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市杭州市桐庐县分水镇镇罗丰村有宽带吗

湖北省环保厅2015年4月份环境信访事项办理情况公示(一)
       承办单位:省环保厅应急信访办公室
调查处理情况
反映老河口市的化工园以雪飞化工厂为首的工厂污水超标排放,气味难闻,因污水处理站拒绝处理,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科技产业园雨水排放通道里,最后排入汉江,严重危害百姓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当地环保部门不予解决,望查处。
转交襄阳市环保局办理
反映情况基本属实。此情况涉及9家企业,其中8家企业涉及未办理环评手续擅自开工建设的环境违法行为,1家企业(老河口奥星油脂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存在废水超标排放的环境违法行为。老河口市环保局正在依法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信访人表示基本满意。
反映枣阳市化肥厂排放有毒气体,气味难闻,有时候排放的是黑色的烟尘,要求查处。
转交襄阳市环保局办理
反映情况基本属实。该企业存在锅炉烟尘未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对周边居民造成一定影响。已要求该企业进行整改。5月29日,对整改情况进行了回查,该公司已经整改完毕,有效解决了烟尘扰民现象。
反映汉川市分水镇双丰村(实为罗丰村)1组一炼油厂排放的污水流到了附近的河里,使水变臭、离居民地只有七八百米,要求查处。
转交孝感市环保局办理
反映情况基本属实。汉川市环保局责令该厂:一是不得恢复违法生产行为;二是将主要设备拆解,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目前,汉川市环保局已对该炼油厂立案处罚,同时拟对该炼油厂实施查封、扣押;汉川市环委会向分水镇政府下达《关于对分水镇陶其红炼油厂实施关闭的督办函》。信访人表示满意。
反映汉川市杨林沟镇大卢村3组,田边一废旧轮胎炼油厂排放刺鼻性气体。曾向环保部门反映过,未能解决。
转交孝感市环保局办理
反映情况基本属实。依法下达了环境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2015年5月6日,与杨林沟人民政府、公安局、工商局、国土局、电力局等部门对该厂进行了强制取缔。投诉人表示满意。
反映长顺水库(饮用水)被私人承包养鱼,投放了许多的肥料,跟当地环保局反映,没有得到解决,要求查处。
转交恩施州环保局办理
经过近两个月的蹲守和巡查,未发现长顺水库有投肥养鱼情况。
反映仙桃市伏潭镇南环路一号佳凌医用材料用品有限公司,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要求查处。
转交仙桃市环保局办理
2015年6月25日,仙桃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人员对该公司进行环境现场调查,该公司正在生产,通过调查发现:1、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通过厂区的污水管网排入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2、我局环境监察人员在该公司总排口用pH试纸进行了检测,其pH值呈中性。3、该公司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建设中,目前已完成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仙桃市环保局将加强对该公司的日常监管,增加检查频次,督促企业建设水污染处理设施,坚决杜绝废水直排的事件发生。
石首市楚源化工集团排放刺鼻气味和大量污水,严重影响当地村民生活。
转交荆州市环保局办理
石首市环保局现场调查和检查在线监测情况,该公司废水、废气处理设施运行正常,未发现偷排、超标排放污水的情况。监察人员将处理情况向投诉人进行了反馈.
宜昌市高新区牧康牧业将猪粪排入村民饮用水源,死猪不经处理四处堆放,曾多次向相关向相关部门反映未解决。
转交宜昌市环保局办理
经高新区环保局现场调查:该公司虽采取了清污分流措施,但存在雨污分流不彻底的问题,猪舍外设置的猪舍清洗污水收集渠与雨水收集渠道相邻,设计规划不合理,且均为明渠,降雨天气雨水与污水极易混杂,可能导致部分污水未经处理排污外环境;同时该公司沼气池运行管理不到位,剩粪池剩粪量较大,清水池储存液位较高,加之该场区位于所在山体中上部,未建设污水应急事故池。若出现连续降雨,剩粪池和清水池极易发生溢流,部分未经处理的废水可直接进入外环境。据该村村干部介绍,该村庄村民目前尚未纳入自来水供应范围,村民饮水主要以水井取水和地表水取水为主,井水供应相对紧张,但该养猪场因污染处理设施运行不到位,部分废水排放直接影响了该区域下游约30户村民的饮水问题。此外,经对该场周边巡查核实,现场未发现群众反映的周围死猪四处堆放的情况。经询问该村村干部,该场以前曾经存在死猪四处堆放的问题,但目前已采取了有效措施对此问题进行了处置。根据《宜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畜禽养殖布局规划》()中要求,由各园区负责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高新区分局将上报高新区管委会,建议社管办和园区办根据规划要求进行处理。
宜昌市船舶机械有限公司废气污染严重,该公司与居民区仅一墙之隔,向当地环保部门反映后未解决。
转交宜昌市环保局办理
经西陵区环保局核查,投诉人所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据现场勘察,发现该厂铸造车间设备发生故障,导致气味和烟尘的排出。处理情况:西陵区环保局已责令403厂加快设备的维修进度,强化日常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杜绝污染事件的发生。
反映十堰市房县东城工业园久澳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时排放的气味难闻,废水直排,要求查处。
转交十堰市环保局办理
经当地环保部门核实,群众反映的是房县久奥化工有限公司。该公司办有环境影响评价手续,2015年2月经十堰市环保局竣工验收。经当地环保监察人员现场调查,群众反映的异味是赤磷在生产破碎时产生五氧化二磷气味,是在允许排放标准范围内。该公司建有污水处理站,采用A-O法处理,处理后循环利用。
反映十堰市郧西县乾兴寺六组武当水泥厂产生的噪音、粉尘污染严重,要求查处。
转交十堰市环保局办理
经当地环保部门对武当水泥有限公司进行了全面排查,该企业正常生产,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正常,经郧西县环境监测站监测,该公司无超标排污现象。
主办: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 / 技术支持: 湖北省环境信息中心
备案序号: 鄂ICP备 号 / 地址: 武汉市武昌八一路346号 / 邮编: 430072 / 邮箱: 12369@汉川市 - 孝感市 - 湖北省 - 行政区域网&&&&&&&&&汉川市汉川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地名由来:唐武德四年(621年),移治泐山下,以汉水流经县境而改名汉川县,属沔州淮南道。《郡县释名》湖广卷上:汉川县“唐置▉川县。宋初改义川,太平兴国间避太宗讳改名汉川,亦以县西南十里汉水所经流也”。(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汉川置县始于北周保定元年(561年),初名甑山县;唐武德四年(621年),移治泐山下,以汉水流经县境而改名汉川县,属沔州淮南道;五代北周显德五年(958年)移治于金鼓城(今刘家隔镇),改属安州;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改安州为荆湖北路,因竟陵义水流入县西,更名为义川县;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为避太宗赵光义讳,又因汉水纵贯县境,遂改名汉川县;元至正二十二年(1285年),移县治于长城(今城关镇);明初属武昌府,后属汉阳府;崇祯九年(1636年),邑令孙光祚筑城设防,城垣周长3650余米,高约7.9米,建雉堞1223个,有城门5座,近城濠环绕如带,谓腰带河。1912年,废府设道,属江汉道;1932年废道设行政督察区,属第六区,后因并区,先后属第三、四区。1949年5月,属沔阳专区。1951年沔阳专区撤销,划属孝感专区。1959年12月,孝感专区撤销,隶属武汉市,1961年6月,市、地分治,还属孝感专区,1970年属孝感地区。国务院日批准撤销孝感地区设立孝感市(地级)。此县划归孝感市管辖。国务院日批准撤销汉川县,设立汉川市(县级)。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相关网站及友情链接浙ICP备号-7
版权所有:企领网
如你每一笔商务成交能主动告知企领网,本站承诺将捐助1元人民币用于公益。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发证
文档格式:XLS|
浏览次数:26|
上传日期: 18:56:1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女报人手持红缨枪&中国新闻奖得主李红鹰
女报人手持红缨枪 中国新闻奖得主李红鹰
14:58:36&&
  湖北传媒网通讯(实习记者谌越、潘阳)李红鹰,女,中南财经大学金融系毕业。先后在中国市场经济报、北京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担任过编缉、记者及编导。1998年10月考入武汉晚报任记者至今,曾创办舆论监督专栏《红缨枪》,现任武汉晚报《寻找》栏目主持人。中国新闻奖一、二、三等奖得主,武汉市优秀青年,武汉市新长征突击手,武汉市十佳新闻工作者,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见到李红鹰的时候是下午三点,她身着一件小短袄,将长长的头发绑成马尾甩在脑后。她一直在不停地接听热线,桌子上放着未吃完的午餐――一块压缩饼干。看到我们,她微微一笑,眉宇间彰显着一种精干。
  作为70年代生人的“龙头”,她极尽体现着那个时期所有成熟女人该有的成熟品质:善良博爱、谦虚踏实、勤奋专注。作为武汉晚报拥有三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经历的“铿锵玫瑰”,她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个记者该做的---社会记录者,和很多名记者的经历相比,自己的可谓“不足挂齿”。
  正是这个谦虚干练的女人,在一双双求助的眼神中,在一个个被蒙蔽真相的事件里,在一次次被恶人威胁时,谱写出了充满责任与深情的时代篇章。
  “选择新闻,就做一个好的新闻人”  李红鹰从小便怀揣着做记者的梦想:小时候,有位背着大包的记者到家里采访,第二天,她父亲的照片和有关父亲的文章就见了报。熟悉可亲的父亲转瞬间神奇般地跃然报端,李红鹰心中从此对“记者”充满了仰羡与向往。
  1998年,李红鹰考入了《武汉晚报》的新闻热线部门。一直以来,“为百姓谋福利”就是《武汉晚报》的办报宗旨,而新闻热线部门更是担负着舆论监督和突发事件报道的重要职责。也就是说,这是与百姓生活密切打交道的前线。同样出身于百姓之家的李红鹰,深深了解老百姓生活的种种无奈,记得老百姓在一些黑暗势力下那无助的表情。有时,为了将读者反映的一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她甚至不惜花上几天时间去四处调查。这样一来,几天才采写一篇稿件的李红鹰,工作量统计上往往会不尽如人意。但是她从不顾忌这些利益所得,她说,“武汉晚报的办报宗旨就是为百姓谋利益,满腔热情地做好群众工作,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才是我们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若是选择做了清洁工,就要做一个好的清洁工;若是选择做了总理,就要做一个好的总理;而我选择了新闻,就要做一个好的新闻人!”于是,李红鹰满腔热情投入工作,只为一个目标,那就是尽自己所能让百姓的烦恼少一点,生活可以好一点。
  “面对威胁,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1999年《武汉晚报》子报《今日快报》以李红鹰名字的谐音命名开辟了一个舆论监督专栏——《红缨枪》。当李红鹰开始手持“红缨枪”扫视社会的时候,才真正认识到了对手的复杂和自私,遭遇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扰。
  一次李红鹰接到群众举报,说有人大肆砍伐大面积林地。李红鹰立即赶往现场,却吃惊地发现,这些伐树工人手上居然持有采伐证。早在1998年洪水后,国家对于大面积林地已经严令禁止采伐,那么,那些伐树工人是如何得到这上百亩林地的采伐证的呢?
  李红鹰经过调查了解到,这件事涉及到一个价值数千万的房产开发项目,而相关部门却讳莫如深,避口不谈此事。为了打开缺口,她开始悄悄搜集证据:大面积伐树的照片、采伐证原始档案、征地报告原始审批文件……当李红鹰运用各种方法,几经周折,将十几份证据搜集齐全时,事情的端倪显现出来:显然开发商说了谎,他们为了达到开发土地、牟取暴利的目的,竟将市内一块方圆五百亩,密布着林地、苗圃和菜地的肥沃土地,硬说成是“基本荒废”,于是他们的征地申请报告得以批复,而有关部门被假象蒙蔽了。
  有了充足的证据,李红鹰心里有了底。而原来一直自称远在北方总部、总是避而不见的开发商老总也坐不住了,他主动要求“约见”她。见面时,开发商老总竟请来一名律师,对李红鹰威逼利诱,软硬兼施。见她不为所动,他们竟在电话里用“下脑袋、下胳膊”的恶语对李红鹰进行要挟。但为了坚守原则,也为了那上百亩林地,李红鹰说:“已调查清楚的事儿,就要实事求事地写,反映并引导社会舆论,岂能因为威胁被人随意左右!”
  回到办公室,李红鹰态度坚决地写了稿。第二天,报纸头版头条赫然刊发了她的报道《呜呼,500亩好地惨矣!》。这篇报道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相关责任人终于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厉惩罚。
  当时的李红鹰三十岁左右,瘦瘦的女子,但她却丝毫没有惧怕。“有什么好怕的!记者就是要坚持弘扬社会正气,不能向邪恶势力低头。新闻工作者要愿意为百姓说话,敢于为百姓说话,善于为百姓说话。面对威胁,我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系列报道,促进医药新起点
  从2000年开始,医院的“大处方”现象一直是百姓反映最强烈、意见最集中的社会问题之一。但苦于没有典型案例,各路记者一直无法对“大处方”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报道。
  2002年的夏天,市民杨姓先生拿着给小女看病的病历和收费单据愤然来晚报投诉,他说:“武汉市儿童医院收费简直是太离谱!女儿仅仅有点咳嗽,到儿童医院看病,导医竟将我们引至哮喘专科陈教授的诊室,结果一下子花去一千多元。”杨先生到医院收费窗口交费时,窗口的医务人员实在看不过眼,小声提醒他,“你的药开多了”。本来就满腹狐疑的杨先生这才仔细把收费单据细查了一遍,他愕然发现,这位教授医生果然玩了猫腻,她在病历上所开的药名和数量竟与处方上完全不相符。更令杨先生气愤的是,看病的这位教授明明刚给孩子查了血,证明孩子是过敏体质,但为了多开药,竟给孩子开了许多过敏体质慎用的药品。
  李红鹰知道,有些医生喜欢开大处方,这一点许多百姓都有亲身经历,但因为隔行如隔山,谁又能拿得出证据追究他们?眼下,看着这张疑点重重的“问题”处方,李红鹰觉得这是个非常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正好可以借此撕开医院大处方的黑幕。
  李红鹰开始琢磨,哪个医生会承认自己开错了药呢?为了防止医生用专用术语来搪塞她,李红鹰赶忙查资料,了解“过敏体质慎用”的知识,决定抓住这个问题为突破点。
  市儿童医院是家大医院,采访程序很复杂,不允许记者私自在医院内自行采访。院办里,医院的各级领导先后出面向记者作了一些辩解,都是大事化小、求和了事的态度。但就在这些言辞中,李红鹰听出,连院方也认识到这个医生的处方确实存在问题。为了了解到一手情况,让自己的报道有理有据,李红鹰认为面对面采访当事医生是非常必要的,而医院却一直不让陈教授出面。但李红鹰坚持要采访当事医生,面对她的坚决,院方只好答应。由于李红鹰准备充分,陈教授没有辩驳托词,自己承认了处方确实存在问题。
  有了这次与当事医生面对面的采访,李红鹰心里有底了,当晚便赶写出《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的报道,经过报社各级编审严格把关,第二天终于见诸报端。读者看到这篇孩子看病遭遇“大处方”的报道后,反响空前强烈,报社热线响个不停。众多尝过儿童医院“大处方”之苦的家长们,纷纷怒指儿童医院的“大处方”现象,认为记者写得深刻到位,写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更加戏剧化的一幕是,虽然报道没有直接点出当事医生的全名,但很多读者打进热线都直接问:“这个医生是不是叫陈XX?我们的孩子看病时,也被她开过大处方,家里的药到现在还没吃完。”
  当晚,李红鹰便又以从读者电话中得到的活生生的例子,采写了报道《众读者齐声同指陈教授》,恰到好处地佐证了本报日前的报道,说明了“陈医生的大处方”并非偶然或是个例。
  随后,一些行业内有医德、有良知的医生看到本报报道后,悄悄给记者打来电话,指点迷津,有的医生还大胆地约见李红鹰,为她提供了另外一些十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原来,医生开“大处方”,让病人多拿药,目的就是为了多拿回扣,而且回扣数目惊人。
  第三天,一篇名为《儿科同行怒揭内幕》的稿子又在本报头版显著位置上适时推出。这篇从描写表象到揭示内幕和本质的报道,具有实质性的意义。报道引来了读者更加强烈的反响,江城百姓一片叫好之声,热线电话真正成为了一刻不停的“热线”。
  读者的强烈反响和陈教授存在的问题,在报道刊发后引起了市儿童医院、市卫生局的高度重视,市卫生局为此召开专题会议,决定组成联合调查专班,进驻儿童医院,对该院今年所有处方进行调查。而儿童医院则做出了解聘陈教授的决定。
  由于“大处方”在全国的广泛存在,这组报道亦引起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及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发了这组报道,人民日报还配发了题为《开处方要实事求事》的评论。
  这一系列报道题材重大,反响强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最终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同时,报道还被评为2002年度全国晚报好新闻特等奖,参加评选的评委们认为:“《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充分发挥了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李红鹰说:“国家让这篇稿子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就是认识到了求医和开药这个问题上需要进行很大的改变。现如今,国家已经开始进行‘医药分家’的试验,而武汉首当其冲成为了试点之一。”
  看到这些成果李红鹰很欣慰,她的报道所带来的反响,推动了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促进了医药新纪元的开端。
  黑夜中,《寻找》点燃照明灯
  李红鹰从事记者工作以来,与老百姓打交道多年。她像个女强人一样,不断在采访中帮别人解决问题,但是她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女人,都会有柔弱的一面。有时候自己也会觉得很无助。特别是创办《寻找》栏目以后,遇到过各种感人的事,看到他人的无助,常常会忍不住与他们一起嚎啕大哭。”
  说起《寻找》专栏,这是《武汉晚报》为李红鹰量身定做的一个亲情栏目,在同行或者读者眼中,这个栏目总有话说传奇的味道。李红鹰需要帮助读者找回曾经的失落,这失落可以是一段回忆,也可以是一位离散的亲人,更可以是一份深藏于心的牵挂。
  2002年4月,一位定居加拿大、年逾七旬的华人老太孤身一人乘坐飞机,不远万里风尘仆仆地找到《寻找》栏目,她叫李永芳,她希望《寻找》能帮她圆了深藏内心52年的心愿。
  故事发生在1949年:李永芳女士搀着婆婆,牵着儿子,从河南来武汉寻夫,可寻遍全城也未见丈夫身影,身上的盘缠早已用完,几天几夜没米下锅的李家人在饥饿中不知所措。解放军驻武汉某部李先念部队上的罗华生、李春成这两位年轻战士得知此消息,用自己节衣缩食省下的薪金,买来一袋大米,给李永芳一家送去。那袋米让李家在困苦中撑过了20多天,那袋米也从此深深地烙进了李永芳女士的记忆中。50多年来,李永芳始终念念不忘这袋米的恩情,她一定要找到这两位恩人,报答当年送米之恩。
  为助李永芳老人圆梦,《寻找》撰文刊发了《当年一袋米寻恩半世纪》的报道。根据读者提供的线索,李红鹰多方联系,终于在当日找到了一位远在四川、条件最贴合的“罗华生”,只可惜他刚刚过世。她当即与罗华生远在重庆的家人取得了联系,并得到了罗老年轻时在汉当兵的照片。当记者将这两条消息告知李永芳老人时,她兴奋得如孩童一般。编辑部电脑前,李老太兴奋地指着罗华生的照片:就是他!一点没错,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恩人……听说罗老已经去逝,李老太不禁黯然神伤。
  与此同时,李红鹰与现居汉川的李春成老人联系上了。为了让老人偿愿,报社当即派车,送李老太前去探望当年送米的另一位战士李春成。一路探寻,一行人终在汉川市分水镇罗丰村找到正在看楚戏的李春成老人。阔别50余年,一朝相见,两位老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做了半个世纪的“寻恩梦”终于得圆,临行前,李老太为了感激李红鹰为她寻恩之事连日奔波,背着李红鹰,悄悄将一叠酬金塞进她放在沙发上的皮包里。回到报社,李红鹰发现了这一沓酬金,当即乘出租车追上老人,将钱退了回去,老人手里拿着钱,半天没说出话来。回到加拿大,老人饱含深情书信一封,她感慨地写道:“没想到,50年的梦想就这样实现了。国内记者的敬业精神实在令我佩服,国内记者的清正作风更深深地打动了我,你让一位移居他乡的老华人对故乡多了一份新的怀念……”读着这封信,李红鹰泪流满面,更加体会到了记者的价值所在。
  几年来,李红鹰采写的数百篇舆论监督报道为百姓解决了很多实事。同样令她欣慰的是读者们对《寻找》栏目的钟爱,一位老读者在来信中这样形象地写道:“仿佛在黑夜中,《寻找》记者手提一盏照明灯走在最前面,她的后面跟着一群焦急的人们,记者沿途为人们努力寻找着……”
  手持“红缨枪”,一切为百姓,李红鹰在记者之路上不断前行,实践着自己的新闻梦和人生价值。(此稿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新闻传播系提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水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