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发展瓶颈有哪些

目前工业机器人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核心提示:目前国际机器人界都在加大科研力度,进行机器人共性技术的研究,并朝着智能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10个方面: (1)工业机器人操作机构的优化设计技术:探索新的高强度轻质材料,进一步提高负载/
目前国际机器人界都在加大科研力度,进行机器人共性技术的研究,并朝着智能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10个方面:
& (1)工业机器人操作机构的优化设计技术:探索新的高强度轻质材料,进一步提高负载/自重比,同时机构向着模块化、可重构方向发展。
& (2)机器人控制技术:重点研究开放式、模块化控制系统,人机界面更加友好,语言、图形编程界面正在研制之中。机器人的标准化和网络化以及基于PC机网络式控制器已成为研究热点。编程技术除进一步提高在线编程的可操作性之外,离线编程的实用化将成为研究重点。
& (3)多传感系统:为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和适应性,多种传感器的使用是其问题解决的关键。其研究热点在于有效可行的多传感器融合算法,特别是在非线性及非平稳、非正态分布的情形下的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另一问题就是传感系统的实用化。
& (4)机器人的结构灵巧,控制系统愈来愈小:二者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
& (5)机器人遥控及监控技术,机器人半自主和自主技术:多机器人和操作者之间的协调控制,通过网络建立大范围内的机器人遥控系统,在有时延的情况下,建立预先显示进行遥控等。
& (6)虚拟机器人技术:基于多传感器、多媒体和虚拟现实以及临场感技术,实现机器人的虚拟遥操作和人机交互。
& (7)多智能体(Multi-Agent)控制技术:这是目前机器人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主要对多智能体的群体体系结构,相互间的通信与磋商机理,感知与学习方法,建模和规划,群体行为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
& (8)微型和微小机器人技术:这是机器人研究的个新的领域和重点发展方向,过去在该领域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因此该领域研究的进展将会引起机器人技术的一场革命,并且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微小型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结构、运动方式、控制方法、传感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行走技术等方面。
& (9)软机器人技术:主要用于医疗、护理、休闲和娱乐场合。传统机器人设计未考虑与人紧密共处,因此其结构材料多为金属或硬性材料。软机器人技术要求其结构、控制方式和所用传感系统在机器人意外地与环境或人碰撞时是安全的,机器人对人是友好的。
& (10)仿人和仿生技术:这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最高境界,目前仅在某些方面进行了一些基础研究。
& 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机动性、可靠和安全性、以及与人类环境的完美的融入性,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融八人类的生活,和人类一起协同工作。从事一些人类无法从事的工作,以更大的灵活性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
& 目前机器人还存在以下三种新的发展趋势:
& 微型化:体积越来越小,结构越来越精细。
& 智能化:越来越脱离化的程式。
& 拟人化:机器人越来越接近人,不论结构还是功能。
& 当然,目前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尚存在许多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如驱动器、能源和控制器。因此,新型机器人关键器件技术的研究显得很重要。深圳市祈飞科技有限公司
人工系统方案商,专注于智慧零售、智慧医疗、人工智能平台和智能制造领域人工智能机器人应用方案的研究和开发,为行业用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推动人工智能型协作机器人的全面发展。祈飞终端产品遍布智慧零售、能源管理、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无人驾考驾培、工业信息安全等领域以及系列(包括、、等)。
联系电话:400-888-0669
祈飞微信账号&&&&&&& 祈飞微博账号
当前位置: &
我国智能机器人技术何去何从?
&&&&& 人类社会始终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研发、制造和应用将成为衡量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智能机器人的下一步发展将体现在作业能力、人机交互、安全性等诸多方面的提升和改进上。我国在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大瓶颈,但同时也具备天然优势,应抓紧利用产业浪潮加速发展,实现反超。
智能机器人
&&&&& 自1959年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问世以来,&机器人学&已取得重大成就,并开始在制造业、服务业、医疗保健/医疗、国防、太空等各个领域广泛应用。2013年,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布了《引领全球经济变革的颠覆性技术》报告,将先进机器人列入12项技术之中。&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战略格局。
&&&&& 四点动力推动产业发展
&&&&& 第一,制造业劳动力价格越来越高,而产品价格却越来越低,企业需要利用机器人改变传统制造业依赖密集型廉价劳动力的生产模式;
&&&&& 第二,人类寿命和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而能够提供老龄化服务的人力资源却越来越少,人类需要利用智能化机器设备提供优质服务;
&&&&& 第三,自然和人为灾害以及战争仍频繁发生而人类难以适应此类环境,人类需要机器人代替人来执行任务;
&&&&& 第四,人类探索深海、太空等极端环境的活动越来越频繁,而人类在此类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低且代价高,需要利用机器人实现远程交互作业。
机械的使用放大并延伸了人的四肢能力,计算机的使用提升了人脑的功能,机器人的使用将大大拓展人类的综合能力,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
&&&&& 传统与现代需求迥异
&&&&& 传统的工业机器人适用于结构化环境,完成重复性作业任务,而现代机器人则希望同人类一起在相同的非结构化空间和环境中协同作业,实时在线完成非确定性的任 务;传统机器人属于多输入和单末端输出系统,而现代机器人则属于多输入和多末端输出系统;传统机器人在灵巧作业、在线感知、对人的行为和抽象命令的理解、 认知与决策能力等诸多方面远逊于人,无法与人实现高效的沟通和交流。由于目前的机器人示教和规划困难,且缺乏有效的安全机制,因此,现代机器人将面临如何 与人互助作业、如何服务人类生活、如何实现人机交互与自律协同的控制等一系列技术挑战。
&&&&&& 工业强国优先发展机器人产业
&&&&& 2013 年,美国发表了《从互联网到机器人&&美国机器人发展路线图》,预测机器人是一种能像网络技术一样对人类的未来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新技术,拥有改变未来的巨 大潜力,有望像计算机设备一样在未来几十年内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机器人将成为人类的重要帮手,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可持续制造、社会老龄化、医疗/健康服 务、极端环境服役等众多挑战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 工业机器人在美国出现之前,受当时计算机、控制器、驱动与传动等单元配套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机器人处于低潮期,进步缓慢。上世纪60年代后期,工业机器人 被日本引进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劳动力短缺、产业升级、政策支持等形势下,日本机器人产业在20世纪70-90年代出现了爆发式增长,造就了日本工业机器 人产业发展的黄金20年,并反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机器人强国,支撑日本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工业强国均将机器人列入优先发展行业。
&&&&& 2011 年,美国开始推行&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旨在通过发展工业机器人重振美国制造业,并投资28亿美元开发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新一代智能机器人;2012 年,为配合&制造业回归&和&再工业化国家战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出&国家机器人技术计划&,发展能与人类合作的新一代机器人。
&&&&& 2012年10月,韩国发布了&机器人未来战略展望2022&,支持扩大韩国机器人产业并推动机器人企业进军海外市场。
&&&&& 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计划,支持基于机器人技术的&虚实合一&的制造系统发展规划。
&&&&& 2014年6月,欧盟启动全球最大的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火花&计划),2020年前投入28亿欧元研发民用机器人,增强欧洲工业竞争力。
&&&&& 日本制定了机器人技术长期发展战略,将机器人产业列入&新产业发展战略&中7大重点扶持性产业。2014年9月,日本政府召开&机器人革命实现会议&,着力 推进医疗、看护、农业及建筑工地等领域的机器人发展,5年内力争实现机器人普及、提高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20年使制造业领域的机器人市 场规模翻番,非制造业领域扩大至20倍。
&&&&& 我国台湾地区提出机器人技术发展三步走战略,短期重点聚焦制造业机器人、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中期侧重环保节能理念,重点发展LED与PV(太阳能光电)等新兴绿色产业用机器人。长期侧重人性需求,重点发展医疗与观光服务业机器人。
&&&&& 我国国防装备升级需要大量的机器人
&&&&&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初,但因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落后等原因使其发展十分缓慢。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开始大力发 展机器人。&七五&计划中,机器人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规划,&863&计划启动时便设立了&智能机器人主题&。近二十年来,我国机器人技术取得了显著进 步,1000米水下机器人、6000米水下机器人、高压水切割机器人、机器人自动化汽车冲压线、激光加工机器人、手术机器人、重载锻造操作机器人、多足步行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相继问世。我国机器人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已从汽车、电子等制造行业,逐步向食品、医疗、 服务和国防等领域扩展。&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涨,我国制造业对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加大,未来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社会老龄化应对、国防 装备升级均需要大量的机器人。&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罗百辉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在机器人整机设计与制造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了一支较为庞大的基础研发队伍。我国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技术较为成熟,但与庞大的市场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机器人技术总体发展仍相对落后,国内机器 人市场绝大部分为国外公司所占据,仅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及安川电机、德国kuka四家公司就已占据国内市场大部分份额。目前,国内机器人核心技术缺失,减速器、驱动与控制等核心部件主要依赖外购。机器人自主设计与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瓶颈。
&&&&& 一般来说,智能机器人包括机构、结构本体、驱动传动、能源动力、感知等系统。机器人核心部件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及控制器、驱动器及传感器。
&&&&& 谐波减速器一般用于轻型机器人或机器人腕部关节,由波发生器、柔轮和钢轮组成,具有减速比大、齿隙小、精度高,零部件少、安装方便及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目前,国际上谐波减速器市场几乎被日本Harmonic公司垄断,因此该公司具有定价权。国内谐波减速器研究起步较早,如北京谐波传动技术研究所早在上世 纪六、七十年代便开始了谐波减速器的研究。由于市场问题,该项研究进展较慢,但积累了较多的研发经验。近年来,国产谐波减速器开始迅速发展,国产谐波减速器开始在国产机器人产品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 RV 减速器一般用于机器人的肩关节,用于传递较大的扭矩。目前,该领域的国际市场也被日本的Nabtesco公司所垄断。国内在RV减速器制造的一些关键技术 上还有待提高,比如,针孔壳要求确保数十个半圆孔的圆度及同心度。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一般包括伺服层、主控层及操作层,其中伺服层包括伺服电机、驱动器 等,主控层包括控制器、编码器、力传感器等。目前,国内机器人在伺服层和主控层的核心技术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制约。
&&&&& 控制系统方面,欧系机器人一般采用伦茨、博世力士乐等控制系统,其具有过载能力强、动态响应好、驱动器开放性强等优点;但价格昂贵,日系机器人一般采用安川、松下、三菱等品牌的控制系统,相对欧系控制系统来说动态性能偏弱,但具有价格优势。近年,一些国产控制系统中也逐渐开始在工业机器人产品上得到应用。
&&&&& 罗百辉说,机器人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是我国工程领域长期面临的科学挑战,需要解决机器人与作业任务和环境的适应性、人机交互与自律协同控制、信息采集与传输机制等科学问题,突破减速器、感知驱动与控制等关键技术及核心部件等技术瓶颈,确保我国在下一轮机器人发展大潮中处于不败之地,机器人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
&&&&& 智能机器人技术走向何方
&&&&& 机器人技术涉及众多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等特点。机器人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感知、认知和自主行动能力的智能化装备,是数学、力学、机构学、材料科 学、自动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光电、通讯、传感、仿生学等多学科和技术综合的成果,其发展水平体现了国家高技术领域的综合实力。我国现阶段机器人的发 展需要智能和自主作业能力的提升、人机交互能力的改善、安全性能的提高,解决制约&人-机交互&、&人-机合作&、&人-机融合&的瓶颈,突破三维环境感 知、规划和导航、类人的灵巧操作、直观的人机交互、行为安全等关键技术。
&&&&& 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三个目标:
&&&&& 第一,加强工业机器人整机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寻求新思维,突破驱动、传动、感知与控制等核心基础部件的技术瓶颈,提升机器人操作的灵活性、在线的感知能力;
&&&&& 第二,加强的研究,提升机器人理解人的行为和抽象指令、人机沟通与协调合作能力,建立机器人安全机制;
&&&&& 第三,针对在核辐射、军事战场、自然和人为灾害等危险甚至不可达区域执行任务的需要,开展特种机器人的研究,解决在线实时人机交互、动态未知环境中自主作业等问题,实现机器人与人共处同一环境空间互助作业,为开发国家亟需的现代机器人提供科学理论和关键性技术支撑。
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国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需要针对现代机器人出现的&人-机交互&、&人-机合作&、&人-机融合&等发展趋势,解决三个主要科学问题。
&&&&& 第一,揭示机器人与非结构化环境、不确定性作业任务的适应性规律,为现代机器人创新与设计提供理论基础;第二,揭示机器人理解人的行为和抽象指令的机理,为 智能机器人构建人机沟通及安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揭示人机交互与自律协同控制原理,为机器人人机协调合作提供技术支撑。
&&&&& 此外,一些有较强应用前景的新型特种机器人设计技术也值得关注,如:海底管道安装、检修与维护机器人;海底石油管道泄漏抢险机器人;海底打捞与作业机器人;地震搜救与作业机器人;井喷救灾机器人;核电维护和退役与救灾机器人;消防救援机器人;外星探测与作业机器人;山地运载机器人;自主步行作战机器人;移动式制造机器人系统;多指多臂多智能体制造机器人系统;康复、健身、医疗、家庭护理机器人;别墅区安保机器人;人机合作建筑作业机器人等。
&&&&& 未来充满希望
&&&&& 机器人已从早期的工业机器人发展为种类繁多的现代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虽然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各大门类工业领域,但主要在结构化环境中 执行各类确定性任务,面临操作灵活性不足、在线感知实时作业弱等问题;服务机器人是应对未来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的核心手段,存在无法接受抽象指令、难 与人有效沟通、人机协调合作能力不足、安全机制欠缺等问题;特种机器人是代替人类在极地、深海、外星、核辐射、军事战场、自然和人为灾害等危险甚至不可达 区域执行任务的重要手段,存在依赖离线编程、在动态未知环境中依赖人类远程操作等问题。机器人在智能和自主方面与人存在巨大差距,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必然 要寻求作业能力的提升、人机交互能力的改善、安全性能的提高。当前,机器人正在从&传统机器人&走向&现代机器人&,呈现出&人-机&交互、&人-机&合 作、&人-机&融合等明显的技术特征。现代机器人需要在三维环境中感知、规划和导航、类人的灵巧操作、直观的人机交互、行为安全等理论与技术方面突破与发展。
&&&&& 我国机器人市场容量巨大、多样,这是国外机器人产业发展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正如我国消费电子、互联网行业的国产品牌正不断实现对国外行业巨头的超越,我国机器人行业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创造新的奇迹。&&&
&&&&& (来源:中自网)
标签:&nbsp&nbsp123
分享到:点击次数:&&更新时间:&&【】&&【】
上一条:&&下一条: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未来机器人技术发展方向的探讨讨论,技术,研究,发展的方向,技术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未来机器人,机器人发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未来机器人技术发展方向的探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机器人产业面临四大难题
机器人产业面临四大难题
■ 此为瞭望“机器人”专题首篇■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逐篇阅读  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苗圩就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问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到2020年,计划培育3至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至10个配套产业集群,高端机器人方面,国产机器人占到45%左右市场份额。  我国机器人发展现状如何?面临哪些瓶颈?机器人产业革命,又能否带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二次飞跃?机器人产业发展风头正劲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去年6月发布的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13年,全世界共销售工业机器人17.9万台,其中中国市场销售近3.7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1/5,总销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受访专家指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一个主要原因是企业需求上升。  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每逢年节都要遭遇“用工荒”。许多企业反映,一方面,廉价劳动力确实在减少,用工成本不断攀升。  另一方面,“80后”尤其是“90后”作为新一代打工者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普遍具有一定文化基础,追求生活品质,工作条件稍不如意或心情不好就可能换工作。目前,不少企业挖空心思用各种方法希望留住员工,同时也在认真考虑采用更多机器人。  去年8月举行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发布的201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家发展信心指数”显示,超过一半的企业家已准备用机器人来取代人工。  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说,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就必须走自动化的路子。对世界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进程研究表明,一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通常便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此时必须在创新、技术、效率方面实现全要素的提升。中国人均GDP早在2011年便已达到5400多美元,正在从传统意义上的世界工厂向“智造”和“创造”转型,而东南亚国家等发展中国家也在凭借劳动力方面的低成本优势吸引国际产业从中国转移出去,这些都在倒逼企业不断提高效率,从而对机器人自动化装备产生了井喷式的需求。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王金涛说,仅去年上半年,新松机器人公司订单就同比增长70%以上。为此,公司加快了新增产能的建设,去年9月正式投产的中国首条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数字化生产线,年产工业机器人可达5000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普及,移动代步、清理卫生、健康监控等具备特殊用途的机器人将创造更多的社会需求,从而激发不同人群的购买力。  以医疗与健康机器人为例,预计到2015年我国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16亿人,且每年平均增长600万人;14岁以下的儿童人数为2.2亿;此外,还有约6500万残疾人,其中轻中度残疾人约为6000万。这些群体都是智能移动、医疗健康机器人的潜在用户。如果按照10%的普及率、每台机器人造价1万元的标准计算,市场容量就有5000亿元。  近年来,我国政府各部门不断出台和完善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2012年4月,科技部出台《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培育发展工业和服务机器人新兴产业。  同年8月,财政部公示2012年智能制造装备项目拟支持单位名单,共有64个项目入围,其中相关的上市公司项目达到9个,明确体现了国家重点扶持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产业发展的态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两年间先后印发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业机器人成为“十二五”机械工业培育重点。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国内部分省市也在积极构建有利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平台。全国已有上海、天津、重庆等近数十个城市相继提出了打造机器人产业基地的构想。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大致形成了四种类型的企业:  一是以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瑞士ABB、德国库卡为首的国际四大领军机器人企业,均已在我国上海等地设立了独资或合资企业;  二是以沈阳新松、广州数控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企业;  三是以上海电气、南京埃斯顿为代表的核心功能部件、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其中也有一批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本土企业;  四是机器人工程集成商,这一领域的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既有振华重工这样的世界码头自动化集成的巨型企业,也有一大批小型民营企业。这些企业构成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条。产业面临四大难题  近年来,国际上机器人主要制造商纷纷抢占我国中高端市场,而我国本土机器人产业整体科研水平仍然滞后,核心零部件技术含量低,只能在低端市场徘徊,国内市场大半被外企占据。  国际工业机器人四大行业巨头——ABB、库卡、安川电机和发那科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比高达70%,而且仍在不断强化布局优势。不仅如此,意大利、美国、韩国的机器人及配套企业也已布局中国主要地区。  统计显示,2013年国内企业销售工业机器人总量超过9500台,按可比口径计算销量较上年增长65.5%;外资企业在华销售工业机器人总量超过2.7万台,较2012年增长20%。内外资机器人的市场销售比为1∶3。  表面看,国产机器人在我国市场的增长速度较外资更快,但在价格、技术上处于绝对劣势。国家“863”机器人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赵杰坦言,国产机器人主要以三轴、四轴为主,仍然处于单价较低的工业机器人状态,主要应用于对性能要求较低的领域。  我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但国内机器人企业的研发制造水平在国际竞争中仍处劣势,如RV减速机、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与驱动、机器人控制器等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技术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大多需要进口。由于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导致国内机器人企业生产品种规格多、批量小,大多是非标产品,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  下游应用企业反映,国内生产的机器人在可靠性、精确度和稳定性方面还存在问题。如国内机器人产品的平均无故障时间约为8000小时,而国外同类产品可达数万小时。两相比较,下游企业自然更愿意买质量可靠的国外机器人,客观上形成了“国退洋进”局面。  由于技术水平的欠缺,当前国内厂家生产的机器人大多只能用于一般机械加工和装配、码垛、搬运等对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应用领域。而在汽车、电子等机器人应用较为成熟的领域,市场基本上被国外品牌垄断。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2013年销售的国内工业机器人中,近60%应用于搬运与上下料领域,涂层与胶封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外资机器人的市场主要在焊接与钎焊领域,几乎占其总销量的50%,相比之下,国内机器人中用于焊接的机器人不足其总销量的10%。据统计,截至去年6月,我国已建或拟建的机器人相关产业园(基地)达36个,产业园规划面积超过2.8万亩,机器人作为当地重点发展产业的城市有40多个,各地宣布到2020年规划投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  从本刊记者了解的情况看,近期政府和企业的投入力度都很大,国内上马企业众多,但企业良莠不齐,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投机心理,部分城市提出的目标好高骛远,“虚火”旺盛。如2013年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当地喊出了到2020年重庆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1500亿元的目标;天津公布到2015年机器人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沈阳抚顺新城2013年宣布要建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预计年产值500亿元。但2013年全年,我国的机器人整体市场规模还不到200亿元,即使按照专家预测的年均30%的复合增长率计算,市场也容不下如此多的企业和园区。  从现有产学研体制看,从事机器人研究的科研院所和成果数量很大,但实际转化率很低。  赵杰说,我国每年申请机器人技术相关专利、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居世界首位,这说明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力量明显提升。但机器人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申请人中,国外申请人均为企业,而国内均为高校。研发主体集中在科研院所,不仅限制了成果的转化应用,最终也制约了技术创新。“机器人技术方面成果现实的转化率也就3%左右。”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宏说,五年前他在德国时参与一个轻量臂项目,技术出来后,库卡花了1600万欧元买走,如今已在奔驰的生产线上大量使用了。但国产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先进技术很少见。“同样是机器人,为什么军口863项目里的空间机器人就能大发展,民口就不行?就是因为军口资金集中,民口投入撒胡椒面,一盘散沙,效果肯定差。”刘宏说。  蔡鹤皋院士认为,产学研体制应以“产”为基础,赚了钱再支持“学”,现在的技术研究不是为了应用,关心的是立项、得奖,投进去的钱就打了水漂。多措并举助推产业发展  随着国内市场的启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目前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受访的业界人士呼吁,我国应好好把握赶超传统强国的契机,打造有利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环境,实现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机构高工产研认为,我国机器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对比美、德、日、韩四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中国六大工业(汽车、电子电气、食品饮料、化工、塑料橡胶、金属制品等)制造业未来几年尚需108万~240万台工业机器人,占工业机器人总需求量的约70%。而以20万元/台的价格计算,工业机器人产值空间在3100亿~6880亿元。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酝酿和推进,将为我国提供难得的‘赶超发展’契机。”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说,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必须高度重视,加快推进,力争在若干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近几年来,机器人应用已经从汽车、电子等高端行业逐步渗入到金属加工、卫浴五金、食品饮料等传统行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新松机器人公司总裁曲道奎介绍说,电子产品、电子通信正在成为汽车之后最重要的机器人市场,卫浴、厨具、陶瓷等作业环境较恶劣的传统行业,以及芯片、光伏、LED、生化制药等车间作业条件特殊的行业,机器人的优势均开始显现。  机器人产业既充满着机遇和市场的诱惑,又在政策环境建设、市场开拓、技术研发等环节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和挑战,未来的发展之路到底该怎么走?  受访的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认为,首先要打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曲道奎认为,国家鼓励企业创新应尽量用减税代替项目补贴,既让优秀企业有更多的留利来创新,还要避免项目资金的寻租风险。  其次,通过中长期的科研规划,解决产学研脱节问题,并给予基础研究充分重视。北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机器人研究所教授丁希仑分析说,国家一方面需要体制机制的变革,解决眼下产学研不畅的问题,让更多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必须增加中长期科技投入,在基础研究上投入更多的力量,而不是舍本逐末去直接投项目。基础研究搞好了,10年或者20年后机器人就会有产出,产业自然就发展起来了。如果不重视基础研究,总是被动追热点,技术积累又不够,那就永远跟不上潮流。  第三,应探索启动应用市场并完善法律法规,拉动本土机器人产业。中科院合肥物科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骆敏舟说,我国应在了解全国基本面的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推广、应用机器人和促进机器人研发的倾斜政策,尤其是广大中小制造企业是拉动机器人需求的直接动力,应借鉴家电下乡的经验,考虑给予机器人下游用户一定的资金补贴,以鼓励购买和应用国产机器人。  第四,要把好审批关口,避免走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老路。对于潜在的产能过剩,除了市场的优胜劣汰,应指导有发展计划的园区认真审视自身能力,同时,尽快制定工业机器人行业准入标准,引导一批有技术实力、有研发能力背景的高端生产企业进入,将研发重点放在突破关键技术难点上,避免盲目投资和恶性竞争,保证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LWLW《瞭望》2015年第7-8期合刊附“专题报道”目录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逐一阅读瞭望专题报道 ■ 机器人迎来应用潮 ■ 突破核心技术“最后一公里” ■ 产业化“催化”特种机器人 ■ 催动中小企业深耕升级 详见↓↓↓【阅读原文】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