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声道音箱与7.1声道音箱摆放有什么区别?多个什么音箱?

【高清图】德国网友 使用混凝土自制5.1声道音箱 图7 -ZOL中关村在线
&&&&&gt详图
微软的Windows10新系统即将正式发布,对于一款操作系统来说,对于硬件性能的发挥程度是用户们普...微软全新操作系统Windows10已经正式和大家见面,而全新的Windows10在界面UI以及操作逻辑上相比Wi...2006年酷睿架构发布以来,Intel的“Tick-Tock&的钟摆产品更新节奏就成为PC领域的新韵律。酷睿架...微软Windows10操作系统到底针对笔记本电脑有怎样的优化?这个问题是用户最为关注的,本篇关于Win...2015款13英寸MacBook上市后,笔者就对其出众的硬盘性能十分眼红,256GB容量的SSD读写速度全部都...众所周知,配备有独立显卡的笔记本电脑很难将机身做得更薄,市面上绝大多数轻薄本都是舍弃独显的...Dell外星人系列游戏笔记本一直是游戏玩家们喜爱的笔记本电脑产品之一,今年Alienware系列也全面...近期电影《捉妖记》已经成为了一个话题,这显然源于其票房超越了堪称神话的“泰囧”,成为了华语...新MacBook是苹果自2012年MacBookProRetina发布之后的又一力作。在MacBookProRetina身上我们感受...中关村在线消息:东芝曾在不久前宣布,将为其全新的Windows10笔记本电脑配备Cortana专用按键。而...微软今天在其技术支持论坛上张贴了一则重要的公告,提醒用户注意更新系统。微软Windows10术预览...板载5.1声道和板载7.1声道有什么不同?用2.1音箱的话,听起来会有不同的效果吗?_百度知道
板载5.1声道和板载7.1声道有什么不同?用2.1音箱的话,听起来会有不同的效果吗?
载5?重点是用2.1音箱的话?是不是板载7?有必要换个集成7.1音箱的话?用2.1声道有什么不同.1声道和板载7.1声道放出的音效更好.1的声道的主板吗,这两个板载声道的不同会不会造成音效的不同,听起来会有不同的效果吗
提问者采纳
1就是最多有8个声道,1低音炮,左右加一个低音炮,1中置.1也就是最多可以有6个声道,多出来的声道都用不到,2,2侧置,2前置,1中置。同理,2后置。板载声卡虽然素质也有分别.1就是3声道5,1低音炮。7,但区别很小,2环绕。没必要换主板,2前置
提问者评价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1声道是六声道独立录制的音源,这样效果非常不自然,不然就只有两声道发音 如果用某些带有模拟功能的,你就能听到声音从中置和一对前置过渡到后面 中置是加强影片情景中间声音的,其中超低音声道即0.1声道,因此你还需要具有六声道的音频或者影片资源,比如对话等等 这些独立的六声道记录在播放源中,而且成本很低廉,模拟出来的则是把两声道音源的声波反相部分放到后置5,同相同波形中置,比如飞机从前面往后面飞,其他时候没声音的)后置环绕声道是播放观众后面影片中音效的、冰山撞上的瞬间低音炮发出低频轰鸣,起到补偿电影中超低频音效作用(比如《泰坦尼克号》螺旋桨,这种所谓的模拟器也可以看做解码器
从采用的技术标准上来说,7.1的比5.1的规格要高,但是如果是听音乐那就没有分别,有分别是在看高清电影解码次世代音轨的时候。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查看: 11842|回复: 3
多媒体音箱的发展史
主题帖子积分
技术分60 分
发烧值0 分
在线时间5 小时
当电脑多媒体时代来临,音箱便开始了它不平凡的历程。从多年前廉价的塑料多媒体音箱到高档的木质多媒体音箱;从2.0双声道到2.1、4.1、5.1,甚至是7.1声道;从平淡的色彩外形到多姿多彩、形态各异;从功能的单一到多元化应用……细细回味,每一次沉醉于音乐,每一次震撼于影片,每一次投入于游戏,多媒体音箱不知不觉已陪伴我们十多年。
& && &&&现在,我们将回顾多媒体音箱这些年的发展,重温往日的感动,再忆过去的经典,寻找那些让人难以忘怀的产品,同时也把行业中鲜为人知的品牌历史与沉浮往事带到您的面前。
& && &&&音箱现在已成为电脑的标准配置,或者说是电脑最重要的外设之一。和其它外设产品不同的是,它作为配置项的历史并不长。音箱这种特殊的产品不受摩尔定律的影响,CPU、硬盘等核心设备日新月异的升级对音箱行业的影响几乎为零,大部分用户的音箱使用寿命都比主机长。虽然相比CPU、存储设备,音箱带给消费者的感觉是技术含量较低,但它却是消费者最能直接能体会效果,并且感受更为深刻、明了的产品。正因为这些特殊性,音箱的发展之路和电脑的其它配件完全不同。
& && &&&音箱最初是无源的,而作为电脑外设的音箱则多是有源的。所谓源,就是指功率放大器,箱体内置功率放大器的音箱被称为有源音箱。有源音箱又被称为“多媒体音箱”。现在看这个词汇,会觉得难以理解,音箱为什么会“多媒体”?这和有源音箱兴起的背景有关。
& && &&&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电脑只是冰冷的机器,除了能发出“Beep、Beep”的提示音外,基本上与声音无缘。随着声卡技术的诞
生与进步,电脑进入多媒体时代,开始能播放音乐,也能播放有声视频了。所谓多媒体,即视频媒体和音频媒体。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电脑有了一个新的伙伴——音箱,为了获得更好实用性,音箱多数被设计为有源结构。因为伴随这多媒体电脑的诞生,因此大家也约定俗成的称之为多媒体音箱。
破茧之力 声卡技术推动多媒体音箱的诞生
& && &&&1984年,英国的Adlib Audio公司迈出了PC多媒体化的第一步,推出了第一款魔奇声卡,这款声卡的出现让PC拥有了真正的发声能力,而不再是PC喇叭“滴滴答答”的声音。
& && &&&1989年,新加坡创新Creative公司推出了Sound Blaster声卡,声卡史掀开了新的一页,进入具有实用化功能的时期。在诞生初期,声卡技术还很初级,1989年推出的Sound Blaster只不过具有单声道、8bit采样精度的技术指标;但到了1992年,创新推出了Sound Blaster 16,第一次在电脑上实现了双声道立体声、16bit采样精度和44.1k Hz的采样率的水平,声卡技术获得实质性的进步。从性能来说,声卡开始具有可普及的意义。
& && &&&1993年,英特尔发布Pentium 60处理器,差不多是这个时候,电脑也开始逐步走进中国家庭。硬件的发展,同时也带动着游戏产业,而游戏产业又带来了更多的音频应用。这也触发了多媒体音箱行业在随后几年的迅猛发展。国内当时涌现了大量的品牌,又大量的消亡。
& && &&&1995年,创新推出AWE 32系列,声卡阵容继续壮大,与此同时也有更多的芯片厂加入竞争,这个时期内还有以低端声卡芯片为主打的ESS和雅马哈等公司。数家企业的竞争,让声卡成为了电脑的标准配置,这为多媒体音箱提供了一个最好的物质前提。同年,著名的Windows95发布,音频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起来,声卡的设置也变得更为简单(DOS下的声卡设置十分复杂,相信经历过那一时代的用户仍然还记得声卡需要设置中断、端口等较为复杂的参数),这个强大的32位操作系统,随后成为了最丰富的游戏平台,大大促进了个人用户总数的持续增长。
& && &&&1995年是一个“多事之秋”,德国电子学博士卡尔赫兹·布兰登伯格发明了MP3数字音乐压缩编码,它所带来的巨大影响超乎所有人想象,培养了很多习惯用PC听音乐的用户,也促使了一些著名软件的诞生,例如Winamp。
& && &&&硬件的成熟和应用的多样化,让这时的家用电脑没理由不配声卡和音箱了。环境的日益改善,达成了多媒体音箱普及的必备条件。至此,国内的多媒体音箱行业完成了最原始的一轮洗牌和积累,行业从混沌到逐渐清晰明朗。只是,那时仍然没有领导型的企业崛起——谈不上技术革新,主要靠天吃饭(依靠电脑平台的日益强大和普及)。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看作是中国多媒体音箱行业的萌芽期。现在回头来看,应该庆幸这个时期没有国外同行的“大举入侵”,否则历史将被改写,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能活下来的都是强者。
混沌初开 多媒体音箱的萌芽期()
& && &&&这一时期的行业状况,只能用混沌和无序来形容,因为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谁能自信的说出未来明确的方向。同时,对于这一时期的回顾也是零散的,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拜访多位业内资深人士,才深挖出部分已被卷入故纸堆的历史碎片。
& && &&&1991年,新加坡籍人士王乔峰先生成立了中外合资新喜来电器有限公司(现在的上海新捷超公司的前身)并与上海广播电视技术研究所合作,在6月推出了型号为WKF-999AG的2.0有源音箱,品牌为DIBO(迪波)。这款产品主要是出口国外(在国内广播系统中有少量销售,零售价在300元左右)。当时主要是应用在一些专业领域,后期(1994年后)开始进入多媒体市场。
DIBO的WKF-999AG最早是为专业领域而生,但几年后却进入了多媒体市场
& && &&&在那几年中,还诞生了一个名为“爵士”(JS)的品牌,由淇誉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创立。其背景是淇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1981年成立于台北,当时为一些外来品牌加工有源音箱,这些品牌包括BOSE、Alte cLansing、SONY、klipsch等。由于早期主要是做有源音箱,因此在1994年6月成立的淇誉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开始涉足多媒体有源音箱。他们早期为国外品牌设计生产的有源音箱,成为后来许多多媒体音箱的参考样板。
& && &&&在那个萌芽期,还有位北京的王强胜先生,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通过在PHILIPS、清华紫光、四通各工作过半年左右的时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由于又有在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办的华实公司做过专业广播系统管理工作的经验,他在1992年开始创业,生产了一款型号为SP-300的2.0木质音箱。这款音箱采用了他自己设计的“AMS”(有源机电伺服)技术,上市零售价为1080元。据说刚一上市就受到欢迎,第一天在北京西单商场就卖掉了98套!这就是那个时期在北京市场小有名气的品牌“国立”。只是这个阶段的SP-300还不是专门定位于多媒体电脑的应用。
& && &&&在中国的南方深圳当时还有家“深圳峻昌公司”,这家公司1993年在深圳的赛格市场代理台湾zoltrix 8声卡和SONY 31A单速光驱,但同时他们发现没有合适的音箱配套,于是开始组织生产了两款无源音箱(当时的声卡带有功放)。这两款型号为901和903的无源音箱采用塑胶材质,委托别人生产,零售价分别是80元和100元。而当后来出现不带功放的声卡后,这家公司于1994年开发了双边有源的SP1(2W+2W)、SP2(3W+3W)塑胶有源音箱,价格分别是130元和160元。这两款产品推出后,他们又推出了型号为880的单边有源的塑胶对箱,这款产品上市后卖得非常火(零售价320元),在开了三套模具的情况下生产还供不应求。这个红极一时的品牌叫:丽歌(NICOLE)。这是多媒体有源音箱真正意义上的开始。遗憾的是这个品牌在1999年末开始淡出国内零售市场,公司改名为“深圳贝天利公司”。
& && &&&而在我国北方,在北京工业学院(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任教的张文东先生(现在的漫步者老总)于1994年7月成立了一个名为“润宝技研”的设计机构,开始与“中北高科公司”合作(即现在的轻骑兵公司)。也就是在那一年,众多PC老用户牢牢记住了润宝轻骑兵R DS-1000这一木质多媒体音箱中的先行者。
& && &&&可是,由于后来的合作不尽人意,他们于1996年结束了合作,张文东成立了北京爱得发公司,建立了“漫步者”品牌。这时张文东设计了自己创意的高品质有源音箱,第一款型号是“R1000AT”的木质音箱(4寸低音+1寸高音,带有低音提升),之后又推出档次更高的型号R2000AT(5寸低音+1寸高音并有高低音提升),这两款产品的设计出发点就是为多媒体电脑服务。1996年北京漫步者(Edifier)的成立,在当时是没人在意的。可谁又知道,这个当年作坊式的企业,日后竟然会成长为多媒体音箱领域的霸主之一呢?
国立SP-300
& && &&&在此之后,北方的“漫步者”、“轻骑兵”、“国立”三足鼎立,而南方则有“丽歌”,以及我们接下来将提到的“麦蓝(现在的麦博)”和“三诺”一起形成竞争态势。十几年过去后,这些品牌大部分还存在,只是现在他们的品牌实力已今非昔比了。
星火燎原 多媒体音箱的高速发展期()
1997年,创新在大陆市场推出了PCWorks 2.1,为大陆市场带来了一次巨大震撼,宣告多媒体音箱进入了2.1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
& && &&&创新的PC Works 2.1带给国内厂商太多的思考和反省。首先,它是出现于大陆市场的第一款2.1音箱,此时的大陆市场上都在生产塑料的或者木质的立体声音箱,也就是后来被称为2.0或者对箱的产品;其次,PC Works 2.1外形上具有优势,比当时国产音箱的土气造型好看太多,音质在那个年代也是相当不错的;其三,创新这块金字招牌有着巨大的号召力,这可是多媒体设备领域的巨头。于是,PCWorks 2.1头戴光环进入中国市场,虽然价格高达800多元人民币,但仍然攻城略地,还屡屡脱销。
创新PCWorks 2.1
& && &&&创新成功的产品和推广方式,狠狠的教育了国内厂商。PCWorks 2.1展示出来的膨胀效应让更多行业外资金进入。在这一时期,国内出现或者崛起了很多新的品牌,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漫步者、轻骑兵、麦博,以及三诺。
& && &&&1998年,深圳麦蓝(Microlab)成立,这家企业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快速成长着。由于刚刚起步,麦博(麦蓝)走的是低价策略。而M-200却为麦博(麦蓝)挖出了第一桶金,也为其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是国内品牌的第一套2.1音箱。M-200在推广中也很成功,麦博(麦蓝)将2.1中“.1”的低音箱包装为“低音炮”,这个新称谓获得行业以及用户的普遍认同,并沿用至今。
1998年,麦博(麦蓝)推出M-200争夺市场
& && &&&虽然当时的漫步者比麦博(麦蓝)起步略早,但财力依然弱小,初期甚至连制造塑料模具的钱都没有,只能在木头箱子上做点想法,并且也只能走低价路线。漫步者小心翼翼的推出了R1000系列音箱,这套4寸的木质小音箱以稳定的电气性能以及突出的性价比迅速占领市场,获得了广大学生用户和中低收入者的青睐。
除了热销的R1000 TC外,漫步者R201T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产品。虽然这款产品走的是实用路线——便宜耐用但没什么新意。但市场证明,R201T音箱创造了奇迹,几乎成为所有入门级电脑标准配置。从收集到的历史资料来看,R201T是第一款销量过100万套的多媒体音箱产品,也可能是唯一累计销量过300万套的音箱产品。
1999年,漫步者R201T
& && &&&从实际状况来说,当时的漫步者和麦博(麦蓝)不管是知名度还是财力,都不是创新的对手。两家企业都处于新生期,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发动价格战。两家新生企业就这么一南一北的夹击创新。到2000年时,创新已经被逐渐挤下去,交出了多媒体音箱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宝座,而两家企业也由“外战”转入“内战”状态。
& && &&&具有戏剧色彩的是,创新没有总结失败原因,仍旧高傲的藐视对手,创新也从此再也没有跻身一线品牌的行列,其迅速成功和迅速失败成为行业警示。也许是创新的示范效应,之后不少外来品牌在进入中国多媒体音箱市场时变得小心翼翼,毫无锐气,而最后均以失败告终。
& && &&&在多媒体音箱的这段高速发展期中,轻骑兵可算得上是在技术创新性方面非常凸出的品牌,他们不仅在1999年首家推出应用USB通用串行总线技术的数字多媒体音箱,而且还于2000年在2.1多媒体音箱B1上引入了三分频设计。这些在当时看来,都是相当具有影响力的举措,也为后来多媒体音箱在应用和形态方面的拓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B1是当时国内第一款三分频多媒体音箱
& && &&&时间走到2000年末,此时家用电脑的价格逐步降低,PC音频应用的成熟和DIY市场的热火朝天,实质上促进了多媒体音箱市场的扩容,为音箱行业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契机。这个时期内的原材料成本相当稳定,也比较低廉,即便像漫步者和麦博(麦蓝)那样采用价格战术,也能获得足以支撑发展的财富。我们把这个时期看作是国内多媒体音箱行业的高速发展期,这个时期创造了巨大的辉煌,不过这个时期的成功也为事后埋下隐患。
& && &&&同在2000年末,传统HiFi领域有着良好口碑的惠威开始介入多媒体音箱市场,发布了堪称经典的M200音箱。它的出现确立了高档多媒体音箱的标尺——优秀的外形设计、出色的音质使之成为畅销多年的经典。M200的出现,一下子打开了高档多媒体音箱的市场。而在此之前,这块市场几乎等于零。从市场来看,惠威以高端产品获取良好口碑,并同时树立自身形象的做法,极大的刺激了漫步者、麦博等厂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M200的出现带动了发烧友在PC上实现HiFi的行动。
成长之痛 多媒体音箱的探索和转型期()
长期的价格战,为各厂商拿下了市场,却为多数品牌打下了“廉价货”的烙印。而原材料的价格开始逐步涨价,各厂商利润越来越薄。部分厂商开始考虑如何做一点高附加值的产品出来,提升形象和利润。部分厂家则全面转入OEM生产,为海外提供贴牌生产服务。
& && &&&这一时期国际市场也在极速扩容中,国外的OEM订单如同雪片般砸向国内的工厂,足够大的市场和足够诱惑的财富效应,让这个行业的新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样诞生。
& && &&&为了走精品化和高档化路线。漫步者在2 01年推出了S2.1音箱,这款音箱放弃了漫步者以往的设计风格,着重打造精品音箱,配备数字控制器,用料也比一般音箱好很多。发布这款音箱多少有对抗创新Soundworks 2.1的用意,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漫步者选择的发展方向。
2001年,漫步者S2.1音箱发布
& && &&&麦博(麦蓝)在这段时期也没有止步不前,2002年发布的A-6301是一款很有前瞻性的产品。以现在的定义来说,它是当时业内第一款独立功放的音箱产品。近两年火爆的独立功放音箱市场,其实证明了麦博(麦蓝)当年独到眼光。这款产品对后继者的影响很大,深刻的影响了三诺和漫步者。可惜的是,这款产品当年的市场反应并不十分热烈,这也让麦博(麦蓝)放弃了机会,没有坚持将这一具有前瞻性的概念延续下去。
& && &&&为了获得更好的形象展示,各家音箱厂商也加大了广告宣传力度,其中以漫步者和麦博(麦蓝)手笔最大,广告频繁出现在各IT媒体的重要位置,这种广告战术获得了重大收效,两家占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对其他品牌形成了排挤效应。不过此时海外市场仍旧有利可图,而且OEM大单充裕,三诺、奋达等最早盘踞传统AV家电领域,后来跨入多媒体音箱领域的企业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对外的OEM贴牌生意上,对国内多媒体音箱市场的热情还不够。
傲森的音箱外形独特、做工精良,音质也表现不错
& && &&&这个时期的麦博(麦蓝)和漫步者实力其实难分上下,但前者却步入了重大的转折点。“麦蓝”商标被人恶意抢注,谈判未果后,麦蓝被迫改名麦博。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麦博禁不起繁荣的DIY市场诱惑,将自己的产品线扩展到机箱和键鼠。遗憾的是,麦博的极速扩张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收益(直到2006年,麦博才被迫放弃机箱和键鼠业务,重新专攻音箱)。麦博因为这一时期里的方向迷失,迅速丧失了国内市场,进而只能像业内其他品牌一样,将精力放在了主攻国外市场上。如果麦博不经历这样的波折,多媒体音箱的市场格局可能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因为麦博不论是资金还是渠道实力,在当时丝毫不逊色于漫步者。
& && &&&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国内的多媒体音箱行业进入了一个平台期。但此时的多媒体音箱行业却并非表面上那样波澜不惊。行业整体缺乏创新意识,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如同地底涌动的岩浆,随时可能将整个行业拖入衰败的境地。倘若不探索出新的路子,不寻找到合适的转型方向,那么各品牌必将堕入深渊。
& && &&&谁来拯救这一时期的多媒体音箱?答案是依附于时尚的“新声派”概念。
& && &&&走在最前面的是漫步者和傲森两家公司。漫步者分别在年发布e3100、e2200和e2100几款产品,融入了时尚设计的理念。而作为“新声派”代表厂商之一的傲森,更是在全线产品中凸显了不俗的工业设计功力。傲森的优势在于制造工艺十分先进,业内首屈一指,产品造型独特,做工精致。傲森音箱面世之后,引起业内高度关注,其外形设计和制造能力让同行羡慕不已。它的出现也促使整个行业开始高度重视工业设计。此时我们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时机并提出了“新声派”的概念。在“新声派”推广的几年中,国内多媒体音箱行业的外形设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外形抄袭的现象变少,后来反而是不少韩国企业开始抄袭国产音箱了。
2004年,漫步者e2200,在多媒体音箱同质化严重的时期,给了消费者与众不同的视觉享受
& && &&&2004年后,原材料价格加速上扬,铜的期货价格在两年中疯涨了差不多6倍,这使得很多厂商的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薄;而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国内外陆续开始实施强制各种环保标准——这些无疑增加了制造成本。依靠外单过日子的音箱企业越来越感到生存困难,很多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方向。对一些企业来说,不做出选择,就意味着死亡。国内市场也在逐渐恶化,主要靠DIY零售支撑的多媒体音箱行业面临着DIY市场增速减慢,甚至萎缩的尴尬境地。总的来说,这个看似平稳却动荡不安的时期内,整个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涅磐中的凤凰 多媒体音箱的再造辉煌期()
& && &&&越来越多的企业终于认识到,命运要靠自己,吃OEM大单虽然痛快,但并不安全,业内曾经出现好几次代工厂被无情抛弃的事情。这些教训提醒着已经吃亏或还未吃亏的厂商,只有回到自有品牌为核心的经营思路上来才能获得更大的胜率。
2005年,麦博梵高系列中的FC360一举获得巨大成功
& && &&&2005年,麦博重返大陆市场,欲重新争夺霸主位置,他们带来了梵高系列,一时间广告铺天盖地,获得巨大成功,当年市场占有率就回到了第二。巨额的广告费用让那些生存都觉得困难的企业十分羡慕,同时也带来了巨大压力,他们担心被漫步者和麦博再度挤出,整个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麦博回归后不久,三诺也回来了,新成立的营销团队主攻国内市场,长期注重OEM的三诺开始更加重视国内市场,不仅产品出色,同时经销商渠道建设也有声有色,市场占有率迅速跻身第三。
盈佳A-600Ⅱ
& && &&&在这一轮竞争中比较值得关注的是轻骑兵,这家国企性质的老字号音箱企业,曾经因为自身内部的体制问题,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会,总是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为了面对竞争而实施改制,轻骑兵也较以前活跃了许多,推出新品的速度大大提高,轻骑兵在北方市场有着相当不错的知名度,很有希望打出一片天地。
2005年,轻骑兵在前一代产品X10的基础上,推出了具有双路功放的X100笔记本电脑音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主题帖子积分
技术分60 分
发烧值0 分
在线时间5 小时
在这一时期中,市场依旧以2.1音箱为主。而价格方面,市场上的产品虽以中低档居多,但也逐渐发展出了中高档产品,例如惠威的T120、漫步者的新S2.1、盈佳的A-600Ⅱ等。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售价在300~600之间的2.1系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厂商们也在2.1系统上费尽了心思,加强了工业设计,各式各样造型和结构的2.1层出不穷,极大的丰富了市场,再也不是当年几款产品打天下的时代了。其它的如“2.1+1”独立功放音箱也狠狠的火了一把。经典产品比如麦博的FC5xx系列、奋达的“薄客”高端系列、三诺的iFi-331以及第二代独立功放iFi-725等,已经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诺的iFi-725开创了独立功放音箱的新局面,这款经典产品也必将载入多媒体音箱发展史
& && &&&除了品牌形象提升和厂家的努力外,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们也明显可以看到更多的用户对音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2.0音箱再次成为市场热点。它并没有2.1音箱本身的固有音频缺憾,并且很容易借鉴HiFi音箱甚至Hi-End音箱的特点。因此从2005年开始,2.0音箱就逐渐开始升温。这一点从轻骑兵的V3000及M系列、麦博的Pure系列、漫步者的S系列,以及三诺的永恒系列就可以看出。
奋达“薄客”专配液晶显示器的概念,迎合了当前液晶显示器的风潮
& && &&&对于这个进行中的时期,我们无法写出总结。只是期待着行业真的重现辉煌,不再受外单欺压、成本威胁,动不动就生存在死亡线上。目前看来,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已经成为共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几大品牌齐心协力推动技术进步,并有序竞争,重现当年辉煌是完全可能的。例如目前微型音箱市场就开拓得比较成功。多媒体音箱行业应该把声卡行业几年来的凄凉状况当作一面镜子,认识到多方竞争的好处,共同开拓市场才是最为重要的。
2.0火爆原因探秘:
& && &&&●这和制造2.0音箱的门槛较低有关,一个简单的木工厂,加上一个小小的装配流水线就能制造出音箱来,它不需要昂贵的模具。中国的多媒体音箱就是这么起步,出身十分“贫寒”。
& && &&&●木质板材有较好的声学性能。在设计中高档音箱时,国内设计师基本上会不约而同的选择木质板材作为制造材料,这种选择和制造成本关系不大。
& && &&&●2.1音箱确实存在结构性的缺陷(例如中频易塌陷),而2.0音箱解决这个问题要简单一些。
& && &&&●2.0音箱更容易做出好音质,因此也是各厂商重点研发的对象,几乎所有的厂商都用中高档的2.0音箱来重建形象,这与2.0音箱相对容易制造并不矛盾。
未来之路 一个多元化的时代
& && &&&多媒体音箱未来的发展之路,必定是多元化的。微型化、家电化、多声道的无线化都是将来的拓展方向。
& && &&&多声道音箱为什么得不到普及?是应用条件不够吗?显然不是,游戏是多声道的,电影是多声道的,而且各厂商很早就有多声道音箱的产品推出,但为什么多声道的音箱就不受欢迎呢?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即环绕音箱的摆位和走线。要布好一个多声道的欣赏环境,各种线缆就会被拉得像一张蜘蛛网一样。因此用户放弃多声道并不是真不需要,而是嫌走线麻烦。发展无线音频技术将能解决这个困扰,无线是个发展方向,它可能让多声道音箱重新火热起来。近1年多来,HTPC和高清影音逐渐深入人心,逐渐有普及之势,HTPC用户很有可能会选择一套高档多声道音箱。
& && &&&随着数码设备的高速普及,为微型音箱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就像当年DIY市场给多媒体音箱带来巨大市场一样。从无到有,微型音箱发展很快,但还不够,用户选择仍旧不丰富。谁能抓住这个市场契机,可能就是抓住了命运转折点。
& && &&&要进入更广阔的市场,家电化也是趋势之一,这点已经获得行业共识。路如何走,还得各自摸索,只要不重走老路,不迷失方向,多媒体音箱行业将再造辉煌。
注重工业设计,把握发展良机
张文东 漫步者公司总经理
& && &&&近几年,音箱行业工业设计的进步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回头看看当时的音箱,再看看现在的产品就不难发现,整个行业的外形设计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种进步,总是伴随伴着市场的变化而产生的,或主动或者被动。
& && &&&从零起步到成为全球最大的音箱制造地区,中国大陆的音箱制造商之间的战争越来越激烈,而国际环境却不全是好消息。芯片、铜铝金属、木材等原材料价格在不断的增长,虽然市场总容量在扩大,但行业的利润水平在下降,部分企业出现亏损。归根结底,是国内企业普遍重制造,轻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种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来提升利润的思路,加强工业设计成为行业内大企业的共识。
& && &&&其实在许多之前不被人留意的市场角落,都蕴藏了巨大的能量。比如在设计中,尝试在某款产品上融入一些以前没有应用过的时尚元素,而推向市场后,也发现产品市场的接受度不错。这时,厂商才能下决心进行更大的布局,推出更多主打时尚的系列产品。产品的市场接受度高,不但能带来较高的销量和利润率,还可以让厂商找到了变革的方向,被动变革的转向主动变革,为以后的产品发展作出很好的铺垫。
& &&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国内的音箱工业设计水平不再落后,在国际大展中也能崭露头角。一场工业设计的变革正在进行中,从迎合市场需求到引导市场需求,国内的音箱企业正把握着最大的发展良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主题帖子积分
键盘区区长
技术分47 分
发烧值71 分
在线时间3423 小时
很好很强大,楼主辛苦了的
杭州超级电子竞技场,欢迎您的到来,聊装备,聊游戏!
主题帖子积分
Lord of Fallen
技术分410 分
发烧值60 分
在线时间1957 小时
帮顶一下~~
来世浮魂蓬莱境&&半生醉梦半生歌
一级技术员
论坛终身贡献
三级技术员
二级技术员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7.1音箱摆放位置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