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怎么了回事

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这个是怎么回事?
收到一个邮件,不知道这是什么?有人收到过吗?
有什么作用?
Dear Dr. ****:
Mathematical Reviews would like to ask your help in identifying your papers
in our bibliographic files so that they may be presented properly in our
publications.
Below is a list of bibliographic entries which you may have written.
& &&&Ma, Y. L and Wu, Y. L., Anomaly and&&
& &&&anomaly-free treatment of QFT's based on symmetry-preserving&&
& &&&loop regularization, Internat. J. Modern Phys. A 21&&
& &&&(2006), no. 31, ; MR2290258&&
& &&&Hinchliffe, I., Kersting, N. and Ma, Y. L., Review of the
& &&&phenomenology of noncommutative geometry, Internat. J. Modern&&
& &&&Phys. A 19 (2004), no. 2, 179--204; MR2041291
Would you please indicate which articles are yours. We would also be
grateful if you could help us identify the authors of the articles which
are not yours by giving us fuller forms of their names (if applicable) and
their addresses if you know them.
We would appreciate hearing from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Sincerely,
Alona Rusina
Senior Bibliographic Specialist
734-996-5262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50612《这是为什么》精彩节目预告 - 为什么栏目新闻 - 北京银汉传媒发展有限公司
栏目新闻&Company News
您的当前位置:&&&银汉节目 &&&我爱食全食美&&&为什么栏目新闻&&&正文
50612《这是为什么》精彩节目预告
日期:&&&浏览次数:524次&&&来源:&&&&
精彩节目预告:
《这是为什么》:洒在荔枝上的“水”
香甜可口、老少皆宜的荔枝您一定吃过。那您在买荔枝的时候有见过商贩在荔枝上洒一些液体吗?
而这洒在荔枝上的神秘液体,您知道是什么吗?
通过我们的了解,这洒在荔枝上的神秘液体,竟然是一种化学药品!!误食这种化学药品对食道口腔黏膜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在现场,嘉宾吃完荔枝后,竟检测出来酒驾!这是怎么回事?吃荔枝真的会酒驾吗?专家也告诉我们,空腹吃荔枝容易造成低血糖,从而发生晕倒的危险。
这俗话说: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关于荔枝的是是非非,更多精彩尽在6月8日播出的《这是为什么》。
《这是为什么》:卷走我3万块钱的神奇液体(上)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手机诈骗手机防水镀膜的高科技,让小朱(化名)发现了新的商机。本以为会坐等收钱,但现实却与他背道而驰!投进去的三万块钱,血本无归。到底这公司使用了什么障眼法,竟让他一
而再,再而三的深陷泥潭?到底这科技公司又使了什么手段,竟让他一蹶不振?
三万块钱打了水漂,让小朱心痛不已。白纸黑字,为何当事人合同在手却仍旧告不了他们。投入的钱也竟然追不回来。诈骗公司咬定小朱的合同无效,这里面又有什么玄机?
到底这个手机、公司、国字证书之中隐藏着什么惊天内幕?!高科技的“偷天换日”!合同书的“潜规则”!国字头证书的“幕后推手”!《这是为什么》带您一起揭开这利欲熏心您不得不防的手机诈骗!敬请关注6月9日的《这是为什么》。
《这是为什么》:卷走我3万块钱的神奇液体(下)
就在昨天的节目中,我们讲到:一位想要创业的小青年,投资了一项高科技手机防水镀膜的新兴产业,本以为是天降馅饼,会坐等收钱,但竟不知早已落入了骗子公司的圈钱陷阱。自己在多次的实验中,竟然屡试屡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就在一切看似毫无端倪的状况下,我们实证先生通过层层有力的实验终于揭开了骗子的“高科技”骗局。
原来,所谓的高科技防水药水并没有任何作用,而用来蛊惑受害人的防水实验,却是利用一种叫做一氟二氯乙烷的化学试剂而制造的假象。肉眼根本辨别不出它和普通水的差别,但实际上,通过实验我们得出,就算是普通手机放入其中,也不会损坏。
就在大家本以为此次事件已就此终结,受害人可以追回自己的合法利益之时,没想到,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投出去的钱,白纸黑字,双方都签订了合同,但是依旧无法挣脱骗子公司的陷阱,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合同在手,我为什么告不了他?为什么一个恶贯满盈的骗子公司会拥有那么多的国字头证书呢?
《这是为什么》:长芽的西红柿
异样的番茄,离奇的猜想,小小的西红柿里藏着您不知道的大秘密。
多彩的颜色,怪异的形状,变装后的西红柿您还能认出来吗?
番茄的柔软去了哪里?又是什么偷走了番茄在我们口中儿时的味道呢?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6月11日《这是为什么》,您可千万不能错过。
《这是为什么》:冷冻饺子安全吗?
饺子是古老的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深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在许多省市也有冬至节吃饺子的习惯,南方地区也普遍有饺子这一食品。而自家包的饺子冷冻后亚硝酸盐含量飙升,您相信吗?
而我们经常吃的猪肉白菜、猪肉酸菜、韭菜鸡蛋三种馅的饺子,究竟哪一种亚硝酸盐含量最高?
你觉得冰箱就是保险箱?只要放进冰箱就万事大吉吗?
这速冻饺子中,亚硝酸盐含量又究竟怎样?我们到底该吃什么样的饺子?饺子又应该在多久吃完?
什么馅料的饺子亚硝酸盐含量最低?自家包的饺子又应该怎样存放?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6月12日中午12:42播出的《这是为什么》。
上一条:下一条:&>&&>&我们这是怎么了?
| 发布: | 分类: | 标签:++ | 阅读: 16,627 views
木乐()的投搞。
同学聚会是一个在各自分离多年后,互相传播对方八卦的好时机,在很大程度上,我是这样理解的。
今年初中同学聚会时,一个当时相处很好的同学以毫不为奇的语气告诉我说某某同学在给一老板当小三。她一脸云淡风轻的表情,害我都有点不好意思我居然摆出这么惊讶的表情!虽然这样的事情在网络上都时有看到,但当它真正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朋友身上时,还是觉得有点惊讶。况且,那某某同学保留在我印象中的可是一个很清纯的形象。谁能想到,她一初中毕业就跑去给人当小三呢?
我小心翼翼地问:“那她以后怎么生活呢?”对方更是大笑,说:“那不是很简单吗?几年后等人家不要她了,就拿着他给的钱到另一个城市,找人嫁了就行了。”
看着她轻描淡写的神情,我没有说出“你说得是不是太过于简单了?”一是不想打击她的“信心”,但更多的是我知道跟她说了也没用。在陌生人面前,那同学是一个衣着光鲜亮丽的富太太,但她却一直不敢让家中父母和亲友知道。在这里,我突然想起了刘邦说的一句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1]”而她却是“富贵归乡,不敢让人知之!”其状莫不也如“锦衣夜行”?只是恐怕还要更觉凄凉。
我不是那种可以说出“我视钱财如粪土”的清高之人,我也很世俗地想要挣很多的钱,但我却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古诗十九首》里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2]”而当我们的文明发展到了连人都可以当成是商品来交换和买卖的现在,我觉得说是“同居而离心,忧伤以终老”反而会更加贴切,而且这个忧伤,可不仅仅是两个当事人忧伤那么简单,它不仅出卖了自己的人格和自尊,给家中老父母带去耻辱,更是会毁坏别人的家庭。但很多时候,像我同学这样的年轻女子似乎没有考虑这么多,或许她们只是仅仅把它看成是一桩交易,用青春来交换金钱,只是各取所需而已。她们并不知道,但我更觉得她们是不想和不敢去想,这样的代价太大了!
面对这样的事情,我真的很想问我们这是怎么了?为了钱,为了享受,难道真的可以不顾一切吗?要只是各取所需,几年后好聚好散,那倒也就算了。问题是,要是在这过程中,一方是真正地付出了“感情”,是男方的话,免不了要和他的糟糠之妻离婚,弄得妻离子散,顶着个“只能同艰苦,不能共富贵”的罪名,然后和小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女方呢,似乎结局要悲惨一点,好的呢就是成功地挤走原配,顺利上位,但在以后的日子里仍要防“小四”、“小五”等等;不怎么好的呢,就是大闹一场,拿到一笔钱,远走他乡,要幸运的话,还能找男人嫁了。但由于见不得光的过去,是不能向对方言及的,一旦纸包不住火了,后果也可以想象了。若真能隐瞒一辈子,那她的功力似乎也值得她得到幸福了。但这样的幸福,是真的幸福吗?
古诗有云:“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3]”但我们现在到底是怎么了?
面对这几年在网络上出现的关于批判90后的甚嚣尘上的言论,作为一个理性的90后,我不能完全赞同这些观点,但我也不能否认其中的一些抨击的确是一语中矢,掷地有声。特别是关于我们这一代一部分人的爱情观,我也觉得难以理解和认同。
现在的爱情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像一件商品,可以随意买卖,前提是只需要你有钱。现在要是有人为了爱情而“举身赴清池”和“自挂东南枝”,可能换来的只是一声“神经病”后成为人们饭前午后打发空虚内心的谈资。为什么古人可以做到情比金坚,反而到了我们自诩为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就不行了呢?难道除了由当今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贫富差距过大而使一部分人为了物欲而能无所不为,就没有他们自身的原因吗?我觉得这肯定是有的。
我有个三姑姑,在我的六个姑姑里她是嫁得最穷的,但我却觉得她绝对是最幸福的,而这两者,都是因为爱情。为了不想让自己的女儿一辈子都过着如此贫困的生活(当时也有家境很好的另一男人在追求三姑姑),奶奶甚至不惜拿断绝母女关系来威胁三姑姑,但她都执意要与她认定了的人携手一生,贫穷在这面前就更是不值一提了。最后,亲情为爱情作了让步,而这也成为了三姑姑清贫一生的开始。我觉得在年复一年的清苦生活中,三姑姑肯定也有过抱怨,但我知道她肯定没有后悔过。因为在几年前的一次新年家族团聚中,当几个姑姑聚在一起闲聊时,应该是说起了金钱和爱情方面的事情,我很清楚地记得三姑姑当时就说了一句话,她说:“钱多钱少都无所谓,只要儿女、亲人身体都健康就行了。”在说的时候,她眼睛看着不远处也围在一起聊天的男人们,我知道她是在看三姑父,那个她一开始就认定了并和他相守了快半辈子的男人。我看到她的脸上真的有一种我至今想起来都会为之赞叹的光芒,当时我就被深深地感动了。是啊,这才是真正的爱情。三姑姑不会知道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诗句,但我却觉得她是一个真正懂得爱情的人。可能有人会说这都是多少年前的故事了,但其实它离我们的时代真的不远。觉得远的,那只是你的心离它远罢了。
所以,我觉得其实很多人可能真的要好好地问一下自己:“我这是怎么了?”希望有人能从中找到答案吧!
[1]这句话好像是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项羽说的。项羽的军队攻入秦朝的都城之后,搜刮了很多金银财宝,然后准备回老家享受,他的谋士劝他不要这样做,应该把精力放在与刘邦争夺天下上。项羽就对他的谋士说,得了富贵以后如果不回到老家(觉得也可以引申为不外露或者不享受),就像穿着好衣服走夜路(衣锦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穿着锦缎),有谁会知道?后来就有了一个成语叫“衣锦还乡”,与上面的意思正好相反。
[2]《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相爱却不能相伴一生,心系爱侣,只能忧伤终老。
[3]出自《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话,用来比喻两个人的爱情天长地久,永远不变。你要象磐石一样,而我应象蒲苇一样:蒲苇如同丝一样坚韧,磐石则不会自己挪动。
左岸记:90后会不会是一种回归,对人世间已经失传了很久的美好事物进行重新思考及定位?这是我愿意看到的。人生的状态是自己先前选择的结果(这个先前放在个人是几年前,放在群体可以是几十年前),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只是太多的人因为不在乎错过了或者因为不明白什么是最珍贵的走错了。古人有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今人也有天长地久的动人篇章,或许很多人都有出轨的冲动和小三的机会,区别只在于你是选择深陷还是及时跳开,至于那些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的事情,生活会给你答案。当然,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而不是用来谴责他人的。至于高低贵贱、是对是错、值不值得,总有一天会知道吧。
Trackback (1)
微信:zreading
顶级赞助商
赞助商链接
左岸读书公众号当前位置: >
盯着下面图片十秒,它会旋转,这是为什么?
作者:周不润,
神经科学版青年禅师问答(一):
青年问禅师:&大师,我最近生活节奏太快,总是心情烦躁,不知如何解决?&禅师道:&诸般烦恼,多由心生, 只要你保持心静,万物在你面前都是静止的。&青年略一沉吟,从包中掏出一张打印好的 Rotating Snakes。禅师定睛一看,顿时嘴角抽动,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老衲修为不足,这就回去面壁思过&&&
正文&&&&&&
这,就是 Rotating Snakes(旋转的蛇)。
用电脑看的朋友:如果你看到这幅图以后,没有头晕恶心想吐的感觉,那就继续往下看吧。
用手机看的朋友:请尽量用电脑看,能不能看到效果与图片的大小和背景有直接关系。第一,手机屏幕太小,第二手机拿在手上时,后面的背景太复杂,很难跟电脑上知乎专栏的大片白背景比。在手机上把图放到最大,用白纸或纯色墙面做背景也可以。
怎么看下面的图:这一篇和下一篇专栏,都推荐把视线定格在图的外面,用余光看图,效果更明显;再多眨几下眼睛,效果瞬间就出来了有木有!
首先,这张图不可能是 GIF。如果右键另存为就能看到,这是标准的 JPEG 格式,所以,它是完完全全的静态 图片。之所以我们感受到这里面大大小小的圆环在旋转,是因为这是大脑让我们这么感觉的。其实,如果你盯着其中的一个圆环看,它是不会转动的,其他的圆环在 转;而如果把视线定格在这张图的外面,则所有的圆环都在转。快速眨眼时,效果更加明显。这是周边漂移错觉(Peripheral drift illusion)的一种,我们用边缘视觉(类似余光)可以观察到这种错觉现象。所以下面所有的图,视线定格在图的外面,用余光看图,效果更明显!另外电脑上看比较明显,手机看有难度!
这种错觉正式的发现要追朔到 1979 年,Fraser 和 Wilcox 两人设计了一张图,包含了不断重复的、由暗到亮的、螺旋式的阴影变化。他们发现有 75%的人可以看得到旋转的图,而且是由暗处向亮处旋转 [1]。这个发现发表在当年的 Nature 上,被称为 Fraser-Wilcox 错觉。
20 年后,Faubert 和 Herbert 两人升级,或者说简化了 Fraser-Wilcox 错觉图,发现用简单的圆形取代原先的螺旋,能够引发更明显的旋转 效果,并且结合这 20 年视觉研究的进展,提出了其背后可能的机制 [2],而且也带动了一大波对周边漂移错觉的研究。
2000 年,Naor-Raz 和 Sekuler 两人进一步升级,把原先的黑色到白色渐变,改为了黑 - 深灰 - 浅灰 - 白这样一个梯度的色块,并进行了更多的重复 [3]。
2003 年,Akiyoshi Kitaoka(北冈明佳)再次把我们对 Peripheral drift 错觉的感受进行了重要升级,把圆心到圆周的直线打碎成交错的小片段,或者将原先梯度色块的直边变成弧线,发现引起了更加强烈的旋转现象 [4]。这也是 Rotating Snakes 的雏形。
2 年以后,这张惨无人道的 Rotating Snakes 就在北冈明佳的手上问世了 [5]。除了那些红色的小舌头,整幅图由 4 种颜色构成,能看到沿着黑 - 蓝 - 白 - 黄 - 黑的方向旋转。据称相比较最初的 75%,有 95%的人可以从 Rotating Snakes 中看到较强烈的旋转,堪称目前最高级的周边漂移错觉图了。
由于发现的时间并不长,Rotating Snakes 背后涉及到的眼球运动和神经生物学机制还存在着争议。目前常见的 3 种解释有:
1. 外界信息传递到眼睛里,经过大脑处理,让人意识到看到了东西,这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 Response Latency(反应潜伏期),代表了人的视觉对外界信息刺激的反应过程。而人识别高对比度(比如黑与白),比识别低对比度(比如深灰与浅灰)的潜伏期更 短,当高对比画面与低对比画面同时出现时,就显得我们先看到了高对比画面,如上图中的黑色和白色,后看到了低对比画面,如上图的蓝色和黄色。接收信息的先后,是人们观察物体运动的基础,如此一来,在 Rotating Snakes 中,我们先看到黑 - 白,后看到蓝 - 黄,就显得黑 - 白向蓝 - 黄的方向运动,于是,整个圆环就转起来了 [6]。
2. 人的视觉一般有两种状态,扫视(Saccade)和注视(Fixation)。像照相机一样,照相机本身移动时成像是模糊的,静止时才能清晰地成像。当人 转动头或者眼球运动时,视网膜上的成像同样是模糊的,这个时候大脑就会对视觉进行补偿(Compensation),根据实际情况生成一段类似的信息给补 上,以保持我们感受世界的连贯性。这个问题&
&就是一个典型的视觉补偿的例子。众所周知,眼睛即使在注视的时候,眼球也是不停运动的,因此有研究认为,我们看到的 Rotating Snakes 旋转,有可能是眼球的不停运动,带来的视觉补偿造成的错觉 [7]。
3. 最新的研究在之前的基础上,试图进一步进行整合,并发现眨眼和微跳视(无意识的眼球运动)参与了感受 Rotating Snakes 的过程,与其感受程度之间,有着可以定量的关系 [8]。
总之,根据已有的研究,Rotating Snakes 的形成,与规律性的明暗变化,和人自身的眼部运动有关。
基于这些原理,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会旋转的静态图:
也出现了 Rotating Snakes 的各种变色版,以研究颜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由 于生活中很少能够见到这种频繁而又规律的光暗变化,所以与大多数视错觉不一样,Rotating Snakes 是一种生活中不易见到的视错觉,算是利用人类的感知特点,创造出来的视错觉现象,设计成这样,已经是将艺术创作与科学相融合了。北冈明佳出版 的很多书,都把它作为封面,想必任何一个见到的人,都会忍不住拿过来翻看,有种在看魔法书,或者提前进入了柔性电子纸播放动画的时代。
台湾国立成功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也合作创作了梵高《星空》的旋转版 [9],看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最后,国内外的网站上都出现过类似这样的说法:如果你看到图动了,说明你的压力过大。所用的就是类似 Rotating Snakes 的一类的静态图。请记住,这是谣言。事实的真相是,目前没有任何可靠的资料表明,看到这些图旋转,或者旋转的程度,与压力有关。即使是那 5% 看不到旋转的人,也可能只是眼球运动方式的不同而已。
六祖慧能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段子: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因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 [10]
暂时抛开佛法禅机,和传统教育对唯心主义的批判,抛开节操与下限,试想,如果惠能大师当时看到的幡是这样的呢:
这,可不就是心(脑)动吗?
reference:
Fraser, Alex, and Kimerly J. Wilcox. &Perception of illusory movement.& Nature 281.): 565-566.
Faubert, Jocelyn, and Andrew M. Herbert. &The peripheral drift illusion: A motion illusion in the visual periphery.& PERCEPTION-LONDON- 28 (1999): 617-622.
Naor-Raz, Galit, and Robert Sekuler. &Perceptual dimorphism in visual motion from stationary patterns.& PERCEPTION-LONDON- 29.3 (2000): 325-336.
Kitaoka, Akiyoshi. &Phenome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ipheral drift illusion.& Vision 15 (2003): 261-262.
Kitaoka, Akiyoshi. Trick eyes graphics. Tokyo: Kanzen. (2005).
Conway, Bevil R., et al. &Neural basis for a powerful static motion illusion.&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5.23 (2005): .
Murakami, Ikuya, Akiyoshi Kitaoka, and Hiroshi Ashida.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ixation instability and the strength of illusory motion in a static display.& Vision research 46.15 (2006): .
Otero-Millan, Jorge, Stephen L. Macknik, and Susana Martinez-Conde. &Microsaccades and blinks trigger illusory rotation in the &Rotating Snakes& illusion.&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2.17 (2012): .
Chi, Ming-Te, et al. &Self-animating images: illusory motion using repeated asymmetric patterns.& 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TOG). Vol. 27. No. 3. ACM, 2008.
《六祖坛经》 行由品第一.
&&&&&&&&&&&&&&&
发自知乎专栏「
进入: 栏目主页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是怎么一回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