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个会钢琴大神的大神帮忙弹首曲子就录音不用漏手和脸微信付款有的请加QQ小号31 787 626 63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20276|回复: 18
本人大二。这学期报了软设。不过听老师说,对以后找工作不是特别有用。或者说用处不是特大。
嗯,我的老师也是这样说的。不过,个人觉得即使如此还是有必要的,一方面软考覆盖面广,含金量高,有利于知识系统的形成。另一方面,就算软考对找工作作用不大,能拿到资格证书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肯定。
软考以考带评,以后你可以当中级职称用
以考戴评比较好,不然评个职称,还得写论文啥的,麻烦!现在的论文都是到处抄来抄去,没意思。
并且,做程序员,写论文的题目也很少!
以考促学,我报名了
考试难度如何?
在事业单位通过软考中级就可以进中级职称了吗?
我就看中了能评职称,还有就是以考促学的!!!
说句实话,我越发觉得要赚钱那就不该做技术.......
wucong02 发表于
说句实话,我越发觉得要赚钱那就不该做技术.......
Powered by Discuz!
& Comsenz Inc.软考程序员难吗?需要达到这样的水平
11-09-16 &
程序员考试的重头戏就是下午的“C语言编程题”,你去买个希赛程序员视频教程吧,它是专门针对C语言编程,也做了特别详细的讲解,从C语言基础入手,结合数据结构相关算法,深入浅出地做较大跨度的剖析,对提高考生的C语言编程能力和应对能力极有帮助,让学员如虎添翼,极大地提高了考生通过率。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您所在的位置: &
软考之高级程序员考试通过经验谈
软考之高级程序员考试通过经验谈
上海热线综合
上海热线综合
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是比较有权威性的,其中的程序员考试又是很多在校生普遍参与的一项考试。本文主要介绍高级程序员在考试时的注意事项。
高级程序员考试(以下简称高程考试)是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软考)中难度比较大的一级,也是许多在校大学生热衷参与的一项考试。下面是笔者参加高程考试的一点体会,希望对那些正在准备高程考试的朋友有所帮助。
复习时间安排
高程考试分上午考试和下午考试,上午考基础知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下午考软件设计和程序编制能力,考试时间也为150分钟。
要想顺利通过高级程序员考试,那么就应该有一个完备的复习计划。报考高级程序员考试应该尽早准备,把工夫下在平时,尤其是像程序设计语言和汇编语言等科目,由于大部分理工科专业都会开设相关课程,所以上课时就要多留心。需要注意的是,高级程序员考试并不是简单地考编程,而是考功能设计。意识到这点对于复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不能简单地练习编程,而要特别注意相关的能力的培养。如果能有机会参与一两个实际项目,对通过考试是会有很大帮助。
就具体的复习时间来说,我个人认为两个月左右就足够了。高程考试通常在10月上旬举行,暑假可以用来复习,&十一&长假来做最后冲刺。
参考书推荐
参考书的选择很关键。除了必须的教材和配套的习题集之外,历年试题集一定要有一本,笔者推荐大连理工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历年试题详解。关于Casl汇编的书也要有一本,推荐《Casl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复旦大学出版 王世业)一书。如果你对数据结构部分的知识不熟悉,那么你还需要准备一本这方面的书,比如《数据结构教程》(蔡子经 复旦大学出版社)。此外软考办发布的&软件考试备考参考&和练习题,也是很好的复习参考。
复习注意要点
在复习中,应该多做历年考题,尤其是最近4~5年的。可以帮助你熟悉考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考题也确实有一定的复现率。在复习时头脑要清醒,不要使自己陷入泥潭。比如准备编译原理,知道一个大概就行了,不能在细节上钻牛角尖。在复习时要记住几句话,结合试题、分类整理、对比分析、适量练习、经常重复。
上午考试攻略
就上午考试来说,考的题不多,15道左右,每题都有5问,每问之间通常都有一定的延续性。通常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是考试重点,所占分值比例很大。虽然说高程考试上午部分所要求的是知识面的广度,而非深度。但在复习时对这三部分的深度应该有一定的了解。
就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上午的试题广度有所扩展,并注重能力的考查,数据结构算法分析和软件质量、软件项目管理、面向对象方法等方面的试题的比重增加了,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的比重减小了。因此在复习时要有所侧重。上午考试也经常考一些教程外的内容,通常是软件行业最新的理论、技术及其应用,但是通常都比较简单,只要平时多关注一些IT类媒体就可。上午试题中的英文题目的难度也不在于语言本身,只要你有CET-4的水平并且熟悉常用的计算机方面的单词(约几百个),看懂题目没问题。但由于基础知识涉及面比较广,需要识记的东西相当多,因此要摸索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下午考试攻略
下午试题包括软件分析、Casl汇编、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等内容,通常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设计能力,难度比较大,有很多没有通过高程考试的考生都是因为下午考试的成绩不理想。软件分析这部分内容比较令人头痛,关键在于全是主观的设计题,需要相当的实践经验。因而笔者觉得应该反复研习来自工程实践、由专家精心设计的往年试题,领悟其中的程序设计精神,这对缺少实践经验的学生朋友来说尤其重要。Casl汇编比较简单,由于寻址方式很少,所以试题难度不大,这也是下午考试部分最应该得满分的部分。算法与数据结构是整个考试中最难的部分,建议在复习时对一些常用算法,像背包问题、迷宫问题、八皇后问题、装箱法、比赛安排等,最好背下来,牢记各种变化。虽然未必出原题,但对开阔思路很有帮助。
另外,有一个好心态会对你有很大帮助。考试时一定要镇静,要对自己有信心。答题时多想出题者的意图。一个角度考虑不出结果,就换一个角度考虑,一定要仔细考虑,不要匆忙落笔。最后祝大家考试成功!
【编辑推荐】
【责任编辑: TEL:(010)】
关于&&的更多文章
2011年上半年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以下简
流火过,金秋来,在学校开学之前的最后一周,终于凉快
又到了一周的末尾,闷热过后,这周的温度算是降下来了
掌握一门技术,首要的是掌握其基础。笔者从事.NET相关
本书是一本非常全面地讲述黑客入侵主动防御技术的网络安全工具书。本书的重点是介绍黑客的攻击手段和提供相应的主动防御保护措施
51CTO旗下网站13548人阅读
杂文汇总(33)
软考,2004软考改革,职称以考代评系统分析师考试,就是参加软考。软考——中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国家级的IT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2003年底,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国人部发[2003]39号文件,以软考为基础,对IT领域职称评定进行全面改革,使得已有逾十年历史的软考具有更诱人的内涵:以考代评全面实现,考过即可得职称  国人部发[2003]39号文件明确规定,IT专业技术人员高、中、低级职称将全面采用以考代评的方式,考试合格者将颁发由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联合用印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证书,即可获聘对应级别的助理工程师、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职务!   范围广,专业性强  改革后的软考分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网络、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五大类,共20种职业技术资格考试。2004年是软考改革第一年,将开考软件设计和网络管理两大系列共三个级别6项考试,具体为系统分析师(高级工程师级别);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工程师级别);程序员、网络管理员(助理工程师级别)。   程序更简单,在校生也可获职称  新软考对于报考程序作了极大的简化,报考人员不再有学历和工作年限等方面的限制,考生可直接报考任意门类和级别的考试。考过即可得到职称证书,打破论资排辈的旧习,让有能力者有回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校生也可参加任意级别的软考!通过考试获得了职称证书,意味着与其他有经验的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从而摆脱了“应届毕业生=没有实际工作能力”这样一个尴尬局面。   证书有实效  职称作为国家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定的权威体系,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有着重大的帮助和影响,在大型企事业单位中更是与员工工资、住房等待遇直接挂钩!并且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对于企业资质评定也有着重要价值,因此通过软考拿到职称的IT专业技术人员和在校学生必将成为各单位的抢手人才。细部的政策法规可以参考:看一下软考的各个层次对应表虽然国家从2004年开始就执行“软考”新政,但很多省市还是可以参加计算机技术与软件类评审的,并没有真正执行“以考代评”的政策。关于西部的各地方的政策,可以参考这一篇:系统分析师证书的价值个人归纳一下, 系统分析师证书的主要价值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 是能力的一个证明。&这一点对于应届毕业生或参与面试的同志会比较适用。&从毕业到现在, 我曾经被一些公司所面试。 在现在的岗位以及上一家公司,我也曾面试超过百位的应聘者。虽然对于一些初、中级的岗位, 笔试这一关是必须通过的, 但是拥有这样一个证书,相比之下, 绝对会为你增加不少的分数与筹码。而且对于某些事业单位的考试来说, 有些岗位和赫然写着:&需具备高级工程师&资格证书的要求。2. 可以用来评定职称, 提升自己的地位和薪水如果你已经在公司和单位就职, 拥有这样一个证书,还是有机会提升一些薪水和你在一个团队的地位。虽然在大部分的外资和私有企业, 基本上完全不看这些证书,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评审的标准。但是对于一写半事业或是事业单位来说, 也这个证书不一定有用; 但是如果没有这个证书,有可能就代表你没用了 ^^就我的个人经历来说, 一直在外资企业就职, 也是在工作 10 年左右, 才来考取这些证书的。3.& 可以用来挂靠赚取一些银子证书可以挂靠, 赚钱一些挂靠费, 用来贴补家用。所谓的挂靠的源头的: 国家对于某些行业有要求必须具备多少高级工程师, 多少工程师才具备某种程度的资质, 才能承接某些工程。比较典型的是: 建造师和注册会计师。所以不管是一级建造师还是二级建造师的证书都会比较吃香, 市场需求量比较大一些, 一年的挂靠费用都在 1~2 万, 甚至更多。但是对于 IT 行业, 好像并没有这个要求。没有听说过腾讯,阿里具备国家资格的各层级工程师, 分别有多少。企业找软件公司做项目, 看你的营销人员是否够厉害, 该做的事情是否都做到位了;事业单位找软件公司做项目, 看你公司和事业单位的关系是否过硬。所以对于系统分析师证书来说, 或许有价,但却无市。系统分析师如何考?软考每年举行两次, 一般是在 5 月份和 11 月份。而系统分析师这个科目只有在 5 月份这次考, 所以基本上系统分析师可以认为是 1 年 1 次。相关的考试信息, 除了 在 上发布外, 还可以在各省的人事考试网上找到。而且一般来说, 报名也是可以在各省的认识考试网上报名。举例来说, 安徽的考试可以在
上报名。查分的话, 以上两个网站一般都可以, 但是计算机技术职业资格网会比较快和及时。报名的时间一般在过完年就可以关注了。考试的内容有三个1. 基础知识考核(选择题)& --上午2. 知识运用(简单题)& --下午3. 论文& --下午这三门的考试在一天中考完, 每一门的满分都是& 75 分, 一般合格线每门都达到 45分。要三门同时合格才算合格, 如果有一门不合格, 所以的要全部重考。不存在累计的状况。所以考的不仅是知识, 还有体力和耐力。我的系统分析师考试之路在我毕业那会, 对这个考试知道的还是比较少。一是针对但是的状况来说, 作用真的就很微小; 另一方面, 毕竟是学生,耗费一些为数不多的生活费去考一个意义不是很大的证书的确是没什么意义。毕业后比较顺利的进入一家外资企业实习, 转正和逐步成长成项目负责人。靠的基本上是一张毕业证和无尽的学习与努力。当从这家公司跳槽的时候,发现自己毕竟被灌上高级工程师,项目主管的头衔;而对于这个称呼,却完全没有在意。 因为这家公司是一家创业性的公司, 人数不是很多,大概也就30~40 人, 公司的资金有限,所以给予头衔也成了老板用来鼓励和奖励员工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现在的这家公司, 属于大型的跨国的公司,公司人数朝“万”这个数量级发展,所以对于职称和职等这样的制度就比较完善了, 也不仅仅是 初级,中级, 高级这样简单的拆分了。但是, 公司职等的评审和软考证书的职等完全没有关系, 公司主管从来没有提过软考资格证这种考试, 而且他们是否知道这种考试也是个未知数, 因为他们基本上不是中国大陆同胞。我对这个考试的缘起基本上是在一次转档案的时候看到的职称这一栏,发现公司的职称和档案的支持竟然也完全不搭嘎。之后陆续在一些论坛上看到软考的信息; 加之自己的工作内容对系统设计和系统分析的内容逐渐增多, 在看一些系统设计和系统分析的书的时候就想到是否可以“以考促学”呢? 就这样, 在 2011 年的时候, 参加了 “系统设计师”的考试。系统设计师考试相对简单, 只有选择题和论述题两种,也是两门, 上下午各考一门。 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些电子书籍,大概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 , 很幸运, 第一次就通过了。接下来的三年就筹划考“系统分析师”了, 在这三年中, 我报了三次名, 第一次因为项目比较忙,缺考了。 第二次开始准备的时候,买了两本书, 一本选择题的历年考题解析和一本论述与论文考题的理念解析。但是快考试了,才发现书都没有, 在考完前两门的时候, 感觉过的希望不大, 论文部分就写得比较少, 大概还有一页半没有写。 结果出来前两门险过, 论文差了2 分。但是查完分之后十分懊恼。这种心情估计比三门全不过都难受。第三次总结了前一次的教训,所以提前3个月就陆续在看那两本书,到考试的时候, 正好两本书从头到尾都看了一遍。对于平时看到的一些重难的部分和不熟悉的部分也做了一些记录:看完之后, 自己心里大概就有底了。 果然, 查分的时候不出意外的每门过的都游刃有余, 而且这一次论文的分数竟然是最高的。总分也跻入了当年系统分析师考试总成绩的全国前 50 名。(计算机技术职业资格网每年都会公布相关考试的前50名的人员)()&总结一下个人的一些心得:1.& 对于知识部分,可以大概扫一遍。目前有的比较多的教程是 张友生 主编的 《系统分析师教程》可以不用太细, 基本上网下个电子版的应该就可以了。2.& 历年真题一定要看和练。这个就要买相应的书籍了, 一定要带解析的书。3.& UML 和 设计模式可以化一些时间, 系统集中的学习一下。4. 论文部分尽量写满。&& 1)摘要放在最后写。 摘要放在最后, 不代表文章是随意写, 可以先大致列个提纲, 根据提纲来写,&& 2) 写的时候如果有新的想法, 再适当加进来&& 3) 等文章字数差不多时, 收尾,总结摘要。&& 4)开头和结尾尽量漂亮一些。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2595653次
积分:21898
积分:21898
排名:第254名
原创:440篇
转载:66篇
评论:270条
文章:43篇
阅读:160503
文章:28篇
阅读:42667
文章:14篇
阅读:44416
(1)(6)(4)(3)(4)(5)(3)(1)(1)(1)(2)(1)(3)(5)(4)(4)(1)(6)(5)(5)(8)(3)(2)(7)(14)(7)(5)(4)(3)(16)(8)(8)(4)(13)(20)(27)(5)(9)(9)(16)(1)(8)(5)(10)(2)(6)(18)(4)(1)(3)(1)(5)(12)(19)(5)(2)(3)(15)(11)(3)(2)(3)(6)(13)(2)(1)(3)(1)(2)(2)(1)(1)(2)(4)(3)(3)(4)(1)(6)(7)(4)(5)(5)(3)(15)(15)(7)(1)(1)(1)(5)2008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二
2010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四2009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五2007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六
2012年5月 专题开发/技术/项目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10年3月 C/C++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
2012年4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1年7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0年2月 C/C++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
2014年3月 扩充话题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
本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梅西弹钢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