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次看到我喜欢的一篇文章作文和上面文章是一个类型的但开头跟这个不一样,要怎样才能找到?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申论56536,申论范文,申论答题技巧,申论万能模板,申论真题,申论万能八条,申论视频,15天突破申论,申论热点,行政能力测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读下面的文章文章开头和结尾用了--------的方法?詹天佑陷入沉思,回忆了在美国的哪两件事?
读下面的文章文章开头和结尾用了--------的方法?詹天佑陷入沉思,回忆了在美国的哪两件事?1881年,詹天佑从美国留学回来.归途中,他满怀希望,预备为祖国效劳.在轮船的甲板上,他提着一只小皮箱,陷入沉思.耶鲁大学的毕业晚会开始了,校园里到处是音乐、鲜花、美酒.可是詹天佑并没有去参加舞会,他来到老师罗索夫人的办公室,聆听老师的临别叮咛.罗索夫人说:“我衷心地祝贺你出色地完成了学业!”接着她拿起一只小皮箱,又说:“这箱子里装着修铁路的资料,是我多年来搜集的,现在就送给你吧.希望你能利用它,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贡献.”詹天佑紧紧握着老师的手,激动的连声道谢.想到这里,詹天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轻轻地抚摩着这只珍贵的小皮箱,深深地怀念老师的崇高友谊.忽然,詹天佑怒目远望,屈辱的心事涌上心头.这是美国诺哈夫中学的一堂地理课,黑板上垂挂着屏幕,放着幻灯,詹天佑正在听课.屏幕上出现了铁路、火车、满载的货物、肥沃的土地.老师开始讲解:这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最新式的火车.目前,美国和欧洲已把它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幻灯片换了,出现的是另一幅景象:贫瘠的土地、枯瘦的农民、老牛破车在缓缓地前进.老师说:“这样的车子、这样的速度、国家落后,人民贫穷……” 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詹天佑痛心而惭愧地低下了头.下课以后,他依然坐在那里默默不语.一个美国学生走过来,对詹天佑说:“那老牛破车是哪个国家的?”詹天佑不予理睬,那个学生说:“高才生,怎么连这个也回答不出来?”詹天佑忽然站起来说:“是我们国家,但,那是暂时的.”“哈哈哈……”在一阵哄笑中,另一个学生说:“听说大帝英国在中国修了一条铁路,可你们的皇帝却硬说那是怪物,把它拆了,扔到河里去了.”“哈哈哈……”又是一阵哄笑.詹天佑怒视着这一群傲慢的洋学生,强忍屈辱,愤然离开了教室.“呜……”汽笛声打断了詹天佑的沉思.轮船靠岸了,他望着岸上同胞的亲切笑脸,兴奋地踏上祖国的土地.
开头和结尾用了首尾呼应的方法.(开头和结尾都是归国途中在轮船上的情景,所以说是首尾呼应.而开头和结尾之间的内容则都是回忆,属于插叙). 再问: 那请问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呢?(复制粘贴也可以) 再答: 第一件:毕业晚会时老师的特别叮嘱 第二件:地理课后回击对中国的嘲笑。
与《读下面的文章文章开头和结尾用了--------的方法?詹天佑陷入沉思,回忆了在美国的哪两件事?》相关的作业问题
人生中留下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他们像沙滩上闪光的珠贝,时不时的让你拣起它,细细的咀嚼品味.风吹起,落叶纷飞,你是那一片,我是这一片.岁月无痕,却在心中刻下斑驳的脉络,每一道脉络记载一段过往.信手拈起一枚落叶,透过它的斑斑驳驳,往日的种种就会浮现……我漫步在星光闪烁的夜空下,抬头望向天际.这满目的星星多像我曾经经历过的那
开门见山 巧用修辞(比喻 排比 反问.) 照应开头 提出希望 呼唤式结尾
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克服了种种困难. 他很有才华,运用了竖井开凿法.工期缩短了一半 他根据勘测,修了人字形线路,使火车上山变得容易多了 再问: 再问下: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起先嘲笑他的外国人会: 再答: 惊叹,甚至有点羞愧,后来的事实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开头:中国在日新月异的进步着,不论是汽车.房屋.小区,都建设的越来越好,所以,为了祖国,加油!结尾:"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90后的我们长大了,00后的革命战士也老了,所以一定要努力学习,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参考以下: 有句俗话说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我一直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但我最近看到的一件小事却突然改变了我的观点.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和爸爸到玉渊潭公园游玩.那天我俩一进门就兴冲冲地朝船坞奔去,到那儿一看,心一下子凉了半截.买船票的队伍老长老长,而且售票口旁围了一群人,想必是加塞儿的. 队伍像条长蛇缓缓地蠕动着
我觉得开头可以让人家知道你写的是什么 也就是介绍背景高尔基曾说:“写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一篇好文章,注定要有个好的开头.别开生面、新颖别致的开头,才有震撼力、吸引力,让人产生一种欲读之而后快之感.所谓“凤头”,亦是这个道理 结尾在文中的作用:结构:点题、首尾呼应
中国的勤奋是可以追寻到古代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更应该发扬这良好的学习方法.但只光有好的学习方法,而不去运用、不去实践,是不行的;而单一的勤奋学习,不分白天黑夜捧着书读那迟早变成为“书呆子”.所以呀,好的学习方法,要学习休息两不误.而这学习嘛,要你在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勤学就是要告诉我们学无止境,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虚
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 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
告诉你范例,不如告诉你方法!!!!!中考作文的结尾技巧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 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 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
1948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一位父亲带着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回合. 海上风平浪静,晨昏瑰丽的云霓交替出现.一天早上,男人正在舱里用水果刀削苹果,船突然剧烈的摇动,男人摔倒时,刀子插进胸口.他全身都在颤抖,嘴唇乌紫.6岁的女儿被父亲的瞬间变化下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他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
1.显的“腹有诗书气自华”2.更有一中古典的诗意美.3.如果你是开头和结尾的诗讲的是一个意思,那就是首尾呼应 ,更能突出主题.4.能增加文章的可读性.5.能让人感觉你有才华.
首尾呼应,开头是以声音引入,结尾“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篇末扣题,与开头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有一首歌这样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有一首诗这样写:如果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 有一联警句这样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一首老歌这样唱: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敢泪,不用怕,毕竟我们还有梦……
不是回忆的回忆 会有那么一天,我会站在时光的裂痕上想念自己奢侈而明亮的童年,泪流满面. ——题记 To:五岁的我 五岁的我. 现在的你是否正在幼儿园里,望着阴霾的天空瑟瑟发抖,听着老师讲如果不好好趴在桌子上便会被鬼怪抓走而呼吸都变得轻柔,想着这应该比麻木与另一个人相撞而是被紧裹着的字迹在地上滚了好酒更可怕慌忙但轻微地摇
友谊开头:现代人的友谊,很坚固又很脆弱.它是人间的宝藏,需我们珍爱.友谊的不可传递性,决定了它是一部孤本的书.我们可以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友谊,但我们不会和同一个人有不同的友谊.友谊是一条越掘越深的巷道,没有回头路可以走的,刻骨铭心的友谊也如仇恨一样,没齿难忘. 结尾:长留史册的,不是锱铢必较的利益,而是肝胆相照的情分,
1 .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开头) 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结尾) 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的霜雪已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开头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有的让你喜,有的让你忧,有的让你仰天大笑,有的则让你垂头叹息.  开心的事,人们都乐于接受,而忧伤,苦恼之事袭来时,人们往往哀叹人生不幸,命运不公.其实,细细想来,在这生与死并存的世间,只要能好好地生活在这个还称得上美好的世间里,我们就是幸福的.  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喜欢独处一室,
张爱玲《爱》这是真的.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
  我父亲那张严肃的长方形脸上戴着一副黑宽边眼镜,两只不大的眼睛在镜片后边闪着亮光;两个嘴角总是紧紧闭着,平时很不爱说话.在我的记忆里,好像他只有那么一身半新不旧的蓝衣服,袖太阳晒得墨黑的清瘦的脸上,有一对稍稍洼进去的大大的双眼皮儿眼睛;眉毛细而斜;黑里带黄的头发用花布条子扎两条短辫子;衣服都很旧;右裤脚上的一个破洞别7,017被浏览421,830分享邀请回答glander.co/(4)| Scorpiondagger |詹姆斯·科尔的作品对于咱们大众来说,稍微有些重口味。特点就是:恶搞!讽刺!宗教、文化、性等等都是他创造作品的洗劫对象。在保持高产量的同时,重视每一幅作品的质量,意思就是该恶搞的都恶搞了~官网:(5)| Gifparanoia |Matthew Cooper 和 Johnny Kelly 是好朋友,他俩一起搞了个系列作品,题目叫做 I'm not an artist(我不是一个艺术家)。本来他俩只想做个小众的作品集,没想到后来扩展成一个开放性的活动,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官网:(6)| Rafael-varona |Rafael Varona做的是名副其实的“小动画”,每一幅作品的都是小巧精美,除了小还有循环,整体风格有种轻幽默,让人看了心情也很舒畅。是文艺小清新类必备的哦~五颜六色绝对满足你!官网:(7)| 狐图网 |网址:(8)| 嗨图网 |网址:(9)| GIF酷 |网址:(10)| Best Funny Gifs |网址:(11)| Cheezburger |网址:(12)| GIFSON |网址:(13)| GIFBIN |网址:看到这里,也许有的小伙伴会说,如果我想要的GIF网上没有,需要自己录制呢?哪几个软件好哇?(1)手机端:快手、美图GIF这两个既可以根据图片制作,也可以直接录制一个GIF,后期还可以添加相框和特效。至于哪个更好一些,大家自己试试看吧…(2)电脑端:美图秀秀、都叫兽美图秀秀就不用多介绍了,利用现有素材制作GIF,零基础用户都可以很快上手的。微信辅助软件工具微友猎手微信电脑客户端微信记录查看器微信记录导出助手微信记录恢复助手伪装微信地理位置爱微帮微信电脑助手逐鹿工具箱PP微信表情管理大师海拓微信助手ios微信记录查看器微信透明皮肤修改工具无微不智微信助手微信助理指北针微信电脑版工具企业微信二维码生成器微信编辑器微信PC营销助手微信助手微信盒子微信开发调试小工具微信旺旺水仙谷微信助手微信电脑助手全部软件下载地址:微信第三方服务平台微盟:有赞商城:风铃:聚信盒子:微俱聚:搜狐快站:囧易:微擎:微动力:点点客:微客来:微伙伴:V5客服:微信云端:微信海:智游乐:微订:小猪CMS:天赐传媒:掌上大学:腾讯微校:58招财猫:微速达:微智客:云建站:阁下微信:微信盒子:另外,从传播的角度来看,题主的问题或许还可以理解为“什么样的文章在微信圈更容易获得传播”。这两天刚好看过新媒体营销大神诺亚·卡根的这篇《10条大数据分析告诉你,什么样的文章在社交媒体能获得疯转》,或许能从传播的角度解答题主的问题。原作者:诺亚·卡根(新媒体营销专家)编译&改写:邓璟(前媒体人)来源:socialbeta----------------------------------------------------------------------卡根的原文如下:社交媒体追踪服务分析工具BuzzSumo,2014年5月前后对社交媒体上超过1亿篇文章进行了分析,试图找出一个答案:什么样的内容才能让用户乐于分享,获得病毒式传播?这个大问题又内含或细分为一些小问题:◆那些获得疯转的文章,激起了用户哪种情绪?◆清单?图表?哪类文章更有可能被用户分享?◆读者更喜欢分享短文章还是长文章?社交媒体上的文章,最理想的长度是怎样的?◆“信任”是不是驱动用户分享文章的一个主要因素?◆文章有没有附上一张图片,会对分享转发带来哪些影响?◆有大V分享你的文章,跟没有大V分享,带来的结果有多大差别?◆一篇文章发表几天甚至几周后,怎样才能继续让用户转发分享?◆星期几发布文章最容易获得分享转发?此类问题的答案,有的只是从大数据角度给大家提供一点参考。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是:你得首先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内容),这一步无法省略和无法被取代。因此,你要坚信,好内容始终有价值。下面的10个方法或结论,基于对1亿篇自媒体文章的大数据分析研究。它可能是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帮你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更多、更有效的分享转发。1)长文章比短文章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被分享。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阅读等是浅阅读,写短文章更易满足越来越失去耐心的读者?大数据研究并不支持这种想法。根据对1亿篇社交媒体上发表的文章的分析,10%(前1000万篇)获得最多分享的文章,绝大多数是长文章。平均数字来看,长文章获得的分享转发量也高于短文章。下表的大数据研究表明,个单词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最多平均转发分享量(8859次)。吊诡的是,社交媒体上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少于1000个单词的。这说明了什么?生产优质的长文章,是一片蓝海市场!加油吧,去撰写有一定深度、经过细致研究、有洞察力的文章。这是你在社交媒体上脱颖而出的好机会。这背后的一个“原理”是:尽管用户喜欢看那些短平快的东东,但他们喜欢分享转发的,还是有调性、显智商的长文章。2)文章插入至少一张照片可增加分享转发率。视觉的重要性,在今天不言而喻。社交媒体上的文章,插入和不插入照片,分享转发率差了不止一半(如下表)。在文章里至少插入一张照片,平均分享转发率为64.9%,明显高于无图文章的平均分享转发率28%。具体到社交网站Facebook上,加不加标签、照片(缩略图等功能)带来的差异还要大,转发率分别是56%和17.7%,相差三倍多(如下表)。而Twitter上也一样。3)文章能勾起用户敬畏、大笑或乐趣,让用户产生自我陶醉。分析了10000篇最多分享转发的文章后,发现这些文章能引起用户的情绪变化的类型依次是:敬畏(25%)、大笑(17%)、娱乐消遣(15%)、高兴(14%)、共鸣(6%)、愤怒(6%)、惊奇(2%)、悲伤(1%),其他情绪类型占15%(如下表)。【注:欢笑和娱乐消遣两项的边界是模糊的,这里采取的划分标准是,是否能让用户大声笑出来】《纽约时报》曾调查2500位读者,分析他们转发文章的动机,得出结论是:●分享有价值或娱乐性内容给他人。●定位和展示自我形象(通过分享转发,“告知”他人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维护关系(分享转发可跟他人保持联系)●自我实现(分享转发会给人一种“更多关注和参与世界”的感觉)●通过分享转发他人文章,借他人之口表达自己关注的议题。最多被分享转发的是那种小测试,比如位居榜首的“你最应该做什么工作”?你觉得那些分享转发这些小测试的朋友,真的关心这种小测试吗?不一定,多数人只是通过参与这类时下热点话题,表明自己“与时俱进”在关注这个议题、对外传达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总之,好玩、有趣、有立场,没人希望分享转发打扰到自己的亲朋好友。4)用户喜欢分享转发清单和图表清单,图表,“怎么做”,“什么是”开头的文章,“为什么”开头的文章,视频,这六类型的文章,哪一类最容易获得分享转发?如下表,清单和图表最易获得转发。像《10个写出阅读量10万+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方法》这类清单式文章,能给用户最简单直接明了的干货,便于阅读。图表式文章也有便于阅读和理解的优点。总之,记住一点:长文章是很好,但你要通过清单、图表等方式吸引读者读下去,别开头到结尾全是黑压压文字把人吓跑。《时代》周刊,很牛的杂志,年年搞“10大”系列文章年年火,差不多就是这个道理(虽然这份杂志足够老牌和有影响力,但现在能被普通人记住的,可能也就是这些“10大”了)。5)“10”是清单式文章的神奇数字。刚提到《时代》的“十大”,大数据研究也表明,在清单式文章中,含有“10个”“10大”这类字眼的文章容易获得更多分享,平均分享转发数量是10621次,比排在第二位的数字“23”的平均分享转发量高出4倍。所以,如果你打算弄篇清单式文章,记得试试用“10”这个神奇数字。6)用户更倾向于分享那些看起来值得信任的作者的文章。社交媒体上的文章,作者署名和不署名,身份公布不公布,也会影响文章的分享转发(如下表)。表中可以看出,在Facebook上,作者署名和身份对文章分享量影响并不大,但在Twitter、Linkedin、Google+上有差别,用户更倾向于分享那些看起来值得信任的作者的文章。7)大V分享转发你的文章会带来乘数效应。说实话,“人人平等”只是理想,这个世界并不平等,影响力也是。如果有微博微信大V转发你的文章,那么他们给你带来的传播效应,绝非普通人分享转发所能媲美。我们在社交媒体发表文章时,可能很难遇到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大V分享转发,但对那些有影响力者(设定为TA分享转发后至少能带来新的两次分享转发的那种人),还是可以动些脑筋的。下表是有1个-5个有影响力者,分享转发文章后带来的平均分享量,可见“有影响力者”推动分享转发还是有重要价值的。怎么能让这些“有影响力者”分享转发你的文章,一个办法是提前动手,提前跟这些有影响力者产生一定联系。举个例子,我想写一篇《如何才能写出让人乖乖掏腰包的广告文案》,那我可能先去看看微信微博上发表过、转发过此类主题文章的那些“有影响力”者,从高到低做一个排序,然后我会去联系这些人,告诉他们我在写一篇关于广告文案的文章,“有个小问题想咨询(请教)下您/您***所说的观点,会用在我的文章里”……人们都喜欢分享他们参与的事情,不管是直接参与还是间接参与——看看你的微信朋友圈,有时候你被一些朋友发的东西烦透了,那是他们公司鸡毛蒜皮跟你却完全无关的事情,但这些事是这些朋友参与的,他们无论出于真心还是出于职责,多数情况下都会分享转发。因此,写文章时,不妨尽可能让更多“有影响力者”和亲朋好友参与进来,让他们成为文章内容的参与者和“生产者”。退一步来说,如果你能把文章写的足够有料有趣,别说“有影响力者”,普通人分享转发又有什么好担心和犹豫的?比如,对一些朋友转发的有调性、长见识的广告营销类软文,相信大家都不会反感和排斥。8)旧文章可适时重新推广。大数据研究表明,文章在社交媒体发表三天后,分享转发率在接下来四天平均会下降96%。一周之后,第二三四周的分享转发量会比第一周的至少下降86%。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结合新的热点事件/时节,适时通过各种方式重新推广旧文章是非常管用和必要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微信公众号会推出目录、关联阅读等的重要原因。9)星期二是分享转发的最好日子。尽管在不同社交媒体上,星期几的分享转发量并不同,但总体上看,星期二是一个最好的日子(如下表)。如果你有一篇重磅好文章要发布,不妨试试选择星期二发布。10)10条让你文章在社交媒体疯转的法则。这是一个小结,感谢你保持耐心,一直看到这里。①让文章能激起用户的敬畏、欢笑或娱乐消遣情绪。②满足用户的自我陶醉(比如小测试)③尽量写有竞争力和有价值的长文章,中文至少2000字-3000字,这是一片未被充分开垦的蓝海。④在文章里加入清单和图表等表现形式。⑤文章记得署名,添加作者身份等背景信息,让文章看起来值得信赖。⑥注意排版,不一定惊艳,但一定要悦读(没有写错字,是悦读,不是阅读)。⑦尽可能采用社交媒体提供的一些功能,比如之前一度风靡的微博九宫格,视觉化很重要。⑧在你写文章之前,研究和考虑一下“有影响力者”,让他们成为文章参与者。⑨当你的文章发表了一段时间后,记得再次推广。⑩“10”是神秘的幸运数字,星期二是神秘的好日子。如果没有别的办法了,那就不妨迷信一把,试试这些幸运数字和幸运日子。希望大家看完诺亚·卡根大神的这篇长文,都能成为新媒体文章编辑撰写大咖。向原作者卡根致敬,向编译者邓璟致敬。光谈方法论的都是耍流氓,有兴趣的可以加个人号一起交流,切磋。微信号:蜗牛漫游记微信id:woniumanyouji (二维码自动识别)2.5K7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pinterest.com/ 属于花瓣的高配国际版,海量精美的优质图片任你去挑。不赶紧添加到搜藏夹,还在等什么?!(图中间的男女在干嘛?姿势好奇怪哦,小编表示看不懂~)3.tumblr 国内的网易 Lofter 模仿的就是 tumblr(汤博乐)。很适合在这里找微信配图,还有情调满满的 GIF 动图哦~(以下四张都是动图,在微信文章里能正常显示,知乎目前暂不支持)4.flickr
隶属雅虎旗下,一款能提高你审美的网站,没事浏览浏览,也可以洗洗眼睛(所以小编现在已经练就了一双美目,手动害羞/(/ /o/ω/o/ /)/)。而且搜索功能非常好用,帮你快速精准地找到想要的美图。5.Behance 提供多种筛选维度。至于内容如何,啥也不说,直接上图!3?排版工具1.秀米对,没错,就是它!即使你没用过也一定听过,秀米~
容易上手,基本就是点击,插入内容,太适合小编这种懒癌患者啊,有木有!(当然木有,不然谁来整理这一大坨字给你们看!)而且编辑模板上新的速度很快,有各种风格供大家选择。2.i 排版比秀米的界面要清爽许多,菜单栏简洁,调色板一目了然,方便调色。而且模板的上新速度也比秀米要快。不过,有一部分模板是要收费的,当然免费的模板也有很多精品,看个人选择。3.易点编辑器 见下图,酱的风格,适合萌妹纸啊,拿走不谢!小编再多唠叨一句哈。工具在精不在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会在很大程度上让你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但它终究无法代替人的工作,重要的还是要注重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文案质量。在文章末尾,小编把“如何写文案标题”、“如何避免写出自嗨的文案”、“三个套路让你写出动人的产品介绍”的干货分别放在一个十分钟左右的视频里,搜索微信公众号“营销小鹿”,或者“yingxiaoxiaolu”,添加关注,点击“阅读原文”就可以看到啦~
好东西应该分享,如果你觉得还不错,就给点个赞吧,好让小编有动力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实用技能。以 上 ~ 如何用文案本能写标题?↓如何避免写出自嗨的文案?↓三个套路让你写出动人的产品介绍。↓更多文案 | 数据分析 | 营销思维干货,微信关注该公众号:yingxiaoxiaolu4112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当前位置: >>
初高中作文
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一) 自圆其说 言之成理 主要内容:如何写议论文 师:有些同学说议论文不会写,接下来我想对议论文多说一些。所谓议论文就是对事物发表看法。要写好 议沦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思考 1.高瞻远瞩 站得高,看得远,不要就事论事。有时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但认真分析一下还是能够 发现问题。在看似没有问题的问题中发现了问题,这就是高瞻远瞩。 2.见微知著 也就是说,要从报微小的事物中看到一种发展的趋势,看到一种大的事情。 3.由表及里 要从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 4.由此及彼 有时两个事物看上去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他们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你要能把他们挂起钩 来。 (二)注意材料 1,占有材料 2.库存材料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对做什么事情都很重要,我们也要以信息化来促进教学质量。信息是仓库, 有的同学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就因为摄入的信息量少,所以我们要善于捕捉信息,占有库存材料。 3.运用材料 在写作时,要对储存的材料库进行筛选,提取你所需要的材料。 (三)语言表达 分析提炼出了观点,又筛选好了材料,接下来就是语言表达了。语言不在华丽,关键是准确、简洁,历来 大作家们的作晶看起来都不是很华丽,但却读起来琅琅上口,耐人咀嚼,而且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就像 我们现在读鲁迅的作品,一样能感到语言很优美。其实,大部分同学语言表达不成问题,主要的问题就是 材料少,立意不高。 师:根据我刚才讲的,请大家对下面这件亭发表自己的看法: 分饼之争 两个小男孩为了一块饼在争吵。他们争辩谁应该吃大的一半。两个跑去找父亲解决纷争。 父亲说: “你们为什么不把饼切成两块一样大的呢?” “没有办法。 ” “那么你们抛硬币决定,输的人切饼,赢的人选饼。 ” 两个男孩同意这个办法,结果切出了大小一模一样的两半。 (摘自 1 月 31 日《上海家庭报》) 生:这则故事其实谈的是公平问题,他的父亲给予俩儿子一个公平的权利,一个是切饼,一个是选饼,父 亲的聪明在于:分饼的权利与选饼的权利分开,使权利不至于太集中。 生:两个小孩都显得很自私,只知道为自己着想,想得到大一点的饼,没有谦让的精神和宽宏大量的 气度。 生:父亲的聪明之处在于,既公平地解决了孩子的争斗,又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孩子。 生:一个好的制度比道德规范更可行,更有效。父亲虽没有救给他们谦让、奉献的精神,但却教给他 们很好地处理困难、问题的方法。 师:以上同学认为这是一种聪明的方法,那么,有没有同学认为这种方法不聪明呢?如果将“分饼”的 方法引申开来,会右什么后果呢? 生:两个男孩都想维护自己的利益,不知道为别人着想。如果采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从教育的角 度来说是不值得提倡的。 生:由此想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认为,面对这种情况,父亲可以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儿子听, 救他们应诚有一种谦让的精神。父亲用另外一种方法顺利地解决了两个孩子的纷争,从分饼结果来说,父1 亲是成功的,但从另一角度来看,父亲的这种做法是建立在两个孩子想霸占整个饼.即有强烈的占有欲的 基础上,因而,不能对孩子进行很好的思想教育。 师:从大家刚才的发言中,可总结出以下几种说法: 1.肯定父亲的这种做法; 2.父亲的做法不对,让儿子只想多得,不懂谦让; 3.从道德与规范两方面来说,尽管父亲的思想觉悟不高,但处理问题的方法非常恰当。 这三种观点都没错,议论文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行,不能强求唯一的答案。对这则材料,我的看 法是:开始,我也认为这种做法比较聪明,后来仔细一想,觉得不妥。这篇材料刊登在《上海家庭报》上, 《上海家庭报》是一份教育性的报纸,该则材料登在上面,究竟是一种什么导向呢?两个小孩为了一块饼而 争执,他们只顾自己多吃,却没有一点谦让精神。父亲用谁输谁赢这样一种带有赌注性质的方法来解决问 题,似乎不是很妥当,它迎合了小孩希望多得的思想,虽然解决了问题,但这只是治表的办法,将来兄弟 之间还是可能纷争不断。如果能从道德的角度教小孩谦让,我相信将来就不会再有争执,父亲也可一劳水 逸了。 生:听了方老师刚才的看法,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 三个中国人正在打篮球.这时有四个美国人跑来要与他们三对三地对打比赛。显然,四个美国人中有一个 人只能站在旁边观看,他们没有说谁不应该上场,而是主动地拿起篮球站在罚球线上准备投蓝,结果投中 的三个人参与比赛,没投中的人就自觉地退到一边观看,这当中他们一句话也没说,但很自然地解决了谁 该上场、谁不该上场的问题。 这种方法比起相互争执或投硬币的方法有效得多。评判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为应该视具体的对象而 言。在“分饼”故事中,两个儿子都只是两个还不懂事的小孩,一时要让他们达到谦让的思想境界很难。 因此,我觉得父亲的这种方法无可厚非,而且实践证明非常有效。 师:这位同学讲得很好,我说过,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是一篇很好的议论文。 下面,我抄写一段文言文,同学们可以和刚才那则材料对照一下,并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 薛包好学有行,弟求分财异居,包不能止,乃中分其财。奴婢取老弱病残者,曰: “我共事久矣。 ”田园取 其荒者,曰: “吾少所理,意所恋也。 ”器物取朽损者,曰: “素所服,身口所安也。 ”(薛包是东汉汝南人, 字孟尝,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著称) 还有一则故事:(关于李舶的) 李舶本姓徐,名世舶,字茂功,随李世民征战,封英国公。姊尝病。舶已为仆射,亲为之煮粥.风回焚其 须髯。姊曰: “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舶曰: “非为无人使令也,顾姊老,舶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 可得乎! ” 生:在与弟弟分财产时,薛包不但没有与弟弟争执,而且主动地挑“老弱病残者、荒者、朽损者” ,体现了 高尚的情操,为什么?因为“薛包好学有行” 。薛包与上面两个小孩形成鲜明的对比,关键也在于受教育的 程度与个人的修养有别。 生:李舶虽然是仆射,但当他妹妹生病时,亲自为其熬粥,连“须”被“焚”也在所不惜,还深感内 疚。这也体现了兄妹之间的友好情谊。 师: “分梨” 、薛包与李舶这三故事看似没有关系,但我们分析下来,发现它们实际上说明了一个道理,那 就是:兄弟姐妹之间只要谦让、友好,什么事都好办,所谓家和万事兴;反之,兄弟姐妹之间斤斤计较, 争吵不断,则什么事也不好办,家庭也就肯定好不起来,严重的甚至导致家破人亡。同学们在写的时候, 还可以补充一些事例,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下面,我布置一个作文题: 《金鱼之死的启示) 金鱼之死法 董玉洁 只要有鲜水,金鱼就无饿死之虞,但难免胀死之忧。 金鱼是鲫鱼的变种,彻头彻尾是人类驯育的结果。人类对其一贯的要求是美,只要美就行。而金鱼的 捕食能力却被作为美的代价退化殆尽。不会捕食,危机惑便无时不在,它别无选择地必须抓住每一粒投向2 自己的食物,而人把食物精工细制得可口至板,成为一种其无力抗拒的诱感,于是不会摇头的金鱼吃啊吃, 直到连同食物一起沉至水底。 贪得无厌是金鱼最常见的死因。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二) 抓住本质 启发领悟 主要内容:如何写启示 师:先请两位同学读《金鱼之死的启示》 ,然后请大家评一评。 生: (罗晨评) (内容略) 师:哪位同学来评一评? 生:有一个新颖之处 2 一般我们只会注意到金鱼为了自身美丽而贪吃至死,然而罗晨同学却在金鱼和鲫鱼 这两者之间异中求同,那就是一个“贪”字。文章结尾也很精彩:金鱼贪食是没有意识的,只是一种求生 的本能,而某些人却有意识地去贪,去犯罪,这样一引伸,文章也就显得深刻了。 师:罗晨同学先将金鱼与鲫鱼进行比较,得出一个共同点:贪。然后将鱼的“贪”与人的“贪”进行对比, 得出的结论富有警示意义。文章贯彻了“由此及彼”的写作思想,很好。 生: (蒋梦娴读《金鱼之死的启示》 ) (内容略) ,生;蒋梦拥同学的文章与罗晨同学的文章一样,都写得很好。虽然从金鱼之死得到了启示,提炼的观点 却不相同,但都很切题,而且很有深度。这证明了老师所说的“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是一篇很 好的议论文” 。 师:这篇文章提炼了这样一个观点: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有时候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所以我们 应选择最需要的,而是不最好的。刚才这位同学点评得很好,我就不多说了。 像《金鱼之死的启示》这类题目究竟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启示”的写法。启示实际上就 是一种联想,比如由金鱼之死联想到其他。那么,怎样才能展开联想呢?首先,得抓住故事的实质。我们 再以“金鱼之死”为例,金鱼为什么会死呢?我看至少有四个原因: 1.没有主动觅食的本领。如果它能主动觅食,那么它就会有所选择。 2.贪得无厌,导致偏食,过量地自,死所难免 3.主人喂养没有恰到好处,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4.有人可能别有用心。比如某些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精饲料,为了赢利,让人买了去过量地给金鱼喂 食,结果金鱼饱胀而死。 抓住了金鱼是怎么死的,即抓住了实质,再联想类似的实例,引申到现实生活中来: 1.拿“食”来说,人的偏食症是否也类似于金鱼呢? 2.大量的练习册,是书商们希望同学们去买的,可对于学生来说,搞题海战术只能是劳而无功,时间浪费 了,结果也是“饱胀而死” 。现在上网可以获取信息,但过度的上网也不行。据说外国有一小孩一天连续上 网 22 小时,结果连父母也不认识了。 4.现在有些年轻人追求名牌服装,父母待岗在家,可一双鞋子花费 800 多元。其实。穿鞋子是为了保护脚, 为了方便走路,买名牌服装只是一种虚荣心理。以前就有这样一个笑话: 有一个人抢到了一条名贵的吊袜带子,因慕虚荣,就去配好裤子。又去配好鞋子,配好以后.又感觉衣服 太寒酸,就去配裤子,配好库子,又去配了名牌上衣。结果,一身名牌,家里却倾家荡产,一无所有,还 欠了一笔债。 联想到这些相似的事例,就可以上升到观点。刚才向任向学提炼的规点都较鲜明:合适就好,不要追求最 好;独处时要谨慎。 综上所述,写“启示”的过程就是:抓住故事的本质――联想类似的现实事例――上升到观点。 师:有关“金鱼之死”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下面,我们说说一个美洲虎的故事: 据统计,世界上只有 17 只美洲虎,其中有 1 只生活在秘鲁国家动物园。秘鲁政府用了 1500 英亩的土地来豢养这只美洲虎,让他 自由地生活。在 1500 亩的土地上有老虎房…… 还养了牛、羊、鹿、兔等供老虎吃的动物,但老虎在天只来在空调房里睡大觉,只吃饲养负提供的食物。3 后来,老虎发威了。 请大家猜猜看,老虎为什么会发威呢? 生:可能是放了一只狼进去。 师:你为什么这样假设?。 生:因为老虎一直过着优裕的生活,没有动物与它竞争。当强敌与它同处一定时,它就会显示它的威风。 师:这位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请看下文: 有人看到老虎懒懒散散,就提出放几只狼或豺狗进来后,饲养员采纳了这项建议,将三只豹放了进去。 三只豹进去后,老虎不再只回到空调房里,不是长啸在山顶上,就是在草地上游荡,而且不再吃饲养员给 的食品。 这是什么道理呢?请大家分析一下。 生:开始老虎很安逸,导致懒散;豹子进来后,老虎有了危机感,就不得不去竞争。这样。它就获得进 步,从而健康成长。 生: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或者说,环境能改变一个人,同样,能改变一种动物。 师:我觉得。这则故事说明了“生存需要竞争”的道理。老虎本来是动物园之王,豹子来了,对它构成 威胁,于是老虎开始发威。这样做的高明之处就是激发老虎的竞争意识。 从美洲虎的故事引申到现实生活,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 生:怎样去防止行业垄断?就是要引进竞争。从而让企业很好地在竞争中发展。 生:竞争是事物和世界发展的催化剂,当然我是指公平的竞争,如果竞争不公平,只能相互倾轧,共同 灭亡。 师:还可联系到我们自己。今年高三前十名的同学一直是不固定的,这就说明大家一直在竞争,有了竞 争,就可激发人的潜力和活力。竞争是事物发展规律,所以,我们要鼓励竞争,不要害怕竟争。有竞争, 才有进步。 这里还有这样一则材料: 海湾战争之后, 一种被称为 MIA2 型的坦克开始装备美军。 这种坦克的防护装甲是目前世界上最坚固的装甲, 可以抵抗时速超过 4500 公里、单位破坏力超过 13500 公斤的打击力。这种品质优异的防护装甲是怎样研制 出来的呢?一个名叫乔治。巴顿的中校是美国陆军中最优秀的研究防护装甲的专家。他接手这项研制后, 也找了一个冤家来作搭档。 “冤家”叫迈克?舒马茨,是著名的破坏力专家。两人各搞一个研究小组,巴顿 研究“盾” ,舒马茨研究‘ “矛” 。刚开始,舒马茨总是能轻而易举地把巴顿研究出来的坦克炸个稀巴烂。但 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巴顿一次次地更换材料,修改设计方案,最后,舒马茨使尽浑身解数,也未能破坏 这种新式的装甲。因此,世界上最坚固的坦克在这种近乎疯狂的破坏与反破坏的试验中诞生了。巴顿与舒 马茨同时赢得了勋章。 这则故事与前面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巴顿尽可能地找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让舒马茨解决问题。事 实上,问题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师:下面,请大家课后写篇文章,题目是: 《金鱼、美洲虎及其他》 。 “东拉西扯” 层层推进 主要内容:联系相关例子,说明相关道理。 师:上次我们布置了偿鱼、美洲虎及其他”的作文题,针对这样一个作文题,我们该怎样写呢?下面, 我再归纳一下: 这种题目是比较形象化的议论,有些杂文、文艺性的政论文也是采用这种写法。这种文章的写法是:从事 实(金鱼之死)引出观点,接着引出另一个事实(美洲虎) ,再引出观点,最好能再举出一些其他相关的事 实,这样一层一层推进,观点也层层深人。 “金鱼、美洲虎及其他”主要应说明:我们要在运动中求生存, 在竞争中求发展。 写这类文章要注意: 1.事例要新,有趣,耐人寻味。如果事例大家都熟悉,就不新。如果能从大家熟悉的事例中写出别人没写 出的新观点,也可以。俗话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但人咬狗就是新闻了。 2.思想观点要深,有味,发人深省。要对事例作出合乎情理的分析,事例的跳跃性最好要大,必要时还要 “东拉西扯” ,有些事例看上去毫不相关,但把它们放在一起也可写出新意来。还可以运用一些寓言故事、4 生活中的动植物现象来说明问题。 师:今天,我们再来分析某一带有教训性的现象。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海灯法师不知大家熟悉否? 生:小时候看过电视,海灯法师神通广大,佛法无边。 生:他的“一指禅”功夫让我们记忆犹新。 师:在吴县的西山,有海灯法师的故居遗址。他修炼一指禅的照片拍得很好,但把整张照片放大,就可发 现他的双脚是挂在上面的。实际上,海灯法师是一个大骗局,但过去报纸、电视对他进行过大肆宣扬,其 本人也曾当选为当地的政协委员,于是出了名。张杨写了一本书《谎言重复一千遍》 ,后来,有一个人写了 这样一篇文章《保持理性,揭穿神话》 ,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作家张扬花了七年时间写了一本非文学类的书械言重复一千挪,这本书不以文辞见长,而以材料取胜,但 却具有很大的可读性,检察院的起诉书或如律师的辩词,多方取证,层层揭露,以大量确凿的材料揭穿了 一个在中国招摇了二十年之久的骗局――海灯神话。但这本书的价值却远不止于揭穿海灯神话的本身…… 这是文章的开头,接下来应该怎样写呢?我们可以抓住哪些方面来分析呢? 生:当时的媒体宣传不公正,不真实,有很大漏洞,仅因一张照片,就把海灯吹上了天。另外,当时人 也存在从众心理。 生:我们对待媒体的宣传要有一个正常心态,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有可能的话,要对媒体的报 道进行考证核实。 师;这两位同学主要讲了两点: 1.能够在中国盛传二十多年,新闻媒体有问题。 2.人的从众心理,譬如有些人,看到排队就去排队,也不问排队是干什么。 生:海灯法师之所以能如此出名,与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关。如果他刚一产生,人们就去揭露他的真 实面目,就不会出现如此神话。 生:这还与人的信仰有关。有人认为世上存在一种神秘的力量,且人们的理智不能操纵情感,一旦一部 分人这样盲目崇拜,就会形成一种趋势。 师;为什么人们都相信海灯法师有这么大的本领?是他们缺乏一种科学的精神,如果大家都崇尚科学, 唯物不唯心,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同观点吗?能否想出一些新的东西。 生:刚才大家都能从反面对这种现象进行批判,我想从作者的角度来谈谈。作者的“敢为人先”的精神是 值得称赞的,作者敢于搜集材料,多方取证,推翻媒体的报道并对这种现象进行批判。 师:这个角度比较新颖_试想,如果作者最初报道海灯法师的新闻记者,发现报道失真后,又写了一份内 部参考,从良心角度对自己和社会上的假行为进行谴责,告诫那些追求小道消息的人,千万要把真实放在 第一位,这就又进了一层。 我们还可从海灯法师本身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有些假的东西传得这么厉害呢?比如假烟、假酒等,这 主要是生产者想谋取暴利,想沽名钓誉。 下面,我把文章《保持理性,揭穿神话》读下去。着看作者是怎样分析的: 这本来书际上不只是……(略) 师:文章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出现有主观客观的原因、有老百姓的原因,有相关部门的原因。 下面,我们根据这个方法再来分析以下现象: (略) 下面,我们再提供两则具体的材料: (略) 以己之矛 攻人之盾 主要内容:如何论证已方观点,反驳对方现点。 师: (略)最近,中学生作文大赛就有一道题目“给刘思影的一封信” 。不久前,我看到一张照片,内容是 刘思影被纱布包住双眼抱着一只玩具熊。大家可以发挥想象,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把你的感情表达出来。 我们对一些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要有所了解,要不然万一遇到这种题也就无话可说。 今天。我们来写大家熟悉的事情: 我看电脑 师;我先问大家, “看”是什么意思? 生。用脑子思考。 师:对, “我看电脑”就是我对电脑的看法。有一年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看课外阅读” ,有些同学没审清5 题,写成我看了哪些书,结果离题了。 下面,同学们用 5 分钟时间,为这一题目提炼一个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相对集中,最好能突出 ―个侧面。 生。我想到了三点:①电脑让世界连成一个村落,大家资源共享,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生活,这是其优点; ②网络有利更有弊,网络的内容良旁不齐,古有“亲贤臣,远小人”之说,现在人一定要接近健康网,疏 远有害网必电脑程序为人类提供了众多方便,是方便快捷的交际工具,但同时也淡化了人情,使人变得懒 惰。 生:电脑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快捷,但不少高中生用电脑是为了玩游戏,没有很 好地发挥电脑的信息传递功能。 生:电脑是人类交际的重要辅助工具,但电脑在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有报道说, 一些青年因为过分地依赖电脑,导致大脑记忆力下降,使人变得萎靡。所以,我们不期过分地依赖电, 在电脑不断升级更新的同时,也不要忘了人脑的更新。 生:电脑已走人了寻常百姓家,我们可以利 用它来开发智力。 ,搜集信息,但不能把它作为游戏的机器。 生:电脑的淘汰更新太快,前不久看广告,发现因特尔奔腾 4 已经出来了,由此,我想到了知识的老化与 更新,想到了今年要举行的“3+X”考试,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其本身的知识也应不断更新。 师:由电脑的升级更新想到我们应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更新观念,这很好。但是, “知识更新”的说法 不太准确,知识其实是不可以更新的, “1+l =2”永恒不变,应更新的不是知识,而是观念,知识不存在老化的问题,但新的知识要不断汲取。 刚才几位同学都谈到了电脑有利也有弊,有的还分析了电脑的几个特点,这样写好不好呢?我感到,大家 的趋向性还不明确,到底是以优点为主,还是以缺点为主。电脑有利也有弊旭不能平均使用笔墨,要有针 对性。有的同学还提到使用当中出现的问题,这“问题”到底是使用者出现的问题,还是电脑本身出现的 问题呢? 现在,我提示大家一下河以从有关电脑的一件事或一种现象,引出你的观点。比如,有的家长对小孩说, 高中读完后再给你买电脑。针对这种想法,你怎么看?有的人成天在电脑上玩游戏,你又怎么看? 生:前不久,我看到一慈善机构用群众的捐款购置了几台电脑,运到边远山区,可是,那里的人根本不懂 得怎样使用这种高科技产品,结果只能把它堆放在仓库里。所以,电脑是一种工具,但对于一个不懂的人 来说,它只是一件华而不实的摆设,只有真正地掌握了电脑操作之后,才能深切地体会到它的作用厘好地 利用它。 师:你所讲的例子说明扶贫支持最需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但这件事似乎与电脑本身关系不大。 观点的提出要有针对性,靠开发电脑起家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 “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只是比别 人超前八个月,你如果不领先,就要被别人赶上,就要被淘汰。 ”这说明随时处于领先的重要性。 生:电脑是一把双刃剑,就看你怎么去利用它。有人说电脑游戏不好,其实这是人的问题,与电脑没有关 系。最好的例证就是:有些人在电脑房整天与电脑为伴玩游戏,几个星期不回家,那里包吃包住,最后连 自己父母都不认识了。问题出在哪呢?不是电脑的错,是人自己没有自制力,没有用好电脑这把双刃剑, 把双刃剑砍向了自己。 生:高科技好不容易研究出来了,我们却把它当成游戏机来用一,这实在是很可惜的事情。 生:我认为电脑害人不浅,弊大于利。电脑商开发的游戏软件,使得很多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沉迷于电脑。 前段时间报纸上说,有些高校学生因为沉涵于电脑,影响了学业,最后,有的甚至被勒令退学。电脑固然 是一种好东西,但电脑商开发的软件最好是能有助于学生,而不要一味追求利润。 生:我接着这位同学谈一点看法。高校学生沉而于游戏被勒令退学,不能全怪罪于电脑开发商,学生本身 也有不对的地方,就是没有把握一个“度” ,没有处理好人与电脑的关系,从而成为电脑的奴隶。 师:从刚才大家的发言中可以归纳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电脑弊大于利,一是电脑利大于弊。我们 可模拟辩论赛的方式进行辩论。先请反方――持“弊大于利”观点的同学发言。 生;我方认为电脑弊大于利,因为: 1..很多人因工作需要,不得不长时间与电脑接触,电脑的辐射对人的视力、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2.电脑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人们对电脑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但一旦出现千年虫之类的病毒, 就会给社会和国家带来很大的损失。 师:现在,请正方――持“利大于弊”观点的同学发言。 生:我方认为电脑利大于弊:6 第一,电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成为人类一种重要便捷的交际工具; 第二,电脑带来了科技的革命,提高了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第三,电脑让人们可以随时沟通,共享信息,获得共同发展。 师:下面,双方进行自由辩论。 生: (反方)电脑有辐射,给人的视力带来巨大危害,这难道不是弊吗? 生: (正方)电脑确实有辐射,但电视也有辐射,而你每天还是得看电视,难道因为有辐射你就不用电 脑了? 生: (正方)我想请问对方,电脑信息储存量大,过去也许需要一个图书馆才能容下的资料,现在可以全部 压缩在电脑里,这可是显而易见的利呀!我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超市里用电脑结帐,不但节省很多劳动 力,也节省了很多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生: (反方)电脑确实容量大,计算速度也快,但是电脑也会出现故障,也会有计算失误的时候,甚至瘫痪 的时候,而且有时无法预见,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超市电脑发生故障,只好停止营 业;电脑发生计算错误,小则引来消费者投诉,大则可能导致人造卫星发射失败;前段时间报纸上说,因 为电脑故障,某个寻呼台完全瘫痪。请问对方,这不是巨大的弊是什么? 生: (正方)电脑确实有时也会发生一些故障、造成一些经济损失,但是,别忘了,这种故障发生的概率是 微乎其微的;更别忘了,相对于电脑带来的巨大方便和价值,故障造成的损失也是微不足道的。 生: (反方)据研究,长期坐在电脑旁不动,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引发诸如近视、脊椎弯曲等病症。 对方辩友,这个怎么解释? 生: (正方)我们早就知道,学生坐姿不正,长期看电视,也会带来许多病症,危害人体健康,但是总不能 因此我们就不上学、不看电视了吧?再说,也没叫你“长期坐在电脑旁不动” 。 公: (反方)随着电脑网络的日益发展,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是:引发许多网上犯罪,许多人包括不 少年青人还锒铛入狱呢? 生: (正方)我想提醒对方,千万不要偷换概念,网络犯罪并不是电脑本身的错,而是人类自身铸成的 大错。发展经济,犯罪也越来越多,你能说这是发展经济的罪过吗? 师:同学们辩论很激烈,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双方都对己方观点进行了论证。效果很好。有机会我们以 后还要继续以辩论这种方式来阐述观点。但是,刚才辩论时,大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比如,没有抓住事 物的本质,辩论时无意中偷梁换柱,等等。辩论时一定要抓住事物本质性的东西。电脑的本质是什么?发 明电脑、发展电脑有什么作用?总体说,就是为了信息化。现代化。比如,印度没有高速公路,但他有信 息高速公路、印度的发展比我们快,电脑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辩论的题目是“我看电脑” ,只评 价电脑本身,许多使用电脑过程中人们自身引发的利弊都不是辩论的范畴。电脑的诞生,确实有利也有弊, 就看你怎么去看待,去权衡。 下面,我布置几个作文题: 《是是非非说电脑风电脑的诱惑》 《假作真时真亦一假》 三个故事 一个道理 主要内容:故事引发的思考。 师;我先讲一个故事,大家听了之后,请分析一下它的涵义: 从前有甲、乙两个人,乙是甲的门徒。有一次,两人要到远方去,出城的时候,甲看到地上有一块马蹄铁, 就对乙说: “你把它捡起来吧。 ”乙心想:这东西有什么用呢?于是就装作没听见,不捡。这时,甲捡起了 马蹄铁,走过一个铁匠铺时,他把马蹄铁作为一块废铁,卖给了铁匠,卖了三文钱。后来,经过一个水果 店时,甲用三文钱买了十八颗樱桃,然后继续朝前走。前面是荒郊野地。后来,甲看到乙走得很口渴,于 是,甲就从袖子里掉下一颗樱桃,乙看到地上有樱桃就弯下腰去捡。走了一段路,甲又掉下一颗樱桃,乙 又弯下腰去捡,总共有十八樱桃掉在地上,乙弯了十八次腰。 现在请同学们就这个故事谈谈,看这个故事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当初一点小事懒得去做,结果后来吃了大亏。 生:对待事物,要懂得融会贯通。甲较聪明,他看到马蹄铁,就捡起来,因为他知道通过一定途径,马蹄 铁可以转化为食物,也就是说马蹄铁不仅可以打造铁器;还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转化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生:甲故意对乙进行了惩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就是说一件小事开始没有做好, 后来补救已经来不及了。7 生:甲较有远见,他预想到了将要面临的困难,于是当他看到了马蹄铁,他就用它去换了樱桃。 师:看了故事之后,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师傅要你做;你却装作没听到,到头来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2.有些事情如果及时做好,以后就会省却很多麻烦,即使是小事也不能忽视,要认真做好:甲本来只 要弯一次腰,现在却弯了 18 次腰。 3.教育别人的良好办法不在于言语,而在于行动:要你捡马蹄铁,你不肯弯腰,现在甲没说,乙也不 得不弯 18 次腰。 4.做事情要考虑得远一点:不要看马蹄铁现在没用,但在关键时刻,它的作用就会很明显地体现出来。 下面请同学们考虑一下,如果要你以“马蹄铁与樱桃的启示”为题,以上面这段文字为开头,你准备接 下去谈什么问题?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角度来谈? 生:学习方面,如果有些知识你及时弄懂了,就会省却不少麻烦。 生:考虑问题要周到。才能把事情完成得更出色,学习也是如此。 师:说考虑问题要远一点,废旧的马蹄铁与樱桃似乎毫无关系,但关键的时候,彼此之间却会让你感到有 明显的联系。又如,一张废纸、一块石子看似没什么用,但如果你不因为它暂时无用而抛弃它,关键时刻 也能派上用场,还能培养你良好的作风和习惯。所以,要长远地看待问题,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 生:在教育人时,实践和具体的行动有时比言语更重要,所谓身体力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许多劳 动模范都是靠默默无闻的工作和精神影响别人。 师:下面,我讲第二则故事: 爱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开始时大家都从最底层干起。不久,爱若受到总经理的青睐, 一再提升,直到部门经理。布若却像被人遗忘了一样,还在最底层。终于有一天,布若忍无可忍,向总经 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用人不公。 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点什么,他忽然有了个主意。 “布若先 生, ”总经理说, “请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布若很快地从集市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 有一个农民接了车土豆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布若又跑去,回来说有十袋。 “价 格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市上。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 “请休息一会吧,你可以看爱若是怎么 做的。 ”说完叫来爱若对他说: “爱若先生,请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 爱若很快从集市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十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 带回几个,让总经理看。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将弄几筐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 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可能会要,所以爱若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样品,还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 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这则故事又说明了什么?请大家考虑一下。 生:办事要仔细,考虑要周到。 生:办事不能死板,要有前瞻性,如果没有前瞻性,办事就会很被动,别人说什么,他就得做什么。 师:考虑问题要周到,有一位剧作家曾说,在舞台上,你挂了一把宝剑作为道具,如果到最后这把宝剑仍 然挂在那里,没有出鞘,这种道具就是失败的。这就是说,你考虑第一步的时候,就要考虑到第二、第三 步。在舞台上挂了一把宝剑,你就应该适时把它拔出来,让它发挥作用。 现在请大家把这则“土豆”的故事和“马蹄铁与樱桃”的故事放在一起,以“马蹄铁与上豆”为题,看 能说明什么问题? 生:从师傅、总经理的角度看,他们俩有共同之处,即在教育徒弟时,不是用言语,而是用实际行动去切 身感受道理。如,总经理也没有指出布若的不足,而是让布若自己去找出与爱若的差距。 师:用事实来说话,是最有说服力的。废马蹄铁看似没什么用处,但你要想想为什么师傅要让你去捡,如 果当时多思考一下,捡了起来,就不会有后面的麻烦。布若如果能多想几步,总经理为什么要他去市场上 看看有什么东西,作为一连锁店,总得买进一些东西,既然要买东西,就应该打听价格、质量。有一次我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鬼谷子有两个徒弟,一个是庞涓,一个是孙膑,两个都是军事家。有一天,鬼谷子给孙膑和庞涓每人一 把斧头,让他俩上山砍柴,要求“木柴无烟,百担有余” ,并限期 10 天内完成。庞涓不加思索,每天砍柴不止。孙膑则经过认真考虑后,选择一些榆木放到一个大肚子小门 的窑洞里,烧成木炭,然后用一根柏树枝做成的扁担,将榆木烧成的木炭担回鬼谷洞。意为百(柏)担有8 余(榆) 。10 天后,鬼谷子先在洞中点燃庞涓的干柴。火势虽旺,但浓烟滚滚。接着克谷子又点燃孙膑的木 炭,火旺且无烟。这正是鬼谷子所期望的。 这则故事说明:既要有创新式教授,也要有创新式学习与之响应。如果孙股也像庞涓一样只知道机械 地吸收知识,而不能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创新,即使把鬼谷子的全部知识学到手,也不会超过鬼谷子。 所以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1.从事实的教育作用出发; 2.考虑问题要有远见。 师:下面,我讲另外一个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到一家电器工厂去谋职,这家工厂人事主管看着面前的小伙子衣着肮脏,身材瘦小,觉得不 理想,信口说: “我们现在暂时不缺人,你一个月以后再来看看吧。 ”这本来只是个推辞,没想到一个月后 这个小伙子真地来了,那位负责人又推说: “过几天再说吧。 ”隔了几夫,他又来了,如此反复了多次,主 管只好直接说出自己的态度: “你这样脏兮兮的是进不了我们工厂的。 ”于是小伙子立即回去借钱买了一身 整齐的衣服穿上再次去面试。负责人看他如此实在,只好说: “关于电器方面的知识,你知道得太少了,我 们不能要你。 ”…… 故事还没有结束,你们猜猜,故事会怎么发展呢? 生:小伙子后来不断地去学有关电器的知识,再去应聘,后来主管被他的诚意所打动,终于录用了他。 生:他放弃了应聘,另谋他职。他为什么不根据自己的长处另找工作,却要如此地浪费几个月的时间。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生:他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完善了自己,结果他虽然没被主管录取,却被一家更好的公司看 重。 师:我故意卖了一个关子,没把故事发生的年代告诉大家,故事讲的主人就是后来松下公司的总裁松下 幸之助。故事接下来这样说: 不料两个月后,他再次出现在人事主管面前: “我已经学会了不少有关电器方面的知识,您看我哪方面还有 差距,我一项项来弥补。 ”这位人事主管紧盯着态度诚恳的小伙子看了半天才说: “我干这一行几十年了, 还是第一次遇到像你这样来找工作的,我真佩服你的耐性和韧性。 ”于是他得到了这份工作,并通过不断努 力逐渐成为电器行业非凡的人物。 他的这种耐心和韧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不是找到了找工作的窍门,而是给我们树立了一种人的精神 ――执著。 下面,大家再考虑: 弯腰、购物。应聘。这三个故事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想想,它们之间还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文 章可以这样开头: 弯腰、购物、应聘三者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但如果你听了下面三个故事,你就会说,这三者有着必然 的内在联系。 接下来,可以先讲第一个故事,引出一个道理;再讲第二个故事,阐述一个道理;再讲第三个故事, 说明一个道理,一层一层深人。当然,写的时候要避免重复,不是量的重复,而是思想的一层深似一层。 我说过,写文章要有事实,有哲理,有激情,三者缺一不可,而且要“三合一” ,三者融为一体。 (本文摘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三) 相反相成 辩证统一 主要内容:故事引发的思考。 师:我们先交流上次的作文。 生:蒋梦娴读《弯腰?购物?应聘》)(略) 师:这篇作文有几个优点: 1.叙述事例注意了概括,把最能够说明问题的内容讲了出来,而不是把故事都原封不动地写出来。写 这种文章叙述故事与记叙文叙述故事是两样的。 2,后面的议论紧扣着故事展开,不是硬加上去的,议论生发自然,是故事自然的引申。 3.三个故事三段议论,有着一层深似一层的内在联系,结尾的时候提出:要多看,要深 看,要远看,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9 今天,我们继续讲讲故事引发的思考。我先提一个问题:大家都喜欢足球,足球罚点球的地方为什么叫 12 码? 生:因为罚球点距离门线是 12 码。 师:那么, “码”是什么单位? 生:是长度单位。 师:属于什么制? 生:是英制,英国的计量制度。 师:对了,码是一种英制单位。那么,你知道 1 码等于多少米?1 码等于多少英尺吗? 生:不知道。 师:1 码等于 3 英尺,1 英尺等于 0.3048 米,这是公制与荚制的换算。有人可能会问,我们现在都用 “米”作为长度单位,为什么罚球点还用“码”呢? 在请同学们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告诉大家另外一个长度单位: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 4 英尺 8.5 英寸。4 英尺 8.5 英寸为什么不说成 4.85 英尺? 生:因为它是十二进制。以前买东西以“打”为单位,一打就是十二,一打汽水就是十二瓶。 师:那么,有谁知道这 4 英尺 8.5 英寸是谁订出来的,为什么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就是 4 英尺 8。5 英寸,而不是更宽或更窄呢? 生:前段时间看报纸,说是因为美国的铁路原先是由英国人造的,英国造铁路的人原先又是造电车的,造 电车的人以前又是造马车的,因为以前的古罗马的马车道是 4 英尺 8.5 英寸,所以造马车的人也沿用这个 宽度, 古罗马又为什么把马车道定为 4 英尺 8. 英寸呢?很简单, 5 因为两匹马的臀部之间的宽度为 4 英尺 8. 5 英寸。 师:这位同学讲得都是对的。两匹马的臀部的宽度决定了马车道的宽度,后来变成了电车的车道宽度,又 变成了铁轨的宽度。所以,得出的结论是:两匹马的臀部的宽度决定了后来美国铁轨的宽度。这说明了什 么?大家仔细想想。4 英尺 8.5 英寸与 12 码联系起来,能否找 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生:最先进的东西往往决定于最落后的东西。我记得这个故事后面还有一段,就是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的 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它们之间的距离也是 4 英尺 8.5 英寸,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到 火箭发射点,路上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铁轨宽一点点,铁轨宽度是由马的臀部的宽度 决定的,也就是说,最先进的火箭推进器居然与古时候两匹马的臀部的宽度有关。所以,我认为,这说明 了最落后的东西有时决定着最先进的东西。 师:刚才这位同学讲的这个故事说明了最先进的东西往往决定于最落后的东西,其他同学还有要补充的 吗? 生:12 码与 4 英尺 8.5 英寸都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偶然中蕴含着必然性。当初决定罚球点为 12 码和马 车的宽度为 4 英尺 8.5 英寸都是偶然的,但是这偶然却被大家约定俗成,并且一直沿用下来,没有改变。 为什么呢?这里面其实包含着必然性: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其实 12 码与 4 英尺 8.5 荚寸都有一定的 科学性。罚球点定为 12 码,不近也不远,罚球者是不能轻而易举罚人的,守门员也不是没有可能扑出点球。 显然,12 码的距离平衡了罚进的概率与扑出的概率,从而增加了比赛的紧张和刺激性。铁路也是一样,铁 轨的宽度定为 4 英尺 8.5 英寸并约定俗成一直没改变,也是人们发现 4 英尺 8.5 英寸的宽度带来的便利,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宽一点或窄一点都不如 4 英尺 8.5 英寸科学。 师:这位同学说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12 码与 4 荚尺 8,5 荚寸一开始是偶然定下来的,为什么一直被沿用 呢?因为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实践证明,12 码与 4 英尺 8.5 英寸都是很科学的。这种看法也是有道理的。 师:我觉得这是一种依赖心理,特别是铁轨的宽度沿用两匹马臀部之间的宽度 4 英尺 8.5 英寸,有一个专 门的名称叫做“道路依赖” 。什么叫“道路依赖”呢?一种制度制定以后,人们往往就会沿袭这种制度朝前 运行,并且不断地强化,这就叫做“道路依赖” 。开始定两匹马之间的距离为 4 英尺 8.5 英寸,然后一步 一步地推到美国最先进的铁路,两条铁轨的宽度也是 4 英尺 8.5 英寸,就连火箭推进器的宽度也是 4 英尺 8。5 英寸,这就是一种习惯、一种规律。有时一种规定会顺这个方向不断朝前发展,好像有一个惯性,人 们一旦选择了这个规定,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规定不断自我强化,让你轻易 走不出去,这种规律的东西就叫做“道路依赖” 。等会儿我们再引申开去。 下面,我再讲一个关于猴子的故事:10 科学家们做了一个实验:将五只猴子放在一个笼子里,并且在笼子顶上挂厂一串香蕉,猴子想吃香蕉,管 理员却不让它吃。只要有猴子伸手拿香蕉,就用高压水把它冲下去,来教训所有的猴子,于是猴子没有一 个敢吃。不久,科学家用一只新猴子替换出笼子里的一只猴子。新来的猴子不知道这里的“规矩” ,动手去 拿香蕉,结果竟触怒了原来在笼子里的四只猴子,它们代替人执行了惩罚的任务,把新来的猴子暴打一顿、 直到它服从这里的规矩为止。科学家如此不断地将最初经历过高压水惩戒的猴子换出来,最后笼子里的猴 子全是新猴子,但再也没有一只猴子敢去碰香蕉。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与铁轨的 故事是否说明了同样的道理? 生:这则故事说明了制度的制约作用。猴子天生爱吃香蕉,可是偶然形成?一种“不许拿香蕉”的制度后, 这――违背猴子天性的制度居然自我强化而成为第二天性, 新来的猴子也都自觉地遵守着, 没有一个敢违反。 师:说得很好。其实,这则故事与上面的故事说明的是同一个道理,即“道路依赖” 。在铁轨的故事中, “道 路依赖”是一种物质的,定下来了,大家就遵循着去做,而猴子不敢摘香蕉是一种思想的、精神的规定, 定下来以后,猴子也都按照这种规定去做。所以也是一种“道路依赖” 。 下面,我们就对“道路依赖”发表看法,这种依赖是好,还是不好? 有积极作用。还是有负面影响?我们怎么来认识它、使用它。如引申开米,写一篇作文“有感于道路依赖” , 你怎么写?大家讨论讨论。 师:我请一排同学来说一说。 生:这种“道路依赖”对人的思想、对改革都是一种禁锢,因为当人们墨守成规的时候,就走不出这个圈 子,发现不了更为科学、更为出色的东西。铁轨的宽度定为 4 英尺 8.5 英寸可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 人类这样―步――步地探索下去,说不定有朝一日可以发现更好的、更科学的东西,然而他们这种“道路依 赖”禁锢了自己,难以发现更科学的东西。 师:这位同学的观点是: “道路依赖”是对科学发展的一种限制。 生: “道路依赖”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关键看“道路依赖”本身的科学性如何。如果它有利于 发展,我们就应该遵循它,如果它阻碍了发展,我们就要对它进行改革。 生:我举一个“道路依赖”好的例子――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科学的,这个规律一直被沿用下来,建 筑家们利用这个原理,造了许多美观、壮丽的建筑。 师:这两位同学的观点一致,就是要扬其所长,利用它的长处限制它的短处。 生: “道路依赖”我觉得弊大于利。首先,历史在不断前进,要前进,就要有更新,如果―‘味遵循“道路 依赖” ,虽然可能有好的被沿袭,或者是古人的一些智慧的结晶被发扬,但如果过度地依赖.就会养成一种 坏习惯,比如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重量与下落的速度成正比”的理论,沿袭了两干多年,当时的人们 都认为很正确,然后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我认为这就是“道路依赖”的后果。直到伽利略摆脱“道路依 赖” ,对亚里士多德理论提出了怀疑,并通过实验推翻了它。试想,如果伽利略也遵循“道路依赖” ,也许 人们还都认为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也快。 生:弊大于利。旧的思想使人类落后, “道路依赖”与我们现在提倡的敢于创新是格格不入的,我们要的是 不断的创新,而不是遵循“道路依赖” ,只有创新,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师:对。我们看待“道路依赖”要一分为二。有些“道路依赖”有先进的作用,那么我们维持;有些“道 路依赖”限制了事物的发展,那么我们就要突破。更重要的是,我们对“道路依赖”在观念上要有―个正 确的认识。上次看到一幅漫画,一座新造的桥,旁边是一座独木桥,――个人偏偏在独木桥上走,就是不走 新桥,为什么呢?他不足讨厌新桥,而足习惯了走独木桥,这也是一种“道路依赖” ,对这种“道’路依赖” , 我们就要坚决进行改革。 说到这儿,我想起这么一个故事: 公元前 333 年,马其顿一个将军叫亚历山大,他带领军队攻打到一个亚洲的城市。当时这座城市有一个传 说叫“哥顿神结” :谁把哥顿神结解开,谁就能做亚细亚之王。亚历山大正想做亚细亚之王,可解来解去, 就是解不开哥顿神结.后来他想,难道一定要用老办法来解吗?于是他想出了另外一个方法:用宝剑将“神 结”一剁,解开了。于是他成了亚细亚之王。 这个故事与前面我们讲的故事好像不大――样, 我们前几次讲的故事之间都是相联相通的, 而这两个故事似 乎有点相反,说明的道理不一样。如果我出一个题目“道路依赖”与“哥顿神结” ,该怎样写? 类似于“哥顿神结”或对“道路依赖”有发展的,我们可从生活中举一些例子。比如,打排球,以前是 9 人制,现在是 6 人制;以前是轮换发球,现在是直接得分制,还增加了“自由人” ,如果是“道路依赖” , 现在就还是 9 人制。又如,乒乓球,现在也改成打大球,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还有篮球,三秒区本来是11 没有的,现在加了三秒区;推进前半场的具体时间限制,也都一直在改进。这些都是类似于“哥顿神结” 的例子,或者说,是对“道路依赖”发展的结果。 下面,同学们讨论讨沦。 生:我觉得“道路依赖”与“哥顿神结”并不矛盾,关键足怎么看待,用在对待什么事物上。不让猴子吃 香蕉,实际上是科学家洲练猴子的一种制度,让猴子遵守这种制度,这和我们生活中的法律制度有一定联 系。坏人通过非法途径谋取暴利,触犯厂法律,就会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我们这个社会的大部分人都自 觉遵守法律,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这是“道路依赖”积极的一面。再说“哥顿神结” ,亚历山大敢于突破 常规思维,不陷人设定的圈套,想出一个最简单然而最有效的办法,解开了绳索。由此,我想到了前段时 间在书上看到的一则故事: 一对德国夫妇带着小孩去租房,房东说: “我这房子不租给有小孩的人。 ”正当这对德国夫妇垂头丧气 的时候,小孩瞧了瞧房东的神情,灵机一动,对房东说: ”爷爷,我没有孩子,只有一个老人,你租给我吧。 ” 房东一听,微微一笑,立即答应了。 原来,这房东是怕小孩吵闹,打扰他休息,所以一开始不租给这对夫妇。但当他发现这小孩很聪明可 爱时,他放心了。同样一件事情,夫妇习惯常规思维,没能租到房子,小孩则换了一种思维,想了一个办 法,解决了问题。 师:这位同学想得很开阔,讲到了习惯思维与创新思维都不能全盘肯定或否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所举的例子也很生动。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我认为,习惯思维与创新思维两者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还可相互转化。比如,伽利略突破“道路 依赖” ,进行创新思维,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但是他“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重量无关”的理沦又成了 一种新的“制度” ,成了一种新的“道路依赖” ,只不过亚里士多德创造的“道路依赖”是错误的,伽利略 创造的“道路依赖”是正确的。罚点球定为 12 码是一种“道路依赖” ,现在还是,但说不定什么时候国际 足联会来――个创新思维,改为另外一个距离。 “道路依赖”或摆脱“道路依赖”本身并没什么错,关键是 看事物本身科学不科学,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生:我觉得, “道路依赖”或摆脱“道路依赖”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一直在斗争着,推动着历史的发 展。比如,以前过年都放鞭炮,大家都遵循这个“道路依赖” ,然而,最近因此而引发的事故越来越多,城 市放鞭炮越来越不安全,于是市政府又出台了一些限制措施,甚至提倡不放鞭炮。以前。放鞭炮是一种“道 路依赖” ,现在,不放鞭炮是摆脱“道路依赖” ,谁能说,不久的将来,不放鞭炮又将成为一种新的“道路 依赖”呢? 师:刚才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辩证地看待“道路依赖” ,但大多数是从反面说的。 如果从正面的角度来思考,怎么样?比如,一个班级制定了一个良好的制度,如果一个新来的同学不遵守这 个制度,就会带来很大的秩序混乱,这就是“道路依赖”的长处。还有,大家都说苍蝇脏得很,这是一种 “道路依赖” 。最近,科学家作了一个实验,将苍蝇传染细菌的部位去除,苍蝇便成了一种很好的营养食物, 这就打破了一种“道路依赖” 。 作业:根据我们今天所讨论的,以“有感于‘道路依赖’ ”为题,写一篇文章。 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四)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主要内容:敢于怀疑,勇于探索 师:古人说: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 ”对一些问题,我们要善 于质疑,敢于提出疑问。 我先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 “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是谁的诗句? 生:王安石。(学生齐声回答) 师:哪位同学来完整地背诵这首诗? 生:京口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12 师:这是王安石当时身在瓜洲,想念南京写下的一首诗。历来大家对这个“绿”字都是赞不绝口。据说, 王安石曾用过“到、过、人、满” ,经过一番推敲,最后才选定用“绿”字。 然而,现在有人却说:用“绿”不稀奇,因为唐代的许多诗句都用到过“绿”字。如: 丘为: “东风何时止,已绿湖上山。 ” 李白: “东风已绿瀛洲草。 ” 常建: “主人山门绿。 ” 对这种不同看法,我们该怎么看,历来一致公认王安石的“绿”字用得好,这个人却说没什么稀奇,王 安石是宋朝的,而唐朝的许多诗句都用过“绿”字。大家讨论一下。 (同学们讨论) 师:大家讨论下来,有什么想法呢? 生:我的看法是.王安石写这首诗时是直接想到了“绿”字,而并没有像人们传说的那样一改再改,最后 才改用“绿”的,因为诗人写诗时往往都是―气呵成的,哪有时间去琢磨推敲其中一个字。 生:王安石改了这么多次,到底说明了什么?是说明他没有看过前人的诗句,还是有另外的想法? 师:对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大家非常熟悉,而对于李白、常建的诗句,大家可能还不太清楚。 钱钟书编写过《宋诗选注》一书,这本书非常好,不只是引用诗句,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那么,对于“春 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 ,钱钟书是怎么说的呢?他是这样说的: 王安石反复修改,是忘记厂唐人的诗句而白费力气,还是明知这些诗句而有心立意呢?诗跟唐人暗合, 是最后想起而欣然沿用,还是自觉不能出奇制胜,终于向唐人认输呢? 钱钟书这样的论述,既提出了疑问,也分析了王安石的思想。这就是“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于无疑处有 疑,方是进矣”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要对事物提出怀疑,要对问题提出看法,首先得有渊博的知 识; 师:下面。我读两首诗: 塞上曲/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遭遇。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华罗庚的诗: 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 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 请大家把这两首诗对照起来阅读,看看你们得出的结沦是什么。 生;华罗庚敢于对历史上有名的诗人的诗句提出疑问,他作为数学家,敢于向文学家挑战,敢于质疑, 是勇气和信心的表现,值得我们学习。 师:华罗庚敢于怀疑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华罗庚作为一名数学家,不仅数学好,也爱好文学,这种文理 并重的思想对于我们重理轻文的学生也是有教育意义的。那么,华罗庚的怀疑对不对呢?对这个问题,我们 怎么来看待呢? 生:大胆质疑的人很多,小心求证的人很少,能通过考证得出正确答案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像华罗 庚这样的人,能找出合理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实属难能可贵。这也说明,敢于怀疑固然重要,但只 有通过事实论据小心求证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生:我觉得,华罗庚这样的质疑并不是很有意义。卢纶在作诗时,诗中所写之事并不是他亲身经历的,只 不过把“李广迫单于”的故事进行了艺术加工,而适当的加工在文学上是允许的。 师:匝如刚才同学们所说,华罗庚对于历史上有定论的大诗人敢于质疑,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然而, 作为大数学家的华罗庚,他提出的疑问和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呢?对此,我们同样可以提出质疑,华罗庚说 “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 ,可是,卢纶在诗中并没有说他亲眼见到了雁。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卢纶完全可以通过高空的雁叫声感觉列“月黑雁飞高” ,这就好比晚上听到狗叫,你不一定能看到狗,但通 过拘叫卢你可推知外面有狗, 卢纶说“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意即在听到雁声的同时,想带领骑兵去追逐单于,可惜这时下起了大 雪。可华罗庚却怀疑: “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 ”看起来有―定道理,因为大雁要在比较温暖的地方生 活,可是产纶诗中的“北方”是―个大的范围,也许“北方”此处只是偶而下起了大雪。 有人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卢纶所写的不―定是错的,华罗庚所怀疑的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华罗 庚提出疑问,这种精神是好的,但也可以讨论。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至少说明我们要提出疑问,必13 须具有渊博的知识;提出疑问,要有勇气,不要因为谁有名就不敢提;提出疑问后,还要作深入调查研究, 寻找充分的科学依据。 师:下面,我们再来讨论另外一个问题: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所讲的观点与现代人对石钟山的认识有 一定的距离,这说明了什么? 生:质疑是求索的前提,正因为有了苏轼的质疑,并且敢于去探索,最终得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结论。也 正因为后人对苏轼敢于提出质疑,又加以探索,并进一步去了解科学现象。所以,我认为人类正是在质疑 和探索中不断前进。 师:(石钟山记)是一篇很好的文学作品,写得很生动,我觉得苏轼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他的观点与他的行动 之间有着矛盾:一个晚上,天漆黑,只凭到那里访问一下,带着儿子,乘着船,后来害怕就回来了,这样 一种调查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吗?苏轼自己也说: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其实,苏轼要表达的观点是:对于某些事情,要探索,要实地调查。所以{石钟山记)给我们留下的启迪 是;对于什么事物,都要不断去追求,去探索。 有的杂志说,石钟山的外形像古代的钟,所以叫石钟山,与{石钟山记}所说的有所不同,因为《石钟山记》 说,石钟山中间是空的。到底谁对谁错呢?我觉得不管是谁对,关键在于调查的过程,在于这种反复探索的 精神。 师:今天我讲了三个例子,说的都是对同一件事要敢于有不同的看法,敢于怀疑。其实,关于这方面的论 述很多。 《论语》说: “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 ”李政道说: “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采做不了 第一流工作者。 ”还有如“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等,这些说的 , 都是敢于怀疑、勇于探索的道理。 说到此,我想起了纪昀(纪晓岚)的一篇笔记小品《河中石兽》 ,这篇笔记小品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庙靠近 河,庙门倒塌之后,门旁的两只石狮也掉到了河里。后来要修庙,决定要把石狮打捞上来。有人说,到下 游去找,因为石狮被水冲走了,结果在下游没找到。一个读书人说,石狮肯定沉到沙泥里去了,因为石头 重,沙泥轻,结果在庙前的沙泥里也没找到。一个管理河道的人最后说,这两个石狮在上游,结果果然在 上游打捞到了。 怎么会到上游去呢?因为石狮掉在水里,下面的沙泥不断地受到流水的侵蚀,逐渐地凹进去,凹到一半,石 狮就往后(逆向)滚下去,再冲,再往后滚,这样日久天长,石狮就逆水滚到上游去了。 这个故事也说明,有些事情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积累实践经验来思考问题。 作业:根据我今天所讲的,请大家拟一个题目,写一篇作文。 先亮观点 后摆事实 主要内容:先亮观点,再进行论证。 师: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都是在练习针对具体的材料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一定的结论。今天,我们 换个角度,从一个结论出发,要求大家找出具体的材料来证明这个结论。 比如,有人这样说, “我承认我错了”是最重要的六个字,如果要你来证明“我承认我错了”这个结论, 你会找什么样的材料呢? 写议论文其实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讲道理有几种方法: ①从个别到一般:举一系列例子,从中抽象、概括、归纳出普遍的结论,这也叫归纳法。②从一般到个别: 与“从个别到一般”相反,先提出大道理,来推论个别符合这一普遍的道理,这也叫演绎法。③从个别到 个别:也叫类比法,某件事情是这样,条件类似的事情也应是这样,比如你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大家 的情况差不多。④从反面到正面:也就是反证法。从反面证明是错的、不可能的,从而说明正面是对的, 是可能的。⑤从小错到大错:即归谬法。把一个大家看不清楚的小问题扩大,让别人明白这是错的。 我们在写议论文时,可以运用以上方法来摆事实,讲道理,可以只运用一种,也可综合运用几种,视具 体情况而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道理说明白。 现在请大家根据我刚才讲的,来证明“我承认我错了”是最重要的六个宇。 生:我想用归谬法,找一个典型的事例证明这个人不承认错了的后果,并通过联想和想象加以扩大化,让 读者意识到不承认错了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从而认识到应该勇于承认错误。 师:也可以用反证法:明明错了,但却固执己见,不肯承认,结果一错再错,铸成大错,所以“我承认 我错了”是最重要的。 生:每个人都有错误,但害怕的不是有错误,而是发现不了错误和勇于承认错误。 “我承认我错了”就 是一种自我批评的表现,自我批评又是一种勇于承认错误的方式。14 生:可以用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来论证。举一些伟大的人与一些有瑕疵的人作为例证,伟人们在发觉了自 己的错误后,勇于承认,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完善。芸芸众生与伟人相比,缺点和不足更多,伟人都敢 于承认错误,更何况一般的人呢。只有勇于承认错误,才能不断获得进步。 师:论证有多种方法,刚才大家都谈到了。但是,大家在论证时,千万不要被这几种方法所束缚,要根据 自己的认识来谈。就我个人观点采说,要证明“我承认我错了”是最重要的六个字的道理,至少可以分这 几步来分析、证明: 1.自己对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看到自己的缺点,这是进步的开始,可有些人自我感觉良好,甚 至认为自己十全十美,从这方面又可以展开反证。 2. “我承认我错了”是一种虚心谦逊的表现。所谓“虚心使人进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十全十美的 人是不存在的,承认“我锗了” ,这正是虚心的表现、进步的开始。 3. “我承认我错了”也是一种对真理的服从。歪理可以有很多条,但真理只有一条,有些人地位高,名声 显赫,碍于面子,犯了错误还是掩饰,不敢讲“我承认我错了” 。其实,勇于承认错误就证明能服从真理, 进一步说,承认错了,别人反而会更加尊敬你。 所以, “我承认我错了”这六个字,不管是对个人的进步与品格塑造还是对于事业的发展与繁荣,都是 必要的,最重要的。当然,在分析论证时,可适当举一些例子。 师:下面,我再提供几个相关的观点,大家思考讨论一下。 最重要的五个字: “你做得很好。 ” 最重要的四个字: ?你觉得呢?” 最重要的三个字: “麻烦你……” 最重要的两个字: “谢谢!” (学生分组讨论) 师:现在来交流一下,先从“两个宇”开始。 生: “谢谢”是知恩图报的表现,体现这人很有教养,懂礼貌。 生:我觉得“谢谢”有两种:一种是客套话,工作中不可缺少;另一种是发自内心的感谢,这种“谢谢” 更重要,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与人之间少不了相互帮助、照顾。 师:这组同学从礼貌、人际关系、社会群体的角度来谈“谢谢”是最重要的两个字,很好。 下面,再来说说“三个字” 。 生: “麻烦你?是一种有礼貌的表现,既尊重了别人,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生: “麻烦你”显得客气,有礼节,别人容易接受,事情也容易办成功。 师: “麻烦你……’后面省略的内容可适当补充出来。如: “麻烦你让一让。“麻烦你帮我做一件事。 ” ” 补充之后,效果就不一样了。 下面,再说说“你觉得呢” 。 生: ?你觉得呢”是对别人的尊重,是征求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是一种谦逊的表现, 也是一种谨慎的处世态度。 师: “你觉得呢?是一种商量的口气,如果出自上级对下级,则显得上级很和气,很民主。有些地位高的人 独断专行,从来不讲“你觉得呢” 。往往是一言堂,一个人说了算。其实,用“你觉得呢”这种语气说话, 能促使别人发表自己的见解,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而不同的意见发表出来,往往有利于决策科学化。 下面看看“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学借我伞的一篇文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