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有喜怒哀乐图片吗?

任正非为何担忧华为的未来?|华为|任正非|全球化战略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任正非为何担忧华为的未来?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江濡山
  任正非先生是一个“先知先觉、思维深邃”的智者,他已经意识到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而无形的危机风暴正在袭来、正在向跨国财团施压。最基本的价值准则如何仍然模糊不清或者与未来全球市场利益格局的变化规律有明显错位,任正非和他的核心团队显露出诚惶诚恐的心态。
离开任正非的华为何去何从?
  自进入21 世纪以来,上帝似乎在用无形而巨大的手,加速推动全球化的进程,而全球化又大大推动着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新整合,眼下,无论是高度发达的美国、德国,还是“睡眼惺忪”的中国、印度;无论是养尊处优的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困惑迷茫的亚洲资本主义经济强国,都尚处于这场全球化主主导下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剧烈的优化调整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两大看点:一是主权国家的经济控制权必将被逐渐削弱,二是跨国财团的全球化发展运营的战略及国际化布局策略至关重要。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已经有少数跨国财团(比如美国苹果公司、韩国三星集团),开始越来越明显地摆脱主权国家的“束缚”,加快全球化投资及管理布局,而多数财团上不知如何应对。因此,我要说一句“点化”的话:跨国财团的最高领导决策者的全球化思维及战略决策至关重要。
  中国现阶段有一个很牛的、被誉为真正具有跨国财团“修养和气质”的国民营企业,他就是任正非先生领导的华为集团。据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KPMG)审计显示:“华为公司2013年度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390亿元,同比增长8.5%;净利润为2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4%。按美元口径,华为去年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1.6%(395亿美元)和38.2%(34.7亿美元)。2013年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进入全球前三;企业业务收入增速超过30%。
  华为提出,未来五年将保持平均10%的增速,到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增长至700亿美元的目标。”有鉴于此,不妨先阅读并解析一下华为公司最高首脑任正非前不久的一段个人言论:
  任正非:历史上多少大公司是在非常成功之后走向大衰弱。70年代日本电子工业很成功,钱多到可以把美国买下了。日本在模拟电子很成功,但在数字转型的时候保守了,让美国超越了。MOTO是蜂窝移动通信商用系统的发明人,模拟时代太成功了,就在数字化时代退出了市场。
  过去的AT&T为什么失败?因为他们没有想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当然我们当时也没有完全想到。现在带宽的需求是被压抑了,压抑后我们就一厢情愿的认为越宽越好。那是不是越宽越好呢?
  点评:任正非的这一判定,只是从技术进步及全球市场竞争的角度进行阐述,而这一现象的背后则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不适时宜”的公司,在打盹犹豫的时候,就会被淘汰出局,国际上曾经务必辉煌的AT&T、柯达、MOTO、索尼、松下等财团,无不说明全球化的残酷与“公正”。 因此,对于跨国财团而言,要善于从全球化视野,并以全球化思维审视和运筹自身的发展。
  任正非:我们怎么能对应这个时代?我现在不知道。当我们最早提出管道概念的时候,大数据的思维描述刚发育,管道有多粗,流量有多大我们还不知道。我觉得无线比有线更有希望搞明白最终客户需求,因为无线在离客户最近的地方,比较贴近人的基本需求。现在成功的过程中,哪些东西会构筑我们的死亡。蜂窝当初是为了适应话音时代的而设计的覆盖方案,可能无法支持高密度的数据覆盖。
  但高密度覆盖的基本方式是什么,什么带宽是大量最终客户的基本需求,我真的不知道,如果你们技术假设思想错误了,我们发出去几十万个基站了,我们升不了级了,怎么办?这个时候越成功就构建了我们越大的历史包袱。未来有很多不可预知性。哪怕我们几十万基站已经下去了,只要我们率先比别人知道了,早一点知道我们错在哪,就可能早一些避开失败的轨迹。我们在追赶的时候是容易的,但在领队的时候不容易,因为不知道路在哪儿。
  点评:可以看出,任正非先生是一个“先知先觉、思维深邃”的智者,他已经意识到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而无形的危机风暴正在袭来、正在向跨国财团施压,可是他或许还没有更深刻的意识到:这样一种危机风暴的“推手”就是全球化运动自身的巨大能量使然,而这种危机风暴会同时带来巨大儿全新的发展机遇。如果不是站在长城上而是站在喜马拉雅之巅来环视全球市场,或许任正非先生会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任正非:我当年精神抑郁,就是为了一个小灵通,为了一个TD,我痛苦了8至10年。我并不怕来自外部的压力,而是怕来自内部的压力。我不让做,会不会使公司就走向错误,崩溃了?做了,是否会损失我争夺战略高地的资源。内心是恐惧的。
  TD市场刚来的时候,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投入,所以没有机会,第一轮招标我们就输了。第二轮我们投入了,翻上来了;第三轮开始我们就逐步领先了,我们这叫后发制人战略。但那8年是怎么过来的呀?要我担负华为垮了的责任,我觉得压力很大呀,这么多人的饭碗要敲掉了。因为不知道,所以很害怕,才很抑郁。
  现在你们也是高处不胜寒。无线走到这一步了,下一步要怎么走。到底我们将来技术思想是什么?技术路线是什么?我们假设这个世界是什么?我们假设对了,我们就正确了可能也就成功了。我们假设错了,那我们可能就会进入类似北电、MOTO一样的衰退。
  思科在全世界IP是独树一帜的,多么先进。它在核心路由器上的一个投资错误就被华为超越了。那你以为华为就不会被别人超越吗?所以我们应该在最好最繁荣的时候讨论华为的崩溃和衰退,也许能找到一条路来。
  我们不知道客户需求是什么,预见客户的需求都是鱼翅燕窝,如果客户的基本需求是麻婆豆腐怎么办呢。我们鱼翅燕窝做了一大桌,但人来了只吃麻婆豆腐怎么办呢?怎么知道无线带宽的最佳需求到底是多少呢?这一点我也不清楚,就多听听专家们的意见。把握客户的真正需求,坚持主航道的针尖战略。
  点评:从任正非先生的这番言论看出,他自诩“华为公司”也是全球知名跨国财团之一,自已显然也是全球顶尖商业领袖,应当与比尔盖茨之流齐名。其实,这只是他个人的良好感觉。在我看来,任正非无疑是中国本土出土的,少有的卓越的商业思想家之一,他领导下的华为,目前虽然业务遍布全球,但只是一个低调求实的配套服务生的角色。
  客观来看,任正非先生本人及其领导的华为公司,目前尚不具备全球化文化和全球化战略思维,充其量只是具有短期的全球化市场及商业竞争意识。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有“应该在最好最繁荣的时候讨论华为的崩溃和衰退”这样的忧患意识。正视现实,对于任正非及华为来说,不仅有来自内部的管理文化及技术创新之压力,也有来自外部的全球化大潮冲击的压力。
  任正非:未来世界信息的发展是无穷无尽的。互联网时代不是指网络,一定不要把互联网时代理解成了网络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了人们的基本需求,网络只是一个承载工具,端到端连起来,老百姓也是互联网的组成部分。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导致了英国的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强盛,但蒸汽机不是基本需求,只是代表水的动力发生转变,因此它只是一个工具。网络这个工具和蒸汽机一样带来世界整个生产方式的改变。现在有人在网络上描述华为的战略是针尖战略,我认为他说出了真理。我们收窄战略面,在针尖领域,踩不着别人的脚。我们在主航道上是针尖战略。
  针尖战略就是冲到最前面。不与别人产生利益冲突。我们要从战略格局构建我们未来基本技术理论和思想。我们在无线上数学的突破还是有基础的,但在有线网的数学上投入是不够的。现在我们缺思想家和战略家,只停留在将军层面。如果我们都只会英勇奋战,思想错了,方向错了,越厉害就越有问题。所以我们希望你们中间能产生思想家,不光是技术专家,要产生思想家,构筑未来的世界。
  我们应该演变,即便有了长远的战略思想,也是在今天的思想上逐步演变,逐步改进。不要妄谈颠覆性,认为革命一定会被接受,不见得。苹果的成功是四十年的积累成功的,个人电脑就是苹果发明的,图形界面也是苹果发明,苹果iphone的成功是四十年积累的突破,并非一日之寒。
  有时候我们不要总想用革命性思想使自己颠覆,人类需要的不是颠覆,人类需要的是技术高质量的继承与发展。产品创新一定要围绕商业需要。对于产品的创新是有约束的,不准胡乱创新。贝尔实验室为什么最后垮了,电子显微镜是贝尔实验室发明的,但它的本职是做通讯的,它为了满足了科学家的个人愿望就发明了这个电子显微镜。发明后成果丢到外面划不来,就成立了电子显微镜的组织作为商业面的承载。
  所以无边界的技术创新有可能会误导公司战略。我们现在要成就的是华为的梦想,不是人类梦想。所以创新应该是有边界的,不是无边界的。
  点评:任正非的确是一位头脑清醒且行为理性的商界精英。他的创新思维既不是跟风炒作,也不是盲目拓疆,而是按照固有的策略稳扎稳打。他曾经说:“要防止盲目创新,四面八方都喊响创新,就是我们的葬歌,盲目创新会发散了公司的投资与力量,别那么互联网冲动”。
  但是,谈到战略,我认为华为目前只有策略没有战略,或者说他们所说的“管道战略”、“针尖战略”等都不是真正的战略。虽然任正非先生口口声声说战略思维、战略格局。但是,恐怕在任正非大脑中,在未来全球化发展大趋势、大背景下,华为的发展战略未必清晰可行。
  华为公司作为一个非常国家化的公司,在全球利益格局正在加速裂变整合的趋势下,其面向未来的全球市场的角色及利益定位是什么,发展使命是什么,发展的目标、方向及阶段性策略是什么,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资源配置计划又是什么?
  这些最基本的价值准则如何仍然模糊不清或者与未来全球市场利益格局的变化规律有明显错位。正因如此,任正非和他的核心团队才显露出诚惶诚恐的心态,才有“我们怎样应对这个时代”的感叹,因为谁也岁也不知道下一颗地雷埋到底埋在什么地方。
  (本文作者介绍: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员,政府及财团大型投资项目顾问,产业项目风险及可行性评估专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员,政府及财团大型投资项目顾问,产业项目风险及可行性评估专家。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华为的野心有多大多刺激?看完你就知道了_中国派
华为的野心有多大多刺激?看完你就知道了
作者:中国派转载
【中国派 报道】前几天参加了华为的荣耀年会,这样的一个年会完全不同于华为的风格,从原因来充满职业化,到了今天时尚、青春、动感的节奏。想必大家有很多不同的感触。
但是在这个会上,传达的很多信息我最为关注的却是hllink和Liteos。这才真正体现了华为的野心,同时有可能改变整个格局。今天这件事,可能感到震动的人不多,相信未来三年后,这件事的影响,远远不是几款产品,也不是华为风格的改变,而是巨大深远意义的准备。
我们都知道,操作系统是PC等智慧产品的核心,也是最底层的的基础,只要掌握了操作系统,在整个产业中,你就居于控制地位,就可以影响各种应用的生存发展,就可以形成整个合的力量,做自己的操作系统,处于产业链的顶端,这是所有顶级企业追求的目标。然而能够摘下这皇冠明珠的,只有极少数企业,无论是通过行政的力量,还是企业的力量能真正做成一个操作系统,都不容易。而它最重要不是技术,而是推广,是别人接受你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全世界成功的操作系统,需要三点:
一是时间上先入为主。就是你必须最早切入这个领域,做出了产品,产品被较早的接受,这样就可以先入为主的占据了主导地位,以后别人来撬动你,就比较难。PC的操作系统,当微软占据了操作系统的主要市场时,虽然像OS2这样的操作系统希望冲击微软的市场,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今天手机的操作系统,中国的技术未必有多少差距,但是Android的强大,不仅是技术,它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手机,要想替代它,很难被用户接受。
二是具有开放性。像苹果一样,做一个系统只是自己用,也只是自己的产品支持,这也只有苹果能够做到。操作系统必须开放,必须支持大量的产品和设备,这个从Windows到Android都是证明。
三是适应终端发展的用户体验。占领先机,具有开放性还不够,操作系统必须适应终端的发展,我们都知道Windows在PC上非常强大,在手机操作系统研发上微软也走在前面,一度也占领了大部分市场,最后还是被基本上赶出了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在最早的思路上,Windows Phone的思路还是要照搬PC的思维,没有适应手机的需要。这方面iOS和Android就完全不同。
从世界操作系统的发展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当一个产业正常发展时,后来的操作系统基本上没有可能争夺已经成功的操作系统市场机会,windows的市场有很多人想抢,但是没有一个人是真的能够抢到,但是终端设备转向智能手机时,即使是微软自己也起了一个大早,却失去了市场机会,重要原因,过去的系统无法适应新终端的需要,但是一个传统的操作系统公司却一定带着旧的痕迹,很难在摆脱过去的羁绊。
终端的转换,才是新的操作系统的机会
未来我们正在从一个互联网时代转向智能互联网时代,终端不仅是手机,还会有更多的新终端加入,这些终端和手机会有很大的不同,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要求体积小、低功耗、新交互。因为智能终端产品如眼镜、手环,很多都是很小设备,所谓寸土寸金,大体积的操作系统,一定要占用更多的存储和运算的开销,必须体积小,而这些设备电池也不可能很大,功耗自然要低,还有交互是用屏幕来划动,其实效果未必好,也需要新的交互能力。这意味了手机系统并不能适应智能设备。
华为的LiteOS,仅10KB左右,并且通过Hilink通信协议,把所有智能设备通过一个平台可以联结起来,IoT芯片可以为智能设备提供更多支撑。这个野心是巨大的,也许在手机领域争夺操作系统,还是一件非常复杂的难事,但是在智能设备中,一开始就做出自己的操作系统,并且通过多种能力形成产业链与支撑能力。今天世界上又有多少企业做到呢?这个层面上,华为是占领了一个巨大先机,而这个市场的机会也是远远超出PC的手机的市场。
智能设备操作系统,这个野心够大,也够刺激。
中国派管理员
参与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atuser--一张图告诉你华为荣耀7在国外到底有多火
作者:佚名
字体:[ ] 来源:互联网 时间:06-29 16:58:38
荣耀7再次登上了纽约时代大屏
华为荣耀7将在6月30日面世,这也是2014年12月荣耀6Plus登上纽约时代广场,间隔了半年时间,荣耀7再次登上了纽约时代大屏,也算接下了荣耀6的接力棒。
上面这幅是荣耀7发布会宣传海报,主题为:&Honor 7 is waiting for you in Beijing,June 30th.&翻译成中文:荣耀7将于6月30日在北京等你。
华为荣耀可以说一直以来都是以&全球化&来进行发展的。自从2013年12月荣耀品牌发布后荣耀智能手机开始在亚洲和欧洲很多国家开售。仅仅是2014年一年时间荣耀就已经就卖出2000万部手机。而现在2015年华为更在推荣耀的全球化之路。
大家拭目以待6月30日华为荣耀7带给我们的惊喜。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12345678910
最近更新的内容华为的国际化战略案例分析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华为的国际化战略案例分析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015中国企业国际化指数排行:华为第一万达第二
2015年度中国企业国际化指数排行榜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正由初期的以能源及矿产为主导的资源驱动型,转变为多元化技术及服务型驱动。
在经济增长放缓新常态下(见图表1),外界曾悲观预测会加速资本流出,中国会在2014年变成资本净输出国。这个推测不仅被证伪,2014年中国还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外资流入国,并且连续3年保持了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地位。中国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其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联合国贸发组织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还有一组值得关注的数字,2014年中国积累对外投资总量全球排名第八。
“对外投资其实是与国家资源分布相关的数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一个13亿的人口大国,中国资源的分布并没有达到最优。这个排名与中国不太匹配。”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华商研究中心主任康荣平教授说,很多比中国小得多的国家都排在前面,最典型的代表是日本,他们大量的资源配置在国外,虽然P很小但是GNP很惊人。
这是一个国家战略层面的问题,从2014年开始,高层已经做出很多重要的部署。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峰会上向世界宣告:未来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将增长近三倍,达到1.25万亿美元。由此推算,今后每年中国的对外投资额都将在1000亿美元之上。2015年3月底,“一带一路”远景与行动文件正式颁布。“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则是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中亚、西亚、南亚和东南亚国家。这条涵盖44亿人口,经济规模达21兆美元,涉及60多个国家的经济带,不仅对于中国国际化意义重大,对于整个世界全球化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此外,2014年3月,中国政府针对海外并购颁布了新的政策和规章,用以简化海外并购手续,提高并购效率。
这些国家战略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契机,必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借助这个机会打开国际化新思路。可以预测,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将会成为浪潮,作为走出去最重要的方式——跨国并购也将不断刷新纪录。
2015年9月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步伐一直处于加快状态。从2004年到2014年10年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5%,交易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仅在2014年,中国企业在海外已完成的并购数量就有154起,交易规模高达261亿美元(见图表2)。
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经历了一次小高潮,2010年债务危机波及整个欧洲,中国企业再次大规模出海,海外并购又迎来一次高峰(见图表2)。《中国企业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股国际化潮流,2011年推出了中国榜,系统梳理中企国际化进程中的成绩和痛点,以此为更多计划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帮助和指导。经过5年的探索研究,我们的评选榜单由50强调整为20强,并在今年增加了国际化新锐榜的评选,希望他们的经验和教训能够给更多的中国企业提供借鉴。
新趋势与新亮点
并购行业重心转移:由初期的以能源及矿产为主导的资源驱动型并购,转变为多元化的技术及服务型并购。
对比近5年相关行业数据(见图表3),可以看出,从2011年至2015年,中国企业在海外实施并购的行业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于经济高速发展,能源消耗加剧,2008年有关方面突然意识到能源问题的严重性,此后收购海外油田成为中国大型国企走出去的主要标志。其中最为著名的案例,是2012年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高达151亿美元收购金额创下中企海外并购最大交易案。而2014年以来,并购主体向金融业、房地产、TMT行业倾斜,越来越多的企业寄希望于借海外并购获取市场份额及核心技术。
2014年,海外并购市场上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安邦保险。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安邦保险就连下三城:日,安邦保险宣布并完成了对希尔顿集团华尔道夫酒店19.5亿美元的资产收购,惊爆全球。仅一周之后,安邦保险即宣布100%股权收购比利时百年险企FIDEA。两个月后,安邦保险再以2.06亿欧元的大手笔拿下比利时百年银行德尔塔·劳埃德银行。2015年2月,安邦保险再落一枚棋子,以1.5亿欧元收购荷兰VIVAT保险公司100%股权,这是国内险企首次布局荷兰保险市场。
除安邦保险巨资收购华尔道夫酒店外,保险行业收购海外房产一时间掀起热潮,3.27亿英镑收购伦敦地标性建筑Tower Place,阳光保险12.3亿美元拿下喜达屋酒店。
从2011年到2015年的海外并购行业分布来看,房地产行业并购占比有了明显的增长,前3年都在1%左右徘徊,而2015年猛增到14.47%。世邦魏理仕的数据显示,仅2015年上半年,从中国流出的房地产投资总额就高达66亿美元,几乎占据亚洲流出投资额的1/3。
房地产行业巨头的国际化也很引人注目。从2014年至今,万达已经有12起海外并购,其中4项是房地产项目,而万达以9.7亿美元获得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黄金海岸Jewel酒店及公寓项目的控股权最为惹眼。2015年,绿地集团宣布计划耗资10亿美元在洛杉矶中心打造出一个集酒店、住宅和购物为一体的商业区……近年来,房产企业井喷式转战海外,与国人消费市场的转移有关,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进行旅游和消费,海外房产也将持续升温。
在TMT行业,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了相当的影响。
表现最突出的是T以及华为、联想等。2014年新拆分成立的蚂蚁金服在海外并购上崭露头角,2015年初就以5亿美元完成了一起对美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收购。则不断在海外市场上斩获各类互联网公司,海外并购亦显频繁。IT领域,联想主要动作集中在去年从手里买下摩托罗拉移动,华为则在2014年9月收购了英国蜂窝物联网芯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Neul,华为还计划以Neul为中心,打造一个全球级物联网。而在国际化新锐入选企业中,小米、猎豹、和乐视,是TMT行业中最具潜力的国际化代表企业。小米进军东南亚、南亚、南美等新兴国家市场,猎豹移动则在全球市场布下阵局,京东和乐视也频频出海寻猎。不仅如此,不少非科技类企业也盯上了TMT这块大蛋糕,2015年,中信集团就投入1亿美元下注Uber。
在今年已完成的海外并购行业中,“体育产业”的出现似乎让人有些诧异。中国的体育产业正在迎来黄金时代,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收购各类体育资源,其中手笔最大的是万达。2015年,万达在体育业务板块就发起了三次并购,1月以4500万欧元买下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20%股份;2月以10.5亿欧元控股欧洲体育传媒巨头盈方体育传媒集团;8月又宣布以6.5亿美元全资并购美国世界铁人公司(WTC)100%股权。有人看到了大战略和大远见,也有人道出了不看好和大担忧,而最终成败需要时间检验。
并购目的地变化:欧洲和北美已经超过亚洲,变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首选目的地。
美国金融危机加上欧洲债务危机,成为中国企业抢滩的最佳时机。通过对月的76件已完成海外并购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仅发生在欧洲和北美的并购交易数量就占到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总数的64.47%(见图表4),其中,发生在美国的并购最多,数量为28起,其次为英国和加拿大,分别为7起和5起。目前,从全球经济走势来看,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经济正处于缓慢复苏阶段,大多数欧美企业和资产收购价格暂处于较低位置,尚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
老痛点和新挑战
波士顿咨询公司9月发布的国际化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并购成功率偏低,仅为67%,与欧美、日本等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与表现最好的美国相差近20%。康荣平教授也表示,目前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成功率甚至低于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他们现在是高于平均值的,而我们则相反”。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低是个一直存在的“老痛点”。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众多的海外并购夭折失败?经评委走访和调查研究发现,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并购战略不清晰和文化差异造成的。
1、战略不清晰,企业没有充分准备就盲目进行海外并购。目前去国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和1980年代末的日本企业有惊人的相似,那时日本企业在海外投资比较容易盲目冒进,最典型的就是1989年和相继盲目购买美国电影公司,巨亏10多年之后才盈利。今天不少中国企业因为缺少清晰的并购战略,以及充分的调查研究,使得其在海外布局的脚步受阻。
2、并购整合过程中文化差异大,导致并购效果不理想,甚至最后以失败告终。“英语是印度官方语言之一,较中国人更容易融入到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中去,因此与欧美等国家文化差距较小。”康荣平教授解释为何印度海外并购成功率高于中国。对于没有并购经验的企业而言,在并购发生及整合过程中,习惯性使用中国思维来管理被并购的欧美企业,极易引起公司内部员工的误解和不满,导致重要人才的流失,而文化差异体现最明显的是在白领密集型行业(如金融保险行业)中,文化差异和价值观是最难磨合的东西。
除了这些老痛点,中国企业国际化还有一些新挑战。康荣平教授对日本企业国际化有深入研究,他认为日本之所以国际化越做越好,很大原因在于它们有半官方性质的亚洲经济研究所,提供给日本中小型企业相对便宜的海外资讯。另外,还有综合商社等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商业性机构。在这方面,中国暂未出现较权威的指导性机构和专业组织,中小型企业走出去主要依靠自己或寻找第三方咨询机构,获取信息的质量水平难保且获取费用较高。对于如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特别是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以便让企业在决策时有更多的依据,这是未来中国政府在推动企业全球化急需解决的新挑战。
与往年不同,“一带一路”战略成为今年中企国际化热点话题。中国民间智库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强调:“一带一路”是在向东看的基础上加上向西看,除了利用东部资源还必须利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资源。这个巨大的战略,需要“一带一路”参与各国在政府、企业、NGO三方面开展合作,这样才能推进、提高成功率。
“一带一路”被认为是有中国色彩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战略。2015年3月底,“一带一路”远景与行动文件正式颁布不久,在与沿线有关国家沟通磋商后,中国基建类企业陆续推进一批条件成熟的重点项目。这些企业主要是大型央企,包括中船重工、国家电网、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配套工具和金融支撑,丝路基金、“亚投行”等金融组织机构相继筹建和投入运营。这一系列的国家战略中,蕴含了大量的商业机会,更多的民营企业如何把握其中的机会很重要,这需要国家相关机构以及民间智力资源的参与。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_中国企业家商学院研究员 徐征香
本文来源:中国企业家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喜怒哀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