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者过度劳累,脸黄怎么办

南康梁玲小学数学工作室
当前位置:&&
有效开展网络教研
上传: 杜鹂 &&&&更新时间: 19:18:58
& & 【摘要】 &2011年8月,经江西省电化教育馆课题领导小组批准,我负责的《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被立项为省级研究课题。经过几年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检验,本课题研究探索出了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研活动开展的校本教研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策略,为教师创设了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开辟了教师自主发展空间,建立起校本教研长效机制,努力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之路,圆满地完成了预定任务。 【关键词】 教师& &网络教研&& 有效开展 & 专业发展 引领教师在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伴随新课程的实施出现的校本教研制度也给教师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与空间。我校秉着&办学创特色,育人扬特长&的办学宗旨,弘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厉行&德育立校,教改兴校,科研强校&的治校方略,提出&由学法定教法,由学会变会学,由做学变做人&的教改思路,倡导&情商教育,愉悦学习&的管理模式,为实施素质教育谱写了一曲曲辉煌的乐章。为使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策略,深入到每一位教育者心中,为使每一位教师带着新理念走进教材并付诸课程实践。 我校2011年8月申请了《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这一省级课题研究任务,旨在通过这项研究工作的开展,解决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对校本教研机制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强化终身学习意识、自我发展意识和教育科研意识,探索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教研的新视角、新途径、新方法与策略。从表层的物质、中层的制度、深层的观念三个层面入手,为教师创设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开辟教师自主发展空间,提供与时俱进的学习与工作时间和资源,构建学习化校园。通过自我学习、研修、探究、反思、创新,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充分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提高教研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教研资源共享,建立起校本教研长效机制,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情的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自我超越之路,实现学校发展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双丰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有力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 在现代学习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将理论实践与研究相结合,构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体系和内在机制,将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下面就本人对这一专题的理解与我校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1、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根据教育部提出的三大标准,专业化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态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和素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反思、探究来拓宽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和素养,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教学的个性化。因此,在校本教研中要特别关注教师个体在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努力探究教师如何以个体的意识和行为自觉地对自我专业化发展负责,并自觉选择时机、条件和行动方式使自我专业化发展更为有效化,最终形成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内在机制。教师专业化发展强调教师的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教师专业化发展应以校为本,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专业化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相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 2、校本教研。 就是在各级教研机构、学校等教研共同体的支持下,广大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自主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的新型教研机制;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把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的基本途径。校本教研必须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从教师发展实际需要出发,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有计划、有目的的提高研读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教材、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规范教师教学常规行为;教研的内容来自于教师课改实践中的困惑、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教研突出教师集体的智慧,教师人人参与,增强教师间的相互对话;进一步依托校本教研进行专业引领,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切实做到把学校作为研究基地,每位教师都成为研究者。 3、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基本思路。 我校首先在学校内开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和校本教研现状调查,并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专家讲座和教师培训,学习有关理论,并交流研讨心得;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研究活动和学习活动;同时从管理层面构建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归纳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和理论认识,建立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教研机制和活动策略体系,并形成最终研究成果。 4、有效开展专题讲座。 有效开展专题讲座,以研究带动指导,以指导促进研究,以研究促进教学、专题研究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为了将课题研究提高到理论研究的高度,学校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了专题讲座活动,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5、走出去,引进来。 &走出去&广泛学习。 &请进来&虚心学习。 &重实践&深入学习。结合实验教学实践来培训教师。&抓校本&集中学习。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集中辅导与自主学习(人人备有理论学习摘抄本)相结、专题讲座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培训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典型引路与普及运用相结合提高校本培训实效。 6、校本教研做好三结合、三引导。 三结合是课题研究、网络教研和常规教研相结合。以常规教研为基础,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通过网络校本教研的有序进行,建立网络教研、常规教研和课题教研相结合的校本教研工作方式,通过构建主动发展学习模式、学科整合教学模式,使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 三引导是引导教师树立三个观念:⑴ 明确教研与课改的关系,树立&教育要改革、教研须先行&的观念。⑵ 明确教研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树立&向教研要质量&的观念。⑶ 明确教研与教师的关系,树立&教师是教研的主力军&的观念。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能树立&教研先导&,&向教研要质量&的思想观念,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之中。我校通过城关小学校园网、教师blog与常规教研,课题教研相结合开展了&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网络研讨,使校本教研的路子走得更宽更广,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7、总结反思,撰写论文,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总结,边反思,不断完善,撰写出科研论文,送全国各级参评或投稿于教育教学期刊,促使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提高,推进了整个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课题组成员及时总结、探究、反馈,由负责人最后定稿,形成了有效性研究报告。编辑&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的校本教研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论文集、校本教研典型案例集等共享资源。营造一个&科研兴教&的良好氛围,将实验研究成果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益。 相信,通过青小人的不懈追求、探索、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开展将进行的更加顺利,青小的明天将更加美好、辉煌。 &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欢迎您的光临!如何有效开展网络教研?-百谷歌如何让教学更有实效?
我的图书馆
如何让教学更有实效?
如何让教学更有实效?
&&&&&&&&&&&&&&&&&&&&&&&&&&&&&&&&&&&&&&&&&&&&&&
11月14日下午坐上奔上海的列车,半个月的学习,不觉得有多累,却觉得多了更多的关于教育的思考。我比较喜欢静静享受学习的过程,慢慢品味学习的味道,对比思考我校的教育现状和我自己的学科教学。
半个月一共聆听了14位专家的报告,他们从教育的各个层面给我们做了十分精彩的报告,有的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滋养人的心灵;有的如狂风骤雨,摧枯拉朽,荡涤人的灵魂。作为教学,我则更喜欢李政涛老师的字字珠玑,郑金洲老师的温文尔雅。
今天我将围绕三个问题来与大家交流:一、如何让教学更有实效?二、您的学生会提问吗?三、爱自己如何成就自己?
一、如何让教学更有实效?
李政涛老师今年43岁,整个讲课的过程中,他一直是站立着,左手执话筒,右手根据讲述的内容随机打字。严谨的逻辑、清晰的思路、简洁的语言都令人深深折服。从事新基础教育研究以来,深入中小学课堂听课3600节。丰富的课堂实践,深刻理性的学生立场,决定了李教授不是只会坐而论道的专家,而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家、批评家和建筑家。
他理解的实效是:
1.必须把握一个关键字:实。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经常问一问,我们的课堂实不实。(1)首先,我们的课必须要扎实,要把自己的课上成有意义的课,让学生走出课堂和走入课堂是不是不一样了?课堂不仅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更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否被点燃了?关注我们的学生离开课堂回家后,有没有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的意识?(2)其次,课堂必须充实,要有效率。不仅表面上面上有效益,更要注意用最少的投入(投入最少的人力、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产出。(3)再者,我们的课堂要丰实,丰实的课是有生成的课,我们老师在说课时都经常提到生成,何为有生成?也就是在教师教案预设之外,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成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的教师太容易被教案牵着鼻子走,教案意识根深蒂固,更多的是关注自己教案上设计的内容。(4)最后,课堂要平实,平实的课是常态课、家常课,公开课磨炼人,家常课滋养人。李老师举到了这样一个例子,在一次全国优质课大赛中,浙江有一位老师,课堂语言很丰富,学生课堂表现很精彩,听课教师也都非常看好这节课,甚至认为第一名非她莫属了,但是结果出来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这位选手落选了。评委会的专家在点评的时候讲到看一节好课,并不是看这节课的课堂活跃不活跃,热闹不热闹,关键是要看这节课有没有深度,学生在活动的时候有没有“学习”。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很精彩,但我们却看不到学生的“生长”。
透过这个例子反观我们现在的课堂不正是停留在没有关注学生的生长吗?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表面上是否参与教学,是否参与小组活动,尤其是公开课,经过大家反反复复的研讨、重复,结果往往是环节完整,活动充分,教学任务完成很好,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可去可留的知识点干脆回避掉,真不能不进行的,就设计非常细致的问题,把知识割裂开来,进行的支离破碎,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入瓮。这也正是我们的优质课、公开课为什么课堂组织教学的形式多样,师生互动都非常精彩,但是这样的公开课上很难看到精彩的生成,难怪乎我们都把公开课当成表演课,都认为公开课仅仅只是公开课,只能用于表演,不实用。过去是“秀”老师,现在不仅“秀”老师,还要“秀”学生。
而真正有深度的课堂是能够让我们感觉到学生的变化。上了这节课,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有变化,学生的思维深度有变化,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有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增加。真正有深度的课堂有学生的质疑问难,有学生互动的精彩生成,有教师对生成资源的巧妙利用,有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幸福体验,有学生掌握知识的攀岩过程,让课堂有生长感,“能听出学生拔节的声音”。
2.必须把握一个关键词:有效。
&&&& 李政涛老师给出了2种思路。
思路(1)三效观。①有无效益:看目标达成度怎样?②有无效果:看学生变化大吗?发展大吗?③有无效率:能否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
思路(2)八效观。①全效:面向全体学生;②广效:宽广的视野;③远效:持续长远---我们的教学到底给学生些什么?要给孩子一辈子受益终生的东西;④深效:深度解读教材和学生;⑤准效:准确解读教材和学生;他引用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学会对准学生心弦的音调”。如何做到呢?一是学生已有什么?(知识与技能?兴趣和需要?习惯和思维方式?已经有了什么方法?)二是学生还缺什么?三是学生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四是差异是什么?⑥强效:其实是兴趣和需要的激发,最高境界:要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渴望。⑦速效:就是要努力上简约的课。我们目前的课堂误区在于目标太大,胃口大,上一节课就想无所不包,面面俱到,就像十全大补汤一样;所谓有效,一课一得足矣。李教授说他最喜欢的课堂就是单刀直入、孤军深入和精确打击。课堂教学不仅要方法简约、环节简约、技术简约、语言简约,简单来说就是要言不繁,一语中的。 ⑧ 有奇效。
3.必须思考的三个关键问题:
(1)这节课我要教什么?
思路一: 一是学生为什么要学?理由是什么?二是教师为什么要教?理由是什么?三是什么不需要教?(既要善于做加法,更要学会做减法)
思路二:两个对照。一要对照课标,日常教学中如何活出课标来?二是要对照学生的成长需要。学生需要的就是教师重点要教的,谓之以学定教;学生不能发现的但是教师认为重要的,也要提出来教,谓之以教定学;并且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学有所作为!
(2)怎么教?
教育常识----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
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学科特征、学生基础、教师个性。
学名师要学什么?一学名师的技巧和方法(如何导入,如何设计流程等)二是学习名师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三是要学习名师的成长历程。例如学习于漪老师的用语言粘住学生。很多教师的语言苍白、贫乏、口头禅多、啰嗦等等。对待名师要有学习的心态,倾听的心态----要听别人的视野,听别人的语言表达,如何打动人?说服人?吸引人。
(3)教到什么程度?----要教到恰到好处!
基于课标、基于学生、基于能级。例如阅读能力:要培养学解释信息的能力!评价信息的能力!创生信息的能力!
李教授的实效观就是:只有温度没有深度的课叫滑冰课,滑行而已。实效的课应该是刨坑课、扎根课、拔节课、攀岩课!
4.如何让课堂有生长感?
(1)教师设计怎么办?教师备课时要想三个问题:一是这节课我要挑战什么?准备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有挑战才能产生兴趣和需要!二是这节课突破点是什么?难点、障碍点是发展点。三是这节课的提升点是什么?通过这节课要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什么新的提升?
(二)教学过程。课堂要有生长感,要追求扎实的生长。但是扎实从何而来?
1、扎实在于清晰
学生要清晰:我上课的主体是谁?
内容要清晰:要明白自己教什么?
目标要清晰:教到什么程度?记住目标不等于教学内容
方法要清晰:怎么教?
环节清晰:每个环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环节间的衔接、关联和转换与提升点在哪里?避免把一节课每个环节割裂开来。尤其是首尾之间的关联。
指令和要求要清晰。
2、扎实在于细节。
很多优秀教师的各方面能力都有细节的支撑!作为教师一言一行都马虎不得,要有教育的眼光。
以我们都很熟悉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例来谈谈教学细节的预设和处理:
细节一:小组合作学习要有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要分为对学、群学两个层次,要从同桌合作开始)
细节二:小组合作有无恰当分组?异质分组更恰当。(差异更是一种资源。)
细节三:组内有无明确分工?谁担任主持人?谁负责记录?谁负责监督?谁代表小组发言?谁作补充发言?(有分工才会有责任,有责任才会有担当,有担当才会有成长和发展。)
细节四:小组内有无具体可行的活动规则?或者是小组公约?我们倡导的做法是:弱者先说,大家补充,强者概括总结。(让每个人都有参与的空间。)
细节五:小组代表的第一句话怎么说?正确做法:我们小组的观点是……,而不是我的观点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细节六:对小组发言如何评价和反馈?并且要明确我们评价的对象不是发言的个体,而是小组合作的质量!老师的评价是导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通过某某的发言,我发现该小组的讨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点:1、2、3,我想要补充的有三个方面:1、2、3.
细节七:怎样进行组间的互动和交流?提倡:不要报幕式的轮流发言,而应要后发言的对前一组的发言情况进行评价、提问、质疑、补充,然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细节八:怎样充分发挥差异资源的优势?倡导教师积极发现合作比较好的小组,可以安排他们做经验交流或者派代表到其他不好的小组进行手把手的帮教指导。
李教授的讲座扎实、平实、真实、朴实,既有科学理性的观点,又有切实可行的做法和建议,在看似波澜不惊的讲座中融入了自己理性的思考。
对于教学,我们要关注细节、细节还是细节,教师对细节一定要敏感!
3、扎实在于停顿。
教学是停顿的艺术!是等待的艺术!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停顿呢?学生有亮点时要停顿,要放大亮点,让一个人的亮点变成所有人的亮点!学生有错点时要停顿,要把学生的错误变成教学有利的资源,学生有困难、有疑惑时,要停顿,要及时引领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和困难。要努力上刨坑课、扎根课、拔节课、攀岩课!
4、扎实在于应用。
不要让学生的积累沉睡,要让学生的积累沸腾起来!这句话我非常喜欢,因为它合我的胃口。郭校长也要求我们各班主任在教师张贴学习金字塔的图标,里面最高层次的就是马上应用,教别人你能掌握90%。下面我是学习过程中写的一篇博文。和大家分享一下。
近十几年我一直带初三物理课,物理尽管是一门以实验、理解为基础的学科,不是以背诵为主,但是我一直认为,不论是哪一门学科,都需要让学生以不同的途径背诵记忆基本的知识点,我把这些基本知识点比喻为电脑中的软件或程序,如果一个人大脑里没有最基本的积累,那么在你需要这些东西的时候,你肯定是调不出你想要的东西的。但是作为物理课,如果不对这些基础知识加以运用的话,那么这些东西就处于沉睡状态,不可能转化成学生真正的积累。在我的课堂里,我其实一直都关注这个问题,但是都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今天李老师的报告让我找到了依托。
在课堂上,不仅是我,包括很多老师都是就知识论知识的方式来进行课前提问检测上节课学生学习的情况,在课推进过程中,让学生展示交流时,学生总是会出现知识点也知道,但就是找不到和应用的通道。我总感觉这样的课堂,学生没有兴趣,长期下去,一定会让学生越来越懒得动脑筋思考,越来越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在我的电学练习课上,就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案例,让我一直难以忘记:有一道练习考查的是串联电路里电流的关系,在我没有点拨前,我先让一位学生自己来说一说此题涉及的知识点,学生说的非常到位,接下来我又让他来和大家交流他对这道题的理解,他却说错了!其他同学都笑了,但是他却知道为什么。我很震惊!非常不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明明学生知道此题所考查的知识,但为什么学生解题却不会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呢?这与我们的授课的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在更多的情况下,嘴里说着新课程的理念,把学生当成等待点燃的火把,但是实际上我们却更多的是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容器是不会对知识进行整合的!
现在在我的课堂上我在努力尝试改变这种局面,也就这个问题和我所在的理化生组的教师在议课的时候不断的沟通交流这种思想,感觉有改变。
1.改变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的积累沸腾起来。
课前提问变以前的纯知识点的问答形式为知识的应用竞赛等形式,不论是口头提问学生书写,还是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思考作答,我都会把要检测的知识点转化成简单的与实际相联系的实际情况传递给学生,例如在复习力可以产生哪些作用效果时,我就看似随意的在学生身边找现象:体育课上我们进行投篮练习,此过程说明了力的什么作用效果?用铅笔写字时,不小心弄断了铅芯,说明了什么:用力把鞋带系好,说明了什么?等等,让学生利用他积累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调用积累来尝试,培养学生在利用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内化知识。
2.改变课堂检测的方式,让学生的积累沸腾起来。
课堂中间的检测也是教师常用的方式,小循环快反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帮助教师修正教学。例如学生学习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后,我就随机提出了“为什么一个巴掌拍不响”、“人游泳时要前进为什么必须向后用力划水?”、等问题让学生思考,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唤醒学生积累的知识。
3.改变和学生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的积累沸腾起来。
尽管我经常给学生说,学习物理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但是有些学生仍然缺乏这样的意识,我就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唤醒和强化,每次批改学生的作业,我都会有意识的去搜集学生不注意联系实际而犯下的错误,然后利用课前提前侯课的时间或者点评作业的时候,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不经意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慢慢的去提高学生用物理的眼光去关注生活的意识。
例如:1.一壶油的质量为4600kg;
&&&&& 2.一副眼镜的质量大约100多
&&&&& 3.一个人的身高1.60mm;
&&&&& 4.一本字典的厚度5dm.
&&&&& 5.一个家庭一个月用了几万度电,几万吨水;
&&&&& 6.一个仓库能储存几kg的粮食;
&&&&&& ……
当学生静下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后,就立刻会意识到问题在哪里,很多同学都会在不好意思中去反思自己的作业,去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去调用积累的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
由物理推及其他的学科教学,又有哪一科不是这样呢?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去调动学生运用积累的知识,是我们所有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教师有了这种意识,才会去关注去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只有这样我们学生的积累才会有用,才不会沉睡,才会被真正的唤醒,才会沸腾!
二、您的学生会提问吗?
郑金洲教授在和我们交流课堂教学变革时,提到了犹太人中之所以能涌现出那么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明白“一个不会提问的民族是没有前途、没有未来的”。这句话引起了我对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和近些年学生的变化的思考和反思。在我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学生中主动思考学习的人简直是多的数不胜数,下课追着老师问的、不让老师走的、追到办公室问题的学生多的是,那时候因为刚毕业对教材把握还不到位,也没有现在方便的网络资源可以及时查阅,说实话那时候我是挺害怕那些满脑子充满了奇思妙想的学生。但是那时候尽管怕,但是我却坦然,自己当时给不出学生解答的我也会如实告知学生,然后学生再思考,我就去图书馆查资料,回办公室和前辈们研究,然后给学生答复,那时候看到学生因为解决一个难题抑制不住的喜悦时,自己心中也充满了成就感。
但是现在却很少有这样的学生了。教学强调双基,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会把配套的训练题中稍有难度的题目都给学生划掉不让学生去做;也因为强调双基和教师的“思虑周全”,学生不再主动思考问题,遇到问题更多的学生是选择放置、选择等待,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的学生几乎绝迹了!
我也经常给学生讲爱因斯坦的那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是学生却一点都不敏感,反而很有一种不该有的“钝感”,让我很迷茫。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学怎么了?
反复咀嚼多位专家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素质教育方面等诸多理论知识,反观我们的课堂就不难发现: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包办代替的多,剥夺了孩子经历的过程;教师考虑的过于周全,剥夺了孩子思考的空间;很多情况下,我们教师总是对孩子不放心,哪个知识点没有在课堂上讲到说到,就总觉得放心不下,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脑的塞给学生,不管你懂不懂,起码我心安了,因为我讲了。
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才能有不断的改变。我们的课堂要突破,要让孩子变得会发现问题,就要努力做到:
1.教师要树立整体的教学意识,把教给学生方法、培养能力放在教学首位。
今后的教学中,要引领教师努力学习吴亚萍老师的教学内容规划的长程设计,树立教学的整体的意识,不要把知识割裂开来,鼓励教师形成大循环,初一开始就要思考自己三年的学科教学,如何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教给学生各种学习方法贯穿于我们的教学之中,并能做到层层推进;教师更要学会备一类课,帮助学生把板块知识系统化,例如物理上的概念公式的教学,各种力的教学,各种测量工具的认识学习等都要从初二开始第一次接触到时就要注意教给学生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迁移,才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2.要大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去经历,去发现,去思考。
我校的自主教学理念中就有一句话,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我们在具体操作中,究竟还的怎么样,只有我们最清楚。教学中要注意重心下移,能交给学生去做的,教师要敢于放手,放手后更要能深入学生中间,用敏锐的眼光和我们的智慧去捕捉可利用的各种资源,然后快速做出判断呈现资源,互动推进课堂。
例如我前段时间进行的“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程,以往因为种种原因吧,我一般都选择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演示实验或者播放视频的方式来进行新课的教学,但是总感觉多数的学生像观众,我或者部分学生像演员,今年我对这部分进行了调整,由演示实验改成了学生实验,当我把实验要用的器材拿到教室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两眼放光,早早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还有部分好奇心强的学生跑到了讲台上问“老师,我们要自己动手实验吗?”当我回答是的时候,学生那种激动的神情,让我很是惭愧,物理新课改已经很多年了,但是除了部分必做实验外,我们真正为孩子创设动手的机会或者说鼓励孩子、引领孩子自己利用身边的物品去进行实验的机会太少了。课堂上学生都很认真的在参与,包括那些物理考试一般都在一、二十分的学生在内,我在学生中巡视着并观察着每一组孩子的表现,并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做出调整。例如: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前面我们学习过了,要求使用前要先调零,再轻拉挂钩几次,才能开始使用,有的组每一步都很规范,有的组调零了,但没有轻拉挂钩等,在实验结束后,我就把这些有代表性的做法给同学们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在哪里,哪一组的做法更完善。2.在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匀速运动时,有的小组水平方向拉动,有的小组让弹簧测力计一面贴着支持面拉动,有的小组斜向上拉动,到底哪组做法正确,让学生结合原理(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F=f)分析。学生就在不断的对比分析思考中掌握了实验的方法。也正由于自己动手了,学生会发现这样的方案要想匀速拉动木块几乎不可能,而且读数时弹簧测力计处于运动中,给读数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当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时,我就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去改进实验,学生的问题有了,动手研究的欲望被激发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要在提高自己掌控课堂的前提下,敢于放手,让孩子去经历,去尝试,让我们的孩子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去不断的发现新问题。相信我们给孩子一个机会,孩子一定会还给我们一个奇迹。
三、爱自己如何成长自己?
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现场学习力。包括去他人的教学现场,汲取他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要在自己的教学现场,滋养自我;要在日常的教研、讲座、报告、培训等现场有针对性的用好两个工具:钩子和钉子,去转化你看到的、听到的东西。把你听到的回去上出来!做出来!实践出来!为转化而学习!
1.利用好一面镜子
我校每周一都要进行同课异构,也用摄像机、录音笔帮助大家记录自己真实的课堂,要求大家对照录像或录音整理课堂实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学校这样做的本意是想为老师提供一面镜子更好的反思自己,包括课堂用语的规范性,包括自己的教态,习惯性动作,自己课堂上的评价语言、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自己对学生的关注度,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等等,因为当你身在其中时,你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教学环节上,集中在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当自己从自己的课堂里走出来,才会认真的审视自己的一举一动,才会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反思。但是这面镜子我们究竟利用的怎么样呢?
(1)我们每周只在周一为“同课异构”老师的课堂教学录像,而且,我们只有1台摄像机,在五组同课异构课中,只能保证为两组的四个老师录像,其余三组的老师用的是录音笔。为什么不能充分利用录像机,在每周的其他时间为其他老师录课呢?我们完全可以列出一个年度计划,为每位教师至少录一节课,并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录像写出教学反思、进行课堂重建,并在利用学校新浪网博客,提供网络交流平台,让大家明白怎样理性的看待镜子里的自己,怎样利用自己的课堂资源,提升自己的课堂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2)我们的研课活动从来都是大家根据自己的听课记录凭感觉说,为什么不能在研课时让大家提出哪个环节有不同意见时,再及时回放教学录像中的片段,这样不就让所有的评课人员都有更清晰的认识,引起大家更多的共鸣了吗?如果大家研讨某一个主题,也可以回放录像,这样让大家有现场感,让所有的研课教师都能有很好的反思。
2.&让自己学会学习
今天的教育,我们关注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而往往忽略了今天的教育已不再是老师高高在上,让学生成长发展的时代了,教育需要的是师生的共同成长,那我们又可曾想过,作为教师,我们自己的学习力如何?要成为教学高手,我们必须成为学习高手!
首先,我们要坚持阅读教学专著、理论书籍和专业知识。我们平时总感觉有备不完的课,改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工作,于是,一个忙字,就为我们的不学习、不阅读找到了“理由”,李政涛老师哪怕是只有一天时间,也要带书出去,为的是在车上、晚上休息时间坚持阅读。每天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坚持阅读半个小时以上,他说,我从来都不相信世界上有谁会忙的无法阅读!这让我非常汗颜,连基本的阅读都做不到的我们,怎讲我们的有效学习?何谈我们的学习力!又怎样教育孩子们热爱学习?!
其次,要进行有效学习。教师的学习方式有很多种,除过阅读学习外,还以通过培训学习,听专题讲座学习,听观摩课学习,参加教研活动,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向自己的学生学习等等,和其他老师的谈话交流也是学习,可以说,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生活中的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学习有效,就要动脑思考,听讲座哪怕是其中的一个观点甚至一句话能对自己有深深的触动,我们就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理性分析,深入思考,把这点燃起的火花能够充分燃烧,能够为我所用,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把听到的做出来,实践出来,为转化而学习,绝不是听听热闹,激动一阵子而已。日常的教研活动,在同伴身上可以挖掘很多资源,所以,自己必须有备而参加,抱定学习的态度,而不是漫不经心。听课评课活动,不仅要从他人的课堂上学习教学技巧技能,还能领会他人的教学思想和策略,更能学习别人的评课方法,锻炼自己的评课能力等等。
3.坚持教育反思
我们常要求学生学会反思性学习,学会通过问题的探究,总结归纳研究方法,而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却往往缺乏反思。
我们每天的教育教学都在发生着不同的故事,我们每天面对不同的学生,会有很多好的和不好的教育教学行为,如果我们不善于反思,发生了就发生了,过去了就过去了,我们的教学就会成为简单地重复劳动,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持续在同一水平高度,甚至随着别人的成长,我们会落伍淘汰,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反思的意识非常重要。&&
叶澜老师说:“一个人写三年教案成不了名师,但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一个人经历一件事情和把这个经历写出来收获是不一样的,因为当要提笔写的时候,我们会把经验再梳理、再整理,梳理的过程就是深入思考的过程,这会让我们的反思更有效。
反思最好的办法是边做边反思,不一定非得把一件事完整做完再反思。比如课堂教学,课后我们会有完整反思,甚至是借助录像的镜子反思,但教学现场的及时反思也很重要,我们带着自己的教学预设进入课堂,必须能够把握教学动态,根据课堂的生成资源,及时反思教学设计,迅速对后一阶段的课堂教学进行思路调整,而不是生硬的按照预设讲完,课后再反思,那就造成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写反思一定要有针对性,不是对一节课泛泛而谈,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不但不能让同事在你的反思中学到可以借鉴的地方,而且不能很好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所以我们可以结合一节课的某一部分重点反思,比如课堂提问、板书等,可以确定某个主题,比如课堂导入,可以结合多节课例来写。反思的对象越清晰越能写好。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只有发展自己,才能成就自己,成就学生,我们要为自己找到一面镜子,就像我们每天对着镜子梳妆打扮一样,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且及时矫正,让我们可以更光鲜的展现在大家面前;我们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为自己、为他人提供经验、警醒不足,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真正做一个学生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人。
李政涛老师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2010年第一批名教师赴上海学习回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我们不能设想没有理想的人生,更不能设想没有理想的教育。要努力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这样的人他会直面现实,扎根现实,让理想更实在!这样的人他不会屈从现实,也不会抱怨现实,他会努力让现实更美好!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