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第一条阅读量2万人,第二条只有一千人骑万人操的明星左右,第三条也很少?这样的公众号会是刷出来的吗??求

魏家东/文 近日知名大号“移动互联网”发了一篇《史上最详细微信公众号后台数据分析,指导公众号运营》,此文章在朋友圈被转发数次,点开看了文章,看的出作者的用心良苦,分析的干货料还是十足的,另外的“用心良苦”便是自己的软植入,还是十分恰到好处,这就是运营者的功夫所在!“移动互联网”公众号的幕后运营者是契约,在群里看到他晒出的图,一篇文章的还是很强大的,不到一天时间,阅读2万多次,粉丝增长961,转化十分不错。是何原因呢?其实我们可能一直会问这样的问题,总是看到很多账号粉丝涨的那么快,发的文章阅读量那么高,是何原因呢?我有一个微信小号,粉丝少的可怜,但是每次文章的阅读量都还是不错的,比如其中一篇文章超过5000次阅读,但是当天看粉丝增长却是寥寥无几。如果按照牛人“契约”的粉丝转化计算,也应该是(961/20000)X个粉丝,但是结果远远低于此预估。当时群里还有群友说自己的一篇文章当天阅读已经“10万+”了,但是粉丝增长却只有500,远低于“移动互联网”公众号的转化。是何原因呢?其实,我们在上面的案例中可以获知,文章阅读数的多少与粉丝增长,貌似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就像我们在大街上看杂耍,呼啦啦就围观(阅读量)起来,看完有给掌声(赞),但是给钱(加关注)的却是少数,如果表演者不够卖力,或者没能让人兴奋丶感动,那些围观者(粉丝)做出下一步行动,还是困难的。道理不难理解,在微信的运营中,虽说粉丝增长不仅仅是靠一篇文章带来,还有很多渠道增加粉丝,但是从一些自媒体人的粉丝增长上,我们可以谈谈微信日常运营中内容的重要性,在内容方面真正可以让粉丝关注的,还是文章内容中有“刺激性”的助力源!这个“助力源”一般不好找,我们做微信的文章都已经开始玩“标题党”了,在吸引粉丝打开微信丶分享到朋友圈上,很多账号的运营者已经做到了,但是在把观看内容的读者成功转化成公众号的粉丝还是需要花点心思的。简单分析说明一下我的想法:1丶标题党+内容诱饵:标题党是吸引读者进入的方法,比如上面那篇文章《史上最详细微信公众号后台数据分析,指导公众号运营》,“史上”丶“运营”这样的关键词对微信相关人员还是有吸引力的,标题党上至少可以在70分以上,“内容诱饵”则是说什么呢?就是你发布的内容是纯搞笑图个乐,还是有实际价值,若能和你的公众号有直接关系,就如同“契约”的这篇文章是分析自身的后台数据,反而让用户觉得这个号要关注一下,所以转化成粉丝就容易些;2丶权威性:内容具有权威性,不仅有分析,还有建议,实用价值强,而非浏览一篇,连分享到朋友圈都不愿意,这样就不是好的运营,我也在其他营销群看到别人主动分享这篇文章,可见其实用价值不错;3丶方便转载:当我们在搜狗微信搜索上搜了一下那篇文章,真是好多平台在一天内转载了,且内容大部分都保留了作者说明及微信公众号信息。对于传播而言真是一次不错的扩散。在这里可以提出个小建议,如果你是自媒体人或者是企业微信的运营者,写出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可以在相关微信投稿,投稿时一定嘱咐留着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信息,多找几个公众号试试,十有八九会同意的,前提是你选择的公众号和你的文章相当匹配;4丶细节指引:一般文章顶部都少不了一个小箭头指引大家关注蓝字部分,或者底部都清晰的标注出来公众号如何关注,“阅读原文”要好好利用;5丶相关推荐:如果做微信订阅号的文章,我建议大家把热门的文章选2-3篇,把标题放在底部,同时标注一下热门阅读数多少,提示大家关注这个微信号看精彩内容,比如“已经有10万人阅读了,我知道你已经迫不及待了!”这样的提示语言推动,还是有效果的。微信日常运营着眼的是细节,细节处才见功夫,一些自媒体人是比较敏感丶敏锐丶敏捷的,他们对用户需求敏感,对热门话题敏锐,对文案成稿敏捷,总体来讲很多企业在运营自己的公众号时可以学习,虽说天然的影响力未必有那么大,但是从内容上下点功夫还是必须的。
& & & & &顶起来&
写的真好meijun918留个脚印@
学习了,最近刚玩这个。
我前两天才发现狗狗有微信的,我觉得,这种信息量和精华度可能是百度的几倍。不过,话说回来cntv当时创立的时候,号称视频量是优酷的几倍,但是,做到最后又如何。时间是一个杀猪刀,死不死,看最后。
@你关注的人或派友
亲,先登录哦!
【线下加油站】更系统地学习电商干货
4月26日-27日(2天)
4月28日-30日(3天)
6月17日-19日(3天)
电商服务商o【优选】
3天试用+考核认证,网店装修更靠谱!
专业网店交易服务平台!
限时特惠,买2年送1年!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对方邮件地址:
您的反馈对我们至关重要!当前位置:&&&
纯干货:如何让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和粉丝量增加几十倍?
11:35&&来源:子牙博客&
  昨天有个朋友问我,说他运营了一个英语微信公众号,遇到了以下的问题:
  1、总关注人数比较少
  2、每天新关注人只有一二十个人
  3、阅读量是发送量的20%左右
  于是我给他看了一下,看看究竟原因出在哪里,的确是像他这样说的。做了三个多月公众号有1000多粉丝,每天他都坚持推送,但是大部分阅读量只有一两百左右,最多的也不超过的400人次的阅读量,转发就更少的可怜了,几个,甚至有时都没有,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所以我们就需要对以前发过的内容进行分析(平时也很多朋友在维护微信公众号时就知道麻木的每天发信息,从来不分析数据,如果你不学会分析数据,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那么你将永远做不大)。
  这是之前推送的信息
  从以前发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到,有1358个粉丝,但是阅读还不到200,原文阅读是0,转发收藏的少的可怜,我只想说真的好失败,有了一些粉丝却不知道如何发内容,如果提供不了高质量的内容,那么每天也会有人取消关注,即然我们辛辛苦苦吸引来了一些粉丝,那么我们就要努力留住他们。
  从这里我们主要看到2个最主要问题:
  1、标题不吸引人,导致很多人即使看到了也不点击,从而直接流失了用户(所以一定要学会写标题)
  2、内容质量不高,网民看完收获不大(提升内容质量)
  所以我就问他,你有没有一些可以免费提供给你粉丝的资料、视频之类的东西。他想了一下说,有是有。我问他什么,他说有视频教程,我说那么今天你就送一部分教程出去,免费赠送,不要一分钱(赠送的资料也非常超值,当然不是核心资料,核心资料是需要卖钱的)。他很惊讶,免费???那岂不是亏死了。我说你啊,就是一根筋,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别人还花钱来增加粉丝,你这免费的干嘛不做。要学会转变一下思维,这样你可以做的更好。
  后面他想想信我一回,试试看,就打包了一份资料上传到网盘里,这次我就告诉他如何去写这样的信息。
  这次推送的就是一个单篇文章,核心主要是标题
  标题主要体现:特大福利 六册视频教程 免费 限量
  内容是:
  内容告诉你,教程可以给他,前提条件是你关注并转发,其实把视频里一些主要的关键点用红色又标注出来,这样显的这次赠送的视频价值很高。
  第二天上午9点多看了一下昨天发的结果
  阅读量
  新消息和新粉丝
  截图发送到公众号的部分用户
  可以说这个结果还是不错的,因为本身关注人数不是很多,如果原关注人数更多,那么效果更要放大很多倍,相比之前提升了非常明显,一天新增了1025个新粉丝。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上升。这只是微信里面一小招,如果再配合软文来操作,效果更要好多了。所以大家平时一定也要多变通思路,不要一根树上吊死,学会找到原因,一定要为你的粉丝提供价值,不然到最后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要换各种方法去尝试,你不做,你怎么知道没效果?是不是,只有提供有价值的东西,才能取得一个好的良性循环发展。
  来源:本文由子牙博客原创(欢迎大家加我微信:5017919交流),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关注创业、电商、站长,扫描A5创业网微信二维码,定期抽大奖。
责任编辑:a5cancan
作者:子牙
延伸阅读:关键词:
分类排行榜
作者:木木博客
作者:朱海涛
作者:王吉伟
作者:李东楼
作者:卢松松
站长们都信赖的交易中介平台,安全、高效、便捷。
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第一平台,解决流量、转化率、品牌。
免费发布技术需求信息,满意付款,全程担保交易。
高收益、移动广告、弹窗CPM、点击CPC、包月广告。
提供公众号出售、求购、代售等交易中介以及增值服务。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
编辑热线:5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扫一扫关注最新创业资讯原创微信公众号有1万粉丝了,阅读量在百分之十左右开通流量主一个月大概有多少收入_百度知道
原创微信公众号有1万粉丝了,阅读量在百分之十左右开通流量主一个月大概有多少收入
以前点击一次广告,被瓜分完以后到你手上好像还是有几毛吧,你觉得有好多阅读量在百分之十左右==阅读量还要转化成广告点击量,是真实的话
每条文章大概的阅读量
你申请就知道了,广告点击量才是关键
我想知道个大概
随机事件 我也不知道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广告的点击大概是百分之一,一个点击大概3毛,也就是10个左右百分之十就是1000的曝光量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办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一概不需获许可?也别太麻痹--百度百家
办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一概不需获许可?也别太麻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到底什么类型的公众号有可能需要取得“网络出版服务许可”呢?
写在前面:
时而极度恐慌,时而极度麻痹。这应该是大多数人国人的状态。去年狂热的股市和近期火爆的楼市,都一再验证着这个规律。
造成一种“悲喜交加”急速变换的原因,除去政策预期不稳定或政策说明或解读不充分外,很大因素也与民众心理有关,也就是俗称的“羊群效应”。
对于即将施行的“网络出版新规”,刚发布时一阵慌乱,现在又一阵“事不关己”,这两种心态都是有问题的,还是需要结合自身的服务特点去判断。
文/李俊慧(微信公众号:lijunhui0507)
任何服务或管理“+互联网”之后,都会引发一阵“骚乱”。
3月10日起将正式施行的《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网络出版新规”),恰恰是因为所属领域涉及“出版+互联网”或“互联网+出版”,刚一发布就备受关注。
有人惊呼“自媒体的丧钟敲响了”,还有人担心“玩公众号的拿不到网络出版服务许可就要被注销了”。
日前,在“网络出版新规”正式施行前夕,负责网络出版服务监管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接受媒体采访的形式,回应了此前一些社会关注焦点或热点问题。
对此,有很多媒体把原标题“总局解读《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热点问题”改为“广电总局:办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不需获许可”予以转载,似乎在说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尚处监管“无人区”,显然,这又是一种误读。
且不说,刚刚征求完公众意见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已明确特定公众号要施行“备案制”,即便在“网络出版新规”中也未一概而论所有公众号均无需获得“许可”。
事实上,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制定的“网络出版新规”,特定公众号是否需要取得“网络出版服务许可”,关键要看此类公众号主体所从事的服务是否落入“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范畴。
那么,到底什么类型的公众号有可能需要取得“网络出版服务许可”呢?或者说,那些类型的公众号可能因为没有取得“网络出版服务许可”则可能被查处呢?
首先,我们先对这篇“总局解读《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热点问题”报道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做下对照解读。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2月4日公布的《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自3月10日起施行。《规定》自公布以 来,受到了业内外相关从业企业和广大网民的极大关注。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就一些关注度较高的问题采访了总局有关管理部门的相关负责人。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如何准确理解《规定》中“网络出版服务”的概念?
相关负责人:网络出版服务是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的出版形态和传播方式,是新兴出版样式之一。网络出版物相对于传统出版物,如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在本质属性上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以看作是传统出版在网络上的延伸与发展。一个单位是否从事了网络出版服务、从事了何 种网络出版服务,除依据《规定》中“网络出版服务”、“网络出版物”等概念进行衡量外,还可以按照具体业务分类进行判定。《规定》中的相关概念进一步明确 了当网络信息服务具有明显的出版属性时,由出版行政部门负责监管;除此之外,根据国家规定的部门职责,由有关部门分别负责监管。
(解读:显然,根据上述表述或介绍,网络出版服务规范的焦点或重心,锁定在传统出版网络化,或“出版+互联网”,对于“互联网+出版”服务形式,只有具备了出版服务特征,才会被纳入许可管理。)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提供行业信息或企业产品介绍等,是否属于从事网络出版服务?
相关负责人:判定是否从事网络出版服务,主要看是否“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网络出版物”。从事的信息内容服务只要符合本《规定》第二条范围,即可认为从事网络出版服务。
(解读:除去传统出版机构外,那些平台或网站需要申办“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具体来说,就要看这些平台或网站具体提供是什么类型的服务,只要提供的内容经认定属于网络出版物,那么,这些平台或网站就需要归入“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范畴。比如说,小说在线阅读等,很多微博平台都有类似读书频道。)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个人或者机构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是否需要获得许可?
相关负责人: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所谓“自媒体”的个人或者机构,按照现行标准,属于信息内容的创作者或生产者,而纳入许可管理的,主要是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即上述信息内容的提供者。
(解读:此处“提供者”实际是指“信息服务提供者”,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各类平台、网站或APP等,强调的是服务提供者,而非内容创作者。此外,还特别强调的是单位,而非个人。)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从事网络出版服务的相关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为什么必须存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相关负责人:《规定》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网络出版服务,适用本规定。”这一规定是确立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本 《规定》实施监管时的有效范围和明确管理对象空间界限的需要。即不仅从事网络出版服务的企业主体需要在境内,其从事服务活动的设备也需要存放在境内。
(解读:从过去十多年的互联网管理实践和经验来看,网站服务器放置在境外,虽然网站所有者是境内机构或单位,即使依法注销了相关机构,但由于服务器在境外,相关部门也缺乏对相应内容予以处置的技术手段,因此,对于需要内容审查的服务,服务器放置在境内,是监管部门实现监管的必然要求。)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从事网络出版服务为什么需要8名以上专职编辑出版人员?
相关负责人:网络出版服务虽然在表现形式、传播渠道、消费体验等方面与传统出版有着明显差异,但其属性并无根本变化,核心任务仍然是思 想、文化和知识的传播,同样担负着传承文明、塑造灵魂、提升国民素质、满足精神需求的责任使命。因此,要为广大用户提供合法合规的网络出版物,同样需要对海量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编辑、制作、加工。根据《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依据网络出版物的特点和工作需求,拥有必要数量规模的专业编辑出版人员是保障 内容质量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要求。
(解读:显然有无“选择、编辑、制作、加工”等是区分相关服务是否具备“出版”特定的关键所在。也是网络出版服务的边界所在。)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为什么外资不能从事网络出版服务?
相关负责人:网络出版服务同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一样,属于国家明确禁止外商投资从事的行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商务部2015年联合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令[2015]第22号)已明确将“网络出版服 务”列入“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为什么“互联网相关服务提供者在为网络出版服务单位提供人工干预搜索排名、广告、推广等服务时,应当查验服务对象的许可资质及业务范围”?
相关负责人:互联网相关服务提供者为网络出版服务单位提供人工干预搜索排名、广告、推广等服务,属于商业合作行为。所有商业行为均应依法进行,即互联网相关服务提供者应为合法单位提供上述服务,因此,其有责任、有义务查验网络出版服务单位的《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及业务范围。若网络出版 服务单位未取得《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或者网络出版服务单位所开展业务与《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所载业务范围不符,互联网相关服务提供者不应为其提供人工 干预搜索排名、广告、推广等服务。
(解读:关于此点,在当前还在“热锅”中的“专车新规”应该很有借鉴意义,对于专车平台的角色定位及责任边界,即使没有专车新规,对于其平台接入车辆或司机是否属于具有营运资格的车辆或司机,在相关法律、法规修改前,确实应该严格执法,不能听任、放任一些平台打着“分享经济”的名义从事违法经营之实。)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何为“特殊管理股制度”?如何落实?
相关负责人:《规定》第二十二条指出:“网络出版服务单位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另行制定。”特殊管理股 制度,是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该项制度的实 施,需经过试点,取得经验后,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如何理解“网络游戏上网出版”需要总局事前审批?总局是否具有这一权限?
相关负责人:所谓“网络游戏上网出版”需要总局事前审批,是指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将网络游戏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下载或者在线交互使用 等服务行为前,应按本《规定》第二十七条办理审批手续。关于网络游戏上网出版的审批职责,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行使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具 有明确的行政法规依据。具体分为两项:一是对出版境外著作权人的网络游戏作品的审批,在国务院公布的行政许可事项目录中编号27015,依据是2004年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二是对出版国产网络游戏作品的审批,在国务院公布的行政许可事项目录中编 号27053,依据是《出版管理条例》。在具体审批管理工作中,总局将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其次,通过对该报道中的逐条问答进行解读,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网络出版新规”规范的是“网络出版行为”或“网络出版服务”,简单说,个别具备了网络出版特征的信息发布行为是有可能落入“网络出版新规”管理范畴的。
2)“网络出版新规”管理的是“网络出版物”,个别公众号对发布内容进行了“选择、编辑、制作、加工”等处理,使之成为具备出版特征的数字化作品,此类内容是有可能被认定属于“网络出版物”。
那么,具体来说,那些公众号是可能涉及到“网络出版服务许可”,具体分为两类:
1)由图书、音像、电子、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等出版单位开设的公众号。由于此类主体本身是出版单位,其通过互联网从事网络出版服务,包括利用公众号提供网络出版物等行为,是需要依法取得“网络出版服务许可”的。
比如通过公众号提供电子书、电子刊、电子报等内容下载或浏览服务。
2)媒体类型的公众号。
3)关注用户量大、公众号名称涉及“报、刊、内参”等、以投稿为主或内容属于“地图、游戏、动漫、游戏、音视频读物”等且运营主体为单位的公众号(或企业号),因为其所从事业务或提供的服务与网络出版服务基本相同,有可能需要依法取得“网络出版服务许可”。
比如,很多通过公众号提供手机游戏服务的,再比如比较火的“王凯讲故事”,其通过公众号提供语音或视频“读物”,就很容易落入“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范畴。
因此,一概而论的说“办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不需获许可”也是一种误读,关键还是要看公众号或所谓自媒体所提供的服务是什么,运营模式是什么。
比如公众号中,属于“从事向公众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活动”的,也就是通过公众号向公众提供“时政类新闻信息,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的公众号,按照《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要求,是需要备案的,当然,是由公众平台代为备案。
只有那些不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即时政类新闻信息)”,且内容不涉及网络出版物范畴的公众号才是“相对自由”的地带,不需要审批或备案。
此外,那些只属于“信息内容的创作者或生产者”性质的公众号也不需要额外获得网络出版服务许可。
当然,包括“网络出版新规”在内的任何新规的出台,都会有一个与监管对象“磨合”适应的过程,通过磨合寻求到监管尺度最佳的状态,实现有规范还依旧蓬勃发展。
因此,对于“网络出版新规”既不能“自己吓唬自己”,也不能“麻痹大意”,而是结合自身服务特点,静待监管部门出台具体业务分类目录或明细,积极寻求融入规范管理,包括及时主动向监管部门询问是否需要办理相关许可等。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首发iDoNews专栏,长期关注互联网、知识产权及电子商务等相关政策、法律及监管问题。邮箱:,微信号:lijunhui0602,微信公号:lijunhui0507)
阅读:11549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4万
阅读:11万
阅读:10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进入“下半场”时间的e家洁大胆喊出,“将在2016年底实现盈亏...
娱乐大爆炸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2014年微信号用户行为习惯研究报告
来源:作者:契约​责编:子非
一、前情提要微信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超级App,全球拥有超11亿的用户,月活跃用户接近5亿。号是微信商业化的其中一环,作为“连接”商家和用户的桥梁,其战略意义重大。微信在2014年针对号的动作频频,了很多重要的接口和功能,比如服务号每月4次群发、微信支付接口、微信小店、智能硬件接口、账号体系、打通App,等等等等,逐渐完善号的生态体系,让其成为微信“连接一切”的载体。微信号已经推出两年多,截止到目前总数量已经接近千万,并以每天1.5万的规模增长,基于微信号创业在2014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不过号已经走过了涨粉的红利期,用户对号的度明显下滑,部分账号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文章打开率也大幅度下降,实际交易率低,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困扰着号运营者。说明粗放式运营号将慢慢成为历史,精细化运营已成为必然。要做到精细化运营,首先就要掌握用户使用微信号习惯的相关数据,才能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但由于微信数据的封闭,外人无法窥探其中究竟。所以契约在点点客研究院决定,以“普通用户使用微信号行为习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化的模式,让运营者从感性,真正触摸到用户内心的想法,以产品化的心态运营号,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契约通过自号移动互联网(ID:sjydhlw)向全网发布《2014年微信号用户行为习惯研究报告》,让号运营者能掌握普通用户使用微信号的习惯,成为我们运营好微信号的一把神兵利器!二:数据来源及样本详情1、数据来源,本次调研方式主要包含微信号群发和朋友圈转发问卷的方式,尽量避免用户属性(比如女性大号、科技类大号等)倾向明显的渠道,努力调研结果的客观性。2、样本数据地域分布Top10:①本次一共收集样本数为3234份,皆为最普通的微信用户;②用户地域分布,Top10中的Top3是广东、和上海,其他7个都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③用户年龄,大多集中在18-35岁之间,其中22-25岁的90后用户最为活跃,这是微信用户的主力军;④职业,其中学生群体最多,其次是产品、技术、运营、设计、销售、客服和职业者;⑤收入,5000元以下和无收入者(高校学生)占到绝大多数,可见微信用户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总结:1、微信号用户和普通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分布基本相吻合,都主要分布于发达地区,大多为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还不高的90后,但是这部分用户是现在和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军,消费潜力巨大。2、由于微信号的用户属性,具有年轻化的特征,所以号在做内容和活动时,也可以考虑向好玩、有趣的方向去思考,提高打开率和分享量。3、对于公司化运营的号,运营人员可考虑偏年轻化,可相对较准确的抓住用户需求。三:用户使用普通微信号行为习惯1、用户关注号数量:①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关注的号数量都在50个以下,整体占比91.32%,其中关注号在20个以下的占绝大多数,占比为67.37%,只有极少数用户关注的号数量超过50个。说明微信号并未大规模占领个人微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②有2.43%的用户没有关注过号,下图是该群体未关注号的原因:怕和对号不感兴趣,是用户不关注号的主因,可见微信自身还需要好好培养用户使用号的习惯,商家在引导用户关注号时要提示不会他们,而且在后续的运营中也能做到这一点,真正的做到服务为王。还有28.95%的用户不知道如何关注号,所以号运营者需要在所有与目标用户接触的节点上,用简单、明了的提示语,引导用户关注号,而且关注流程越简单越好。2、用户关注的号类型:①人生励志、幽默搞笑占据了号头把交椅,养生、时政和与工作相关的号也备受欢迎,可见用户对鸡汤、笑话、养生、新闻和工作技能的需求很高,这也印证了鸡汤党、养生党刷满朋友圈的现状,同时时政新闻和工作技能也是备受欢迎的必需品。②由于用户的年龄层次和收入不高,这或是用于励志、工作技能和旅游相关号获得认同的原因之一。③关注商家号的比例只有18.13%,这和商家开通号的数量和用户对商家号的认同感有关,同时也说明商家号还存在巨大的潜力。3、用户对图文推送时间的要求:①关于号文章发送时间,有人说早上8和下午6点左右,因为是上下班高峰,用户可以在地铁、公交上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有人说是中午12点左右,因为中午吃饭时间,用户有空可以看手机。也有人晚上8-10点推送,因为用户下班在家时相对空闲,有大把时间阅读号文章。这些说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但只能说是对了一半。一是当号运营者都知道到某个时间最合适推送时,那这个时候就不一定是最好的时候,因为群发的号太多,你的信息很容易被淹没;二是如果给用户养成行为习惯,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推送的话,突然有天在其他时段推,反而阅读率会低。②用户选择居多的是18:00-20:00及20:00-22:00两个时间段,虽然上下班高峰和中午吃饭时间占比相对其他白天时间要高,但完全不能和晚上的时段相比,说明大部分用户还是希望号晚上进行推送,如果你的号属于大众类型的号,也无固定推送习惯,那么就可以考虑晚上推送。③如果你的号文章适合快速阅读,比如都是笑话、小段子、小常识等“快消品”,就可以考虑在早中晚发,时间碎片化、而且不需要集中去深度阅读,用户轻轻一瞟就好。但是如果是需要深度阅读的号,可以考虑晚上群发,夜深人静适合思考。④如果你的号每天固定时间推送,特别是带了“晨读”“夜话”“午间”“十点”等时间提示明显的名称,已经将用户习惯培养得很好,千万不要轻易改变群发时间。⑤每个号都有自己独特的定位、用户属性和文章特色,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发送时间,以便达到最佳效果,如果这些都不清楚,那就选择晚上发送吧。4、用户对图文推送数量的要求:大部分用户希望号一次推送1-5篇文章,其中希望推送3篇文章的用户最多。从视觉效果上来说,文章太多确实会对部分用户的阅读造成感。所以运营者要在内容上多下功夫,推送的文章不一定要多但是要精,真正能打动到用户的文章或许一篇就够了。在对号的研究过程中,契约发现很多草根大号却每天都群发8篇文章,其原因主要为了提高整体阅读量,这不但可以提升广点通广告收入,而且可以增长更多的粉丝。5、用户对图文阅读体验的要求:在阅读体验上,用户最喜欢图文搭配合理与逻辑清晰的文章,其次是篇幅适当和排版整齐的,不但要在视觉上看着舒服,而且内容逻辑关系清晰,这需要运营者用心做好每一篇文章。其中,对用户能否接受号推送与账号定位不一致的文章,契约在点点客研究院又做了单独的调查研究,结果如下:虽然偶尔接受好文章的用户占到了78.93%,但是完全接受的用户却只有6.81%。很多号为了追求阅读量,经常发送与账号定位无关的文章,比如汽车号发送大量的笑话、段子、养生、猎奇等文章,这或许会带来阅读量和粉丝数在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由此带来的用户绝大部分是不精准的,所以会直接导致两个问题,一是发与账号定位相关的内容反而阅读量很低,二是取消订阅的粉丝越来越多。契约不鼓励号运营者发送与账号定位完全无关的内容,否则不但会带来假粉丝,而且还会影响到真粉丝的用户体验。随着号的泛滥,用户逐渐只会留下那些与他兴趣相关,而且真正能为他提供价值的号,其他非兴趣所在和用户体验差的账号,只会早到用户唾弃。运营者也要定位好号的受众,有效的发展真粉丝,勇敢的对无效粉丝说不!6、用户乐于分享的图文内容:用户乐于分享的文章分为三大类,一是思想深刻、创意新颖的文章;二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文章,包括工作技能相关站34.42%、偶像写的24.8%和家乡生活动态23.82%;三是重大的时政、生活新闻。运营者可向这三个方向调整,增加分享率。《The New Yorker》曾经发表过一篇研究文章,发现容易被分享的内容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文章主题积极,读完后让读者感到兴奋;②让用户非常和恐慌的文章;③让读者觉得自己不仅聪明,而且消息灵通、见多识广;④实用且容易记住的内容;⑤有价值的故事。7、号推广途径及用户取消关注号的原因分析微信号的涨粉问题,几乎备受所有号运营者关心。契约从用户由哪些渠道关注号到为什么取消关注,都做了详细的研究,帮助运营者更好的获取新用户,并提高用户留存率。7-1:用户关注号的途径朋友圈已成为号新增用户的主要来源,占比高达75.33%,所以如何让用户主动分享号文章,是号运营者需要关注的重点。其中57.46%来自已关注号推荐,可见号之间的互推,也是号新增用户的主要来源,号运营者可组织用户属性相近的号进行互推。有39.01%的用户选择自己搜索,可见取一个受关注度高的名称,可有效增加新用户,所以微信认证时,一些号运营者抢注了很多热门词作为名称,部分也获得了不错的新增量。而且通过搜索词带来的用户,在精准度方面会比较高。29.71%的新用户来自朋友推荐,这下口头推荐和线上推荐,虽然占比不是很高,但是来自朋友的推荐成功几率大。不过只有做得很棒的号,才能激发用户的主动分享。21.01%的新用户来自相关网站推荐,这个占比不高,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渠道,特别是如果已经有网站流量资源的号,一定要充分挖掘来自网站的用户。15.05%的新用户来自号文章底部广告推荐,占比相对较低,可见大部分用户对文广告位推荐的号兴趣并不大,只能以高量弥补低率。只有9.23%的新用户来自线下扫描二维码,因为线下扫码成本较高,而且没有任何性,所以商家在这方面需要做出引导,将扫码关注号融入到消费场景中去,提高扫码率。由此可见,大部分号新增用户来自于线上,朋友圈和互推是主要渠道;一个好的名称可有效带来精准粉丝,质量高的号会通过朋友间口碑,广点通广告位可通过加弥补率不足,线下扫二维码方式还有很大的潜力需要挖掘。推广号可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做出立体式的推广,效果才能达到最佳。7-2:取消关注号的原因随着号的泛滥,信息冗余的加速,号掉粉已经成了正常现象,部分账号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大势所趋,无法完全避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清楚了解用户为什么取消关注,并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以期降低取消关注率。推送的内容不感兴趣是号用户最大杀手,所以运营者需要紧贴号定位,将最好的内容呈现给用户,当你的内容无法吸引用户的时候,用户在你这里无法获取想要的内容,必然会取消关注。目前大部分号还是以属性为主,内容为王规则依然适用。有67.67%的用户对广告和推销商品表现出厌恶感,广告是目前很多号的主要盈利模式,但是用户却非常反感,所以运营者不但要注意广告的频率,更要注重广告的质量,在盈利和用户体验之间寻找平衡。对于长期不更新文章的号,取消关注的可能性只有45.48%,这或许是用户期待更新,又或是长期不更新导致排名靠下,用户没有来得及清理。除非是实用性很强的号,否则长期不更新文章,必然也会遭到用户的取消关注。号的功能主要通过二次开发实现,如果开发出来的各项功能体验较差,也会遭到用户的抛弃。目前的号依然以被动接收信息为主,以功能为主要核心价值的号目前处于少数,这或是只有25.92%的用户选择因为功能体验较差才取消关注号。只有6.02%的用户在享受到优惠后取消关注号,这个比例相对较低。这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商家,在通过优惠活动吸引粉丝时,都可以放心大胆一点,毕竟享受完优惠后取消关注的只是少数用户。根据以上数据,契约提出运营普通微信号的8个要点:1、朋友圈和互推是最佳涨粉渠道2、正确引导关注,关注流程便捷3、推送时间一般选晚上<span style="COLOR: #ff-5条图文最受用户欢迎5、文章排版美观、逻辑清晰6、内容为王,服务为王7、广告和信息是粉丝杀手8、朋友圈是把双刃剑,恶意营销是毒四:用户使用商家微信号行为习惯1:关注过商家号的用户比例40.77%的用户从未关注过商家的号,还有25.98%的用户关注后又取消关注,只有33.25%的用户表示关注商家号,可见商家号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对于用户为什么不关注商家号,契约在点点客研究院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发现39.81%和29.21%的用户分别表示跟自己的生活联系不紧密和怕,这是用户不关注商家号的最大杀手。可见很多号还是老板思维、打扰式营销思维,并没有给用户提供真正的价值,或者对用户的打扰过多,导致用户对商家号望而却步。24.40%的用户表示商家号缺乏亮点,这说明商家还需要加强号运营,给用户真正的提供价值,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摆设,才能吸引用户持续关注。还有14.29%的用户表示没遇到过商家号,可见商家还需要多对自己的号进行有效,并用正确的方法提示用户关注。2:用户都关注了哪些类型的商家号最受欢迎的Top5有旅游休闲、银行理财、餐饮外卖、电商购物和学校培训机构的。这些都和每个用户的生活、理财、购物、工作息息相关,而且都属于使用频率高、实用性强的行业。另外,这也得益于这几个行业对微信号的重视,为用户体提供真正价值。3:用户关注商家号的原因领取商家优惠、参与抽,查询商家信息和获取商家服务,是用户关注商家号的主要原因。可见除了用优惠活动来吸引用户外,在号上提供实用的服务,也能打户的关注。对于用户日常获取商家信息/服务的方式,契约在点点客研究院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绝大部分用户通过阅读文章的方式获取商家信息/服务,可见用户已经习惯了被动接收商家群发的消息,通过自定义菜单、关键词触发这类主动获取信息/服务的方式,使用频率反而不高。这说明运营者要好好利用每次的群发,将最实用的信息/服务推送给用户。4:消费人员比例只有34.14%的用户在号上有过消费行为,还有65.86%的用户在号上从未有过消费行为,说明用户在号上的消费行为还需要大力培养。对于用户不在号上进行消费的原因,契约在点点客研究院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发现44.13%的用户表示只关注号但不消费,还有28.19%的用户表示暂时不消费,说明用户尚未完全培养在号上的消费行为。我们发现有31.88%的用户担心消费权益得不到保障,这是阻碍用户在号上进行消费的主要因素。号的消费和淘宝不一样,没有了支付宝的,很多用户的安全感缺失。所以微信平台本身要加强消费者的权益保障,号运营者也要逐渐通过正当手段取得用户信任,才会提高成交率。有24.66%的用户表示操作复杂,这受制于手机和微信自身的屏幕小和功能,同时也说明给用户提供一个便捷的交易系统,会大大增加成交率。5:消费行为分析a、消费时间对于用户的消费方式,有75.08%用户选择了与优惠相关的方式,也有43.69%的土豪选择了直接购买。可见虽然优惠活动可以促进消费,但是真正好的产品,即使没有任何优惠,也能打动真正有需求的用户。只有7.77%的用户选择找小伙伴帮我一起付款,可见众筹的方式不一定受到用户欢迎,毕竟需要好友直接付出,这会让大部分用户选择自己付款。c、支付方式虽然是在微信上进行支付,但是选择支付宝支付的用户依然高达71.84%,可见支付宝在普通用户心中的地位目前还无法完全取代。有51.46%的用户选择微信支付,说明微信支付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普及度并没有很多报道的那么高。有接近34%的用户选择银行卡转账,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说明微信凭借社交关系,还是解决了部分信任问题。27.51%的用户选择到店支付,这在线下成交中起到重要作用,也说明微信号确实有给线下商户进行引流的能力。d、消费满意度分析54.69%的用户表示满意,8.09%的用户表示非常满意,表示不满意和很差的分别只有0.65%,可见号的消费整体满意度较高。根据以上数据,契约提出运营商家微信号的8个要点:1、运营人员要90后2、线下商家要充分利用线下资源吸粉3、优惠活动可涨粉并提高交易率4、用户思维,内容和服务要和用户所需密切相关5、重服务,弃6、活动和提供良好服务是吸引用户关注的两大主要方式7、用户被动获取信息,珍惜每次群发,最好能精准群发8、保障用户消费权益、支付流程便捷是提高交易率的利器IT之家官方微信公众账号科技、数码、生活。“扫一扫”二维码来关注IT之家,或者微信搜索“IT之家”并关注。▲移动客户端用户:点击二维码图片并保存到手机,然后使用微信的扫一扫功能,选择相册,找到此二维码即可扫一扫。微信搜索“IT之家”关注抢6s大礼!下载IT之家客户端()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ord第一条第二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