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释播放dvd光盘的播放器。请详细一点。搭配品牌型号的。

扫一扫下载手机客户端
扫描我,关注团购信息,享更多优惠
||网络安全
| | | | | | | | | | | | | | | |
||电子电工
汽车交通| | | | | | | | | |
||投资理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外语考试
| | | | | | | | |
| 视频教程|
实例解读模拟电子技术完全学习与应用(配教学视频)(含DVD光盘1张)
定价:¥65.00
校园优惠价:¥57.20 (88折)
促销活动:
此商品暂时缺货(可留下联系方式,到货将第一时间通知您)
如果您急需团购,可点击“团购急调”按钮将此书加入购物车,由客服人员为您协调调货!
电话号码:
*邮箱地址:
ISBN:6上架时间:出版日期:2013 年1月开本:16开页码:563版次:1-1
所属分类:
  “模电”,是电类学生绕不开的一道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的难学,也让所有正在学习和学过的人都深有体会。
本书力图将枯燥理论生动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为想要学好这门课程的读者提供一点帮助。
《实例解读模拟电子技术完全学习与应用(附光盘)》通过丰富多彩的应用实例,由浅入深地剖析模拟电子电路各方面的知识。例如,通过电子地动仪的介绍带领读者进入电子学的殿堂,通过USB充电器和电池保护器介绍有关直流电源的知识,通过电子听诊器介绍电容的基本功能,通过地下宝藏探测仪和手机来电闪光坠介绍电感器的知识,通过耳机放大器生动地介绍三极管的知识,通过温度监测仪与昆虫搜索器让读者理解三极管的偏置,通过吉他哑音器和手持式扩音器说明小信号放大与功率放大,通过倒车雷达引入场效应管的知识,通过CT诊断探索集成电路的使用,通过运放双电源和光电话介绍运放的使用与设计,通过人体运动检测仪、触摸屏等实例展示了多种传感器的功能和应用,通过电子冷酒器等展示丰富的电子元器件。通过《实例解读模拟电子技术完全学习与应用(附光盘)》的学习,读者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枯燥的模拟电子技术知识,还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例解读模拟电子技术完全学习与应用(附光盘)》的附赠光盘中含有作者精心制作的440多个教学录像,详细地讲解、演示了全书的重要知识点和实验操作。电路飞翔网()为本书的学习提供支持,并提供了C1201面包板实验套件的详细资料。
《实例解读模拟电子技术完全学习与应用(附光盘)》适合所有正在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高校学生;对于学过该门课程却仍是一知半解或不知如何运用的读者,本书也会是其回头重拾模拟电子技术知识并能消化应用的有益参考。
《实例解读模拟电子技术完全学习与应用(配教学视频)(含DVD光盘1张)》
打开电子学的大门――电路基础知识 3
实例引入――电子地动仪 3
地震波如何被测量 3
从电路图到电路板 4
1.2 元器件――外观及电路符号 6
身边的电子元器件 6
元器件电路符号 6
电路与应用――电压与电流 7
电压(V) 7
电流(I) 8
功率(P) 9
欧姆定律 9
串联与并联 9
设计与仿真――电流的流入与流出 9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0
电动机与灯泡的电流 10
应用体验――常用实验工具 11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如影随形。它具有完美的表象和生动的外在,我们实在很难让一本介绍模拟电子技术的书枯燥起来。
  我们在近7年以来出版的多部有关电子电路、单片机方面的畅销书成为了本书的基石。本书凝结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多位一线教师、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和实践体会,也得到了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爱丁堡大学、加的夫大学、伦敦大学玛丽女皇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中多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指导意见。同时,《电子制作》、《电子测试》、《家电维修》、《家庭影院技术》等行业杂志社中多位老师也参与了本书的策划。
  经过诸多业内专家、老师的精心裁剪和沉淀,本书的内容、布局、脉络、实例等都非常符合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规律,广大读者朋友可以从本书另辟一条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蹊径。
  特色一 ―― 无与伦比的立体式学习
  本书开辟世界首创的电子技术学习的崭新形式:如图A所示,以本书为依托,通过实验套件、电路飞翔网站、教学视频、PPT课件插图、微博、二维码学习检索、QQ群讨论、作者E-mail答疑、手机App在线学习(在建)、技术手册等学习资源,打造一个全新的立体式电子技术学习平台,一改过去单一、枯燥的学习方式,助力广大读者朋友迅速、准确、有效地掌握电子技术的精华。
  图A立体式学习电子技术的模式
  实验套件。电子技术的学习贵在实践,动手实验是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每一章的“应用体验”环节都安排了一个面包板实验,这些实验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在家就可以做。为了解决零散元器件不易寻找、不易购买的困难,电路飞翔网提供的C1201面包板实验套件包括了本书“应用体验”所需的元器件,如图B所示。这个套件的详细说明可参考附录A及光盘中的《C1201面包板实验套件》文档。包括每个实验在内的全书每个章节都有视频进行一一讲解。
本书配套的学习实验工具――C1201面包板实验套件(图片仅供参考,外观以实物为准)
  电路飞翔网站()。网站由本书的作者设计和维护,是我们已出版和即将出版的图书的官方网站。电路飞翔网提供包括本书在内的大量翔实的电子技术学习资源,可扩展学习的视野并获得网上学习的帮助。
  教学视频。教学视频覆盖全书,达到440多个由作者杨欣亲自录制,精心为本书量身打造一个生动而准确的多媒体学习资源,让学习电子技术的形式不再单一。
  PPT课件插图。方便课堂教学使用,归纳了本书的要点。全书的彩色插图都插入PPT课件中,在不提高书价的前提下让广大读者朋友获得丰富多彩的内容。
  微博平台(新浪和腾讯微博@电路飞翔)。电路飞翔的微博由本书作者维护,即时发布电子技术学习的相关信息、电子创意点子等,欢迎广大读者朋友更加关注并与作者互动。
  二维码学习检索。我们提供了手机、网站两种学习检索形式。全书的每一章都附有二维码,光盘中还提供了440多个二维码可直达每一个知识点的视频。在iPhone或安卓等智能手机上安装一个二维码扫描软件(可到91手机、机锋网、itunes、Google Play等上搜索“二维码”或“QR code”),如图C所示,用手机的相机扫描光盘中的二维码,就可以打开相应的学习资源。还可以直接在电路飞翔网上的检索栏中输入标题名称或章节号,同样可以打开学习资源。
  图C二维码检索学习资源
  QQ群讨论(QQ群号)。如果读者朋友需要互动,可以加入我们为本书开辟的QQ群,本书的作者会适时在QQ群中上线回答大家的问题和发布信息。
  作者E-mail答疑()。这是我们专为本书开通的邮箱,如果读者朋友有关于本书的任何疑问、建议、意见,非常欢迎与作者通过电子邮件取得联系,我们将尽量、尽快为广大读者朋友解答。
  技术手册等学习资源。本书中标记“ ”的技术手册可从电路飞翔网下载,网站上还有许多其他电子类图书和资源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手机App在线学习(在建)。为了方便广大读者朋友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学习电子技术,我们正在研发一个在线学习的App,在本书出版后不久就会推出。大家可以关注我们的微博、网站等获得最新的信息。
  特色二 ―― 包罗万象且生动平实
  这是一本真正集模拟电路知识点、电子元器件、电路设计、Proteus电路仿真演示、面包板电路实验演示、电路应用解读、模拟电路完整设计实例等于一体的立体式学习参考书。
  今天,电类专业的学生和电子技术的爱好者迫切需要一本能全方位覆盖模拟电子技术、元器件及应用精华的立体式综合性参考书。而这本以杨欣为第一作者的新书,将彻底迎合广大读者朋友的需求。
  本书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几乎每一章都以与知识点相关的应用体验和实例解读进行推进。第1章通过介绍电子电路基础拉开了学习的大幕。随之介绍的是电源,覆盖了从电池到利用今天无处不在的USB端口供电。之后的3章重点阐述了3种无源器件――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RLC电路随后讨论,其中还用复数进行分析并讨论了品质因数。接下来还有2章集中介绍二极管和三极管,随后的3章重点学习了偏置电路、小信号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频率特性、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电路、负反馈、有源滤波器、运算放大器的实际应用等都有淋漓尽致的介绍。本书的后5章涉及阻抗匹配、传感器、振荡器、更多的元器件包括晶闸管和电动机、直流稳压电源,最后是非常实用的附录。所有这些翔实的内容都在650页内纷纷精彩呈现。
  本书是杨欣等作者所出版的系列图书中最新的一本,它发扬了作者向来高质量写作的优点。也因如此,他们所出版的图书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追捧和喜爱。我敢保证,本书对于那些寻找电子技术参考书和实践指南的朋友来说,特别是渴望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元器件、应用前沿知识的读者朋友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皮特维尔斯教授
  英国最高级巴思爵士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英国加的夫大学特聘教授
  英国威尔士学会会员
同类热销商品¥125.00¥87.50
订单处理配送
北京奥维博世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china-pub,All Rights Reserved请问DVD刻录机的碟片选择什么牌子和什么型号的好?_百度知道
请问DVD刻录机的碟片选择什么牌子和什么型号的好?
假货也就应运而生,刻录用户暂时对此方面的需求不大,而8X DVD-R报价为4~5元,毕竟Media ID是最为可靠的,DVD刻录盘的质量并不能如此简单地评判,而且互相之间并不兼容;RW这三种刻录盘规格的兼容性也不尽相同。对于使用能够支持多种 DVD刻录盘的机种而言,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我们甚至发现DVD+R&#47。四。由于当前高速DVD刻录机并非采用恒定线速度模式。
二;RW与DVD+R&#47,Nero InfoTool显示无法读取DVD+R&#47、安泊。由于一般成桶销售(100片),这些品牌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还能带来较高的性价比(图04、三菱。对于对于造假者而言;RW与DVD+R&#47,三种规格的详细对比见附表,而且盘面扫描也顺利完成(图06。国产品牌、清华紫光:刻录盘速度的选择
不少用户选择DVD刻录机时已经把速度当作了主要指标,因此所谓的标称速度仅仅是最高值。
Media ID,而DVD-RW与DVD+RW则多在10~12元之间,4X与8X都是相对比较合理的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数码多散装DVD刻录盘);RW与DVD+R&#47,从而也造成了不少销售刻录光盘的商家不愿意进货。目前16X DVD刻录机已经十分普及,主流的DVD刻录标准主要分为三种,而Media ID问题更是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正品三菱DVD刻录盘);RW)、数码多。基于这一点因素,DVD刻录盘最终的市场还是应该由众多具有价格优势的国产品牌来统领。对于这类售价极为低廉的产品。在部分控制芯片的DVDROM驱动器中、DVD-ALL
相对而言,也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重点话题、DVD-ALL
较差DVD-R&#47,散装2X DVD-R刻录盘),我们建议大家暂时远离这些名牌产品,DVD刻录机的前景可谓一片看好。到目前为主.4X依旧是主流。在DVD-RW与DVD+RW方面,8X刻录所耗费的时间不能简单理解为4X刻录时间的一半,DVD-RAM。更为重要的是。当然、DVD- R&#47、索尼,但在选择DVD刻录盘时却很容易忽略这一点,能够达到4X复写的盘片也相对少见,国内部分地下刻录盘生产商囤积了不少低速DVD母盘。这种使用方法。如果使用的DVD盘片是低速盘片:注意DVD刻录盘规格
与CD刻录盘不同;RW阵营的先锋很早就得到DVD论坛的支持。部分读者可能会想到CD刻录时的“超频刻录”;RW具有最佳的综合表现,真正支持16X刻录的DVD-R或者DVD+R盘片很少,更导致了市场中货源紧缺,因此当我们将2X的盘片用于4X刻录时,不仅这四大品牌的价格高得离谱。由于隶属于DVD-R&#47,这四大品牌有着很好的口碑,因此价格相对较为诱人。不过如今的市场现状令人很难理解,因为其中部分产品还是可以很稳定地使用。简单而言、DVD-Dual?这些都是消费者最为迫切想要了解的问题,如今DVD刻录盘市场并没有进入理性轨道,DVD刻录盘由于本身制式上的不统一而变得尤为复杂,我们也建议大家选择DVD-R,一片刻录盘的Media ID是由生产这片刻录盘的母盘决定的,而且在家电设备市场具有强大的实力,另一方面便是其出色的兼容性,市场上流散着一定数量的无标散装产品DVD-R,就好比让跑车在乡间小道上行驶、Imation,而且染料用的也是很劣质的国产染料;RW
较低 DVD-Multi。散装杂牌:DVD-RAM,但是这一招在DVD刻录时肯定行不通。殊不知。但是从理性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强求16X刻录盘。除此以外。你拥有了一台高速DVD刻录机只意味着你驾驶了一部跑车。明基:并不可靠DVD刻录盘的速度由盘片内的Media ID进行识别。造假分子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得到了各个光磁大厂报废的母盘;RW,目前DVD-R/RW刻录盘。另一方面。我们知道,从Nero CD-DVD SPEED数据写入测试来看,2X与2,刻录时机器会根据这个ID来确定刻录速度,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市场分析。现在国内市场的DVD-R盘片主流速度是2~8X。不过这一想法已经不能再适用,所以一些本来连4X都达不到的盘片却被识别成可以用8X刻录,这也是需要在使用时格外注意的。混乱不堪的市场让消费者感到无所适从,而几乎能够被所有的DVDROM或者COMBO驱动器都读取.5元,因此不少有货的商家更是借故提价。名牌原装。然而与CD刻录机的发展之路十分类似,而且没有任何品牌标识,而16X与8X之间的差距就更小了,就好比对CD盘片进行18X的“超频幅度”,而一片母盘能够生产的刻录盘是有数量限制的、DVD-R&#47。至于DVD+R则价格相对提高1元左右,不管车的速度多快,整个过程相当平稳,我们建议大家更多地考虑4X刻录盘,速度为2X~4X(图05。正是因为这些因素、DVD-R&#47,因此受假货冲击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当前的理性选择如同CD刻录盘的发展轨迹一样。由于最近市场DVD刻录盘的价格波动十分剧烈,而是部分恒定线速度或者恒定角速度模式:不要一概否定由于种种原因,只不过并未打上标签。由于DVD刻录中的1X约等于CD刻录时的9X?刻录盘的兼容性如何,导致盘片速度很难跟上,因此用户自然对刻录速度有着较高的要求,毕竟其性价比并不值得大家流连忘返,以往一向作为绝对身份认证的Media ID也是可以被仿造的,DVD+R为2、DVD- Multi以及DVD-ALL,很多用户都认为是兼容性不佳,其中不少2X DVD-R的单价只有1,超过这个限制生产出来的刻录盘质量就不能保证。究竟应该选择哪种刻录盘;RW各项参数对比表
刻录机成本 兼容DVD刻录机
兼容DVD播放机 盘片成本 DVD-ROM兼容性DVD-RAM
DVD-Multi,而非更高速度的产品。更为复杂的是,简单的外包装根本难不倒它们。一方面是出于成本的考虑,而三菱和TDK一直是很多刻录机厂商的制定刻录盘供应商(图03;RW 较低 DVD-Dual。
一。事实上,因此如今大多数DVD播放机都能完美兼容DVD-R&#47,明基盒装DVD+R刻录盘),这些品牌一般并不会引起造假者的兴趣.4~8X,这样生产出来的盘片虽然Media ID没错,往往只是一张光光的盘片,这是绝大多数DVD刻录盘所无法承受的,用这些废母盘继续生产刻录盘片、TDK,而且受到假货的严重冲击,这类产品基本都是OEM产品,我们建议大家先少量购买,其中前者的性价比更高、RIDATA?数据能否长时间保存,为了改善DVD刻录机的兼容性,都不会比盘片允许的最大速度快、DVD-ALL
很好DVD+R&#47,因此不少商家有奇货可居之感,而且价格不菲,伪造原装DVD刻录盘并不困难:实战DVD刻录盘选购
由于DVD刻录机发展速度过快。这类品牌的4X DVD-R大约为3元:危险发源地先锋、 兼容性分析、 速度之谜。不过考虑到其惊人的性价比。而且。DVD-RAM,无疑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还必须经过时间考虑,检验其数据能保存多少时间,厂商们还先后推出DVD-Dual,毕竟前两者是DVD刻录标准的制订者,认准口碑后大批量采购,因此具体的报价还是应该查询当地市场,因此一旦发现高速刻录失败之后作为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的光存储设备,我们认为也没有必要一概否定;RW是无法被读取的(图01,DVD刻录机与盘片的关系有如汽车和马路
其他类似问题
6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先锋!明基!至于什么型号就看你需要来购买.索尼这些都不错当然选择品牌啊
选择正版品牌的好啊现在有好多的都是反版的刻了用不了二下就不行了
dvd刻录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
21:50:00&&&&
作者:存储时代:赵效民
编辑:rayHu[])
&&& [有多少错误可以忍耐?CD与DVD光盘质量深入探讨]随着刻录机的普及,别说单纯的CD-RW,就连包含DVD-RW功能在内的DVD刻录机也逐步走进了越来越多的用户日常的应用领域。刻一张CD乃至刻一张DVD,现在已经真的不算什么了?(700多元的骷鄹瘢?元左右的刻录盘,已经使DVD刻录的普及门槛大为降低)。然而,一直有一个问题在困扰着用户,那就是光盘的刻录质量。经常会有人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刻出的光盘,不能在朋友的光驱上读取,或者说委托朋友刻成的光盘自己的机器读起来很困难,或者说在VCD/DVD影碟机上出现马赛克等挑盘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上述的现象?不少人会认为,这是光盘的刻录质量问题。但也许,当你看完本专题后就会重新检查自己的这一判断。就像对内存的延迟的钻研一样,很多人开始了不懈的探索。渐渐的,那些往常只有在相关厂商专业人员之间交流的名词也渐渐被普通大众所听说。比如CD光盘有C1、C2错误之分,比如DVD刻录有PI、PO错误之分,比如Jitter对音频回放还原性的影响,再比如刻录时激光强度对质量的影响……与之相关的,则是那些以往只能出现在厂商中的测试工具也渐渐大众化,现在只要拥有相关的软件和与其配套的光驱,就可以进行更为专业的测试。而且,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也越来越多,毫无疑问,在这方面的探索已经在刻录玩家中有了相当的普及程度与较高的积极性,而对这相关知识的阐述详细程度(先不论正确程度),也往往会被同行用来评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到一些相关的论坛上看看,这类的坛友大多会被尊称为“高手”。由此也能看出,普通大众对这一领域的向往之情。其实,单纯的去研究光盘的刻录质量的深层技术问题,并不能像了解内存时序那样有助于我们提高系统的性能,甚至可以说即使您知道什么在影响光盘的刻录质量,您也很难去人为的像调整主板BIOS一样,通过调校相关参数去改变它。可以说,当驱动器和刻录盘确定之后,刻录后的事实质量就基本决定了。而且,只有刻录之后,才能评价质量。为什么要说是事实质量,是因为当我们要去评测一张光盘的质量时,读取设备的素质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有时测试的结果并不是真正的事实――也许以我们普通大众所能接触到的手段,永远也无法得到事实的结果。因此,当你深入去研究刻录质量时,你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的一言蔽之……本专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技术性专题,它将让您清楚了解影响光盘刻录质量的主要原因,以及光盘的数据流程和纠错的原理,从而更明白那些测试软件所给出的测试结果的含义。当然,我们也会适当的给出相关建议与评论。如果您不想详细了解,只追求“结果”,可以直接查看本专题相关文章最后的结尾,如果您是一个光盘刻录爱好者,那么我相信这将是您喜欢的专题。驱动之家与存储时代也将在近期为大家奉献一篇目前规模最大、参测产品最据代表性、数量最多的刻录机及刻录光盘横向评测,希望这个专题的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评测文章,也希望读者关注即将到来的DVD刻录机及刻录盘片横向评测。&&& [影响光盘质量的因素――两大根源:盘片与刻录机]刻录光盘离不开盘片与驱动器,因此有关光盘刻录质量也就要与它们双方都有关,我们不能简单的将质量问题归结于某一方。本文就将探讨影响光盘刻录质量的几个重要因素。在这里要首先指出的是,所谓的C1错误、PI错误都是经光驱读取后进行解码时发现的问题。按理,在编码过程中,是不可能出现错误的,如果按照原数据原原本本的刻录,不可能出现问题。因此,当我们看到光盘读取时的数据错误很多时,就要考虑在刻录或读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并不是C1、C2、PI、PO在影响着刻录质量,它们是弥补刻录质量不足的最后一道防线。重温光盘刻录原理CD-R与DVD±R光盘都是染料为存储介质的。在刻录时,刻录激光高强度照射染料以破坏它们的透光度从而形成所谓的Pit(凹坑,其实没有坑,只是类比于CD/DVD-ROM上压制出的凹坑),没有被破坏的就是Land,或者我们可以说光盘刻录之后,与光盘原始状态不同的区域是Pit,没有变化的地方是Land。这样在读取时光盘的反射率也就会有所不同,反射率强弱(Pit变Land)的突变点就是1,其他的就都为0。CD-RW与DVD±RW/DVD-RAM一样,都是以相变材料为存储介质。当刻录时,刻录激光高强度照射结晶相变材料,破坏其结晶结构,从而达到改变光透射/反射率的目的。光盘刻录时的激光电平的表现,只有在电平高低翻转时才代表1,其他时候无论高低都代表0。&&& [影响光盘质量的因素――最佳的刻录功率(BETA测试)]当我们了解了光盘的刻录原理之后,就能想像得到,对染料和相变材料的“破坏程度”就对刻录的质量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刻录机都在宣传所谓的OPC(Optimum Power Control,最佳功率控制)技术,它可以根据盘片的介质响应水平来调节刻录时的功率,以保证最佳的刻录质量(满足相关的数据错误标准)。其实,OPC这都是相关光盘规范中所规定的,并且有详细的技术原理介绍,因此可以说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如何具体的使用OPC就看各自厂商的设计了。标准的OPC会在刻录正式开始时对光盘的媒质进行设定速度(如4X、或8X等等)下的试刻,检测的方面主要有两个:1.光盘记录层对指定的波长的激光功率的敏感程度2.当激光波长改变时光盘记录层敏感度的改变程度OPC控制器将通过相应的比较算法以找出最佳的功率水平,此时介质的响应水平也是最佳的,之后就以这个功率进行真正的数据写入。但是,刻录功率是与单位面积激光照射的单位时间相关的,随着刻录速度的提升,单位介质面积的激光照射单位时间也相应缩短,因此在内圈适用的功率在外圈就可能不适用了,如果仍以最早的OPC设定将会影响刻录质量。另外,还有两个因素也将对介质的刻录效果产生影响,需要OPC来加以解决:1.激光二极管会随着工作温度的改变而使激光波长发生变化2.光盘在物理上出现的问题,如盘面不平、保护层厚度不均、出现散焦以使照射功能出现偏差因此,理论上最佳的方法就是在刻录过程中实时的进行OPC,至少也要在每次变换刻录速度时重新进行OPC以保证更佳的刻录质量(如果不能满足倍速要求,则控制主轴转速以低倍速水平刻录以保证质量)。由于OPC的策略不同,也诞生了不少新的名词,如Walking OPC、ROPC等等,其实都大同小异。有人可能会说,厂商只要用最大功率刻录不就行了吗,还用什么OPC?其实,功率越大不见得效果越好,它会涉及到读取电平的高低匹配度,这将在下文进一步予以说明。如何反映OPC的质量?我们可以想像,如果刻录时的功率不匹配,那么激光反射功率的最高点(Land)与最低点(Pit)相对于功率中间点就是不平衡的。因此,读取激光功率在Pit和Land区域相对于功率中间点的对称性就是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业界称之为β,由于其发音同BETA,所以现在常用的表示就变为BETA了。显然,这种差别越小越能证明刻录时所使用的功能越接近最佳功率,也意味着光盘上的刻录点更容易被识别(意味与其他光驱的兼容性更高)。在相关的业界标准中,红皮书(CD-Audio)规定BETA的限制为±0.08,橙皮书(CD-R/RW)中则规定BETA应控制在±2%以内。至于DVD,则在-10%至+5%之间。有关BETA的详细原理,以及它与OPC之间的关系,将在下文进一步详细讲述。但是,BETA只能说刻录时的功率控制达标,并不能代表数据本身的逻辑正确性。它只能保证刻录机想刻的数据在光盘上的易读性,但刻录机想刻的数据不见得就是用户的原始数据,这是为什么呢?&&& [影响光盘质量的因素――时间与长度的控制(Jitter)]CD与DVD的刻录都是非常精密的,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刻录刻录点的精确程度与刻录功率的匹配程度。刻录功率的匹配程度上面已经讲了,现在就来看看刻录刻录点的精确程度了。什么是刻录点?就是一个信道脉冲体现在光盘上的点,光盘上的刻录点必然要有长度的,而在读取/刻录时,光盘在旋转过程中让激光扫过这个长度,肯定是需要时间的。OK,1bit刻录点的长度与时间也因此而确定下来,不能超出规定的范围!光盘上的信息刻录点都有精确的规定那么CD与DVD的刻录点的长度与时间各是多少呢?它们又是怎么怎么计算出来的呢?这里我就介绍一下,别嫌烦,看过之后你就能明白这种刻录点(Pit或Land)长度与时间的精确性是多么的重要了。&&& [影响光盘质量的因素――CD的信道脉冲长度与时间]我们现在知道CD在刻录时一帧的容量是36字节,这其中有3个同步字节,在经过EFM+3bit合并码(取8-17)调制之后,即变成了588bit的信道脉冲,计算公式是:32(24字节数据+8字节C1、C2校验码)×17(每字节转换成17bit)+1(控制码)×17(每字节转换成17bit)+24bit(3个同步字节,不用8-17转换)+3bit(合并码)我们知道CD一秒钟读取75个数据块(扇区),每块98帧,这样一来,一秒钟的总信道脉冲数量为:588×98×75=4321800,即4.3218Mbit/s(这里的1M=1000000),这就是CD光盘数据的调制频率,也称4.3218MHz,那么这些脉冲平均的用时是多少呢?1/ns,这就是CD数据1bit刻录点所要用的时间,业界称之为信道脉冲单位时间,简写为大写的T(Time)。CD光盘在1倍速的旋转速度是1.2-1.4M/s,那么这些脉冲的平均占用的长度是多少呢?1.2或1.4/.277um或0.324um,我们称之为信道脉冲单位长度,简写为大写的L(Length )。好啦,现在我们就知道CD有关刻录点记录长度与时间上的要求了。但是,由于CD的EFM编码的RLL(2,10)规定和电平高低翻转代表逻辑1的设计,使其不可能有单独的刻录点出现。事实上,CD与DVD一样都采用了非归零倒置(NRZI,Non Return to Zero Inverted)脉冲编码的形式。它是在传统非归零NZR编码(一个电压代表1,一个电压代表0)基础上改进而来。由于只要识别电平翻转即可,所以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除了CD、DVD外,在网络通信领域也被大量采用。NRZI编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NRZ就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那样逻辑电平表示法,而NRZI则在遇到1时将电平翻转,由于EFM编码后不可能有连续的1,所以1后面肯定就是0了。这样,在读取识别时就可以按下面的方法进行:若:低(高)电平持续时间/信道脉冲数量=N,那么所代表的信息就是1后面有N-1个0。比如,电平的持续时间为924ns,那么就意味着有924/231=4个信道脉冲,这4个脉冲的代码就是1000。所以,虽然EFM编码将0的个数限制在2至10个之间,但在实际的刻录中,0所占在的电平周期都要加上1。也就是说,在CD刻录时,可能出现的稳定电平时间就是3T-11T。这就意味着,CD上的一个刻录点至少将由3个信道脉冲组成,在光盘上所占据的长度就是0.83um(1.2M/s)或0.972um(1.4M/s),刻录点的用时在693ns(3T)至2541ns(11T)之间。&&& [影响光盘质量的因素――CD的Jitter标准]现在我们就能明白时间与长度精确性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它们是相辅相承的,用时超出了规定范围,长度也肯定会超出范围。如果误差大到一定的程度将会影响NRZI解码时的判断,比如将4个T的电平周期识别成5个T,就肯定会出现错误的数据了,进面影响后面的C1、C2解码的错误率。严重时,如果是CD-ROM将出现数据错误,如果是CD-Audio则甚至会改变声音的特性。因此,业界对刻录时产生的时间误差非常关注,并设定了相关的检测标准,这就是Jitter。由于相对于刻录长度,时间更容易测量,因此Jitter就是指刻录的数据周期与标准数据周期(时钟)之间的误差。在读取时光盘刻录点的时间与长度由RF控制信号表示在读取时,经过激光的扫描,CD将会生成RF(射频,Radio Frequency)信号,它也称为高频信号(HF,High Frequency),从上图中可以看出,RF信号用波长的半周来对应一个刻录点,那么对3T的刻录点来说,RF频率就是1/()÷2=720300Hz,对于11T的刻录点来说,RF频率就是1/()÷2=196445Hz。因此,业界标准也就规定RF的频率上限为720KHz,下限为196KHz,有可能在一个周期内,上半周的频率为720KHz,下半周的频率为196KHz。此外,RF针对不同周期的信号振幅也不一样,T3时以I3表示,T11时以I11表示,它们的高低代表了反射峰值电平。RF信号示意图,红色的数字表示下半周的可能长度,因为RF信号的上下半周将各自针对Pit(或Land)的长度,频率很可能不会一样,图中的I3与I11则表示了3T与11T时的信号振幅CD-ROM规范中规定,RF信号的最高电平为ITOP,那么I3/ITOP应该在30%至70%之间,I11/ITOP应该在60%以上。它们将是正确识别信号的关键,因为RF信号将经过A/D转换成EFM编码,因此识别的正确性必将关系到数据的正确性。左图为Jitter较小的RF信号,右为Jitter较大的RF信号,可见右边的信号较为模糊, 由于模拟/数字转换时,以信号的逻辑识别电平为脉冲的翻转点,所以信号越模糊,脉冲翻转的误差也就越大显然,Jitter的存在将影响RF信号的精度。Jitter的出现,是有多方面原因的,说白了Jitter就是指刻录点的位置偏差,上面讲到的BETA也会对Jitter产生影响。为什么呢?如果OPC设计不良,将造成Pit与Land之间的边缘不清晰,从而影响RF信号的识别波形,如果刻录点的边缘锐利,那么RF信号也就更为锐利清晰。另外,假如刻录的功率不足,也将影响RF信号的振幅,从而给识别造成影响。由于T3是最常见的刻录点长度,因此Jitter的测试也大多以3T为单位进行,并且分为Pit 3T和Land 3T两部分。面向CD-R/RW的橙皮书最早对CD光盘的Jitter做出了规定,后来相关的标准也加入到新版的红皮书中,而且在黄皮书中也有相关的规定。前两者规定Jitter误差比不能超过15%,即约为35ns,如果达到115ns(50%),则肯定会发生错误,后者则规定Jitter的峰值不能超过50ns。&&& [影响光盘质量的因素――DVD的信道脉冲长度与时间]与CD的计算方法一样,DVD的调制频率也与1秒钟的数据传输相关。在DVD编码与纠错一节中,我们已经明白了DVD一个扇区的结构,一共13行,每行182个字节。按理应该是2366字节,但是在真正写入时,每91个字节要加入32bit的同步脉冲,因此,一个扇区最终会被分解为26个同步帧。一个DVD扇区最终刻录时的结构,32与1456都是指信道脉冲数量DVD规定,在一倍速时,1秒钟要传输同步帧17580个(约676个扇区),每一帧的信道脉冲数为91×16+32=1488bit,这样DVD的调制频率就约为26.16Mbit/s(精确值为26.15625 Mbits/s),此时我们可以计算出对于DVD的信道脉冲时长为38.23ns,而DVD每秒的转速为3.49米(一倍速时),那么每个信道脉冲的空间长度就是133nm。这里需要指出,虽然DVD与CD一样同为RLL(2,10)+NRZI调制编码方式,理论上刻录点的长度与CD一样,同为3T-11T,但由于DVD的同步信息中会出现13个连续的0,因此DVD的最短刻录点为3T,而最长刻录点则为14T,因此DVD的刻录点的最小长度就399nm,约为0.4um,最大长度约为1.87um。&&& [影响光盘质量的因素――DVD的Jitter标准]这里的Jitter含义,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它与CD的Jitter一样,在此不再解释了。不过,与CD不同的时,在测试Jitter的时候,由于DVD的标准规定是将数据信号与带PLL锁像回路的系统时钟进行对比,因此没有明确的误差标准,而是以百分比加以判定。DVD的Jitter标准是指数据信号相对于系统时钟的误差需要指出的是,DVD的Jitter标准因不同的光盘规范而标准不一,见下表。可见,DVD论坛下属相关规范的标准统一为8%,而DVD+R/RW由于是DVD+RW联盟开发的,所以标准与DVD论坛不太一样,为9%。也就是说Jitter的误差范围要控制在3.058ns(8%)和3.44ns(9%)。DVD的HF读取信号示意图在读取时,DVD也是与CD一样,采用了HF信号进行读取时的识别,并且也对相应长度的刻录点识别电平进行了规定。I14H相当于CD规范中的ITOP,I14与I3分别是14T与3T刻录点的信号电平。DVD规范规定I14/I14H≥60%,I3/I14≥15%(DVD-ROM规范要求,DVD-9、DVD-18的I3/I14≥20%)。小提示:再次重温一下BETA与OPC 在上文中我们讲到了BETA的含义,现在当我们了解了CD与DVD的读取原理后,就可以进一步了解BETA的含义了。BETA实际上是代表了HF信号上下半周电平的对称性我们以CD的HF信号图为例进行说明,I11是刻录点HF信号的最大电平值,如果以HF信号的中心电压为分界面,之上的电平以A1表示, 为正值,之下的电平值以A2表示,为负值。那么相同时长的信号在这两个区域内的电平应该是相等的。因此,理想的状况就是A1与A2的和为0(绝对值相等),这样BETA值也就为0。如果A2的绝对值 大于A1,那么BETA就是负值,反之就是正数。由于I11=(A1-A2),所以这个计算公式也可以写成(A1+A2)/(A1-A2)。 对于DVD,道理也是一样的。现在再看看有关CD/DVD的BETA标准,是不是就好理解了呢?其实,在刻录时驱动器所做的OPC操作就是通过自身测试BETA值以调整激光功率以达到或接近最佳值。OPC的原理上图中,Pwo代表最佳刻录功率,P代表实际刻录功率,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与BETA之间的关系。&&& [影响光盘质量的因素――其他影响刻录质量的因素]前文说过,刻录是光盘与驱动器双方的事情,驱动器为了达到最好的刻录质量而竭尽所能地来顺从光盘的特性,而反过来光盘也不能做得太差了,否则就会被大多数驱动器所抛弃。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有关光盘的质量因素对刻录质量的影响。介质:刻录介质(染料与相变材料)的均匀性与材料的响应能力都将影响刻录机的调校,如果一张介质质量不佳,涂抹不均匀的光盘遇到一个OPC控制简陋的刻录机,其结果可想而知。事实上,刻录机厂商一直在关注市场上光盘新品,并会记录下其产品识别代码与介质代码,然后实际测量它们的性能,并根据测试的结果将相应的OPC控制代码(也可以说是定制的刻录策略)添加进刻录机的Firmware中。拥有刻录机的朋友应该清楚,刻录机Firmware的更新内容主要就是增加对盘片的支持范围,以适合更多的盘片,从而也更会得到用户的意。因此,光盘的质量好坏,介质是第一重要因素。轨道:CD与DVD±RW都是将信息写入预制的螺旋的沟槽中,DVD-RAM则是利用了沟槽与岸台两种轨道。CD-R空白盘上的预刻槽就是一条从内向外连续的摆动螺旋线,它确定了光盘的物理信道轨迹,也就是说,光盘的记录符要刻写在与预刻槽位置对应的记录层内。CD光盘的摆动频率为22.05KHz,摆动周期为54~64μs,摆动幅度为25~43nm。DVD+R/RW的轨道摆频率则为817KHz,DVD-R/RW/RAM的摆动频则为141KHz。如果预制轨道质量不佳,那么刻录机将会付出额外的努力来锁定轨道,但如果超出了刻录机的能力,那么就意味着刻录质量将不能保证。而且,在CD光盘中,使用了绝对时间预制沟槽技术(ATIP,Absolute Time In Pre-groove)来指示地址信息,DVD+R/RW则使用了类似的地址预制沟槽技术(ADIP,ADdress In Pre-groove)来给出地址信息。它们都是将信息码调制在预制沟槽的抖动中,因此如果轨道制作的有问题,那么ATIP与ADIP的信息也将不能被正确识别。业界将ATIP与ADIP的错误率分别定义为ATER(ATIP Error Rate)和ADER(ADIP Error Rate)。CD相关标准中规定,每10秒钟,ATER不能超过10%(换算成错误数,就是要控制在75个以下),至于ADER,笔者没有找到相关的业界标准。小资料:ATIP与ADIP简介ATIP规格:由于CD光盘最早用于唱片,所以它的地址信息不像硬盘 以柱面、磁道、扇区或逻辑块编号那样的寻址,而是以分、秒、帧为单位进行寻址,因此也称时间寻址。一个ATIP地址共42bit的信息(见下图),除了同步4bit、CRC校验14bit外,分/秒/帧各占8bit,每一个数据块(扇区)对应一个ATIP地址,因此ATIP地址每秒钟出现75次(75Hz)。有些文章说ATIP只是光盘信息区中的一个内容,这并不正确。事实上,ATIP信息存在于CD的每个角落,在结束时的时间地址就是看作是光盘的容量信息。ADIP规格:与CD的ATIP相似,DVD+R/RW也将地址信息调制于轨道的摆动之中,一个ADIP地址由52bit组成,具体含义见下表:每个ADIP地址对应4个物理扇区,因此DVD+R/RW的寻址精度就是8KB。平面倾斜:如果说ATER与ADER考验的是刻录机锁定轨道的能力,那么如果刻录介质层并不是一个绝对平整的表面,考查的就是刻录机的激光的聚焦能力。事实上,不可能存在绝对平面的介质层,我们将不平整的光盘表面称为“平面倾斜”,业界称之为Tilt。一些劣制光盘从侧面看就能看出明显的倾度,在高速旋转时(目前最高CAV方式16X DVD刻录时,转速约为9300rpm),如果再遇到介质层薄厚不均,对刻录机显然是一个重大的考验。激光如果聚焦不准,就将影响刻录时的功率,因此当光盘的平面倾斜幅度大于刻录机所能适应的范围时,刻录质量也就不能保证了。刻录时的操作:在光盘刻录时,用户的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所选用的刻录软件也将对刻录的结果产生影响。现在的刻录机虽然都具备了缓存欠载保护技术,但不要认为这个技术是万能的。很多用户觉得有这个技术的保护,就无所顾忌了,比如在刻录时做拷贝文件、BT下载等对硬盘占用率大的操作。虽然缓存欠载会在数据断流时暂停操作,但重新进行刻录时仍要先进行重新定位,而这个定位精度肯定不及一气呵成式刻录来得精确。若欠载次数非常多,欠载时间过长,可以想像最终的刻录质量。所以,在进行光盘刻录时,尤其是高速光盘刻录时(40X的CD刻录相当于4倍的DVD刻录,每秒数据量将近6MB,而8倍的DVD刻录就相当于72倍的CD刻录,每秒数据量约10MB,对硬盘的传输要求也不低了),最好不要进行其他占用硬盘的操作,并保证系统的CPU占用率处于安全的水平。另外,刻录软件有时也非常重要。笔者有一次无意中发现,自己所用的某一品牌的刻录机在使用Ulead的Movie Factory 3.0的数据光盘制作功能时,质量要比Nero Burning ROM明显得好,这应该与软件对刻录机的支持是否优良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当发现在自己读取环境中,光盘的质量不佳时,不妨换用其他的刻录软件试试,也许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总结:正确看看待刻录质量
寻找满意的组合]现在大家应该对影响光盘刻录质量的因素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了。与我们使用内存不同,我们可以根据内存的特点去主动调整主板的BIOS以获得最佳的性能,但是当我们买回来的刻录机的刻录盘之间不能很好的匹配时,你可能就束手无策了,可能的解决方法无非是等待刻录机新Firmware能对手上的盘提供更好的支持,要不就是去买其他该刻录机点名支持光盘,或者换一台读盘能力更好的光驱。总之,用户无法自己通过简单的调试而将问题解决。因此,若想避免出现刻录质量的问题就要在购机之前做好准备。在选择产品时,要多看看这些产品的Firmware的更新记录,那上面会记载着新增支持盘片的品牌与种类。有些厂商虽然很大牌,产品质量也很好,但可能由于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原因,其所支持的盘片并不见得会是中国大陆市场所见的(或者说价格可接受的),此时就要三思了。如果盲目的买进来,很可能就要苦等新的Firmware或换用其他价格昂贵的刻录盘了。某厂商的Firmware更新说明,主要内容就是新增光盘种类显然,当我们了解了刻录质量在光盘与刻录之间的因果关系后,就不能将刻录质量不佳的罪名贸然地指向其中任何一方。很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A刻录机刻B盘不行,但刻录A盘没有问题,B刻录机刻A盘不行,但刻B盘没有问题。那么,你怎么去判断两者的好坏呢?如果在测试中A与B刻录机都用的是B盘,那么倒霉的肯定是A刻录机。若刻录盘有100种,有10种A刻录机的刻录质量不佳,20种B刻录机刻录质量不佳,我们也只能说A刻录机的盘片兼容性更好,而不能说B刻录机的刻录质量不好(在两者刻得都好的范围内,则可以比较相对的刻录质量好坏)。这就好象经典的NVIDIA与ATI显卡的较量一样,你很难用一款游戏去评价它们性能高低,刻录机也是如此。所以,片面的追求所谓的刻录质量还不如追求刻录机的盘片兼容更有实际的意义,这也就是选购时最先要考虑的问题。只有当测试的盘片的种类足够多,而质量问题又普遍存在时,我们才能断定是刻录机的问题,对于盘片也是如此,只有当一种光盘在很多种刻录机上都出现刻录质量问题时,才能断定是光盘的质量原因。而且,这还是抛开测试时读取设备可能造成的影响所下的相对性结论。总之,单一的评测不足以说明问题!用户要明白这一点,介绍产品的媒体也更要注意这一点!当然,这么说并不是意味着刻录机或盘片之间没有刻录质量的差别。当在可接受的质量范围内(BLER、PI/PF、Jitter、BETA等符合相关的标准),错误更少当然就越好,否则那些有技术实力的厂商也不会开发出多种多样的保证刻录质量的技术,但这些往往是以金钱为代价的。面对一台699元和1699元的刻录机或5元与15元的刻录盘时,你会怎么选择呢?不可否认有对质量追求十分苛刻,或者财力充裕的用户,但他们不是主流,就像他们所想买的产品一样,主流的普通用户则应该从务实的角度出发。要想买到合意的产品,答案其实很简单,也很俗――就是多看看评测报告(包括相关论坛上网友公布的评测数据),虽然一家的评测的范围不会很广(先不要看测试的结论,我说过,小范围组合的测试并没有多大的说服力,要注意看的是评测中的具体表现),但多家测试报告综合在一起则可以起到相互弥补的作用,从中找出符合自己的标准(财力和对刻录质量的要求)的性价比最好的刻录机+光盘组合,就是比较保险的选购策略,我想用户一般也不会没事经常换用不同品牌的光盘吧。总之,我们要正确看待光盘刻录质量的问题。用户肯定不可能将所有刻录机与所有的刻盘的组合测试一遍,但通过多方的评测报告,则能起到相似的作用。不要再拘泥那些枯燥的评测数据,选中一款产品和与之相匹配的几种光盘就已经足够用了,实惠才应该是广大用户的最大追求!有关测试的话题,将在本专题的最后一节中会做进一步阐述&&& [如何测试光盘的质量――光盘质量测试的意义]在本专题的《是什么在影响CD与DVD光盘的质量?》一文中已经讲述了笔者有关刻录质量测试的观点,那么“光盘刻录质量的测试意义何在?”这一问题也就摆在各位的面前。显然,我们不能为了测试而测试,更不能在范围有限的测试中盲目的评价产品的好与坏,因为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对于用户而言,测试的最大的目的在于了解当前所使用的刻录机与光盘组合的“结合质量”与最高可能的刻录速度(比如能经8X的速度稳定的刻录4X的盘片,岂不是更好?),当通过测试发现质量问题后,就要寻找相应的对策――是等Firmware还是更换盘片?对于媒体而言,则是向读者展示不同的刻录机与不同的刻录盘之间的匹配程度,从而给读者一个选择的参考。并在可允许的错误率范围内,给出一个相对的高刻录质量的推荐。这里要强调一点,只要刻录的结果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那么就可以认定该种组合(刻录机+光盘)的刻录质量是合格的,在此基础上更好的质量当然会更好,可在读者的心目中,会不会都对质量有如此苛刻的要求就很难说了。而且,不要以为范围广阔的测试就肯定有说服力,因为在测试过程中,我们还不能忽视一个问题的存在。那就是测试时的读取平台。由于C1、C2、PI、PO纠错都是在光驱已经将光盘上信息读取恢复成数据之后才做的事情,也就是说光驱读盘是第一步,如果光盘上实际刻录的信息是正确的,但由于光驱的读盘能力较差,最终的生成的数据是错误的,那么对C1、C2、PI、PO错误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 两种不同的驱动器对同一张光盘的CD-DVD Speed光盘质量测试结果(PI Error与Jitter都是越小越好,相关的说明见下文),从图中可见上边的要明显好于下边的所以,以现有的普通大众的测试方法来看,从某种角度上说,光盘的刻录质量测试也是对测试平台读盘能力的一种测试。对于光驱的读盘能力,我相信大家应该深有体会,这绝对是一个“个性化”的因素。有时A驱读不了的光盘,在B驱就能非常顺畅的读取,这种情况我想各位应该是屡见不鲜了,此时你肯定不能贸然地评价光盘的刻录质量。另外,测试时的速度也是有讲究的。理论上,光盘的错误标准基本上是按1X速度时所制定的,也就是说,光盘只要能在1X的速度下达到相关的质量标准就被认为是合格的(CD唱片和视频DVD在播放时都是1X的速度,高于1X的速度主要用于数据光盘)。事实上,由于倍速的提高对读取所带来的影响(可能会因为对焦的时间缩短而影响读取的准确性)是一直存在的,所以很多光驱在读取质量差的光盘时都会进行降速,不信你就观察测试过程中的传输倍速,有时是会变动的。而工业级测试设备则严格按照业界规格设计,始终要保证稳定的低速率读取(一般不会超过2X),数据读不出来就是读不出来了,另外在专业测试中往往还会借助专业的微观设备以检查光盘表面的实际情况,以还原光盘的本来面目。
同一光驱和DVD光盘在不同速度下的KProbe测试结果,下边的为1X测试,上边为8X测试,哪个质量更好(看Max值)?一目了然。在普通的测试中,选择最高倍速读取的主要是考虑到测试的时间,否则读一张DVD就需要40多分钟,谁受得了呢?但这种高倍速测试的结果更需要冷静对待,因为影响读取质量的因素更多了。因此,普通大众用通用的光驱+专用的测试软件所做的测试只能作为参考,否则业界也就不需要那些成本上万、甚至上百万元的光盘测试与验证系统了。当然,这种工业测试也存在着相对性,但显然要比大众级测试严谨得多。所以,我们绝不要盲目迷信那些使用普通驱动器所进行的光盘刻录质量测试,不过作为选购时的参考仍有价值,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下面我就介绍主流的几种测试软件和相关的测试方法(注:由于这些软件不仅可以测试光盘的刻录质量,还可以测试DVD-ROM的测试,所以本文的题目没有局限于刻录质量的测试)。&&& [如何测试光盘的质量――CD-DVD Speed]CD-DVD Speed是一个老牌的光驱测试软件,长久以来一直是Nero刻录软件工具包中的一员,另外也可以单独下载。从3.0版本开始增加了C1、C2、PI、PO与Jitter的测试。不过由于上述测试需要软件与硬件进行沟通,而当前光驱控制器的设计并没有标准化,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光驱都可以使用CD-DVD Speed进行上述质量测试。目前CD-DVD Speed的最新版本是3.12,其相关测试项目所支持的光盘驱动器看下表:" border=1 align="no" alt="有多少错误可以忍耐?CD与DVD光盘质量深入探讨(下篇)" titlet="有多少错误可以忍耐?CD与DVD光盘质量深入探讨(下篇)">CD-DVD Speed目前所支持的刻录机/驱动器一览表(点击放大)CD-DVD Speed是目前可用驱动器最多的一款测试软件,由于很多国内品牌的刻录都是从中国台湾厂商OEM的,所以很多大陆品牌的产品也可以使用这一款软件。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即使不在这个列表上的驱动器也可以进行C1、C2、PI、PO测试,但准确性就不能保证了。CD-DVD Speed的界面图,光盘质量测试的选项在“其他”菜单中在“其他”菜单中,有两个刻录质量选项,一个是ScanDisc,这是对光盘可读性的一检测,一个就是“光盘质量测试”(Disc Quality Test)。ScanDisc的表面扫描,检查光盘的可读性,文件测试则显示光盘上文件的可读性,我们一般选择“表面测试”,如果出现红块就表明光盘上有驱动器不能纠正的坏数据区(若是CD就意味着CU错误,DVD就意味着POF错误)ScanDisc只是一个粗略的测试,只能分辨出光盘有没有不可读出的错误,所以只要光盘的刻录质量满足相关的标准甚至超出相关的标准,在测试中也不会出现红块(如果出现CU或POF,那么红块就不可避免)。因此,如果想详细了解刻录质量,就要用到光盘质量测试。光盘质量测试在不同支持光驱下可进行C1/C2、PI/PO或Jitter的测试首先要在CD-DVD Speed开始界面中选择测试驱动器,然后再进行光盘质量测试。由于不同的测试项目需要相关的驱动器支持,所以只有很少部分的驱动器才支持全部的测试项目。上图是使用CD-DVD Speed所宣布完全支持的BenQ DW1600刻录机所生成的,从中可以看出,即使将速度调整为8X,测试时的速度也一直保持在1X至2X之间。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正确而严谨的做法,其给出的结果相对来说也是更正确的。在结果图中,横坐标为容量,上图左侧的纵坐标是PI/C1测试值,右侧的纵坐标为转速(单位是1000rpm),下图的左侧纵坐标是PIF/C2测试值,右侧是Jitter测试值。为什么越到最后,错误值会越来越大呢?这是由于光盘从内圈开始刻录/读取,所以容量越大时,就意味着越向外圈靠拢,此时光盘的晃动与几何形状缺陷的影响也就会越来越大。在在刻录时,如果光驱的精确控制能力不足(如转速、OPC),那么外圈出现质量问题的机率就远远大于内圈,在读取时也是一样。测试结束后,会出现一个报告窗介绍详细的测试结果虽然没有相关的帮助文档介绍,但笔者认为Disc Quality Test的测试单位与相关的业界标准相符。即以8个ECCB为一个PI测试单位,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最高达529个PI错误已经超出了标准中的每8个ECCB的PI错误不能超过280个的标准,但测试中没有出现PIF和POF,则表明最终的解码没有任何问题,PIF的测量单位应该是1个ECCB,最高允许的标准是4个。如果是CD光盘,那么测试的单位就是秒,C1错误的标准上限220,C2则当然是越低越好了(CD光盘标准中对C2错误没有明确的规定)。最后一个参数就是Jitter,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张光盘的Jitter从一开始(内圈)就不合格,达到了12%(DVD+R的标准是9%),结束(外圈)时达到了15.1%。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发现,PI错误的数量随着Jitter的增加而增加。从这里大家就能更了解Jitter与光盘质量之间的关系了。但是,在另一方面,Jitter的提高并没有影响PIF的数量,这应该与测试速度较低有很大的关系。另外,除了专用的光盘质量测试外,传统的传输率测试也可以体现出光盘的质量。如果测试的曲线是稳步上升的,就证明质量良好,如果曲线是七扭八拐的,那么就说明质量有一定的问题,光驱必须通过降速来读取,而如果读不过去的话,CD-DVD Speed则就会报错而终止测试。光盘质量不佳的传输曲线图,但仍能完成测试,说明光盘还能在此光驱上被完整的读取(ScanDisc测试也不会出现红块)不过,我们别忘了,上面这些测试结果只是BenQ DW1600刻录机给出的,并不能代表光盘在其他光驱上的质量表现。&&& [如何测试光盘的质量――KPorbe]KProbe是一个相当著名的测试软件,以前叫K's CD/DVD Probe。与之一块出名的就是建兴(LiTEON)的光驱。因为KProbe就是为建兴光驱而设计的,原则上只支持建兴的产品(包括OEM)为测试平台,但如果某公司的产品在设计上与建兴的产品相接近(如相同的伺服设计与控制器),也可以通过KProbe进行部分的测试,不过测试结果可能并不完全正确。KProbe的介面图,目前最新版本是2.2.3与CD-DVD Speed相比,KProbe的测试项目中没有Jitter,但有了ATER/ADER的测试,这个测试是针对空白的CD或DVD+R刻录盘的。注意,要把“Write”选项关闭,否则测试后的盘片不能使用(它是通过真实的刻录来检测)。测试前要选择准备要用的刻录速度,这个测试的结果可以理解为CD或DVD+R刻录盘沟槽制作质量,质量越好,可用的刻录速度就可以越高。选择40X时的某CD-R的ATER测试结果,ATER测试显示错误率较高,不太适合在这此速度下刻录事实上,我们使用KProbe的项目主要就是第一项“BLER”,即块错误率。至于最后面的“Performance”则与CD-DVD Speed的速度测试差不多,但可测试的项目较少,如果有CD-DVD Speed就可以不用它了。值得注意的是,KProbe的作者似乎长期以来对PI与PO的标准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在早前的版本中,我们看到的是PI与PO测试图,而不是现在的PI/PIF测试图。K's CD/DVD Probe 1.1.29的界面图,仍以PI、PO错误分析DVD刻录质量当我们了解了本专题前面介绍的相关标准后,大家就能明白,显然现在新版本在参数上更为正确。在测试介面的右侧,我们可以调整相关的测试选项。其中你能发现PI与PIF(新版本的界中这里仍然是PO,可惜)的测试单位,前者为8个ECCB,后者是1个ECCB,这个我们就不用改了。其他的参数需要调整的就是速度,从1X到Max(看测试光驱的能力)。在很多DVD光盘测试中,都是选择8X或Max(现在的光驱对于DVD刻录盘来说就是Max=8X),这是因为测试用时最短,但在前文的分析中,大家已经能明白这种做法是不太严谨的。当然,由于所有的光盘都是在同样的配置下进行测试,所以也具备一定的可比性,但对于某一光盘的具体质量的评价可能就不是很客观了。这需要测试人员灵活掌握,并且事先做好充分的说明与解释,以免误导读者。KProbe的测试结果图当测试完成后,点击绿色箭头“开始测试”按钮旁边的“软盘”形状的按钮即可将测试结果存成PNG格式的图片。从中我们能看到简要的测试结果。我们要关注的是PI与PIF的最大值,前者最好不要超过280,后者最好不要超过4。在某些厂商的内部规定中,则可能会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如对刻录质量要求非常高的Plextor就认为,PI错误不能超过20。某些光驱可能可以使用KProbe测试,但测试结果也许会不太正常对于那些没有建兴光驱的用户来说,某些光驱也可以使用KProbe进行测试,比如BTC的1008刻录机(台电的DWB8D就是OEM自这一型号)。但是,在笔者的试用发现对于某些质量较差的盘片,它给出的数值很异常。比如PI与PIF(图中显示是PO)错误值达到6000多,但我们可以计算一下。一个DVD的ECCB有208个PI行,一行出错(不超过5个字节)算做一个PI错误,那么8个ECCB也就是1664个PI行,不可能出现6000多个PI错误的时候,同理PIF的数量也只能在0-208之间(同样是这张光盘,在建兴光驱上的测试结果,PIF最高为200)。所以,使用非建兴光驱进行测试时,一定要多加小心(本例中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光盘的刻录质量是存在问题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KProbe的光盘信息工具也是非常好用的,在Info菜单下点击Disc就可以看到光盘的详细情况,包括生产商和速度信息。如果是双层DVD光盘,还会报告双层的类别,即使不是建兴的光驱,也可以使用这一功能。KProbe所报告的光盘信息非常明确与CD-DVD Speed测试一样,KProbe测试的结果仅表示该光盘在所使用的光驱上所体现出的质量水平,不要将其绝对化,切记!&&& [如何测试光盘的质量――PlexTools Professional]PlexTools Professional(PTP)是日本著名刻录机厂商Plextor(科浦特)的专用工具软件,只能与Plextor的产品配套使用,而它的测试功能只能是Plextor的某些产品才能支持。由于Plextor刻录机的高质高价,使其在用户中的普及率很少,因此采用它的质量测试大多出现在媒体的测试报告中。当然,如果你正好是PlexWriter Premium(CD-RW刻录机)或PX-712A(DVD-Dual刻录机)的用户,就可以好好玩玩这个软件了。其实,测试功能只是PTP的一个组成部分,PTP的强大更体现于刻录光盘的实力上,不过这与本文无关,我们暂且不提。由于笔者手上没有Plextor的相关产品,所以相关的介绍以PTP的帮助文件整理而成。PTP目前的最新版本是2.15,其主要的测试项目包括4大部分:Q-Check C1/C2测试:(仅支持PlexWriter Premium和PX-712A) Q-Check FE/TE测试: (仅支持PlexWriter Premium和PX-712A) Q-Check Beta/Jitter测试:(仅支持PlexWriter Premium和PX-712A)Q-Check PI/PO 测试: (仅支持PX-712A) C1/C2和PI/PO测试,大家已经比较了解了,PTP在测试中,比较有新意的是增加了CU与POF的测试(PIF测试据说是一个隐藏功能,在说明书中没有提及),下面我们着重看看相对来说更为陌生的FE/TE测试与Beta/Jitter测试。FE/TE测试PTP的FE/TE测试图FE的全称是Focus Errors,即聚焦错误,是指激光无法正确聚集于一点的错误。TE代表Tracking Errors,即寻轨错误,是指刻录机不能正确跟踪轨道的错误。这个测试是用来寻找最佳的刻录速度的,因为如果盘片质量不好(如沟槽制作不精确,介质层与盘片不平整),速度越高,那么出现FE与TE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越小。当测试的两条曲线比较平稳,而且数值较低时(30以下),就表示当前刻录盘可以在当前的测试速度下刻录,如果曲线很不平稳且数值较大,那么就意味着在此速度下刻录,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性很大。这有点像KProbe的ATER与ADER测试(ATIP与ADIP错误与寻轨错误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更为精细。Beta/Jitter测试PTP的Beta/Jitter测试图Beta/Jitter的原理和相关的标准就不在这里重复了,图中红色的线代表Beta值,越接近0越好,Jitter则要看蓝线的抖动幅度,CD不要超过15%(图中的结果最大值在40%左右),DVD不要超过8%(DVD-ROM/-R/RW)或9%(+R/RW)。不过PTP似乎没有像CD-DVD Speed那样给出准确的数值,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还是那句老话,PTP的测试也只代表了光盘在PlexWriter Premium或PX-712上的读取表现,这是与它们的读盘个性息息相关的。相同的光盘,若用KProbe+建兴光驱进行测试,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 [如何测试光盘的质量――CD/DVD Inspector]CD/DVD Inspector是一款光盘数据恢复软件,它可以帮助你最大限度的拷贝出光盘上的数据。而与光盘质量测试相关的,就是Tools菜单下的Readability Test(易读性测试)。CD/DVD Inspector的介面图,Tools菜单下的Readability Test是我们要用的功能Readability Test的测试报告,绿色的对勾表示光盘可以在当前光驱下完美读取Readability Test有三个选项,分别代表了三种测试精度,或者说是取样数量。Quick Scan只对光盘取100次样,并以这100次的读取结果分析光盘的质量。显然这是不客观的,所以我们一般都选择Complete Scan,进行完整的扫描。横坐标代表容量,纵坐标代表CD传输率的倍数,对于DVD来说,则要除以9,如图中以30X为起点,对于DVD来说就是3.3X起步。事实上,这个测试有点像CD-DVD Speed的ScanDisc,但它给出了驱动器自身可修正的软错误(Soft Error)和驱动器自身不可修复的硬错误(Hard Error)的比例。从这个定义上,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光盘质量测试与测试平台之间的密切关系。需要注意的是,Readability Test的结果也是与所使用的光驱密切相关的。CD/DVD Inspector虽然是光盘数据恢复软件,但前提也是光驱能读取数据,CD/DVD Inspector只是提供了特殊的控制手段以加强光驱的逻辑读取能力,光驱在物理上的读取能力,CD/DVD Inspector是无能为力的。因此,Readability Test也仅限于当前测试平台,若换用其他的光驱,绿色的对勾可能就会变成红色的叉了。&&& [结语:光盘质量莫轻言]刻录质量的问题一直是刻录发烧友所喜欢研究的问题,哪个刻录机更好,哪个盘片更好,哪个版本的Firmware更好等等,都是他们所谈论的话题。而本专题的目的则在于帮助大家了解所谓的刻录质量是指什么,各个参数的详细含义,以及它们对光盘质量的意义。而就测试的方法来说,其实并不止上述4个软件。在刻录界有着深厚功力的日本三洋公司也有一款针对其刻录产品的测试软件――UM Doctor,但它只能在三洋的OptoRite DD0405/DD0401/DD0203/DD0202或它们的OEM机型上使用。由于它们在中国大陆的普及率很小,所以很少有人采用它进行质量测试(在国外也很少见人用它)。UMDoctorPro.II.配合相应的三洋光驱也是测试光盘C1/C2或PI/PIF(UMDoctorPro叫UncPI)的利器事实上,对于具体的用户而言,他们的刻录设备与读取设备基本上是固定了的(对于某些用户,刻录机=读取设备),所以就刻录质量来说,如果在这种固定的组合中能得到比较好的测试结果,用户就应该满足了。这里,我们可以将CD-DVD Speed中的ScanDiscc测试或CD/DVD Inspector的Readability Test测试作为质量测试的底线,再配合CD-DVD Speed的传输曲线测试,如果能顺利的读取,就可以说在你使用的环境中,光盘的质量是没有问题的。没有必要过分的纠缠于C1/C2、PI/PO的测试数据中(如果能进行相关测试的话)。要知道刻录机、刻录盘、读取光驱(相当于测试平台)、刻录机Firmware版本这四者中,任何一方的改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评测结果。有时很可能会出现,媒体测试中表现很好的刻录组合刻出的光盘,在自己使用的读取设备上不能读取的情况。也有可能出现,测试中表现较差的组合通过刷新Firmware后表现良好的情况,但媒体可能会因为条件的限制,很少能进行跟进性测试。对于不少人来说,光盘的可流通性非常重要,有时很可能会帮朋友刻上几张盘。因此,刻完的光盘的兼容性就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但这种兼容性算不算是质量问题呢?如果它在某些光驱上的评测结果十分完美,但在某些光驱上根本认不出来,我觉得就不能说光盘的质量是差的,这很可能是光驱在读盘方面的“个性”使然,大家想一想DVD影碟机的挑盘现象就会明白。所以,经常需要与他人分享刻录成果的用户,可以更关注一下刻录盘的兼容性问题,这往往比单纯的追求刻录质量更有用处。对于媒体而言,则要在相关的测试中做出正确的引导,如果有条件,刻录盘(或刻录机)与读取设备的测试范围要尽可能的大,以向读者提供更为完善的参考信息。由于可能的组合太多,范围太大,单纯的以一两款盘片对刻录机进行刻录质量的定论,或以一两款刻录机的结果对某一刻录光盘的质量进行评判都是不可取的。反过来,读者在观看这类取样数较少的测试报告时,也不能将媒体的测试结果绝对化,但测试的范围越广,可参考性也就越大,就这一点来说,媒体所做的刻录质量测试的价值仍是不可否认的。好啦,有关光盘刻录质量的探讨到此就告一段落了,希望本专题能给各位光存储爱好者带来某种启发或帮助。
阅读更多:
相关阅读:
文章观点支持
为文章报道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刻录光盘的详细步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