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验孕绝微

有关脉诊研究的浅微看法--《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年
有关脉诊研究的浅微看法
【摘要】:正1、必须正确了解和解读我国传统医学脉诊理论的发生、发展与临床应用的科学事实。中医脉诊的产生距今已二千五百余年。这一年代的记算它是来自我国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他在《史记·卷一百五》中专设了扁鹊太仓公列传一章。他记述说:"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舍客长桑君,特以诊脉为名耳。当晋昭公时……简子疾五日不知人……于是召扁鹊。至今天下言脉者,
【作者单位】:
【分类号】:R241【正文快照】:
1、必须正确了解和解读我国传统医学脉诊理论的发生、发展与临床应用的科学事实。中医脉诊的产生距今己二千五百余年。这一年代的记算它是来自我国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他在《史记·卷一百五》中专设了扁鹊太仓公列传一章。他记述说:“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董晓英;牛欣;高蔚;田凌;;[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年02期
苏日古嘎;斯琴;;[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年07期
滕晶;;[J];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09期
丁晓;齐向华;;[J];四川中医;2011年07期
陆小左;胡广芹;秦彩红;曹宏梅;姜智浩;吴喜庆;刘强;董文军;伍喜良;;[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高启山;;[J];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37期
赵润生;郄兰霞;庞建仓;方朝义;赵社;杨丽芸;;[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李彤;;[J];吉林中医药;2011年06期
滕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年09期
宋月晗;李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乃民;贾丹兵;张东雨;李春杰;刘珊;巩沅鑫;高超;;[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焦玉洁;杨学智;李海燕;朱庆文;牛欣;;[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焦玉洁;杨学智;李海燕;朱庆文;牛欣;;[A];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葛兆斌;王明三;;[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石岩;李海燕;朱庆文;杨学智;牛欣;;[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王健琪;刘晓霞;;[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创新优秀论文集[C];2002年
王晶;李海燕;杨学智;朱庆文;牛欣;;[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王晶;李海燕;杨学智;朱庆文;牛欣;;[A];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张文娟;李德华;李德心;李永光;;[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张树剑;赵京生;;[A];“针灸诊疗规范化研究的思路”学术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忠田;[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王东生;陈方平;[N];中国医药报;2005年
李铁君;[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福建中医学院
李灿东;[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上海中医药大学费兆馥名师研究室
陈清光;[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金栋;[N];健康报;2009年
周颖;[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上海中医药大学
陈清光;[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李士懋;[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卫军;[N];中国畜牧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班康德(Dan Bensky);[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许希迎;[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徐学军;[D];中南大学;2010年
张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徐元景;[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林铭振;[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田立旗;[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张冬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陈冬志;[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陈涛;[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维;[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赵云;[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洪梅;[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曹利东;[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武重阳;[D];天津中医学院;2004年
刘文娜;[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周霞继;[D];天津中医学院;2004年
常晓剑;[D];天津大学;2007年
邹易良;[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秦伟栋;[D];山东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播放列表加载中...
正在载入...
分享视频:
嵌入代码:
拍下二维码,随时随地看视频
戚嘉和祖传脉诊绝技(6)-号脉诊脉很容易
上 传 者:
内容介绍:
戚嘉和祖传脉诊绝技(6)-号脉诊脉很容易
Channel Me 精选
我来说点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京网文[0号 |
| 京公网安备: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403号
<img src="" width="34" height="34"/>
<img src=""/>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width="132" height="99" src=""/>
在线人数: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http://"/>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没有数据!
{upload_level_name}
粉丝 {fans_count}
{video_count}
{description}中医正确的诊脉方法;切脉入门口诀--传承祖传中医诊脉脉诊,弘扬国医国粹--凤凰网博客
老中医|祖传中医|皇家太医后代收徒弟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中医正确的诊脉方法;切脉入门口诀
中医正确的诊脉方法在中医疾病的诊断中,其中诊脉是比较常用的,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这种诊法可以通过病人的脉象,来分析出病人是患了何种疾病,那么你会诊脉吗?  诊脉时,要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宜向前或略左右伸展平放,并注意使手臂位置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直腕仰掌,以使血流畅通,不致影响真实脉象。  对成年人诊脉,应用三指定位法,即先以医生的中指按在病人掌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的桡动脉上定关脉,然后食指按在中指关脉之前定寸脉,用无名指按在中指关脉之后定尺脉。三指隆起呈为弓形,指头齐平,以指腹按触脉体。三指平布,疏密要适宜,布指的疏密要与患者的身高相适应,身材高大的布指宜疏,身材矮小的布指宜密。小儿寸口脉部位甚短,不宜用三指候寸、关、尺,可采用“一指(拇指)定关法”,不再细分三部。  按脉时指力要适当,分浮、中、沉三层进行,轻微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名叫“举”;重按至筋骨为沉取,名叫“按”;不轻不重,中度用力按到肌肉为中取,名叫“寻”。这样寸、关、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三部九候。”  在诊脉过程中,三指平布同时使用同样的力量,按诊三部脉象,叫做“总按”,是诊脉常法。也可单按其中某一部,如诊寸部脉时,微微提中指和无名指;诊关部脉时,则微微提食指和无名指;诊尺部脉时,则微微提中指和食指,叫做“单按”或“单诊”。临床上,总按与单按常配合使用,先单按或先总按均可。  此外,诊脉时应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患者诊脉前要避免较大的活动或精神刺激,以使气血和调,才能反映出真实脉象。古人曾强调选择“平旦”(即清晨)诊脉,即是此意。医生在诊脉之时,必须呼吸均匀,平静,态度认真,把注意力集中于指下,细心体察脉象。每次诊脉的时间,古人强调不应少于脉跳五十次,现在一般不应少于一分钟,必要时诊脉时间还可长些。时间过短不仅不能精确地体察脉象,而且也容易漏诊促、结、代等脉。皇家太医后代祖传诊脉绝技师带徒手把手一对一学习培训班在线试听课程视频,密码索取请联系QQ,微信号:或短信:./v_show/id_XNTE4ODM3MDU2.html?qq-pf-to=pcqq.c2c切脉入门口诀切脉独取寸 独取寸口由 手太阴肺经 肺主一身气  肺司朝百脉 五十大会寸 实操切脉步 高骨先定关  中指落关部 食指落寸部 无名落尺部 手之寸关尺  人为六部脉 诊断知身内 气血和脏腑 左手对应血  右手对应气 左寸心小肠 左关肝和胆 左尺肾膀胱  右寸肺大肠 右关脾和胃 右尺命三焦 脉有三十种  浮沉数迟纲 轻按可得浮 重按可得沉 数迟在心率  正常之心率 成人儿童分 成人正常率 一息为四至  儿童正常率 一息为六至 正常之太过 一息若六至  成人即为数 一息若三至 成人即为迟 一息若八至  儿童即为数 一息若四至 儿童即为迟 心率测定后  再断浮和沉 沉浮即阴阳 之后测脏腑 脏腑正常脉  心小肠洪脉 脾胃为缓脉 肺大肠涩脉 肾膀胱沉脉  肝胆为弦脉 命门三焦沉 考虑四时脉 春季为弦脉  夏季为洪脉 长夏为缓脉 秋季为涩脉 冬季为沉脉  诊脉之过程 实测之脉象 去除四时脉 剩余之脉象  对照正常脉 定位单脏态 再测五行态 断生克异常  子病及母一 母病及子二 过克则为三 反克则为四  探阴阳之偏 究五行失常 综合求病理 归病于证候  病因病机明 以平和为期 按纠偏复正 形调平思路  发明脉,是先贤,去芜存精几度研, & & & 纲举目张明如镜,此篇执简可御繁。 & & &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 & & & 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 & &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 & & & 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 & & & 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郭按 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  浮脉 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 & & & & & & & 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 & & 沉脉 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 & & & & & & & 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 & & 迟脉 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 & & & & & & & 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 & & 数脉 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 & & & & & & & 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 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 & & & & & & & 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 & & 实脉 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 & & & & & & & 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 & & 滑脉 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 & & & & & & & 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 & & 涩脉 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 & & & & & & & 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 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 & & & & & & & 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 & & 微脉 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 & & & & & & & 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 & & 紧脉 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 & & & & & & & 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 & & 缓脉 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 & & & & & & & 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 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 & & & & & & & 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 & & 弱脉 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 & & & & & & & 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 & & 长脉 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 & & & & & & & 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 & & 短脉 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 & & & & & & & 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 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 & & & & & & & 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 & & 弦脉 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 & & & & & & & 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 & & 散脉 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 & & & & & & & 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 & & 细脉 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 & & & & & & & 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 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 & & & & & & & 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 & & 动脉 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 & & & & & & & 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 & & & 革脉 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 & & & & & & & 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亏或梦遗。 & & & 牢脉 牢沉取,脉坚强,牢形实大合弦长, & & & & & & & 积聚内结寒疝痛,奔豚痃癖气为殃。  促脉 促脉数,时一止,如马急行偶失蹄, & & & & & & & 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 & & 结脉 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 & & & & & & & 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 & & 代脉 代脉止,不即还,良久方来是真传, & & & & & & & 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 & & & 疾脉 疾脉来,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 & & & & & & & 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如何学习把脉切诊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 &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和腹诊。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寸口脉可分候脏腑之气,左寸候心,小肠;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膀胱;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 &切脉应注意时间、姿势、指法。时间应选在清晨病人未活动时,若病人活动,应休息15分钟左右再进行脉诊。病人可坐位或卧位,手臂伸平,手心向上,使手臂与心脏接近于同一水平。切诊时,三指要同时切脉,用力要平衡,由轻到重,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指力。诊脉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 &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 &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 & &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 &细脉: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 &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脘腹是人体的重要部位,脐上属胃,脐下属肠,大腹属脾,脐腹属肾,少腹属肝。通过手指的触摸、按压可了解局部的冷热、软硬、胀满、肿块及压痛等情况,有助于了解脏腑的病情。一般以触摸、按压虚里穴(心夹搏动处)诊断病况。 & &虚损病证:跳动明显,按之搏指。 & &肺气虚证:跳动散漫而数 & &肝气郁滞:两胁胀痛,痛处按此连彼。 & &肝虚:胁痛喜按,胁下按之空虚无力。 & &瘀血:胁下肿块,刺痛拒按,痛处不移。 & &肝癌:胁下肿块,按之表面凹凸不平,则应警惕肝癌。 & &肝气犯胃:胃部胀痛,按之旁及两胁。 & &胃寒:胃痛骤烈,疼痛拒按,发冷怯寒。 & &气虚:胃腹痛经久不愈,按之痛缓或痛止。 & &虚:腹痛喜暖喜按,按腹软无力。 & &实:腹痛胀满拒按,按腹充实,叩之声音重浊,或按之有包块不移者。中医脉诊解析——教你如何切脉一、脉诊的基本理论1、切脉的意义:脉诊是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诊察步骤和内容。脉诊之所以重要,是由于脉象能传递机体各部分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窥视体内功能变化的窗口,可为诊断病证提供重要依据。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①辨别病证的部位:如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②辨别病证的性质:如迟脉、紧脉主寒,数脉、滑脉主热。③辨别邪正的盛衰:如虚脉主正气虚,实脉主邪气实。④辨别病证的进退:如外感热病,热势渐退,脉象出现缓和是将愈之像。2、中医切脉的特点①中医脉象的构成元素包括脉博的位置、速率、节律、形态、势力(气势力量)五种。②脉诊学是一门深奥的经验医学知识,具有的技巧很多,必须熟悉理论,然后勤于实践。③脉象与病症有不相符之处,诊断时要运用从舍方法来处理脉象。3、脉象的取舍(脉症顺逆与从舍)脉象的取舍是指从脉和症的相对应性来判别疾病的顺逆和何时取脉或何时取症。这说明脉象是疾病表现的一个方面,不是全部,只能把脉象当作一个方面的信息为诊断作参考,要全面运用四诊合参,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①脉症顺逆脉症顺逆是指从脉症的相对应、不相对应性来判别疾病的顺逆(顺逆是指疾病顺利进展与否,邪气与正气的关系),如:脉症相应——脉与症候相一致:表证见浮脉,热证见数脉为顺。脉症不相应——脉和症候不一致,如表证见沉脉,热证见迟脉为逆。脉症相应——暴病、新病见浮、洪、数、实为顺,说明正气充实能抗邪。久病、旧病见沉、微、细、弱为顺,说明邪衰正复有望。脉症不相应——新病见沉、细、微、弱,说明正气已衰。久病见浮、洪、实为逆,说明正气已衰,邪气不退。②舍脉从症,舍症从脉(症真脉假,症假脉真)症真脉假——舍脉从症,即不考虑脉象的意义,只考虑症的意义。如:症见腹胀闷,疼痛拒按,大便干燥,舌红苔黄厚焦躁,脉沉细——真症,为里热证,取其症;脉沉细为脉假(脉沉细主虚寒);这时要舍脉。症假脉真——舍症从脉,即不考虑症状的意义,而考虑脉象的意义。如:症见四肢冷,大便闭,腹痛腹胀,脉滑数——症假(似为寒盛证候),舍症;脉滑数为脉真,是里热壅盛的表现,这时要取脉。4、三部九候的应用疑难病运用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和三部举按寻,一般情况下不用九候。5、正常脉象——胃、神、根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想了解更多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请关注本公众微信号QQ,每天推送专业性强,价值高实用性的中医及健康知识。旨在将该微信公众号打造成国内最有价值的公益性专业中医养生保健公众平台.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医诊脉培训基地
非书本教学,不同于社会中医培训,不同于学校书本教学,老中医|祖传中医|皇家太医后代结合60余年临床经验,一对一手把手带徒弟包教包会,学会为止,真正的祖传(临床)中医诊脉及开方绝技传授,学习时间为15-20天,以学会为原则,期间学不会免费继续教,学会为止。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脉诊与用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