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大气压和大气光恋爱小说

科学星期五︱卢昌海:水星一日游,要等很久_翻书党_澎湃新闻-The Paper
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科学星期五︱卢昌海:水星一日游,要等很久
18:07 来自
【编者按】       “科学星期五”是一档关于科学和科技的栏目,逢周五播出,给有好奇心的人。       本期嘉宾是卢昌海先生。卢昌海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赴美留学,于200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目前旅居纽约。著有《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寻找太阳系的疆界》《太阳的故事》和《黎曼猜想漫谈》《从奇点到虫洞:广义相对论专题选讲》等。        水星,金星,和月亮。       我们前面提到过,以最近距离而论水星是离地球第三近的行星,但与这个排名很不相称的是,哪怕在航天科技已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今天,到水星上去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追根溯源,这其实也是水星离太阳太近带来的难题。由于离太阳太近,水星绕太阳公转的平均速度高达每秒48公里左右,比每秒30公里左右的地球绕太阳的公转速度快得多,这使得飞往水星的探测器必须具有很高的速度,而探测器如果想要环绕水星甚至登陆水星的话,还得解决另一个难题,那就是在接近水星时减速到能被水星引力俘获的低速度。       由于这些难题的困扰,从距离上讲是“邻居”的水星实际上却是最少被行星探测器访问的行星之一。事实上,在2008年之前,人类只向水星发射过一个行星探测器:“水手10号”。但“水手10号”因为没有能力减速,只对水星进行了掠过式探测。直到2011年,人类发射的第二个水星探测器“信使号”才在升空六年半之后,终于进入了一个环绕水星运动的长椭圆轨道。而登陆水星的探测器,则尚不在目前的行星探测时间表上 。               因此不仅目前,甚至在未来若干年内,水星“一日游”都只能是假想性的。               与地球相比,水星的59天左右的周期自转是很慢的,相对于它自己的88天左右的公转周期来说就更是如此。对地球来说,当她自转完一圈后,其在公转轨道上转过的角度还不到1°,从而太阳表观方位的变化也几乎就是一圈。这意味着以太阳方位为标识的地球上的一天——或所谓“平均太阳日”——几乎就等于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但对于像水星这样自转缓慢的行星来说,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因为当水星自转完一圈时,它在公转轨道上也转过了大半圈,大大抵消了太阳表观方位的变化。具体地说,由于公转与自转周期之间存在3:2的轨旋共振,当水星自转完一圈时,其在公转轨道上已转过了2/3圈,从而太阳表观方位的变化只有1/3圈。这说明,水星要自转三圈——或公转两圈,即两“年”——才能使太阳的表观方位改变一圈,这才是以太阳方位为标识的水星上的一“天”。因此,水星上的一“天”等于两“年”,用我们地球上的“天”来衡量的话,则相当于176天!               由此可见,水星“一日游”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旅游。        水星旅行海报。       那么,水星上的环境又如何呢?很遗憾地告诉大家:糟透了。               天文学家们早就知道,水星是没有大气层的。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水星离太阳太近,大气层会因太阳烘烤产生的高温而散失得较快,而水星的质量——如后文将会介绍的——则较小,只有地球质量的5.5%左右,从而对大气分子的引力束缚能力较弱。另外,水星磁场的强度只有地球磁场强度的1%左右,无法有效地阻止比地球附近强劲得多的太阳风将大气层“吹走”。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水星没有大气层的结果。               没有大气层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天总是黑的。我们在地球上习以为常的“蓝天”是由阳光在大气层中的散射造成的,在没有大气层的水星上,哪怕是“白天”,哪怕比地球上大得多、亮得多、热得多的大太阳高悬头顶,天依然是黑的,依然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星。这是地球上没有的奇景。水星上的这种特殊景观给科幻作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比如1956年,著名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写过一篇题为《幸运之星与水星的大太阳》的科幻小说,其中给人印象很深的一个场景就是在水星黑夜与白天的交界线附近远望地平线上巨大而壮丽的日冕。日冕在地球上是只有在日全食期间才看得见的景象,在水星上却可以轻易看到,并且由于水星离太阳很近,看到的日冕也大得多。               没有大气层的另一个后果,是没有了大气层对温度的调节作用。这一点,加上“日”和“夜”的极为漫长,使得水星上一“天”之中的温差是太阳系中最悬殊的。与之相比,像新疆这种地球上温差较大的地方的“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温差简直不值一提。具体地说,水星上白天的最高温度与水星离太阳的距离有关,但哪怕在远日点时也高达约280摄氏度(280°C),在近日点时更是高达约430摄氏度(430°C)以上,足以熔化某些熔点较低的金属——比如熔点不到330摄氏度(330°C)的铅。而到了晚上,温度则走向另一个极端:降到零下180摄氏度(—180°C)左右。               更具体地说,水星上典型的一“天”是这样的:拂晓时的温度是全天最冷的零下180摄氏度(—180°C)左右,这是“黎明前的黑暗”,长夜由此而尽,温度开始攀升;至“早晨八九点钟”,温度升至堪称舒适的20摄氏度(20°C)左右;但这种舒适是不能持久的,随着“日头”升高,温度继续上升,在“艳阳高照”的正午时分升至绝对不舒适的400摄氏度(400°C)左右;下午两点来钟时,则进一步攀升至全天最炎热的430摄氏度(430°C)以上。中国古代有个传说叫做“后羿射日”,说天上曾有10个太阳,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不过拿来形容水星上的太阳倒是颇为合适,因为在近日点附近时,高挂在水星天空上的太阳的表观面积几乎恰好是地球上太阳表观面积的10倍左右!只不过,“后羿射日”的传说中后羿射掉了10个太阳中的9个,而在现实的水星上,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日落。在日落时分,温度会降至勉强能忍受的零下20摄氏度(—20°C)左右;午夜时分则进一步降至约零下170摄氏度(—170°C)。年期间,NASA一个旨在将人类送入地球轨道的项目被命名为“水星计划” 。图为宇航员的合影。       很明显,没有足够封闭而隔温的设备,我们是万万不能在水星上逗留的。如此大起大落的温度及没有大气层的环境显然也排除了这颗中文名字带“水”的行星上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不过,在某些特殊区域里有可能存在所谓的“水冰”——即通常所说的冰。比如以中国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名字命名的直径约167公里的“赵孟頫陨石坑”被认为约有40%的区域是终日不见阳光的,那里的温度很可能始终维持在零下170摄氏度(—170°C)以下。一般认为,在那样的区域里很可能存在亘古不化的“水冰”,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雷达回波观测的支持(因为对雷达回波极化状态的研究显示出它很可能是被“水冰”所反射的)。据估计,水星上“水冰”总量有可能高达1,000-10,000亿吨,相当于地球南极区域所储数量的万分之一左右。               水星上的一“天”如此漫长,“一日游”若不四处活动一下将会是极度乏味的。那么,水星上的活动空间有多大呢?还真不小。虽然自冥王星被降级之后,水星已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但它的直径——如后文将会介绍的——仍有约4,879公里,表面积几乎达到地球陆地面积的一半左右,或相当于亚洲与非洲的面积之和。       漫步水星表面,最显著的景观就是陨石坑。由于没有大气层,大大小小的陨石都能撞击到水星表面,而不会像在地球上那样,较小的陨石在穿越大气层时被摩擦产生的高温烧毁。在水星表面的陨石坑中,最大的一个被称为卡洛里盆地,直径达1,550公里左右,面积比中国的新疆还大,形成于约38-39亿年前。据推算,形成卡洛里盆地的“肇事者”是一颗直径在100公里以上的巨型陨石。       它的撞击不仅造成了巨大的卡洛里盆地,而且产生了几乎能飞散到水星各个角落的碎片,撞击造成的“地震波”甚至在与撞击点遥遥相对的水星表面另一侧的所谓的“对跖点”处汇聚,对那里的地貌造成了巨大破坏。这种巨大撞击对天体表面“对跖点”附近地貌造成破坏的现象被称为“对跖点效应”,并非水星所独有。这种效应的存在,意味着在真正巨大的陨石撞击下,最远离撞击点,从而貌似最安全的“对跖点”具有特殊的不安全性。当然,对于我们这些脆弱的地球生物来说,远比那小得多的陨石撞击就足以对生物圈造成毁灭性打击,那种意义上的不安全性也就谈不上了。               在没有大气和液态水的环境里,陨石坑不会像地球上的地貌一样受到风化等效应的侵蚀,从而忠实地记录了水星在悠长岁月里——尤其在早期——所遭受的猛烈的陨石撞击。这种记录的忠实程度甚至使天文学家们能够用陨石坑的密度来粗略地估计水星表面很多地貌的年龄:陨石坑密度较低的地貌相对年轻,陨石坑密度较高的地貌则相对古老。这种方法被称为“撞击坑计数”,它对于估计像水星这样尚未被探测器登陆过,从而没有岩石样本可以研究的天体的地貌年龄是很重要的。       不过,也正是由于没有岩石样本可以研究,从而无法进行可靠的校正,这种估计的误差也比较大。比如次级陨石坑(即由真正的陨石撞击所产生的碎片撞击出的陨石坑)就会对这种方法产生干扰。此外,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水星与月球的相似性,以月球作为校正基准,但处于太阳系不同区域的水星与月球虽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都没有空气,在陨石撞击方面究竟有多大的可比性还是一个未知数。               除陨石坑外,水星表面还有很多其他地貌,比如有高原、平原之分,还存在皱脊、峭壁、山谷,以及早期岩浆活动的痕迹等等。不过跟绚丽多姿的地球相比,水星是很乏味的,连色调都是灰暗的,灰暗的表面、黑暗的天空,酷寒的长夜,外加一挂就是几个月之久的恐怖的大太阳,这基本上就是水星“一日游”的核心内容了。不过,对普通游客虽然乏味,但像水星这种在漫长时间里地貌未受风化等效应侵蚀的行星如同巨型的化石,对研究整个太阳系的形成都有重要价值,这对天文学家们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卢昌海的微博id是@卢昌海)    
录入编辑:马睿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卢昌海, 水星, 水星一日游
澎湃新闻APP下载为什么水星上没有大气层? | 十万个为什么
是距太阳最近的行星,它距离太阳为0.38天文单位,按88天的周期绕太阳一周。由于它比地球距太阳近得多,所以,在水星上看到的太阳大小,是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大小的2~3倍,光线也增强10倍左右。白天,水星表面温度可达430℃。由于水星引力小,表面温度高,很难保持住大气,所以表面仅存有少量大气。缺乏大气,致使夜间很快变冷,温度可下降至零下160℃。除温差变化大以外,它还常与接近太阳附近的陨星及来自太阳的微粒相撞,所以表面粗糙不堪。水星距离太阳最近,比其他行星运行速度快,大约用3个月时间绕太阳一周。水星只能在傍晚或黎明在稍有亮度的低空才能看到,所以在大城市很难看见它。
巡航导弹能在无人导航的条件下,飞行几千千米,准确命中目标。它如此神通广大,靠的却是一种在电子计算机的磁带和穿孔带里特别的地图。首先用侦察卫星等获取预攻目...
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同雨和雪一样,是从云里掉下来的。它是从发展强烈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成不规则的固态降水物,不同地方的群众称其为“...
按板块构造学说,雅鲁藏布江谷地正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相碰撞的缝合线位置, 这里又由于处在地球上最年轻的剧烈隆起区,所以构造活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 此外,谷...重磅!全球唯一可以判断的第一个水星陨石大揭秘---揭开水星的神秘面纱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全球罕见的稀有金属陨石---综合判断是全球唯一可以确定的来自水星的陨石,这个陨石我从1993年收藏至今还未出手也是挺不容易的。原文地址:今天特地重新整理发表给全国热爱宇宙空间知识、喜欢星星的国内外星友们、及国内外高端收藏品爱好者们来共同阅读、学习。
在给大家分析分享我的稀有金属水星陨石之前,我先给大家带来一些天文知识,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水星和地球的距离,顺带我也会对比火星。一般情况下大家认为水星距离地球:99,690,000km,火星距离地球:78,340,000km。水星近日点约为4600万公里,远日点约为7000万公里。地球近日点约为14710万公里,远日点约为15210万公里。因此水星与地球最近时可取地球近日点与水星远日点:
1=7710万公里。他们都离地球最近时,火星近而水星远,都离地球最远时,则水星近火星远,水、火与太阳中心连成一线且与地球和太阳中心连线呈90度时,仍是水星近火星远。所以大家知道很多时候火星和水星离地球的距离不会差太多,有很多时候甚至水星离地球近。
接下来我给大家对比水星和火星上面的物体的逃逸速度对比及两大行星的一些基本情况。早在1973年美国就发射了一艘宇宙飞船“水手10号”,这也是人类唯一“访问”过水星的行星探测器。它发现水星的向阳面温度能达到427°C,但是被阳面只有-170°C,“水手10号”飞船探测到水星有一个只有大约为地球磁场百分之一的水星全球性磁场,它的地心引力只有地球的0.37,所以其表面的物体只要速度达到4.2千米每秒就可以逃离水星。而我们来看看火星,火星的重力场也仅有地球的0.38。其表面的物体只要速度达到5千米每秒就可以逃离火星。我们也可以对比地球,地球表面的物体只有速度达到11.2千米每秒才可能逃离。从以上我给大家的数据分析大家就可以很好的理解水星、火星两者表面的物体逃逸速度不相上下。这个结论不管是对于我们国内的星友还是全球的星友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理论更新。
(水手十号绘制的水星地表图)
(1973年美国就发射的宇宙飞船“水手10号”拍摄的水星黑白照片)
&接下来我要告诉大家一个我的研究结果,水星出现在地球上的陨石很可能会和火星不分上下,因为水星是太阳系所有的行星中离心率最大的行星;它的离心率是0.21,使它与太阳的距离在4600万至7000万公里的范围之间。它以87.969地球日的周期完整的公转太阳一圈。右边的水星轨道图叠加上有着相同半长轴的圆形轨道,以显示出轨道离心率造成的影响。以5天为间隔的标示显示出在近日点时有着较大的距离,清楚的显示出比较高的轨道速度。球的大小,与它们和太阳的距离成反比,用来说明日心距离的变化。到太阳距离的变化,结合行星绕着自转轴的自转轨道共振,造成表面温度复杂的变化。这种共振使得一个水星日的长度是水星的两年,或是大约176个地球日。水星离心率如此之大,带给了我们大家关于水星上面的物体容易的逃逸的论证事实。
&&&&虽然水星表面的向阳温度是非常的高,但据美国、俄罗斯、欧洲的观测的结果显示:仍然强烈的支持冰
(冻结的水)
存在于水星。在极区深坑的底部从未被阳光直接照射过,温度依然维持在102K以下,远低于全球的平均温水冰强烈的反射了雷达,金石70米的望远镜和VLA在1990年代早期的观测,透漏了在接近极区有非常高的雷达反射斑点。虽然冰不是造成这些反射区域的唯一可能原因,但天文学家相信冰是最有可能的。就在这几天美国的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水星探测卫星信使号团队发言人表示,在水星北极区域,永远晒不到太阳的阴暗坑洞内,发现隐藏了大量冻冰(重量可能多达1012公吨)。在我个人看来,也许水星的可居住条件并不比火星差。
水星不仅太小,而且太热,因此他的引力不足以长期的留住大气层;但它确实有一个稀薄的、局限在表面的外逸层,包含着氢、氦、氧、硫、钙、钾和其它元素。这个外逸层并不稳定,原子会不断的失去和由其它不同的来源获得补充。氢和氦可能来自太阳风,并在逃逸回太空之前先扩散至水星的磁层。元素的放射性衰变是水星地壳内氦、钠和钾的另一个来源。信使号发现钙、氦、氢氧化物、镁、氧、钾、硅和钠的比例偏高。也有水蒸气的存在,组合的过程发表如下:彗星撞击其表面,溅射创造出的水,其中的氢来自太阳风,氧来自岩石,和在极区坑洞内永久阴影下储存的冰升华。检测到许多由水释出的离子,如O+、OH-、和H2O+则是一个惊喜。由于这些为数可观的离子是在水星的太空环境中发现的,因此科学家推测是被太阳风从水星表面或外逸层摧毁的分子。
&&&&在年间,美、俄、欧科学家在水星大气层中发现钠、钾、钙,相信主要是表面的岩石被微陨石撞击汽化导致的。在2008年,信使号探测器发现了镁。研究指出,钠的排放是区域性的点,对应于这颗行星的磁极。这将显示出在磁层和行星表面之间的交互作用。好了,说了这么多,我先把稀有金属陨石图片奉上给大家欣赏,后面再继续探讨。
(含特殊稀有金属的稀有陨石,这个来自水星的稀有陨石的实物图片上大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陨石的二次爆炸、三次爆炸,陨石熔壳与爆炸断面再熔融及二次熔壳等等特征。部分熔壳上面还有经典的陨石熔流线。这是个极好的收藏佳品,也是很好的陨石实物教材)
好了,我们接着聊水星吧。水星的表面与月球很相似,呈现出像海的广大平原和大量的撞击坑,显示它数十亿年来都处于非活动状态。我们对水星地质的认识建立在1975年飞越水星的水手10号和地面的观测,它是我们了解最少的类地行星。当信使号最近飞越水星的资料被处理过后,这方面的知识将会有所增进。例如,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一个不寻常的火山口辐射槽,称之为“蜘蛛”。稍后,被重新命名为阿波罗多罗斯。
水星在46亿年前形成时,曾经经历过彗星和小行星短暂的轮番轰击,在38亿年前结束,可能是独立发生的后期重轰炸期。在这些剧烈形成陨石坑的期间,由于缺乏大气层来减缓撞击,行星表面整个都被陨石坑覆盖著。在这个期间,行星有着火山的活动,像是卡洛里盆地等盆地都被来自行星内部的岩浆覆盖著,形成如同在月球上发现的海一样的平原。
从信使号于日飞越水星,研究人员获得更多鉴别水星表面浑沌地形的资料。水星的表面比火星和月球更为复杂
(诡异),它包含了大量在两者上都值得注意的类似地质,像是海和平原等。
说说水星的内部结构,水星是太阳系内与地球相似的4颗类地行星之一,有着与地球一样的岩石个体。它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在赤道的半径是2,439.7公里。水星甚至比一些巨大的天然卫星,像是甘尼米德和泰坦,还要小,虽然质量较大。水星由大约70%的金属和30%的硅酸盐材料组成,水星的密度是5.427公克/厘米3,在太阳系中第二高的,仅次于地球的5.515公克/厘米3。如果不考虑重力压缩对物质密度的影响,水星物质的密度将是最高的。未经重力压缩的水星物质密度是5.3公克/厘米3,相较之下的地球物质只有4.4公克/厘米3。从水星的密度可以推测期内部结构的详细资料。地球的高密度,特别是核心的高密度,是由重力压缩所导致的,水星是如此的小,因此它的内部不会被强力的挤压。所以,它要有如此高的密度,它的核心必然是大且含有许多的铁。
&&&&地质学家估计水星的核心占有体积的42%;地球的核心只占体积的17%。最近的研究强烈的支持水星有一个熔融的核心,包围着核心的是500&700公里厚的硅酸盐地函。根据水手10号任务和从地面观察的资料,水星的地壳被认为只有100-300公里的厚度。水星表面的一大特征是有无数的窄脊,在长度上可以延伸到数百公里。相信这些都是在地壳已经凝固以后,水星的核心和地函因冷却而收缩造成的。
&&&&水星核心含有的铁高出太阳系内任何主要的行星,已经有几种理论被提出来解释。得到最广泛支持的理论是水星原本有着类于于常见的球粒陨石金属-硅酸盐比率的核心,被认为是太阳系内点行的岩石物质,质量大约是目前质量的2.25倍。在太阳系早期的历史中,水星可能遭受到一颗直径数百公哩,质量约为其1/6的微行星撞击。这次撞击剥离了大量原始的地壳和地函,留下的核心就相对的成为组成中较大的部分。一个类似的过程,称为巨大撞击假说,被用来解释地球的卫星,月球的形成。这第一种推论在国际上被大多数国家和学者认可。
&&&&第二种假说,水星在太阳输出的能量稳定下来之前就已经在太阳星云中形成。这颗行星原本的质量是目前的两倍,但在原行星的收缩过程中,水星的温度可能在2,500-3,500K
(与摄氏温标相当,但是高273度),并且可能高达10,000K。水星表面许多的岩石成份在如此的高温下可能都汽化,成为大气层中的"岩石蒸汽",然后被太阳风带走了。
&&&&第三种假说建议,太阳星云造成水星吸积的物质被拖曳,这意味着水星表面较轻的物质会从吸积的材料中丢失。每种假说预测的水星表面有不同的成分,两个即将进行的太空任务,信使号和贝皮可伦坡号,两者都将经由观测来测试它们的学说。信使号已经发现表面的钾和硫的含量在预测水平之上,巨大撞击假说和地壳和地函的汽化未曾发生,因为钾和硫都会在这些事件的高温下被驱离。此一发现似乎倾向于较轻的行星材料受到拖曳而离开,造成较重的金属材料被浓缩。&
国家航空航天局拍太阳系奇幻星球 水星
(飞抵水星的“信使”号水星探测器)
&&&&好了,最后再给大家回顾我的这块水星陨石吧,它是一颗行星或其他在历史中的某个时期表面流淌着岩浆的天体的产物,最后被喷射出来。证据表明,这块岩石可能形成于岩浆顶上。这块岩石还没脱离母体前的水星环境可能和月球环境有点类似,但明显它完全不同于地球岩石及全球已知的各类陨石。
  本水星陨石的磁场强度要比迄今发现的其他任何太空岩石低。这里所说的磁场强度指的是磁力通过一个宇宙天体磁场进入一块岩石的强度。综合“水手10号”探测器及目前正环绕水星轨道运行的美国宇航局“信使”号卫星发回的资料显示,加上以往其他的水星资料分析。这颗行星的低磁力与本水星陨石中发现的磁力相似。
  本水星稀有金属陨石大约由百分之三十多的硅酸盐材料组成,各种金属硫化物(包含各种地球罕见的稀有金属硫化物)丰富,基本吻合了水星成分分布和组成特征。将来信使号探测卫星的观测结果还可能为我们提供进一步的水星信息。水星地质和化学成分和本水星陨石是相似的,这颗行星表面的铁含量较低。而这块陨石的铁含量也比较低,这意味着不管它来自哪里,它的“母体”都和水星相似。不管是从本稀有金属陨石的表面熔壳特征及整体的物质组成、岩石颜色、密度构造等分析,本稀有金属陨石都可以确认为目前全球唯一发现的特征明显的水星陨石。
水星相关新闻报道:&&
(“信使”号在第三次飞掠中观测到的双环盆地)
。& 2011年“信使”号进入了环绕水星的轨道之后,它将至少花一年的时间来探测水星表面的元素组成,以此来确认先前的探测结果并且检验水星核心及地壳演化的相关理论。此外,“信使”号还将进一步探测水星稀薄的大气并且对它的南北两极进行首次详细探测。
  除了美国之外,欧洲也在跃跃欲试要对水星开展探测。欧洲空间局的“比皮科伦坡”探测器计划将于2014年发射升空,这是欧洲首次尝试探测水星。“比皮科伦坡”采取了和“信使”号类似的策略,要借助地球和水星的引力来到达最终的目的地,整个过程长达6年。同时它还将使用太阳能电推进系统,这是该系统首次被用于深空探测任务。
  这一切都在说明,水星正在成为未来空间探测炙手可热的目标,届时水星也将掀开其头上的面纱,露出它鲜为人知的一面。
信使号探测器已完成100多圈绕行水星之旅。信使号的相机使用从可见光到红外光的8个颜色波段拍下了细致的照片,以探测水星表面成分,找寻其演化历程的线索。这张清晰的图片由广角相机三种颜色的照片合成,但色彩经过增强。肉眼中的水星表面颜色较暗淡。图中区域横跨1千公里。照片保留了原有的清晰度,可辨别小到一公里表面形态。
好了,到这里本文结束,从我按实际分析的情况来看,水星和火星一样有部分水源存在。水星的热、冷交界区的温度也许适合人类在那里建立长期的各类考察站和各种矿物开采工厂。从我的水星陨石里可以发现水星蕴含多种地球稀缺的稀有金属和各种矿物,这一切都在说明,水星正在成为未来全球空间探测炙手可热的目标,纵观全球,哪个国家在水星的开发拔得头筹,那么将使那个国家财富的未来不可估量。水星的开采、开发价值前途不可限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答案带解析】下表列出了五种行星上“大气”(相当于地球上的空气)的主要成分 行星名称 行星上“...
下表列出了五种行星上“大气”(相当于地球上的空气)的主要成分行星名称行星上“大气”的主要成分木星氨气、氦气、氢气、甲烷水星没有气体冥王星甲烷金星二氧化碳、硫酸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和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表内5种行星的“大气”中,所含的稀有气体是&&& .(2)试推测金星上“大气”层的温度比地球表面大气的温度&&& (填“高”或“低”),金星表面&&& (填“有”或“没有”)液态水.(3)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但火箭喷出的火焰不能点燃冥王星上的甲烷,原因是&&& .(4)近几年,产生“温室效应”,而使地球气候变暖,主要原因是&&& .
(1)根据表中信息和稀有气体的种类回答.
(2)根据金星大气的成分和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回答.
(3)根据燃烧的条件回答.
(4)根据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回答.
(1)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等,木星大气中含有氦气.
(2)金星上“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硫酸,而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所以金星大气层的温度比地球表面大气的温度要高,同时硫酸在地球上呈液态,而在金星上呈气...
考点分析:
考点1: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客观地说是两方面的,也可以说,二氧化碳真的是一把双刃剑.有利的方面是:它能促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满足人和动物所需的有机物的合成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和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等等.不利的方面是: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它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再就是,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森林遭到破坏等)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也就是说,现在地球上气温越来越高,就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因为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具有保温的作用,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现在这一群体的成员越来越多(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氟利昂等),使温度升高,近100年,全球气温升高0.6℃,照这样下去,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升高1.5-4.5℃.还有,海平面升高也是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近100年,海平面上升14厘米,到21世纪中叶,海平面将会上升25-140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亚马逊雨林将会消失,两极海洋的冰块也将全部融化,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所有这些变化对野生动物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是,也有人认为大气中的水蒸气、云量、颗粒物有可能抵消温室效应.总的说来,对温室效应及其长期影响还需要人们进一步研究.切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共同采取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例如,人类应该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相关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等,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二氧化碳的作用、性质”、“光合作用”、“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温室效应”、“化石燃料的燃烧”、“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经常考查二氧化碳的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以及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等.【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二氧化碳的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尤其是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以及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以及相关信息等,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考点2: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知识点的认识】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如图所示:;一共有三个:(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自燃与爆炸”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燃烧的概念、现象和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燃烧的概念,一定要明确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因此,在书写有关物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时,不能把反应条件写出燃烧,而应该是点燃.2.对于燃烧的条件,要特别注意三个条件应该是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的.并且,有些物质(如细铁丝等)燃烧时要求的氧气浓度比较高,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是达不到的;因此,这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还有,就是物质的着火点是经常考查到,一定切记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曲线图回答问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填符号)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B、0℃时物质的溶解度都为0gC、图中所列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10℃时,100g水中溶解&&& g硝酸钠才能形成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下列各组物质容器中,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可鉴别出来的是( )A.MgCl2、NaOH、HCl、KClB.KCl、Ba(NO3)2、KOH、HNO3C.CaSO4、NaCl、NaNO3、BaCl2D.BaCl2、Na2SO4、Na2CO3、HCl
下列各物质中分别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密封容器中的气态物质为纯净物的是( )A.分子数为1:1的H2和Cl2B.分子数为1:1的CO和O2C.质量比为1:5的CH4和O2D.质量比为2:3的C和O2
集气瓶被誉为“万能瓶”,如下图装置是其中的一种.当被收集的气体从a口进入时,瓶内空气从b口排出,相当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现若将被收集的气体从b口进入,则它可收集的气体为:①H2②CH4③CO2( )A.只有①B.只有①和②C.只有③D.①②③均可
在食盐中加入KIO3有益于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酸钾,可利用化学反应:5x+KIO3+3H2SO4═3K2SO4+3I2+3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A.HIB.KIC.I2O2D.HIO3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主温婉大气的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