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办理残疾证的条件需要大数据

数据说话:为啥不办残疾证哩?调查结果大揭密
  残疾人为什么不愿意办理残疾证?不少媒体报告过这样的问题.
  比如大庆晚报报道中,某残联维权科科长表示,主要是残疾人主观的原因。“办理残疾人证坚持的是自愿原则,明知道是残疾人,但人家不愿意办,你也不能强迫给他发个证呀。”无奈地说。
  金山网资讯中,在某市残联行政审批处处长看来,一些残疾人及家属存在自卑心理;另外,不少人因病致残,只认可病人身份,却不知自己也属于残疾人;再则,一些残疾人对政策不太了解,认为办证是个麻烦事。
  那么,事实真是像他们所说的一样么?闲话少说,我们看看残友们怎么说。
  第一题:为什么残友不愿意办证?
  还有残友们说:
  a健全人有证的也不少!
  b残疾程度轻的不给办!
  c哪家有残疾人(还能不知道)?他们是装疯卖傻!
  d在我们这儿要想办残证是要给好处费的!
  第二题:办理了残疾人,残友们得到了哪些好处呢?
  另外,还有残友们表示:
  a公园免费不一定,公交免费要办专业公交卡,只拿残疾证还是不能免费。再说残疾证也不是很耐磨,携带不太方便。
  b虽然办理了残疾证,可是不管工资高低,都没有用人单位要你,悲哀!
声明:凡本站转载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旨在分享。如对版权有任何疑问,可电邮联系.
如QQ客服人员都不在线,请发邮件至:欢迎访问十堰市纪委官方网站!
《中国纪检监察报》:十堰“大数据”发威 “微腐败”现形
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如果不是一场悄然刮起的“大数据”反腐风暴,这个生活在鄂西北偏远乡村的胡际田老人也许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危房改造款被村上“管这块”的人偷偷拿走了。两年时间,十堰市房县姚坪乡金牛村村文书杜金虎利用职务之便,以胡际田的名义申报农村危房改造,“李代桃僵”将8000元补助款“补”进了自己的腰包。该案线索的发现,源于一次常规性的“大数据比对”。今年以来,十堰市将反腐焦点放在基层民生领域,推行和运用“大数据”监督系统,深入挖掘问题线索,实现惠民政策精准监督,以期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大数据”督查让“微腐败”无处藏匿发现隐形变异“问题线索”24.5万条&“李某是领导干部余某的家属,在吃低保”、“辑某有工作、有公司、有车仍在吃城市低保”……5月25日,当房县纪委工作人员将全县人口户籍、车辆及发放低保、领取种粮补贴等数据信息导入湖北省运用大数据开展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平台时,一批穿着“隐身衣”侵占惠民资金的“微腐败”问题立即暴露出来。“大数据太精准了!平常监管也下了不少力气,没想到问题还有这么多!”涉及惠民政策落实的部门人员由衷赞叹。“民生监督不力,惠民政策就难以‘放水到田”。十堰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胡超文说,“‘大数据’下的精准监督,让我们找到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好抓手。”今年4月底开始,十堰市纪委在收集整理2014年以来全市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相关数据信息基础上,建立了8个方面的“源数据库”和15个方面的“比对数据库”,运用省纪委开发的软件进行了大数据分析比对,并重点对领导干部、财政供养人员、村干部及亲属与民争利、虚报冒领等7类线索进行“聚焦扫描”,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次一方案”,深挖“四风”和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发现隐形变异问题线索24.5万条。“人在干,云在算”。郧西县羊尾镇政府干部李新,多领了265元的粮食补贴被数据录入,深有感触地说:“小便宜、小利益今后是绝对不能沾了”。他不仅上缴了违规资金,还赶回老家竹坪村宣传政策,促使该村退回违规资金5万余元。截止7月25日,全市3586名违规领取惠民资金人员被“数据铁笼”系统录入而主动退还违规资金1483.25万元。&&抓牢“问责绳”牵好“牛鼻子”&167名干部因大数据核查不力被问责&“有的核查小组沦为‘标本猫’,村干部本是被核查的重点对象,却将问题线索核查工作交由他们‘代劳’”、“谢新才去世10年还在领取补贴,但查不出来是谁领取了,这要从财政所及村干部调查入手,进一步核查”……&6月12日,房县园艺厂党委公开通报大数据核查工作“问题清单”。“这次核查出全厂有6名党员干部在惠民资金上动‘歪脑筋’,让我们受到‘猛击一掌’的警醒,在惠民资金大数据核查中,必须把主体责任一竿子插到底。”园艺厂党委书记丁辉说。运用“大数据”打通惠民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没得推也没得脱。为防止基层干部在大数据监督中“蜻蜓点水”或互相“捂盖子”,该市大数据专班实行一天一督办、三天一报进度、一周一小结,对进展缓慢、工作不力的单位及时通报反馈,并成立巡查督导组对普查中查否的问题线索按照30%的比例进行抽查,持续把责任传导到“神经末梢”。丹江口市推行日报告和销号管理制度,每天通报各地进度,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郧西县将查否的问题线索交由村民监督委员会审查,村村张贴“公示牌” 、户户发放“监督卡”,确保群众监督不缺位;郧阳区入户核查实行手机拍照取证留痕,做到全核全查,一户不漏;房县将问责的“板子”狠狠打下去,先后约谈9名单位“一把手”,对18名失职渎职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问责,责令5个工作组重新开展核查。大数据复核抽查中途“开小差”,带领同事“赶场聚会”,郧阳区五峰乡药监所所长兰海被立案查处;因履责“半醒半睡”,造成大数据核查工作进展不力,丹江口市3个乡镇党委、纪委“一把手”台上“扫面子”,台下“挨板子”……大数据核查以来,该市167名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因推动工作不力被问责。高扬“问责鞭”惊醒“梦中人”。全市干部纷纷带着问题线索进村入户开展“地毯式”核查,市、县巡查督导组对查否的问题线索进行“抽丝剥茧”,先后查实问题线索10.28万条,督促整改问题3.8万个。&&&&&分类处置整肃“微权蝇贪”严查七类违规行为处置2955人&“窑淮镇化鱼村支部书记沈从安冒领4户粮食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8573.15元,虚报其妻子、儿子土地面积骗取农业补贴2195.95元,已被立案调查。”……连日来,房县新闻媒体“隔三差五”地通报干部违规领取惠民资金的典型案例,持续释放动真碰硬、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让心存侥幸者“望风止步”。“看到纪委公开曝光的案件,心里直‘打鼓’,晚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今天专门来向组织交代问题,请求宽大处理。”7月22日上午,2名特殊的“访客”来到房县青峰镇纪委,主动上缴违规套取的2800元粮食直补款。开展大数据监督检查以来,十堰市坚持边核边改,边查边通报,重点严处“圈子套”、“合伙分”、“个人骗”、“亲属补”、“关系送”、“样样捞”等七类违纪违规行为。对涉及虚报冒领、以权谋私、优亲厚友、失职渎职1773名党员干部一律追责问责;对于主动纠正错误、上缴违规资金的1182人给予从轻或减轻处理。通过精准规范一批、取消清退一批、查处追责一批,实现了监督执纪问责效果最大化。大数据的监督,强化了“村官”的纪律规矩意识,让“最清楚的人”成为“最清醒的人”。郧西县夹河镇腰滩河村村委会主动将农业补贴违规资金6235元上缴到镇纪委。“过去为村集体套取资金偷偷摸摸像‘做贼’一样,怕群众发现,如今上交不符合政策的惠农补贴,卸下了心里包袱,可以挺直腰杆干事了。”该村村书记邓家友轻松舒畅的心情溢于言表。“下一步将趋势而上,制定整改措施,堵塞漏洞,积极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按照‘制度+科技’、‘数据+平台’的思路健全民生资金项目监管机制,运用大数据手段编织制约权力的‘笼子’,实现权力运行全程电子化、处处留痕迹的目标,成为监督惠民政策落实的‘第四只眼睛’。”十堰市委书记周霁说。&
上一篇:下一篇:
1巡视工作,通过发现问题移交线索实现“打虎拍......
2“纪委的职责是反腐败,何必盯住细枝末节的小......
3近年来,武当山特区纪委监察局注重做好监督执......
48月23日上午,市政协机关纪检组组长肖群召集......
5近日,丹江口市纪委召开常委会,决定对该市农......
全国各省市纪检监察网
全省各市州纪检监察网
全市各县区纪检监察网
Copyright © 2015 Powered by www.,十堰纪委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共产党十堰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版权所有
电话咨询: 邮箱:admin@建始网讯(特约记者谭玉凤&通讯员陈明会) “花坪镇易家荒村村干部王某,借申报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需要其签字便利,以残疾人刘某的名义骗取危房改造资金7000元。”日前,建始县通过运用“大数据”对全县残疾证办理突出问题情况进行专项治理,一批违规违纪问题露出水面。据了解,建始县作为全省两个试点县之一,在运用大数据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之后,继续开展大数据延伸拓展工作,对全县残疾证办理突出问题情况进行专项治理。通过大数据对16000余条残疾证办理信息进行比对,发现存疑问题线索719条,运用“地毯式”核查、“巡回式”督查、“重点式”抽查、“评卷式”验查、“点穴式”复查等五查工作法,进村入户对存疑问题线索进行全面核查,查实问题110条,涉嫌违规违纪资金23.8万元。主要存在“少数党员干部以权谋私、持证残疾人残疾等级与现状明显不符、借残疾证享受优惠政策、死亡人员没有及时停发两项补贴”等四大类问题。下一步,建始县纪委将对查实的问题线索进行分类处理,对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并对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公开通报,形成震慑。同时将督促相关部门对残疾证办理及惠民政策补贴落实中在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规范办理残疾证以及惠残助残补助落实,真正还惠于民,切实增加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编辑 樊淑贞)
中国建始网 掌握新生活
中国建始网 掌握新生活十堰“大数据”查实问题线索10万条
发布时间: 16:49:00来源:
湖北日报讯 (记者饶扬灿、通讯员贾桂芝、陈燕)“领导干部余某的家属在吃低保。”“谢某去世10年还有人在替其领取补贴”“村支部书记沈某冒领4户粮食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8573.15元”……至昨日,十堰运用“大数据”核查共发现隐形变异问题线索24.5万条,查实10.28万条,督促整改问题3.8万个。
该市纪委在收集整理2014年以来全市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农村危房改造等相关数据信息基础上,建立了8个方面的“源数据库”和15个方面的“比对数据库”,运用省纪委开发的软件进行大数据分析比对,并重点关注领导干部、财政供养人员、村干部及亲属与民争利、虚报冒领等7类线索,深挖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
目前,该市3586名违规领取惠民资金人员已主动退还违规资金1483.25万元,167名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因推动工作不力被问责,1773名党员干部因涉及虚报冒领、以权谋私、优亲厚友、失职渎职等行为而被追责问责。
(作者:&&编辑:丁燕飞)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残疾证如何办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