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新求问!新出来的天然菲厉害不?俄用MuMu模拟器在电脑上玩御史大冒险,好像是新出来的吧?

在机箱外给硬盘安个家,铁威马D2-310双盘位硬盘盒体验_360社区
前言:& && & 如今的软件,游戏,电影,音乐体积是越来越大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硬盘存储空间日渐不足。早些年RMVB电影一部几百M,画质最好的DVD9也才8.5G,现在蓝光原盘上40G的太多了。游戏也是如此,从CD到DVD到现在网络下载的一个游戏几十G。笔者机箱的硬盘位早已经用满了,虽然还有光驱位可以改硬盘位,但是主板的SATA接口已经都被占用了。 所以在这次空间快要不足的时候,笔者购买了铁威马D2-310 双盘位磁盘阵列USB3.1硬盘盒,并且添置了两个3T的硬盘。没考虑NAS主要是因为首先用途不大,我主要是用来做仓库盘的,其次价格太高,再者现在的路由器很多都有类似NAS的简易功能,真有需要也可以通过路由器将就一下。开箱:& && & 铁威马D2-310 双盘位磁盘阵列USB3.1硬盘盒的外包装体积还挺大,外包装盒是瓦楞纸板材质,看起来还是挺结实的。顶部设有提手,这样笔者就不用抱着笨重的盒子了。不过包装盒周围都是英文的介绍,笔者比较不喜欢。最起码也要中英双语才好呀。
15:21 上传
15:21 上传
03.JPG (248.8 KB)
15:21 上传
& && & 拆开箱子取出铁威马D2-310,硬盘盒外层还有塑料膜包裹,并且开口处有铁威马Logo封条,不过这种封条意义不大,因为不是防拆标签,被人拆过也看不出来。
15:21 上传
& && &铁威马D2-310 双盘位磁盘阵列USB3.1硬盘盒全家福,铁威马D2-310主体一个,电源适配器一个,Type-C数据线一条,螺丝刀,取卡针,平字螺丝刀各一支,大小不同的螺丝两包,纸质文件共四份。
15:21 上传
& && & 纸质文件主要是使用说明书,快速安装指南,保修卡,声明文件。
15:22 上传
& && & 大小不同的螺丝两包,适应不同的硬盘,较大的螺丝是10颗,较小的是8颗。为啥差两颗,笔者想不到原因。
15:22 上传
& && & 随机还附赠了螺丝刀和取卡针,当然,就算是取卡针也不是用来换手机卡的,是给铁威马D2-310进行重置用的,小的平字螺丝刀是用来调节硬盘盒模式的,大的梅花螺丝刀是用来安装硬盘的。
15:40 上传
& && & 铁威马D2-310硬盘盒的接口是USB3.1的标准,但是接口类型是支持正反面随意插的Type-C,另一端是标准USB接口。
15:23 上传
& && & 电源适配器不是原厂的,输出的电压电流是12V/4A,属于比较通用的规格,替代品很好找。整体做工看起来还不错。
15:23 上传
& && & 铁威马D2-310硬盘盒的机身是采用全铝一体成型的,这样会比较坚固,表面手感比较细腻,应该经过阳极氧化和金属喷砂工艺处理。侧面正中是铁威马的Logo。三围是 227(H) x 119(W) x 133(D) mm 。最大储存容量为16 TB (8TB HDD * 2,RAID 0)。
15:42 上传
& && & 铁威马D2-310硬盘盒具有两个硬盘位,硬盘位的拔插,是免工具的,虽然有附赠工具,但不是这里用的。前后面板应该是塑料材质的,至于是PC还是ABS笔者就摸不出来了。
15:24 上传
& && & 在铁威马D2-310硬盘盒开关面板上,可以看到有三个指示灯,分别是HDD1,HDD2,Power。还有下方的开关按键。从这里其实可以看到,前面板和金属壳体的接缝处并不是非常严密。这点建议继续完善,避免内部过多的进灰。
15:25 上传
& && & 背面凸出的部分是8CM的风扇,右侧从上到下分别是Reset插孔,硬盘模式旋钮,Type-C接口,电源接口。右上角还有模式切换的说明,感觉这点比较细心,并且每个接口都有标注指示,不用看说明书也知道是什么功能了。而风扇,从凸出的厚度来看,应该是8025风扇无疑。
15:25 上传
15:25 上传
15:25 上传
15:25 上传
& && & 让笔者比较意外的是,下方还有防伪标签。刮开可以到官网或者打电话验证产品真伪。
15:25 上传
& && & 铁威马D2-310硬盘盒的底部开了4排散热孔,硬盘工作会产生热量,热量在硬盘盒内堆积的话,会让硬盘温度急剧上升,笔者以前用过单硬盘的硬盘盒,到了半个多小时后都会烫手了,硬盘过热会影响硬盘的稳定性。所以铁威马D2-310硬盘盒设计有风扇,通过风扇吹风将硬盘的热量带走,并且从散热孔排出,保证了硬盘的工作温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从而保证了整个硬盘盒工作的稳定性。硬盘盒底部四周还有4个防滑脚垫,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到,四个脚垫贴得不是太正,这种细节建议再完善一些。上面是铁威马D2-310硬盘盒的铭牌。
15:25 上传
& && & 铁威马D2-310硬盘盒是才是卡扣式设计,将硬盘托架上的把手前上抠出,然后抬着把手将硬盘托架往外抽出,就可以去取下硬盘盒。插入硬盘托架的方式是反向操作。如果把手提前发下,那硬盘托架会被卡扣挡着,从而无法装入硬盘盒。
15:25 上传
15:25 上传
& && & 硬盘托架也是塑料材质的,硬盘是放在上面,然后通过背部锁定螺丝固定的,所以附件里有螺丝刀和螺丝,另外根据硬盘托架的开孔来看,2.5寸和3.5寸的硬盘是都支持的。
22.JPG (535.87 KB)
15:25 上传
& && & 取出硬盘托架,就可以看到里面的导轨了。导轨框架也是金属材质的。
15:25 上传
15:25 上传
拆解和安装:& && & 铁威马D2-310硬盘盒从尾部将风扇周围四个螺丝卸下取出,这时候前后面板以及机壳就完全风力了,前面板连着硬盘盒导轨框架。机身完全单独分离,尾部风扇后盖连接硬盘盒主板。风扇在尾盖内部还有四颗螺丝固定,笔者本来以为这个风扇应该是2pin普通风扇,甚至连3pin测速风扇都没想过,结果倒是让笔者意外了一些,居然是4pin可调速风扇。风扇规格果然如笔者所猜,是8025风扇,输入电压电流是12V/0.1A,电流偏小,所以转速应该不高,风量也不会太大才是,这样也就相对静音一些。
15:26 上传
15:26 上传
& && & 铁威马D2-310硬盘盒官方数据说外壳机身有3mm厚度,笔者用游标卡尺测出来只有2.6,因为不是很精确的卡尺,也不是千分尺,所以笔者不敢保证数据一定准确,但是经过几次测试都是如此。
15:26 上传
15:26 上传
& && & 从主板上可以看到,主控芯片采用的是祥硕的ASM1352R,ASM1352R也是第一个拿下USB-IF官方组织授权的USB 3.1主控制器,性能也十分出色。同时还有ASM1542芯片,由这两颗芯片组成USB3.1方案。另外在主板上还可以看到,预留了一个接口位置,并且风扇的供电接口是被胶粘住的。而另一端的排线,是连接在开关控制面板的。
15:26 上传
15:27 上传
& && & 在开关控制面板的主板上可以看到,主板上有6颗LED灯,但是铁威马D2-310硬盘盒使用的只有3颗,也就是说这块开关主板也是适用于5盘位硬盘盒的。
15:27 上传
& && & 铁威马D2-310硬盘盒的硬盘接口电路板是固定在框架上的,采用的是PCI-E接口与主板连接的。
15:27 上传
& && & 此次笔者测试是采用了2颗3T的硬盘来测试的,是希捷的Surveillance HDD,监控盘系列硬盘。因为只是做仓库盘,如果采用希捷普通硬盘是质保2年,而监控盘是质保3年,NAS盘性价比不高,所以没考虑。硬盘的安装方法极其简单,放在硬盘托架上,锁上螺丝,就完成了。
15:27 上传
15:43 上传
15:28 上传
15:28 上传
体验:& && & 将装好硬盘后的铁威马D2-310硬盘盒接入机箱背面接口,通电,然后点击开关面板的电源键就能启动铁威马D2-310硬盘盒。铁威马D2-310硬盘盒工作的时候硬盘指示灯会亮起。然后windows会自动安装驱动,无需额外驱动,是即插即用的。
15:28 上传
15:28 上传
& && & 这是笔者用来测试铁威马D2-310硬盘盒的主机配置,不过笔者这套X99配置得比较早,主板有原声USB3.0,但是没有原生的USB3.1接口,所以笔者是通过转接卡用PCI-E 4X插槽转换而来。而铁威马D2-310硬盘盒最高读写速度为读:410MB/秒,写:400MB/秒 (使用SSHD,在RAID 0模式下) 。接下来就让笔者测试铁威马D2-310硬盘盒和硬盘的性能。笔者在测试硬盘盒的同时,也顺便测试了USB3.0接口和USB3.1接口的差距。所以以下测试对比图片,左侧均是USB3.0接口的成绩,右侧皆是USB3.1接口的成绩。
15:28 上传
Single模式:& && & 铁威马D2-310硬盘盒出厂默认是single,也就是单独硬盘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与我们呢平常使用硬盘没有差别,磁盘管理是可以认到两个硬盘的,计算机里也是显示出两个盘符的。
15:28 上传
& && & CrystalDiskMark是一个测试电脑硬盘检测工具,简单易于操作的界面随时可以测试存储设备,测试存储设备大小和测试数字都可以选择,还可测试可读和可写的速度。根据测试结果所得,USB3.0和USB3.1接口差距不大,这点差距可以忽略不计。这也是单个硬盘速度还达不到USB3.0接口极限所致。另外值得一体的是,笔者在硬盘到手的时候有用MHDD进行检测,这两块硬盘整体状态非常接近。所以不会有两块硬盘本身差距影响结果。
41.jpg (223.15 KB)
15:28 上传
& && & ATTO Disk Benchmar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磁盘传输速率检测软件,可以用来检测硬盘,U盘, 存储卡及其它可移动磁盘的读取及写入速率。从测试对比图来看,就会发现问题,USB3.1接口在128位置还读写正常,但是到256以后写就出问题了。这里是因为USB3.1转接卡出现了问题,导致了硬盘可以度但是几乎不能写的奇怪故障,笔者一开始没发现,在后续测试才发现这种情况。经过多种测试,最终确定是转接卡方面除了问题,重启后故障恢复,但是硬盘必须格式化,在这里说这个情况只是为了说明转接卡有风险,使用需谨慎。
15:29 上传
& && & HD Tune是一款小巧易用的硬盘工具软件,其主要功能有硬盘传输速率检测,健康状态检测,温度检测及磁盘表面扫描存取时间、CPU占用率。另外,还能检测出硬盘的固件版本、序列号、容量、缓存大小以及当前的Ultra DMA模式等。HD Tune的收费版本HD Tune Pro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硬盘检测功能,如AAM控制、磁盘擦写、文件基准测试等,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硬盘信息。本次测试使用的是HD Tune Pro。在基准测试的读写测试里,硬盘的最低,最高,平均速度都几乎一致,但是在存取时间,突发传输速率,CPU占用率方面,USB3.1明显优于USB3.0,不过考虑到单硬盘读写根本达不到接口的极限,所以这些差距,笔者认为是USB接口控制芯片的差距。 无关铁威马D2-310硬盘盒。笔者还对文件基准,随机存取,附加测试的读写都进行了测试,结果都是比较接近的。
15:29 上传
15:29 上传
15:29 上传
15:29 上传
15:29 上传
15:29 上传
15:29 上传
& && & FastCopy是一款速度非常快的文件拷贝软件。笔者用来测试文件的真实读写,用来测试的文件都是放在固态硬盘上,这样不会因为源文件所在硬盘的瓶颈影响到测试结果。笔者分两次测试,第一次是用18G的单个大文件测试,第二次是用文件总数2980个,总大小366MB的零碎小文件测试。测试结果跟之前几个软件相似。
15:29 上传
15:29 上传
& && & 从上述测试对比结果可以得知,在Single模式下,USB3.0和USB3.1接口的传输速率没什么差别。当然,这根接口的控制芯片也有关,笔者的二奶机,用的是PCI-E 4X转USB3.0的转接卡,但是传输速率最高只有120MB左右。无法相比。RAID 0模式:& && & RAID 0又称为Stripe或Striping,它代表了所有RAID级别中最高的存储性能。RAID 0提高存储性能的原理是把连续的数据分散到多个磁盘上存取,这样,系统有数据请求就可以被多个磁盘并行的执行,每个磁盘执行属于它自己的那部分数据请求。这种数据上的并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总线的带宽,显著提高磁盘整体存取性能。RAID 0 并不是真正的RAID结构,没有数据冗余,没有数据校验的磁盘陈列。实现RAID 0至少需要两块以上的硬盘,它将两块以上的硬盘合并成一块,数据连续地分割在每块盘上。 因为带宽加倍,所以读/写速度加倍, 但RAID 0在提高性能的同时,并没有提供数据保护功能,只要任何一块硬盘损坏就会丢失所有数据。因此RAID 0 不可应用于需要数据高可用性的关键领域。& && & RAID 0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在通电的情况下,用平字螺丝刀旋转硬盘盒背后的旋钮到RAID 0,然后用顶针长按Reset按键5秒,此时开关面板指示灯会闪烁。这样模式更改就生效了,但是硬盘会变成未初始化,需要重新初始化并格式化硬盘才能正常使用,也就是说,之前硬盘内的数据都会消失,所以更换模式前一定要做好数据备份转移。& && & 模式更改后,磁盘管理只显示一个盘符,容量为两块硬盘叠加的容量。需要注意的是,组成RAID 0是以最低容量硬盘位基数,乘以硬盘数量,就是RAID 0硬盘的容量。例如一块3T硬盘和一块4T硬盘组RAID 0,那么最终容量就是6T,剩余的1T不可用。
15:29 上传
& && & 通过CrystalDiskMark的测试,可以发现RAID0的性能优势确实的体现了出来,不管是USB3.0还是USB3.1,性能都有明显提升,特别是一些项目,性能几乎翻倍。USB3.0和USB3.1的差距在于控制芯片的差距。
15:29 上传
& && & ATTO Disk Benchmark的测试结果对比与Single,也是有答复提升,不过让笔者感觉意外的是,在USB3.0模式下,读速度似乎碰到了瓶颈,但是在USB3.1却没任何问题。理论上来说,这种速度还达不到USB3.0接口的极限,从写速度就可以看出,故此,笔者判断是主板USB3.0控制芯片的问题。
15:29 上传
& && & 在HD Tune Pro的测试下,可以发现USB3.0的读写速度确实都受到了一些限制,远不如USB3.1.甚至突发传输速率也大受影响。不过CPU占用率却是明显降低了。这也能从一方面体现RAID 0的闲过。
15:29 上传
15:30 上传
15:30 上传
15:30 上传
15:31 上传
15:31 上传
15:31 上传
& && & 而FastCopy的真实读写测试,与其他软件基本相符,并且在零碎小文件的写入上,也有明显提升。
15:31 上传
15:31 上传
& && & 从上述评测结果可以得知,RAID 0却是能显著提升两个硬盘的整体性能,并且硬盘空间无损失,这也是笔者为何挑选可以组RAID 0的双硬盘盒的主要原因。不过RAID 0的缺点也是非常致命,其中一款硬盘损坏,那么两个硬盘的数据都会丢失。笔者是用来作为仓库盘的,没有重要数据,所以比较无所谓。RAID 1模式:& && & RAID1是将一个两块硬盘所构成RAID磁盘阵列,其容量仅等于一块硬盘的容量,因为另一块只是当作数据“镜像”。RAID 1磁盘阵列显然是最可靠的一种阵列,因为它总是保持一份完整的数据备份。它的性能自然没有RAID 0磁盘阵列那样好,但其数据读取确实较单一硬盘来的快,因为数据会从两块硬盘中较快的一块中读出。RAID 1磁盘阵列的写入速度通常较慢,因为数据得分别写入两块硬盘中并做比较。RAID 1磁盘阵列一般支持“热交换”,就是说阵列中硬盘的移除或替换可以在系统运行时进行,无须中断退出系统。RAID 1磁盘阵列是十分安全的,不过也是较贵一种RAID磁盘阵列解决方案,因为两块硬盘仅能提供一块硬盘的容量。RAID 1磁盘阵列主要用在数据安全性很高,而且要求能够快速恢复被破坏的数据的场合。& && & 对于笔者来说,RAID 1模式比较没作用,因为笔者是作为仓库盘,而RAID 1是保证安全性。笔者日后自然是不会用这种模式,但是此时也一同测试。采用RAID 1模式后,磁盘管理只会显示一个硬盘,并且容量是单个3T的容量。
15:31 上传
& && & 经由CrystalDiskMark测试,与Single模式相差无几,性能的部分差异只是误差。
15:31 上传
& && & ATTO Disk Benchmark的测试结果也是如此。
15:31 上传
& && & HD Tune Pro的大部分测试结果都跟Single相近,唯有CPU占用率可以体现RAID模式的优势。
15:31 上传
15:32 上传
15:32 上传
15:32 上传
15:32 上传
15:44 上传
15:45 上传
& && & FastCopy的测试结果跟上面几个软件一致。
15:33 上传
15:33 上传
& && & 通过上述软件测试可知,RAID 1模式与Single速度相近,但是容量缩减一倍,安全性大大提升。适用于存放一些重要数据。但是绝对不适合做仓库盘,因为成本太高了,需要用一颗硬盘去做镜像备份,对于仓库盘来说这没有意义。总结:& && & 通过这次对于铁威马D2-310 双盘位磁盘阵列USB3.1硬盘盒的深入体验测试,笔者发现不管是单盘和双盘的机械硬盘,就算组RAID 0,都达不到USB3.0的最高读写速度,当然,这是在排除控制芯片因素的情况下。更不用说USB3.1接口了。用铁威马D2-310硬盘盒想要测试出极限读写速度,那需要使用两块SSD组RAID 0,这样USB3.0肯定可以测出极限,USB3.1也有可能测出极限,不过到时候先测出的应该是铁威马D2-310硬盘盒的极限速度。& && &&&整体来说,铁威马D2-310硬盘盒做工还是不错的,硬盘安装简单方便,整体读写速度比较快,希捷监控盘3T的测试中没碰到过硬盘盒读写瓶颈,倒是主板接口,转接卡,硬盘本身的限制笔者发现了一些,这也是意外收获。散热性能比较好,毕竟有风扇在散热,连续测试了几个小时,整个硬盘盒温度让笔者比较满意,通过HD Tune Pro上几个模式的测试就可以看出温度变化了。稳定性也不错,排除转接卡的因素,后期连续测试都正常。& && & 有了这个硬盘盒,这两块希捷3T监控盘就更加方便管理,目前已经调整回RAID 0模式,一个盘符一个分区,读写速度也快,方便笔者倒资源。相对来说也比较不占地方。而现在有6T的空间,足够笔者在收藏许多电影游戏了
来自大神F1电信版(360社区3.0.4版)
对于我,很难用的上。
来自360手机N4(全网通)(360社区3.0.6版)
热门推荐最新主帖
360社区客户端下载您的位置:
大学期间计算机老师当堂饶有兴趣地问我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让我们至今记忆犹新。他说,我们所接触到的计算机什么东...
大学期间计算机老师当堂饶有兴趣地问我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让我们至今记忆犹新。他说,我们所接触到的计算机什么东西最值钱?有人说CPU,有人说内存条,还有人说是主板,唯独没有一个人符合老师的心意。最后,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答案,最值钱的是数据,数据无价,有很多珍贵的记录(比如大姐姐)&&&,失去了真的找不回来了。。。说了半天,进入正题吧,败家之前其实有做了不少的功课,在NAS及DAS之间一直在纠结,考虑到NAS对网络设备的要求比较高,而自己是单机使用,最后选择了铁威马D2-310。&&茶东手机端下单减100挻实惠的。产品开箱:机器主体和配件包、另外搞了两个WD红盘来做存储盘机身上的LOGO两个硬盘位,左边是开关按键电源指示灯以及硬盘工作状态灯机器的后部可以看到散热风扇位,可以保证DAS内硬盘的长时间工作运行。散热位旁边从上到下是复位孔, RAID0/RAID1等模式转换旋钮,TYPE-C接口,和外置电源接口RAID0/RAID1等模式转换旋钮,通过模式切换旋钮,用户可以轻松转换存储模式。虽说全身铝材包裹,但是并不影响机身散热,因为在它尾部有一大号风扇,可以把热量强行排出,底部也有散热孔,整体散热方面应该没有多大问题。机器尺寸只有227(H) x 119(W) x 133(D) mm,不算笨重,只比易拉可乐罐高那么一点点,前面板呈正方形,硬盘采用了竖立式的插进方式。产品可容纳2个3.5寸硬盘,支持每个硬盘容量为 8TB,总存储容量可达 16TB听说混合硬盘的速度比较快一点,但总感觉不放心,最终还是搞了两个2T的西数红盘,数价无价呢。&西部数据针对NAS市场推出了“西数红盘”,这系列产品面向的是拥有一至五个硬盘位的家庭或小型企业NAS用户,它采用了SATA 接口,大小为3.5 寸硬盘的安装应该说是傻瓜式的,固定在托架之上,然后轻轻推入托架,然后锁紧,硬盘的安装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搞定了。产品标配了一个配件包,平时可能需要的东东都考虑到了,小到螺丝钉,大到螺丝刀,以至于系统重置的“取卡针”都不放过。标配了USB type-C线一条,负责铁威马D2-310与电脑之间的数据拷贝、存取,接口为USB3.1,拥有USB3.1(10Gbps)传输速度;自身供电方面,采用了独立的供电方式,工作更加稳定,存储也更加可靠,不会因为电流、电压的影响而出现“罢工”的现象。铁威马D2-310支持RAID 0/RAID 1/JBOD/BIG多种磁盘阵列模式,可以通过标配的那枚螺丝刀进行模式的调节。通过一枚“取卡针”插入RESET小孔,实现恢复出厂设置的操作。接上电源,然后再接好数据线,铁威马D2-310便进入到工作态了。我的NUC mini主机,I3处理器用得挻爽的。自从大奶主机进厂返修后,看大姐姐就全靠它了。&&&高清上网通吃,LOL还能跑到60多帧,15W左右的功耗和节能灯差不多。不过只有一个2.5寸的硬盘位是我一直以来的痛,装上系统后,女朋友都没多少空间放了。把D2-310连接上我的迷你主机,从此给女朋友一个5星级的家初次使用的时候要重新把硬盘进行格式化&进入到“计算机管理”里面的“磁盘管理”进行初始化,并分区,然后铁威马D2-310便会被电脑所识别。我主要是用来备份重要的数据,所以就直接调到RAID1安全模式了。简单测试一下读取速度ATTO Disk Benchmark测试AS SSD Benchmark读写测试,都在150MB/S左右视频文件的拷贝,电脑到D2-310写入速度147MB/秒D2-310到电脑读取速度150MB/秒一个909MB的高清视频,6秒钟就能传输完成接下来是相机照片小文件的传输7.02GB 1415个图片电脑到D2-310花费了1分37秒,D2-310到电脑花费1分07秒功耗测试正在跑测试时,快递叔叔把功耗仪送到了,那就顺道打一下功耗吧&&质量看上去一般化了,不过价格还是比较的便宜,要求不高的话可以玩玩数据拷贝功耗为12.21W待机功耗9.55W另外一定时间不操作,D2-310会自动进入休眠状态,这个时候测得的功耗8.06W关机后功耗为0.59W ,这个应该是电源适配器的自身损耗了好了,晒单就差不多到这里结束,也晒晒桌面吧陪了我多年的血手幽灵ZL5神狙去年刚刚入手的KM02机械高手Ⅲ来个关灯效果使用总结:优点:铝合金外壳颜值还算不错,尺寸大小也合适,放在桌面上并不会占很大的空间,在实际使用中机器的温度控制得还可以噪音方面也能接受,坐在电脑旁边基本听不到风扇声。一机多列阵的模式比较的实用,在实际的使用中可以自身情况进行调整,用户可以根据数据不同的重要性选择Raid 0高速模式和Raid 1安全模式。值得提醒的是,切换模式之前一定要先备份数据,不然模式切换后,硬盘里面的数据会随之清空,所以一定要切记。改进:切换存储模式的时候要使用螺丝刀及顶针进行调节操作,这样可以防止误操作引起数据的丢失,厂家的出发点不错,但事实上操作起来不是很方便,而且工具容易丢失,其实可以类似NAS那样 ,通过PC端的软件进行调整设置更为合理。另外就算是在关机的状态下,电源适配器还是会有一定的电能损耗,如果长时间不用的话,建议把插头拔下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电费支出。
扫描关注沙发管家微信
“扫一扫”微信登录硬盘安家,极速存取,铁威马D2-310体验
APP看帖 扫一扫!手机看帖更爽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将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
共8个关于&&的回复
畅玩在酷开,大家一起嗨!
这个是个啥呀,怎么感觉就是一个小型的主机箱呀
畅玩在酷开,大家一起嗨!
不容错过的一款产品
畅玩在酷开,大家一起嗨!
畅玩在酷开,大家一起嗨!
畅玩在酷开,大家一起嗨!
这个可以有
畅玩在酷开,大家一起嗨!
每人发一套怎么样?当然是不可能的
畅玩在酷开,大家一起嗨!
畅玩在酷开,大家一起嗨!
畅玩在酷开,大家一起嗨!
感谢楼主分享
在线王勋章
16年度限量专属
16年度限量专属
酷开社区用心与你在一起
本周推荐度
本周明星用户
萌萌哒的我,美食做的相当棒,关注我肯定木错
敏锐洞察者,产品达人,激情小马达,新晋男神。
一双电眼,捕捉戏中善恶点滴,照亮戏外人生
在线王勋章
16年度限量专属
16年度限量专属
酷开社区用心与你在一起
川网文[6号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证书号: 蜀ICP备号&&许可证号码:川B2-帖子很冷清,卤煮很失落!求安慰
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后期人事首选的移动硬盘盒 — 铁威马 F2-310 拆机测试
299浏览 / 1回复
本人是后期狗一名。早在大学时候在CGW或者CGM上都是能经常看到一个很酷的大盒子。当时真没在意,毕竟标价都是学生买不起的。工作之后大boss以及工作室里几乎每个前辈桌上都有个大家伙。这个大家伙就是铁威马硬盘盒。后期人事估计都有接触过这个。毕竟做raid的外置硬盘盒我是不会选近几年突出的奥什么科。数据安全才是更加主要的。这次大boss买的是F2-310。这货我是第一次见。但是看了接口我发现他是给他的12寸air配的。可惜回来发现接口竟然不是两头都是type-c的。本来想开箱的,可是老大已经开了,而且里面的包装已经扔了还是拍个照好了。伪开箱:说实话对于这样外包装都看不出产品型号的玩具来讲我是不喜欢的。不过好像像是群晖或者威联通都是这个德行,一个包装全家人用。你们都不用工业设计师是吧。把我招去不好,感觉你们的设计师不用加班好吧。不是很明白这个F2啥意思,改成F5多好,我在大妈这里可是刷不烂的F5哦。产品信息10Gbps感觉略屌,不知道和雷电比如何。改天借大师兄的8盘ARECA雷电写个测评看看。竟然是我最爱的图美代理的。我当初第一个40G的硬盘盒都是图美的,用到大学毕业才不小心摔坏了。当初一个40G的移动硬盘刻花了650块钱。会不会暴露年龄。话说大家都不愿意换个模具吗?感觉全家都是这一身衣服,感觉大学时也就有些细节变化。不过和mac一致的材质我还是蛮喜欢的,大学时就觉得这个逼格特别高。而且比图美的壳子厚度还厚不少这个,有3mm厚的铝。分量手感十足。正面你看的出我是nas还是硬盘盒吗?话说这个壳可以用来diynas吗?后面的风扇噪音还可以接受。就是背后材质也是塑料的,估计做这个造型的铝制比较难吧。铁威马的LOGO。把手好评啊。出仓造型,感觉细节还可以已经做好标示HDD1和HDD2强推是推不回去的,这里有个小机关。全套附件,已经拆过了,为啥数据线不是双头type-c的。估计老大也在碎碎念吧&。附带了硬盘螺丝,还有一个迷你螺丝刀和复位用的针。群晖或者威联通都没有注意这样的小细节吧&。type-c接口,满少见的。老大的air可不会借我,还是看看我的yoga吧。自带type接口,我多想是一格两头都是type-c的呢&让我插一下吧,不会有的&。再来一张,多么和谐,要是双向Type-c该多好。不过估计这样兼容性会是个大问题。拆机篇:先拆的后面看看风扇,噪音还可以接受。PCI接口的SATA转接卡硬盘盒的板子还真小,跟nas没法比啊有没有点终结者里面战车的感觉,架子是金属材质,分量很足。3mm后的铝板感觉真的超厚,和苹果的键盘触摸板一样的厚度。塑料壳接口依次是:电源口、type-c接口、模式选择、复位键。警告、模式说明、模式切换介绍算是没有说明书的一点聊胜于无的补充吧。插入硬盘效果,话说6T的红盘如何?后期资料太多已经觉得4T小了。这插入的样子还是很幸福的。看介绍里推荐搭配搭配SSHD(混合硬盘),速度稳定在400MB/s(当然这个速度是raid0模式在USB3.1情况下的速度),而我用的红盘是针对NAS设计的,要7*24小时开机使用,追求的是稳定速度一般而已。测试篇:选择了支持USB3.1的Yoga 4 Pro顶配,可惜不是Type-c接口对考测试,心中碎碎念&。自己本来想买一根的可是想想后面便宜老大了。不给他买。测试准备,本人对于raid有悲惨经历这里就不手贱了,而是选择了一块ssd来测试极限速度。再怎么说要是两款ssd的话说不定我会高兴raid一下看看。注意要是使用2.5寸的盘的话必须自己配置转接盘。默认是不支持2.5寸盘的。这里我用迅猛龙的转接。速度上是不会损失的。先看看ssd的速度,便宜的固态还是蛮一般的,不过也够用了,原来就是拿来装软件的。红盘速度,感觉比之前在电脑上速度快啊?心里作用 。再测一次读取,波动其实还可以ssd考入yoga速度:不要被速度吓到,竟然跑到1.25G/秒。我当时就震惊了,这是试了好几次的速度。不排除突发性的问题,测试文件一个3G多的dmg的单个文件。(这能不太真实,但是截图了还是亮个相&)yoga用的是建兴的 CV1-8B512 一块 512MB 的固态。虽然速度一般但是测试应该是够了。桌面到红盘速度,稳定后也是满速在跑150MB。很是任性啊,虽然也不能达到剪辑的高要求,但是倒个资料不错了。苹果测试:本人的黑苹果,可惜不是3.1的接口,在3.0下测试水平。和我大把的资料盘对比一下,这个体积一个顶三啊。贝尔金的小键盘材质和这个区别就是只有些颜色差异。红盘速度:ssd速度:这里好像看不到每秒速度,但是基本和yoga测试持平。好想换x79平台啊,现在3960价格真好。我是不是又跑题了。总结:像我这样用惯了支持雷电的设备来讲,Type-c的USB3.1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阶段Type-c这样的接口还是十分小众,不过这个铁威马到向下兼容usb3.0和2.0的接口,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兼容性问题。可是像是我这样已经拥有Type-c接口设备的人士来讲,还是希望能提前玩到双头的Type-c接口带来的新快感&。自己也去研究了苹果端应该只有新出的12寸的air有这个type-c的接口,连垃圾桶都没有,稍微有些遗憾。但是新一代主板像是z170或者便宜些的B150也都有支持Type-c接口。未来随着大家对于速度要求越来越高来,这个无疑是未来的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期待铁威马以后的产品可以同时提供多种接口的选择,反正老板买单,我只在乎速度。
这个是硬盘盒的吧
看着很有喜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师萌菲 德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