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之外,bat移动互联网布局金融还有没有别家的事

“互联网金融”的神话和现实(上接A1版)
“”的和(上接版)第三种模式是互联网企业开设的网上金融超市。这种模式主要是互联网企业开设一个网站,在其上销售金融产品和服务,它与金融机构官网的区别在于后者只销售自己的产品。在这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一般未直接涉足金融业务,而只是以提供和分析信息为主,所以,除了可能出现假信息或者故意偏袒、夸大某家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之外,其引发的金融风险较前两种要小。在以上三种模式中,第三种模式最为脆弱,因为它依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产品、并愿意分享金融产品销售后的收益;第二种模式发展的难点在于如何利用信用评分技术和借款催收手段来处理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出资人或其代理人监督借款人的搭便车问题,而这两个问题是“传统”金融中介早已经解决的问题;第一种模式是“互联网金融”最具挑战力的模式,因为这种模式拥有开展金融业务必须具备的基础:从贸易和支付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但是,掌握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是一回事,将这种能力用于从事正规的金融业务又是另外一回事——后者常常面临着严厉的金融监管乃至金融管制。“互联网金融”热的背后:金融管制/监管租金和“钱荒”国内“互联网金融”热的背后既有长期的体制性因素,也有短期的宏观因素。可以看到,国外的电子金融热之所以迅速销声匿迹,就是因为在那些互联网和金融发达的国家,都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就基本完成了金融自由化改革,正规金融体系已经是一个高度竞争、开放的体系,已经没有了管制引致的租金,并且,金融监管的原则是基于金融功能而非金融机构属性。具体来看,国内的“互联网金融”热源于以下两因素:首先是管制和监管造成的租金。国内正规金融体系在受到严格金融监管之外,还要承受金融管制的成本,这在体系内外人为造就了资金成本的落差。例如,银行业吸收存款要缴纳高达20%左右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即20%左右的资金要被冻结在低利率的央行账户中,而互联网企业不用。再如银行业的存款利率是受到管制的,与市场化利率之间存在利差。此外,正规的金融机构需要承担包括资本金约束在内的各项监管成本。而在国内监管体系依然以分业监管和机构监管为主导的情况下,从事同样金融功能的互联网企业逃避了监管成本。其次是过去一年以来“钱荒”导致金融机构同业利率大幅度上升,从而迅速拉高了市场利率与存款利率间的利差。“钱荒”的发生,从金融部门的资产方或者实体经济的负债方看,就是低成本、期限较长的融资工具(尤其是贷款)被高成本、期限较短的融资(如银行同业业务、信托等等)所替代;从金融部门的负债方或者实体经济的资产方(存款)看,就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大幅度萎缩,尽管广义货币供应量M2看起来是平稳的。事实上,即使在金融自由化已经实施多年的金融和互联网发达国家,管制和宏观政策导致的利率飙升同样也构成了“互联网金融”发生发展的基础。例如,为提供支付服务的PayPal(类似于的支付宝)自1999年就推出了美国版本的“”,但常年萎靡。由于金融管制(活期存款不得支付利息的Q条例直到《多德弗兰克法案》出台才取消)和宏观高利率环境(2005年至2007年的加息周期),其管理的资金在此次危机前急速膨胀——即便如此,也就一个中等货币基金的规模,可谓无足轻重。但是,一旦这两个条件发生改变,PayPal管理资金的规模随即大幅度萎缩。国内的“互联网金融”虽然对于推动金融管制的放松有一定刺激作用,但是,在当前金融形势复杂之际,它更易导致金融不稳定。例如,余额宝将低息的储蓄存款变为高息的同业存款,不仅提高了银行吸存的成本,而且,由于同业存款不纳入存贷比考核,这种转变又迫使银行要么收回贷款(意味着项目终止、企业破产),要么用短期、高息的理财、同业业务来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而且,包括余额宝在内的各种金融产品,往往利用高收益、甚至是由互联网企业补贴形成的高收益来吸引客户,其经营的稳健性令人质疑,流动性风险不容忽视。就“人人贷”而言,其发生发展的前提也是没有金融管制和监管,因此,其潜在风险与过往的“非法集资”无异:一旦借款人违约,出资人、借款人以及网络平台和第三方担保者之间的合同纠纷将会导致大量的“三角债”。即使在金融自由化的美国,对于P2P这种筹融资模式也进行了法律规范:2008年美国证监会要求P2P平台必须将其产品注册为证券,并接受监管,这对当时“欣欣向荣”的P2P平台打击甚大。
总之,短期内对所谓的“互联网金融”采取规范甚至限制是必要的。但是,着眼于长期,更应该尽快采取改革措施,在完善金融监管的基础上,放松金融管制。例如,需要改革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及其背后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充分发展资本市场并借此推进,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准入及退出机制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正如蒸汽机的出现取代了基于人力和畜力的货物运输和贸易模式一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电子商务、电子支付和网络互动平台成为商业贸易发展的长期趋势。实体经济的需求决定了金融的发展,因此,基于电子商务、电子支付和网络互动平台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将决定金融机构未来的业务调整方向和新产品的开发。可以想象,随着金融管制的取消,无论是现有的金融机构,还是希冀进入金融业的互联网企业,都可以在统一的金融监管原则和框架下实施公平有序的竞争。(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热门推荐:
  搜狐科技 文/杨舒芳
  2016IT领袖峰会的最后一个分论坛是关于互联网金融。出乎意料的是,现场不少听众反映,这可能是全程峰会中最精彩的部分。
  主要的讨论点在于,在BAT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以及京东金融、陆金所等小巨头的威胁下,创业者做互联网金融,还有没有机会?
  互联网金融为什么是个机会?
  国内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之迅速,一向有弯道超车之说。
  信儿富CEO王征宇说,你在美国说互联网金融没人知道,英语当中连这个词都没有。因为这个问题在30年前就解决了。靠的是美国三大征信局的广泛覆盖,几乎全美人群都覆盖到了。同时,80年代的美国还解决了运算的问题,包括现代数据库技术、现代存储技术、现代信息分析技术。
  但中国的情况不一样,直到今天,也只有3亿人被银行金融体系所覆盖,也才被央行征信体系所覆盖。如果用这3亿人的数据去建模型,那么只能在这3亿人当中用。其余的人没有信贷行为数据,如何用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是个难题。
  并且,银行也走不出这3亿人的圈子,只能在3亿人当中做,因为银行受风险指标和定价的限制。
  他的结论是,3亿人之外的市场,是留给创业者的。因为BAT也没有机会。
  因为BAT太大了,承受不起这个失败造成的损失。金融一旦失控,可以造成不可收拾的结果。这个问题的控制点,在于风险控制,需要定价,和风险定价的环境。但BAT在金融方面,走的都是重资产的道路。
  他认为,3亿人之外的市场,机会只能属于数据驱动的、轻资产的非金融机构,创业者机会很多。
  BAT为什么没有机会?
  那么,BAT为什么不能撑起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使命?
  此时要问一个问题,就是BAT有哪些资本。王征宇认为,BAT有两样东西,是大家公认的,一是钱,二是数据。
  在他看来,BAT是有钱,但不是真有钱。如果真有钱,就可以像华为这样,不需要到外面去找钱了。所以可以认为,他们拥有有限的钱。而对于金融市场来说,可能远远不够。
  第二,关于数据,马云的DT说,用在金融领域可能并不适用。王征宇举了美国的例子,谷歌、facebook、亚马逊等,他们的数据量跟BAT至少在一个量级上,甚至多得多。但谷歌并没有想要做互联网金融。
  事实上,从美国的金融业来看,有一件事情很有趣。在美国排名top10的银行中,只有一家机构是30年之内发展起来的,其它9家都是百年老店。这家机构是Capital One。它的发迹,就在于30年以前发明了一套数据系统,靠大数据、大分析、自动决策来做业务。他们是美国邮局和三大征信局最大的客户。
  有另一家公司想复制CapitalOne的模式,就是LendingClub。不同的是,LendingClub最开始,是将facebook作为数据来源,和发放贷款的依据,和如今BAT的大数据模式很像。但这种方式最终失败了,LendingClub回过头学Capital One,到美国征信局拿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再通过美国邮局发信,让用户来注册,发放贷款。
  所以说,借贷数据外的其他网络数据,确实有用,但作用有限。
  监管该松该紧?
  主持人提出一个问题,在宽松的创业环境下,互联网金融的野蛮发展会导致一些问题,如果情况严重,甚至可能会像美国的次债危机。那么现阶段的监管,要不要从严?
  达闼科技CEO黄晓庆认为,目前P2P行业的杂乱,很大程度是由于门槛太低,以及监管不严。“阿猫阿狗阿牛都可以开一个P2P公司,从业执照呢?”他表示,在美国,贷款公司的每一笔投资都要立即向监管部门发资料,不然就会被罚钱的。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监管部门的严格,就像警察看小偷一样。
  和玉另类投资管理合伙人曾玉则建议,监管不要停留在发执照、牌照方面,更多的要从专业的方向去评估P2P公司。如果一个P2P企业能够获取到真实的大量的数据,同时数据处理能力也很强,就是OK的。另外中国上十亿人没有进入央行征信系统,如果有创业公司能把全民信用体系建立起来,是非常伟大的。
  科通芯城董事长康敬伟分析,从他们每天的数据看,中小企业借钱依然是件困难的事情,要在市场上用很高的担保成本,才能拿到很少的贷款。中国有300万家中小企业,99.99%的都需要流动资金,这就是刚需。
  他们尝试做了一个企业贷款团购业务,把很多小企业的需求打包,变成几十亿的规模,来跟银行谈,但遇到了牌照问题。牌照申请下来后,新的问题是,小贷牌照最多只能贷500万,但做企业业务,500万是满足不了需求的。很多时候,监管机构的制度远远落后于这个市场发展的,应该从这个方面修正。
  王征宇则表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就像给小孩穿衣服。衣服必须得穿,但又不能穿的太紧。最好的衣服是一个毯子一裹,让小孩子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由搜狐科技记者杨舒芳维护,关注各种好玩的互联网公司。欢迎关...
知名IT评论人,曾就职于多家知名IT企业,现是科幻星系创建人
未来在这里发声。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立足终端领域,静观科技变化。深入思考,简单陈述。
智能硬件领域第一自媒体。起底互联网金融的2015,这10件大事你不可不知-互联网的一些事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BAT之外,互联网金融还有没有别家的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互联网金融2016年焦点:千万级用户之争、全面移动化--百度百家
互联网金融2016年焦点:千万级用户之争、全面移动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16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究竟会发生什么呢?
过去一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就像一艘行驶在大风大浪中的巨轮:规模很大、增速很快、前景可观,但类似于e租宝这样的害群之马却让整个行业蒙上阴影,不过,这并未改变一个事实:互联网金融行业依然在蓬勃发展。移动支付、网络理财、网络借贷、个人征信、场景分期等互联网金融业务都在剧烈地改变着金融业态。那么,2016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究竟会发生什么呢?
第一,2016年将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收割季。
2016年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将是第一个收割季:陆金所刚完成9亿美元IPO,并计划在年内启动IPO;蚂蚁金服正在进行B轮融资,涉及金额或超过100亿元,有消息称这是为上市做准备;百度则成立金融事业群来加强对金融业务的管理,或在憋大招。除了BAT投入之外,还有玖富等专业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有可能会宣布巨额融资额乃至启动上市。尽管宜人贷在2015年成为网贷第一股,但可预期,2016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将迎来更密集的融资和上市。
第二,互联网金融将结束监管不清晰的状态。
互联网金融行业是一个快速成长的新兴行业,由于监管完善需要时间,所以初期存在草莽增长无序竞争的现象。鉴于互联网金融涉及到资金,有效的监管非常有必要,否则将会出现更多的e租宝事件——这里的监管不只是指网贷,网络理财、网络支付、网络保险、网络基金、股权众筹各领域都需要更有效的监管。正规靠谱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一直期待着监管落地,以淘汰那些害群之马,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在,网贷监管细则已公开征求意见,个人征信牌照陆续发放,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近日获得国务院批复成立…来自于官方或行业自发的监管体系正在完善,行业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一些浑水摸鱼的骗子或者实力不济的投机者,很可能会出局。
第三,互联网金融开抢『千万俱乐部』船票。
每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出现第一阵营、第二阵营,直到最终的超级寡头出现,例如互联网行业的BAT,电商行业的阿里和京东…现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从用户规模来看已经可区分出阵营:玖富继2015年3月成为第一个超过千万注册用户的平台,现在注册用户又率先超过2000万;陆金所中国平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已拥有1903万用户;拍拍贷的注册用户在2015年11月底达到1085万人,只有这三家进入『千万用户俱乐部』,可算是第一阵营互联网金融平台。诸葛理财、铜板街以及宜人贷用户量超过500万,可算第二阵营。
这就像当时移动互联网玩家的船票一样:用户量超过1亿是船票,之后大家开始比拼谁的日活跃用户(DAU)超过1亿,但基本能够用用户规模来区分出一个公司的实力,因为互联网业务,用户即资产,用户规模基本可反映一个互联网公司的体量。互联网金融平台并非消费级、高频率业务,所以追求亿级用户并不现实——支付业务除外。对于网贷业务而言,千万级用户已很客观,毕竟ARPU值很高,用户忠诚度也高,虽然互联网金融并不是高频消费,但只要理财了、借钱了、投资了,就与平台发生了很持续的联系,这让互联网金融平台每一个用户价值更高,获取成本也会高很多,所以互联网金融平台千万级用户规模已经是一大门槛。纵观现在用户规模超过一千万的平台,玖富和拍拍贷分别成立于2006年和2007年,可谓十年磨一剑,陆金所成立于2011年但有中国平安加持才能赶上来。其余互联网金融平台要想去超越前者多年积累,如无巨头加持或找到弯道超车,并非易事。
第四、互联网金融升级为移动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相对古老的行业:玖富2006年成立,彼时iPhone都才刚刚出现,移动互联网还在萌芽期。所以互联网金融最初是基于PC的,网购需要用电脑才行,网银需要用IE浏览器还需要U盾…现在一大趋势是,移动互联网正在越来越多场景取代PC,互联网金融同样不例外。
在网络安全等技术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人们可以用手机获取更多互联网金融服务,例如理财、支付、转账,更重要的是,手机比PC可以做得更多:比如免费、及时和细致的业务提醒,比如对用户大数据的了解和挖掘,比如理财红包这样的社交玩法,再比如用手机进行大部分网银操作。
接下来互联网金融会越来越多地基于智能手机开展,只兼容Windows+IE的传统互联网金融业务都必须去兼容移动设备,有一些玩家很早就意识到这样的趋势,玖富很早就全面放弃PC主攻移动,从微信H5开始再到自家App,基于各种移动渠道开展业务,现在2000万注册用户中有1800万来自移动端,其已经是一家移动互联网金融公司。相信2016年其余互联网金融平台都会追求移动用户、移动交易比例,来谋求移动转型,顺应用户需求和行业趋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6917
阅读:6000
热门文章HOT NEWS
杨君君杂潭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at移动互联网布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