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昨天摔了一下然后玩地下城的电脑配置就变卡,进图之后fps变得很低卡,一会儿又好了一会儿又变低变卡怎么回事

hifi线材是玄学吗来自:
日分享至 :
下一篇:上一篇:其它类似问题相关文章相关帖子---hifi线材是玄学吗PCHIFI才是真HIFI 耳机大家坛 全球最大中文耳机论坛
我的图书馆
PCHIFI才是真HIFI 耳机大家坛 全球最大中文耳机论坛
针对前些时候,某HIFI论坛某“大师”做出的PCHIFI不能称之为HIFI的歪理邪说,本人在此进行批判。回想HIFI这个词的起源,大约是在40年前,当时的人类对放大器失真降低的极限是0.1%这个级别。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学的进步,放大器失真度越来越低,30年前所有人追求的HIGH FIDELITY的目标现在一个小OP就实现了,试想一个小小的运放在标准线路电平下输出的总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都低于0.001%,甚至0.0001%,这在30甚至20年前只是一个梦。在这种情况下,HIFI厂商没法靠技术吃饭了,因为技术的发展使得降低失真变得一点含量没有,他们仅存的遮羞布已经被彻底揭穿。于是他们就想出各种玄学、伪科学概念来混淆视听,大肆提倡主观主义、听感至上来骗钱。他们深知,只有这样他们的把戏才能继续下去,才能继续把他们的破烂卖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严格的说,现在的音响已经不是"HIGH FIDELITY"了,现在的音响产品,尤其是放大器,失真越来越高,纯粹就是耍味道。但是,由于人对声音的主观标准差异很大,导致做的再烂的公司,也总有一小撮人喜欢,因此HIFI厂商才如城市牛皮癣小广告一样多,并且总能生存下来。很遗憾,很少有人站出来批判这些谬论和荒唐的学说,因为,音频,尤其是HIFI其实根本就不高深,只不过技术NB的人才不在模拟音频这个没前途的圈子里面混,都去搞声纳,雷达,通讯啥的了。做音频设计的一般大多数(不是全部)水平不是很高的人,像Dougles Self这样的大师终究是少数。这些水平并不高的设计师本身就不具有足够的分辨能力,它们被某些错误观点误导,接着又去误导消费者。消费者更是什么都不懂,厂商说什么就信什么,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些歪理邪说就这样流传了下去。现在,无论是HIFI器材,还是那些发烧线材,都是玩失真,在他们玩的不亦乐乎的同时,外人看来他们就是一群神经病。对于一些细微的声音变化人可以分辨,但是听出差别并不等于听出好坏,在这种情况下,人往往认为贵的就是好的,那些什么线材,脚钉的生产厂商就是抓住了这点大肆忽悠,而这个招数屡试不爽,总有人心甘情愿掏钱。总之,现在的音响产品不叫HIFI了,而应该叫AUDIOPHILE,因为它们根本就不“高保真”。让我们再来看看PC HIFI。最起码,PC上的专业声卡,或者高档民用声卡,目前仍然以提高技术性能,降低失真是最主要目标。尤其对于专业领域,技术指标永远是衡量产品好坏的第一标准,这个市场是残酷的,不好就要被淘汰。当然了,我到目前为止依然坚持D/A一定要外置这个观点,因为PC内部的干扰会极大的影响模拟电路的素质。一切以内置D/A作为判断PC HIFI标准的人,都是偷换概念。但是不管怎么说,PC HIFI是以追求低失真为目标的,这才是HIFI的真谛。物理记录载体的淘汰是大势所趋,HIFI也早已经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他就在我们的身边,HIFI讲究的是用客观事实说话,一切打着主观主义,听感至上的人都是伪HIFI。PC HIFI要坚持自己的路走下去,让那些天天神经病一样更换脚钉、线材以及往CD上垫东西的发烧友继续自娱自乐中吧!等待他们的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查看: 266283|回复: 759
PCHIFI才是真HIFI
针对前些时候,某HIFI论坛某“大师”做出的PCHIFI不能称之为HIFI的歪理邪说,本人在此进行批判。
回想HIFI这个词的起源,大约是在40年前,当时的人类对放大器失真降低的极限是0.1%这个级别。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学的进步,放大器失真度越来越低,30年前所有人追求的HIGH FIDELITY的目标现在一个小OP就实现了,试想一个小小的运放在标准线路电平下输出的总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都低于0.001%,甚至0.0001%,这在30甚至20年前只是一个梦。
在这种情况下,HIFI厂商没法靠技术吃饭了,因为技术的发展使得降低失真变得一点含量没有,他们仅存的遮羞布已经被彻底揭穿。于是他们就想出各种玄学、伪科学概念来混淆视听,大肆提倡主观主义、听感至上来骗钱。他们深知,只有这样他们的把戏才能继续下去,才能继续把他们的破烂卖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严格的说,现在的音响已经不是&HIGH FIDELITY&了,现在的音响产品,尤其是放大器,失真越来越高,纯粹就是耍味道。但是,由于人对声音的主观标准差异很大,导致做的再烂的公司,也总有一小撮人喜欢,因此HIFI厂商才如城市牛皮癣小广告一样多,并且总能生存下来。
很遗憾,很少有人站出来批判这些谬论和荒唐的学说,因为,音频,尤其是HIFI其实根本就不高深,只不过技术NB的人才不在模拟音频这个没前途的圈子里面混,都去搞声纳,雷达,通讯啥的了。做音频设计的一般大多数(不是全部)水平不是很高的人,像Dougles Self这样的大师终究是少数。这些水平并不高的设计师本身就不具有足够的分辨能力,它们被某些错误观点误导,接着又去误导消费者。消费者更是什么都不懂,厂商说什么就信什么,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些歪理邪说就这样流传了下去。
现在,无论是HIFI器材,还是那些发烧线材,都是玩失真,在他们玩的不亦乐乎的同时,外人看来他们就是一群神经病。对于一些细微的声音变化人可以分辨,但是听出差别并不等于听出好坏,在这种情况下,人往往认为贵的就是好的,那些什么线材,脚钉的生产厂商就是抓住了这点大肆忽悠,而这个招数屡试不爽,总有人心甘情愿掏钱。总之,现在的音响产品不叫HIFI了,而应该叫AUDIOPHILE,因为它们根本就不“高保真”。
让我们再来看看PC HIFI。最起码,PC上的专业声卡,或者高档民用声卡,目前仍然以提高技术性能,降低失真是最主要目标。尤其对于专业领域,技术指标永远是衡量产品好坏的第一标准,这个市场是残酷的,不好就要被淘汰。当然了,我到目前为止依然坚持D/A一定要外置这个观点,因为PC内部的干扰会极大的影响模拟电路的素质。一切以内置D/A作为判断PC HIFI标准的人,都是偷换概念。但是不管怎么说,PC HIFI是以追求低失真为目标的,这才是HIFI的真谛。
物理记录载体的淘汰是大势所趋,HIFI也早已经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他就在我们的身边,HIFI讲究的是用客观事实说话,一切打着主观主义,听感至上的人都是伪HIFI。PC HIFI要坚持自己的路走下去,让那些天天神经病一样更换脚钉、线材以及往CD上垫东西的发烧友继续自娱自乐中吧!等待他们的是万劫不复的深渊[s:29]
沙发,基本同意楼主观点。
纯粹是来拜威望比发帖高的牛人的。内容太深奥……
这贴应该发到耳机区去. [s:2]
冲楼主NB的设备,就比我们有发言权,
问下lz是PCHIFI是玩火线还是玩 PCI声卡??
然后是不是一定要加时钟?
欢迎指教:
qq:2819435
群:9078276
回楼上,有火线口我一定用火线口的,PCI终究还是有机内干扰。但是我现有的设备需要的一些功能只能用PCI的实现,所以我被迫。。。。
火线口有他的缺点,比如延迟高一些,但是这只是录音时候才有影响,对回放无所谓。
时钟最好加。
看到LZ的头像才想起来,不知道真空管的失真大不大?真空管是追求指标还是追求听感呢?
如果是听感能不能说是伪Hifi?
所谓“暖声”实际是失真,低失真的生意特点是通透。真空管和晶体管以及集成电路,它们只是元器件,不具有失真好坏一说,只有线性好坏一说。无论用什么元件,都可以达到极低的失真水平,同时也可能失真很高。
早期的真空管放大器追求的都是降低失真,而现在则更多的是加入失真,号称优化听感。对于超低失真的晶体管放大器,你可以看我精华贴里面的电子管前级,从最后一页往前翻有前一阵的测试,总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都在-100DB以下,也就是0.000X%
为什么您自己又用PCI声卡?
火线声卡推荐一个便宜好声的吧!
问一下 用CD抓下来的WAV是不是什么软件都一样?是否需要用EAC?用FOOBAR抓轨和EAC是否有区别?
就是说失真与否不在元件而在于设计的目的咯?
看LZ的帖似乎很反对为优化“听感”而实则是失真的发烧,但声音毕竟是要进入人耳的最终还得是主观感受,如果只是指标的话,那各家调音风格之类的是不是都没有意义了?再者无论耳机还是音箱也都免不了失真和音染啊?
小弟不才,请指教 [s:5]
引用第8楼shenyux于 17:21发表的 :
为什么您自己又用PCI声卡?
火线声卡推荐一个便宜好声的吧!
因为我的dCS在192K采样率的时候要使用2个AES口,也就是Duel Wire接法。我原来用的火线卡都不支持双线输出和输入模式,所以我只好选的LYNX的AES16,现在让我选的话估计是RME的AES32,如果有外置的自然最好。我现在是没有时间,如果有时间会自己做外置的火线口AES/EBU数字IO。
引用第9楼regit于 17:22发表的 :
问一下 用CD抓下来的WAV是不是什么软件都一样?是否需要用EAC?用FOOBAR抓轨和EAC是否有区别?
EAC是以扇区进行抓轨的,每个记录点都要多次读取确保无误。不同光驱在正确设置OFFSET的情况下所抓取的WAV文件CRC校验码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说每个BIT都是一样的,因此是最精确的方法。FOOBAR的抓轨我没用过,不好意思没法解答了。
引用第11楼boxster于 17:27发表的 :
就是说失真与否不在元件而在于设计的目的咯?
看LZ的帖似乎很反对为优化“听感”而实则是失真的发烧,但声音毕竟是要进入人耳的最终还得是主观感受,如果只是指标的话,那各家调音风格之类的是不是都没有意义了?再者无论耳机还是音箱也都免不了失真和音染啊?
小弟不才,请指教 [s:5]
我不反对为了优化听感而增加失真,我要说的就是可怜的发烧友打着HIFI旗号实际它们听的都不是HIFI声音,而它们还在批判实际比它们HIFI的PC HIFI,这是很可笑的事情。
我研究的是如何降低各种可闻、可测、客观存在的失真。将回放链路所有环节的失真降低到最低,然后通过各种调整手段,对音色进行主动的调整,这叫做受控校声。对于那些根本就不能把电路失真降低,然后大谈特谈校声的设计师,我很BS他们。(此话不针对任何具体个人)
还有 LP 失真比 CD 大, 为什么会比CD好听呢??
冲着钻石进来的&&[s:30]
看来我这几天费那么多口舌和那位“大师”辩论,终于有人帮说公道话了。 [s:2]
失真低≠好听,这个命题我说过N次了。
所谓LP比CD好也是某些人一厢情愿的想法,只是因为早期CD因为技术和市场策略的缘故制作粗糙,如果那些母带现在没有衰退,以现有的技术制作出来CD,可以胜过LP。
玩LP是一种文化,LP已经成为了艺术品,是可以收藏的,听LP的同时欣赏大封面也是CD和PC HIFI所没有的享受。我认识的LP发烧友,大多不是冲着声音如何如何去的。
引用第15楼shenyux于 17:50发表的 :
还有 LP 失真比 CD 大, 为什么会比CD好听呢??“好听”是个主观的概念,你能说出什么叫好听吗?
所以了,主观的东西没法衡量,造成部分人觉得LP好听,部分觉得CD好听(包括我),部分觉得磁带好听,甚至还有部分觉得收音机的声音最好听...
) 粤公网安备 98号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玩地下城卡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