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封信黄昏时候 任洪渊 赏析中心

文章写作与修改
当前位置:>>>>>>>>>>>>
学习选材用材
学习布局谋篇
学习表达方式
关于触发与灵感
关于情感与思想
“文章不厌千回改”
“语不惊人死不休”
“文章得失不由天”
建议您使用IE7.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3 我的第一封信
选自《作家谈作文》(河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我的第一封信是11岁的时候写的。是在1950年,由四川一个偏僻的古城邛崃,写给远在武汉的父亲。那时我刚上初一,夜晚,在一盏清油灯下,一面流泪一面写信。我写了很久也写了很多。父亲在我不满周岁的时候就到陕北去了,但是他,在我贫穷而又孤独的童年,是作为一个希望、一种温暖存在于我的生活中的。
我有很多很多的话要写给父亲。我自有记忆以来的一切,都想要告诉他。我要告诉他祖父的死。那是一个山村的冬夜,五岁的我和年老的祖母守在祖父的遗体前痛哭。此后很长的日子,我们好像还听见自己的哭声,在屋后的山谷里回响。我还要告诉他,埋葬了祖父以后,我和祖母不得不到县城去投靠一位亲戚,过了四年寄人篱下的生活。从五岁到九岁,我实际上是那一家小主人的童仆。九岁,祖母和我又回到自己的山村。回去的那一天,祖孙二人,背一床被、几升米、半斤盐巴,在崎岖的、行人很少的山道上走,走……这也应该写。还要写,祖母常常一个人坐在半山腰的屋门前,用早已昏花的眼光向着远方遥望。她在等啊。我们终于等到1949年冬。经过一夜的炮击之后,溃逃到山村的一股胡宗南残匪投降了,一队人民解放军开进了山村。祖母甚至仔细地打量过进村的每一个解放军战士,她想要在他们中认出她唯一的儿子……
我后来听说,父亲读这封信的时候也无声地流泪了。不知怎的,信竟在父亲的同事们中传阅开了,使不少叔叔阿姨们一洒同情之泪。他们大都不相信这是一个11岁的孩子写的。可惜这封信没有被保留下来。父亲并未从信中看出我的什么“才能”,而我那时也不懂得什么“文学”,想珍留下来待将来出什么“文集”。直到11岁,我的全部文学读物只是一部《水浒》、一部《西游记》和一部《三国演义》。我还见过一部残缺不全的《红楼梦》,但没有读,照何其芳先生的说法,那是一部“青春的书”,而我那时要懂得林妹妹的眼泪和宝玉失玉后的痴呆还嫌太小。那时,我没有读过一篇现代中国作家的作品,更不用说外国的了。除了上述三本书,给我文学启蒙的,就是城隍庙边听评书,还有“说神语”的那种悲戚的声调。甚至鲁迅先生描写过的那种社戏我也很少看到。我简直不知电影为何物。看来,这封信感动了我的父亲和他的同事们的,是我写在信上的我的童年生活,而不是什么文学技巧。
在我的整个中学时期,我的几篇特别受到语文老师称赞的作文,也都是写我的童年、祖母以及那个山村的半原始的古朴民间风习的。老师对这些习作的评语,也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感情真挚”等等。我不记得有哪位老师赞扬过这些作文有什么高妙的写作手法。但是,正是从那封信到这些关于童年生活的作文,使我渐渐明白了一个作文的基本要求:真实和真诚。真实和真诚,就是去写那些只是属于自己的生活领域。不要模仿他人,也不要掩饰自己。我相信每个人,就是每个青少年也都有着特别属于他的生活的一角。世界上不会有两个人的生活是完全相同的。每个青少年都有他自己的母亲、家庭、学校、老师和同学,都有他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就是一个孩子,也一定有他自己的悲和喜,成功和失败。当然,现在的青少年比我有幸,但是,我不信在幸福中长大的人的生活都是一样的。就我体会到的,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应当是启发学生懂得写属于自己的、别人不能重复的、因而也是最感人的生活。让学生写出他自己来。是我中学时代的语文教师们,教我懂得了这一点,我永远感激他们,怀念他们。
诗人任洪渊告诉我们:“作文的基本要求:真实和真诚。真实和真诚,就是去写那些只是属于自己的生活领域。不要模仿他人,也不要掩饰自己。”他小时候的作文,正是以真实和真诚,而不是以写作技巧去感动人的。
也许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独特的生活,作者却说:“我相信每个人,就是每个青少年也都有着特别属于他的生活的一角。世界上不会有两个人的生活是完全相同的。每个青少年都有他自己的母亲、家庭、学校、老师和同学,都有他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就是一个孩子,也一定有他自己的悲和喜,成功和失败。”不知你是否同意作者的看法?
看来,最要紧的是“懂得写属于自己的、别人不能重复的、因而也是最感人的生活”,要写出自己来。希望这些话能成为你写作的座右铭。青春之歌——读任洪渊《她,永远的十八岁》--《名作欣赏》2001年02期
青春之歌——读任洪渊《她,永远的十八岁》
【摘要】:这一期出版之时,正值新世纪、新千年的第一个春天。编者恰在本期较为集中地编排了来自大学校园的十五位年轻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的文章,这就仿佛是自然与人事的一种巧合,给我们以新鲜的启示。正如人们总是希望春天使大地充满蓬勃的生机一样,我们也希望这些清新而锐敏的文字,能给文学鉴赏带来新鲜的活力和青春的气息。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I207.25【正文快照】: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疏忽和过错,每个时代都有伟大的寂寞者。任洪渊在中国当代诗坛上并不是一个显赫的名字,人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他超卓的诗歌才华。当所谓的“新生代”诗人们忙着从诗意的超拔、文化的凝重仓皇后撤,当他们用孕育了屈原和李白的方块字给诗歌和汉语带来损害和不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智祥;[J];当代文坛;1984年01期
童庆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5期
毕光明;[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黄伟林;[J];名作欣赏;1988年01期
张颐武;[J];文艺研究;1993年05期
柳传堆;[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3期
周晓风;[J];当代文坛;1995年05期
沉沙;[J];当代文坛;1996年05期
伍方斐;[J];学术研究;1996年05期
王一川;[J];南方文坛;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马非;[N];财经时报;2000年
续鸿明;[N];中国文化报;2002年
苗雨时;[N];文学报;2003年
马朝阳;[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夏萍;[N];海南日报;2004年
廖高会;[N];北京日报;2006年
本报记者  付小悦;[N];光明日报;2006年
石一宁;[N];文艺报;2006年
王妍丁;[N];文艺报;2006年
李洋;[N];北京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时间与死亡:任洪渊的汉诗之旅--《诗歌月刊》2007年12期
时间与死亡:任洪渊的汉诗之旅
【摘要】:正第一次接触到任洪渊的诗,是在十年前。那时正在鲁院学习,不少写诗的同学谈起任洪渊与众不同的诗和他那狂放不羁的性格。我又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也将《女蜗的语言》借来观赏。在我感到震惊的同时,也看出了他这一路诗风将在中国诗坛必然落寞的身影。由于离正式开
【关键词】:
【分类号】:I207.25【正文快照】:
第一次接触到任洪渊的诗,是在十年前。那时正在鲁院学习,不少写诗的同学谈起任洪渊与众不同的诗和他那狂放不羁的性格。我又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也将《女蜗的语言》借来观赏。在我感到姚惊的同时,也看出了他这一路诗风将在中国诗坛必然落窦的身影.由于离正式开始文学批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1年01期
严绍(汤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5期
冯军胜;[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3年06期
靳尚怡;[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王涛;;[J];辞书研究;1983年01期
刘智祥;[J];当代文坛;1984年01期
童庆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5期
;[J];日本学论坛;1985年04期
川垠;[J];安徽教育;1986年11期
熊启武;[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宁;;[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陈昌娟;;[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潘先军;;[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王克喜;;[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周晓林;汪默;庄捷;;[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刘忠;王成道;;[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曾养志;曾巍;曾嵘;;[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文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暨汉字输入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李奎艳;;[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袁眉;;[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赵昌平;;[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哲边;[N];兵团日报(汉);2000年
马非;[N];财经时报;2000年
冯秋子;[N];文艺报;2000年
朗杰;[N];中国医药报;2000年
蒋夫尔;[N];中国教育报;2001年
席淑君;[N];中国妇女报;2002年
续鸿明;[N];中国文化报;2002年
;[N];光明日报;2002年
通讯员蒋宏;[N];科学时报;2002年
刘俊峰;[N];文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晓云;[D];苏州大学;2004年
范爱贤;[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歆;[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吴迪;[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袁眉;[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赵万法;[D];安徽大学;2001年
骆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吴剑安;[D];厦门大学;2001年
蒋荣;[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韦爱云;[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科玛丽;[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蔡燕;[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位置: &
我生命中的三个文学世纪您的位置: &
《白色花》后的牛汉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给我的大学的一封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