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的百度 有没有who已经屯下 (最爱你的人是我吉他谱那座城春暖花开 ) 这部小说的TXT

【编者按】过去的靠山屯是我童年的天堂,春暖花开时我和红玉一起进山摘野杏,上树掏鸟蛋;地面晒得烫脚时我们在山坡逮蝈蝈,到泡子里抓小鱼;漫山红叶时我们进山采蘑菇,上树摘核桃;大雪封山后我们用小夹子打麻雀,到坝里滑冰……与红玉的感情还没来得及展开,就遭遇了人生的灾难。青涩的感情永远停留在那个夏秋之交的连阴雨天里,我心心念念的红玉永远也回不来了……小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上个世纪的故事,他们有着固守的传统道德也有青春美好的追求。而美丽的女子红玉还未尝到情感的甜蜜就因救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的视线,更离开了对他情窦初开的“我”。小说多层次,多侧面地用平淡的笔触来描写这段难以忘怀的初恋时光,意蕴厚重、深遂。艺术手法新颖独特。在别开生面中颇具视角振撼,了无尽时。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锦妤【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先登录才能评论
  过去的靠山屯是我童年的天堂,春暖花开时我和红玉一起进山摘野杏,上树掏鸟蛋;地面晒得烫脚时我们在山坡逮蝈蝈,到泡子里抓小鱼;漫山红叶时我们进山采蘑菇,上树摘核桃;大雪封山后我们用小夹子打麻雀,到坝里滑冰&&与红玉的感情还没来得及展开,就遭遇了人生的灾难。青涩的感情永远停留在那个夏秋之交的连阴雨天里,我心心念念的红玉永远也回不来了&&小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上个世纪的故事,他们有着固守的传统道德也有青春美好的追求。而美丽的女子红玉还未尝到情感的甜蜜就因救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的视线,更离开了对他情窦初开的&我&。小说多层次,多侧面地用平淡的笔触来描写这段难以忘怀的初恋时光,意蕴厚重、深遂。艺术手法新颖独特。在别开生面中颇具视角振撼,了无尽时。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锦妤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锦妤社长辛苦了!
  难忘的一段时光,值得纪念的童年往事&&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平时喜欢听歌,就为那一句歌词,便决定构思一篇小说。可以说,这基本都是凭空想象。呵呵
  有你的地方才是天堂,有你的地方才是我的家!
一个不甘平庸的年轻人用艺术家的眼光诠释艺术的生活。
  谢谢明飞来访留言。
  一段很美丽的往事
  一段美丽的虚构。呵呵
  早熟。哈哈!
  因为晚熟,所以才想写早熟的故事。呵呵
  为作品献宝加分,愿你在八月创作更多丰盛的精神盛宴。
  谢谢文友的美好祝福!谢谢!
  好一个&有你的地方就是天堂!呱唧一下
在这个世界上,我独为文学而疯狂!
  本文纯属虚构,欢迎对号入座。呵呵
  童年纯真、美好,但也留下了苦涩的记忆,这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
  谢谢老齐!
  慢慢地看着这篇《有你的远方就是天堂》,看着看着被小说里的人物&我&和红玉的美好、纯真朦朦胧胧的初恋吸引住了!多么美好的初恋的情感啊!可当看完全篇作品心里酸酸的,酸得眼里有些丝丝的泪水&&我的情感入境了!我想这可能是次篇小说最成功之处。  
红玉走了,在那场大雨中为了保护同村的同学走了,走得那样突然,走得那样无声无息!留给&我&的最后一幕是&温柔地拍拍我的脸和那甜甜地一笑。&作者写道这里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写道&寻找我的红玉,回忆我的红玉,怀念我的红玉。&连续用了三个&我的红玉&,这是小说中的&我&情感到了&水到渠成&的心灵的呼唤!也更是作者对过去吃大饼子年代人间的情感,美好纯真爱情的深深的怀念&&  
祝愿早走的红玉在天堂一切安好!  
祝愿作者的心永远不老,多多写出记忆中的美好时光!
  多谢志强老弟!!!谢谢你的细致点评。
  谢谢志强的祝福,你的点评太精彩啦!
  享受童年的快乐和幸福。你们的童年像晨曦的霞光,放亮年华的光彩,沐浴在阳光里。
  谢谢大姐来访点评!问好!
共 10 条 1 页
手机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自定义打赏:V币
打赏记录 共0.00V币
暂时还没有打赏。纨绔仙医无弹窗_纨绔仙医最新章节列表_顶点小说
当前位置:>>
咱们都是凡人哪……但凌云不是。因为他会修真,还曾经修炼至渡劫期!
虽然现在凌云还是叼丝一枚,但人家专门打纨绔的脸……pia,pia
凌云承认他的脾气不太好,他发现在这么个奇葩的世界上,好脾气真的不好混啊。
凌云会治病不假,但治病不是他的主业。他治病也要看心情滴……心情不好滴话,别说你爸是李刚,就是美国总统来了也不治!不服气?一脚把你们航母踢沉咯!
凌云唯一头疼滴是那些美女尤物!校花警花,天使护士,绝色千金统统走开吧,他真不爱治妇科病!给钱?倒贴?那他大概会考虑考虑……
想买驻颜丹?五千万一颗!钱不够?钱不够想其他办法去,难道炼丹不花钱啊?
凌云目标:只要能摆脱那些极品美女疯狂的围追堵截,暂时做一个高调的纨绔,低调的仙医,赚赚钱踩踩。
推荐阅读:、、、、、、、、、、、、
纨绔仙医目录
通知我们:
更新慢了章节重复章节错误长期断更
顶点小说提示:&&会员每天可以推荐三次,每次推荐可以获得4积分,下载一本小说扣除2积分。 &&① 文章阅读页面,方向键左右(→)前后翻页,回车键返回书目录。
&&②如果您发现本书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马上向本站举报,赖以生存的顶点小说需要您们的建议和更多的参与! &&③ 如果您发现纨绔仙医最新章节已更新,而本站又没有更新,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④小说重生富贵在仙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步征个人观点,与顶点小说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书友提供纨绔仙医无弹窗阅读平台。
&&⑤《纨绔仙医》是一部非常好的书,文笔优美,情节动人,让人容易进入情节,为了让作者"步征"能提供更多更好的作品,请您多多推荐本书和宣传,也是作者的一种另类支持!推动小说的美好前景,需要您我共同的关注!
喜欢这本书的人还喜欢《原始森林的植树者》第五辑 兽、禽、鱼觅踪
来源:信息中心
作者:姚中晋
发布时间:
访问次数:1004
责任录入:sysrhx
森林里的野兽
当你走进动物园里,看到苑囿里畜养的老虎、豹、鹿、黑熊、猞猁…”等各种野兽,人们按时给它们添喂饲料,悠闲自得的,懒洋洋的消磨着时间,仿佛它们生来就是这样似的。是否想到它们栖居深山老林中所过的生活情景是什么样子呢在那狂风暴雨之夜,抑或是朔风怒吼大雪纷飞的严冬季节,它们又是怎样的生存,用什么方式摄取食物,怎样栖身住所……没到深山密林的人,就是身居山林的人,如果不是用心去观察了解。对此也同样是个谜呢。笔者长期生活在完达山东北支脉那丹哈达拉岭山区,结识了不少猎人、山民,因此对各种野兽的生活习性作了多方面考查访问,揭开了不少原始森林里的秘密。获得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下面就简要的作一些介绍。
老虎的行踪
老虎是有名的兽中之王,终年栖息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捕捉着各种野兽以为食料,没有一定的处所,常常栖息在高山巨石嶙峋的背风向阳处,卧在那里晒太阳,因为它是一种肉食性猛兽,因此,山林里各种野兽都是望而生畏的,尤其听到它那如雷的吼声,更是毛骨悚然。但是尽管老虎在山林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它与群兽为敌,很多野兽嗅到老虎的气味或是碰上老虎的踪迹的时候,远远便避逃而去,因此,尽管它性情凶猛,但是也常常是不得温饱的。老虎为了捕捉食物,夏季里多从山梁上蹒跚的钻进那蓊郁茂密的林间谷地,到处游窜,往往借倒木以为遮身之地,卧伏在那里环顾四周的动静,有时它发观一只马鹿或是狍子在林中姗姗走来,老虎像猫一样静悄悄的蹑手蹑脚摸上前去伺机以待。也常因为老虎钻行灌丛,践踏草木的碰动声使马鹿惊异,昂起头来四处巡视,然而老虎还是比较狡猾的,它会即刻停步,当那惊异的马鹿以为平静无事的时候又安闲的吃起草来或掠食起树枝,老虎又趁机蹑行。等到与那野兽相距不远的时候,纵身一跃,尖利的双爪和那锐利的牙齿,便会将那矫健的马鹿即刻咬翻在地。于是便开始进行它的一场繁盛的美餐。当它饱食之后,便又溜到附近密闭而又干爽的林间,选择有枯腐的倒木或是突出地表的大磐石旁以为背靠,安闲地睡起觉来。一两天之后,当它肚里的食物消化净尽的时候,便又爬起身来回到原处去掠食那块剩餐,尤其是在冬季,当它捕到一只大的野兽,往往能吃上五六天的时间。只是夏秋季节,天气炎热,当那猎物被捕杀之后,只吃上一二餐,不消两天便腐臭了,因此,当它嗅到猎物发散出腐败的气味时,便不再去吃了。不得不穿山越岭,另寻他处,伺机游猎。有时马鹿发现老虎的踪迹之后,望影而逃。如相距不远,那老虎便飞纵追去,不过马鹿如四蹄蹬开逃跑,速度是十分快的,当老虎四五纵跃还追赶不上的时候,便自动的舍弃了。有时,也有二、三只虎在一起游猎,如发现某猎物的影踪时,便乘势追击,由于寡不敌众,加上虎的凶猛,一般是逃脱不掉的……。
在那丹哈达拉岭臭松顶子山北坡,我们在雪地上看到了一处有六七十平方米大的地场,足有一尺多深的积雪全被压得光平,周围遍布着碗口大的梅花形兽蹄印和大宗的巨人形的脚踪混杂在一起。冻僵的雪地上还有点点血迹。领路的赫哲族向导向我们介绍说:“这梅花形的瓜印,是老虎的足迹。那似人的脚踪,是熊的踪印。根据他30多年的狩猎经验断定。这是一只具有l米高2米身长的猛虎和一只约有300多公斤重的大棕熊遭遇了,进行了一场肉搏战所争斗的战场留下的迹痕。当那老虎在树林中穿行,突然和蹒跚的大熊相遇,那老虎满以为这笨悍的大物是十分懦弱可欺的,想要一举啖之,岂知那棕熊是一个非常剽悍的勇士,浑身长有一扎厚的绒毛,坚硬肥厚的皮层,是天然的铠甲,对于虎的利爪和尖牙是毫无用处的。几个回合之后,那大熊的巨臂,尖硬的嘴巴和长长的牙齿, 给了老虎以有力的回击。逼得那老虎不得不狼狈而去。因此,老虎对于罴一般是无法抵对的。所以不得不敬而远之。有时它在游猎食物当中,在山谷的锉草(木贼)塘里,碰上一只雄健的大野猪,老虎盘桓于其左右,巡视良久,觉得野猪似乎没有查觉它似的,嗅觉耳朵都没有其他猎物灵敏,直到它凑近一片榛丛,才被野猪觉察到一点响动,然而它没有很大的惊异,只是哼哧了几声,而后又拱起食物来,于是它以为这野猪也不过如此笨悍而已。随之下定决心纵上前去即是一爪,接着向那野猪屁股就是一口,尖利的牙齿直把那野猪肥厚的臀部咬出一个窟窿,那野猪噢的一声,回过头来就是一嘴巴,老虎不晓得这笨悍的野猪尚有这么股子力气。突出的獠牙直将老虎挑了一个趔趄,虎的腰部毛像剪刀剪了一般,皮部挑开一条口子,那虎又一纵身,抓了野猪一爪,那野猪又一獠牙,险些将老虎的鼻梁骨打断。使老虎深受教训,只好暂且认输,拖着尾巴蹒跚走去。……那雄健的带獠牙的公野猪,只是甩耷着耳朵,用鼻子哼哧哼哧的拱着土地。这些都是猎人们亲眼看到的情景。所以林区人们将森林里的野兽的凶猛程度排列为“一猪(带獠牙的公野猪)二熊(主要是棕熊———罴)三老虎”,这是很有根据的。因此老虎想要捕捉大的野猪或大棕熊是不容易的。但老虎却有一定的“智谋”。它的智力远远超出野猪和熊罴的。它往往在树窟旁捕捉进出洞的黑熊或小罴以为食料,又常常在林中潜藏在郁闭的树丛里,伺机等待着那母野猪领着穿山觅食的小野猪群。当大公猪和母野猪不在意的时候,纵身一跃,拖住一只小野猪便飞窜而去。有时一百多斤重的野猪也让它活活逮去。当群猪听到被逮走的野猪的尖叫声之后,整个野猪群立时骚动起来,当领队的公母野猪惊惶一阵,还没有晓得是什么原由,慢慢的便又平息下来。如是几只老虎同行,就这样一次可以顺利地叼走几只小野猪,每只虎都可同时得到一场饱餐。除此之外,有时也只能捕到几只病弱者,或是捕到一只獾子,抑或是一只山兔,对于老虎那硕大的胃口来说,简直是吃子一块小小的点心而已。因此,老虎的肚子常常是空瘪的,吃到一顿饱餐,往往几天捞不到一餐,可以说是过着饔飧不继的流浪生活,所以在野生动物考查中,赫哲族向导向我们介绍说,,要想在山林中保存住老虎,首先必须保护多种野兽资源,用以供养老虎的食料,否则老虎是很难生存下来的。
虎栖居一般是无定所的,但是当母虎生崽子的时候,还是要选定居处的。那就是山脊石窟或是在石砬子旁边选择空洞的大柞树以为藏身之处,当小虎生下30多天之后 开始能吃食物的时候,母虎日间哺育小虎,夜里下山去四处游猎,捕捉星星点点食物拖回洞里饲喂小虎,当小虎能够远行的时侯,有时那母虎捕到野物,再回洞领小虎前去“就餐”。那带孩子的母虎更是常常饿着肚皮,有时公虎也偕同母虎一起出猎,帮它捕捉些食物。
1953年,在七里沁河以南的大王砬子山前,几个白俄猎人在高山上一个大树洞里发观两只虎羔,当场用绳索捆绑起来。背下山去,走了30多公里,在一个叫七尔钦的村子宿下了,夜里那失去孩子的母虎嗅着气味直追向这个村子,四处吼叫,嘶尥,将村子里的牛马咬死了好几只,直闹腾了四五个夜晚,才不知奔向何处去了。
分布在祖国东北林区的长毛虎,是国家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 在严寒的冬季风雪弥漫的日子里, 那雄健勇猛的老虎,盘踞在山脊的背风处,石砬旁或树洞里卧伏着,身上飘满了一层层积雪,朦胧着眼睛,默默的喘着气,仿佛在做着一个美梦似的。等到风息雪霁的时候,到山谷的木贼塘里,拖回几只小野猪那是一桩多么理想的事啊!
熊与罴的习性
熊是一种凶猛的害兽,其中黑熊与棕熊两种。黑熊,通常毛色全黑,胸口以上有白毛,体较小;棕熊毛色呈棕褐色,也叫罴,体大,都是杂食性兽类。当春暖花开的春季来临,黑熊和棕熊从深山密林里绕来转去,常常抠食穴中的蚂蚁以为食。有时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它窜到林缘人们的养蜂场里,搬起蜂箱,伸进掌去便撕脾挂上的蜂蜜吃。尽管那万千只蜜蜂群起而攻之,但它那厚实的毛绒,泼辣的嘴脸舌头,是很耐蜜蜂叮螫的。有时它饿得急眼,只好掠一些暴马子和花揪的树叶或花枝下肚。它为了掠食树叶,常爬到树杈上去钩摘,攀折,掠食完了,便将折断的树杈垫在屁股底下坐起来,再去攀折另一个树杈,当它吃完一顿饱餐之后,那枝繁叶茂的树冠被攀折得零落不堪。人们称这种树为“黑傻子坐殿”。有时那熊在树上掠食树叶或采摘果子,一个失手便从二丈多高的大柞树杈上跌落下来,摔得嗷嗷直叫,甩耷着脑袋,哽哽的溜走。再也不敢攀爬这株树了。夏秋季节,当山区农田里的玉米即将成熟的时候,如让黑熊碰上,伸出掌去便掰将起来。一边掰,一边往嘴里填塞。一边往腋间夹那新掰下来的玉米棒子,再去掰另一株,将玉米穗棒抛了遍地。直到最后,腋间只剩下一只穗棒。所以人们便编了一句歇后语叫做:“黑傻子掰苞米—白搭工”。如果到了秋李,山林中野果丰收的时节来临,那黑傻子专门喜欢爬上山梨树去钩摘山梨吃。有时它还去拣食核桃,抑或去摘食山葡萄。这时,是它们一年中最幸福的季节。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那大棕熊屙出的成堆的粪便,那家伙如是碰上红松坠落的松塔,或是榛子、橡实,它便连皮带壳一股脑的吞食起来。因此,它解下的粪便特别之多,而且极其粗糙。
熊罴在山林中穿行,常常和马鹿或野猪相遇。但是,那些野兽见了黑熊或棕熊的影子,远远便惊骇的遁去。也由于熊走得较慢,加之不喜荤食,常常遇到别的野兽,也就扬长而去,不去追赶。但当春暖花开交配的时节,不要说遇上小兽,就是碰上行人,也要狒狒然前去追赶,最为喧嚣。虽然笨头笨脑,但它有时碰上弱小的动物时,如獾子、貉子、蜗牛一类的小动物,常常是不留情面的。抓起来便吃。有时还抓那些虬曲的长蛇下饭,将蛇咬得翻滚盘旋。就连那刺猬它也要尝试尝试,有时被那刺针刺得无法,才不得不善罢甘休。有时没有食物下肚,就连那些蚂蚁楼子,也抠来充饥。那体小的黑熊,如是山林野果丰收的时候,很快便将身体吃得肥胖。丰厚的脂肪全蓄积在皮层里和便便的腹中,当北风掠过长空,大雪飘飘的严寒季节来临,小黑熊最先寻找山洼向阳背风处的树窟里,石洞中藏起身来,进入休眠了。当暴风雪袭来,它坐在穴洞里朦胧着眼睛,一动不动,有时伸出舌头去舔它那肥厚的脚掌。
罴———棕熊,又叫马熊,它的身躯大,吃得较多,直到小雪、大雪,它仍然在山林中到处流窜,寻觅着残渣剩果,为增储肥厚的油脂而奔忙不停。冬至以后,才陆续开始进入穴洞或大树窟里休眠。有时遇有猎犬的吠叫或是什么大树被狂风摧倒的声音,那休眠了的罴似在睡梦中惊醒似的,探出头来巡视,有时尽管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的情况下,它仍然外出走动,但是,事情也就坏在这里,往往就在它出洞徘徊走动的时刻,被猎人发现了踪迹,于是一命呜呼了。
勇猛的野猪
在大别拉炕河两岸的一个锉草木贼塘里我们发现了一群足有一百多只的大小野猪群。母猪在前头领队,大小不同的仔猪在身后跟着。最后是一些高大的带獠牙的大公猪做后卫。领路的赫哲族老猎入尤哈拉,立刻让我们倚在大树后屏住声息蹲下了,他端起步枪, 推上子弹,躬身对准猪群就是一枪,那野猪嗷的一声,惊吁吁的向山谷奔窜而去。 一只肥大的大公野猪被打倒在雪地上,尤哈拉掏出腰刀将野猪开了膛,把肝肠掏将出来抛掉,说:“咱们是在搞野生动物考查,没有领猎犬,要不猎犬也将得到一顿丰盛的美餐了。我们几个人用绳子把野猪捆绑起来,派人下山,牵牛来拖。
尤哈拉向我们介绍说:野猪同家猪没什么两样。 家猪都是野猪驯化而来的。 只是这东西在野地里独立自谋生存长期拱取食物,下颚骨———嘴巴特别长。母猪一年只生一窝仔,每胎6—10只。母猪生仔的时候,都是选择山谷的背风而又干爽的地方,但极度隐蔽,它要避开各种声动,当它产仔后十几天之后,便领着小猪崽到处拱取寻觅食物。仔野猪长到二个多月,就停止吃奶,一年之后,小猪离开母群,可以单独行动了。三年以上的公猪,开始生长獠牙,野猪唯一的武器就是獠牙。七八年以上的公野猪獠牙像一把利剑伸出嘴外,捕捉野猪,不但猎犬,就连老虎,也常常被公猪的撩牙挑开腹腔而丧命。如果群猪过往,危险性还小些,只要它们听到响动,立刻随群而跑。如果同一两只大公猪或是孤猪相遇,非但它不跑,还要当面与对手比高低。与孤猪搏斗起来,没有猎枪,那是很危险的。
野猪同虎一样没有一定的处所,春夏季节,它四处拱食野草根茎,秋天山产丰收,特别是当橡实丰收,野猪成群结队的漫散在山岗上拾取橡实吃,饱了便到沟泉里饮水,而后便在山涧旁撕折一些榛树条子横铺在地上,一窝一窝的排开卧伏在那里休息,当它饿了的时候又爬上山去寻找橡实,不向远处奔走。如是橡实极少,红松种子丰收或是榛子核桃丰收,它便成群结队的四处游荡觅食,当那成队的野猪吃饱之后,便又寻找个僻静处卧伏起来。如果山上野果歉收,一入秋季,那成群的野猪便奔下山来,窜入农田祸害庄稼,几十亩玉米或是十几亩马铃薯田,只要有三五十只野猪穿地而过,只要一个夜晚,便会遭蹋一空。人们趁此机会,伏击野猪,最有效应。当大雪封山之季,成群的野猪麇集在锉草塘里掠食锉草,以苟延性命。
不要以为这些笨悍的野猪一无所知,它能预知天气的阴晴变幻。如是天将要降雨降雪,它很早便抓紧觅取食物,不等雨雪到来,便卧伏在其住处了。尽管没有遮风蔽雪(雨》的洞穴也罢。当大风雪掀天揭地而来的时刻,山风呼叫,”林木摇撼,群集在一起的野猪,三五成帮的相互偎倚在一起;蜷曲的卧伏在榛树条子铺垫的窝巢上,鼻孔里哼哧哼哧的冒着白气,身上覆满了厚厚的一层霜雪,不是经常出没在山林里的人,很难料想到在这风雪弥漫的暴风雪里,在这幽僻的深山灌丛里雪地上,还潜藏着终年露宿的众多生命呢!
獾子的折曲洞
獾子是一种中小形动物,属鼬科。俗名“鹰嘴子”,因为它尖翘的嘴巴,很像老鹰而得名。它栖居在静谧而干爽的大山林中,常常是在半山腰的阳坡,借天然突起的大磐石、树根为靠,挖掘深洞。终年穴居洞中。我们在考查中,发现獾洞呈S状。洞口径宽为32厘米左右,平斜形向地下延伸二米多,又折曲回来,再延伸二点五米为终点。它的栖息规律是:夏秋季节居住在第一层洞,立冬之后,,移住折曲洞(二层),当天气进入严寒季节(冬至)以后便潜入三层深洞,在漫长的冬季里, 它一直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停止食物,全靠贮存在皮下的丰厚的脂肪御寒和维持生命,直到惊蛰过后,它便又返回浅洞居住。同时,开始外出走动, 到处觅取食物。常常在林中拱取葳蕤(玉竹)、贝母、百合等草根为食。秋季拣取柞树(蒙古栎)的种实———橡实或榛子、松子作食物。但有时它也拱一些蜗牛充饥。捕捉獾子,多在春秋季节,它的皮张,是一种防寒隔潮的佳品。外毛较粗,绒毛较短,不能做衣着,只能用于做褥垫之类。捕捉它多是趁它外出觅食之机;用猎犬追捕。或者发现洞穴,将铁夹子支在洞外,当獾子外出或回洞时不防而踏翻机关被夹住。有时还采取挖洞捕捉,常常一个穴洞挖出成十只獾子。这种动物,冬眠较早。立冬前后,便进入休眠而不再外出觅食了。休眠期间,捕捉獾子,只有用斧子一层层的砍开冻土洞穴捉拿,别无他策。考查队的向导尤哈拉告诉我们,当獾子进入冬眠之后,身上积满了肥厚的油脂,像个小肥猪似的。这时那东溜西窜的貉子,不会凿洞,常常借獾子进入深洞之后,偷偷的钻入獾子的外洞栖身,猎人往往在追捕貉子的时候,砍挖洞穴,竟将貉子、獾子一同挖出来了。
江河岸边栖居的貉子
貉子也是一种中小形毛皮兽类,属犬科动物。它的毛绒纤长柔软,是一种防寒的珍品。貉子多栖居于江河岸边的柳丛里或芦苇丛中。夏季常出来拾取漂浮到岸边的鱼类或贝类。最多的还要算是老鼠,是它的主要食物。有时它还抠食甜瓜、玉米、土豆等。它不会挖洞,多借芦荡或深草丛栖身,或是在薹草墩的隙缝里以为住所。幽居深山里的貉子,有时还借助大树根欠起的罅隙以为洞穴栖身。当大雪纷飞的寒冬季节来临,貉子的生活也是十分不好过的。它的腿特别短,在草丛里或雪地上行走,特别艰难吃力。有时它不得不花费很大气力才能捕捉到一两只小老鼠,聊以充饥,过着半饥饿的生活,竟日的钻入草丛蜷曲的睡起觉来。它的行动,多是雌雄相伴,因此居处也多是雌雄偶居,也就在它睡懒觉的时候,常常被到处巡游的饿狼捕而食之。或是被猎犬发现成了猎人的战利品。
火狐与草狐
在乌苏里江那冻僵的江面上,柳丛旁,我们发现一只火狐狸,尤哈拉向我们介绍说,狐狸的毛色依据它栖居的环境而异。他说,火红色的狐狸,是因为它常年栖居在榛丛林莽间。因为觅食窜入江边,那栖住在草丛或芦苇荡里的狐狸,毛色是浅红带黄而又灰白的。以栖居在丛林荆莽中的火狐狸为上品。
狐狸是一种肉食性犬科动物。它常常捕捉老鼠、野鸡,鸟类做食物。就连那身躯长得和它相似的貉子,有时也成了它充腹的佳肴。狐狸是一种非常狡猾的野兽,它捕食野鸡野鸟,是靠一种特别绝妙的技艺才获得的。它善于伪装假死,卧伏在草丛中,柳荫里,使来去飘逸的鸟类和小兽完全失去警惕,而落入它的圈套。因此,捕捉狐狸,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如在狐狸居处的洞口外边设铁夹子,雪地表面略微有些异常,覆盖伪装得不巧妙,就会被它识破,于是绕道而去,甚至将洞穴舍弃而溜掉。因此捕捉狐狸大多是用猎犬追捕、枪猎或是挖洞抓捕。狐狸跑得很快,一般的猎犬,有时也是望尘莫及的。在严寒的隆冬季节,狐狸多是昼伏夜出,白天躺在穴洞里睡觉,夜里外出寻觅食物。常在冰层塌陷的江坎上、水流边去寻找水獭存贮的冻鱼吃。有时当它发现水獭从水里钻出来的时候,吓得拖着尾巴便悄悄溜走。……
冰坎上的水獭
水獭是一种珍贵的野生动物。属鼬科,其所谓水獭,就是由于它靠水而生存的,它的食物主要是鱼类。它有一种特别的潜水技能,能在水下潜水达一个多小时。据生物学家推断,水獭是由水生动物转化为陆生动物为时不太久远的。因此,它属于两栖兽类。它的身子很长,腿特别短,适于在水下游动,它潜入水底,捕捉鱼类,身体非常敏捷。夏季它多居于江河岸边的树根穴窟里,饿了的时候,便潜水捕食鱼类,当它吃饱之后,便回到洞穴里去睡觉。冬季里,水面全被冰层覆盖,它专门寻找不结冰的湍流处潜水捕鱼,它捕捉到的鱼用嘴叨到因水位下落而悬空的二层冰坎上存贮起来,每当饿了的时候,便前去觅而食之,谁知那狡猾的狐狸往往伺机前来偷取水獭的劳动果实。就连那憨头憨脑的貉子在江边上到处寻觅老鼠充饥,偶而也会碰上这个良机而饱餐一顿。不过若被水獭遇上,贪馋的貉子,很容易被水獭一口咬翻在地而丧了性命。有时猎人们也常在江坎上塌陷的冰层里拾到成堆的冻鱼。当水獭前去寻找存贮的冻鱼不见了,不得不又重新潜入水中继续捕捉鲜鱼。,尽管它有潜水的本事,但是冰冷的河水, 也颇使它难耐。 当它从水里重返回地面受到凛冽的寒气的侵袭,不得不抖动满身的水珠而打几个寒噤。……
水獭的潜水能力,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得赶快露出水面透一下空气,然后再潜入水中。如连续下水,一次只能在水里呆半个小时或二十分钟就得出来缓气。过久也是受不了的,猎人们就抓住这个要害,当从冰窟旁发观有水獭潜水的迹印时,并且认定水獭是潜入水中的时候,立刻将附近的悬冰砸塌,使之没有透孔之处,水獭不能从别的地方钻出水面,只得按所留存的未结冰处出水。这时,将棍棒和猎犬备好,只一出水,即将水獭打翻在地。通常,当水獭从冰洞里探出头来,只要发现有动静,便即刻缩回头去潜入水中,比鱼游动的都快, 当它在水中游动了一大阵之后,仍然寻找不到出水的通空时,只好再潜回原处,以图出水溜走。几个往返之后,累得筋疲力尽,终于不得不落入猎人手中。有时冰下水浅,只要将铁夹子,支在冰洞下面,等水獭游到冰洞近前,只一踩,翻了机关,在水中就被活活擒住,猎犬趁机冲上。要知道,那水獭也是不好惹的,凭藉它那尖利的牙齿和锐利的蹄爪,也要给猎犬以致命的回击的。如果只有一只猎犬,很难将水獭制服,要想抓到一只一米多长的水獭,最低也需二只以上的机灵悍勇的猎犬才能拿下。
长期以来乱捕滥猪,我国现有的水獭所剩无几,特别是随着自然水域鱼产资源的减少,作为水獭赖以生存的食物愈感不足。因此,水獭也濒临灭绝的境地。国家已将它列方一类保护动物,严禁猎捕,如有违犯,将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如此任凭它在江河边上自由地过着渔翁般的生活,经过若干年的休养生息,其宗族也许会得到进一步繁衍。
马鹿与狍子
鹿和狍子都是吃草反刍的偶蹄兽类。它们三五成群,尤其是狍子,最多能聚集数十只至上百只在一起四处奔跑,过着游荡不定的生活。各种草类,蕨类,灌丛,树枝,树叶都是它们的食料。没有一定的住所。他不会营造窝巢。吃饱之后,选择一个避风的草地上或林丛中,便卧伏在那里休息,倒秣反刍。野狼,老虎,猞猁狲都是它的凶恶敌人。一不小心,就被它们追逐得四处奔逃,弄得心神不宁。在它们手下丧命的确实是为数不少的。它们唯一的抵御能力,便是靠二双善跑的捷足,就凭这个善跑的绝技,就使那兽中之王或狡猾的饿狼也常常是望洋兴叹。
春季里,鹿和狍子都是最活跃的时节,由于公兽脱角生茸,母兽产仔,身体里需要大量的钠、钾等类碱性物质,常常是下得山来,到曾经有过人迹居处的废墟残垣去舔碱。人们为了捕捉它,往往在山间各关隘处挖些陷阱,上面撒上盐粒,以待鹿或狍子前来打碱而坠入陷阱中,于是将它活抓到手圈养起来。冬季,鹿多在林间沟谷处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卧伏。狍子多在林缘及草甸子上卧伏,或摘食嫩树枝或到田边拣食残禾剩谷,多在黎明及黄昏时出没。 等到大天白亮以后,全部卧伏起来。尤其是当暴风雪来临的时刻,它们一动不动的卧在树丛中或草野上,任凭大雪掩埋在雪窟里,直到风雪停息下来,才重展捷足,在树林中草野上寻觅着生存和出路。
凶猛机灵的猞猁狲
森林里最机灵而又勇猛的野兽是猞猁,它同老虎,金钱豹均属猫科动物,这东西像老虎一样勇猛,但它比老虎灵巧,像猫一样敏捷,灵巧如飞。它的居处是枯朽的树洞,它的身体虽然只有狗那么大,但是狍子马鹿都不是它的对手,它常常从树杈上一跃而可以跳到正在卧伏或是吃草的狍子或马鹿的脊背上,张口就咬断了鹿和孢子的喉咙,活活被致死。当它捕捉到一只野物,一时吃不完,就回到树洞,领一些伙伴前来共食,常常一次吃不完,还用雪埋起来,等饿了之后再来觅食。至于捕捉獾子、貉子,小野猪,则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当大雪封山的季节,森林里的积雪没胫,特别难以行走,各类中小野兽都不能像雪前那样任意行走了,于是各按自身生活需要创出一条雪径来,这时猞猁为了捕捉食物专门寻找雪兔或草兔穿行的通道伺机以待,等到雪兔、草兔前去啃啮树条,不加小心,被藏在树杈或倒木旁的猞猁一爪攫入掌中,乖乖地成为它口中的佳肴。有时孤行,或三五成群的小野猪,也会成为它的食料。它比老虎灵敏,它的显著特点就是善于爬树。特别是冬季,它的活动范围是经常巡行于多树的山脊或荒山脚上的丛林中,只攀高岭,少行深谷,除了饮水之外,它很少到幽深的谷地去。
跳枝飞树的灰鼠与花鼠
在高大的病腐或枯老的大树窟里,住着许多种较小的动物,其中较有名气的是灰鼠(又叫松鼠)和五道眉———它们是专食松子、核桃、榛子、橡实的小野兽。如果山产不收,它还窜到田野里偷食农民的大豆、玉米等粮食呢。
那松鼠总是在高树的枝杈上跳来跳去,五道眉(又叫花鼠子)专在树干或倒木上流窜。它们搜掠大量的树实和粮食向树窟里搬运,然而它们却不像老鼠那样存贮省吃俭用,那灰鼠子是现收现吃,一点也不考虑久远。花鼠子还有些久远之计,把所收来的食物,全埋在穴窟里,留待冬天好吃。至于那灰鼠子,一到冬至以后,便钻进树窟里,三五成群,有时十多只聚在一个树洞里休眠。直到立春以后才又出来觅食。别看它不留存贮,但生活也过得很不错哩!当休眠了之后,什么食物也不进了,只有复苏之后,才重新四处寻找食物。如这一地区没有食物可取,它们便成群结队的向他处游走转移。当它们转移的时候———包括那小小的五道眉在内,只要一转移,连一只也不存留,而径直逃往他处。
那丹哈达拉岭山区的野兽是多的,紫貂专栖居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它以树洞为巢穴,捕食着老鼠、灰鼠、兔类等野物以为食料;青鼬、扫雪、艾虎都是穴居的啮齿类动物,在山林中到处捕食着各种鼠类、蛙类,过着神出鬼没的生活。山狸如同野猫一样,到处搜寻着野兔,鼠类与飞鸟,只有山兔———雪兔与草兔过着最下等的生活,栖息在灌丛与野草中,嚼食着树条和禾本科野草,每时每刻都蒙受着各种野兽与鹰的搏击和劫杀。
当冬之神封锁大地的时候,这些野生动物,各按照自己的习惯,有的昼伏夜出,捕捉它类生命以为食,有的干脆就潜藏在树穴里休眠起来……等到大地复稣的时刻,它们也随之恢复了新的生机……当你看到公园里栖居着各种野兽的时候,能否想到它们原有的家乡———真正的动物园就是那连绵起伏的群山以及那郁郁苍苍的森林。
在那朔风摇撼森林,大雪覆盖山野,寒气砭人肌骨的严峻时刻,冬之神仿佛要把世界上的一切生机全毁灭掉,但是这除了人类能以坚强的毅力,顽韧的斗志,在向大自然作着生死搏斗,从而战胜严寒,获得生命的自由之外,能否想到在那静悄悄的森林中,还包藏着另一个动物的世界,大自然赋予它们以各种生存的机能,在相互拼杀着,挣扎着,酷斗着,在保护着生命的过去,也潜育着希望和末来。……
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八—二十二日 于永幸屯
奇兽豺狼狗
在那丹哈达拉岭山区,每当盛夏清明的夜晚,远山岗上常常发出一种“棒棒,棒棒的吠声,那声音听去宛如小狗在狂咬,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发出的鸣叫声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谜。民间俚传,这是一种名叫豺狼狗的小兽发出吠鸣的声音。传说它是一种不伤人畜类似哈叭狗样的小兽,行动非常敏捷,山林里各种野兽都怕它。有时它可以跳上猛虎野猪和黑熊的脊背上,啮断喉咙将它们咬死。因此,山林里各种野兽都对它望而生畏,远远遁避。然而它对山居野宿的人们却刻意保护,传说人们在深山老林里采挖人参或山行露宿时,夜间睡觉什么都不要伯。只要在身旁弄一堆篝火,当人们睡熟时,豺狼狗便走来围着露宿的人遍撒一圈尿溺,当其他猛兽向睡熟的人们靠近时,一嗅豺狼狗尿的气味时,便惊恐万状而逃之夭夭(遥遥)了。因此,在东大山里穿山露宿时,从来也不必担心野兽的威胁。正因为有豺狼狗的卫护,所以才安然无恙。因此,人们把它当作一种神圣的灵物来崇敬。豺狼狗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野兽呢它的生物基原属于哪目哪科从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动物图谱》和《中国动物志》中,也未曾找到它的名录。1965年我在一个名叫永幸的山村里蹲点时, 曾听到一位名叫鞠元的老猎人又一次讲述过豺狼狗的故事。他说他曾亲眼见到过豺狼狗的模样:长得和哈巴狗类似,只是略大一点,在深山密林里,专门在夜深入静的时候出来活动,它是在白天穿越山脊的时候碰到的。……此外,我还听到过很多猎人讲述豺狼狗的故事,关于它的性状、本领大体相同。因此证明这种动物的存在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我的童年就是在那丹哈达拉岭深山密林里度过的。每当盛夏夜晚,满天闪烁着星斗,人们坐在院子里蚊烟旁纳凉时,经常听到它吠鸣的声音。1959年7月,我前往距县城15公里的西南岔养鹿场办事,夜里又一次听到远处山岭上传过豺狼狗的吠叫声,前半夜可以说是不间断的彻夜吠叫,那声音不高不低,不紧不慢,总是“棒棒,棒棒棒棒棒棒!”……很有节奏的,如同夜半的更鼓,与山涧里的泉水相伴合,宛如大山鸣奏的一曲琴弦乐。……听后,不曾有一点儿凄厉可怕的感觉,。只觉得山夜更加宁静,令人遥思遐想……在我编写《饶河县志》卷十一物产资源中,对这种生物, 就以豺狼狗的名字入志了。县科协主席张良同志推断说,是否就是狗獾呢因为我缺乏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不敢苟同。很有实地考查认定和解疑之必要。
一九九0年三月
奶子长在脊背上的动物—海狸鼠
动物的乳房,多长在胸脯上,也有的长在腹下部。你是否听说过,有一种动物它的乳房却长在脊梁两侧的肋背间。它在喂奶的时候,用脊梁驮着子女,吮吸奶汁,甚至在走路的时候,还可以驮着孩子喂奶呢。它的名字就叫海狸鼠。海狸鼠是一种两栖类的毛皮兽。,因为它多生活在河汊和泡沼中,因此得名海狸。近年生物学界,由于对海狸鼠的生活习性的考究,因为它实际并不生活在海里,而是栖息在淡水中,因此,又将它改名为河狸鼠。其实是大可不必。因为它只要生活在水里,叫海狸鼠便没有错,何必去作一些毫厘之争呢!
海狸鼠属啮齿目,鼠加 鼠布科、长得像一只大肥黑猫。不过形状却似老鼠。体长一般在40———60厘米之间,尖嘴,小耳,耳轮漫圆形,毛色棕黑发着油光,绒毛棕黑微红。前肢很短,后肢略长,四足俱五趾,唯后足趾间有蹼。尾圆柱形,长28~34厘米之间,上被小鳞片,有如新织出的麻袋纹。上附以稀疏的毛,上部及尖端为棕黑色,尾基部及下部为浅黄色,颏下腋部及腹部颜色较浅。体重在7-8公斤之间。较水獭小,相当于麝鼠的两倍,。是一个相当不小的中形兽呢。它的乳房通常为6只,很少为8只,分二行排列于脊部两侧。它喜欢生活在连通江河的汜汊或泡沼间,以水生植物或树木嫩条、树叶或杂草为食。能在水面上游动,善潜水。常常是白昼栖处穴洞,黑夜外出觅食。嘴前端上下四个褐色门齿,有如四只锐利的锯齿。一株拳头粗的白桦树或桤树,它只要十分钟功夫就能锯断。它将啮倒的杂树及枝条,堆积如大丘以为穴巢。它的妊娠期为120天,每胎产仔6—8只。繁殖期无严格的季节性,通常一年能产二窝。
海狸鼠的毛皮,在国际上一向享有盛誉,属高等毛皮类,价值仅次于紫貂,居水獭、麝鼠之上,滤水性能良好。海狸鼠皮多用于制造冬季防寒帽及裘类。它的肉,也是可食的,如同麝鼠肉,是一种高含蛋白质低脂肪的富有营养价值的鲜滋野味,通常是不可多得的。
由于海狸鼠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很高,因此,很早便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注意,它的原生地在南美洲大陆。早在19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便引入北美进行人工饲养,且有相当一部份已逸为野生。由于它对气候和食物的要求不是太苛刻,因此,人工养殖是比较成功的;本世纪20年代以来,苏联及欧洲各国也有引进,解放后,我国也有引入,进行人工饲养。由于内地气候和自然泡沼水质污浊,加以技术尚不太过关,因此一直未有很好繁殖开来。由于苏联远东地区开始养殖,有的也逃逸四处散为野生。1985年,黑龙江省萝北县曾发现海狸鼠的分布。日,饶河县西林子乡朝阳村住民于新华在乌苏里江边岸的杜家河口汜汊中下网捕鱼,捉到一只海狸鼠,体重6.75公斤,因为从未见过、怕被其咬着,摘网时直用棍棒打死,经过科学部门鉴定证实,是一只雌性,腹部肥大,正妊娠中,临产期不过30多天而已,经解剖,腹藏六个胎儿,由于对它的陌生而误杀,是一件十分惋惜的事情。因为我们国家已将它同东北虎、丹顶鹤,大熊猫等都列一级保护动物。几次实地发观,就足以证明,在我国东北黑、乌两江流域已有野生的海狸鼠的存在。只是对于它在本地域的生态习性和生活规律,尚未系统摸清。如能很好的加强本地区自然山川原野和水域的保护,为海狸鼠生存繁殖提供一个良好条件,使海狸鼠同乌苏里貉、黄鼬、麝鼠一样成为本地一个新的野生动物种源,只要加强保护,避免滥肆捕捉伤害,不要多少年,其分布数量,必然是与日俱增的。等到繁衍开来,到那时,“东大山,三桩宝,人参,貂皮,靰鞡草,”这句民谚是否还应该改成四桩宝了呢无论如何,这海狸鼠也应该算做是一桩宝的。
一九九0年三月
人类的历史,是同野兽相并行发展的历史。没有野兽的存在,原始人类不可能生存以至繁衍到今天。直到现在,人类的生活也是离不开兽类的,如六畜(马、牛、羊;鸡、犬、豕及猫、兔、,鹿……等) 都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选择的结果。这些兽类同人类相依为命,除了家畜以外,尚有许多野兽则是人类生存的辅佐,贡献给人类以肉食、皮张或药物,有很多野兽则被人类尊崇为图腾。非洲人崇狮子为图腾;南亚则以象为图腾;我国古代有“麟为毛虫之长,虎乃兽中之王”的说法。至于麒麟, 不过是人们的假想之物, 而实际上,世界上是没有这种生物的。关于虎的描述和记载是很多的,《易经》上有“云从龙,风从虎”句。我国古代有一部书叫《风俗通》里说:“虎阳物,百兽之长,能噬食鬼魅”民谚相传、“虎本南都中卢李公所化,故呼为“李耳” (老子名)即喜,呼为班使即怒, 食物遇耳即止,以其触于讳故也”。《左传》上称虎为“於(音乌)兔”,《肘后方》叫“大虫”。 《史记》上有“狐假虎威”句,《汉书》里有“养虎贻患”等描述。民间俗有“谈虎色变”之说,都说明虎是一种威武凶猛的野兽。有的则予以“圣化”、“神化”,关于虎,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故事,解放前,东北林区一直把虎尊崇为“山神爷”,俸为佑福禳祸的山神。很多山民还在树林边上建有山神庙,四时以祭之。
虎作为一种猛兽,在山林中,各种野兽都惧怕它,堪称兽中之王,这一点还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不能把它夸诩得竟成了神仙,甚至“谈虎色变”,那样毋宁说是不实际的;而且也是大可不必的。虎凶猛,但也总不至于谈虎便惊呆失色。世界上也许总有那么些怯懦之人,会是这样子的。但对于英雄来说,从来是没有怕虎的。《水浒传》里的武松,景阳岗上打死一条吊睛白额大虎,一直为人们传颂到今天;李逵回家接取老母,路上为老娘去山涧里打水喝,不料想,没等打回水来,老娘便让老虎给吃了。李逵一气之下,搜出四只大小老虎,都被他打死在地;直到今天,打虎的独胆英雄,仍然是屡见不鲜的。
虎究竟是怎样一种生物呢原来它属猫科动物,全世界分布很广,凡是有森林的地方,都有虎的存在,有欧洲虎、美洲虎,就亚洲来说,虎的种类就有四五种,印度尼西亚有爪哇虎,印度支那半岛上有马来虎,我国有海南岛虎、华南虎,东北虎……。华北、中原一带山区,原是虎栖息最盛的地方,由于几千年的开发,现在这些地方连虎的影子也没有了。虎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兽类,喜栖居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密林中的高崖石罅或大树根旁而卧,无定居穴巢,以捕食各种野兽为生。由于它止居无定处,又不怕风冷湿潮,终年露宿石崖树畔,所以医药学家将虎的全躯都归为药类,以虎骨为最名贵。《本草纲目》.谓虎牙能“杀痨虫,治猘犬伤发狂”,虎睛能明目去翳; 虎脂治 “反胃煎涂小儿头疮白秃”;虎筋治风湿性关节炎;虎胆《本草拾遗》谓主治“小儿惊痫”;《千金方》谓虎肾能治瘰疠。虎骨诸家皆用.作追风定痛、健骨,镇惊,治关节风痛,四肢拘挛,腰脚不随,惊悸癫痫、痔瘘脱肛……《本草纲目》谓:“凡治惊痫、 瘟疟、疮疽,头风,当用头骨。治手足诸风,当用胫骨。腰背诸风,当用脊骨”。根据近代药理分析,虎骨与其它类兽骨所合成份,并无根本区别。虎骨的主要药效为消炎镇痛……。虎的自然寿命为30—40年,最长不过50年。每眙产1—2仔。过去传说虎一生只生一胎,其实并无根据,虎的繁殖力低是可以肯定的,但一生只分娩一次之说是站不住脚的。经过现代动物学专家们考查证明,雌虎每年可生产一次,每胎怀1—3仔。既然有这样的繁殖力,为什么虎的数量不见增多呢要知道虎的食物主要是肉食,以捕捉各种野兽为生,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多,森林的被开发,各种野兽的捕捉量超过其繁殖量,因而使虎的生存条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尽管虎相凶猛、威风凛凛,其实它整年过的是饔飧不继的生活,差不多全在饥寒冻馁中过活的。 由于食物不足,性机能减弱,很多母虎3—5年不生一胎,这是虎为数稀少的一个主要原因。要知道,森林里的各种野兽的存储,由于受种间斗争规律的控制,也都是有一定比例的。
自然生存一只虎(豹)需要100~150倍于己的其他兽类才能供养捕捉噬食之需,何况尚有狼、狐、猞猁……等肉食兽为之争嘴,轮到虎本身噬食,其资源是很维艰的。低于这个比例,连半饥半饱的生活都维持不了,虎的生存也将成为不可能的了。有些地方,如福建海南岛等地,常常发生猛虎下山,捕噬入畜,所以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华南虎性情凶猛,是害兽,因此国家列为消灭之列。其实为什么下山因为南方入口密集,森林面积越来越缩小,林内可供虎捕食的其他野兽已告击罄,甚或为数极少,无食可觅,它能不下山来寻找出路吗对于人畜当然是一种危害,但作为虎本身来说,这也是它求生的必然规律。换句话说,就是虎的本性。有人说,惟有东北虎性情温顺,从不伤害人畜,所以国家列为保护范围。其实东虎又何曾不伤害人畜呢其所以不害人畜,并不是本性温顺,而是由于森林里可提供捕捉的食物———野兽众多的原故。“虎总是要吃人的”,《诗经》上“驺虞”一诗中说,有一种白质黑纹名曰“驺虞”的老虎,只吃自死的肉,不践生食,不履生虫。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假说罢了。相传是人们为了称颂文王的德政,连噬牲的老虎都变得这样善良可爱。实际世界上哪里有此等怪事情呢如果说虎不吃人,那在定义上就犯了原则性错误的。何况东北虎在靠近深山区的村屯里,早即出现过伤害人畜之事……。尽管提出对它进行保护,主要是由于它体大毛长,形态美观,为数已很稀少,甚至已面临绝种的危险。什么原因乱捕滥猎是一个方面,而其重要原因,也是由于森林的被开发,各种可供虎捕食的野兽大为减少,使虎居之处无食可寻,致使它的生存越来越成为不可能。因此,只规定保护东北虎,而对于虎的主要食物—野猪、狍子、鹿……等素食性兽类,随便捕杀而不予以任何限制,好像虎与其他兽类毫不相干。事实证明,随便猎捕其它兽类,而实则如同杀虎无异。从以上这些事实可以看出,要想保护东北虎(或任何地区的虎),如果不相应地保护与繁殖其它兽类———尤其是草食(素食)性兽类,虎的封禁和保护,也将成为空谈。根据世界各国现今对森林资源的开发,以及对各种野生动物资源无可限制的过量的捕杀趋势,虎的生存条件越来越成为不可能。除了在动物园里长期的圈养,否则。常此一往,总有一天,虎的形迹将从地球上被勾除,如同恐龙、猛犸象一样,需要到地史博物馆里去考查它的身世的日子,也是为期不远了。
一九七八年七月三日
深山野泊捕黄鼬
在城市的皮货庄里,悬挂着一身身金黄而放油光的皮大衣,有些则是毛皮朝外专供女性穿的,毛皮面上还悬挂着一排整齐的尾巴,像一颗颗低垂着的金黄谷穗……这种毛皮大衣是用什么皮张制做的呢它是由黄鼠狼皮制成的。文具店里出售的毛笔,除了写大楷的羊毫是用山羊毛制的,其余不论“小大由之”或是各种精制的狼毫,都是用黄鼠狼的尾毛组成。为什么叫狼毫呢这狼,不是豺狼之狼,就是指的黄鼠狼而言。
黄鼠狼学名黄鼬”或简称“鼬”,是一种啮齿类肉食小动物,分布在全国各地。它是一种被人们鄙视的害兽,常常窜入村宅趁夜深入静的时刻,偷食人们的鸡鸭,所以有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良心之说。其实它还应算是一种益兽。要知道,一只黄鼠狼一年之中,可以捕杀四百到一千只老鼠,可算得上是灭鼠的英雄。功过相抵,还应该算是无罪的。
黄鼠狼皮,又称元皮,除了貂皮以外,它算得上细毛皮中的上品。它不仅色泽美观防寒能力强,而且轻软耐用。除了皮张可制做防寒品—皮大衣、皮帽、皮手套之类,尾毛又是制做毛笔的大好原料。因此,在国际上畅销很广,是国家出口的重要物资之一,因元皮生产是一项不可忽视的生财之路,我国出口的元皮,以北方产品为好,尤以黑龙江省出产的元皮为最,而其中密山、饶河、萝北、黑河等地皮质最佳,本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土产出口部门曾规定:在每五十张元皮包扎成捆,其中上述几个地方所产的元皮必须保持十分之一(五张),方才合格,准予出口。这些地方出产的元皮,主要特点是:皮色金黄鲜艳、毛皮含油质大,绒毛细密而纤长,而且轻柔松散,皮板光滑。正由于这些地方所产的元皮质地美观,保暖性能好,因此国内外驰名。
黄鼠狼究竟是怎样捕捉的呢这首先必须了解它的生活习牲和特点。
黄鼠狼是一种穴居动物,通常它的穴洞,多在江河沿岸的高阜的土岗上,或森林里枯老的大树根旁,以及村屯附近的墓地。它凿的洞口,呈圆形深入地下2~3尺,而后蜿蜓延伸1~2米至2~3米不等。 它主要的食物是鼠类,山禽、野鸟,蛙类,以及鱼类。每当夜间,孤鼬出走,到江河沿岸以及草地上觅寻食物。尤其在冬季,它经常在江河湾以及山林沟谷中,在悬空的冰层中觅食鱼类。它不会潜水,有时捡食水獭吃剩的或存贮在冰坎上的冻鱼。有时也深入农家偷食鸡鸭等,性甚刁猾,来去诡密,不易捕捉。
黄鼠狼的繁殖,每年惊蛰前后交配,5—6月产仔,每胎4—5只,最多产六、七只。
猎人们就根据它这一生活习性和特点,研究出各种猎捕黄鼬的好方法。最普通的猎捕方法是犬猎。即在黄鼬毛皮成熟绒毛丰满之时通常在霜降前后,开始领猎犬到人烟稀少的草甸上或江湾里巡狩,当猎犬嗅到黄鼬走过的路线时,依靠其灵敏的嗅觉跟踪追击。黄鼠狼多是昼伏夜出,但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也有日间出走的,只要被猎犬跟上行踪,不到一个小时,便会把它擒拿到手。当猎犬追到近前,那黄鼬在无处可逃的时候,便使出最后一着,从肛门旁的骚腺里散发出一种难闻的狐臭,有时猎犬被熏得直打鼻息。但是如是久经锻炼的猎犬,迎着那狐臊气味,扑上前去,将黄鼠狼一口咬翻在地,而后对着猎物大声狂吠,以呼唤主人前来拾取。如是未经训练的猎犬,常常将毛皮咬伤。只要在皮板上咬上伤口,则商品等级就要降低,因此猎人们特别经心训练猎犬,使它不能将皮板咬伤。同时在毛皮加工上,更要特别审慎,剥黄鼬时,不准剖腹,而是在鼻孔和嘴间开口翻剥成筒状,皮板朝外,毛皮朝里,而后晾干即可交售,不许有一处刀伤或犬咬外伤,否则即要降等削价。有时猎犬在追捕中,那黄鼬便直向洞穴钻去,使得猎犬盘桓于洞穴之外无可施措,但是机智的猎人早将砍斧,腰刀准备停当,赶上前来,抡起斧子便将洞口砍开,而后用草在洞外燎烟,当烟气灌满了洞穴,那黄鼬熏得无法忍受时,它便不得不回过头来向外突围,以图溜走,岂不知当它刚刚从洞穴里迷蒙地钻出洞口,就被那早守候候在外聚睛监视的猎犬,一口拿下。
如在冬季依靠猎犬在雪地上跟踪追捕,也常常是用这个办法。不过冬季里洞口凝结着黄鼬呼吸结成的冰霜,不易熏烟,只得用斧子一点一点的砍开,而后捕捉,常常围着一个穴洞,足足得忙碌一个整天,有时还抠不出来,只好将洞口塞住,留待次日再刨。……如果没有猎犬,只凭人在雪地上辨别踪迹,也是靠挖洞捕捉,常常就在剖开穴洞的时候,不加小心,而逃脱掉。可是机警的猎人,往往是不等显露头脚,,即用木棍将猎物砸死。有时穴洞不便砍刨,当找到黄鼬的穴洞之后,将铁夹子支在洞口旁边,等黄鼬夜里外出觅食的时候,一脚踏翻机关,被活活的夹在里边。
另一种捕捉方法,是在山林中的沟谷处支木碓。支木碓的方法是在霜降之前,选择森林沟谷的大树旁的空旷处,就地用木棍插上高40公分左右的木栅,或U状的木圈,圈口上悬一沉重的原木用细绳和木机关将原木半悬起来,在木栅里面木机关处,挂上冻僵的死鼠、冻鱼或是烧熟的干鱼,当夜里黄鼠狼四处流窜前往觅食的时候,嗅到食物的.气味时,便从悬木的木栅门鱼贯而入, 当它用嘴刚一碰动那绑着的食物时,木机关一翻,原木便刷地沉落下来,将它砸得溜扁。当天明时猎人冒着严寒前来巡溜,凡是已落架的木碓,保准是有了收获。当猎人从木碓里将被打死的黄鼬装入背囊之后,再将机关诱饵拴好,又重新支将起来,等待着另一个寻死的黄鼠狼上碓,用这种方法,有时也往往把山狸子一类的动物猎捕到手。如离村庄特近,常常那贪馋的小花猫,也成了木碓下边的替死鬼。
再一种捕黄鼬的办法,是进入冬季以后,在河弯曲的滩濑处灌丛旁支“压排”捕捉。顾名思义,压排形状如一扇屋脊,用木棍夹成箔帘,前边用细棍支上,里面也安上机关拴上鼠类、鱼干等饵料,进行诱捕,夜里当黄鼬外出觅食时,发现这里有食物时,走将进去,刚一开口,机关便翻,沉重的压排上面铺满了硕大的冻土石块,一下子将它压翻在地,便乖乖地等待着猎人前来拾取就是了,有时黄鼬不来,那善于在江河岸边的灌丛里游动的貉子,傻头傻脑地四处寻觅食物而遭了浩劫, 被压翻在里边。
猎捕黄鼬,也有个繁殖和保护的问题,过量的捕杀,资源遭到破坏,给元皮生产带来极大不利。 因此在猎捕元皮的生产过程中,也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养猎并举的方针。猎捕区要有一定的规划,木碓、压排、猎犬追捕,铁夹都要有一定的限额,四———六月为黄鼬繁殖期,禁止猎捕,都是保护资源,充分利用发掘元皮生产资源的有效措施。
一九七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乌兽的国际通道与保护区
人类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相互联系,形成了许多通道。而自然界的动物鸟兽鱼虫因受地被物产气候影响,觅食、交尾追逐,无不有其国际通道。以我国为例,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里的大象、狮子以及金丝猴之类,即与缅甸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互为往来。另如西藏的斑公湖,内蒙的呼伦湖,黑龙江的兴凯湖等,是分别与印度,蒙古、苏联(今俄罗斯)等国所共有,鱼类往来洄游,也与通道无异。新疆相当长的一段边界,同巴基斯坦,阿富汗、哈萨克、蒙古等国相接壤,凡是森林或草野人烟稀少的地方,都有黄羊、野驴、旱獭等野兽麇集。既是国界,又是野兽往来的通道。保持着这些通道,对于国与国之间的鸟兽迁徒繁殖交流、经济开发与科学研究等,无不有其重要意义。
我所要说的是乌苏里江上的一段名叫苇子沟的鸟兽国际通道。这里上自虎林饶河二县界河———外七里沁河口,下迄饶河县之大别拉炕河口共长10多公里,两岸都是茂密的森林,为无人居住区,因此,每年四季虎、豹、熊、鹿、狍子、野猪等,成群的从对岸的苏穆罗山越过乌苏里江至此地麇集游动。尤其是位于饶河县境内之旭山、曦山之间,有一条向东延伸的小支脉———神鹿山,就是以地多狍鹿而得名的。这里地多碱卤、每到树叶放青的时候,来自江对岸的狍鹿到比舔碱,由几只到十几只,几十只到上百只。形成群体,由此而引来之肉食性动物虎、豹、猞猁等也往来巡游于其间,因此,又是猎人狩猎的好地方。1958年森林调查设计时,曾考虑大别拉炕河中上游为原始的红松林区,这一带森林,除云、冷杉之外,凡属那丹哈达拉岭所有之草木本植物,应有尽有。据不完全统计,这里共分布植物种类达九百多种。因此该林区未开发之前即已划为自然保护区,西起四邦山脊,东至乌苏里江边,共有森林面积两万多公顷,总木材蓄积近300万立方米。凡保护区内一切动植物包括野山参等, 一律实行保护封禁。经过十多年的时间,效果十分良好。可惜的是中央及省主管部门,对这一实际情况并不全面了解。自然科学界人士,对边远之处也很少涉足,因此,林业部门为了应付国家木材需要,自进入70年代即废除了该自然保护区。建立永幸森工林场,年采伐红松等原木4万多立方米。十余年来林木资源大减,各种珍禽野兽乱捕滥猎和偷捕成风,使这里的虎豹匿迹,野猪、狍子,黑熊也大为减少。虽有少数狍鹿过境,但由于江边新村的建立,入口的增多,起到堵截的作用。并且直接参与捕杀。有时野猪、狍子,黑熊正在泅渡,未等上岸,便被鱼夫们砸杀江上,擒获而归。真是多么可叹的事情啊!尽管这样,这一国际通道往来之禽兽仍然有之。可怕的是有些人还要继续在江边毁林建村开荒立点,如此这个狍鹿麇集之地,就将最后一笔勾销了。
我国内地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当然都是必要的。但是边境地带更需要保护的地方,却一直被人们所忽略。尤其方圆五百公里的我国那丹哈达拉岭乌苏里江沿岸,不论森林草野水域鸟兽资源都是比较丰富的地方,地被尚属完好,至今没有一处列为自然保护之区。无论从政治经济科学各种角度来看,都不能不算是一种很大的失利。
我国完达山那丹哈达拉岭,与苏联的锡赫特山脉隔江相并行,这里森林面积约近一百万公顷,林木总蓄积号称1亿立方米、由于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和破坏,毁林开荒,山火为害,森林面积、蓄积销减一半以上。如此再过50年之后,对岸仍将是原始森林密布,而我国这一地区将无一片原始森林能为之遗存。到那时,不消说采伐原始林木,就是进行原始地被考查都无从谈起,岂不是有愧于子孙的一件悔之莫及的憾事吗!
一九九四年八月
蜡嘴雀的冤案
农村里每到夏秋之交,成群结队的蜡嘴雀不知从何而来,窜入谷地,落在向日葵的花盘上,啄食着谷粒和葵花种子,有时一、两天的时间,一个硕大的向日葵花籽盘,便会让它们给啄食得精光。这东西真是个嗜食葵花籽的能手,它吃葵花籽的时候,并不囫囵吞枣,而同人一样的嗑去种皮,专食种仁。只要葵花种子入口,咔叭一声,随之种皮便从口喙旁脱落出来,看去简直像一台小型剥壳机似的。至于啄食麦谷,那更是一个顶呱呱的能手。原始红松林里,也常有它的足迹。不过它飞入北方的时候, 红松种子还没有成熟,等到红松的种子进入成熟的季节,它便又翩翩的飞回南方去了。民间都把它当成害鸟。它一到来,那成群的孩子们也都竞相结套张网来捕捉它。这东西看它挺乖,实际还是个很大的傻瓜。人们只要用马尾或马鬃结个圈套,一头拴在一个短小的木棍上,插在向日葵籽盘的边缘上,向下低垂着,腊嘴雀落在上面,低下头去便只顾去啄种实,不知把头部正钻入圈套,当它发觉上了当,急忙往回退缩的时候, 绳套已将脖子给勒住了,一挣扎,便自坠晴空变成绞刑架上的仙客了。孩子们摘将下来,放入灶塘里烧烤腊嘴雀当成最鲜美的佳肴了。有时孩子们折来向日葵籽盘挂在高高的树杈间,它也看不出这是埋伏,只为的贪食,依样的落入圈套。至于捕它,捉它,杀害它,谁也没有去阻拦的,也没有怨恨的。因为都知道它是吃向日葵的害鸟,无人对它施以怜悯之心。
其实,腊嘴雀并不纯是吃禾谷的害鸟。它的大部份食料,是捕食昆虫。把它当成害鸟捕杀,未免是一个莫大的冤案。它本名叫桑鳸,属候鸟类,春时在东北和华北一带产卵孵雏。初期在森林中田野上觅食昆虫,八九月份窜入农田中园圃间游弋伤及禾稼。《诗经》小雅篇小宛章有:“交交桑鳸,率场食粟”的句子,交交,即其飞翔貌,率场食粟,即成群结队的飞落到场院上啄食谷子。原诗的意思是说,它本是肉食的鸟类,却硬让它去吃禾谷,岂不是很大的讽刺吗朱熹《诗集传》中说:桑鳸,一名窃脂,陆机疏注和《尔雅》郭璞注,以窃脂为窃人脯肉脂膏之名。另《孔疏》据昭王四十七年《左传》九扈之说,谓窃即浅之古字,桑鳸,窃脂,浅白之意。陈大章《诗传名物集览》一书中,桑鳸一则中说:“此鸟今谓之腊嘴,性甚慧可教,色微绿,嘴似腊,言浅有脂色也”。说它全身发着油脂的光亮。此书难得有这一条为正确,桑鳸虽然有时也啄食禾谷、 植物的种子等等,但它的主食是昆虫。功过相抵,还应算做是益鸟。
现代生物学分类,桑鳸属雀形目,雀科鸟类,共分为三个种类,全体被深灰色羽毛,微带绿,头部、翅羽及尾羽带黑斑纹,胸褐色,喙分黄、铅灰二种。金黄色者,俗名之谓“铜嘴”,铅灰者名之谓“锡嘴”,尾黑腹浅灰褐,两胁橙黄,复羽有白纹者名黑尾蜡嘴,三者生态习性大体是一样的。蜡嘴雀性温驯,适于喂养。即是突被锁入笼中, 亦不愤懑上火,喂它种实虫类,即刻便去啄食。它的肉是很鲜美的。且富有营养。又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谓:其性甘、温、无毒。主治肌肉虚羸,益皮肤。因此,对于蜡嘴鸟大加杀伐的做法,未免有些不恰当吧。
一九九0年八月
东北有句民谚叫做: 棒打獐子瓢舀鱼, 野鸡飞到饭锅里。”这是形容东北地区物产资源的富饶, 说明狍子野鸡之多。其实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前,东北大地到处都是森林草野,山禽野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野鸡,原名雉,属鸡形目鸡科留鸟。它的名称很多,我国古代《尚书》中,称它为“华虫”,因为它有华丽的羽饰而得名,《礼记》中,叫它谓“疏趾”,是因为它的趾间距离较疏的缘故吧。 《广雅》才称它谓“野鸡”。 《本草纲目》中说:“飞若矢,一往而坠,故从矢。今人取其尾置舟车上,欲其快速也”。《史记》中说:汉吕后名雉,为避其名讳,高祖改雉为野鸡.野鸡一词,至今已有2190多年的历史了。
野鸡的种类很多,我国古代有一本书叫《禽经》,其中关于雉的记载,共有14种之多,一种是羽毛华丽素质五彩具备的叫翚雉。青质五彩具备的叫鹞雉,羽毛朱黄色的叫
雉,色白者叫卓鸟雉,色黑(玄)的叫海雉。《尔雅》释鸟中说:鹞雉,其质五彩。卜鸟雉,黄色自呼。翟雉,山雉也,长尾。乔鸟雉,长尾走且鸣。秩雉,海雉也。梵书(佛书)谓雉曰“迦频
罗。”……经过几千年的演化,现在雉的名称与古时的叫法已大有差异,现在雉的名称分类,大体上也是按照它的羽毛色泽划分.诸如什么花凤雉,白雉,虹雉,长尾雉,锦鸡等等。……我国古时传说的“凤凰”一物,实则就是野鸡的一种。唐诗有“楚人不识凤,当市买山鸡”句,说不定那种长尾巴翟雉或卜鸟雉,就被误以为是凤凰了。因为这一种雉比较奇缺,人们便把它神化了。
野鸡生活在浅林中,或草野上,夏季里以食昆虫和植物的种实充饥,秋冬则入田伤及禾稼.或在野地里拣食些遗散的禾谷穗粒。通常的野鸡,多指五彩斑斓的翚雉而言。它没有固定的窝巢。随时栖身树丛、莽原或草野、深壑等处。雌雉5月初(立夏前后)开始产卵孵雏.每窝孵卵12~20只不等。卵壳色浅褐色,犹似家鸡卵,唯个体偏小,孵化期20天左右。与家鸡大体相同,初生的雏雉,主要以昆虫为食料。为防备鹰隼一类的猛禽伤害,多栖身灌丛以为隐蔽。100天左右,即可长成成雉。雉的繁殖力很强,为什么其族类不能繁盛原因就是它的天敌太多。如狼、狐、野狸及鹰鸢、隼、雕、鸱号鸟等,无不追逐捕食于它。加上人口的密集,对于它的无限制的乱捕滥猎,是其族类不能正常繁衍和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近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禁止乱捕滥猎的法令和保护措施,因此都是十分必要的。
雉肉是一种很鲜美的佳肴,它的蛋白质含量达到24%以上,此外还含有脂肪、钙、磷、铁、维生素A、 B、C等,为人类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雉肉,性酸,微寒,无毒,补中益气.治泄痢、除蚁瘘(痔),脾虚下痢.肝可治小儿无毒疳.脑可涂冻疮.野鸡屎能治久疟不止等病.雉尾烧灰和麻油治天火丹毒.雉的医药价值,已收入现代药典中。
捕捉野鸡,除了用枪猎捕之外,民间研制出许多猎捕方法。如用柞木棍围成弓形木夹子,用线麻缚以弓弦,绑上机关,拴以大豆或玉米粒,埋入田野雪地中,只露饵谷,当野鸡前往觅食时,将机关啄翻,即刻便将颈部夹入其中,不一会儿便气绝而亡,作了猎人们的俘获物。另一种是用铁夹子夹取,方法与木夹子相同。这东西性情很机敏,警惕性很高,雪地里埋上夹子,如不用笤帚将附近的足迹印记扫平似若无其事,倘若伪装的不彻底,它们走近跟前立刻便能识破,宁肯绕道而过,也不前往啄食。这样,一番工夫就算白费了。尽管如此,它仍旧无法逃脱覆灭的厄运。当某一种猛禽或肉食野兽前来追捕它的时候,一猛扑,它便望风而逃。一个窜翅,便将头部钻入草丛、谷垛或雪窟中。以目不视敌为“胜”。因而也就乖乖的做了它们的猎获物了。人们就掌握了它这个规律,利用暴风雪天,驱狗追捕野鸡。有时在风雪弥漫中,野鸡的眼睛己迷离不清。当人们追赶到近前,只将皮帽子摘下来向它抛去,它便吓得即刻钻入谷丛、柴垛或雪窟之中,随之赶上前去,扯着尾巴,便抓将手中了。有时在村屯附近,被撵得钻入农家的栅栏隙缝间,被人们活活抓拿。因此,那种所谓“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说法,绝不是无稽之谈。可以说有其事实为根据的。
随着野生禽兽类资源的日渐减少乃至绝迹,科学家们很早便试图人工驯养野鸡,但实验结果表明:这东西气性极大,很不容易驯养。不要说将它抓到笼子里喂养,它可以整天不吃不喝,直至绝食而亡,也不肯屈从于人。就是从野草甸子里抓来的鸡雏或野鸡卵进行人工孵化出来的雏雉,它也不像雁、野鸭、天鹅那么听从人们的驯化和召唤只几个月便可改变性情。正因为如此、野鸡从古至今没有被人们弄来家养,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但是,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这个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相信终将是会突破的。
(到二十世纪末,人工饲养野鸡已是成功的经验了。)
一九九0年九月
雁阵的启示
记得小时候学到一只歌:“秋天高,远树稀,西风起,雁群飞,排成人字两行齐,在一高飞常努力,好像我,姐姐弟弟,相亲相爱手相携”。在北方每到春秋两季,便可以看到天空里一队队掠空而过的雁群,排成斜一字形或是人字形的阵势,颇有秩序地凌空而翔,很是好看。雁阵为什么总是排成斜一字形或人字形飞行呢要知道,雁是一种迁徒性候鸟。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动迁。每当春分过后,它便从南方或华北一带向北飞翔,到了寒露霜降的时候,北方的气温急剧下降,它便又飞向南方或华北中原一带的麦田里或湖沼芦荡里过冬去了。这来回往返的动迁,仅一个单程,也都在三四千公里以上。最远的要在五六千公里之遥。这是一个多么迢远的路程啊,没有坚强的羽翮和飞翔能力,一般的雀鸟是不堪设想的。雁的飞行速度,是很快的,时速在250—300公里以上,如张开雄健的翅膀,差不多与普通飞机的速度相等呢。不过、雁在行进过程中,要不断地落脚觅食、饮水,差不多占去它空翔时间的2—3倍。鸿雁飞翔速度之快,除了本身长有远飞的长翅膀(雁翅膀长度相当于体宽的六倍)由于它飞翔起来排成的阵势,形成一个冲击气流,使它前进时煽动的双翼减轻不少阻力,可以缓解它行进的疲累的程度,也是促使它飞翔速度快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什么排成斜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阵势,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呢这是因为天空里的气流———风向是不断变化的。雁群飞翔的时候,常常是逆风或旁风行进。如遇逆风行进,则是很吃力的。如是孤雁独飞,所遇到的阻力自然就更大了。排成斜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阵势,领队的头雁,以其雄健的羽翼,划破长空,面对着迎来的气流,冲起一股前进冲击气流之后,以△形或一形的长阵,相续踵随前进。这样就依据雁的多少形成一条持续性的大小不同的冲击气流,使相随的群雁飞翔起来阻力减少。反过来,领队的头雁,又能因其形成一股冲击气流的冲击力,也减轻了它自身翔力的消耗,而且又能推进雁群的飞翔速度。这是因为,在雁群飞翔过程中,打破了原有空气流动体的平衡和规律,由于雁阵行进的冲击,把空气划出一道相反的冲击流,亦即使空气造成一个空虚地带。而形成的这个暂时的空虚地带,按照空气的流动规律,周围的气流,随之便很快的向这空虚带充填。这气流的冲填过程,便产生一种推进力,这便是鸿雁飞翔时排成阵势形成的冲击气流,不仅可以减少飞行阻力,而且还能推进其飞翔。这就是其原由所在。雁阵飞进速度,风力也有一定影响。顺风会加快飞翔速度,逆风会增大飞进阻力,减缓行进速度。其比例大约为:顺风飞行,每增大一级风速,其飞行速度加快10%。相反,逆风飞翔,每增大一级风力,则会减少10%的速度。而雁阵自身形成的冲击气流,减弱阻力,推进速度,只能相当平时飞行速度的7—10%。因此,是比较小的。比如鸿雁自身飞行速度时速为200公里,如遇上三级顺风, 加上雁阵形成之冲击气流的推进,则每小时即可飞行270~275公里。反之,如遇上逆向三级风的阻力,其飞行速度,时速就要降低为115至120公里。因此,风向的顺逆,也是雁阵飞翔快慢的原因。
从雁阵飞翔形成冲击气流,能减少行进阻力,加快飞行速度的原理。而对人类社会生产,舟船运输等各方面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
水的流动性能,大体同空气流动相似。比如在船只运输上,人们根据雁阵飞翔的原理,发明了汽船一列拖运式或三角形雁阵式拖运,使轮船或汽船在拖拽驳船行进中,由于减少了水的阻力,而加快了进程,同时还可增大装载量。目前这种拖运驳船的运输形式,在我国长江等各内河流域里,已有多年的实际应用……这对国家和社会生产建设,无疑是一个推进。喷器式飞机机翼的设计和轮船舰艇的菱形船头的设计,也是根据减少空气和水的阻力的原理产生的。以喷气式飞机的后斜形机翼,就是为了减少飞行时所遇到的空气阻力加快飞行速度的有效措施。菱形流线体船头,较之平式或方形船头减少水阻力50一60%以上。它所采用的原理,也是突破一点,使迎面而来的水流的阻力分劈成两道斜向而下的泄流,不但使船行阻力减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起推进作用。儿童们游戏时用纸叠成的飞鸢,如叠成平形秃头状的,用手凌空甩去,飞不数步就会倏然落地,但是叠成长三角形,甩将出去飘飘然如自生双翼,可借助空气的浮力滑翔,,最主要原因,是由于它的尖三角形流线体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加快前进的速度。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发观了这科学原理,不仅应用于生产建设,而且也应用于军事战争。到了现在,似乎已是不足为奇的事。比如远在3500年前,人们即发明了用以耕田的青铜器犁头,用尖形三角体破土耕地,这种犁具一直发展沿传到现在,还在应用,当然已经有不断的改进。它的道理,亦即以极小的锐尖,攻其坚硬之土块,而后使所掘之土随着三角形犁沿(边)将土顺畅地送入犁后,这除了是发挥了流线三角形之犁体,可以大量减少阻力的原理之外,再就是以很大的原动力集中在一个小小的力点上,这是攻坚或是破土、楔钉等各种劳作中都可以发现其威力和效应的。现代机引犁具,也是采取这样同一原理。武器的应用,我国古代两军对敌所用的矛枪戟钺之类均系尖端锐,呈流线三角形,也是采用这同一原理,其透也易,其穿也疾。……近代掘土之具———圆锹的形状、也是采用这个原理而制成的。实际只要仔细观察,人类在生产生活各方面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一原理的应用。随之科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一原理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并使之发扬光大。
雁阵的形成,是一种生物界的自然现象,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只要细心地揣摩观察,就会发现:世界上每一种微小的朴素的自然现象,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将是一个提醒和启示。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三日 于永幸屯
蜜蜂的人工饲养与追花夺蜜
每当万木竞秀群芳争妍的季节,你站在树林里花从中,抑或是田野上,园圃中,到处都可以看到那成群的蜜蜂,纷攘攘,奔走在芳香扑鼻的花枝下,玉蕊间,寻寻觅觅,逐个的查访,一棵花枝都不肯舍弃的,不停地吮吸着,采集着,尽瘁悉力,孜孜不倦,匆匆而来,倏忽而去。络绎不绝,往来如织。……这真是一个多么繁忙的世界啊! 要知道,人类获得那成千上万吨甘甜如饴的蜜汁,都是经过这些幼小的昆虫———蜜蜂的辛勤劳动所积累而成的啊。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工程啊!
人类借助于蜜蜂的功业,是相当不小的。其实,蜂蜜仅仅是蜜蜂功业的一个部份。有人作过推测,单就人类栽培的植物来说,有四分之一的产量都是来自于蜜蜂的功业,因此,不要小瞧这小小的蜜蜂,它是人类生存所不可缺少的有益的伙伴呢!
人们在长期的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首先是发现蜜蜂能酿造大量蜜糖,于是将野生的蜜蜂收来家养。我国是世界上人工养蜂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商周时代就开始了人工饲养蜜蜂,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楚辞》招魂里有“瑶浆蜜勺”的记述,魏文帝诏中,有“蜀人作食,喜著饴蜜”句。可见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养蜂生产,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其次是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亚、阿富汗、伊朗等中南亚地区,欧洲当更晚一些。养蜂的技术,是从亚洲传入欧洲的,至于美洲、澳洲,原来自然分布是没有蜜蜂的存在,17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才从欧洲传入美洲、澳洲。发展到今天,除了沙漠和南北极地区外,几乎没有一个地方没有蜜蜂的的生存。
人们对于蜜蜂的认识,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开始进行人工养蜂,主要是为了收取蜂蜜。随着人们在与自然界长期斗争过程中,尤其是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慢慢地发现蜜蜂不但能酿造蜂蜜,而且还能为庄稼传花授粉,今天已成为农业夺取丰收所不可缺少的条件。据科学家们的测定,蜜蜂对于农业的功劳,运远超出至少也相等于它酿造的蜜汁对人们所做的贡献呢。
人们开始养蜂,只拘限于一定范畴,只能按照自然野蜂所居处的地点,或借助于崖畔土穴,或安附于山石的罅隙,或寄托在林木枯腐的洞窟,慢慢的又有人在墙壁上砌成砖洞养蜂,当作一项无足轻重的副业生产。《尔雅》注里写道:“北方地燥,多在土中,故曰土蜜,南方地湿,多在木中,故曰木蜜”。《西京杂记》里记述:“南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可见当时养蜂取蜜的情形。随着人们养蜂的不断实践和对于产生蜂蜜的源泉———蜜源植物的考查和认识,才逐渐开始了单筑蜂房设场管养,取蜜技术也由拆脾熬煮,进化到用机轮摇搅收取蜂蜜,产量也有了提高。设场放养蜜蜂,是按照自然蜜粉源植物的分布情况,选择蜜源雄厚的林地或草野上放养,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蜜源潜力, 而且又可缩短采蜜往返距离, 因而可以增大采蜜量。
但是,由于受地域和自然季节的限制,某一地区只有几种蜜源植物,当某一种蜜季过后没有另一种花源接续开放,形成蜜源中断或竭尽,在很长的阶段里,蜜蜂都是处于休歇状态。只吃不造,无花可采。比如我国的南方,除了早春采集芸薹,茶花,荔枝,紫云英,鸟桕……等,六月份即基本无花可采了。华北一带养蜂,只有四五月份枣花、洋槐等几种主要蜜源开花,,才能收获一定数量的蜂蜜,一年中剩下的时间是处于无蜜可采的淡季。尽管农田作物棉花、玉米、葱、韭、瓜类有一定蜜量,由于有些作物花期又喷撒农药,因此限制了蜜蜂的采集范围。所以说,农田蜜源充其量也不过只能解决蜜蜂的自食蜜或略有盈馀而已,对人类的贡献就是微不足道的。至于东北较寒冷地区来说,一年中能采蜜的季节就更加暂短了,因此,除了五六月份的柳花蜜,黄檗罗、槭等蜜和七月份的椴树蜜而外,八月份以后,胡枝子、升麻、地榆、凤毛菊, 假泥胡菜等蜜源的收获量,都是很不稳定的,因此,除了椴树蜜期丰收年景,每群可收获150—300斤蜜的产量,其它蜜源最多也不过百斤上下。如椴树蜜期,因气候不佳,连绵阴雨,蜜蜂不能外出作业,或某蜜源花期由于干旱低温或因虫害,都能出现蜜产不景气情况。这样非但对人类不能作出贡献,而且本身食用都需要人工补喂蜂蜜或白糖。南方的情形,虽然气温较高,无霜期长些,但主要蜜源也是有限的。也受到以上所述的诸条件影响;而且人口密集,自然植被大减,现有蜜粉源绝大部份都是人工栽培植物。在流蜜期内,如遇上气候不利等情况,蜜产量随之受到很大影响。南方无霜期虽长,但充其量也不过6—7个月,获蜜量也不是太高的。随着近代交通的发展,火车、汽车、轮船的应用,往来便利,人们为了迎接某些植物的花期流蜜,开始采取流动放养法。确切地说,就叫“追花夺蜜”———即是哪里蜜粉源植物花期盛开,就将蜂群移到那里放养,以迎接大流蜜期,夺取蜂蜜高产。我国流动饲养蜂群,开始于本世纪初,最先进行流动饲养,主要是一些地主、资本家等富豪人家,他们经营大量蜂群,借助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势力,进行追花夺蜜,但流动的区域是不大的.解放后,实行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以来,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壮大,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形成,养蜂事业,大部份都由国营和集体经营,流动放养,追花夺蜜,更成为一种养蜂生产的有力措施。本世纪50年代开始,更有将蜂群,由东北地区运到长江以南各省区放养。一般都在当年霜降(十月未)前后蜜蜂开始进入冬眠期,即开始起运到云南、广东、广西,迎接一、二月份的油菜蜜期,三、四月分随之逐渐移至江西、浙江、四川、湖南、湖北,继续采集油莱和紫云英蜜源。四月末五月初移至中原和华北迎接枣花和洋槐蜜期。五月中下旬,即返回东北。如东北原居地属于蜜源雄厚的林区,五月份侧金盏花(冰凌花)、柳、桦、桤、稠李、山荆子等密集的地方,三四月份在浙江一带采完油菜、紫云英之后,便可迳直回到北方采收春蜜,这样的流动饲养,无论东北、华北,在这慢长的冬季蜜蜂休眠期,五到六个月的时间里,每群蜜蜂可获蜜100—180斤,相当于在原地不动增加一个平年的产量。六十年代以后,更有南方的蜂群移到北方及东北———尤其是移入吉林、黑龙江省的林区迎接夏季椴花大流蜜期。
根据浙江慈溪、建德一带前来黑龙江省完达山区那丹哈达拉岭一带放养蜂群的经验来看,自六月初蜂群移到放养地后,到8月末90天的时间里,平均每群蜜蜂可收蜜60—90公斤之数,最多可高达125公斤以上,加之在放养期间按三比一的分群,放养50群蜜蜂3—5个月的时间,可发展到75—80箱蜜蜂,两项收入可达万元以上。华北和东北移驻南方流动饲养的蜂群,也与南蜂北移相差无几。如辽宁凌源一带和黑龙江省勃利等县到南方放养的蜜蜂,每群收蜜量都在50—75公斤之间,也因南方雨量较多,如油菜、紫云英花期, 连绵淫雨,温度又低,流蜜量少,使蜂群不能正常采集,因此,个别时期也有蜜产大歉的情形。但多数情况还是很可观的。因此,追花夺蜜,流动养蜂,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大好事业,同时又是获得蜂蜜高产稳产,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冬夏两闲的重要措施,既能为农业四化积累大量资金,又能支援国家出口创外汇做出应有的贡献。并同时相应地增加了养蜂户的收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追花夺蜜,也并非是一件十分简单而易行的事情.最重要的便是对于放养场地的选择,不论是北蜂南运,还是南蜂北放,都有这个同样的问题.如不首先做好进驻地蜜源的分布和本地蜂群分布情况的周密调查,盲目将蜂群摆入,不考虑当地蜜源的分布数量,生长情况,可容纳多少群蜂 而且本地已有多少蜂群……这些情况都必须事先掌握,而后再决定移蜂放养。如该地蜜源植物分布和生长很好,可容纳80群蜂的采集,而当地已有40群蜜蜂,移驻量只能限制在30到40群,对蜜粉源植物的分布量,不能做过大的估计,比如按正常分布,每亩地油菜、荔枝、紫云英,可容纳0.5—0.7箱蜜蜂,一亩荞麦和毛水苏或胸径25公分以上的紫椴可容纳0.8一1.2箱蜜蜂的话,但在蜂群的摆布上,却不能过分的饱和,这里有天气的好坏,气温的高低,流蜜量的多少,如按正常的流蜜量推测的洋槐流蜜量每亩可容0.5群蜜蜂,但是由于花期气温骤降,温度过低,流蜜量明显减少。有时所流蜜量尚不足供养一半蜂群所采集。另如油菜或荞麦花期,天气又过分雨涝或干旱,泌蜜量也极不稳定,过涝,阳光照射不足,蜜汁含水分过多,含糖量少,因而获蜜量就少,如因天气过分干旱,虽有那么多蜜源植物,但因水份不足,而泌蜜量减少。有时过干,或病虫害会使花蕊枯干,早落,蜂蜜产量就自然减少。因而通常计算蜜粉源植物的泌蜜量,只能按正常的容纳量一半计算.比如一亩草木樨,假若能容纳一群蜜蜂,而实际蜂群的摆布只能按0.5箱放养,一定要留有潜力和余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追花夺蜜除了长距离运转流动放养之外,小区近距离的流动饲养,也是很可观的,是值得大为提倡的一项措施,有些地方无外地流动放养的蜂群,而本地的养蜂业的发展又不平衡,常常造成养蜂的地方蜜源不足,而不养或少养蜜蜂的地方,大量的蜜源又不能充分利用,因此提倡近距离的追花夺蜜,乃是成本低,收蜜量大,充分利用资源潜力,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两广、两湖、浙江一带,早就有近距离的追花夺蜜的习惯。华北有追枣花赶洋槐的习惯.东北地区,近年也开始有赶椴树蜜期和追秋草花的做法.如平原野地的蜂群,春夏(5一7月)移到林内放养.在槭、黄柏、椴树蜜季过后,秋季林区蜜源减少,就将蜂群移至丘陵区或草原区采集胡枝子、升麻、地榆、菊科的多种蜜源植物,收获都是相当可观的。以黑龙江省的著名“蜜蜂之乡”饶河县为例,1975年以来,采取了近距离的追花夺蜜———赶椴树蜜期的做法,每群在同一年景里的蜜蜂,较之坐地不动的增产40%以上,每箱蜜蜂可多产30———40斤蜜。即是蜂场同设在林区,但椴树盛花期,如将蜂箱移近蜜源,蜜产量也有显著增加。其最重要原因,即是距离蜜粉源近,而可以缩短蜜蜂飞翔距离,增加采集往返次数,有时竟比不流动的收蜜相差一倍以上。在林区各类木本蜜源,尤其椴花开过之后,剩下仅有二个月的时间,基本属于淡季,其余花源蜜量通常是不多的,但采取了林内蜂群外移,八九两个月的时间,每群蜜蜂仍可收蜜15一40公斤,最低可解决自身越冬饲料蜜。1977年,该地区因干旱,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水位下落,坦露出水面的河床及沼泽地上,生长出大片的毛水苏蜜源,加之秋季干旱,气温较高,泌蜜量大,全县移至沿河流域2000群蜜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采收纯毛水苏蜂蜜23万公斤,加上前期林区蜜源所获,总计全县收蜜40多万公斤,创历史最高记录。追花夺蜜的蜂群,每群收毛水苏秋蜜220多斤,个别单箱有获700斤的特大高产。而未流动仍放在山林中的蜂群,每箱收蜜仅在20—30斤之数。这一活生生的事实,对北方养蜂生产给予很大的启示,打破了过去的所谓秋季无蜜可采的局面。为今后全面地实行追花夺蜜,流动放养蜂群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当然如果在蜂场附近,人工播种了大量的秋蜜源植物,即不一定必须到他处去流动放养.也是自然合乎情理的。
流动饲养,追花夺蜜的最大问题,是蜂箱的搬运。长距离不仅要装汽车火车,有些地方还要上轮船,短距离的追花夺蜜,也有这个问题。装装卸卸,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同时,运送期间,蜜蜂的安全,是特别重要的问题。如果管理不善,即会造成蜂群大量死亡,使很有意义的流动放蜂,变成得不偿失的举动。有时因道路坎坷颠簸,蜂箱内脾挂的不停地摆动,将大量蜂群挤死,有的因蜂门堵得过严,又会使蜂群憋死。经过人们不断地摸索,在流动养蜂的过程中,创造了不少有关保证蜂群安全运输的经验.其中第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定挂”,即在蜂群起运前,将蜂箱内的脾挂全用铁钉将顶部两端悬挂处固定在箱壁上,脾间保持一定距离,使之不能因车船走动颠簸致使蜂挂前后上下摆动碰撞挤死蜂群;第二,就是在运输过程中,要视天气温度高低,进行适当的防暑措施。如气温在20℃以上,尤其达到零上37℃———38℃的时候运蜂,由于蜂箱垒集, 通风较差,蜂箱内温度急剧上升,有时甚至达到零上40℃以上,这样的情势下,很容易使蜂群闷热窒息而死。同时,由于外界温度较高,蜂群散发的热量又大,很容易使箱内脾挂上的腊质软化,加上行走的颠动,使脾挂上的蜂蜜坠落,造成全群覆殁。为此,在起运前,必须对途程远近,道路好坏,气温高低,作通盘考虑,如是远距离运输,又是炎热之季,对蜂脾挂上的内层盖可全部揭去, 然后放上一层纱网盖,使之通风,蜜蜂进出洞口,不要全部堵死,以钻不出蜜蜂为度。同时,途中要看温度变化情况,气温升高到25℃以上时,要随时向蜂箱上洒泼冷水,以降低蜂巢内温度,增加蜂箱内的湿度。短距离的运送,也要特别注意,尤其是采用畜力运输或汽车、拖拉机运送时,要特别注意缓行,否则,即使蜂挂固定好了,也难免要出问题的.短程运送蜜蜂,最好采用拖拉机或马拖土爬犁运送。同时采取起早运送。它的好处是:可以防止颠荡。气温凉爽,以保证蜂群脾腊的安全.不论长短距离运输,对蜜蜂进出口的封闭大小,都是要十分注意的问题。全部堵严,会使蜜蜂窒息,堵得过窄,口留大了,途中会造成大批蜂群外窜而失散,这也是应特别注意的。尽管流动养蜂,追花夺蜜,往返运送蜂群是个十分复杂的技术问题,但是,经过人们长期摸索和实践,各地都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因此,对于包装,起运,防护,管理等一系列技术问题,都是不难掌握的,很重要的是责任心的问题.随着我国广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流动养蜂追花夺蜜的安全运送问题都是不难解决的。
根据科学家们的推断,目前,世界上总的养蜂数所采集的蜜量,还不到自然植物总泌蜜量的百分之二十五,就是我国现存森林不多,天然蜜源植物不大的情况下,加之农作物的蜜粉源分布情况,现在对蜜粉源的利用,充其量也不过30—35%左右,不必讲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就是平原区农田作物所泌蜜量,也未能充分利用.尚有很多潜力有待我们去发掘利用。这就是,凡有蜜粉源植物分布的地方,都应在以农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大力开展养蜂事业。同时,有计划地合理地及时进行长短间距的流动放养蜂群,进行追花夺蜜,乃是一桩既益于国,又利于民的极其光辉而又有着广阔前程的伟大事业。
一九七八年五月二十三日于永幸屯
漫话渔梁子
我国幅员辽阔,在江河湖海的捕鱼业中,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捕捞方法和捕鱼工具,如网、钩、叉、罩、圈……真是五花八门,举不胜举。就拿钩、网这二种普通的捕鱼工具来说,因水域自然环境不同,又有千差万别,每一种捕鱼工具和方法/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
最使人感到希奇的是一种定置渔业———挡渔梁子,它是在宽度不大的河面上拦要截断水流,埋上木桩,立上箔条,专门截堵顺流而下洄游的鱼群。《诗经》———谷风一诗中有“毋逝我梁,勿发我笱”的句子,这“梁”就是鱼梁子,即是拦河截堵捕鱼的设施,“笱”就是囚鱼的笼子。 《礼记》中有“鱼梁、木堰也,堰木为关,空承之以笱捕鱼” 等说。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华北一带即已有了这种捕鱼方法。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森林草原的被开发,一般河川淡水渔业资源的枯竭,这种捕鱼方法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唯有新开发的人烟稀少自然水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这种捕捞方法还在继续应用。早在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我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北的赫哲、鄂伦春、费雅喀等民族,即同汉、满民族一起,利用当地水产资源,借助河道平缓和河岸的高陡等有利形势,大力营办了一些渔梁子。 十九世纪末,黑龙江省的东部多河川地区,也有大量的渔梁子出现,如二十世纪初的通河渔梁子,珠河县(今尚志)的蚂蜒河,呼兰县的呼兰河,五常的拉林河,西部龙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爱你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