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会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城市的建设方面有用吗?

腾讯副总裁陈菊红:互联网+可以治愈城市病
[摘要]陈菊红表示,互联网+的影响力已席卷全国,智慧城市与互联网+相互作用,可以发挥出更好的生态效果。
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网络媒体总编辑陈菊红腾讯科技讯 10月23日,2015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重庆召开,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网络媒体总编辑陈菊红在“互联网+智慧城市”论坛上致辞,并介绍了建设智慧城市需要解决的问题。陈菊红表示,互联网+影响力已席卷全国,智慧城市与互联网+相互作用,可以发挥出更好的生态效果。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一直在向前走,在这个过程中,机会和挑战并存。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病”也会伴随而来。互联网+智慧城市,一个核心的功效,就是治愈“城市病”。陈菊红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如何去除信息孤岛。城市有大量的数据,但目前大多数处于孤岛状态,在数据和信息连接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二是要解决用户的“及时所需”。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来很多年了,如今和互联网结合,想象空间变得更大。陈菊红表示,截至目前,腾讯“互联网+智慧城市”已经覆盖了28省(市)地区,今年半年内与30余个城市建立战略合作。“把信息孤岛连成一片陆地,连接到的是数据,方便的是民生。在一个没有边界的生态型组织中,腾讯的价值和角色在于:作为一个“连接器”通过提升“连接力”,连接更多的服务和合作,与政府、合作伙伴一起,构建更完善的生态。”以下为演讲内容精选:今年,“互联网+”的影响力席卷中国,不断推动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重塑。智慧城市,这个已经提出了很多年的课题,与互联网+相遇会擦出怎么的火花,形成怎样新的生态,分外引人瞩目。联合国2014年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已有超半数人口生活在城镇,预计2050年全球人口将有66%为城镇人口。目前,城市规模和数量不断增长,希望与挑战并存,“城市病”随之而生:医疗资源紧缺、交通拥堵,政务服务流程复杂。不久前,国家发改委通过我们所做的一项调查中显示,62%受访者表示,传统政务民生服务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是“办事流程过于复杂”,其次为“办事效率低”,这两个问题在大城市尤为严重。我想,建设智慧城市的初心,就是将数字、信息通讯技术运用到政务、交通、教育、健康、环保、商业等城市各方面,治疗城市病,让城市更美好,让城市里的每一个人生活更幸福。那么,互联网+智慧城市,加什么,怎么加?
一、 让信息的孤岛连接起来目前许多城市数据相对孤立,形成了多个信息孤岛,致使大数据的挖掘、处理受到影响。美英日澳等国家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自2012年来密集出差多项专门政策予以支持。其中重要的着眼点是积极推动政府和公共部门的大数据应用。“没有数据,智慧城市就是一个空概念”。令人欣喜的是,国务院近期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率先在信用、交通、医疗等重要领域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向社会开放。互联网+所带来的,是一种“连接力”,在这里,腾讯会成为一个更为简单和纯粹的公司,成为一个与社会适配的连接器,帮助信息的孤岛建立连接。二、 让用户“随需而用”过去的智慧城市也好,电子政务也好,各地政府和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务,进行信息化改造,但用户很难进行触摸和感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慧城市与公共服务的连接,正在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让用户第一时间通过智能终端、超级APP去广泛使用,唤醒沉睡的数据,智慧城市才算活起来,智慧起来。在国外,首尔提出,发放证明书、缴纳税金等现在由政府机关和网站负责的行政服务,从2012年按阶段向使用手机的方式扩展。在2014年市民可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实现81项首尔市行政服务。在中国,李克强总理表示,大多数审批事项都可以实现网上办理,这是解放生产力,各地方、各部门完全有条件实现这一点。我相信,智慧城市也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截至目前,腾讯互联网+智慧城市服务已全面覆盖全国28个省(市)地区,今年半年内与30余个城市建立战略合作。今天现场还会有2座城市与腾讯签订战略合作,加入到互联网+智慧城市的生态圈。今年7月,腾讯和龙门石窟共同打造的全国首个“互联网+”智慧景区上线,见证了连接的魅力。国庆长假7天,龙门景区在游客最高峰期,售票窗口前看不到以往长长的队伍,微信购票成为最便捷和时尚的方式;25万人次使用语音讲解,相对于静止、沉默的千年石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龙门历史进行活化,与游客进行互动,让游客通过图片、文字、语音等生动方式,了解每尊佛像背后的故事。把信息孤岛连成一片陆地,连接到的是数据,方便的是民生。在一个没有边界的生态型组织中,腾讯的价值和角色在于:作为一个“连接器”通过提升“连接力”,连接更多的服务和合作,与政府、合作伙伴一起,构建更完善的生态。“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每个城市都是独特的,希望在互联网+智慧城市探索的道路上,一路同行。
[责任编辑:honestsun]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鞠美庭 ... 等编著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and this application utilizes JavaScript to build content and provide links to additional information. You should either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settings or use a browser that supports JavaScript in order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is application.
Item Details
书目相关信息
保存本阅览室(209室)
自然科学区(E3-1室)
图书馆公告海绵城市建设成为首届“互联网+中国生态城市高峰论坛”聚焦话题
新华网北京9月14日电 9月23日,由新华网主办、E20环境平台特别支持的首届“互联网+中国生态城市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论坛以“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为主题,特邀生态城市相关研究专家与上百家企业、投资方及数十个携带项目的城市管理者,以“四方论坛”形式,围绕“生态城市发展”“海绵城市建设”“互联网+时代下新兴产业发展契机”等话题,共同探讨中国城市生态建设与发展中的战略、方向、技术性问题,搭建政企沟通及宣传平台。
届时财政部PPP中心主任、财政部PPP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焦小平,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院资源能源所、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家卓将就“PPP推动生态城市建设”“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进展与挑战”等话题发表专题演讲, E20研究院将带来《海绵城市建设下的结构性创新思考》,并同时在现场发布《市场调研系列之“海绵城市研究报告”》;企业方面,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潘晓军,将以北京雨水工程建设实践经验浅析海绵城市建设,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旭将分享海绵城市招投标和建设案例。
敬请关注,欢迎参与。
会务咨询:田女士 010-。
[责任编辑:用“互联网+”建设治理超大城市
记者康鹏 胡雪璇 李佳 通讯员鲍睿 王枫
过去,武汉市民出门习惯抬头看天;现在,人们喜欢低头看手机——武汉交通数据每2分钟便刷新一次,准确率达95%,位居全国第一。
作为我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之一,武汉在信息治理基础上,改善超大城市治理能力,破解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人口集聚等难题,已初步建成“云端上的城市”,市民在网上可享受超过800项公共服务。
一份“互联网+”权威报告显示,去年武汉在城市公共服务智慧化方面位列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杭州。
1000个免费WIFI覆盖主要公共场所
云端打通41个政务部门
2010年,武汉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建设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规划。经过6年多的建设,如今,市民和企业逐渐开始享受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
在机场、火车站、医院、商场、旅游景区等主要公共区域,武汉市民可以随时通过“iWuhan-Free”免费WIFI高速上网,带宽不低于20M,覆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目前,武汉光纤到户覆盖400万户,城区80%以上带宽达到100兆。
目前,武汉已推出“云端武汉&政务”应用,市民可在线查询公积金余额、公安户政信息,还可一键支付水电、宽带、话费、ETC、武汉通等费用,预约挂号、买药也能线上进行。包括人社、工商、公安等41个部门近800项服务,正在打破“数字壁垒”和“信息孤岛”,实现政府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市民办证不用再反复跑腿,也告别了“你妈是你妈”的奇葩证明。
在“云端武汉&企业”网站上,企业不但可以方便快捷地在线办理各项业务,还可获得桌面IT支持、在线办公、企业邮箱等应用服务。甚至科技型企业想获得融资,投资人想了解企业信用信息,都可以在网上进行。
武汉正谋划发行首批“市民卡”,该卡以社保卡为基础,集成了“小额支付+公共交通+全市172项政务和公共服务”,把医疗卡、工会卡、老年卡、旅游卡、公交卡、公积金卡等功能集中在一起,相当于“把一堆零散的钥匙,换成了一把多用钥匙”。
瞄准5G时代
紧抓城市提档升级机遇期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进行颠覆性变革,这一场社会变革带来了产业更新换代、城市提档升级的大好机遇,武汉正牢牢抓住这一机会。
以应用促产业,“十二五”末期,武汉信息化和信息产业整体水平达到全国先进城市行列。
在光通信方面,武汉光纤光缆产能全球第一,光电器件全球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三。在集成电路方面,武汉建有中部首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是全球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基地之一……
此外,在移动通信、新型显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大数据等新业态新产业等方面,武汉也保持着良好发展态势。
武汉已经建成国内首个位置源数据中心,初步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智慧感知、智慧分析、智慧服务、智慧决策”。
8月,武汉与中金、华为公司签约,建设武汉超算(数据)中心,初期将达到1000万亿次/秒、10P存储的服务能力,为武汉城市治理充当“超级大脑”,并形成数据“洼地”和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
武汉还将促进“云端武汉”平台与大数据产业和量子通信、智能网联汽车、虚拟现实(VR/AR)等新业态新产业深度融合,推进4.5G移动网络建设,争取5G商用试点。
下一步,武汉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与各行业领域深度融合,推进信息化和信息产业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到2018年,实现互联网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发现和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搭建全国第一个智慧湖泊管理平台
用大数据为每部电梯预估风险
为缓解交通拥堵,去年,武汉建成了“易行江城”智慧交通系统,集成了行车停车诱导、车驾管服务等40多项功能。一方面,交管指挥中心对城市拥堵实时调度,民警及时就近处置,最大限度缩短拥堵时间。另一方面,市民可通过手机APP和道路行车诱导屏,了解实时路况,合理计划行车路线,既避开堵点,又减少堵源,共治共享。
作为“百湖之市”,为保护“城市的眼睛”,武汉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遥感影像等多领域新技术,搭建了全国第一个智慧湖泊综合管理平台。目前,对全市166个湖泊的形态、生态进行全面管理和保护。市民可以掌上赏湖,一览3D实景,一旦发现涉湖违法行为,也可实时举报,与政府部门携手护湖。
武汉处于大建设时期,工地众多。武汉运用PM10、PM2.5的源解析成果,建立智慧工地系统,对全市342个重点工地的粉尘、温湿度实时监测,一旦超过国家标准值,系统就自动报警,监控中心可远程掌握超标工地,及时调度处理。
武汉采用北斗定位技术,对全市3624辆渣土车全部安装智能监控设施,实现重量、高度、密闭、车速、线路、车净“六控制”,有效改变了渣土运输沿路抛洒现象。2015年,尽管全市工地增多、渣土运输量增大,但扬尘污染得到有效遏制,PM10和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8%、14.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了10天。
武汉还在全国首创为每部电梯建立“健康档案”,运用大数据分析对电梯运行情况进行评估诊断,实现风险预警,将电梯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理论上涵盖了现代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但现实中难以面面俱到。”市网信办负责人表示,武汉选择从企业、市民最切身的“痛点”出发,由易到难,提高市民“获得感”和“参与感”。
智慧城市,武汉在路上。
未来,武汉将围绕“让城市越来越智慧”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在惠民、兴业、善政三个方面发力,努力建设全面感知、泛在互联、高度智能、安全可控的智慧城市,为将武汉建设成为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智力”支撑。
昨日,网络安全博览会在武汉举行,图为智慧城市&云端武汉展示的公益WIFI平台 记者任勇 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知当下,践未来”----解惑智慧城市产业互联网生态圈建设新常态-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态城市建设与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