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开发区域和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域的区别

重点开发区域_百度百科
重点开发区域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是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城市化地区:具备较强的经济基础,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较好的发展潜力;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具备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中心城市有一定的辐射带动能力,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大城市群或区域性城市群;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且对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1]
重点开发区域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
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重点开发区域应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聚集创新要素,增强产业集聚能力,积极承接国际及国内优化开发区域产业转移,形成分工协作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城镇化,壮大城市综合实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集聚人口的能力;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通道和口岸建设,形成我国对外开放新的窗口和战略空间。[1]
重点开发区域是指具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进一步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开发潜力较大的区域,需要充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
重点开发区域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
冀中南地区
太原城市群
呼包鄂榆地区
东陇海地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
中原经济区
长江中游地区
北部湾地区
13滇中地区
藏中南地区
关中-天水地区
兰州-西宁地区
宁夏沿黄经济区
天山北坡地区[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关于优化全市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的意见》解读
近日,我市发布了《关于优化全市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的意见》。4月28日,市发改委对该《意见》进行了解读。
南报网讯 (记者 查金忠)为优化我市区域功能定位,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加快形成主导功能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近日,我市发布了《关于优化全市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的意见》。4月28日,市发改委对该《意见》进行了解读。
多规融合,顶层设计。
突出主导,错位发展。
增存并重,动态调控。
突出改革,体现转型。
围绕打造国际软件名城、中国&互联网+&名城、中国智能制造名城以及中国现代服务业名城,积极调整、优化产业与载体资源,逐步推动形成区域分工合理、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功能互补的产业布局体系。
区域发展特色更为鲜明。2020年,全市各区发展特色鲜明,各开发区、功能区等载体发展导向显著,各板块产业资源配置合理,各区发展的积极性、协调性、有序性明显增强,争先进位、竞争有序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产业空间定位逐步明晰。各开发区、科技创新区、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方向明确,功能明显增强,产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大幅提升,产业空间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按主导功能落实率达90%。
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城市功能核心区集聚全市70%以上的服务业增加值;科技创新园区集聚全市70%以上的都市工业;新增制造业100%进入省级以上开发区;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不低于90%。
产业发展效率全面增强。基本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的60%以上。新兴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70%以上。
明确区域主导功能定位
划分全域主体功能区。将全市划分为四类开发区域,实施动态调控、总量平衡。
优化开发区域划定鼓楼区、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为主的主城片区,以及雨花台区、栖霞区大部、江宁区大部、浦口泰山街道、六合区大厂等高度城市化地区,作为城市内涵提升的重点区域。面积约占全市域面积的14%。
重点开发区域划定六合区、浦口区部分地区,江宁区禄口、溧水区柘塘、高淳区淳溪和古柏等开发强度相对较低的区域,作为城市推进工业化以及高强度、多功能、开放性发展的重点区域。面积约占全市域面积的17%。
限制开发区域划定栖霞区八卦洲,江宁区谷里、横溪,溧水(除柘塘)全部地区,六合区横梁、程桥、金牛湖、马鞍,以及浦口区盘城、永宁、汤泉、星甸等区域,主要作为有条件开发以及高敏感性生态保护区域。面积约占全市域面积的45%。
禁止开发区域划定河湖水系,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核心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潜在地质灾害防护区,行洪通道,军事禁区和军事管理区以及其他不宜建设区,主要作为城市生态涵养、永续发展和体现代际公平的战略区域。面积约占全市域面积的24%。
为保持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现有产业规模和水平,划定江宁区汤山街道、湖熟街道、滨江新城,溧水区东屏镇、石湫镇,高淳区桠溪镇、东坝镇、固城镇以及六合区龙袍新城等工业集中区为点状重点开发区,允许按区域主导方向进行适度开发,引导存量企业转型升级和解决部分人口就业。
夯实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载体
将&一区两园&和东南科技创新示范带作为全市创新产业重点区域,引导重大创新项目和技术转化项目向该区域集中集聚。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围绕生物医药、卫星应用、软件信息等产业,加快建成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载体。
新港高新园围绕新型显示、激光技术、固体照明、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方向,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江宁高新园围绕生命科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重点建设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新型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相关产业,重点打造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和江苏省光电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
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智能电网、未来网络、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努力建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
麒麟科技创新园(生态科技城)围绕引进世界科技和产业前沿高端人才,努力打造国内一流智能装备产业化载体。
仙林大学城和江宁大学城围绕增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孵化功能,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中国(南京)软件谷围绕软件、互联网、服务外包、现代通讯与网络、物联网等产业领域,打造中国第一软件产业基地。
无线谷重点发展4G通信产品、下一代互联网络,打造国内第一的通信和未来网络创新基地和产业高地。
液晶谷围绕新一代显示产品,打造世界一流新型显示产业基地。
智能电网谷结合电力自动化装备研发、生产,打造电力自动化研发和装备生产的高地。
升级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推动鼓励类服务业优先布局。全市鼓励类服务业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比重为51%。特别鼓励物流运输布局栖霞区、江宁区、溧水区和六合区,软件开发布局雨花台区,集成电路设计布局浦口区,金融保险布局江北新区和建邺区,医疗卫生向玄武区、秦淮区和鼓楼区以外各区布局。
打造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文创旅游中心以及区域健康医疗中心。通过&四中心&建设,为中国现代服务业名城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结合发展定位构建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围绕河西金融集聚区、新街口金融商务区以及江北新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区,形成多层次的金融空间布局。
结合产业功能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紧扣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基础商贸设施建设、新型业态培育等重要任务,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引导现代物流业向三大枢纽经济区集聚,推动建成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际江海转运大港和多式复合物流中心。
结合城市文化特色打造区域文创旅游中心。重点发展秦淮老城南文化休闲旅游区、环南艺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邺河西影音游戏广告功能区、紫东&徐庄数字文化和创意产业功能区、长江路文化休闲体验功能区、数字出版传媒功能区、网络互联文化产业功能区、滨江演艺会展体育融合功能区、文化艺术品交易功能区、紫金山&玄武湖文化休闲功能区、佛教文化体验功能区、主题公园功能区等十二个功能区。
结合城市发展需求打造区域健康医疗中心。集中打造江南江北两大健康医疗服务集聚区。江北新区依托国内一流医疗资源,规划布局国际健康服务社区,积极打造以&医养护&为特色的健康全产业链以及医养护一体化配套均衡的宜居、宜养社区,力争建成立足南京都市圈、辐射中西部、服务境内外的高端健康服务中心。
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核心基地
建立更为严格的制造业准入门槛。结合发展条件和产业实际,动态制定《南京市新增制造业禁止和限制目录(2016年版)》。原则上,禁止和限制新增制造业行业比重不低于全市调控比例(26%)。
严格按照主导功能落实制造业布局。结合&十三五&规划以及南京争当江苏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先进制造业基地排头兵改革,落实主导产业各功能板块分布。原则上,新增产能不向主导功能区以外地区布局。
推动省级以下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及调整合并。加快整合撤并、提档升级全市省级以下开发园区(工业集中区)。原则上,现存工业园区的镇街最多保留1个省级以下工业集中区,并按省级以上开发区准入门槛落地制造业项目。
化解老工业区及部分行业过剩产能。稳妥推进老工业区布局调整,化解钢铁、船舶、水泥等部分行业过剩产能。加快金陵船厂和尧化地区重点企业搬迁工作,启动南化转型发展实施计划。加大南钢、梅钢去产能力度,引导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节能环保标准。加快推进列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的原大厂区搬迁改造,高标准做好试点示范工作。
规划建设一批独具风格的特色小镇
明确特色小镇空间布局。在全市规划建设一批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小镇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区域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坚持以市场为建设主体,政府积极引导。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一批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特色小镇,成为城乡经济统筹的抓手、产业转型升级的平台以及产城融合发展的载体。
保持农业空间整体平衡。围绕优质粮油、经济林果、特色水产、健康畜禽、优质蔬菜&五大产业&,建设&一环一带四区&:即绕越高速和宁连高速连接形成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环;长江南京段沿岸,连接六合、浦口和江宁区的沿江生态农业保育带;绕越高速以北六合北部地区的绿色生态农业区;绕越高速外围江宁南部地区的高效设施农业区;溧水、高淳东部地区的丘陵特色农业区和溧水、高淳西部固城湖、石臼湖地区的两湖特色农业区。
南京日报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于的新闻
用网络直播方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在当下的年轻人中非常流行。近日,苏州一位70岁的“民间厨神”欧阳娟娟也玩起了直播,分享自己制作苏式月饼的过程,赢得无数粉丝点赞。当前位置:
合肥成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图)
江淮地区被列入国家18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一,合肥是区域的核心城市
合肥工业园区 郑成功/摄
“江淮地区”示意图
  昨日,市发改委传出喜讯,国务院已经正式公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中确定江淮地区被列入国家18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一,而合肥是这个重点开发区域的核心城市。
  国家规划看重江淮地区
  据了解,此次公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战略,着力构建国土空间以“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
  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现实基础、发展潜力、未来趋势,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其中,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包括江淮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原经济区等18个区域。
  建设三大基地和一个枢纽
  在此次的规划中,以合肥为核心的江淮地区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沿长江通道横轴。规划提出,构建以合肥、芜湖为双核,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沿江六市为发展轴,滁州、宣城为两翼的“一轴双核两翼”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规划还明确指出,要提升合肥中心城市地位,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合肥未来发展更有劲头
  根据合肥的“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合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人均GDP达到15000美元,达到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水平,财政收入达到1000亿元;随后再经过5~10年的努力,要建成1000万人口规模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可以看出,合肥所确定的未来发展道路符合国家功能区规划的理念要求。”合肥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朱胜利表示,刚刚公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合肥进行了科学定位,同时又为合肥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能进一步坚定各方加快发展的信心。
  工业化发展需要优先考虑
  安徽省发改委经济研究院的专家分析,根据规划,合肥属于重点开发区域,是有一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的条件较好,从而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对于合肥这样的城市,未来应该主要是实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优先的绩效考核评价,将综合考核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吸纳人口等方面的指标。
  “按照国家要求,工业立市仍将是未来合肥的发展基础。”专家认为。
  以合肥带动形成新城市群
  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会城市,打造合肥经济圈是合肥今后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一环,要以合肥为核心,带动全省,辐射安徽省周边相关地区,建立一个立足中部、连接华东地区、且能影响全国的城市群。
  “建设合肥经济圈其实就是在培育中部地区新的城市群。”朱胜利告诉记者,国家发展战略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区域性的发展战略,比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就是区域性战略,更高层次的是国家根据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区域发展的全局性调整和定位。
  与一线城市差距会缩小
  “根据规划来看,今后合肥经济社会的发展更有章可循,既突出了不同的发展特色,又走向了一种区域均衡。”安徽省经济研究有关专家表示,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后,国家要缩小的主要是各地区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基础设施之间的差距,合肥作为江淮地区的核心城市,在民生发展方面有望能够获得更多政策支持,今后是大有可为。
  “合肥仍将把民生摆在重要位置,要建设一个宜居宜业的家园。”朱胜利展望道,在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过程中,不仅要完善基础设施、构建产业发达的经济体系,还要让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生活,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力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作为国家重要开发区域,未来合肥与一线大城市在民生方面的差距会逐步缩小。&[1]&&
实习生:万晶
版权申明:
①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中安在线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
24小时新闻排行
安徽国内国际点击上面海阳通 免费订阅我们!据《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烟台构建三类空间开发格局。城镇空间。构建“一核一群一带三轴”为主体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以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牟平区和烟台开发区、保税港区、高新区、东部海洋经济新区为主体,打造全市城镇化发展核心带动区;发挥蓬莱市、龙口市、招远市、莱州市为主体的北部沿海城市群综合示范作用,优化提升以海阳市、莱阳市、栖霞市为主体的交通干线城市带;以荣乌高速、沈海高速和烟海高速为轴线,带动与城乡干线路网连接的镇村密集区发展,打造全市城镇化发展潜力增长区。农业空间。构建五大农产品供给功能区为主体的农业空间格局,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为基地,加快构建中部山地丘陵林果供给功能区、西部及南部平原丘陵两大粮油菜供给功能区、东部中心城市周边副食综合供给功能区、沿海水产品供给功能区,形成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农业多功能优势互补的战略格局。生态空间。构建“两屏两区八廊道”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加强中部低山丘陵和海岸带两大生态屏障建设,合理开发北部沿海产业经济发展区和南部平原缓丘生态农业生产区,建设由滨海防护林带和大沽夹河、五龙河、大沽河、王河、界河、辛安河、黄水河七条河流两侧生态带构成的生态廊道,形成以生态屏障为骨架、现代生态经济区为主体、生态类保护廊道为支撑,点状分布的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烟台市主体功能区分布情况主体功能类型及级别县市区及重点镇(乡、街道)国家级优化开发区域芝罘区、福山区、牟平区、莱山区、龙口市、莱州市、招远市省级重点开发区域城区莱阳市、海阳市、栖霞市、蓬莱市、长岛县重点镇(乡、街道)莱阳市龙旺庄街道、穴坊镇,海阳市留格庄镇、辛安镇,栖霞市桃村镇、臧家庄镇,蓬莱市北沟镇、大辛店镇,长岛县南长山街道、北长山乡经济园区莱阳市、海阳市、栖霞市、蓬莱市区域内省级以上经济园区限制开发区域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莱阳市、栖霞市、海阳市其他农产品主产乡镇龙口市北马镇、芦头镇、兰高镇、石良镇,莱州市朱桥镇、平里店镇、夏邱镇、沙河镇,招远市毕郭镇、齐山镇、辛庄镇、阜山镇省级生态功能区蓬莱市、长岛县禁止开发区域省级以上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烟台市“十三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分类序号指标单位2015年2020年指标性质完成年均增幅%目标年均增幅%经济发展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6446.110接近万亿预期性2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1.646预期性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542.717.9接近千亿预期性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4667.118.5800013预期性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679.513.9450011预期性6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280.52.13605.5预期性7实际使用外资亿美元累计80.5累计100预期性科技创新8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833预期性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41.143预期性10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5.210预期性11全市各类人才资源总量万人180230预期性生态文明12耕地保有量万亩——659约束性13市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天304310约束性14PM2.5年均浓度下降率%——20约束性15万元GDP能耗下降比例%17.517约束性16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比例%——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约束性17COD排放量累计削减%11.99约束性18SO2排放量累计削减%18.56约束性19氨氮排放量累计削减%11.8约束性20氮氧化物排放量累计削减%25.52约束性21森林覆盖率%40以上42以上约束性民生幸福2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74379.2400008预期性23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235.4255预期性24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620625预期性25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9.7预期性26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量人2.572.87预期性27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人数万人累计88.6累计65预期性28城镇登记失业率%3.263.5约束性29人均期望寿命岁78.479预期性3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465预期性烟台市“十三五”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行业序号行业名称目标 (亿元)重点项目企业个数过百亿过千亿1采矿业2088莱州金盛金矿建设等。32食品工业3050烟台张裕国际葡萄酒城、鲁花生物科技、莱州明波海科水产基地等。43纺织服装工业730栖霞万华超细纤维等。4造纸和纸制品业250烟台玖龙造纸原料交易配送中心、牟平晟宝丽生态环保产业园等。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000万华化学工业园、万润液晶材料二期扩建等。116医药制造业350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石药集团生物制药基地、渤海制药生物医药产业园等。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900玲珑轮胎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研究开发与应用、中亚轮胎试验场等。1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00烟台永恩绿色新材料等。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00烟台宝钢钢管等。1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860中国铝业铝材料产业园、招远鲁鑫高端金丝技术改造、牟平恒邦稀贵金属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改造等。311金属制品业800牟平孚信达双金属等。12通用设备制造业900烟台路通数字化产业项目、烟台泰利汽车模具3D打印技术与装备、招远智能康复理疗系统及智能按摩机器人生产项目等。213专用设备制造业1300海阳核电装备产业园、杰瑞工业城、台海玛努尔核电三期、牟平高压氧舱及富氧空调等。14汽车制造业2200德尔福高端汽车部件工业园、山汽中轻卡、山东华源发动机产业园、上海通用CVT变速器等。11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450丛林铝合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烟台北航科技园、海阳通用航空产业园等。11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700龙口中际电机制造装备扩能等。1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000浪潮集团烟台科技园、福山中韩信息产业园等。2118仪器仪表制造业130高新区东方智能科技园等。1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550百年电力四期2×6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华电莱州电厂二期等。2烟台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序号产业 名称发展重点重点项目主营业务收入(亿元)1高端装备制造以海洋工程装备及船舶制造、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为重点,打造国内一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中集来福士半潜式钻井平台、中柏京鲁新型远洋渔业船舶设计建造基地、核电研发中心及核电装备制造基地等。18002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新一代通信网络设备与产品、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领域为重点,建设省内一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睿创微纳红外焦平面芯片研制、鲁亿通智能电气、正海科技膜结构电容触摸屏产业化等。9003生物技术以生物医药、生物制造技术、生物农业技术、海洋生物等领域为重点,打造国家级综合性生物产业基地。国家山东重大新药创制综合大平台和创新药物孵化基地、东方海洋大西洋鲑养殖示范等。1554新材料以聚氨酯、特种化纤、化工新材料、电子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等领域为重点,创建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万华聚氨酯新材料、烟台南山航空铝产业示范基地等。20005新能源汽车以电动汽车能量储存、转换及驱动、控制模块或整车总成为重点,推进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客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批量生产。海德纯电动车产业园、舒驰新能源汽车、东海薄板新能源电池等。2006节能环保重点发展高效照明及节能家电、工业节能技术装备等产业,推广高压变频、余热回收利用等产品(设备)技术,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城。中船海装海上风机制造、鑫达环保设备制造等。2000烟台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重点序号行业名称发展重点重点载体(部分)限上企业营业收入 (亿元)1批发和零售业打造以三站市场为核心,以市区西部现代物流、南部家居建材汽配和东部生活资料市场集群为支撑的大型商品批发市场格局。建设国际大宗商品、原材料进口基地和分销中心。企业:振华集团、瑞康医药、烟台农资、招远皮革城。园区:海港路中心商贸区、烟台汽车交易广场。特色街:万达十字金街区、万象城步行街、齐鲁古玩文化城。项目:毅德商贸城、旭瑞·汇金大宗商品产业园、北方城大型批发市场。4300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培育引进一批大型品牌物流企业,加快布局建设铁路、高速、综合物流园等项目。企业:烟台港、烟台交运、国际机场、渤海轮渡。园区:烟台保税港区、国际综合物流园。项目:福山铁路物流园、安德冷链物流中心。3203住宿和餐饮业鼓励发展连锁酒店、家庭旅馆、农家乐,引进建设知名酒店。发扬“中国鲁菜之都”品牌,培育大众餐饮。企业:百纳餐饮、蓝白餐饮、中心大酒店、皇冠假日、东方海天。特色街:福山鲁菜文化一条街、上夼西路美食街。1004金融业建立完善银行、保险、证券等种类齐全,国有、地方、民营、外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实体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相互补充的金融体系。企业:恒丰银行、烟台银行、华海财险。园区:滨海广场金融商务区、迎春大街中央商务区。项目:国际金融中心B区、栖霞果品拍卖中心。8505房地产业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开发建设医疗、养老、旅游等地产项目。企业:城发置业、祥隆置业、宏丰置业。7006营利性服务业(信息软件、商务租赁、文体娱乐等)规划建设电商产业园,做活跨境电商。培育服务外包特色集群。推动总部经济发展,引进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培育规模化会展企业。加快发展创意产业。加强休闲体育设施建设,引进举办体育赛事。企业:捷瑞数字、海颐软件、烟台国旅、国际博览中心、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园区:烟台电子商务产业园、烟台服务外包示范园、烟台总部经济基地。特色街:1861开埠商业街区、朝阳历史文化街。项目:高新区蓝色智谷、朝阳街和所城里改造提升、崆峒岛开发、朱雀山度假营地、养马岛整体开发。4007非营利性服务业(科技、水利、卫生、教育、公共管理等)鼓励发展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加快发展第三方检测和认证机构。发展节能环保技术。积极推进各种医疗健康机构建设。建立智能社区服务体系。企业:现代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园区: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烟台大学生创业园。项目:北航科技园、烟台格罗宁根大学。160信息来源于网络点击“进入”海阳第一论坛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38515 更新:
人气:31096 更新:
人气:28495 更新:
人气:20089 更新:
海阳微生活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好腻害,谁做的,简直太牛了!
年轻人真的要懂得控制啊!
?矮是什么感觉,看了好心酸啊
尤物酥胸性感勾魂夺魄写真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15个重点开发区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