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搜索,信息媒体 可以曝光 犯罪等滋扰民众生活的属于犯罪行为吗

个人信息泄露是互联网案件案发根源
 来源: 黄金晶 王斌
来源:作者:黄金晶 王斌责任编辑:
【襄阳政府网消息】9月20日,记者从市公安局网安支队获悉,今年以来,该支队共破获涉及互联网案件13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6名,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同时,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和百度贴吧开通网警执法账号,警示教育100人次,辟谣60余次,接受网民求助50人次,查处网络谣言案件9起,行政处罚7人。
  据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副支队长张波介绍,在分析大量案情后,办案民警发现,涉网诈骗案件绝大部分涉及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各种证件的复印件、会员卡、车票、快递单等,都是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
  据警方不完全统计,犯罪分子在获得公民个人信息后,大多会从事五类违法犯罪活动: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新型、非接触式犯罪;直接实施抢劫、敲诈勒索等严重暴力犯罪;实施非法商业竞争,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收买客户,打压竞争对手;介入婚姻纠纷、财产继承、债务纠纷等民事诉讼;通过网络人肉搜索、信息曝光等行为滋扰民众生活。
  个人信息泄露主要有6种途径
  本报讯 记者从市公安局网安支队了解到,个人信息泄露主要有6种途径:
  1.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个人信息后,汇集成册传播。
  在旅馆、保险公司、银行、电信、移动、联通、房地产、邮政等需要身份证件实名登记的部门、场所,个别人员利用登记的便利条件,泄露客户个人信息。
  2.个别打字店、复印店利用复印、打字之便,将个人信息资料存档留底、装订成册,然后对外出售。
  3.借各种问卷调查之名,窃取群众个人信息;通过在抽奖券的正副页上填写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方式,泄露个人信息。
  4.购买电子产品、车辆等时,在一些非正规的商家填写非正规的“售后服务单”,泄露个人信息。
  5.超市、商场向群众邮寄免费资料、申办会员卡时掌握到的个人信息,通过个别人向外泄露。
  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本报讯
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副支队长张波告诉记者,涉及个人财产安全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姓名、职业、职务、年龄、血型、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学历、专业资格、工作经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信用卡号码、指纹、病史、电子邮件、网上登录账号和密码等。由于以上信息反映了个人的心理、生理、智力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因此容易被犯罪分子加以利用。
  要避免信息被盗,市民一定要主动出招,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在安全级别较高的物理或逻辑区域内处理个人敏感信息;敏感个人信息需加密保存;不使用U盘存储个人敏感信息;尽量不要在可访问互联网的设备上保存或处理个人敏感信息;只将个人信息转移给合法的接收者;个人敏感信息带出公司要防止被盗、丢失;电子邮件发送时要加密,并注意不要错发;邮包寄送时选择可信赖的邮寄公司,并要求回执;避免传真错误发送;纸质资料要用碎纸机;光盘、U盘、电脑等要消磁或彻底破坏;不要随便使用他人的WiFi,不用手机打开网络链接。
  【典型案例】
  利用QQ倒卖个人信息
  日,襄阳网安民警发现,福尔邦商务咨询中心涉嫌在网上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经查,福尔邦商务咨询中心系个人注册,注册人张某曾于2012年因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被樊城刑警大队行政拘留10日。
  6月19日,办案民警将张某抓捕。经审讯,张某供述其接到查询他人信息业务后,通过QQ、微信与他人联系,购买所需个人信息,然后再加价卖给查询人。其购买的个人信息价格为200元至400元不等,出售价格为500元至600元不等。他因此非法获利3万余元。
  该案被公安部列为2016打击侵犯公民信息部督案件。
  通过短信平台非法牟利
  2016年5月,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接到群众举报称,本地网民李某某涉嫌通过网络大量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接报后,该支队成立专案组立案侦查,并抓获郑某某、黄某某、郭某等7人。
  经查,2009年10月,郑某某等人在襄阳、宜昌两地成立襄阳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及宜昌分公司,从事短信营销和微信公众平台制作业务。在公司运营的7年间,该团伙利用其短信营销平台,不断获取客户上传信息,形成了一个多达200余万条的公民个人信息资料库,并将该库中的手机号码信息作为增值业务,提供给向其购买营销服务的客户,非法获利100余万元。
[责任编辑:]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为何会有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泄露_互联网_新浪科技_新浪网
为何会有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泄露
  本报记者 何春中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网络的广泛普及,网上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社会危害严重,社会各界反映强烈。比如今年媒体相 继披露的一些快递公司的快递单号在网站上被交易贩卖,公民个人的快递信息大量被泄露,危及上亿网购群体的个人信息安全,曾一度引发网上舆论高度关注。
  犯 罪分子无孔不入,倒卖信息从传统的工商、银行、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部门向房产、物业、保险、邮政、快递等各行各业迅速蔓延。买卖的信息内容包罗万 象,如银行资料、户籍、出入境、航班、护照、车辆、宾馆住宿、房产、婚姻以及移动、联通、电信开户资料、通话记录、手机定位等,可以说涉及社会公众工作、 生活的方方面面。
  借助互联网实时、快捷地交易个人信息数据,此类犯罪已经形成泄露信息、买卖信息和使用信息实施敲诈勒索、电信诈骗、绑架、暴力讨债、非法调查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庞大“地下产业链”和黑色利益链。
  从 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公安部成立专案指挥部,先后3次部署全国部分地区公安机关,组织开展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案。在3次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115名,破获出售、非法提供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4382起,查获被盗取的各类公民个人信息近50亿条,打掉利用非法 获取的公民信息实施犯罪的团伙985个,破获绑架、敲诈勒索、暴力追债、电信诈骗、非法调查等犯罪案件上万起。
  从公安机关目前已破 获的案件情况看,犯罪分子的作案方式无外乎三个主要环节:一是一些部门和行业从业人员(俗称“内鬼”或“上线”)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取的公 民个人信息出售、非法提供给他人;二是获取信息的不法分子在网上建立数据交易平台,大肆出售信息牟取暴利;三是各类犯罪团伙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 大肆进行各种下游违法犯罪活动。
  为什么会有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在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条件下,公民个人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市场 资源,也就是说,有市场的刚性需求。这种需求无非是商家的商业活动和不法分子实施的“下游”违法犯罪活动。
  前者如培训、房地产、家装、保险、中介、餐饮 等,可以说,商家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越多、越准确,潜在客户的范围就越多、越精准。
  关于后者,不法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各类公民个人信息,从事的下游违法犯 罪活动则主要集中在4种:一是实施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新型、非接触式犯罪;二是直接实施抢劫、敲诈勒索等严重暴力犯罪活动;三是实施非法商业竞争;四是以各类“调查公司”和“私家侦探”的名义调查婚姻、滋扰民众。
  有了源头,又有了市场,自然就会有一批人“钻空子”趁机谋利,从源头 获取信息,转手卖给市场。由于此类犯罪成本低,犯罪分子只需一台电脑,使用相关的即时聊天工具,就可以实施信息交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无需技术含量,门槛 很低,加之受害人往往并不知情,警惕性低,很少报警,致使打击过后很容易死灰复燃。
  目前,《刑法》第253条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规定了两个罪名,分别是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近期,一大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被依法宣判,200余名犯罪分子以出售、非法提供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被依法判处刑罚。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了朱立飞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审理查明该团伙5名成员通过互联网实时交易公民个人信息,并向深圳友邦商务调查有限公司等多家非法调查公司大量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从中牟利48万元,朱立飞等5名犯罪分子分别被依法判处1年以上有期徒刑。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了霍沛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法院审理查明,霍沛2009年3月成立上海市舍予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后,以该公司为掩护,在互联网上发布广告,招揽买卖公民个人信息业务,通过低价收购、高价出售的方式,非法获利60余万元,霍沛等两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和拘役6个月。
  从上述判决的一些案例来看,此类犯罪即使“情节严重”,也就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记者在基层采访时,一些办案民警抱怨说:“我们前脚将违法犯罪分子抓获,关进去没几天,后脚又和他们打交道了!”
  尽管公安的严打和法院的严判取得了一定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从整体情况看,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以及引发的各种下游违法犯罪仍然严重。今后,公安机关仍 需继续对此类犯罪不间断地组织打击行动,以有效遏制此类犯罪的嚣张气焰。司法部门应尽快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司法解释,为查处此类犯罪提供有力的法律支 撑。
  没有源头,就形成不了买卖信息的利益链条。严打不如严管,容易成为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源头”的工商、金融、电信、交通、教育、 医疗等部门也要加强公民个人信息监管,切实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要建立信息保护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内部管理,从制度上堵住漏 洞,强化监管,实行追责和问责。
  此外,政府部门需要尽快构筑一个尊重公民个人信息的诚信制度,引导公民提高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以及尊重他人个人信息的法律意识。
值班电话:010-&&|&&&&|&&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提醒这7大途径会泄露您的个人信息,务必提高警惕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最近,关于电信诈骗,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那么,您知道吗?公共WiFi旧手机社交媒体这些都可能泄露您的个人信息,为诈骗团伙提供可趁之机今天特别提醒大家注意,以下这七大途径会泄露您的个人信息,务必提高警惕!泄露的信息会被用于哪些不法行为1电信诈骗如犯罪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家庭成员信息,向学生家长打电话谎称其在校子女遭绑架或突然生病,要求紧急汇款解救或医治,以此实施诈骗2被用于借贷款项开办公司申办信用卡恶意透支等3滋扰民众用于网络人肉搜索信息曝光等行为滋扰民众生活4实施严重暴力犯罪活动如冒充快递员直接上门抢劫&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请拨打爆料电话想要看新闻视频点击主页面微资讯哦~来源:公安部刑侦局 &湖北日报责任编辑:一觉综合编辑:Pomegranate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关注仙桃电视台官方微信仙桃电视台微信号:xiantao-TV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该作者最新发布网友推荐的文章最新发布的文章@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恐怖小丑滋扰群众
已经对这些地区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困扰
时间: 22:12&&&来源:南海网&&&责任编辑:亚丽
川北在线核心提示:原标题:恐怖小丑滋扰群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多个地区都受到滋扰------来源:南海网 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8日报道,最近美国和加拿大的多个地区不断发现有恐怖小丑滋扰群众。不少群众都受到了面容狰狞的恐怖小丑的骚扰,近日在澳大利亚多个城市也出现这种情况。 这些
  原标题:恐怖小丑滋扰群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多个地区都受到滋扰------来源:南海网
  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8日报道,最近美国和加拿大的多个地区不断发现有恐怖小丑滋扰群众。不少群众都受到了面容狰狞的恐怖小丑的骚扰,近日在澳大利亚多个城市也出现这种情况。
  这些伪装者可能身着小丑装扮,拿着气球在夜晚出没;或戴着小丑面具,挥舞弯刀或手拿棍棒追赶人们;再或躲在草丛里,忽然探出脑袋、跳出来吓唬路人。
  在此过程中,有很多人和小丑起了冲突。警方在&脸谱&网上表示已收到一些举报,有人在公共场合扮成小丑,这是对美国近期事件的模仿,警方确实也抓了一部分这些爱装扮成小丑吓人的脑残粉。
  目前,关于小丑袭击的现象接连发生,已经对这些地区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困扰,引起公愤。
&&&投稿合作邮箱: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
>>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犯罪行为心理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