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布里渊放大器和拉曼分布式光纤分析仪的区别

布里渊散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 总结 英语 资料 ppt 文档 免费阅读 ..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布里渊散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进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布里渊光时域分析仪在长距离海底电缆温度监控中的应用
刘航杰,涂勤昌,李浩泉
宁波诺驰光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海岛供电是海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海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岛屿众多,随着国家&振兴海洋,开发海洋&战略的实施,岛屿间的电能输送通道&&海底电缆建设不断增加。海缆线路施工与运维复杂,一旦发生故障容易造成重大损失。由于海域的复杂性及潮汐、洋流等外界因素的变化,海缆长期运行中会存在过热点,因此实时监测海缆温度分布对保障海缆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光纤传感技术已开始应用于高压电缆的分布式在线测量、预警。例如,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DTS已在国内多个高压电缆工程获得成功应用,但由于DTS的最大测量距离小于10 km,难以满足长距离海缆监测要求。布里渊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是一种新型光纤传感器,测量距离可达数十公里,国内已有文献报道,但多采用布里渊光时域反射技术(Brillouin Opitcal Time Domain Reflection,BOTDR)。虽然BOTDR为单端测量,但由于探测的是微弱的自发布里渊散射光,难以实现长距离、高精度测量。布里渊型光纤传感器的主流技术为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Brillouin Optical Time Domain Analysis,BOTDA),它为环路测量结构,探测的是较强的受激布里渊散射光,因此BOTDA的测量距离与精度均远高于BOTDR。本文详细分析了BOTDA的工作原理,并将BOTDA技术应用于舟山嵊泗联网工程的海底电缆温度监测中,为长距离海缆温度在线监控提供应用经验。
2 BOTDA工作原理
BOTDA技术最初由Horiguchi等提出,该技术最初是为测量长距离光纤损耗而提出的,在观察到布里渊频移受温度和应变影响的现象后,BOTDA技术便发展成为一种新型测量技术。
布里渊散射是光波和声波在光纤中传播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光散射过程,布里渊频移nB与波长&、声速nA和折射率n的关系式如下:
当环境温度变化或光纤产生形变时,光纤中声速和光的折射率都会随之变化,从而使布里渊频移发生变化。根据文献,布里渊频移与环境温度、光纤应变成线性关系:
式中△vB为布里渊频移变化量;△&为光纤轴向应变;△TR为光纤温度。C&和CT分别为布里渊散射频移的应变和温度系数。对于普通的单模光纤,温度系数CT&&&约为1.1MHz/℃,应变系数C&约为0.0483MHz/&&。
BOTDA系统需要两个窄线宽的激光光源,分别为抽运光源(脉冲光信号)和探测光源(连续光信号),这两个光源发出的激光在光纤中反向传输,在光纤的脉冲光源端测量探测光信号,其结构如图1所示。抽运光和探测光分别从光纤的两端分别注入,当抽运光与探测光的频率差与光纤中某个区间的布里渊频移相等时,该区域就会发生受激布里渊放大效应,两束光之间发生能量转移。通过扫描探测光频率,可获得光纤任一点的布里渊频谱,从而得到分布式应变和温度测量。
3 BOTDA主要性能
布里渊型光纤传感器是光纤传感领域高端产品,目前只有加拿大、瑞士、日本、中国等可提供此类产品。宁波诺驰光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提供商业化BOTDA产品的公司,首款BOTDA产品型号为NTB-50,于2011年初成功研制,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NTB-50基于多项专利技术设计,集光电、硬件、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它直接采用常规通信单模光纤作为传感器,光纤既是传输介质,又是测温元件,可实现沿50km长度光纤分布的温度、应变实时测量(更大测量长度产品版本正在研发中)。图2(a)是测量主机的外形图,图2(b)是某用户软件的界面,表1是NTB-50技术条件。
4 BOTDA在嵊泗联网工程海底电缆监控中的应用
110kV嵊泗联网输电线路从衢山110kV变电站出线至嵊泗110kV变电站,全长46 km。主体部分为34.6 km的海底电缆线路,铜导体截面500mm2,始于衢山岛的小山咀,终于嵊泗泗礁岛的大黄岩。海缆中的光纤在分别在嵊泗、衢山登陆点的高压铁架下分离,海缆温度监控地点选在嵊泗瞭望塔内,将BOTDA设备放置于内,用引导光缆将高压铁架下海缆中分离出来的两芯光纤引入瞭望塔内,接入BOTDA主机中,在海缆的另一端衢山登陆点光缆交接箱内将海缆中对应的两芯光纤对接,构成测量回路。BOTDA完成34.6 km海底电缆全程温度测量的时间为20s,测温精度&1℃,对电缆过热点或快速温升异常现象及时预警。在海缆通电前后,BOTDA所测温度曲线如图3所示。
从图中看出,海缆的上岸段与海底段温度明显不同,这是因海水与空气存在温度差导致。从海缆通电前的温度分布看出,处于海底的海缆温度在16℃左右,岸上的海缆温度在22℃左右,温差为8℃,与海底环境、岸上环境温度相当。当海缆开始运行通电后,BOTDA所测海缆温度整体有所提升,从图中看出,处于海底段的海缆温度上升约1.6℃。据供电部门记录,海缆初始运行电流偏小,在100A左右,因此海缆温升也较小。
利用BOTDA技术可以在20s时间内实现海缆全程温度监控,监控距离长达34.6 km,温度精度&1℃,并可针对海缆上岸段等温度敏感区域进行重点监控。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水下及长距离输电线路提供一种有效地监测方法,其长期运行温度数据可进一步用于海缆载流量分析,为海缆运行监控提供重要依据,有效提高输电线路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另外,BOTDA作为一款先进的长距离分布式温度、应变传感器,还可在架空输电线路、长输油气管道、桥梁、大坝、地质灾害监测等领域推广应用,为公共安全在线监测提供科技保障。
相关信息&&1&&1&&1光纤拉曼放大器中级联的前向受激布里渊散射‘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光纤拉曼放大器中级联的前向受激布里渊散射‘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布里渊散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研究现状与展望--《光学仪器》2010年04期
布里渊散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研究现状与展望
【摘要】:布里渊散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在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阐述了布里渊散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原理,分析了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反射、布里渊光时域分析和布里渊光频域分析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布里渊散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研究热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P212.14【正文快照】:
引言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是针对结构健康监测提出来的一种新型传感器。它不但把光纤本身作为敏感单元,而且可以实现待测物理量时间和空间分布信息的同时监测,能够完成特殊环境下其他类型传感器难以胜任的监测任务[lj。基于布里渊散射机理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是上个世纪末提出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德桥;[D];中北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彤;虞宁生;;[J];Chinese Optics L2009年06期
宋牟平,赵斌,章献民;[J];光学学报;2005年08期
宋牟平;庄白云;;[J];光学学报;2007年04期
王峰;张旭苹;路元刚;董玉明;;[J];光学学报;2008年01期
刘迪仁,宋牟平,章献民,陈抗生;[J];光学仪器;2005年03期
黄民双,曾励,陶宝祺,黄尚廉;[J];航空学报;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斌;蔡栋生;何存富;杭利军;;[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鲍翀;宋牟平;叶险峰;;[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02期
陈方;万生鹏;;[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年07期
郭林峰;赵志敏;李伟;马成立;;[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8年02期
雷杨;潘炜;闫连山;罗斌;张志勇;任中耀;;[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年05期
李德桥;丁克勤;王飞;;[J];传感器世界;2011年04期
崔何亮,施斌,徐洪钟,张丹,丁勇;[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张蔚;李爱群;姚秋来;王亚勇;陆飞;杨建平;;[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年03期
黄民双;黄军芬;;[J];光电工程;2011年11期
魏峘,盛秋琴,张婷;[J];光电子技术;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旭苹;张益昕;王顺;;[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邓大鹏;李洪顺;赵峰;林初善;;[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张奔牛;周志祥;李星星;张开洪;;[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骆建伟;何存富;杭利军;郑兴强;吴斌;;[A];2010振动与噪声测试峰会论文集[C];2010年
骆建伟;;[A];2010全国虚拟仪器大会暨MCMI2010’会议论文集[C];2010年
邓大鹏;王晶;李洪顺;杜浩;;[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李鹏;赵志敏;洪小芹;郭林峰;;[A];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浩;[D];南京大学;2011年
李鹏;[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何俊;[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刘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刘荣梅;[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刘德华;[D];浙江大学;2005年
刘迪仁;[D];浙江大学;2005年
任亮;[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李东升;[D];山东大学;2008年
刘兴长;[D];重庆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超;[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苌亮;[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许谦;[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李红兵;[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李德桥;[D];中北大学;2011年
高瑜;[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刘江涛;[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张会彦;[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李荣伟;[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张竞文;[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兴周;[J];传感器技术;1998年01期
胡盛;施斌;魏广庆;卢毅;;[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陈颖,俞朴;[J];光电子技术;1999年04期
熊彬,阮百尧;[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钱晋武,孙流川,沈林勇,章亚男;[J];光学精密工程;2005年02期
王峰;张旭苹;路元刚;董玉明;;[J];光学学报;2008年01期
刘迪仁,宋牟平,章献民,陈抗生;[J];光学仪器;2005年03期
石永春;刘剑锋;王文娟;;[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8期
胡志新;马云宾;谭东杰;陈朋超;李俊;;[J];光子学报;2010年01期
王珂;罗金恒;董保胜;王玉柱;王礼平;;[J];焊管;2009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恩勇;[D];浙江大学;2004年
刘迪仁;[D];浙江大学;2005年
周琰;[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敬清;[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刘洋;[D];江苏大学;2009年
冯杰;[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刘超奇;[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民双,陈伟民,黄尚廉;[J];传感器技术;1995年02期
黄民双,陈伟民,黄尚廉,王新强;[J];光电工程;1995年04期
高建忠;蒋庄德;赵玉龙;朱笠;赵国仙;;[J];Chinese Optics L2005年11期
刘建胜,李铮;[J];光学学报;2003年10期
张伟刚,开桂云,董孝义,刘艳格,王伟,刘志国;[J];光学学报;2004年03期
宋牟平;[J];光学学报;2004年08期
刘迪仁,宋牟平,章献民,陈抗生;[J];光学学报;2005年04期
宋牟平,赵斌,章献民;[J];光学学报;2005年08期
刘迪仁,宋牟平,章献民,陈抗生;[J];光学学报;2005年09期
张利勋;廖云;欧中华;刘永智;代志勇;彭增寿;王大文;;[J];光学学报;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玉钧,尹成群;[J];传感器世界;2001年12期
郑君杰;叶松;;[J];半导体光电;2009年04期
韦斌,隋青美,张桂涛;[J];电子质量;2004年07期
王其富;乔学光;贾振安;尉婷;高宏;王向宇;;[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7年07期
国兵;隋青美;韦斌;;[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9年03期
张芙蓉;李永倩;张竞文;;[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10年01期
李晓娟;杨志;;[J];电力系统通信;2011年02期
程效伟;李永倩;何玉钧;宋文妙;;[J];光通信技术;2007年04期
倪玉婷;吕辰刚;葛春风;武星;;[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6年01期
王立娜;裴彦军;李猛;;[J];舰船科学技术;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鹏翔;刘玉龙;蒋最敏;;[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李滨耀;王进贤;;[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李志超;;[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管詠民;;[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郑浩平;赵明州;;[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史久林;何兴道;刘娟;李淑静;夏健;;[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程光煦;;[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李建华;王荣;徐智勇;朱勇;;[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海鸥;張齐年;刘燕;;[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杨文煌;周佩玲;李从周;;[A];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8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小明;[N];中国电子报;2000年
西门子公司;[N];通信产业报;2001年
陈虎;[N];电子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欧中华;[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胡君辉;[D];南京大学;2013年
李芳菲;[D];吉林大学;2008年
周强;[D];吉林大学;2006年
刘迪仁;[D];浙江大学;2005年
王如刚;[D];南京大学;2012年
常天英;[D];山东大学;2009年
林宏;[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贾茹;[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丁睿;[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秦昕;[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张婷婷;[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杨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张晓;[D];南昌航空大学;2012年
方伟;[D];南昌航空大学;2011年
杨惠姣;[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李德桥;[D];中北大学;2011年
张丽娟;[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高英;[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何玉钧;[D];华北电力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布里渊散射和拉曼散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