迅速消弭,轻易的唤起和轻巧的取消,像烟瘾一样,伸展为一种无意义的精神游戏,却足以使人陶醉其中。 在对人类生存的描绘中,有加缪局外人式的恐怖,但那股高冷的精英气,注定无法流行。乔治o奥威尔的恐怖已是明日黄花,是不能相互否定的前30年。甚至赫胥黎的恐怖也都过时——我们真的会沉溺于无尽的消遣取乐吗?连赖在更年期边上的老妈都开始忧心忡忡、道德感爆棚地关心起公共事务来了呢。 老妈不断地流泪、感动、恐惧,微信简直就是她的宗教(她似有若无地表示过,“微信现在是我的寄托。”)。于是,展现在世人眼前的只有互联网骄子马化腾的美丽新世界,一切情感,连烈度最大的恐怖也变得轻浮、滑稽、易逝。如果说奥威尔等人的恐怖呈现了深刻的人类经验,马化腾式的恐怖——商业、信息、人性,在奇怪的逻辑下顺理成章地组合——又何尝没有展现出令人不安的前景呢? 那个偏好恐吓性信息的营销号终于成了老妈的最爱,一有更新便积极转发。时间长了,她不再满足于转发,甚至开始了创作,用排比句宣扬道德教谕,但因为韵脚过于齐整,原创性总是遭到怀疑。 眼看她对恐怖的心态从痛恨变为依赖和迷恋,我终于受不了,告诉她,你把那个公众号删了,成天胡说八道。 “知道了,”她回了3个字,像是老佛爷的朱批。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别搞笑了,从实体书店到QQ,从微博到微信,这玩意从来就没有少过。思考什么,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还是为什么会有人转发?出现是因为利益,有人会转发是知识体系不一样,信息不对称。就跟南都造谣往往忽悠一大堆人是一样的。
其实我觉得类似朋友圈,人人网,有时候还得加上空间,这种事情很正常。也不必讽刺题主的朋友圈。基本上在人人网和朋友圈这种社交网当中,严肃认真的分享和转发很少的。这其中的比例当然会和你的具体社交圈有一定关系,但是不能说明太多。这种随手一点的分享和转发,低成本的知识扩散,我想很少会有人仔细去分析乃至质疑。知乎在前些时间算是比较严肃的社区了,抖机灵回答尚且点赞过千,又何况朋友圈之类的业余休闲的地方呢?从环境来看,是互联网的这种快餐式的知识打包,一瞬间的鸡汤热血,让人觉得有了转发以“明志”或是分享以“众乐”的动力。鸡汤文在于看似美好,如若不加仔细分析可能难察其中漏洞的特点。鸡汤虽无实质营养,不代表其味道差。鸡汤文其行文要么荡气回肠要么清新明目,要么一鸣惊人要么悲恸绝人,这样的文章容易抓住人的一时心理,于是手一哆嗦,你的朋友圈里又下了一锅汤。至于谣言党更是难以拒绝了。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或者具有一些科学素养,那些动辄以符号和外文出现的名词,看似严密合缝(看不懂名词,逻辑也很难理解了,所以如坠云端,不明觉厉),又加上实事例证,名人断言(这种造假成本最低不好查明),不容你质疑。转发这个,以为又掌握了一个小窍门乃至科学妙招,动动手指的事情,何乐不为?而这其中分享转发的主体,既有大妈大爷,也有青春年少的大学生。如我一般文科生见自然科学类知识,若其中稍微掺假,哪能解其谣言?而历史人文本来又难以断定考证,譬若历史年代与人物行迹,非专业研究与特别爱好,谁知其三年五年差异,一城一池区别?知乎上的事例,太多了。再者,有些以打着“打脸党”,“翻案风”,“鉴谣言”这种貌似掌握少数的真理派的旗号的文章,更是能激起广大群众的分享热情。这样的文章读来有“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啧啧”的感觉,更是让人有转发以明其“看我这个才是真相,其实本来面目如此”的高冷感。人人网上的政治类历史类多见此类。其实说到底,是鸡汤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实际成本太高,唯有豪情,可解一时饥馑;揭穿谣言需要的知识成本略高(其实不高,只是缺乏动手仔细钻研的习惯,这也不大可能要求人人,时时做到),所以你可以看到你的朋友圈鸡汤成河,谣言四起,而你,陷于其中,无可遁逃。你一可闭城不开,任其四流;二可开城纳汤,引汤灌溉;三或你技高一筹,泻城中甘泉,感化城下大军。见招拆招,不必烦恼。
看题主的问题补充,所说其实是父母长辈的朋友圈。第一个回答明显是抖机灵啊~长辈接触的网络信息相对较少,大多在朋友圈之前,从未接触过社交网络,他们不像我们一样已经完全看透了鸡汤们的路数。即使是年轻人,想必在刚开始上网时,也分享过不少现在想来觉得很蠢很羞耻的内容。而长辈与我们的不同又在于,适应新鲜事物的能力要稍微差一些,所以他们目前会长期停留于认为“读到的文字都十分正确”的程度,无法接受科普。我们只要哄哄他们,配合那份热情就好。若谣言被视为真理,已经对长辈们和自己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还是有必要科普一下的,但要注意方法。一味地对他们摇头敷衍,只会让长辈受到不被重视的伤害。相信如果你耐心解释的话,他们还是会听进去的。—————————题主又更新了=_=第一名抖机灵的也不见了……(时代变化太快)谣言什么的,我一直不太能理解,其中有的是以讹传讹,有的是营销号作祟,还有的纯为了吸引人眼球……估计也有没事闲的随便胡写的。适量的鸡汤还是有点好处的,别太瞧不起它。当你进入人生低谷/ 性格很差/ 遇到不知如何解决的困境……读读鸡汤,也许能帮到你。
每个人都有鸡汤的时候,真的,好好看看自己是不是有时候也鸡汤……对于别人鸡汤,不喜欢不看就是了,大不了费点流量,一扫而过一秒十个……
近期清理了下,突然觉得没有这些人发各种鸡汤脑残各种,那种鄙视别人的优越感一下就没了,是不是再拉回来,好纠结…
题主,我相信你加的人决定了你朋友圈的内容。
并不是只有微信朋友圈会沦为鸡汤文和谣言党或者代沟党的热土。而是,所有的社交应用都会变成这一类的热土。原因:1.微博类偏开放社区的强大自洁特性。2.微信朋友圈类封闭社区的转发等传播壁垒 ---- 筛选导致能流传成热门话题的通常是高质量,容易引起自发传播的软文或鸡汤。因此认为朋友圈状况尤其严重,很可能是你的错觉。在100条动态里:微博有50条正常或高质量动态,30条低水平广告软文或鸡汤,20条高质量软文。质量参差不齐,大量无可读性的随手无责任转发出现在你TL的时候,你反而不会觉得他是脑残。微信朋友圈有60条正常状态,剩下40条全部是高质量软文,能自圆其说又贻害无穷,而显得特别碍眼。
就是想通过鸡汤表达自己的意愿,证明、表达自己的价值。
【顽强的鸡汤】个人看来,腾讯对谣言的审核和监控还是比较严格的,这里只谈谈鸡汤文。一、鸡汤文的特点:1-通用性强:几乎无视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收入等差别;2-危害性低:鸡汤文通俗易懂、面面俱到,不提出任何具体建议,没有实施方案,也就不会产生严重后果;3-传播成本低:复制粘贴、点击即可,用户使用门槛极低。二、传播环境的特点:1-市场经济:驱动人们对物质的追求;2-城市化建设和人口流动:传统大家庭解体;3-生活方式多元化:以阶层、兴趣、职业等为主导的社交圈取代了传统的熟人圈;4-信息化发展:减少了人们秒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和机会;5-通信技术发展:线上沟通模式的兴起;6-传媒发达:贫富差距、价值观等的广泛传播。。。。。。。加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认同感和成就感缺失,催生出焦虑、不安、迷茫、挫折感,而鸡汤文具有较好的短期抚慰作用。三、微信朋友圈的设计特点:发送方:发文可满足存在感的需求,如有人点赞更可获得成就感(正收益)接收方:参与互动,点赞和评论可满足存在感的需求(正收益)不参与互动,受到打扰(负收益)平台:鸡汤文可提高活跃度,不增加额外成本,又不涉及敏感信息有利益、无支出、零风险,一举三得。综上,只有“光看不赞”的接收方为负收益,如要改变现状,他可以有如下选择:1-屏蔽鸡汤文发送方(可能错过有用信息)2-停用朋友圈(丧失一切朋友圈提供的功能和社交利益)3-自己也发送鸡汤文(成本最低)由此可见,现有的朋友圈机制,客观上是鼓励多发鸡汤文的。四、风险:1-鸡汤文泛滥,发送方正收益被稀释,进而选择停止发送,“纯鸡汤“用户活跃度降低;2-用户对朋友圈内容的评价降低;3-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新增鸡汤文或其他内容填补,朋友圈的活跃度将会下降。
因为转发的动机在于是否有价值,而不是是否绝对正确或是否有效,比如前几天看到一篇黄帝内经的文至少让我复习了一下以前读过的这本经书,并且希望其中一些养生理念可以启发我的父母和同辈,这就是它的价值;不代表我有病了就不会去医院。我观反感这种风气的都是所谓受过“高等教育”的新生代吧,我也承认有些文章偏见一堆,价值极低;但是没必要一竿子打死,请学会拥抱这个灰色,而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吧。
雪琪说了2点:1、微博有自净的能力2、朋友圈有转发壁垒3、质量感知(先忽略)另外还有回答,你的朋友决定了你的朋友圈这些直接给出了答案,但是为什么?1、微博,结构上是白盒,出问题,也会被较低成本的纠错掉;2、微信,结构上是黑盒,出问题,纠错的成本很高补充下下“问题”和“纠错”1、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和自己预期(价值观)不符合的内容2、纠错简单理解为在不符合预期的场景里找自己预期的行为微信的关系结构里,喜欢发鸡汤的人和看鸡汤的人会形成一个圈子,他们觉得符合预期,满足需求,并积极用符合预期的内容强化这关系结构:受欢迎的鸡汤在需求一致的结构里会流行起来。不喜欢的鸡汤人,陷在在喜欢鸡汤圈子里,如果不能跳出这个黑盒的关系结构,会发现很难改变,内容也会更难接受。
同样是“鸡汤文”,女神发的,我就会点进去看看,觉得有的写得还行但要是我妈发的,我就特别懒得看所以鸡汤不鸡汤不是关键,同样的东西平时你觉得不如你的人分享的,你扫一眼标题都觉得low,但如果是你仰慕的人发的,你可能会点进去看看当然,脑残文不属于鸡汤文的范畴
因为他们已经从空间转战到朋友圈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订阅号可以发朋友圈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