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视传媒参与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金融战略伙伴吗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还没有账号
在互联网风口上起舞
——大行互联网金融战略大透视系列访谈之光大银行
今年3月,工行发布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及其主要产品,&三大平台+三大产品线&战略布局谋定,成为国内第一家发布互联网金融品牌的商业银行。与此同时,建行、农行、中行、光大等亦在完善自身的互联网金融布局,全行层面的顶层设计呼之欲出。
如果说,以P2P、众筹、互联网理财等代表的草根开启了中国互联网金融1.0时代,种种迹象显示,互联网金融即将进入2.0时代。定义这个2.0时代,一个突出特征是:大机构,特别是大型金融机构的全面觉醒。他们觉醒之后,在正面战场的四面出击必将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互联网金融的版图。
当下正好处于上述变革的关键时间节点,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各家银行互联网金融战略将逐渐清晰并公之于众。在此时间点上,第一财经计划推出 &在互联网风口上起舞 &&大行互联网金融战略大透视系列访谈&,详解银行拥抱互联网金融的典型样本&&光大银行。
光大银行副行长李杰:跨界竞争加速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
&光大银行主动加强与互联网跨界企业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赢。& 光大银行副行长李杰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互联网金融在带来跨界竞争的同时,加速了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促使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以崭新姿态跨入金融发展大时代,在跨界竞合关系中构建大格局,迎来大发展。&
2014年始,光大银行着力打造&网络里的光大银行&,截至目前,其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客户量均突破2000万,电子支付客户量和微信关注量均超过1000万。
与此同时,光大银行持续建设的中国最大开放缴费平台&& 光大&云缴费&拥有缴费项目近600项,年度交易超过1亿笔,覆盖300多个城市;阳光银行&&光大直销银行,全面打通了理财、融资、电商等多重渠道与业务,打破了时空限制与银行卡归属限制;光大&购精彩&商城,构建起&金融+生活&一体化生态圈; 光大&云支付&已为9大行业的大宗交易市场提供资金监管服务,签约近百家第三方支付机构。
从&云缴费&到&云支付&,再到&阳光银行&和&购精彩&,光大银行千亿市场价值的创新逐步刷新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今年12月,在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电子银行年会&上,中国光大银行获&2015年中国最佳电子银行奖&及&2015年中国最佳直销银行奖&。
互联网金融转型之路
第一财经日报:近年来,部分银行推进&互联网+&与跨界联结,携手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新型互联网企业开展一系列互联网金融创新,光大银行对于的跨界合作是否具有战略考量?
李杰:光大银行主动加强与互联网跨界企业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赢。跨界是必须,不跨界失去了互联网生态带来的机会。
一方面,做大以&云缴费&为代表的金融开放平台,大力开展跨业代理合作等方式,推动网络缴费及保险、基金等代售业务快速发展,保持既有开放式网络缴费业务领先优势,打造成为新的主要收入增长点。
另一方面,通过打造电子商务平台模式&&购精彩商城,引入优质商户开设专营网店,在选定领域做深做透、形成特色的同时提升互联网获客能力,增强客户粘度,增加绿色中收,打造优势品牌。
互联网金融在带来跨界竞争的同时,加速了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促使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以崭新姿态跨入金融发展大时代,在跨界竞合关系中构建大格局,迎来大发展。
我认为,光大银行的&云缴费&和&购精彩&商城,是在&互联网+&的推进上与互联网公司和其他行业在跨界方面的典型案例,它们通过差异化的商业模式及服务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日报:现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有同质化的趋势,光大银行的互联网转型之路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特点?
李杰:在今年的年度工作会议上,光大银行唐双宁董事长提出一个字&顺&,并表示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希望光大银行能够借助大势,顺应客观规律,顺势而为、顺势而上。对于光大银行来说,有挑战,但机遇更大。
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的金融已经焕发出新的活力。金融覆盖老百姓生活、产业发展等方方面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血液。光大银行也深刻地解读了&互联网+&的概念,我们提出在四个领域有所突破:
1、&互联网+生活&,即消费金融。
2、&互联网+生产&,即产业金融。
3、&互联网+开放&,即普惠金融。
4、&互联网+移动&,即移动金融。
面对这四个领域,进行了&网络里的光大银行&布局,推开一扇门&&阳光银行,通向互联网的直销银行大门,抬头看见两朵云&&云缴费、云支付,低头看见三朵花&&e理财、e融资、e电商。
日报:今年8月18日,阳光银行&&光大直销银行正式发布上线,开启了光大银行互联网金融的新征程。从&云缴费&到&云支付&,再到&阳光银行&,光大银行如何全盘布局自己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光大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未来还有哪些新的发力点?
李杰:8月18日,&阳光银行&&&光大直销银行正式发布上线,开启了光大银行互联网金融的新征程。&阳光银行&全面打通了理财、融资、电商等多重渠道与业务,打破了时空限制与银行卡归属限制,可以面向广泛的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同时将更多生活化的场景融入其中,带给广大用户优质的产品与阳光般的服务。&阳光银行&战略布局即推开互联网金融大门,构建安全、便捷的空中&金融+生活&服务体系。
未来发力点总结为三点:
1、完善的基础功能与创新的特色服务相结合。
阳光银行将光大银行的阳光服务优势充分发挥,服务前移、服务上门,服务到指尖,服务贴心,找到发现金融产品需要的契机,在支付结算、账户管理及基本功能方面,光大银行坚持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易用性体验,同时依托电子账户、跨行支付等功能,支持24家银行的借记、贷记卡支付,有机会让更广泛的用户享受&阳光银行&优质服务。在此基础上,不仅服务于标准化,阳光银行还推出个性化服务,聚焦&梦想&这一主题,推出梦想计算器,按照客户设置的梦想和投资偏好进行评估,给出资产配置建议,并通过&梦想计算器&进一步制定梦想落地方案,结合梦想计划,转化为每月可实现的阶段目标,成为有梦想的人实现梦想、走向成功的助推器。
2、打造&金融+生活&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阳光银行&最大的特点是突出&金融+生活&理念,构筑一体化服务生态圈。通过建立会员+客户的服务体系,将专业金融与社交金融加以区分,灵活服务不同需求人群,降低使用门槛。同时,&阳光银行&可为客户提供&5+4&&金融+生活&服务体系,包括:保险理财产品&财富宝、货币基金产品&阳光宝、定期存款产品&定存宝、黄金定投产品&积存金及理财夜市5大金融产品。在此基础上,更可在线享受光大银行精心构建的4大生活场景式服务,支持包括在线预约机场外币兑换业务在内的出国金融服务、以&云缴费&平台为基础的生活缴费服务、实物黄金购买与赎回及在线申请、审批信用卡服务等,&5+4&体系构建起&阳光银行&全方位、一体化、无时空地域限制的线上&金融+生活&服务体系,真正发挥出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使惠民服务举措扎实落到实处。
3、强大的技术保障,稳稳突显安全防线和个性化服务体验。
&阳光银行&依托强大的技术支持,搭建了多重、稳固的安全防线,着力打造出五大安全特色:整套安全体系通过了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检测、拥有专属密码控件、微信变动通知、保险赔付、交易实时监控机制,全方位保障资金使用安全,真正做到让用户放心、安心。同时,&阳光银行&是国内首家采用H5技术的直销银行,在产品迭代、使用体验和系统适应上表现更加突出,同时推出的PC+移动端两套应用,将服务内容进行了区分,实现了服务需求的无缝对接,满足了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行业格局变化
日报:今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具体到银行业,您认为互联网+带来了哪些新的机遇?整个行业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李杰:今年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对于商业银行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政策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国家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当前国家对互联网金融&宽准入&、鼓励加快发展的初步意见。
二是互联网直接获客渠道及目标客群不断扩大。随着生物识别等科技手段的进步,银行依托传统网点渠道拓展客户的模式将得到改变,从互联网平台直接获客成为可能。
三是业务模式的创新加速。通过运用互联网思维、应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金融焕发出无限活力,产品及服务模式创新加速。
四是互联网模式必须为客户提供普惠金融贴心服务,成为可能利率市场化后,给银行找到新的盈利模式提供了机会。
未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所有银行业务均可以通过互联网办理,交易成本大幅下降的同时处理效率显著提升。由于365天24小时不间断、可持续服务的特点,使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金融服务。从政策、从技术、从银行自身经营模式发生改变,顺势而为,盈利、经营、服务将会发生质的变化。
日报:近几个月,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的监管政策陆续出台,从银行的角度来看,政策环境的改变产生了什么影响?
李杰:近期,《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的监管政策陆续出台,对互联网金融的政策定位予以明确,主要指导思想是鼓励创新、政策扶持与监管并重。
同时,明确了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包括: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
上述监管政策的出台对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互联网金融业务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银行角度看,主要对以下几方面带来积极影响:
一是监管政策的出台明确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均可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等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参与主体之间是政策平等、相互合作的关系。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银行参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导向。一方面,要服务实体经济,重点服务小微、创新创业企业,扩展普惠金融范围。另一方面,要服务宏观调控,服务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吸引民间融资规范发展,降低社会整体融资成本,维持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
三是明确了主要业务发展方向。如:互联网支付主要应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P2P网络借贷明确信息中介性质,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非法集资;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业务中,资金存管机构应为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日报:现在各家银行都在探索向互联网金融转型,银行业转型互联网金融最大的挑战有哪些?
李杰:挑战方面,一是从宏观经济层面来讲,面临经济下行对业务发展和风险暴露的挑战。二是从金融层面来讲,面临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对利润增长的挑战。三是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行为,商业模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四是法律的健全、提升监管能力和社会征信。
同时,互联网金融给银行带来诸多挑战,但它同时也推动银行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应用互联网技术,银行必须增强服务意识,必须跨界合作,提供更贴心的服务,降低成本,找到形成新的盈利模式,加快产品及服务创新,拓展金融服务渠道,深化电子渠道与物理网点的有机协同,提高效率、提升客户体验。
日报:与互联网公司对垒,在用户体验、产品创新、甚至公司架构,决策流程上,传统金融机构要如何克服自身的短板,以推动互联网金融业务?
李杰:商业银行应该变短板为优势。
一是坚持开放合作。当前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得如火如荼,网络银行、民营银行陆续上线,互联网企业也发展迅猛,商业银行应打破壁垒,寻求金融的严谨与互联网精神的开放、共享、体验相融合和平衡,大力开展跨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二是发挥线上线下渠道协同优势。与互联网企业相比,银行经过多年布设的线下网点在客户引入、产品体验、风险防控、营销推广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线上与线下有机协同的全渠道服务模式,能够客户提供更多元、个性化和安全的服务体验。
三是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类型丰富,提供多种金融产品的综合服务。银行面向互联网客户能够提供理财、缴费、保险、基金、黄金、出国金融等多项主流金融产品及服务,在产品种类方面比非金融机构丰富。
四是发挥专业的金融产品运作能力,流程管理规范完整。商业银行推向互联网的金融产品,本质上是银行传统金融产品的进一步优化创新和网络化,背后的产品设计、收益风险评估及运作管理均有独立、完整、规范的流程。
五是确保较高风险管理水平。在严格的风险防控标准下,银行金融产品相关系统平台运行稳定,且建有经过实践验证较为有效的银行安全认证及风险监控防范机制。
编辑:聂伟柱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第一财经网、第一财经日报微信号
一财工作坊
《第一财经日报》资深记者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沪备2014002 沪ICP备号 沪公网安备15号
版权所有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上海第一财经技术中心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字号: 】 【】 【】
吉视传媒提升全业务发展能力
汇通科技项目正式启航
作者:马越;尹哲辉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日,由(601929)、黑龙江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高锐视讯有限公司等共同发起设立的,北京吉视汇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丰台科技园正式成立。这是吉视传媒在巩固其作为节目与信息传输运营商和网络运营服务商,这一有线电视行业内部产业链中基础位置的同时,向有线电视网络设备、网络终端产品提供商,及系统应用软件服务商等有线电视行业外部产业链拓展和扩张的重要实践。对整个行业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  汇通科技公司注册资本7,600万元人民币,由各股东以现金方式出资。其中,吉视传媒出资占比65.79%;龙江网络和高锐视讯各占13.16%;自然人股东占7.89%。主要从事光纤网络条件下的数字电视、网络电视、互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系统平台、接入网关、多媒体终端等电子产品和网络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  公司有关负责人说,随着国家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视频服务领域已呈现“传播渠道多元化、接收终端多样化”的趋势。国家2010年初颁布“三网融合”政策的初衷,不仅是刺激经济发展,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国家信息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任务,其核心就是推动业务的双向进入。伴随国家“三网融合”实施进程的不断深化,这一趋势将愈演愈烈。  &  现阶段,伴随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的深入实施,有线电视运营企业的发展环境正发生着重大历史变革。除了带宽资源日趋枯竭、网络改造收益甚微、地域性限制和终端投入无止境等客观不利因素的存在外,来自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应用企业等竞争行业提供的传播手段和成熟产品,开始对传统有线电视市场形成分流和蚕食且已成为不可逆的事实。有的形成直接分流,如IPTV、直播卫星等;有的形成间接分流,如互联网电视、OTT TV等。为此,吉视传媒在做好主营业务的同时积极向包括有线电视网络设备、网络终端产品研制与销售的行业外部产业链在内的多业务领域拓展和扩张,实现公司产业互补的良性循环。使公司未来能够牢牢掌握全业务市场和新业务市场的主动权,以及行业上下游市场的主导权,突出重围、做大做强。  &  据介绍,汇通科技项目是吉视传媒针对当前的行业环境、市场环境和运营环境,在对各类网络改造系统和应用服务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后,创新性提出的一种端到端的广播电视网络光纤入户的整体解决方案。无论在行业进步、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和公司多元发展等方面都有着较深远的影响和重大战略意义。该项目于日,通过了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组织的技术评审。评审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汇通科技项目总体目标明确,技术有创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吉视传媒就相关核心技术已申请了国家专利。  &  汇通科技项目是基于国家信息化和NGB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提出的,一种由平台、网络和终端三部分组成的光纤到户系统。通过IP技术、在终端直接进行基带数据接收和处理,既保持了实时传送大容量视频流的特点,又可以方便、灵活、稳定地运行各种双向业务。同时,为社会信息化、家居智能化,以及未来智慧城市、物联网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理网络支撑和有效的终端接入能力。该项目中的广播通道采用万兆调谐器技术,可以一次性复用大量广播频道,利用家庭光接收终端直接接收,并设计制造了万兆光电转发模块和相应的多功能机顶盒,实现了多种业务的融合。通过汇通科技项目的有效实施,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业务创新都会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  首先,汇通科技项目在提升了广电网络传输带宽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综合媒体服务平台,统一了从前端到终端的技术规范。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对广电行业提高经营水平、完善技术体系、统一行业标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其次,汇通科技项目丰富了业务运营内容、提升了网络传输质量、优化了终端用户体验。汇通科技项目通过万兆光纤网络向用户提供高清、超高清、3D等广播点播视频业务;提供漫游世界的互联网业务;提供语音和视频通讯业务;提供网上医疗、网上教学、网上电商业务和家庭安防等智能家居业务,对文化产业、消费电子产业均产生深远影响。  &  第三,汇通科技项目充分利用广电网络网千家万户共享广播带宽的优点,取消目前广电网络中影响带宽需求的“调制解调技术”,采用TS流的IP广播方式替代TS流调制后再广播的模式,从前端到入户全部采用在无源光纤网络上实现TS流IP广播的技术模式。这种解决方案可以有效的解决有线网络的传输带宽、网络双向化、广电网络光纤入户的难题。实现真正意义上数字电视从前端到网络、网络到终端的技术创新,进而推动广电网络传输行业及相关上下游产业的技术发展。  &  汇通科技项目的应用将采用先进和开放的技术体系架构标准,将IP与DVB技术有机融合,打破了原有平台之间的互通障碍,通过内置的万兆数据芯片配合视频解码器完成海量视频直播内容处理,通过千兆IP网络实现互联网内容的自由访问。汇通科技项目在产品化方面采用智能网关与业务终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部署。配置万兆数据芯片的智能网关设备性能强劲、功能完备,可在有需求的用户家中单独安装,也可在小区楼道进行集中部署,智能网关设备可同时为多台业务终端提供视频和数据应用;业务终端采用更加简约精巧的外观设计,凸显时尚元素,采用业内主流操作系统配合自主设计UI,迎合主流消费群体的操作体验。由于采用了这种网关和终端相结合的产品应用模式,会让汇通项目业务应用部署快速灵活,终端界面设计精美便捷,加之业务终端能够完美的支持无线2.4G和5G的WiFi网络,将大大减少复杂的家庭布线,带给广大用户全新的业务应用体验。  &  在业务运营模式上,汇通科技项目采用了开放的平台架构和业务开发模式。建设和汇通智能终端相配套的云业务前端系统,在传统广电行业直播电视和点播电视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第三方业务,将视频点播、信息浏览、游戏体感、健康医疗、在线教育、电子商务、家居安防、智慧城市等应用有机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终端应用体验。由于采用了开放的平台架构,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可以很便捷的开发出适应于汇通智能终端的业务应用,已经成熟的业务应用软件也可以快速灵活的部署到平台上来,用户可以从平台的应用商店中自由安装需要的应用。借助汇通云平台,吉视传媒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将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应用,采用互联网的业务推广和部署方式以及“自营+联营”的业务运营模式,积极引入业务合作伙伴,提升平台活力、增强业务粘性,为“三网融合”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目前,吉视传媒正处在技术转型阶段,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如何有效地进行数据传输和内容运营成为公司面临的新课题。公司迫切需要通过高科技手段来解决和平衡网络建设与业务发展的关系,以较低的资源消耗、较小的成本投入,实现广播电视全业务的高速发展。汇通科技项目正是吉视传媒在拓展其业务运营内容、完善产业运营渠道等方面的有益尝试;也是公司新技术研发与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对现有传输、运营及终端体系的优化,逐步实现公司全业务运营能力,进而实现向全媒体业务运营服务商的转型。由于汇通科技项目是一个端到端的、可管可控的开放技术体系综合服务平台。因此,为有效开拓汇通科技项目系列电子产品、网络产品的市场和运营体系,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有效利用并适时引入非公有制企业和民营资本”的会议精神,吉视传媒联合多家志同道合的企业和民营资本,共同发起设立了汇通科技公司来运营汇通科技项目和相关系列产品,实现共同运营,共谋发展的运营模式。目前,全国还有其他省份的广电网络运营商及行业内有影响的企业有意参股汇通科技公司。  &  公司负责人表示,未来吉视传媒将在前端融合业务平台部署多种跨行业应用,通过高速智能光纤网络传输来共享海量数据信息;利用智能信息终端完成多业务信息的最终呈现;通过资源共享、业务互联、管理互通来增强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届时,整个技术和业务体系将实现联盟伙伴间的业务互通,实现平台与业务内容的资源共享。吉视传媒将在整体网络品质得到大幅优化和提升的基础上,迅速扩展市场、发展用户、储备资源,力争在新一轮的竞争环境中占得先机。  &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兰州伙伴传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