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份报纸是讲国际经济类报纸新闻的,软件也行

第一讲:想做财经记者?先从校园实践开始 | “无冕财经新闻学员班”系列讲座干货_无冕财经-爱微帮
&& &&& 第一讲:想做财经记者?先从校园实践开始 …
如何成为一名财经记者?6月的第一个周六,“无冕财经新闻学员班”系列讲座上线,社群直播的收听人数即破千人。6月11日端午节假期,讲座第二讲收听人数更是突破1500人。在粉丝的强烈要求下,无冕君整理出系列讲座第一讲之精华,供大家学习参考。记得收藏和转发分享哦~开课初衷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段以《财经记者入门》这样一个课题,而且带着强烈的我个人经验分享色彩、以在线讲座的形式跟大家讲课呢?是基于财经新闻行业的现状和市场对财经媒体人的需求。首先,财经采编人员的数量有限。据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统计,持有记者证的总人数约为25万-26万。但据市场预测,国内从事记者职业的约有100万人,其中财经记者又是少数。2010年,《南方都市报》鼎盛时期,全报社采编人员有800多人,而经济新闻中心人员大概只有70人,不到10%;2008年中,《21世纪经济报道》员工数量是500人左右,采编人员有260多人。但是,市场对财经采编人员的需求又是很大的。现在是创业、创新和经济转型的高峰时代,传统媒体、门户网站、新媒体、创业公司、公关广告营销类的公司都大量地需要内容工作者,尤其是财经采编人员。然而,财经新闻的入行标准高。我们的行话叫“一年入行,三年打底,五年资深”。财经记者需要两个学科的知识:新闻学和经济学。入行后还有更具体的专业门槛,才能成为一个在某个领域中相对专业的财经记者,比如产经新闻就分为汽车、地产、TMT、快销、物流等等细分行业。第三个原因,当前缺乏系统的财经采编人员培养体系,有志入行者和有兴趣学习者往往不得其门而入。传统媒体带人的功能在衰落,而新媒体没有建立起这个平台体系;公关广告公司不会教授财经采编的专业的入门知识;现在学校新闻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比较严重,满足不了社会需要。综合以上原因,我在此时发起这个系列的课程,既是基于无冕财经自己系统带教的需要,也同步给更多感兴趣的人来听,这样可以达到相对好的规模效益。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也会引进一些同行讲师来给大家分享经验。这十堂课讲完之后,看大家对课程的需求,我们可以把它开发成系统的音频和视频课程,如果大家都认为讲课质量不错,可以考虑将来做一本纸质书,分享给大家。大学经历下面正式开始这10堂课,今天第一讲的主题是“我的大学”。我讲课的个人色彩强,不一定正确,不一定理论性好,也不一定系统,但大家可以把我个人的从业经验,当作一个普通的财经记者从入门、到资深、到转型的样本来看。现在如果我要讲入行经历,那就离不开我接受的教育。1机缘巧合去人大:县城少年的新闻之旅我接触新闻是从1995年考入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开始的。在十八岁考上大学之前,我没有离开过自己生活的那个县城,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个大学叫人民大学,也不知道人大有新闻系。上了大学之后,才知道这个大学是国内最好的文科大学之一。▲ 人大新闻系历史照片。我是受初中和高中启蒙老师的影响,自己稀里糊涂考上了人大,高中班主任替我报的专业。上大学以后,心理落差还是比较大的。人民大学是在北京的中关村这一带,其实校区面积不大,九百多亩,相当于北大的二分之一,小于清华的三分之一。1990年代中期,知识经济浪潮萌发,人民大学处于商业氛围之中,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 人大新闻系60周年庆祝活动现场照。不管是我前面十来年,还是就这几个月接触的最新的实习生,在校大学生不变的问题是:没有太多的校园的实践经验和校外的实习经验。所以我在带新人时一直特别强调一点——无论是你的校内实践,还是开始跟社会跟工作发生接触的校外实习,都要早点开始。2《青年人大》的创业:第一份大学生自己创办的报纸我是1995年9月入学的,很快,上一届的师兄杨得志就拉着我为新闻系的一份黑板报干活,叫《新闻周报》,这是人民大学非常有标志性的一份校园刊物。后来杨得志师兄跟学校团委书记侯君舒不谋而合,要做一份学校团委主管主办的一份报纸,报纸被定名为《青年人大》,报头由时任校长李文海教授题写。▲ 《青年人大》首刊封面与现刊封面。不管是学新闻的,还是非学新闻的学生,为什么我一直鼓励他们早点开始在校园内实践动作?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大》的创办,学校团委只是提供了基本的资金支持和番号,绝大多数工作其实都是在指导老师带领下自己亲手做的,电脑要去中关村自己攒,软件用盗版的方正排版体统,印刷是自己排好版送到中关村的小印刷店,七天后过去用自行车驮回来,然后带着同学们在各个教学楼和宿舍楼发放。创刊号派发时,我们系教授新闻史的女老师张志华,在教学楼门口转悠了半天,从学生手中取了一份报纸,她说:这是她见过的中国第一份大学生自己办的报纸。▲ 《青年人大》的三位创始人在报纸创办十周年时的纪念照片,在2015年人大新闻系六十周年庆典中上了大屏幕,自左至右依次为彭凯雷、杨得志、王玉德。办报纸其实锻炼了操作的能力,从处理行政事务,到采写稿件,到发行,乃至处理跟主管单位的一些组织关系,什么事都得做,是很锻炼人的。那时候经常加班,北方的晚上经常会下雪,熬夜到一两点钟才回宿舍,踩着积雪,唱着歌,感觉特别充实。我在接触现在的学生的时候,他们成长环境比较好,在学校里面参加校园内的实践活动比不太积极,对此其实是我不太赞成的,大学阶段很重要,校内实践要趁早。3社团管理、勤工俭学:是青春热血,也是资源积累《青年人大》是号创办的,几个月后,因为师兄升入大三,我自己也到大二了,就出现了接班的问题。因为不是这个默认的接班人,学校团委正在筹建人民大学学生社团指导中心,我就转去那边继续做学生干部,开始时担任宣传部长,后来担任常务副主任,有不少时间实际上是在统管所有工作。管理学生社团的过程中我还做了传统文化研究会,参与过后学印社,又跟集邮协会比较密切。这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收获——培养了自己作为学生干部的统筹管理能力,还制定了人大的学生社团管理细则。至今人民大学的学生社团管理细则,还是在此基础上修改、沿用的,所以读了四年书,还是给母校留下了一些东西。▲ 大学时的脸叔,在《中国青年报》上掏了个洞来拍照,颇具文青色彩。当然无论是办报纸,还是做学生社团工作,特别重要的是攒下了很多人脉资源。我在办报纸、做社团时的同学、学长至今关系都很好,在工作里面也互相帮助。除了办报纸做社团之外,勤工俭学和其他的经历也为我积累了许多人脉资源。我从大一下学期就开始做家教,为出版商抄信封,还负责过整个海淀区的校园和住宅楼试用装碧浪洗衣粉的派送,也给外面的刊物撰稿挣稿费。这里也给财经媒体新人一个启示——英雄不问出处,其实大家起点都差不多,只要肯努力肯学习、早点实践,都可以进入这个行业。心得分享我在大学的基本经历讲完了,最后为了辅导新人进入社会、校园实践,我再给大家分享我的大学的几个心得。虽然跟现在的85后、90后的大学生在年龄上隔了一段时间,但其实也有些共同的规律可以总结。第一点心得,提早准备成为社会人或职业人。大学不是义务教育,其实是半个社会。如果不上大学的话,十八岁就可以出来工作了。也就是说,你在大学毕业时,其实就应该已经做好了成为社会人或者是职业人的准备。否则,其实跟正常的成长要求是不对等的。我的幸运之处是,人民大学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北京的学校里面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就是“北大的都是疯子,清华的都是傻子,人大的都是骗子”,说明人大是比较世俗、比较接地气的一个学校。第二点心得,新人大可不必羞怯。我在这段时间带90后实习生和新人的过程中,感觉到他们在实习过程中有点羞涩,有点像小白兔,其实大可不必。所有的人都经历过这个阶段,我那个年代有一句调侃的话,叫做“大一是《呐喊》,大二是《彷徨》,大三是《朝花夕拾》,大四是《伤逝》”。在大学里面迷茫是很正常的,大家本来在初中、高中的学习挺好,一旦进了大学,发现身边每一个同学都很好,心理落差就很大啊!其实我的同学们都不乏省状元、高干子弟等等,这很正常。第三点心得,做新闻最重要的是实践,早点实践。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还是将来的工作,做新闻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实践。可能大学老师也跟大家说,新闻是一门实践学科,但你如果不早点儿去动手做的话,你永远不会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我的幸运之处在于,人大新闻系的学风相当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实践。我们戏称人大新闻系是“散文系”,女生的个性比男生还强,一般瞧不上本系的男生,所以说我们又发明一句话叫“好男不娶新闻女”。总的来讲,你既然想从事新闻行业,或是为了做好进入社会的铺垫,还是早点开始校园实践。第四点心得,大学只是向社会过渡的一个阶段和过程。这是针对我们在校生和应届生。我前面带过一个实习生,他在学校做公益咖啡馆,做不成,就很痛苦。我劝他说,其实我当年也办报纸也办社团也谈恋爱,觉得当时自己的事情也挺重要,而且报纸有别的接班人,自己没成了接班人,心里也过不去,甚至感觉被背叛了,觉得兄弟不靠谱。但其实这些都不重要,校园是让你四年来为工作做准备,培养自己的素质,但它会随着毕业结束,没必要纠结。第五点心得,校内实践是走向实习的准备,实习又是走向正式工作的准备。我从2002年就带部门、带新人,前前后后总共带过大概200名财经记者,我一直和实习生强调说,早点开始校园内的实践,早点开始校外的实习,而且要长期实习,积累实习作品。没有这些过程,在接触社会的时候,一上岗其实动手能力非常差。我见过很多在学校考试中排在院前几名的,毕业之后在培训过程中依然排前几名,但是一动手,就显得很不适应。第六点心得,大学里要培养自己的兴趣,为将来的工作埋下好伏笔。大学里虽然迷茫归迷茫,懒惰归懒惰,逃课归逃课,但大家毕竟是成年人,还是要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给自己的将来的工作寻找目标。我在大学除了做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还有意选了一门课,叫做“国民经济管理”。由于选课、办报纸,交到了很多朋友,比如有一个好朋友叫做康健,现在是福布斯中文版的主编,我们做同一个行业已经有15年了。很多不经意的举动,会为将来的工作埋下了很多良好的伏笔。总结完这六点,第一堂课到此结束了,我的实习阶段我会放到下一节课去分享。讲完这堂课还没有讲到跟财经新闻有什么关系,是因为我发现在的年轻人在家是“小公举”,在学校自我欣赏,到了这个实习的工作岗位上就变成了小白兔,很害羞,心理比较闭塞。所以我希望把我的一些经验拿给大家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Q&A1.请问王老师,当时您报考学校专业时并没有对新闻有深入理解,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对新闻产生浓厚兴趣,并且决定以后以此为职业?①其实,我对新闻的兴趣,来自于中学的启蒙经历。我家庭很穷,特别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作文好,初中的语文老师就跟我说,将来可以做记者,因为她有个亲戚,在山东省电视台,做制片人,是很不错的工作的;高中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他自己当年喜欢新闻却上了师范,所以就替我做主报了新闻系。我就这样进了人大新闻系,稀里糊涂,又冥冥中注定。②还是第一个问题,很多同学,进了大学后才发现自己不喜欢自己学的专业,有调专业的想法。我相反,很幸运的,在开始学和实践的过程中,就满喜欢这个专业的。工作后,因为没想过做别的职业,又已经“误入歧途”太深,中了新闻系、南方系的毒,就这么一直坚持下来了。2. 如果现在想做视频类的财经节目有什么比较好的媒体或是学习对象吗?传统的电视节目以央视2套、上海第一财经频道、凤凰财经为代表,是比较好的电视节目。譬如央视二套的新闻信息类,有“经济新闻联播”、“对话”。目前,财经类的视频,要么在腾讯、爱奇艺等四大视频类网站开了节目,要么是在自媒体开了视频。因为视频节目多数是娱乐类的,财经类的并不发达。以我仅有的见识,我觉得“吴晓波频道”开的视频节目,还是质量不错的,不过他是脱口秀类的节目,不是新闻资讯节目、新闻专题节目。3. 传统媒体正在衰落,新媒体异军突起,王老师觉得新媒体未来会取代传统媒体吗?虽然有的人比较善良,还希望传统媒体能够转型到新媒体来,但我跟多数人的观点不一样,因为中国现行的体制,我认为传统媒体是没有希望转型为新型的、完全市场和互联网的媒体的。所以,传统的报刊和电视,是一定要被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所取代的。这跟美国、欧洲的媒体发展趋势不同,他们的问题才是传统媒体怎么+互联网,或者新型的互联网怎么+传统媒体。譬如,《华尔街日报》的新新媒体转型已经比较有建树;贝索斯收购了《华盛顿邮报》后,已经将其做盈利了。4. 王老师能否给我们描述一下无冕财经?在您的设想中它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又要怎么实现?无冕财经,其实要做的不是一个自媒体,而是一个新媒体,我们其实是要在移动端做出一份大的财经类、商业类报纸来。我们一开始就公司化、团队化,而且开始不久后,就设立了海外7个特约记者站、国内9个城市的特约记者站。我们跟传统的报纸不同,借用了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兴技术优势,去掉了传统媒体的印刷厂、发行渠道,去掉了体制色彩比较严重的传统媒体的科层制,还把公司一开始就做成了完全私人资本性质。这样,财经媒体才能迎来充分市场化的发展状态。&5. 想要在激烈竞争中被优秀的财经媒体选中做实习生,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①你具备两个学科知识的背景,譬如本专业是学传播类的,你得辅修过经济类学科,反之亦然,至少得对双学科感兴趣;②实习前,你在校园内得参与过一些校园媒体,或者是参与过社团、做过学生干部之类。这验证了你是积极主动的,有比较好的实践精神;③无论是你平时的高中作文、学校论文,还是做活动写的PPT,都是你的作品,向实习单位提交请求实习的简历时,你得附上你的校内校外实践经历、作品。我每次面试实习生的时候,都会特别通知,记得带作品来,实在没有,写的小随笔、毕业论文都行。6. 想成为一位优秀的财经记者,是直接进入相关媒体好?还是先进行相关行业,例如金融、会计事务所,先积累相关行业经验,再做新闻好?①我们的经历里,有的人是做过证券、公司品牌等工作,又来做财经记者的,能做得很好;有的人是在校就开始到我们报社来实习,本科或研究生都没毕业,也能做得很好。②要做好财经记者,没有什么先后问题,核心还是我上面说的,要具备双学科知识。一是新闻传播类的,一是经济类的。不管你本专业、甚至是工作之后的起始经历是怎样的,都需要在做财经记者以后,把这两方面补齐。我正式做财经记者后,花了大量的时间来阅读经济类的教科书、经营管理类畅销书,读了大量的财经类报刊的。甚至一开始在《南方农村报》工作期间,我就做了大量的经济类报道的剪报,有厚厚三大本。7. 能不能推荐一些财经新闻采编时会用到的小网站,小工具,比如查公司信息的APP“启信宝”,查判决书的“裁判文书网”?不管是做一个记者,还是做一个财经记者,核心的工作无非就是采访写作编辑。现在在互联网这个环境下,每一块工作都有一些小工具可以用。因为大家都比较年轻,很能适应这些互联网的小工具。比如说有的app,只要输入公司的名字,就可以显示出相关的全部信息;有的是专门研究上市公司财报的软件,这些都是比较好的工具,鼓励大家使用。告诉大家一些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在上手阶段时,应该养成一个好的采访、写作和编辑的习惯,像收集和存储资料的习惯是比较好的。比如说,采访的时候,为了获得新闻线索,需要每天浏览一些你所报道领域的网页、APP、公众号,找到同类的信息。一个是找到了线索,一个是储备以后用得着的资料。写作的时候,一方面推荐大家海量阅读,在阅读中找到例文来模仿;另一方面是要培养好习惯,比如写好主题,把对应的材料归类到小章节里,列写作提纲。编辑过程中,有一系列操作规范,比如标点符号要用对,引用要注明消息的来源,包括图标的出处,图片的作者,这其实是为了培养一个好的工作习惯。8. 你带过这么多新人,在你看来,能成为优秀财经记者的人中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一个新人到成为优秀的记者需要经过哪些阶段?不只是成为财经记者,成为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好记者,其实就三个条件:天赋、勤奋、学习。天赋就是没法比的,带着一些个人的性格和成长背景等这方面的因素。第二个特别重要,就是勤奋。我见过跟我父亲差不多大年龄的,在跟我同事的时候不会用电脑,但在做自己的领域过程中,积累的材料都是纸质材料,并建立了自己的文档,这其实就是勤奋。&记者号称是无冕之王,拥有第四权力,但其实做记者特别忌讳的是以自我为中心。记者的天职是提问,不知道才去访问嘛,知道了就去当评论员了。记者是以所报道的事件,还原客观公正的真相为目的,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就需要去学习,和前辈学,和各种资料学。第四个条件,正式工作之前大量的实习经验和作品积累。一个从上手开始到成为一个成熟的记者过程中,用的时间比较短的人,往往是在正式入职之前就已经在社会实践或者是实习中积攒了很多的作品。这是所有的,在正式入职以后成为一个优秀记者的共同特征。2007年有个毕业生,在正式来到《21世纪经济报道》前,就已经有一年多的实习经历了。&上面讲课中提到过的自媒体“商业人物”的创始人迟宇宙,进入《南方周末》之前已经是蛮知名的校园诗人,写作已经很好了,而且他提前在《南方周末》实习了蛮久,所以说他一工作之后就比其他同起点的人进步更快,也就是说前提是有大量的实习经验和作品积累。更多讲座干货| &|| &||&&|&&|&|&|&&|&|&&|&&|&|&&|活动声明本文由“无冕财经新闻学员班系列讲座第一讲”分享内容整理而成,系列讲座由“无冕财经”创始人王玉德在无冕财经社群分享。如需进入社群参与讲座,或转载讲座干货文章,或成为我们的社群讲师,请联系我们(微信号:xiaomian0504)。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九段财经媒体人创办的新媒体,奉守新闻专业主义,为优质的商业阅读而生,资深财经记者遍布国内、国际近20个热点创投城市,深度采访调查,一手原创采写,只为“互联网+转型,创业,投资”案例发声!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新闻也叫(),是报纸、广播最常见的一种文题,它()地报道国内外( - 电脑/网络 - 挑挑拣拣问答
& &&新闻也叫(),是报纸、广播最常见的一种文题,它()地报道国内外(
新闻也叫(),是报纸、广播最常见的一种文题,它()地报道国内外()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从表达方式上看,新闻一般以()为主,也可以适当做些长籂拜饺之祭瓣熄抱陇(),还可以穿插适当的()和()。
匿名&9-27 19:11
详细问题描述及疑问:&&
期待您的答案,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除了谢谢!
相关问题的推荐
对此问题的评论
为您精彩推荐
Copyright @ www.ttjj.org.&&蜀ICP备号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拖累世界经济说”很荒诞
最近,有国际舆论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对此,专家指出,这种说法与事实不符,很荒诞。事实是,在中国经济增速放慢的情况下,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仍将达到近1/3。随着中国经济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未来日益发展壮大的中国将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中国需求成世界经济引擎】据统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在华投资的外商企业累计汇出的利润是2617亿美元。中国对外投资企业聘用的当地员工近80万人,每年在当地纳税超过100亿美元。未来5年,中国进口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美元,为全球经济作出更大贡献。欧美债务危机以来全球消费需求大幅下降,而中国庞大的需求和广阔的市场成为当前世界经济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也增强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中国现在进口增加,外贸增长,对其他国家经济都有拉动。如今在金砖国家中,中国经济表现最好,其他国家经济增速下降,汇率贬值。虽然贬值对出口企业有好处,但我们没有跟风,承担了稳定世界货币的责任。而且,中国在很多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在经济普遍不景气时,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和发展。”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阿尔温德·苏布拉马尼安指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支撑着很多国家出口,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今年贡献率仍远超美国】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对世界GDP增量的贡献率从2003年的4.6%,增长到2009年的14.5%,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贡献国。在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2009年,尽管全球贸易下降12.9%,但中国进口量依然增长2.8%,进口值超过1万亿美元。高盛研究报告显示,2000年至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超过20%,已经高于美国。即使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放缓的今天,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远超欧美国家。“如果中国经济实现7.5%的增长,那么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27.76%。”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称,而2013年美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仅为12.35%。中国贡献巨大,为何得不到西方国家的肯定?苏布拉马尼安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美国等国政策制定者的狭隘心态和选举政治的话题效应。“最近‘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论调是中国责任论的反述”,白明说,西方有些舆论矮化中国做出的贡献,是希望中国对世界超能力做贡献,更是希望中国围绕他们的利益最大化来做贡献。实际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是量力而行和诚心诚意的。【中国经济健康是世界之福】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事实,但在缓速中,中国将完成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任,最终目标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专家指出,经过疗治后身强体健的中国经济,不仅是中国之福,也是世界之福。韩联社援引法国巴黎巴克莱银行的一份分析报告说,随着中国跻身经济大国行列,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将从“经济奇迹”转为“正常发展”。只要中国领导层能够把精力集中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上,就能够引导中国经济走向成熟发展的道路,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白明认为,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是粗放型的,若不转变,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将继续对能源和资源有很大需求,不仅影响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对世界能源也有很大消耗。同时,中国通过转型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定位,可与发达国家进行更广泛分工,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腾出更多空间,并且能为世界提供更高端的产业和产品。关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朱光耀指出,强调经济增长要有质量,要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前提下,实现有质量的增长。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向这一方向转变。我们有信心实现2013年经济增长7.5%,通货膨胀率保持在3.5%以下的目标。中国会首先受益,同时世界也会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受益。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bonow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广告载入中...
国际经济小百科
&&&&&&&&&&&&&&&&&&
&&&&《经济日报》对世界经济形势的精彩评论
&&&&本专栏汇聚了您最想查看的数据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类报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