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atom x86 下载cpu,arm cpu ,x86 cpu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搭载atom的win8...

加入粉絲團
微軟在&&做了相當大膽的嘗試,第一次支援 ARM 架構 CPU,雖然過去也曾有支援非x86架構的 IA-64,但這次是在消費性市場端支援,戰略意義格外不同,微軟此舉也挑動 Intel 和 ARM 陣營的敏感神經。Intel 雖推出過幾款手機與平板裝置產品,但在整體市場規模來說還只是滄海一粟。
快速瀏覽:
進軍行動市場,Atom 往 SoC 邁進
微軟欽點 Tegra 3
隨著Windows 8上市,微軟第一次推出自行設計的平板硬體,親自挑選為應用處理器,導致目前市面上第一批Windows RT平板皆採用Tegra 3為其處理中樞,之後才會陸續有採用德州儀器和高通的Windows RT平板出現。
微軟挑中Tegra 3應該沒有特別的品牌喜好以及策略聯盟,只是在當時Tegra 3是唯一的四核處理器且供貨穩定,做成平板電腦又沒有使用3G基頻處理器的額外成本壓力。
Intel 推 Atom 殺敵
x86始終無法打入手持式3C產品,最大包袱仍是功耗問題。但在前些年推出處理器之後,讓世人感覺到,其實x86處理器也能夠做到低耗電。加上近幾代不斷更新的電源管理機制,以及Intel強大的先進製程能力撐腰,讓Atom終於打入手機市場。同時也在2年前購入英飛凌的行動通訊部門,欲將自身的和技術,整合英飛凌的3G、。現今面對ARM陣營的挑戰,以及前途黑成一片的小筆電市場,Atom也將矛頭轉向ARM,阻止敵人繼續攻城掠地。
Intel和NVIDIA的未來計畫
,效能約為原始設計的1.5~2倍;GPU也將改回Intel自行設計的Graphics Media Accelerator,效能將是前代產品的3倍。
NVIDIA則是持續延續自家的4 PLUS 1可變對稱式核心架構,架構從Cortex-A9升級為Cortex-A15;記憶體匯流排也將增加1倍,內建雙通道記憶體,每通道32bit;GPU部分則從Tegra 2的12核心,一躍成為72核心,帳面上直接變為6倍效能,短期內它家產品應該很難超越。
Atom 往 SoC 邁進
Intel想要以Atom進攻行動裝置市場,必然採用一些原始桌上型電腦不會使用到的設計觀念、以及零組件選擇,一步步朝向SoC高度整合的方向前進。
儲存裝置採eMMC
Atom原始目標為小筆電市場,內部基本上還是以筆電的方式設計,進入到更小的手持式裝置之後,傳統的硬碟,甚至是SSD的體積都嫌太大,mSATA也是一樣。因此Atom在Z2460和Z2760中,將內建儲存裝置改為eMMC裝置,是個將讀寫控制器和快閃記憶體封裝在一起的晶片,尺寸約SSD中單顆NAND的大小。只需透過eMMC匯流排下達需要讀取或寫入那些資料,eMMC內建的控制器便會接手快閃記憶體顆粒的讀寫控制,像是wear leveling之類的快閃記憶體最佳化技術,也是直接由讀寫控制器負責。
與SSD 500MB/s的存取速度比較起來,eMMC實際存取速度還不到50MB/s,但由於體積小的緣故,大量使用在手持式裝置上;當然,Tegra 3也不例外。
▲體積小的eMMC晶片,相當於電腦的硬碟地位,由於Windows系統的關係,容量至少是32GB起跳。(圖片為Nexus 7的示意圖)
低功耗記憶體
JEDEC為了低功耗裝置特別制定了Mobile DDR,較為人所知的名稱是LPDDR系列。第一代LPDDR由DDR改良而來,除了運作電壓由2.5V下降至1.8V,還加入了溫度補償更新機制,使得在低溫運作時的更新次數減少,更為省電。
Z2760支援LPDDR2 800MT/s,並支援雙通道記憶體技術(每通道32bit),同時還提供PoP堆疊式封裝的能力,相同面積下可塞入CPU和RAM。Tegra 3額外支援了DDR3記憶體,效能較高較耗電,但卻只有單32bit記憶體通道,目前也不支援PoP形式封裝,使得CPU和RAM佔去較大的PCB面積,但不論是Atom Z2760或是Tegra 3的實體記憶體定址最大皆到達2GB。
註:此次參與測試的Asus VivoTab RT採用DDR3記憶體。
▲在正面晶片封裝四周的金屬引腳,用以連接PoP封裝的記憶體,可減少電路板所需面積。
為何記憶體需要更新?
一般記憶體分為揮發式和非揮發式,前者斷電後記憶資料即會流失,而一般我們所使用的DDR記憶體屬於前者,快閃記憶體屬於後者。
由於不供電就會導致資料遺失,因此必須每隔一段時間就對每個記憶單元重新充電,這個動作就叫做更新(refresh),更新的時間間隔必須小於記憶單元資料流失的速度。
內建周邊IO埠
CPU處理速度這麼快的東西,內建低速的GPIO(gr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有點詭異,但由於SoC常常是沒有螢幕的產品,改採LED燈號以及按鈕和使用者互動,因此需要這層輸出入控制。特別是當行動裝置需要有電源鍵或是訊息燈號此類簡易的IO時,可以由程式指定功能的GPIO就相當重要,不需再由其它晶片轉換提供。
傳感器經常使用的介面,如MIPI-CSI、MIPI-DSI、I2C、SPI也一並整合進入Atom Z2760,USB 2.0、SDIO、HDMI也在其中,讓Z2760成為十足的SoC產品。
▲Atom Z2760的晶片方塊圖,在兩側聚集了許多周邊IO的連接埠。
延伸閱讀:
(後面還有:顯示架構大不同/同款不同師傅的作業系統)
馬上按讚 加入電腦王粉絲團
更多3C新消息,快來加入電腦王粉絲團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ARM与x86处理器功耗深度对比:Atom功耗待优化
第四部分:英特尔可以在平板电脑领域获得长期成功的原因
确定Exynos 5 Dual的散热设计功耗
纵观前面的Cortex A15测试,不管是CPU还是GPU,都不停地撞到4W这个功耗天花板上&& 但我们很少看见CPU和GPU同时达到这么大的功耗。英特尔的工程师给我出了一个鬼点子,让我迫使Cortex A15的CPU和GPU都以最高性能运行,看看会发生什么状况。所以我做了下面这个测试。下图分为五个不同的区域,由彩色横条表示;绿色曲线表示GPU的功耗,蓝色曲线表示CPU的功耗,红色曲线表示整台设备的功耗(其中也包括显示器,这个值是在电池上测得的)。
在第一个部分(黄色横条),我们开始玩《现代战争3:堕落国度》,这是一个图形密集型第一人称射击游戏。 GPU的功耗略低于4W,而CPU功耗仍然低于1W。约玩了一分钟之后,我们停掉这个游戏,这时你可以看到CPU和GPU的功耗都大幅下挫了。在接下来的部分(橙色横条),我们启动了CoreMark(一个小型的CPU基准测试)的多线程负载,让它反复循环。 结果CPU的功耗冲上了4W峰值,而GPU的功耗则非常低。
接下来,在继续运行CoreMark的同时,我们开始玩《现代战争3》(粉红色横条)。GPU曲线立刻上扬,达到4W左右,请注意这时CPU的功耗:曲线下滑到了低得多的后台任务频率(800MHz到1.7GHz)。当整个SoC 的总功耗窜到4W以上时,控制器就快速做出反应,通过降低CPU的电压和频率,把功耗维持在4W左右。 为了确认CoreMark仍在运行,我们又切换回到这个测试上(蓝色横条),这时CPU曲线上去了,GPU曲线又下来了。最后,我们切换回到《现代战争3》,CPU + GPU的功耗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冲到8W左右,然后CPU曲线就又下来了。
当然,很少有人会在现实生活中这样使用设备,但用它来了解Exynos 5250的做法是很有必要的。 Exynos 5250的功耗可以达到8W,从传统定义上说,它的TDP就应该是8W,但Exynos 5250似乎努力把典型负载功耗保持在4W左右。
为什么我要强调8W和4W这两个数字呢?
英特尔已经展示了推出8W TDP型号Haswell 的兴趣和能力。实际上,要让芯片适用于Nexus10 这样的设备,英特尔要把 TDP做到4W。看到Exynos 5250的做法,把TDP从8W降到4W 的可行性似乎大大提高了。当CPU和GPU模块都在满载状态时,三星通过限制CPU来保持4W的功耗水平,那么8W的Haswell遇到这种情况又会怎么做呢?对此我深感好奇。
做了这么多的测试,结论已经一目了然,但这里我还要多谈一些内容。我们已经知道,Atom的速度比Krait快,但是从功耗的角度来看,这两个SoC 相差不大。英特尔的设备级(至少在宏碁W510上)功耗更具优势,但这种优势可能是来自于W510自身,比如它的显示屏更节能等等,并不一定就说明英特尔Atom 优于高通Krait。
如果只看CPU核心,高通就领先于英特尔了。这一点还不能最终确定,因为我们没有计入高通的二级缓存功耗,但英特尔的二级缓存功耗是计算在内的。我个人觉得,就算计入了二级缓存功耗,高通还是可以领先于英特尔。
在GPU方面,虽然Adreno 225拥有性能上的优势,但它的功耗却比PowerVR SGX 545高。对于 modern UI性能来说,PowerVR SGX 545已经足够用了,但Adreno 225确实有更快的3D 性能。英特尔在GPU功耗方面的优势来源于采用了低性能的GPU,但是在2D modern UI测试中,Adreno 225的性能优势无法体现,因此输给英特尔也不算太冤枉。
高通的闲置功耗更低,这表明英特尔的32nm SoC工艺尚需改进。台积电的28nm LP和三星的32nm LP工艺都能帮助芯片实现低得出奇的闲置功耗水平。话虽这么说,但Atom 架构已经有5年历史,它的制造工艺也有3年历史了,还能达到这样的功耗水平,也确实令我感到吃惊。9 到12个月后,我们会见到英特尔用22nm低功耗SoC工艺制造的Atom核心。它的性能和功耗将有何种改善,我们将拭目以待。
(智能手机设备级功耗曲线)
本文要强调的是,英特尔的低功耗SoC设计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从上图中看, Atom的功耗曲线跟高通的很相似,我觉得也跟苹果的也很相似。性能和功耗之间需要把握平衡,但三家公司的做出的权衡取舍大同小异,所以说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Cortex A15的数据是最有趣的。我不知道A15 架构的智能手机SoC和Cortex A15在功耗上存在怎样的不同,但至少从这里的数据看,Cortex A15在功耗方面真的是相当高。在执行某些任务时,这可能不是一个问题,但你还是需要机箱有非常好的散热能力,达到当前高通和英特尔智能手机SoC TDP的1 到 4倍。对于平板电脑来说,Cortex A15的效果非常好,但我很好奇,这样的芯片装在智能手机上会怎样。在进行一些调整后,它也许可以提供合理的电池续航,但直接把Nexus10上的Exynos 5 Dual放到一个手机中可能行不通。我觉得,这就是为什么ARM提出big.LITTLE概念,以及苹果为什么设计Swift的一个明显原因。
我一直听到有人说Haswell是ARM问题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对于Cortex A15的问题。前面的测试数据让我明白了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当一个CPU或GPU承担重负载时,Exynos 5 Dual 可以保持功耗在4W左右,但它的TDP峰值却接近8W。英特尔曾说过,8W是Haswell的一个潜在设计目标。实际上,我觉得Haswell的功耗甚至低于8W。虽然现在说Haswell可以把功耗保持在4W早了一点,但我觉得,英特尔显然认为在不久的未来4W是可以实现的。也许在22nm工艺下还不行,但到14nm时就肯定可以。我们已经知道, 22nm工艺的Core可以把功耗降到8W以下,如果它真的能保持在大约4W,就可以为传统的高端架构开辟一个全新的类型。
我的看法就是这样。英特尔的Core架构可能会主攻4W以上的空间,Atom则会服务4W以下的领域。试想一下,在14nm工艺到来时,最迟在10nm实现时(2017年),我们的智能手机就可以搭载Core核心的SoC了,这个想法很大胆,但不算太荒唐。我们经常说,智能手机是未来的主流计算设备,而这就是我们通向那个未来的路径。当英特尔开始推出10nm的超便携 SoC时,你的智能手机就能具备Sandy Bridge或Ivy Bridge架构那样的性能。
我认为,英特尔在平板电脑领域获得长期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至少是在架构方面是如此。英特尔仍然需要一款像Nexus、iPad这样重要的设备来开路,但到2014年,它应该已经做好了技术方面的准备。如何在商业方面进行保驾护航,那得由英特尔的CEO来决定。
至于智能手机,这个问题就复杂多了。英特尔需要制定良好的高端基带战略,就算是收购了英飞凌,这件事它也没能办到。而在这个领域,高通是无可争议的王者,英特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于智能手机SoC的其他方面,英特尔已经步入正轨。其现有的架构,在性能和功耗方面都能跟高通的最佳产品一争高下。英特尔和高通都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更新架构,所以我们可以看看这场大战究竟将如何发展。如果说ARM是新的AMD, 那么Krait就是新的Athlon 64,不同的是,这一次英特尔不会推出奔腾4了。
来源:anandtech
&&&&[4]新闻纠错:022-
稿源: 腾讯数码
编辑: 谈义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tom x86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