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级财务管理,税法2的学习视频百度网盘分享,谢谢

杨东皓:电商亏损为什么唯品会赚钱
  和讯网消息 近日,京东商城交出了赴美上市之后的首份财报,2014年第二季度净亏损扩大至5.8亿元人民币。而就在此前,京东的同业竞争对手唯品会也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表现却非常亮丽。
  根据财报,唯品会2014年第二季度净营收为8.29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6.1%,净利润为2640万美元,同比增长192.1%.此外,电商行业的毛利率都普遍偏低。目前,最赚钱的唯品会毛利率也仅有24.8%,当当网18.3%,京东11%。相比之下,很多网络游戏毛利率动辄高达70%。
  作为电商行业的后来者,为什么唯品会能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行业取得成功?日前,CFO杨东皓和副总裁冯佳路向和讯网分享了唯品会的一些成功的经验:
  唯品会的一个特点就是没有搜索的功能,为什么没有搜索呢?是针对顾客群体的特点,75%的顾客是女性,贡献了超过80%的销售额,大家可以把我们理解为主要是一家女性时尚购物网站,大家都知道女性逛街跟男性顾客是有明显的区别,男性顾客的目的性很强,想买什么东西就要找,而女性顾客不一定,逛街本身就是一种乐趣,特点是很鲜明的。所以我们特色的模式是讲究逛街似的消费,给女性发现的惊喜,所以故意没有搜索的功能,我们线上有两三百个牌子在卖。很多投资人在问,会不会往下面刷两页就不耐心了,因为有很多页,这么说的投资人通常是男性,我跟他们解释,大家理解我们这种模式一个很重要的点是我们针对的是女性消费群体。
  首先我们是精选品牌,这个为什么重要?主要是时尚服装的零售网站,服装的品牌成千上万,里面的款式多如牛毛,有好的有坏的,很多顾客经常会感到很茫然进去花很多时间不一定挑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唯品会解决客户这个需求的痛点,我们互联网讲究用户体验,体现在什么地方?就是要找到用户的痛点,并且很好地解决它,用户体验就提高了。
  我们精选品牌就是为了解决用户陷入到商品的汪洋大海中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我们替他精选。唯品会现在有800个专业的服装买手,这些买手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对流行、时尚的潮流趋势有很敏锐的把握,经过他们挑选出来的品牌和款式,通常都是符合当下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很多消费者讲为什么要到唯品会来买东西?很重要的一条是在唯品会比在其他的任何网站都更容易找到他们喜欢、想要的商品,这就是唯品会一个非常大的优势。这800多人的买手团队是整个中国最大的一支买手团队,所以这是唯品会一直倾力打造的。
  如果我们对中国的电商进行一下分类。之前,我们联合了尼尔森和很多中国消费者交流,我们的问题是想问消费者,如果你把所认识、熟知经常购买的电商想象成一个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这是消费者在全国一线、二线、三线划的一个项。中国的老大天猫的消费者大概是30岁、御姐、拜金女,这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钱越花越多、舍得花钱的意思。唯品会的形象也比较明显,更多是时尚优雅的OL,30岁左右,跟我们售卖的商品有关。而京东是40岁左右的IT男,消费者经常提到了成熟、稳定、可靠。1号店更多像一个女管家。淘宝20是一个百变的女生,商品的价格又比较亲民,款式也很多,没有买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聚美优品的特色非常突出,是化妆非常时尚的女性。
  也就是说,消费者心目中唯品会占据的特色比较明显,相对来说成熟一些,时尚的OL。
  这跟我们的用户结合起来很像,我们的用户相对来说在15岁到29岁左右的年龄段大概占了50%,他们贡献了大约1/4的销量。当然在这里有很多他们喜欢的品牌,比如说森马、美特斯?邦威等等品牌,核心的用户群是30岁到44岁,占比50%,贡献了75%的销量。
  她们活跃度非常高,她们不仅给自己买东西,还给自己的先生、小朋友买东西,给自己的公公婆婆父亲母亲买东西,他们为什么选择唯品会?是因为这里满足了30到45岁的用户的需求,我们经常问是不是给“小唯”设计的,这是一个虚拟的人物,这个人是32岁,是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这个消费者形象是怎么来的?是我们经常到消费者家里家访最后总结出来的,所有的页面和产品的设计都要针对小唯。她在我们这里会买什么?会买自己的衣服、化妆品,比如说耐克和阿迪达斯会给老公买,还有更多的男装的品牌会给自己的爸爸买,会买家居和母婴的产品。还有一些高客单价的用户,会买奢侈的大品牌比如说宝姿等等。这是唯品会的用户的形象,大概30多岁,家中最主要的经济大权的掌握者,一个人帮全家买东西。
  本季度我们一二线的销售占比是53%,三四线城市的销售占比是47%。因为我是来自于传统的零售,我原来在传统的品牌方工作,我更喜欢看到这样平衡的数字。因为对一个品牌方来说,如果我们问他,他们在头脑里更多是想线上和线下的平衡,更多的品牌在一二线的布局是比较成熟的,渠道下沉的方向和特点,对品牌来说,电商是非常重要的补充。所以我觉得在唯品会今天积累的53:47%的比例,对这些品牌来说,唯品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渠道下沉的途径。提到消费者,刚才我们讲到了总结下来说的是每一天遍布全国的高消费力、高忠实度的用户,日均点击量9000万,大概有800多万人来,这些人加到一起的点击量是9000万。刚才也讲到了女性和男性的比例,75:25。
  所以我们也总结了一些唯品会跟普通电商的区别,第一是品质和价格。我们的价格也是非常地便宜,但消费者更讲究唯品会的商品会对这个品质的要求更高,他会觉得我要买一个书包,有两种买法,一种是只买100块钱以下的,可能会去更多聚划算这样的平台选择。消费者有自己的选择,如果买全皮的需要500块钱,价格的规划是跟品牌挂钩的。第二,有很多的消费者买衣服不讲究牌子,价格便宜款式好就可以了。唯品会的消费者大多数是有比较强的品牌意识,买衣服我们也总结了大概只会看这些品牌的或者是更多的方法是说我大概有一些品牌不会看,比如说就是一个比较时尚的人,可能不会看这些比较中规中矩的衣服,但其他的品牌我们都会看。化妆品大概只会看这几个品牌,所以品牌的感觉比较强,所以唯品会以品牌为维度的模式就更适合这些消费者。
  唯品会和一般的电商很大的区别是逛街式和目的性,今天有一半以上的消费者是女性,你们非常忙,如果有时间跟我们一起去温州这样的地方会发现,逛街式和目的式差别还是挺大的。目的式就是今天买什么,基本上到了那里价格是不是你想要的价格,商品是不是可靠的基本上买了就走了。
  逛街式大概有一个概念,去的时候没有在你的计划中,一下子就买了一堆,逛街买东西是让女人开心的一件事,所以很多人说在唯品会购物会上瘾。我们一开始研究上瘾是什么原因?
  经过跟很多消费者的交流发现,女人买东西是开心的事情,上瘾就来自于购物的快乐,这是整个消费者层面跟唯品会的一些特色,我们举了一些例子,比如说左边的这个消费者是在上海,她家里有五个鞋柜,我们去她家里访问的时候又有一单来,她会觉得女人好像每天早上要花10分钟的时间要琢磨自己到底要穿哪个鞋出去,右边的消费者是在成都的,他看到自己喜欢的品牌会果断下手,把不同的品牌搭配在一起,又没有花很多的钱。我们通过尼尔森的调查发现90%的消费者对唯品会表示了满意,有50%说到特卖网站都会想到唯品会。为什么这些消费者会喜欢唯品会?她们喜欢这种抢到会有满足感,喜欢有逛街的感觉,每天有不一样的品牌很新鲜,是正品,而且有品牌,价格又比较便宜。
  我们一直在说唯品会是一个经营女性电商的,我们对女性的理解是怎样的?首先我们觉得女人计算的不是花了多少钱而是省了多少钱,这是跟男性非常不一样的。
  比如说成都消费者会说每一次上唯品会买东西,我都会想幸亏没有在商场买不然亏大了。如果在唯品会买东西,我们在结帐的时候会告诉你您今天买的这个商品865块钱,唯品会为您节省了多少钱,对比吊牌价,很多女性消费者看到这个的时候特别开心,她们觉得节省了1400块钱很开心,又可以买什么买什么,这跟男性非常不一样。
  其实模式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我们的产品满意度也非常高。第二让女人恐惧的不在于她买了多少而在于错过了什么。上海的消费者说当我听朋友说她又在唯品会上买了什么我都会很奥恼。这种女性的心理让消费者无时无刻有时间的时候就会想去唯品会刷一下,因为她很怕错过自己喜欢的东西。
  在二三线城市的时候,觉得在一线城市的生活压力确实是很大的,比如说我们在二线城市特别是三线城市的消费者是挺幸福的,上班也不是很忙,手机上有一个闹钟定在9:55分,因为唯品会10点钟上新货了,所以要提醒自己买。因为怕错过,所以很多的消费者要天天上唯品会,随时随地他们在刷有什么商品过来。还有,女人的鞋柜上永远缺一双鞋,我们这里消费者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说今天要买一个紫色的羽绒服,造成了我们的复购率特别高,平均钻石的客户一年在唯品会会消费超过30次,每天逛着逛着就买了。
  品牌最新的进展,未来有一个重点是提升品牌吸引客户,我们的知名度也在不断地提升,同时在一二线城市相对来说会比三线城市更高,这个跟科技的发达性有关,所以接下来我们可能也会加强三线城市的知名度的提升。移动端也是未来发力的一个重点,在二季度的财报里面有讲我们46%,很高兴在7月份已经超过了50%,我想这个趋势也会不断地增长。
  我想再强调的是,了解了我们的消费者,在画像的时候小唯是32岁4岁孩子的妈妈,她会买什么就是我们会在网站上要卖的什么。这包括了男性的、女性的、美妆、亲子,最近我们有学讯(音),并且跟迪斯尼合作,还做慈善如果买一单就给希望小学的小朋友,还有居家这并不是以家具什么的为主,我们的居家是卖床品、杯子、碗这种小东西,还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她经济”指数体现在——唯品会知名度77%,Q2重复购买率72%,Q2客单价不含税205元(含税会更高),活跃用户数930万。知名度的上升,这是市场主要要做的了,移动端的发展,规模效应、品类扩张。基本上通过我的介绍,希望大家更具像地看到在业绩的背后有怎样的消费者在支撑着唯品会的发展。
  我们的70%的重复购买率贡献了90%的销售额,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模式的魅力,因为我们是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我们也是让消费者每天上来不断地发现新的品牌,对女性购物心理进行深度的研究。还有,我们买手精选出来的商品也让消费者比较喜爱,90%以上的用户在唯品会购物的商品还是非常满意的,所以我觉得这些综合起来,对女性用户的深刻理解,买手精选的商品、超低的价格,造成了今天复购率非常高的原因。
  我们做的服装里面最鲜明的一个特点是折扣零售,所以大家到我们网站上买东西一个最大的体会就是,我们上面的商品折扣度非常深。为什么我们的折扣能够非常深?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相当一部分商品是服装品牌的库存商品,有可能是当季的,也有可能是上一季的。所以唯品会的商业模式,从供应方面来说,是给服装品牌合作伙伴提供一个清理库存的渠道。
  (责任编辑:HN022)
责任编辑:AP010
本文相关推荐
互动评论加载中…
本日点击排行榜
本日评论排行榜
24小时点击排行榜
联系电话:020- 主编信箱:lujl# (发送时请将#改为@)2016年Q2季度一直亏损的京东为何会盈利_53货源网
2016年Q2季度一直亏损的京东为何会盈利共有1641人学习了本文 | 发布时间:
京东开始盈利了?大家是不是对于这个消息觉得很惊奇,2016年Q2季度一直亏损的京东为何会盈利?这是很多人都想问的,下面一起来看下看得出,京东团队最近一直想搞一个大新闻,自陆续放出:89年助理当法人,初恋回归管公共之后,近日又丢出一枚重磅炸弹:2016年Q2季度,万年亏损王京东既然盈利了?翻看了一遍你国媒体的报道,果然就一些缺乏行业了解的浅薄媒体开始鼓吹了:京东从此走上规模化盈利道路。不过此言论是随风摇摆罢了。其实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就可以说明白,那就是:改变是需要时间的,怎么可能在短短3个月之内产生质的变化呢?要知道:在7月《财富》杂志公布的:16年中国500强亏损公司排行榜中,京东商城可以是以亏损93.7亿元成为中国企业亏损NO.1的人那;所谓盈利,只是“财技”一个企业的财政状况,远比一个人的财政状况来的复杂,并不是简单的:“有钱”“没钱”“盈利”“亏损”可以精准概括的;而财报这个东西,是上市公司通过统一的标准公布自身的财务数据,为了帮助股票市场了解企业状况而存在的,但因为牵涉过于重大的利益,因此其中依然也有很多技巧存在可以修饰业绩,对此世人统称为:财技。而财技威能之大,手段通天如乐视贾跃亭者,甚至可以到无中生有的境界(不懂的自行百度),而本次东哥只是略施小计,使用了: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而已;事实上,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盈亏结果一般都会有两个:美国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而我们耳熟能详的新浪、唯品会、优酷等都是这么干的。因为,采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时,期权费用、商业合并及合并导致的无形资产摊销都不会被计算在内,只包括了收入成本费用正常的利得损失。因此,只是一个会计准则的调换,就会让数字好看许多。以京东2016年Q1季度财报为例:采取美国会计标准,就是亏损:8.6亿人民币,使用非美国会计标准,就是变成了:2.9亿人民币;对此京东解释为:使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能更好地反映公司运营情况。但其实作为刚刚接收1号店,并立马要求10个亿补贴迎战天猫超市的京东而言,这意味:可能2-3Q的利润增长都无法摊平的“合并及合并导致的无形资产摊销成本“,使用非美国会计标准,显然是京东避重就轻有意为之的举措。而按照非美国通用会快标准,16年Q2京东宣布:盈利3.914亿人民币,那么也意味着一旦使用美国通用会计标准,就依然是亏损的状态;所以,为了做一个大新闻,京东也是拼啦,盈亏就在一个会计准则间!!这个新技能,你GET没有?!盈利财报背后:并非不能,只是不为我知道看上面的文字,不懂的同学会问:那既然如倪叔你讲的这么轻松,东为何不在之前就使用:非美国通用会计标准把财报做正盈利呢?倪叔的回答是:并非不能,只是不为,因为从财报上作出盈利,对于京东而言并没有太多好处,为啥呢?且听倪叔娓娓道来:首先,质变不可能在短期之间发生京东受限于自身模式,当前的状态只能做到在微损与微利之间摇摆,是不可能像竞品阿里巴巴or亚马逊那样赚钱的,财报翻红是其在此盈利方向上的第一步,但也是最后一步,踏出这一步的这一天就是京东将自身模式天花板公之于众的这一天,从此陷入被动;因为,基于零售核心的电商本质上是一件这样的事情:与你家门口的便利店相比,它不能卖的更贵,否则就没有优势,但它要把商品卖给你,它需要自己采购,采购完仓储,再自建物流配送,中间还有建平台,打广告,商品折旧,客服,售后退换等一系列工作,相比一个非常赚钱的利润中心,它更容易成为一个成本中心,所以自营电商基本是一个烧钱的宿命,这是行业基因决定的,在金融,O2O等未来业务还未成长为供血单元之前,以京东商城为业务核心的京东集团,其本身的重资产模式就无法支撑一个高毛利的商业帝国;其次,本次盈利的最大动因在于:伴随增速减缓的亏损收窄第二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1.321亿元(约合199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人民币5.104亿元减亏74%。但与亏损的大幅收窄伴随的是:京东核心GMV的同比增速从Q1的55%下降到Q2的47%,基本创下近年来的新低。路透社最新的一篇报道中指出,京东收入增速符合管理层预期,但是收入增速下滑的趋势将持续。实际上,京东已经在披露第二季度财报的同时,对第三季度营收给出较为悲观的指引,京东预计第三季度的收入将进一步下降至590亿至610亿元,收入同比增幅将进一步下降至34%-38%。按照倪叔说的,短时间之内不可能产生质变,能做的就是调整策略与资源布局,而京东选择的是:放缓增长,降低亏损,换取财务上的正向数字,但问题是以零售为核心的自营电商无法盈利(自营电商毛利率为7%,而京东光物流成本就要7%)解决之道就是增加毛利润率为70%的开放平台业务。但一旦做大开放平台业务,就会影响京东用户体验,因此目前:开放平台业务保持在40%的水准,是京东目前可以维持在微利与亏损之间的红线所在,走自营亏损,走平台增速放缓,京东要再腾挪已无空间,但资本市场要的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大步向前;最后,京东在保持增速与扩大盈利之间,将陷入左右互搏对于下一步的京东而言,自营业务倚重的3C行业整体在减缓,第三方平台又必须限制速度。最自豪的直营物流业务,使用的是弹性很小的线下扩张模式(即增加服务必须增加人手,而非互联网那样无限扩容),高增长意味着高成本,在为用户提供良好体验情况下,也成为了盈利的阻力,如果需要更漂亮的营收财报,自营物流团队是最容易挤出成本水分的海绵。但是如果影响了用户体验,京东还是京东么?当京东接下来的发展,在交易体量和盈利增速指标之上出现了相悖点:规模被限制,又有利润需求,那意味着只能一切都只能从苦逼的商家身上榨取了,但这无疑是一次的杀鸡取卵。其实2015年年会上,京东高管就提到过,京东要在财务上盈利并不难,那为何迟迟不敢盈利呢?因为对于长期亏损的公司来说,盈利就是成人礼,一旦盈利了,整个资本市场对它的判断标准就从之前充满想象力的等待,变成市盈率标准主导,就像从对一个孩子的期待变成对成年人的期待。京东从财务上做出盈利来不难,真正的麻烦是:其放缓的业务增速很难满足资本对未来的需求。下季度会如何呢?纵观京东三年来的财报,有一个明显的规律:其交易额Q1低,Q2高(因为有618),Q3会有较大的回落,Q4又会有一定提高(年终大促)。所以Q3京东各项数据会进入相对的低谷。除去自然周期的影响,还有上段提到的制约因素。近期京东高管的频繁变动也可能成为影响因素,比如京东商城CEO沈皓瑜调任国外。当然,京东频繁换高管是一件持续了很多年的事情。好心的互联网媒体人整理了2012年到2015年京东换掉的高管,包括李大学、蒉莺春、王亚卿、赵国庆等等。涉及到CTO、CSO、高级副总裁等等各种职位。业内有段子甚至说,“京东高管比京东的库存周转更快”。虽然此前高管更迭的级别都很高,但是CEO级别是迄今最高的。而且沈皓瑜的职位变动消息是因为提前被媒体爆出,进而正式宣布了转岗消息。业务增长放缓,核心高管频频变动,期望值被越掉越高的资本市场,京东的Q3应该会有点艰难。此外,京东频频举债数十亿美元之后,京东的标准普尔指数已经被降级,远远低于BAT,降级使其融资成本会提高。这些都是京东历年来累积的结果,也可能对京东接下来的发展造成影响。讲实话:一盘棋下到这里,后面再要落子已经很难啦……以上就是一直亏损的京东为何会盈利的相关内容,小编就介绍到这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下一篇:
京东盈利相关信息
京东开始盈利了?大家是不是对于这个消息觉得很惊奇,2016年Q2季度一直亏损的京东为何会盈利?这是很多人都想问的,下面一起来看下看得出,京东团队最近一直想搞一个...
其它行业新闻信息
1234567891011
热门微商货源
1234567891011
淘宝网店怎么开,找免费开网店货源,欢迎来到53网店货源网。本站的货源信息由会员发布,请妥善交易!
-|--|--|--|--|--|--|--|-
投诉、建议联系邮箱:9386542⒊◎qq.Com (请尽量发邮件联系) QQ: 广告联系 QQ: 交流QQ群:(禁止任何广告)
&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自营电商都亏损,神股唯品会三年狂赚钱凭什么?--百度百家
自营电商都亏损,神股唯品会三年狂赚钱凭什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唯品会全球唯一一家连续三年盈利的自营b2c电商,这是为什么?
中国电商行业竞争环境激烈,前有阿里京东两大巨头遥遥领先于行业,先行者要么成为先烈或者被收购,比如拍拍、好乐买、易迅,要么日益边缘化,比如当当、麦包包等等。
2008年成立的唯品会几乎是唯一的例外,不但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好,除了平台电商阿里系之外,唯品会是唯一一家实现了持续盈利的电商,也是全球唯一一家实现了12季度连续盈利的自营电商。
作为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唯品会一骑绝尘的秘密是什么?关于未来,唯品会如何打算?
反其道为之:精选+特卖+自营+非标品
成立七年,唯品会的注册会员超过了1亿,订单超过2亿,员工人数从25人增长到2万人以上,2014年度净营收高达236亿元人民币,2015年仅前三季度净营收更是已经超过260亿。
唯品会杀出重围的秘密武器,其实是差异化。连自营起家的京东,都按耐不住做起了开放平台,但是唯品会依然坚持直采自营为主;唯品会甚至有点反互联网化,比如不设搜索。不跟风的唯品会,似乎一直特立独行。
第一,海量商品vs特卖精品。
淘宝强调丰富性、万能、海量产品不一样,唯品会一直走的是精品路线。
唯品会的这种定位,借鉴了传统零售市场的经验,唯品会副总裁冯佳路认为,电商和传统的零售市场在业务发展逻辑上有相似之处。线下市场的业态有三个形态:杂货市场、超级市场、购物中心,业态升级背后是从商品丰富度的基本需求到专业度的提升,最终再到购物体验的演变。而电商的发展路径基本类似,先有提供多种商品的集市类电商,然后有类似大型超市的天猫和京东,而唯品会并不提供海量商品,目前每年合作的品牌不超过1万,但是精选特卖的品牌和良好的购物体验迅速获得了一大批忠实用户,成立四年后,唯品会顺利在美国上市,其股价从2012年3月的末4.39美元到2014年11月初涨至228.6美元,一度成为股价最高的中概股。
成立7年,唯品会一直坚持特卖模式,这种简单的模式,曾经被模仿,但却一直未超越。就像在美国,奢侈品在寸土寸金的繁华地带第五大道开设旗舰店,却在远离市区、位置偏远的奥特莱斯开设折扣店一样。平台型电商的旗舰店上正价新品,唯品会作为特卖平台上线特价折扣商品一样,而且因为是特卖模式,所以,这种折扣是暂时的,不会持续性的影响旗舰店的终端价格,因此,说服商家更加容易。其次,限时特卖,对于用户来说,则意味着稀缺性,减少了他们购买的犹豫指数。
第二,自营vs平台
当自营起家的京东和亚马逊都在急匆匆的做开放平台的时候,唯品会上95%的商品依然坚持自营直采,而且,这样的模式还将持续,为什么?平台的诱惑的确很大,比如很够提高货品丰富度,迅速提高规模和业绩。
但是,唯品会却抵挡住了诱惑,因为直采自营可以最大限度保证高品质,一千名买手只精选1万个品牌,更像国外的零售商,也让唯品会和一般的互联网电商有所区别。
第三,反互联网,不要搜索
成立七年,唯品会没有搜索功能,这个行为看起来非常反互联网化。原因很简单,唯品会想再现线下随意逛街购物的体验,因为唯品会的用户里,女性占比高达8成左右,而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女性,当她们去逛商场时,很多时候并不是事先想好买什么,而是逛到喜欢的、价格合适的就会买。
冯佳路认为,在淘宝和京东等海量货品的平台,搜索针对的是有明确需求的消费,比如拿着一个购物清单去超市买日用品,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而唯品会满足的则是非刚性需求或者逛街式消费。
既然满足的是非刚需消费,因此就决定了唯品会的品类是非标品。
在箱包衣帽鞋服之外,唯品会正在进军母婴领域。在很多母婴电商平台,奶粉和纸尿片是交易额最大的两类产品,唯品会也销售奶粉和尿片,但是儿童玩具和童装童鞋等非标品才是唯品会的重点。
而这种通过发现惊喜而产生的逛街式消费,吸引唯品会的女性用户们,每天都要来逛一下,唯品会的复购率达到惊人的90%以上,这也是唯品会能够实现净利润的关键。
新四化,新长征
在过去7年得到证明的特卖模式,让深谙零售本质的唯品会受益匪浅,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 《中国网上零售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5年第3季度》以及《中国手机购物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5年第3季度》数据显示,天猫、京东、唯品会三家电商占据B2C市场份额前三位;手机淘宝+天猫、手机京东、手机唯品会的移动市场份额也对应位居前三,网上零售市场的格局基本维持稳定。
未来,唯品会将继续坚持特卖模式。唯品会认为,电商行业未来将呈现出四大趋势,即唯品会未来四大进化路径,“新四化”:女性化、场景化、社交化、碎片化。
第一,女性化。在这一点上,唯品会认为“得女性者得天下”。早在去年提出“她经济”后,唯品会就立马和《经济学人》杂志在全亚洲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发现,相比亚洲其他国家的女性来说,中国的女性家庭地位更高、工作比例更高、更有钱,比如,53%中国女性拥有自己的信用卡,而亚洲的平均水平只有40%多,76%的中国女性拥有银行帐户等;更有消费决策权,以母婴为例,中国母婴产品70%以上由女性购买,亚洲其他国家这个比例刚刚超过50%。而唯品会的女性用户占比高达八成以上,也是为了满足女性用户的需求。唯品会在不断扩展品类,比如美妆、母婴等等,而品类扩张的逻辑,都是满足女性用户的多元化、一站式需求。
第二,场景化。唯品会认为,无论是电商还是线下零售,都要制造场景,由满足需求转到创造需求。光展示商品还不够,必须制造话题、引领潮流,引导消费。比如,针对链条包潮流顺势推出了“女人都需要一个链条包”专题,并配合各种档次的链条包品牌和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取得了极佳的效果,超过10%的唯品会用户点击了该专题,点击量甚至是做Gucci、达芙妮这些高吸引度品牌专场的3到5倍,转化率也比平时各品牌专场的更高。但实际上这批链条包的消费者在这个专题出现之前并未关注过链条包,也没有这方面的需求,这就是场景创造需求的例证。再比如,女士的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她们注重审美多于实用,感性消费多于理性消费,所以,打造场景化的消费场景,是引逗女士消费的良策。
第三,社交化。在朋友圈横行的移动互联时代,中国女性参与社交讨论的比例从论坛时代的40%提升到了惊人的79%,她们在朋友圈晒美食、旅游、装扮,社交属性要求商品必须能有晒的资本,必须能够满足女性用户喜欢炫耀的心理。
此外,碎片化和个性化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现在,唯品会的80%的销售额由移动端贡献,当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变得碎片会之后,电商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屏幕内挠中消费者的心头好,因此必须实现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推荐,背后考验的是对消费者的深入洞察。因此,针对消费者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个性化页面展示就变得尤为重要。比如雾霾天,在北京会看到口罩空气净化气,在广州不会看到羽绒服,在东北看到的是貂皮大衣等等,不同年龄段的女性看到的产品和品牌完全不一样,依据的便是大数据运算能力。
第四,全球化。全球化的第一层意义是跨境电商。早在2014年9月,唯品会就推出了“全球特卖”模式(现更名为“海外精选”),开始布局跨境电商,目前在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和专属买手团队,到了今年第三季度,唯品会的海外精选业务环比增长已经高达164%。
第二个含义则是抢占全球市场。无论是在用户量、市场容量、业务规模、公司市值还是用户体验上,中国电商都已经超越了美国,领先全球市场,因此,无论是阿里巴巴的速卖通,还是唯品会,都希望能抢占海外市场。先是今年4月,唯品会500万美金投资了东南亚特卖电商Ensogo金,然后又入股了法国第二大时尚电商。
过去七年,唯品会曾是一匹出人意料的黑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但唯品会靠得不仅仅是运气。在未来的电商大战中,唯品会已经初拟了棋路棋局,唯品会还会创造下一个奇迹吗?!
PS: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微信订阅号财经故事会,微信号“caijinggushi”。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不过我比较内向,所以未必通过你的好友验证:)。
阅读:1793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2541
热门文章HOT NEWS
消费者越来越不愿意牺牲时间来浪费在无用的消费上,餐企要抢夺的不...
体育大生意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