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微信朋友圈名ajice是什么意思

ajice是一个人的名字,应该怎么读呢?_百度知道
ajice是一个人的名字,应该怎么读呢?
提问者采纳
提问者评价
|||觉得这个不错,可以啦~~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名字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a ji ce拆开来念
是不是:Alice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真正的爱是不能被切割的;因为爱的中间是颗心;心要是切成两半,人就死了。&
有一種愛是無形的,它的割捨,是因爲一種希冀,希冀所愛的人比自己擁有更幸福的人生,它的放棄是由於一種不舍,因爲愛得太深,所以選擇放開對方的手……愛沒有標準方程式,在人生的每一個轉彎処,都有一万种可能,朋友們,你們的選擇是什麽呢?&&
真的刚听说这个消息,有种想哭的感觉,去年在熙的归来让我很开心,但是今年三月玄彬又要离去,正式入伍,我心情很复杂!!!在熙归来!★★★最亲爱的朋友:新年快乐Thank&you!希望你们多多来我家做客呀!我以后也会把博客越弄越好的!小喇叭★ノ☆呼叫:&热烈庆祝:影后有朋,星爸小志归来!&&★张翰新闻★张翰开年大戏“一不小心爱上你”即将播出!★胡歌新动态★胡宝“摩登新人类”即将上映,期待播出!另外,老胡最近在拍“香格里拉”,造型又一次大突破!!!
&如果有一点可能,就会马上起身立行的尽全力实现,成为一个真正的梦想实现家!
苏有朋(Alec)生日:9月11日(农历8月15日)因与妈妈同为中秋节生--家中有2个月亮,故取名为有朋。出生地:台北市小学:大桥 ,双莲国小国中:成渊,明伦国中高中:建国中学大学:台湾大学肄业星座:处女座血型:B型生肖:牛语言:国语 英语 闽南语 广东话近视度数: 1000度(2002年做了近视纠正手术)身高:1.73米体重:59kg最喜欢的花:玫瑰花最喜欢的食物:涮羊肉最喜欢的饮料:豆浆,绿豆沙牛奶最喜欢的中国作家:张爱玲最喜欢的漫画:单身宿舍连环泡最喜欢的运动:篮球最想去的地方:伦敦,纽约希望成为何种人: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人最想实现的梦想: 出国游学最快乐的事:自己的努力得到大家肯定最难过的事:失恋的时候最糗的事:小时候常吃路边摊,每次吃完都忘了把眼镜带回来,所以常换眼镜最喜欢演的角色:能突破自我的角色最喜欢那个像偶:麦当娜最希望和谁合演:张曼玉最喜欢的音乐类型:流行音乐最喜欢的中国歌手:张学友林志颖(Jimmy&Lin)小 名:小志、小旋风出 生:10月15日出生地点:台湾省台北市现居地点:台北市身 高:1.72m体 重:58kg生 肖:虎星 座:天秤座血 型: O学 历:华冈艺校三年级家庭成员:父母、一兄、二弟、一妹休闲娱乐:上网、看电视、健身收集品:模型车、关於车的杂志、邮票、相机吃的口味:不吃酸辣宗教信仰:佛教出道年龄:17岁入伍日期:日退伍日期:日喜爱的影星:刘德华、张曼玉喜爱的歌星:王杰喜爱的表情:笑最喜欢吃的东西:巧克力、冰淇淋、泰国餐最喜欢吃的水果:香蕉、西瓜最喜欢喝的饮料:牛奶、白开水最喜欢的颜色:红、黑、白最喜欢的动物:狗最喜欢的季节:夏天最喜欢的运动:赛车、棒球、篮球最喜欢的花:玫瑰最喜欢的口头禅:"还好啦"最尊敬的人:父亲最喜欢的异性典型:大方、直爽、温柔、体贴最喜欢的一首歌:黎明破晓前唱片公司:丰华唱片前唱片公司:华纳唱片、香港EMI唱片数量:15张(包括精选)广告代言人:日本Bridgestone车轮、韩国服装Koogi以前拥有四辆车:BMW、M3、法拉利、速霸陆 (现在很多)
【北京爱情故事】“说是北京,却不只是北京,它的故事放之四海而皆准;说是爱情,却不只是爱情,它讲述一代人的青春成长;说是故事,却又不是故事,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亲身经历。”——陈思成。
北京,爱情,故事 遇见你,在烟花烂漫的绚美季节。
爱上你,灯火辉煌的世贸天阶。 期待你,已有三百多个日日夜夜。 多少人,多少梦,懵懂追求融进了繁华都市。
几许乐,几许愁,青涩恋歌刻在了千年古城。
三年了,再次回到博客,发现小伙伴们的身影已经渐行渐远,这是什么样的感觉,我已经体会不到当时那股热情,再次回看我的博客首页,一切变得那么熟悉,回想了2012年之前发生的种种,那股热情是什么,我一直想知道。
当博客这个新鲜玩意陪伴我的青涩岁月,中学时期更多的是有你的陪伴,才会这么用心经营一个事物,它更像我自己,那是我青春的缩影。今天坐到电脑前,发呆,不知道要干些什么,现在的2015时代发展成什么模样,大家必不可少的不是笔记本、相机,而更多的是iPad、手机,突然慌神不知道该干些什么的时候,我想到了你,我最亲爱的自己,现在每天都会光顾微博,但我从未把你遗忘,只是不是很方便的打开,也许我还是在找理由的。。。
最近是新年的开始,2015我感觉一开始就没那么顺利,但我不怕,有挫折才要去克服,才要更精彩的活出今后的人生,心情很是复杂,因为好多时候事情都是一下而来,我知道我应该在各方面成长,不应该很急躁的做出一些判断,不应该很情绪化的影响自己,我可能有些疲了,被社会催化了
我承认我是一个感性念旧之人,以前总觉得她的思想我太了解了,毕竟这么多年的相知、相伴,可是现在我发现那好象只是我自己内心找的一个定位,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她。渐渐地分隔很远,慢慢地仅有支字片语,曾经或许相互的一个微笑也可以开心的,但现在却如此沉重,心仿佛离得很远,我越来越琢磨不透自己,更何况是她??可能是太在乎了,太怀念了,太习惯了,但我懂我们都长大了,我们都有各自的小秘密加小空间,我只是想保持彼此记忆的同时,相互总能达到一个默契的界限,我可以理解她的些许行为,可我更想放开自己,更加靠近自己的心,不要再装太多东西,不要再纠结没必要的事情,不要太复杂,不要一次次的整理,不要再怀疑这段美好是否应该埋藏,还是继续保留?我不要让心再活得如此累!?我总认为方方面面都是由她的性格决定的,一切报怨都很无厘头,可现在我不能这么安慰自己的心,因为我知道那只是为自己找个台阶下而已。如果有心,凡她在乎的事总会记得,如果无心,千千万万的旁敲侧击也丝毫不起作用,我想这是最基本的。?到现在我都不能完全懂自己,更别提再钻研另一人了。我只是伤心,为何总是我记得,为何我觉得我的付出得不到丝毫回报,哪儿怕是一个
Happy birthday to dear
star,又是一年一度的十月十九日,天秤女的我再一次证明:我又“老”了一岁!每年快到这个时候,我都会计划和大伙儿怎么一起过生日?可最后往往总是不外乎那几个娱乐项目,吃饭唱歌玩通宵,可是仍然很开心,很满足!如果说,我们大学生活很短暂,但这几次的生日会,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小小的甜蜜,映射出的是大大的友谊,没有你们的陪伴,我想这个日子也不会那么有意义。在这里,我郑重宣告:亚小宝、钮小猪、王小二、对小六、黄小豆、月小媛,一辈子,都要在一起!
生日很快乐,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愿我们大家内心的心愿都实现,全家身体都棒棒的,完成我们自己的目标,完成自己的梦想,爱情事业双丰收!
梦想只有翅膀,没有脚,无法停下来等待,现在的我只能继续努力,一直往前飞,还好我一点都不孤单,有很多一起飞行的好伙伴,我们是一辈子的好朋友!
能在凌晨十二点听到你们为我唱祝福歌,太开心,太满足,太幸福,我会记得、保留加珍藏。亲爱的们,我们七只永远是一家人,哈哈,特别激动加感动,我爱给我生命的妈妈,爱陪伴我的你们,爱始终给予我力量的自己! 
最后就祝我自己生日快乐喽!大家今天一定要哈皮啊!:-)大家晚安,Good Night,Sweet
如果有一天,我愈来愈发现,我比想象中更爱你,更想你,那我该怎么办?故事从这里开始。。。
从前的你,害羞,可爱,语言动作表情都透露着一些大男孩的气质,如果说喜欢你是从“三石”开始的,那我想好多人都和我一样吧?曾经的“我叫金三顺”“璇”起一股狂潮,我想那时的你,也许觉得是偶然是巧合是机遇吧?
自从陈可辛导演的武侠新作《血滴子》开机,记者就相当关注,早前还曝光了一组黄晓明、李宇春、王珞丹的最新剧照。日前黄晓明忙里偷闲,和Angelababy在太原相约见面,这一切也被记者拍了下来。
当天将近午夜,记者在太原机场看见了黄晓明的身影,当天他头戴礼帽,黑衣白裤,一身潮男装扮。&黄晓明和baby坐车来到了太原市内的一家高档酒店,下车时两人仍然是一前一后、小心翼翼地走进酒店。
&&&&&&&& 九月过去了,迎来的是十一长假,现在我坐在电脑旁,有点小兴奋.小失落和小伤感,不知怎么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差几岁的姐姐们都要结婚了,姐妹们也有了各自交往的朋友,爸爸妈妈也快退休了,面临的是我的毕业.就业.成家,好犀利的问题,好现实的生活,让我一时间无法应对,无法接受,来不及考虑。现在的我,仿佛是被赶着的热锅上的蚂蚁,总是往前不停地跑,时不时看看有没有被追来,追来就意味着被烫伤,意味着这全程的路途跑得毫无意义,怎么办呢?只能继续前进。
我们生活的年代不同,接触的事情也大不相同,以前的我们何曾为了买房.工作.婚姻发愁?现在的社会炒热了“蜗居”后,又迎来了“裸婚”,要房要车要家庭要工作,这么一大串现实的问题,都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是没有办法选择的,更不能去逃避,只能去应对,只能去一步步完成。今天和妈妈谈心,分析了许多人和事,分析了许多现实,有了许多的无奈.无知和无法接受,是我想得太简单,还是想的太复杂?我至今弄不明白,想不清楚。。。
&&&&& 就要开学了,说实话,这个假期就这么过去了,不知道干了些什么,又好像很忙很充实,每天没事就在家宅的,其实也很无聊的,原先的计划稍稍做了调整,变得那么不适应,好在任务有所完成,我会继续制定心中的目标,放下自己,珍惜现在,放眼望去,世界还是一片美好的!
今天出来英语四级成绩了,说真的,之前看了四级答案就有点小失望,只怕自己差那么几分过不了,还好还好,万幸万幸,还是以我没想到的分数过了,真的要感谢每一个人,包括自己,有点小得意没什么,有点小失误没什么,有点小失望也没什么,只要记住保持一颗乐观的心,一切都会变得容易些,在这里也希望这次有失误没过的考生,不要灰心,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因为希望他就在你眼前,只不过你摸不到,也看不到,但我想你能感觉得到,他永远不会放弃你,那你何必苦苦为难自己,放弃希望呢?人生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做事情别把自己丢了,一切就是值得的,坚信自己最棒!
假期生活过去,我又要开始忙了,这次是真
睿和晟都不容易
李晟 张睿(上) 110806
祝大家七夕快乐,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就要过去了,今年的七夕也特别有意义,我参加了姑姑的婚礼,见证了一对新人的完美婚姻,真的好羡慕好嫉妒好幸福好快乐,让我都不禁想有结婚的冲动了,只是好像还早哦这个话题,今天的婚礼大场面,很让我震撼,真的很棒!下面是我在现场照的照片!
司仪开场、花童花仙
&&&&&&&&亲爱的妈妈,星星在这一刻:祝你生日快乐,身体健康,事事顺心如意,最重要的是永远幸福快乐哦!
&&&&&&&&二十一年前,妈妈给了我生命,呱呱坠地的我一定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当然会感到很幸福,因为有你,因为有一家人的照顾健康成长。在这二十一年里,妈妈给了我爱与幸福,生活就像奇特的调味剂,尽管其中夹杂着快乐与悲伤的味道,但我仍感恩妈妈带给我珍贵的生命,让我懂得挑战.奋斗.付出与收获,可以说妈妈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一直带领我成长,走向属于我自己的天地。
&我的档案姓 名:潘璇英文名:Hester小名:星星{star}出生地:山西阳泉居住地:山西太原生日:生 肖:马身 高:现在是1.65m星座:天秤座血 型:未知学历:现在就读大学最喜欢的影星:Alec.Jimmy.Hans.晓明.明道.炅炅口头禅:不晓得,还好拉,蛮好的最喜欢的食物:ice_cream我的专长:画画喜欢的动物:dog,koala,dolphin喜欢的颜色:独特多色光喜欢的电视节目:快乐大本营最喜欢的歌:不定啦(拾忆.让我为你唱首歌.我知道.沉默的瞬间......)&
歌~MyNewLove!志~My&lucky&star!明~My&good&star!朋~My&cool&star!道~My&handsome&star!翰~New&Love!熙~Love&forever!炅~My&happy&star!
一輩子的姐妹:彤彤.瑤瑤.航航.钮钮...知心朋友:彤彤.天麗...官方密友:★羽诺★.馨有朋结.红蜻蜓是我.★璇瑀★.蜗牛.柏拉图鍀咏恒.珠裕邻.★紫色梦影★.思颖恋骐...同窗好友:旭丽.晓霞.梁靖麒.亚亚.玲玲...
&&&揮撒愛星的天使棒,珍惜星空的夢緣,超越夢想,到達快樂星球,永做快樂使者!&
星零碎语★请大家合作☆  没有经星星允许不得转载任何alec★jimmy爱星_⌒天地上的任何内容,如有要转载者请联系我!&QQ:Email:MSN:&谢谢大家!Thanks!(希望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star☆星星&在 QQ 已经普及的情况下,微信是凭借什么火起来的?
按投票排序
596 个回答
(作者已授权知乎日报发布,转载前请知会我,注明出处及作者并勿修改原文文字,谢谢!)首先说明,利益有点相关,视角不同,也许能说点新意。而且我是最早关注微信和类似产品的人,其实这一轮角逐也很跌宕起伏的。微信的机会其实是QQ团队自己给(cuo)的(guo),。其实腾讯要大大感谢张小龙,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也许今天腾讯就一钱不值了,内部优化总好过外部革命。腾讯当年的QQ和手Q不是一个团队,手Q在无线,QQ在即通,后台都在即通。手Q当年活的其实很滋润,也许就是太滋润了让他忽视了发展。无线当年错误的把重点方向定在了山寨机方向(不是安卓呀,是MTK机器那个方向),而且团队分在若干个地点(当然包括其他产品),深圳,北京,成都,武汉,上海都有啊。内部合作其实一般,只是大发展让很多问题掩盖了。当然其实山寨机是未来这个论点在2010年前也成立,当时安卓还没有这个气候,做个应用是个很苦B的事情,各种分辨率,各种机型。豪门应用屈指可数,手Q才是那个无论什么机器都愿意预装的产品。当年的手Q其实不是一个通信产品,而是一个portal (见过的人都知道了),他是新闻,WAP,游戏,APP市场……各种东西都塞了进来。那个年头是无线大发展的年头,无线顺风顺水,产品众多,却没有发现危机其实就在不远处。而诞生微信的广研和张小龙,在腾讯的版图上,主要产品是QQ信箱,虽然也是明星级别的产品,但只能算偏安一隅的小诸侯。而当时腾讯的其他团队,也都在PC转手机的过程中,很多产品多多少少和无线的产品有点冲突。就算在手机上的QQ产品,即通也有一定的相互涉足。其实有一些内部竞争和内部消耗。这还不算手机Qzone,手机音乐,手机游戏……(无线是一个腾讯根据市场划分的部门,所以当年手机上的产品大多是无线部门的,往往是其做手机应用,其他部门做PC产品和后台。无线为腾讯的发展作出不过不小的贡献,在腾讯游戏部门没有发展起来时,SP的年代(05年以前)也是腾讯收入的大头。)套用一个台词,时光荏苒,光阴不再,转眼到了2010年,风云突起。外部看来,安卓开始统一市场,小米开始走上正轨,苹果也被大部分白领接受认可,山寨机开始风光不再。然后,据说是小龙先发现了国外市场有类似产品。然后建议做,但无线没有响应,最后广研开始动手了做了。当然这还得益于一件事情,当年的即通是个比较开放的部门。老板当年也考虑了各种关系链共享。(当时甚至希望所有的关系链都放在即通的后台,大部分产品也是这样做的,但微信其实没有这样做,不过在当时看没啥,只是回首成了恩怨情仇。)当时中国市场其实有也对手,米聊。但是米聊实在是太搓了,体验做的一塌糊涂,真不是埋汰这个对手,允许让他访问了我的通讯录,居然不能马上找出好友,要等第二天看才能看到,登录后界面就白花花空白,多少用户就这样用脚投票了。其实还有一个,飞信。但完全是一个为了封闭考虑的产品(也不想想,一个交流的产品,你封闭起来搞有屁意义),不提也罢。微信1.0这方面体验还不错,访问了通讯录好友就蹦出来了,而且比人家多了一条关系链,QQ。但其实当时的微信还只是一个普通产品,没啥特别之处。必须承认,QQ(特别是后台数据)在微信早期是对微信有相当的的帮助的作用的,比如登录入口,关系链等。只到有一天:语音聊天(对讲机),微信2.0 出现了,微信一下就成了不同的产品。大家交流的方式不再是短信,不需要手指输入,轻轻松松,简简单单。这就是那个爆发点,从此他和其他产品开始不同。随后其他产品就开始被甩开好几条大街了。而后无线当年也有一些反攻,比如Q信等。但机会已经不再了。后面的,后面的,附近的人,摇一摇,群(可保存的),朋友圈,公众号,支付,游戏。不得不说,张小龙是个非常非常好的产品经理。大部分产品经理只会加法,很少有产品经理把减法做的如此完美。当年公众号愣是被张小龙拖到了一个页签里面,他的目标就是不骚扰用户。这是要是搁在其他产品。还不痛苦纠结死。虽然今天手Q的同时在线,活跃数据还真不错。但大潮有时候来了就挡不住了。后面手Q和无线的苦日子就来了……而后手Q和即通已经合并为一个部门,各种产品线都进行了整合。讲一个小故事,当年手Q和微信一起做接入游戏,大家接口也类似,发布步骤都两边要求完全一致。(外面看是一家人,里面早就剑拔弩张了),结果一上线。微信从裙底(这事微信保密到真没几个人知道)抖搂出来一个小游戏,打飞机,QQ的产品经理完全傻眼了。这个简单到不能再简陋的打飞机好在哪儿?第一,小,内部集成,用户迅速体验,第二,迅速培养了用户群,用户习惯,玩法习惯,第三,依靠口碑抢占用户,新闻效应那个好!我必须说,我当时是服了,高下立分呀!!!时至今日,国内的即时通讯产品也就这两人争夺天下了(momo定位不太一样),QQ在年轻用户群更有优势。微信对白领,20岁以上的用户更有吸引力。大家不分伯仲,也好,有竞争才有发展。但未来,我看好微信,因为更纯粹(虽然我不看好微信电商)。但说一句腾讯必须警醒的话,在移动的年代。由于通讯录的存在,关系链的优势真的不大了。大家人人共有了,你慢一步,也许就永远赶不回来了。未来如何,还真不好说。说白了,几点:1)互联网时代,没有舒适区域,QQ就是败在这个问题上了。你看各大著名企业也是一样的。你的衰落点就在你认为的最好的的时代。大公司都是被自己玩死的。王朝也一样。2)好的产品经理知道自己产品的是为谁服务的。好的产品经理会改变用户习惯。好的产品经理都是做减法的。说的都是公开的事情,只是视角不同,整理起来就不太一样,不匿名了。忘记了,小龙也是一个程序员出生的产品经理喔。说来挺励志的。最后,向小龙致敬。=================================================第一次上日报,第一次过1000,都很高兴,文字第一次被抄袭(被微信号:dm33388 抄袭到今日头条),第一次去举报,结果发现这真是一个鼓励剽窃的年代,居然不是要发布者证明自己是作者,而要举报人证明我是文章作者,还要身份证,还要我写保证书。我也是醉了。=================================================前面很多朋友认为QQ(的关系链)其实是微信成功的秘诀。我觉得对也不对,对在文章前面提过,QQ(后台)早年对微信的帮助不小,登录入口和关系链都给了微信。但话说回来,微信的定位倾向熟人交流(产品的核心诉求也在此,所以我觉得微信的微信电商希望不大)。QQ是早期互联网诞生产品,好友关系是比较随意的。我其实并不希望这些人知道我的微信号。现在微信应该是没有用这个关系链了。有个朋友问为何手Q集成发语音功能的时候却没有占领这么多市场?和朋友聊天,手Q早年确实有语音的尝试。但基本失败了,核心问题是怎么用?没想明白。(好像做的是聊天室吧)我觉得这不是一个手Q集成语音就能翻盘的,是用户渴望什么样的交流,和你的产品面是为什么用户群服务的问题。手Q的定位是不准确的,比PC
的QQ还不准确。他成了一个移动服务平台,但却没有在通信工具上作出更大胆的尝试。而且手机年代,我们希望的更多是熟人交流(非要说微信是约炮利器我也没
辙),更好的交流方式(按住,说话,松开,消息就出去了)。手Q栽跟头的战略层面是,自大了,轻敌了。战术层面看问题在于:手Q自身定位的问题(用户要的不是功能的叠加,而是解决他们的需求),操作习惯照搬PC的问题,QQ关系链本身的问题。而当想回头转型的时候,你历史的成绩,原来团队,反而会成为你变革的阻力。雅虎如此,诺基亚如此,微软也如此。有个朋友在下面指出腾讯电商不叫微店,我发现的准确名字是微信小店。我统一改成微信电商把。
最重要的两点:以手机为号码,语音消息。这降低了互联网的门槛!我之前常常想这个问题,语音消息这一点QQ也有,在线不在线其实也没那么重要,朋友圈相比QQ空间确实有创新,但是本质上还是差不多的东西,那么微信到底怎么打败QQ的?这两点就是我想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这两点引入了一大批中年新用户。学会QQ不是没有成本的,尤其是对于网络一点不了解的中年人。我的爸妈在家里有了电脑之后,我教他们用QQ,但是使用率极低。他们找不到几个好友,打字还慢,所以并不适应QQ这种形式的互联网产品。但是微信不同:1.不需要繁琐的注册流程,一个手机收个验证码就OK。2.同时仅仅通过电话号码本就能加上通讯录中好友。3.不需要打字,直接说话就可以交流。4.也不需要守在电脑前,有个手机就能随时聊。于是一夜之间,微信红遍了大街小巷。第一次打车发现的哥在聊微信的时候我的心是极其震撼的。在我的一贯认知中,他们是很难融入互联网大潮的,因为毕竟网络通讯的很多流程还是很复杂的,门槛并没有那么低,而这些辛勤劳作在第一线的辛苦的的哥,也不会有太多时间去学习。所以,微信的意义,降低了互联网的门槛。现在我的爸妈也聊起微信得心应手了。也可能会有其他原因,但是这带来的极大的新用户数量是你不能忽略的。同时,老爸老妈用上微信,我用微信频率也更高了。这种带动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当微信的使用人数有了质的飞跃,那么也就顺势成为了主流。QQ没怎么变,只是微信比它更具规模。--------------------------------------------------------------------感谢各位知友的肯定,让我认识到:不靠抖机灵而是靠思考在知乎获得很多赞还是可能的。谢谢大家!
本人在鹅厂工作过,但因位卑言轻, 也不知什么内情,只是基于对其中发展历程的一些认识,觉得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欢迎大家拍砖:1、语音功能.当时qq是不敢在手机上做,因为它用户量太大,推出这个功能, 怕和当初的voip一样, 触动运营商的利益而被封杀.当时手Q所在的移动事业部和运营商关系太密,利益互相交织,下不去这个狠手.2、通信录导入好友的功能. 微信可以直接加通信录中有电话号码朋友为微信好友.其实当时qq所在的移动BU在开发一个qq通信录的手机软件,但一直没怎么受到重视, 估计是原来qq的产品认为大家已经习惯了直接加qq号为好友的方式,却没有发现手机是因为电话号码已经在手机上存在不用再经过询问-&记录-&输入等流程,用已经有的电话号码加好友用户体验会好很多这一事实.3、LBS这一新生事物导致的"查看附近的人"引起的好奇心和猎奇心4、审美疲劳.那些用qq十来年左右的人,最开始用qq时主要是用来认识陌生异性网友的,这种印象过于深入人心,以致于被自己潜意识的加入了轻佻,娱乐等标签,它里面记录的圈子就有了这些痕迹, 随着他们的年龄增长,对维系这种圈子已经疲倦,他们越来越少用qq,这时微信给了这些人一个重塑交际圈的机会,深得其心.
为了躲避原有的社交圈,尤其是其中的煞笔。-------------------------4.16更新答案很多人说朋友圈比QQ空间凶残多了。我很赞同,毕竟你的小伙伴们已经转移到微信了,他们都不用QQ空间了还怎么凶残?当然,有人会说当年的QQ空间可没现在朋友圈这么凶残。那么你还记得两年前你刚转战微信时的朋友圈吗?大家没有秀优越,没有推销,没有各种傻逼公众号鸡汤文。对,我就是为了这个干净如白纸一般的微信而放弃人人的。(其实放弃QQ之后我先去了人人。)
前几天跟几个人闲聊,突然有点自己的感想:微信其实重建了你的QQ关系网。我们绝大多数的关系网其实都在QQ上,父母、朋友、同学、工作等等。当一个QQ号存在5年以上,它积累的好友数量可能会很夸张,造成很多用户习惯采用隐身状态。因为这种关系网,这个时候就算手Q做了当时微信所有的事情,也达不到微信的效果(想想手Q13年的隐身改版)。关键的是如果没有微信,QQ也不一定敢如此改变。说回微信:最开始的时候,微信可以用QQ登录的,而不是必须绑定手机号。当你加入微信后,会告知你有哪些好友,那时候大家只会添加真正比较熟悉的人,一些几百年都没联系的人也许就不添加了。然后微信做了陌生人社交的尝试,利用附近的人、摇一摇来吸引用户去玩。我在猜当时微信也没想到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微信好友和QQ好友已经有很大区别了。12年大招的朋友圈之后算是关系网日趋稳定的表现。因为日趋普及,人们开始用加微信替代了加QQ或者电话(因为很多人的电话和微信是绑定的)。用的越来越久之后,你会发现现在的微信就变成了之前的QQ了,所以微信最开始做了不让对方看你的朋友圈,后来又加了屏蔽对方朋友圈。所以现在又出来了一群人说要做一个超越微信的社交应用了。。。
我当初使用微信主要原因是:QQ在手机上打开速度比微信慢,同感的赞一下!
---------------日补充---------------声明:1、没有任何一个产品的火爆是可以通过简单的功能复制去重现的。2、社交产品,腾讯有天然优势,所以任何妄图只学习功能设计,却忽略背景及客观优势的做法,我认为都是瞎扯淡。3、关于该问题,一直说的是,「在QQ已经普及的情况下,微信是凭什么火起来的?」,这个命题中,并不存在QQ是否已经被微信超越,事实上,不论是手Q还是PC端,不管是月活还是收入,我相信,微信还没有超越QQ。对于月活,参见每季度的腾讯财报。对于收入,我没有渠道也没有精力去获取手Q和微信对腾讯收入的贡献——不好意思,我不是什么分析师,但我不认为微信收入的能力目前能够超过QQ(哪怕只对比手Q)。4、我从未在答案里写过:微信的火爆 只 与这些功能上线有关。别人可以有样学样,一样可以火起来。但是,微信初期如何起来的,我认为做产品的都会认可:排除客观因素,查看QQ离线消息、附近的人、摇一摇 起到了决定性的让微信早期爆发的作用。另,客观因素包括:2012年国内智能手机普及腾讯在关系链上的强有力的支持包括早期允许导入QQ好友、包括允许在微信上阅读QQ离线消息——BTW,你让米聊或者其他第三方来一个这个试试用户群体的使用疲劳渴望在手机端寻找一个新的社交应用对,别和我说微信是通信切入的,通信切入并没有带来大量的用户,谢谢。--------------日原文-----------------整理了一下各方数据:我觉得已经够了,就这么看着吧。微信的爆发,要感谢「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朋友圈」、「公众号」、「游戏中心」的功能发布。同时,也要感谢初期导入QQ好友和通讯好友的功能设计。
一句话概括,微信有着QQ不具备的素质。就聊天功能来讲,微信比QQ更专一,更轻量。除了表情包没有过于累赘的东西(相比之下QQ花哨的功能就很多了…)这就类似于全平台的iMessage或是网络短信,也可以算是国内版的Whatsapp。但我认为真正使微信火起来的原因是“朋友圈”。一个类似于QQ空间的分享平台,但非常独特。按社交圈大小排序的:微博&空间&朋友圈(&IM?)。相比于QQ空间这样一开全开 一闭全闭 直来直往的方式,朋友圈的独特意义就在于小圈子社交。形象一点来说,在QQ上,只要加了好友,它就成为你的QQ社交圈中的一员,你的QQ圈有且只有一个,通过与他人的唯一社交圈产生交集,你的“人脉”夸张的来说可以达到无限大。朋友圈呢,一个人的微信社交圈可以有无数多并互相保持独立,且都在你的管理之下。一条post的内容,评论只让指定圈子里的人互相可见,这无疑减少了“乌龙”的概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你的言论自由。如现实中你不可能听到别人说的每一句话一样,朋友圈设计的巧妙之处就在这里。当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时,自主的控制就能缓解很多尴尬。又或许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年龄越小的用户越会偏向QQ空间,年龄越大的用户越偏好微信朋友圈。问同学要联系方式,第一个反应一定是QQ,问老师要联系方式,多数给的是微信,QQ则尽量避而不谈(至于给电话号码么,那完全就没有圈子一说了…)。具体的原因就是社交关系复杂化和分享的内容的性质。到这里就能得出结论了,微信普及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注册方便,语音消息,而是它的附加产物朋友圈带来的便利。当然这是从逻辑方面考虑的,不能转发 保持原创这个设定从内容上考虑也是一部分原因,但我认为主要的还是逻辑形式。两种用户群体同时存在,两个平台自然也就互立共存,不存在直接竞争。比起在陌生人群中喊一句话说不定就得罪一个人,把想找的人围起来开个小会才更加接近现实生活吧。
1,微信,再一次定义了通信!2,真的笑,笑出声!
此刻开始,语音比短信,电话都便宜!从此,把电话留给诈骗商,把短信留给验证码!3,功能多,开发人员的大事!不繁琐,更是大快所有人心的大好事!4,交互简洁。让一切回归简洁,比简洁更简洁!5,新的腾讯已经问世,新的腾讯也已问世!
忘记彩钻、盗号、彩色昵称、奇葩界面和各种会员的烦恼吧。当RMB落到实处,生活比美好更美好!6,简单的操作让父母天天开心,开了又开。电话号码就能注册,这颗心,不停开!7,emoji的流行,重新定义了表情。岂止于iPhone,更甚于iPhone。8,笑吧你。如今王思聪能用到的微信的所有功能,你一样也能用的到。9,演进之美,越进越美。
如今,强大的微信拥有了强大的钱包。朋友圈面膜和鞋,山寨手机一样不落,所有山寨,天天都买,越买越high。10,红包。发,越发越发,抢,比爽更爽。1分是爱,比爱更爱。11,摇一摇。让门卫大爷也能加入约炮的行列。12,朋友圈。不是朋友的朋友不当你是朋友也是朋友。
在他们面前,让单身狗,午夜饿狗,不断被重击。天天炫,炫了又炫。装逼,从未如此美妙。13,微商。前所未有的传销体验。一体化的重新设计,大把代理骗了又骗。14,微信运动。每一步,更大步!
让狗狗戴着你的计步器,替你奔向榜首吧。15,如今,原汁原味的抄袭更具魅力。美妙的知乎回答,被订阅号抄了又抄,真的抄,抄出翔。
语音信息比手写文字信息方便好多。
作为高中生只能说 目前来看大多数同龄人的交流应该还是在用QQ,微信仅限于应付长辈家人
我觉得微信的崛起,有这几方面的原因:赶上了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潮流,微信最早是靠“语音对讲机”这一卖点来做宣传的。的确,在手机上,使用语音传输更方面。而在 PC 机上,因为打字速度较快,而且硬件条件可能不够,PC 时代的 QQ 的语音通话使用频率其实是很低的。(在 PC 机上装麦克风?先别说麦克风,极端点的,公司电脑好像连扬声器、耳机插孔也没有吧!)功能简洁。相对于已经拥有各种杂七杂八功能的、臃肿不堪的 QQ,人们更青睐一个轻量级的社交应用。聊天就聊天,别给我鬼扯七个三八个四的。即使在现在看来,微信也加入了不少功能,但其他功能的入口较深,没有给主要功能——聊天,制造障碍。而 QQ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为了迎合各种用户的需求,已经很难做到简洁了,除非单独出一个 lite 版。不过,现在的 QQ 轻聊版就是这样的。新颖功能的推出。主要是摇一摇、二维码、公众号、游戏。不过除了公众号以外,另几个功能在 QQ 上也有了。我觉得公众号是微信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公众号功能能让我们自己去筛选感兴趣的信息,而不是靠系统无脑推送。微信支付。这应该是从 2013 年底微信开始加入的功能了吧。我以前从未想过能有一家支付产品与老大哥支付宝相抗衡。不过那时候我只知道 PC 上的支付宝,也就是淘宝的付款工具,而并没有定义它为一个第三方支付工具。直到 2014 年伊始,两家开始打车大战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支付宝的支付场景不仅仅是淘宝,在各种场景下都能支付。那时候我才开始用移动端的支付宝,不过移动端的体验特别差,总是很卡。直到前段时间的“支付婊”事件爆发后,我才知道,原来支付宝不是必备的,因为还有和它抗衡的微信支付呀。我老爸的银行卡不知怎的,绑不上支付宝,现在也开始用微信支付了。
这两个东西的应用场景并不相同上周和朋友聊起来了,他说工作的时候一般是用qq,但是私下的时候,更喜欢用微信微信因为和你手机关联了,所以更私人一些。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微信更像是一个短信的替代品(但是比短信更优秀,更接地气),而非一个qq的同类品这个差异也决定了微信有可能和qq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应用场景因为假如说一个人已经确定吧微信当成短信来用了,那么可以认为他的微信是不存在“下线”的,也就是说随时都可以联系上。这一点来说,和qq各种隐身、离线就有了很大的区别我妈妈从来不用qq,但是她都问我用不用微信。可见微信与qq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完全两个功能不相关的东西。所以也不存在什么“已经做了qq,为什么还要做微信”这样的疑问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大家所说的语音了,这个也是微信最成功的一个功能,甚至连苹果都拿去借鉴了
没有QQ好友的导入说什么都白搭,当然微信自己也是很优秀的,只不过有先天优势罢了,微信算是QQ关系链的一层过滤,一种升华吧。现在的所谓微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显而易见的事情是,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产品,服务每个时代的用户。每个场景有每个场景的产品,服务每个场景的用户,就如同工作场景的沟通,说不定是这个 更合乎场景。
微信作为腾讯移动互联网的船票,其每个版本迭代、功能演进都会被众人进行解析。而我个人对微信这款产品,也很是欣赏,作为一名小小的产品汪,对微信进行分析,梳理其产品逻辑以及试图分析其背后原因。本文主要从微信产生的背景、微信的发展路线展开,与其他产品的关系分析,再分别对主要模块进行解剖,希望能从中学到一二,作为产品设计的思考。part 1 产品演进微信是腾讯广研团队在2010年启动的项目,当初腾讯内部有很多个类似的产品,坊间所传,当初做此产品主要是为抵御小米公司的米聊产品。观察微信的产品演进路线,我们可以发现,微信围绕的通讯-社交-平台化的发展轨迹,从腾讯内部的一个创业产品,逐步成长为一款用户的一个生活方式的产品:从上述可看出,在2011年,微信迭代非常快速,从1.0到3.0,且大的动作比较多,最为核心的通讯,就是在这一年完成的,包括点对点聊天、语音聊天、群聊以及多种加好友方式,这是因为当初微信地位还没巩固,必须不断快速尝试突破,作为一个新的熟人社交产品,关系链的建立特别重要,微信初期很巧妙地通过手机通讯录的方式完成了初步关系链的积累,而在通讯价值上,微信对聊天重新做了思考,针对移动端输入方式和聊天场景,提供了语音聊天功能,也正是语音聊天功能,使得微信开始超越米聊。历史就是一本教科书,从QQ的发展轨迹来看,战略上围绕“通讯-社交-平台”对产品进行演变,微信其实也是遵循这样的轨迹。在12年的微信4.0,就开始推出把朋友圈这一社交利器,朋友圈鼓励分享照片,也是非常结合碎片化的移动场景,极大满足用户移动社交分享需求,增强了用户粘性。在内容入口方面,微信早在12年1月份也开始通过结合腾讯微博、腾讯新闻进行尝试,后来就推出公众账号,满足用户的信息获取需求。在稳居移动社交领域一把手后,微信开始商业化,从打飞机游戏开始,推出微信游戏中心;从微信钱包开始,逐步发展微信支付,接入话费、彩票、转账等线上金钱流动业务,接入了京东电商;接入打车、大众点评、电影票等O2O服务入口,以及春节期间全民玩得不可开交的微信红包。而接下来,微信开始进一步连接一切,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不断方便用户的生活,成为实实在在的一种生活方式。part 2 与其他产品的关系微信既然是腾讯移动互联网的通讯和社交产品,就一定得思考,为什么不是QQ?为什么不是QQ空间?下面,分别对微信与QQ、QQ空间的区别做一些分析。2.1 微信与手机QQ的区别QQ是腾讯创立之初发展至今的产品,在PC互联网时代,成为了国民必备的一款即时通讯和社交软件。QQ一开始也有针对手机平台的手机QQ,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QQ也有较大增长。但由于微信专注在移动端,这里主要分析微信和手机QQ的区别。用户群体有所区别。由于微信为新产品,和潮流的蔓延趋势一致,主要从一线城市开始蔓延逐步到其他城市;手机QQ的用户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关系链有所差异。QQ为泛关系链,包括熟人,也包括一部分不太熟的朋友;微信是熟人关系链,虽然和QQ有部分重合,但其实是更有选择性的过程。具体其实可以体现在好友添加的方式上:微信基于手机通讯录、移动场景社交产生的关系链,必然会是更为熟悉的朋友、同事、同学之间。而QQ的好友建立更为广泛,可以通过兴趣搜索,也有历史积累的已经不怎么熟悉的好友。不同程度的关系,对隐私策略的影响较大,下面会详细说。使用场景上的差异。由于微信专注于移动端的场景特点,在设计的时候始终最大化地结合移动场景,手机QQ由于有历史包袱,是与PC端QQ结合的产品,存在一定限制。例如对在线状态的处理,微信基于手机是身体延伸的逻辑,因此微信是始终在线;手机QQ需要考虑PCQQ,由于PCQQ有多个在线状态,因此需要保留,不能减低复杂性。2.2 朋友圈与QQ空间的关系分享内容的不同:朋友圈分享的内容主要是碎片化的场景内容。QQ空间则分成两块:1)手机QQ空间分享的内容和朋友圈类似,主要是碎片化内容,但浏览的内容会包括PCQQ空间的内容;2)PCQQ空间分享的内容则比较丰富,包括日志、说说、相册等等。其结果就是,在浏览效率上,微信是要高于手机QQ空间的。隐私策略不同。影响社交平台的关键因素是关系链,朋友圈基于微信,QQ空间基于QQ,两者关系链的不同,也就导致其隐私策略不同。由于朋友圈基于更为私密的关系链,其隐私权限限制更为严格,例如只能看到好友产生的评论/回复;而QQ空间,可以看到任何人对自己好友的评论/回复。part 3 功能模块3.1 添加好友微信推出后,其添加好友的方式也是非常丰富的。从最初的手机通讯录方式,到后来的扫二维码和QQ通讯录好友添加,再到雷达加好友,微信是想尽一切方法,快速有效地建立起关系链。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包括着自己最为亲密的人,通过用户的自发选择过滤掉非熟人,所以方法非常有效。二维码和雷达加好友,更多时候的场景是面对面,既然是面对面,那么基本都是熟人。微信非常巧妙地用近距离的场景特点,结合最简单的交互方式:扫一扫、设备靠近,大大简化了面对面加好友的操作成本。除了点对点的关系建立,再看看点对面的关系建立,可以看到微信也有两种思路:一种是通过已建立的微信通讯录,发起群聊,其逻辑是已有通讯录已经包括自己的关系网。另一种是考虑面对面场景,推出了面对面建群,利用了近距离大家口语交流简单的特点,即时商量一个数字口令,一群人输入同样的口令即可进入同一群。综上所述,在关系链的建立上,微信始终围绕熟人关系链进行设计,其核心逻辑包括两个:充分利用已有的关系链,通过用户"选择导入"这一行为进行过滤,快速建立新的关系链。点对点利用的是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点对面利用的是微信通讯录。(有个思考:为什么不直接利用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建立群聊?)基于手机是肢体延伸的逻辑,微信重点考虑了熟人社交的重要场景——面对面,结合近距离的特点,最大化地简化添加好友的交互方式。这类特点主要是两部设备距离近(扫一扫、雷达加好友)、互相口语交流简单(面对面建群)。3.2 聊天通讯如果说关系链的建立是前提,那么聊天通讯则是在这个前提上的核心用户价值,不管后面有多厉害的朋友圈、有微信游戏、公众账号等等,通讯是根基,聊天通讯让广大群众每天必用微信。在聊天通讯上,微信的方式也非常丰富。一种是“发送”的方式,微信可以发送文字、图片、语音、小视频、表情等,有非常多的发送内容的载体;另一种则是“通话”的方式,语音对话、视频聊天,也就是所谓的OTT业务。用户聊天通讯的目的是维系关系,本质上,维系关系可以通过两种形式,一种是“表达”,一种是“给予”。这一点也可以在现实社交生活中得到印证。因此,微信将“发送”这一主功能分成两类:表达、给予。文字、图片、语音、小视频、表情就属于表达类需求。这类需求主要还是情感诉求,可以是为了让对方得到快乐,也可以是增进了解双方最近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是为了一起就某件事情或某个对象进行讨论。而转账、红包、名片、卡券这些属于给予类需求。给予类的需求则是映射到线下面对面的场景:面对面需要“给予”的,而且又可以是在线接收的(不一定是在线体验),都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满足。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大胆意淫一下,可以拓展到请好友吃饭/看电影/生日礼物这种生活服务,还可以是送QQ会员/绿钻会员/游戏好礼这类增值服务。3.3 朋友圈基于 移动端的碎片化场景,朋友圈采用了鼓励分享照片内容而非纯文字内容的方式。在6.0版本中引入了小视频,当然,是否有必要和照片分享同等地位,还有待斟酌,至少从观察到朋友圈的信息流来看,分享小视频内容比例远远低于照片内容。不得不提到的一点是隐私策略。关于这点,朋友圈的一个核心逻辑是:人以群分,每个人都有多个不同属性的关系,例如家人、同学、同事,甚至同学A和同学B。在不同的关系中人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导致在不同关系中的互动内容也有很大不同,因此不同关系之间需要相互独立。举个例子,QQ空间中我的一条动态,有时候会被家人、同学同时评论,这个时候同学就会看到家人的评论内容,这样就会比较尴尬。因此朋友圈的做法是,互为好友的用户可看到对方对自己及自己好友的评论/回复/赞。从关系链部分的分析来看,朋友圈是基于熟人关系的社交分享网络,需要更为私密的机制来确保用户进行更为彻底的互动,然而,朋友圈是鼓励互动的。具体而言,可以把朋友圈分成两种场景:浏览好友动态、分享动态。在浏览好友动态场景,假设可以看到非好友对动态的评论,用户会想,如果对其评论了,对方的好友都能看到,考虑到对方的好友中可能包含自己不想被看到的人,用户的评论的意愿就会降低。回复和赞的道理同上。在分享动态的场景,假设自己发布的内容被好友评论后,自己的好友都能看到,用户会想,万一好友的评论中被另一个好友看到,就会降低上述所说的“角色扮演”,从而会降低分享的欲望。那么既然人以群分,需要不同群组分享不同动态么,朋友圈虽然提供了分享动态分组控制功能,但也看到朋友圈其实并没有鼓励用户这么做,原因是:人会自己控制内容,这种内容通常都是自己更好的一面,因此给谁看到好的一面,都无所谓。3.4 公众号 公众号是微信基于关注-订阅的形态建立的信息和服务获取平台,基于获取信息和获取服务,微信将公众号划分成订阅号和服务号,用于满足用户需求。最近推出的企业号则面向的是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服务获取。订阅号和服务号都采用关注-订阅的产品形态,用户与公众号可以进行消息对话、支持自定义菜单。关注-订阅的产品形态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方式,例如微博、例如rss订阅,在一种单向的关系。我觉得微信的创新之处是把这种订阅的产品形态从信息拓展到功能服务。在以前,我们是下载某个app来达到一定目标,而现在通过公众号,有自定义菜单,可以满足某种用户目标。所以这是一种超越了以往“关注信息”的更抽象的形态。至于消息对话,则是微信的核心功能,对话不单单是聊天,也是一种指令和交互。下面主要来看看订阅号和服务号的区别。基于两者满足的需求不同而考虑,订阅号主要是为了提供内容,而服务号主要是为了满足某种目标,所以提供一些“功能”供用户主动使用即可。具体来说,两者的区别主要包括:1、显示位置不同。为了避免对用户在查看消息过程中有过多干扰,微信将订阅号进行了收缩,成为一个“订阅号”入口。而服务号还是会在消息列表中直接展现。我所理解这里主要原因是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广泛的,所以应该收拢为一类,而服务需求是有限的且重要的,所以放在消息列表。2、推送内容数量和功能权限不同。订阅号每天可推送1条内容,但能实现的功能较为有限,也不能进行微信支付。服务号每月只能推送4条内容,但可实现较多功能可以进行微信支付。用简单的产品满足复杂的需求,微信的厉害就在这里。像公众号,微信采用产品形态相同、内容和服务权限不同的方式,将用户同时与媒体、用户与企业建立了连接。关于微信与硬件的思考。微信目前在做的就是连接硬件和生活服务,至少我觉得线下支付、交通出行、智能家居、医疗领域几方面会有很大市场。微信作为一款全民使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整体的战略路线是通讯——社交——平台,目前正处于平台阶段,而这个阶段也是最具挑战和激动人心的。从连接人与人,到连接人与信息/服务,目前在做连接一切硬件设备和生活服务,微信会更加渗透到人的在线生活和线下生活的每一个场景。挑战就在于线下生活场景是更为丰富和复杂的,而这种生活方式就在这一两年就会流行开来,我们拭目以待。
代替手机短信,所有人永远在线
曾经有人告诉我,社交的本质是性和脸。想一想好有道理竟无法反驳。
第一,你觉得陌陌为什么火,然后即便是腾讯的产品也不例外。第二,不是用“qq也可以语音”这种逻辑来考虑这个问题的。第三,人总是对新的事物感兴趣,对于其他人有自己却没有的更感兴趣。就社交来讲,不存在谁比谁强(你不觉得你能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以及给力的网速很重要吗?我就不信你用微信或者qq表达的效果就不一样了?)。从使用体验来说,微信简单实用。比如目前来讲手机端移动支付是必不可少的(即除了聊天我还可以干什么),这个qq的我是没话说。qq的优势是qq空间,如果你用过很久,你会明白“我可以换一个qq,但不是qq空间”。微信的朋友圈暂时代替不了空间,因为人是很讲感觉的。
不显示在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朋友圈怎么发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