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干网拓扑图构建

中国四大骨干网 六大运营商 八大节点
我的图书馆
中国四大骨干网 六大运营商 八大节点
除了CHINANET外,中国还有CERNET,CSTNET,CHINAGBN网网络,合起来称为中国四大骨干网。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又称邮电部互联网、中国公用Internet网,是邮电部经营管理的基于Internet网络技术的电子信息网,1995年初与国际互联网连通,并于5月向社会提供服务。CHINANET由骨干网、接入网组成,骨干网是其主要信息通路,由直辖市和各省会城市的网络节点构成;接入网是各省(区)建设的网络接点形成的网络。CHINANET的灵活接入方式和遍布全国各城市的接入点,可以方便地接入国际Internet, 享用Internet上的丰富信息资源和各种服务,并可为国内的计算机互联,为国内的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方便的网络环境。
☆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
1994年启动,1995年底完成首期工程,包括北京(网络中心)、上海、南京、广州、武汉、西安、成都和沈阳等高等学校集中的大城市。有连接美国的国际专线。全国主干网(共11条64Kbps DDN专线)于1995年10月开通。二期工程完成后,全国主干网和国际联网的逐步升级,主干网达到2Kbps以上,国际联网达到8Kbps以上。
☆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
&由中国科学院主持,联合清华、北大共同建设。1994年4月开通了与Internet的专线连接。日完成了我国最高域名CN主服务器的设置,实现了与Internet的TCP/IP连接。1995年底基本完成“百所联网”工程。至1997年底,已连接100多个以太网、3000多台计算机、1万多名用户,成为中国地域广、用量大、性能好、通信量大、服务设施齐全的全国性科研教育网络。
☆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
即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由原电子工业部管理,面向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数据通信和信息服务。金桥网年底与Internet连通,已开通24个城市,发展了1000多个本地和远程仿真终端,提供全面的Internet服务。
中国互联网CHINANET八大节点
中国互联网核心层由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等8个城市的核心节点组成
  上海电信是中国电信CHINANET骨干网节点,同时也是 ChinaNet骨干网三个国际出口之一,总国际出口带宽12G;ChinaNet骨干网上海节点和上海本地网络的互联带宽为80G;ChinaNet骨干网上海节点和ChinaNet北京(北方电信)的互联带宽为10G;上海电信是中国电信国内长途电信网的重要枢纽节点,也是中国国际通信的三大出口局之一,拥有京沪、北沿海、北沿江、南沿海、沪杭、沪宁等国内长途光缆系统,以及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是中美、亚欧、亚太、环球、中日、中韩等国际大容量海光缆、陆地光缆系统的重要节点,并建有太平洋、印度洋卫星地球站;上海长信的机房是级别最高的,上海机房中线路不管怎么绕,任何机房最终的出口都在武胜机房和横浜机房。设有两台国际出口路由器,负责与国际i
nternet互联,以及两台核心路由器与其他核心节点互联。个人认为上海在国际出口方面启到的作用比北就,广州要大很多。
  北京是中国电信三大核心节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 ChinaNet骨干网三个国际出口之一,中国电信北方网络的主节点在北京电信上地机房,现在的北京上地数据中心原来是263机房,后来被电信收购重组为中国电信北京数据中心之一,也是中国电信北方网络主节点ChinaNet骨干网的交换中枢
  广州市Internet服务中心于日投入试运行,系统于日正式开通。广州市Internet服务中心节点作为中国公用互联网络服务系统ChinaNET的一个骨干节点,与北京和上海的Internet节点连接,与它们以及其它地区的节点共同构成ChinaNET骨干网。广州节点是继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个国际出口,也是广东乃至全国最大的国际出口之一。
  成都数据中心是中国电信全国8大节点之一,可支配带宽资源丰富,与Chinanet骨干网节点带宽60G,CN2节点带宽10G。机房内部网络全部采用千兆连接核心层与汇聚层,双百兆冗余到接入层的无瓶颈交换式结构,局域网采用千兆与百兆混合交换式可监控网络,中心网络设备确保高可靠性架构,做到无单点故障,分支网络提供冗余设备及线路,可针对客户数据传输,维护的需求提供XDSL,DDN,ISDN等多种接入手段,并能提供与国内Chinanet主要节点城市连接的长途专线。
  南京电信作为CHINANET的八大节点之一,南京电信拥有富足的网络资源,与同是八大节点之一的上海电信相比,南京与其他省市之间的骨干网络拥塞程度较轻,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省节点带宽资源丰厚 (20G),资源利用率适度 ,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两个标准的 IDC 机房(龙江,苜蓿园)一个在建的超大机房(游府西街),交通极为便利。齐备的机房设施(电力,恒温,安全)。
   武汉
  武汉电信是全国重要的通信枢纽和原中国电信第三大业务领导单位,其综合通信名列全国省会城市前5位。处于国家骨干通信网8纵8横一级通信干线中心位置。是中国电信建设的三大高速光缆环网(南环,西环和北环)的交汇中心。
  武汉热线数据中心属华中最大ISP“湖北电信武汉市分公司”,与中国电信(CHINANET)骨干网通过千兆光纤以千兆以太网方式接入主干网。具有高速、直连、高可用性、可扩展性、高安全性。
  沈阳是CHINANET八大节点之一,主要是作为CHINANET在东北地区的网络中心,在96年开通,由于东北大部分地区都被网通网络覆盖,因此CHINANET沈阳节点是八大节点中规模最小的。
  西安是中国公用计算机网络和中国多媒体信息网络在西北五省的网络核心中枢,同时,西安又是西北五省和中国公用计算机网络(CHINANET)连接的必由之路,拥有最大的网络传输线路。因此,在西安建立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必将拥有得天独厚的网络资源。
核心节点之间为不完全网状结构。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三中心结构,其他核心节点分别以至少两条高速ATM链路与这三个中心相连。
另外各省还建立了二级节点,省节点城市为
天津 石家庄 呼和浩特 太原&& 兰州 西宁 乌鲁木齐 银川&& 昆明 贵阳 拉萨&& 浙江 杭州 福州 南昌&&& 济南 合肥&& 郑州 长沙&& 南宁 海口& 长春 哈尔滨  
Internet一词来源于英文Interconnect networks即“互连各个网络”,简称“互联网络”,又叫“因特网”。中国与Internet发生联系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式加入Internet是1994年,由中国国家计算机和网络设施NCFC,代表中国正式向InterNIC的注册服务中心注册。注册标志着中国从此在Internet建立了代表中国的域名CN,有了自己正式的行政代表与技术代表,意味着中国用户从此能全功能地访问Internet资源,并且能直接使用Internet的主干网NSFnet。
在NCFC的基础上,我国很快建成了国家承认的对内具有互连网络服务功能、对外具有独立国际信息出口(连接国际Internet信息线路)的中国四大主干网:
1.中国科技网———
CSTNET随着国内网络事业的飞速发展,NCFC中的一部分(主要是中科院网络系统的一部分)与其它一些网络一起演化为中国科技网———CSTNET。CSRNET现有多条国际出口信道连接Internet。中国科技网为非盈利、公益性网络,主要为科技界、科技管理部门、政府部门和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目前,中国科技网已接入农业、林业、医学、地震、气象、电子、航空航天、环境保护以及中国科学院分布在京地区和全国各地45个城市共100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上网用户达四十万人。中国科技网的服务主要包括网络通信、域名注册、信息资源和超级计算等项目。
2.中国教育与科研网———
CERNETCERNET是由政府资助的全国范围的教育与学术网络。1994年由国家教委主持、北大清华等十几所重点大学筹建,到1995年底投入使用。目前已有800多所大学和中学的局域网连入中国教育与科技网。中国教育与科技网的最终目标是要把全国所有的大学、中学和小学通过网络连接起来。
3.金桥网———
CHINAGBN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简称金桥网,是面向企业的网络基础设施,是中国可商业运营的公用互联网。CHINAGBN实行天地一网,即天上卫星网和地面光纤网互联互通,互为备用,可覆盖全国各省市和自治区。目前有数百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接入金桥网,上网拨号用户达几十万。金桥网在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个大城市建立了骨干网节点,并在各城市建设一定规模的区域网,可为用户提供高速、便捷的服务。中国金桥信息网目前有十二条国际出口信道同国际互联网络相连。金桥网还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如:国际、国内的漫游服务、IP电话服务等。金桥工程的发展目标是覆盖全国30个省级行政建制、500多个大城市,连接国内数万个企业,同时对社会提供开放的Internet接入服务。
4.中国公众互联网———
CHINANETCHINANET是邮电部门主建及经营管理的中国公用Internet主干网,1995年4月开通,并向社会提供服务。到1998年,CHINANET已经发展成一个采用先进网络技术,覆盖国内所有省份和几百个城市、拥有数百万用户的大规模商业网络。CHINANET主要以电话拨号为主,省、市及大部分县一级地域铺设了电话拨号用户接入设备。
随着入网用户的迅速增加,CHINANET骨干网节点和省网内部通信线路的带宽也在快速增加,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国内用户使用CHINANET访问国外的In-ternet和国外用户访问中国的Internet的业务质量。
CHINANET建立了灵活的访问方式和遍布全国各城市的访问站点,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国际Inter-net,享用Internet上的丰富资源和各种服务,也可以利用CHINANET平台和网上的用户群组建其他系统的应用网络。
我国四大主干网发展速度惊人,据2002年1月统计,我国接入国际Internet的出口带宽总量已达7597.5Mbps,连接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我国上网计算机数约1254万台,上网用户人数约3370万人。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国教育科研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对促进社会进步、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等方面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国有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
联通:全称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移动通信业务,号码段130,131,132,133(CDMA)的都是联通的手机,另外还经营1791*IP电话、193长途电话、165拨号上网等业务;在重庆成都天津等地还经营固定电话业务。
移动:全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由原中国电信的移动通信部门独立而成,是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号码段134(不含6,137,138,139的都是移动的手机。
网通:全称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原中国电信黄河以北部分并入中国网通,在北方10省经营当地的绝大部分固定电话业务和小灵通业务,在南方也经营固定电话和大灵通业务和中国电信竞争。还有196长途电话业务。
电信:全称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原中国电信黄河以南部分成立新的中国电信。在南方21省经营当地的绝大部分固定电话业务和小灵通业务,在北方也经营固定电话业务和中国网通竞争。还有190长途电话业务。
铁通:全称中国铁通集团公司,由原铁路专用通信服务改革成为电信运营商,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竞争固定电话业务。还有197长途电话业务。
卫通:全称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主要经营1349卫星手机,17970IP电话以及卫星专业服务。
Internet一词来源于英文Interconnect networks即“互连各个网络”,简称“互联网络”,又叫“因特网”。中国与Internet发生联系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式加入Internet是1994年,由中国国家计算机和网络设施NCFC,代表中国正式向InterNIC的注册服务中心注册。注册标志着中国从此在Internet建立了代表中国的域名CN,有了自己正式的行政代表与技术代表,意味着中国用户从此能全功能地访问Internet资源,并且能直接使用Internet的主干网NSFnet。
在NCFC的基础上,我国很快建成了国家承认的对内具有互连网络服务功能、对外具有独立国际信息出口(连接国际Internet信息线路)的中国四大主干网:
1.中国科技网———
CSTNET随着国内网络事业的飞速发展,NCFC中的一部分(主要是中科院网络系统的一部分)与其它一些网络一起演化为中国科技网———CSTNET。CSRNET现有多条国际出口信道连接Internet。中国科技网为非盈利、公益性网络,主要为科技界、科技管理部门、政府部门和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目前,中国科技网已接入农业、林业、医学、地震、气象、电子、航空航天、环境保护以及中国科学院分布在京地区和全国各地45个城市共100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上网用户达四十万人。中国科技网的服务主要包括网络通信、域名注册、信息资源和超级计算等项目。
2.中国教育与科研网———
CERNETCERNET是由政府资助的全国范围的教育与学术网络。1994年由国家教委主持、北大清华等十几所重点大学筹建,到1995年底投入使用。目前已有800多所大学和中学的局域网连入中国教育与科技网。中国教育与科技网的最终目标是要把全国所有的大学、中学和小学通过网络连接起来。
3.金桥网———
CHINAGBN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简称金桥网,是面向企业的网络基础设施,是中国可商业运营的公用互联网。CHINAGBN实行天地一网,即天上卫星网和地面光纤网互联互通,互为备用,可覆盖全国各省市和自治区。目前有数百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接入金桥网,上网拨号用户达几十万。金桥网在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个大城市建立了骨干网节点,并在各城市建设一定规模的区域网,可为用户提供高速、便捷的服务。中国金桥信息网目前有十二条国际出口信道同国际互联网络相连。金桥网还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如:国际、国内的漫游服务、IP电话服务等。金桥工程的发展目标是覆盖全国30个省级行政建制、500多个大城市,连接国内数万个企业,同时对社会提供开放的Internet接入服务。
4.中国公众互联网———
CHINANETCHINANET是邮电部门主建及经营管理的中国公用Internet主干网,1995年4月开通,并向社会提供服务。到1998年,CHINANET已经发展成一个采用先进网络技术,覆盖国内所有省份和几百个城市、拥有数百万用户的大规模商业网络。CHINANET主要以电话拨号为主,省、市及大部分县一级地域铺设了电话拨号用户接入设备。
随着入网用户的迅速增加,CHINANET骨干网节点和省网内部通信线路的带宽也在快速增加,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国内用户使用CHINANET访问国外的In-ternet和国外用户访问中国的Internet的业务质量。
CHINANET建立了灵活的访问方式和遍布全国各城市的访问站点,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国际Inter-net,享用Internet上的丰富资源和各种服务,也可以利用CHINANET平台和网上的用户群组建其他系统的应用网络。
我国四大主干网发展速度惊人,据2002年1月统计,我国接入国际Internet的出口带宽总量已达7597.5Mbps,连接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我国上网计算机数约1254万台,上网用户人数约3370万人。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国教育科研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对促进社会进步、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等方面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国有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
联通:全称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移动通信业务,号码段130,131,132,133(CDMA)的都是联通的手机,另外还经营1791*IP电话、193长途电话、165拨号上网等业务;在重庆成都天津等地还经营固定电话业务。
移动:全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由原中国电信的移动通信部门独立而成,是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号码段134(不含6,137,138,139的都是移动的手机。
网通:全称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原中国电信黄河以北部分并入中国网通,在北方10省经营当地的绝大部分固定电话业务和小灵通业务,在南方也经营固定电话和大灵通业务和中国电信竞争。还有196长途电话业务。
电信:全称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原中国电信黄河以南部分成立新的中国电信。在南方21省经营当地的绝大部分固定电话业务和小灵通业务,在北方也经营固定电话业务和中国网通竞争。还有190长途电话业务。
铁通:全称中国铁通集团公司,由原铁路专用通信服务改革成为电信运营商,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竞争固定电话业务。还有197长途电话业务。
卫通:全称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主要经营1349卫星手机,17970IP电话以及卫星专业服务。
hinanet骨干网结构概述
Chinanet 骨干网的拓扑结构逻辑上分为两层,即核心层和大区层。
1.1 核心层
&&&& 核心层由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等8个城市的核心节点组成。
&&&& 核心层的功能主要是提供与国际internet的互联,以及提供大区之间信息交换的通路。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核心层节点各设有两台国际出口路由器,负责与国际i nternet互联,以及两台核心路由器与其他核心节点互联;其他核心节点各设一台核心路由器。
核心节点之间为不完全网状结构。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三中心结构,其他核心节点分别以至少两条高速ATM链路与这三个中心相连。
1.2 大区层
&&& &全国31个省会城市按照行政区划,以上述8个核心节点为中心划分为8个大区网络,这8个大区网共同构成了大区层。每个大区设两个大区出口,大区内其它非出口节点分别与两个出口相连。
& &&&& 大区层主要提供大区内的信息交换以及接入网接入chinanet的信息通路。
&&&&& 大区之间通信必须经过核心层。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中国电信将构建第三张全国骨干网_青猫55_新浪博客
中国电信将构建第三张全国骨干网
3月24日早间消息在日前召开的“2015中国通信行业云计算峰会”上,中国电信云计算今年将会在ChinaNet、CN2两张全国骨干网的基础之上,打造第三张全国性骨干网络,主要用于数据中心之间的节点互联,助力电信打造面向未来的云服务提供商。
中国电信,我们现在已经处于IT和数据大爆炸的时代,工作还是生活都已经离不开IT。
而这个趋势所面临的最核心问题,就是业务的不确定性,要有海量的存储、密集计算、服务不间断、信息安全、全网部署等很多要求,怎样去提升或者构建IT基础架构,将是IT从业者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的方向。
根据Gartner最近所发布的报告,
70%的企业IT投入基本上都放在IDC和私有云,承载着高可用性、高可靠性、安全的核心应用;部分低成本的或者通用性比较强的应用,可能会放在公有云上。“我们现在正在着力打造的混合云,就是如何帮助用户把在私有云的业务迁移到公有云,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体验。”
“业务在变化,智能设备也在快速发展,云数据中心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我们最近也在思考,云数据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能否充分发挥类似于电信网络的优势。”
一家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移动应用与第三方增值业务的移动互联网企业。致力于互联网上语音传输的发展和推广、把互联网在语音上的应用与手机、融合通信技术、横跨互联网、电话网、移动网、三网互通、直接拨打、系统稳定、话质更清晰。一天一元无限拨打、一号畅行全国!
“让手机用户节省每一分钱”的目标!这里的”手机用户“
不仅包括作为个体的手机用户、更包括每年都需要为了不断扩展市场而在话费方面开销不少的企业用户!
“2015年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大的动作,开始着手打造数据中心网,把数据中心互联起来,让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变得更加便捷。”按照规划,中国电信首先将会在一些核心数据节点构建VDC,然后通过VDC将数据中心和第三张网扁平化的连接起来,打造一个一点接入全网。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376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3G骨干网建设应更具前瞻性 首要考虑融合_网易科技
3G骨干网建设应更具前瞻性 首要考虑融合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赛迪网讯】中国的3G网建设应该会在不久的将来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何规划3G骨干网建设对运营商和设备商而言应该早已经胸有成竹,没有什么悬念,只欠东风吹起,一声令下,骨干网会迅速蔓延至全国主要节点。但是作为分析师我们希望能够预测到未来的一些发展趋势,也就是说我们希望看到的是3G网络的演进路线而不仅仅是现状。
实际上我们在研究中国固定移动融合(FMC)市场的时候就发现运营商尤其是固网运营商对未来网络演进方向的确疑虑重重,毕竟市场正在逐步走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运营商面对巨额3G投资的时候,需要详尽地考虑才能够选择出最优的投资决策,尽量做到网络的重用性。网络融合应该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融合指引3G骨干网建设
In-Stat在研究完全球几家知名运营商的网络演进路线之后,发现网络融合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服务的融合,指的是运营商将固定和移动服务捆绑起来出售给消费者,这个阶段应该早已经发生,其中也不涉及底层网络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IP/MPLS骨干网的融合,这个阶段指的是单独的固定或者移动网络过渡到统一的IP/MPLS骨干网平台,为终端用户提供融合的宽带接入服务,承载综合的数据、语音和视频信息,可以为运营商节省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这种融合进程目前正在进行中,中国电信的IP骨干网CN2正是这种形式的一种融合。
这种情况下,所有的业务流都通过IP/MPLS骨干网来承载,这些基于骨干路由器的IP骨干网必须要具备为不同的业务提供差异化的QoS能力,并且要保证各种业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借助于软交换可以将传统PLMN网络过渡到IP网络上来,软交换提供VoIP的呼叫控制,媒体网关负责IP网与传统PLMN网络的连接。融合的第二阶段目前正在进行之中,目前全球多数运营商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第三个阶段则是基于IMS的网络融合,在这个阶段,运营商从宽带接入网和融合的IP承载网向完整的基于IMS的固定/移动融合的网络构架演进,这个网络构架可以支持固定和移动终端的接入,提供基于IP的多媒体服务。最终所有的电信业务(语音、商业服务、互联网、IPTV等)都通过IMS网络来提供,届时每个用户都拥有唯一的标识地址,通过IP互联实现具有质量保证、高可靠性以及相关控制功能的通信服务,并且通过IMS实现增值业务的第三方开发,大大缩短了增值业务的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
从融合未来发展之路来看,3G业务将来会被视为上层业务的一部分,然后承载到统一的底层网络上来,因此这一点是运营商在建设3G骨干网时首先应该考虑到的问题。尤其是中国的两家固网运营商,正在逐步向全业务运营演进,PSTN业务前进缓慢,即将进入的3G市场又是荆棘满布,竞争激烈;在面对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市场面前,如果不能很好地开源,那么只有做到节流,而网络融合将是很好的一个选择。
3G骨干传输网的重用
看一下最底层的传输网,以中国电信为例,最丰富的资源应该就是其光纤网络了,从国家骨干传送网到省内骨干传送网以及本地传送网,其光线资源遍布全国范围。长途骨干传输网的特点是传输距离远,光纤铺设成本高,中继成本高,容量大,网络节点数少。除传统的PDH和SDH接口外,同时要求具有VC4-4c、VC4-16c、POS、GE等宽带数据业务接口。网络结构为光纤环形网或网格网拓扑,对业务的安全性、网络可靠性要求高。
此外,长途骨干传输网传输设备往往采用密集波分复用(DWDM)设备,可接入业务包括10G、2.5G等SDH业务以及面向宽带数据网络的千兆以太网(GE)、POS等业务。中国电信目前开通的各个级干线网基本上全部采用了DWDM系统,有很大的网络带宽冗余量可以利用。首先是在已经开通的波长上,带宽资源还有很大的富余量;其次是整个DWDM系统还没有满配置,还可以开通很多波长,用以开展3G业务的长途传送;即使是满配置的DWDM系统也可以通过升级单波长的传输速率来大幅度的增加系统的传输容量,达到重用传输资源的目的。
3G承载网建设前瞻
关于3G承载网的建设,这方面我非常同意罗峰的观点,他认为多年来,基于IP技术的NGN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现有的IP网络技术5年前就已十分成熟,但直到2004年,NGN才开始规模商用。这个现象表明,用IP来承载NGN的挑战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如何适应商业模型的变迁。
我们可以很容易从国外运营商那里找到案例,比如意大利出身于ISP的运营商FastWeb就是在统一的IP/MPLS的骨干网上承载语音、数据甚至还有视频点播的业务,不可否认使用IP来承载实时业务或者综合业务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可以担当3G网络承载的重任。就像中国电信的IP承载网CN2,原本就定位在商用VPN和3G业务承载,完全可以然后利用MPLS VPN的方式实现3G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分离。
当然我们在研究网络融合的时候也访谈过一些运营商内部的一些专家,他们有人认为在未来3G网络建设中可能会单独建设承载网,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单独建网更容易,相比复杂的网络改造可能更节省成本。但是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运营商的IP骨干网并不像CN2一样优秀,可能过于陈旧,面对新的3G业务改造成本比较高。这一点也正好给3G承载网建设留下一点启示,即便是建设一张全新的3G骨干承载网也一定要考虑到后续的新生业务,考虑到网络融合的未来发展。
本文来源:赛迪网-中国电子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IP与光双层协同,构建高性能骨干网
  日 14:02 飞象网 
  IP层与光层各有各的优势:IP层具有业务感知能力,并可高效率地处理分组业务;光层则有取之不尽的带宽,可透明地将海量数据业务传送到数千公里之外。如果IP层和光层实现协同,优势互补,则可构建高性能、低成本的骨干网。
  对传送网的新需求
  超宽带业务的爆发性增长推动了骨干承载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在IP层,集群路由技术的发展,提升了骨干路由器的性能和交换容量;在光层,光传送网不仅实现了超大容量、超长距离的传送,而且实现了网络的智能化;同时,IP层与光层也趋于融合并实现协同。
  骨干网的发展对传送网提出了如下新需求。
  40G/100G超高速传送:为应对网络流量指数增长带来的带宽挑战,传送网需要提供单波长40G的传送能力,同时需要兼容当前的10G和未来的100G链路。2009年,领先的设备厂商都已演示了100G传送和路由设备,但业界仍然普遍预计100G的规模商用时间在2012年之后。当前的40G传输成为不可跨越的发展阶段,未来相当长的时期我们不得不面对10G/40G/100G共存的局面。
  Tbps的大容量交叉连接:无论是核心节点之间的全互联,还是区域节点间直达路由的建立,都需要传送网提供超大容量的交叉调度能力。只有Tbps以上大容量交叉调度能力的OTN设备才能有效旁路IP层的流量压力。
  智能控制平面:ASON/GMPLS智能控制平面对传送网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依托大容量交叉调度实现端到端的业务点击提供;可提高骨干网络的可靠性,以应对传输链路的多点失效。通过在光层与IP层采用统一的控制平面,可实现光层和IP层的协同和互动,从而构建高性能、低成本的骨干网。
  IPoverOTN承载模式
  OTN技术,尤其是加载了ASON/GMPLS控制平面的智能化OTN技术,可把波长与子波长的交叉调度能力引入到传统点对点WDM传输系统之中,其目的是通过增加交换、选路能力,构成网络化的WDM系统。归纳起来,OTN技术具有如下价值:
  更大的传送能力,更高的传送效率
  当前ITU-TOTN标准的进展,已经很好地解决了对Ethernet业务的映射和承载问题。最新的标准中增加了ODU0以承载GE业务,增加了ODU2e以承载10GELAN业务,增加了ODU4以承载100GE业务。后续可能标准化的ODUflex,可以将任意速率的业务映射进入OTN帧结构。这些进展都提升了光层网络的高速、多业务传送能力。
  OTN的业务汇聚能力可提升传送效率,降低业务传送成本。例如,当前40G波长的成本已经低于4个10G波长,通过OTN系统将4路10G汇聚成1路40G进行传送是成本效益最佳的方案。实际上,OTN不仅能实现对10G业务的汇聚,而且GE颗粒以上的各种业务通过ODU0/ODU1/ODU2混合映射到ODU3/ODU4,都可以汇聚到40G/100G波长,以提升传送效率,降低传送成本。
  OTN可实现高效率的业务调度以及端到端的业务提供能力。基于大容量的交叉连接以及ASON/GMPLS控制平面技术,OTN解决了灵活的带宽提供的问题,使得OTN网络能成为一个“带宽云”,可随时、按需提供带宽资源。目前,OTN具备全业务交叉和疏导能力,无阻塞交叉连接颗粒包括ODU0、ODU1、OUD2、ODU3和波长,在任何光纤物理拓扑条件下均可以实现AnytoAny的波长、子波长连接。OTN大容量的光交叉连接能力,使OTN具备了Mesh组网能力,相对于点到点组网的WDM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另外,通过在流量较大的边缘节点之间增加光层的直达路由(即IPoffload方案),将流量分流到光层,使得区域间流量以直达为主,转发为辅,从而可显著减轻对核心路由器的业务转发压力,优化骨干网的流量处理能力,促进骨干网络的传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更可靠的业务传送
  由于光层网络承载着巨大的业务量,其网络可靠性至关重要。加载ASON/GMPLS控制平面,使得OTN网络成为了一个大容量的智能光网络。这种网络可以有效解决骨干网链路多点失效问题。统计表明,对于长度大于600km的WDM环网传送系统,可靠性可达到99.99%,而加载ASON/GMPLS的OTNMesh网,可靠性可达99.999%,网络的可靠性提升了10倍。
  波长级业务提供
  骨干网的流量中来自消费者的带宽只占少部分,大部分带宽用来租赁给企业用户。以BT为例,来自消费者的业务占网络总流量的24%,而来自大企业、中小企业和Wholesale的业务占到总流量的76%,这些业务通常要占用一个或多个波长。以前,这些波长级业务通过WDM提供,在网络节点通过光纤跳线采用人工方式实现转接,建设周期和可靠性都得不到保证。OTN网络在可运营的光网络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一些高价值的大颗粒(如波长级)专线业务,都可以直接由OTN网络提供。
  从2007年开始,业内主流设备供应商都推出了各自的OTN产品系列,设备的交叉连接能力已经达到Tbps;几乎所有厂商的OTN设备都宣称具备ASON/GMPLS智能控制能力。基于OTN的光层ASON网络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了商用,骨干网的建设模式正在从IPoverWDM全面转向IPover OTN。
  双层协同的骨干网
  IPoverOTN对于骨干网的建设意义重大。目前这种承载模式采用静态优化方案,需通过人工的网络规划、人工的配置来实现。但是,更具价值的是采用实时优化方案,这需要IP层和OTN的双层协同。在华为IPTimeBackbone解决方案中,IP和OTN的协同体现在三个方面:协同的流量管理、协同的业务保护和协同的网络管理。
  协同的流量管理
  IP/OTN协同流量管理(多层流量工程)在提升网络的性能的同时,还可降低网络的扩容压力。任意两台路由器之间的流量如果超过事先预设的阈值,路由器就可以通过UNI接口向OTN网提出带宽请求,传送网络在接到路由器的带宽请求之后,通过波长路由算法,在两台路由器之间快速搭建一条光层直达路由。这时,路由器的容量不需要增加,因为达到阈值的流量通过OTN层直达了。路由器IP端口的成本一般是OTN端口的4-5倍。由于光层智能分流了路由器业务,减少了路由跳数,从而减轻了路由器转发压力,减少了骨干IP网络中昂贵的IP端口(路由器高速线卡)的投资,从而可显著降低网络的CAPEX。例如,欧洲某主流运营商正是通过这种IP/OTN双层协同的方式,通过光层自动旁路路由器的流量,使网络的CAPEX节省了40%以上。
  协同的业务保护
  骨干网承载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个用户的业务,可靠性问题不容忽视。以中国某运营商骨干网为例,线路故障时长占总故障时长的76%,线路故障数量占总数量的58%。目前路由器的恢复技术主要应对网络节点的失效,而光缆中断会引起大量LSP的恢复操作,不能保障业务的QoS。
  Sprint的研究成果表明,线路故障导致路由收敛过程中产生大量“IP环流”,从而导致时延、抖动、丢包以及乱序,波及范围也很大,持续时间一般为10秒,甚至长达60秒。
  在IPoverOTN骨干网承载网中,光层专注于对物理光纤的保护,而IP层专注于节点、端口和逻辑链路故障保护。光层和IP层的协同保护可以显著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保护效率。由于大量光层直达路由的建立,骨干IP网的链路跳数最少可仅为一跳,从而充分简化了QoS的部署,化解了IP环流带来的蝴蝶效应。
  协同的网络管理
  协同网络管理可实现统一的告警机制、统一的故障诊断和一键式的端到端业务指配。
  众所周知,来自底层(光层)的告警会引起更多的路由层面的告警。而通过IP和OTN协同的管理,可以实现多层故障定位和诊断,并实现统一告警处理。网络采用告警相关性分析原则,实现底层告警抑制,屏蔽衍生告警,只提供“根因”告警给维护人员,便于快速排查故障点,降低运维压力。
  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多层路径计算(PCE)和GMPLSUNI,彻底改变了IP和OTN各自管理与配置的模式,实现了一键式端到端的业务提供。
  总之,在IP与OTN协同的网络中,通过协同的流量管理,消除了骨干网的流量瓶颈;通过协同的业务保护,提升了网络的可靠性与业务保护效率;通过协同的网络管理,实现了统一的故障诊断与告警屏蔽,以及一键式端到端的业务提供。模型测算和运营商的实践均表明,相对于传统骨干网,在IP与OTN协同的骨干网络中,CAPEX、OPEX和设备机房占地都降低了40%以上,运营商充分享受了IP与光融合的盛宴。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收藏到&&】【】【】【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频道文章精选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骨干网 城域网 接入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