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手屏蔽热门解封热门上看见一个视屏 封面是一条狗在车上 然后还有whatd fack 狗的表情亮了求id

,但它不能单独作谓语,它必须和其他动词一起构成谓语。情态动词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它的后面必须跟动词原形。
+ ? Yes, ~ can. No, ~ can&t.Can I borrow your book?----Yes,of course.
4、Can I write on the book? No, you can&tmustn&t. &
Could Can you help me?---- Yes,of course.Certainly.
Could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Zoo?
&I speak to Tom? -----Speaking. Who&s calling?
should 、shouldn&t 表示劝告:1) He should get up early.
2) She shouldn&t play computer game too much.
12、Should + +? Yes, ~ should. No, ~ shouldn&t.
Would you like to go shopping with me?
、shall(I, we), &&和 &&&?& & 1) Where shall we have dinner?
+ ? ---Yes,~ must.No, ~ needn&t.
) 1.& Must I borrow the book with my ID card?&& No, you ________.2. ________ I use your car?&& Yes, you ________.3. ________ I go home now?& No, you _________ stay here.4.My mother is ill. I _________ stay at home and look after her.5.________ you like some tea?6. You ________ take more exercise.7. ________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Qingyun Park?8. The clock ________ tell us the time.9. ________ you like to go fishing with me?10. ________ we play football this afternoon?
按要求改写句子1.I can run fast.I ________ ________ fast.& ()2.You must return the book now.________ I the book now? No, you ________.3.He can play basketball well._______ he ______ basketball well?.They must take the books out of the room.They ________ ________ the books out of the room. 5.He should get up early.() He _______ get up late.
(三) 单项选择。.&&&&& &you like some milk ?&& A .Would&&& B.Could&&& C .Can.We &&&&&pick the flower in the park. A.can&t&& B.don't&& C.mustn&t&) 3.&&more trees, and we shouldn&t cut any trees.&&&&&&& A.plant&&& B.planting&&&& C.plants&) 4.May I have some coffee?&&&&&&& A.Yes,you have.&&&&& B.Yes,you can.&&&& C.Yes,certainly.&) 5.Shall we visit the factory?&&&&&&& A.Yes,we do.&&&&& B.Yes, we shall.&&&&& &B.All right.) 6.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A.Yes,we would.& B.Yes, I&d like some cakes.& C.Yes, of course.&) 7.What can I do for you?&&&&&&& A.Yes,you can.& B.No,I can do it.& C. Yes.I&d like some oranges.
一、小学英语四种时态的比较。(见表格)
二、动词的变化规则。
三、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Listen!The children _______________(sing)in the classroom.2. The kite _____________ (be) broken last week.3.&Look! The woman over there ______________ (look) at you.4.&&Mary ______________ (visit) her grandparents next Monday.5. Miss Li& ______________(have) an English class every Tuesday.6.&I ______________ (leave) for Shanghai tomorrow evening.7.&Joan often ______________ (catch) the No.11 bus to work. 8.&He _____________much about Chinese.(not know)9.Tom often ______________(go) to school on foot. But yesterday was rainy. &&&&&&&&&&&&&&&&&&&He ______________ (go) to school by bus.10. My mother &usually ____________(watch) TV and ___________(wash) clothes on&&&&&&&&&& Sunday morning? 11. I ____________(make) a model ship with Mike last Saturday.12. Today is a sunny day. We ______________ (have) a picnic this afternoon.13. ______________your sister often ______________(go)shopping?14. The boys ________________ (swim)in the river now.
15. What __________ he ___________(do) in 1990 ? He __________(be) an office worker
16. Everyone in my family_________ (be) busy now. But my brother ____________(play) with the cat.
17. Jim &&&&&&&(go) swimming every Saturuday afternoon.
18. &They&&&&&&&&& (fly) kites last weekend.
19. She&&&&&&& (watch) TV on Sundays, but this Sunday, she&&&&&& (do) 
20. &What day&&&&&&&& (be) it yesterday?
21. &Don't talk. We&&&&&&&& (have) a lesson.
22. &Who&&&&&&&&& (teach) you Chinese this term? Mr Green.
23. &He &&&&&&&&(see) a ten-yuan note on the ground just now.
24. &They &&&&&&&&&(live) in a small town last year, but this year, they &&&&&&(move) to a city.
25. &Ben and his cousin &&&&&&&(catch) some insects in the park yesterday.
26. &Look, the boys &&&&&&&&(sit) quietly.
27. &March &&&&&&&&(come) after February.
28. &Listen!The girls &&&&&&&&(sing) in the next room.
29. &It's ten to eight. My mother&&&&&&&& &(wash) clothes.
30. &&you always&&&&&&& (have) bread for supper? No, I &&&&&&&&&&.
31. &there an umbrella behind the door? Yes, there &&&&&&&&&&&&.
32. &What&&&&&&&& &your brother &&&&&&&(do) on Sunday? He&&&&&& (make) a doll.
33. &you &&&&&&&&(go) to the cinema last night? Yes, he&&&&&&&
34.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shop).
35. &his classmate usually&&&&&& (read) English in the morning?
四、单项选择。) 1.They ____ climbing mountains.&&&&&& A. like&&&&&&&&&&&&&&&& B. likes&&&&&&&&& &&&&&&&&&&C. liking(&& ) 2.Tom and Jack _____ some reading every day.&&&&&& A. do&&&&&&&&&&&&&&&&& B. does&&&&&&&&&&&&&&&&&& C.doing(&& ) 3.My brother_____ hard.&&&&&& A. study&&&&&&&&&&&&&& B. studys&&&&&&&&&&&&&&&&& C. studies(&& ) 4.Joe doesn&t _____ any money now.&&&&&& A. have&&&&&&&&&&&&&&& B. has&&&&&&&&&&&&&&&&&&&& C. having(&& ) 5.Tom&s English teacher _____ him questions very often.&&&&&& A. ask&&&&&&&&&&&&&&&& B. asks&&&&&&&&&&&&&&&&&&& C. asking(&& ) 6.Mary and May ______ exercise under the tree now.&&&&&& A. take&&&&&&&&&&&&&&&& B. are taking&&&&&&&&&&&&& C. taking (&& ) 7.I am going to ______ a soldier 10 years later.&&&&&& A. walks&&&&&&&& &&&&&&&&& B. walking &&&&&&& &&&&&&&C. walk(&&&& ) 8.I will ______ very cold tomorrow.&&&&&& A. be &&&&&&&&&&& &&&&&&&&&&B. is&&&&&&&&&&&&&&&&&&&&& C. going to be(&&&& ) 9.Mike often ______ exercise on Thursday afternoon.&&&&&& A. takes&& B. is talking &&&&&&&&& C. is going to take(&& ) 10.Ben ________ a lot of cold water just now.&&&&&& A. drinks &&&&&&&&&&&&& B. drinked&&&&&&&&&&&&&&&&&& C. drank(&& ) 11.We can _________ different animals in the zoo.&&&&&& A. see&&&&& B. saw&&& &&&&&&&&&&&&&&&&&&&& C. seeing(&& ) 12. The train ________ at about 10:00 last night.&&&&&& A. leaves &&&&&&&&&&&&& B. leaving&&&&&& C. left(&& ) 13.She will __________ water the flower later.&&&&&& A. water B. waters C. watering(&& ) 14. Ken _________ the Night Zoo by bus next Sunday.&&&&&& A . is going to visit& &&&&&& B. visits&&&& &&&&&&&&&& C. visiting(& A. are having fun&&& B. is having funA . goes fishing ) 17. ______the children visiting the museum now?&&&&&&& A. Are&&&&&&&&&&& B. Do&&&&&&&&&&& C. Can(&&& ) 18. When does your classes _____ ?&&&&&&& A. start&&&&&& B. starts&&&&&&&&&& C. open(&&& ___ your brother&&&&& to work last Sunday?&&&&&&& A. does B. did C. did&&) 20. My parents ______ lunch at 12:00.&&&&&&& A . have&&&&&&&&&&&&&&&&&&& B. has&&&&&&&&&&&&& C .with
发布于日 16:36 |
阅读数(512)
在一般情况下,词尾加
以,,,结尾的词,词尾加
以或结尾的词,先将或改成,再加
以结尾的单词,有生命的物质加,无生命的物质加
以辅音字母加结尾,先将改,再加上
现在进行时构成(形式)
以结尾的词去后加
动词为单音节:以单一元音字母单一辅音字母结尾,辅音字母双写,再加;动词为双音节或者多音节:最后一个音节为重读音节,以单一元音字母单一辅音字母结尾,辅音字母双写,再加
一般动词在词尾加
以,,结尾的动词在词尾加
以结尾的动词在词尾加
以辅音字母加结尾的动词,先变为,再加
不规则变化
一般过去时(形式)
一般动词在词尾加
以结尾的动词在词尾加
以辅音字母加结尾的动词,先变为,再加
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的重读闭音节词,双写该辅音字母加
不规则变化
形容词比较级(形式)
一般直接加
如果以结尾,直接加
闭音节词如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须双写这个字母,再加
以辅音字母加结尾的词,变为,再加
你读书了吗?
是的,我读过了。不,我没有读过。
她文静吗?
不,她不。她很活跃。
她严格吗?
是的,她是,但是她很和蔼。
这是一张讲台桌吗?冷吗?她的生日在六月吗?这是你的恤衫吗?
是的。不,不是的。
你会铺床吗?你会使用电脑吗?
是的,我会。不,我不会。
它们是鸭子吗?它们吃蜂蜜吗?
是的,它们是。不,它们不是。
公园里有一个森林吗?那里有条河吗?
是的,那里有。不,那里没有。
山里有一些熊猫吗?河里有一些鱼吗?
是的,那里有。不,那里没有。
你(们)正在吃午餐吗?
是的,我正在吃。(是的,我们正在吃。)不,我没有在吃。(不,我们没有在吃。)
他正在下棋吗?
是的,他是。不,他没有。
她正在数昆虫吗?
是的,她是。不,她没有。
她(他)教英语吗?
是的,她(他)是。不,她(他)不是。
两点钟。九点四十五。是上数学课的时间了。
今天星期几?
你几点吃晚餐?
我晚上点钟吃晚餐。
你几点起床?
我一般中午点钟起床。
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在五月。我的生日在六月。比尔叔叔的生日也在六月。
几月几日?
六月九日。
什么颜色?
下午你打算去哪?
我打算去书店。
假期你去了哪?
我去了新疆。
她在哪工作?
她在医院工作。
雨从哪来?
它从云里来。
请问电影院在哪?
在医院旁边。在电影那左转,然后直走。它在你的左边。
那有两个卧室,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和一个客厅。
There is a mirror, a bed and a big closet.那有一面镜子,一张床和一个大衣柜。
The closet is near the table.衣柜在桌子的附近。
Many clothes are in the closet.& 很多的衣服在衣柜里。
The trash bin is behind the door.垃圾桶在门后。
这个多少钱?
它们多少钱?
它们三元。
那有多少匹马?
你的英语老师是谁?
卡特先生。
他长什么样?
他又高又强壮。
你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
我喜欢苹果。它们很甜。我喜欢水果。但我不喜欢葡萄。它们很酸。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我最喜欢冬天。夏天很好,但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
你为什么喜欢夏天?
因为我可以在湖里游泳。
你为什么喜欢冬天?
因为我可以睡很长的时间。
你的爱好是什么?
我喜欢收集邮票。他也喜欢收集邮票。
这是我的电脑。那是你的电脑。
让我们踢足球吧。
这是张鹏。
你上个周末做了什么?
我踢了足球。
你打算去买什么?
我打算去买一本漫画书。
周末你打算去做什么?
这个周末我打算去拜访我的祖父母。
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游泳。他们在爬树。
它在做什么?
它正在吃香蕉。
她在做什么?
你正在做什么?
我正在洗碗。我正在读书。
爷爷正在写信。
兄弟正在做作业。
妈妈正厨房里烧饭。
他正在书房里写一封电子邮件。
你周末做什么?
一般我看电视和去购物。有时候我去拜访我的祖父母。我经常去踢足球。有时候我去远足。
星期四你们有什么课?
星期四我们有英语,数学和科学课。
星期六你做什么?
星期六我看电视。
我也做我的家庭作业。
星期一你中餐吃什么?
我们吃西红柿,豆腐和鱼。
你能做什么?
我会扫地。我会做饭。我会浇花。
萨拉,你怎么去学校?
一般我走路去学校。有时候我骑自行车。
我怎么去中山公园?
你可以坐路公共汽车。
你怎么去那?
我坐火车去。
你怎么做那件事?
首先,我。然后我。
然后你怎么做?
她怎么去工作?
她坐公共汽车去工作。
刘云,你怎么样?你看起来很开心。
萨拉,你怎么样?今天你看起来很伤心。
我的喉咙痛。我的鼻子痛。
你多少重?
我比你瘦和矮。
我厘米高。
你比我矮。你比我高四厘米。
你妈妈做什么的?
她是一个电视台记者。
今天很暖和。
今天很凉爽。
打扫,清洁
来自,从来
露出,出现
从获得乐趣
落下,跌落
遇到,碰见
进行体育活动
说话,讲话
尝试,试一下
使用计算机
看望(外)祖父母
写电子邮件
--- She s jumping.&
23. --- Is she counting insects?
& 2. You are shorter than me.
& 3. You're 4 cm taller than me.&
& 4. --- How heavy are you?
5. I'm thinner than you, and shorter.
& 6. ---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7. --- How do you feel?&&
&8. How are you, Liu Yun? You look so happy.
&& 9. How are you, Sarah? You look sad today.
&& 10. ---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16. --- What did you do there?
17. --- How did you go there?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来谈论对方的身体情况:(高、矮、胖、瘦等与身体有关的)形容词与身体有关的具体数值。例:
比较级,用来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特征进行比较: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容词的比较级例: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谈论身体上的病痛:身体器官身体器官有关病痛的词组。例: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谈论人们情绪上的感受:与情绪有关的形容词。形容词。例: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就过去已经发生的行为动作进行提问:时间?动作()例:
引导的一般疑问句,就过去是否发生了某行为动作进行问答:动词原形?例:
综合运用等词,引导特殊疑问句,就过去已经发生的行为动作进行提问:基本句型同上。例: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围绕人们的出行方式展开交际:行为活动?行为活动出行方式。例: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外出问路:目的地?交通方式。例: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就建筑物的位置进行问答:建筑物?建筑物。例:
祈使句,外出活动。例:
句型:等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对将要进行的活动等进行问答:时间?行为活动。地点时间。例: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互相交流各自的兴趣爱好:行为活动。例:
第三人称单数作主语: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例:
引导的一般疑问句,用来确定自己对事情的判断:动词原形?例: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询问他人的职业:第三人称单数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例:
综合运用等疑问词,询问他人(第三人称)有关工作的情况:动词原形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例: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来探讨自然界的循环变化:自然界的事物+例:
综合运用等疑问词,来交流植物的生长过程:例: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就作息时间进行问答:行为活动?行为活动具体时间。例: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就活动内容进行问答:时间?(教材主要是周末)行为活动时间。例: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谈论最喜欢的季节:季节例: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谈论喜欢某个季节的原因:季节?行为活动。例: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就什么时候过生日进行问答:某人的(你的,我的,他、她的,某人的)月份。例:
引导的一般疑问句,就某人的生日是否在某个时间进行提问:某人的月份?例: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就节日(包括生日)的具体日期进行问答:几月几号(具体日期)。例:
(省略了)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直接提问对方正在干什么:行为活动。例: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提问对方、某人正在干什么:某人某人行为活动例:
电话用语:
介绍自己:自己的名字
要找某人:要找的人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谈论动物(单数)的动作:动作()。例: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谈论动物(复数)的动作:动作()。例:
引导的一般疑问句,谈论人们(复数)正在进行的活动:动作()例:
引导的一般疑问句,谈论他人(单数)是否正在进行某活动。动作()例: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用来对不熟悉的老师进行问答:某人?与身体特征和性格特征有关的形容词。例:
引导的一般疑问句,谈论某位老师是否具有某方面的特征:与身体特征和性格特征有关的形容词,回答用:例:
用星期几,来谈论一个星期的某一天。例: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谈论学校课程:星期几。课程。例: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围绕周末活动展开的交际:行为活动例: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就一日三餐进行交际:星期几,回答用:食物。例: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谈论自己最喜爱的食物并简要说明原因:食物。例: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围绕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进行问答:家务劳动。例:
引导的一般疑问句,就同伴会不会干某项家务进行交际:家务劳动?例:
句型,某地有某物:家具。例:
用方位词准确描述家具的相对位置:家具?方位词相对物。例:
句型的一般疑问句:某物某地?
B: Yes, there is.
天气状况某地
You can wear _______.
(My friend is a boy. He's thin.)
He's ______. (tall / strong) He likes ________.
(somebody)
This is my ________.
1.书写时,每个字母都应自左向右倾斜度。大写字母都一样高,占上、中两格,但不顶第一线。
2.词与词之间一般空出小写字母的宽度为宜。
3.字母要按一定的笔划顺序书写,其书写笔顺如下:(请注意书写的格式和大小写的区别)
&字母书写有规律,右倾五度正合适。
大写一律上两格,上不顶线是原则。
小写字母怎么办?请你耐心往下看:
  头上有辫上两格(,,,,),
  有尾下面两格拖(,,),
  无辫无尾中间格(,,,,,,,,,,,,),
  惟有,,占三格,
  ,中上一格半,对照课本仔细看,
  养成书写好习惯,关键还要反复练。
发布于日 16:34 |
阅读数(643)
小学英语重点句型语法总结与分析
三年级起点的人教版PEP教材在小学阶段共有8册书,其涉及的重要语法知识主要有7种:to be句型、there be句型、一般现在时句型、现在进行时句型、一般过去时句型、情态动词can引导的句型、be going to句型等。现以5&&8册书为例,简要分析如下:
[一] to be句型:用于介绍个人情况如姓名、健康状况、身份、国籍、家庭成员、朋友、职业等,描述地点、颜色、四季、日期、星期几等,该句型广泛分布于各册教材中,其中5&&8册的句型主要有:
1. 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 Mr. Carter.&& 2. What&s he like?& He&s tall and strong.3. Is she quiet? No, she isn&t.& She is very active.4. Is she strict?& Yes, she is, but she&s very kind.5. What day is it today? It&s Wednesday.6. 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food&?& 7. They&re sweet/ sour/ salty/ healthy/& 8. 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in May.9. My birthday is in June.& Uncle Bill&s birthday is in June, too.10. Is her birthday in June?& Yes, it is.&&& 11. What&s the date?& 12.This is Zhang Peng. 13. Where is the cinema, please? It&s next to the hospital.14. How tall are you?& I&m 164 cm tall.&&&& 15. You are shorter than me.16.You&re 4 cm taller than me.&& 17.How heavy are you?& I&m 48 kg.18. I&m thinner than you, and shorter.19.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My throat is sore.20. How are you, Liu Yun / Sarah?
[二] there be句型:表示存在,即:&某处有某物&或&某时有某事&。句型基本结构为:There is+ 可数名词单数或不可数名词+时间或地点。There are+可数名词复数+地点。该句型主要分布在第5册的Unit 5和Unit 6中,如:
1. There are two bedrooms, a kitchen, a bathroom and a living room.2. There is a mirror, a bed and a big closet.3. Is there a forest in the park?& Yes, there is.4. Is there a river?& No, there isn&t.5. Are there any pandas in the mountains?& No, there aren&t.6. Are there any fish in the rivers?&& Yes, there are.
[三] 一般现在时句型:表示习惯性的动作或行为,或现在存在着的状况。句型基本结构为:主语+行为动词+其他。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要在动词原形后面加s或es,其他人称作主语时则用动词原形,在问句及否定句中需要用助动词do或does。这种句型通常有一些标志词,如:usually& often&& sometimes& never& always等。该句型主要分布在第5册Unit2&3,第6册Unit1&2, 第7册Unit4,5,6, 第8册Unit2中。如:
Book5: 1. What do you have on Thursdays?& We have English, math and science on Thursdays.&&& 2. 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 I watch TV on Saturdays.3. I do my homework.4. 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on Mondays?& We have tomatoes, tofu and fish.5. I like fruit. But I don&t like grapes.
Book6: 1. When do you eat dinner? I eat dinner at 7:00 in the evening.2. When do you get up?& I usually get up at 12:00 noon.3.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Usually I watch TV and go shopping. 4. Sometimes I visit my grandparents. I often play football. Sometimes I go hiking.5.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I like winter best. 6. Why do you like summer/winter?
Book7: 1.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Sarah?& 2. Usually I go to school on foot.& Sometimes I go by bike.3.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 He likes collecting stamps, too.4. Does she teach math?& Yes, she does.5. Does she teach English? No, she doesn&t.& She teaches math.6.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7. Where does she work?& She works in a car company.8. How does she go to work?& She goes to work by bus.9. Where does the rain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he clouds.10. Where does the cloud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he vapour.11. Where does the vapour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he water in the river.12. The sun shines and the water becomes vapour.13. How do you do that?&
Book8: 1. My nose hurts.2. How do you feel?&&& I feel sick.&& How does Amy feel? 3. You look so happy.& You look sad today.&
[四] 现在进行时句型:表示说话时正在进行的动作或事件,或在短期内正在进行的动作或存在的情况。标志词是:now 也常用在Look! Listen!等后面。句型主要结构为:be动词(am, is, are)+动词现在分词(v. ing)。该句型主要分布在第6册Unit4, 5, 6中。如:
1. 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 the dishes.&& I&m reading a book.2. Grandpa is writing a letter.& Brother is doing homework. Mom is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3. He is writing an e-mail in the study.3. What is it doing ?& It&s eating bananas.&& 4. What is she doing ?&& She&s jumping.&& 5. What are they doing ?& They&re swimming.& They& re climbing trees.6. Are you eating lunch?&& No, we aren&t.7. Are they eating the honey?& Yes, they are.8. Is he playing chess?& Yes, he is.& 9. Is she counting insects?& No, she isn&t.
[五] 一般过去时句型:表示过去发生的而现在已经结束的事件、动作或情况。句型基本结构为:主语+动词过去式+其他。标志词通常是:yesterday, last week ,& last year 等,在问句与否定句中要用助动词did。该句型分布在第8册Unit3&4中。如:
1.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played football.2. Did you help them clean their room?& Yes, I did.3.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went fishing.4. Did you read book?&& Yes, I did.5. Did you clean your room?& No, I didn&t.6.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I went to Xinjiang.7. What did you do there?& I sang and danced with my new friends.8. How did you go there?& I went by train.
此外,一般过去时也可用来表示客气的询问。如:Book3 Unit5, Book 5 Unit3中的: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I&d like some&
[六] 情态动词can引导的句型:表示有能力做某事,can后面的动词要用原形。该句型主要分布在第5册Unit4和第7册Unit1中。如:
Book4: 1. What can you do?&& I can sweep the floor.&& I can cook the meals. 2. I can water the flowers.&&&& 3. Can you make the bed?&&& No, I can&t.& 4. Can you use a computer?&&& Yes, I can.
Book7:& How can I get to Zhongshan Park?& You can go by the No. 15 bus.
[七] 将来时:我们的教材中出现过两种表示将来时的句型,即:will和be going to句型,主要以be going to句型为主,表示将要做某事或打算做某事。句型主要结构:am/is/are + going to + v.原形。标志词有:tomorrow& next weekend& this morning& this weekend& next&be going toBook7: 1.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I a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2. Where are you going?&& I am going to the cinema.3. How is he going to Beijing?&&& He is going to Beijing by plane.4. When is she going to Xiashan?&&& She is going to go there at 9:00 am.
发布于日 16:32 |
阅读数(697)
&&&&&&&&&&&&&&&&&&&&&&&&&&&&&&&&& 身边的幸福
&&&&& 宝贝现在在自己身边,自己觉得很是幸福,每天都可以看到宝贝的笑脸,听到宝贝清脆的声音。真是幸福。对自己来说,每天能看到孩子,就是幸福,让自己时刻都能感觉幸福。作为妈妈,觉得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等到这一切在自己身边时,你会感觉世界上的幸福也不过如此,没有比这更幸福的啦。享受了宝贝给自己带来的幸福,觉得自己的人生真是完美
发布于日 22:42 |
阅读数(352)
&&&&&&&&&&&&&&&&&&&&&&&&&&&&&&&&&&&&&&&&&&&&&&&&&&&&&&&& 思念
&&&&&& 思念就像涌动的泉水一样,永无停息。
&&&&& &离开宝宝快三个星期了,很是想念宝贝,想念宝贝的咯咯笑声,想念宝贝耍赖的神情,渴盼听到宝贝的滴哭声,想念关于宝贝的一切。宝贝,想妈妈吗?妈妈很是想念宝贝。
&&&&&& 听说我们宝贝又添了新的毛绒娃娃了,宝贝很喜欢吧,听奶奶说,是宝贝自己选的,看来我们家的小家伙长大了,自己可以给自己选购东西了,妈妈替宝贝高兴。
&&&&& 宝贝,要快乐啊,健健康康的。妈妈爱你!
发布于日 12:58 |
阅读数(311)
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定位上,必须把握三个原则:一是瞄准学生的终身教育;二是瞄准学生的就业;三是瞄准学生的发展,注重素质教育;具体到课程和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思维品格的训练,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课程性质
《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必修基础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言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大学语文》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大学语文》教材为文学作品蓝本,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对作品经典性的讲解以达到对学生思想启迪、道德熏陶、文学修养、审美陶冶、写作借鉴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
二、课程基础理念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同21世纪我国杜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掌握较宽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或健全的人格)的直接从事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人才&,&使受教育者具有进一步深造和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潜质&。在这一培养目标关照下,语文教育在高职学校教育中的功能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为专业服务功能。表现在为学生学习专业提供必需的语文知识,以提高专业学习的质量和效率;通过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现代社会合格的人才的素质,大体可分为两类:智能素质与品德素质。三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莫定基础。这与企业现代化建设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的上移化、终生化的发展趋势是相一致的,语文教育的这种功能实际上是前两种功能实现的必然结果。必要的语文知识储备、语文素质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养成是学生转换职业或岗位、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以及创业所必需的。
第二部分& 《大学语文》课程目标
(一) 注重与中学语文的衔接
大学语文课程不再是对中学语文的补课,而应注重对中学语文知识的回应和衔接,拉开与中学语文教育应有的距离。大学语文应是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梳理、激活,是较高平台上的升华和总结。
1、& &&语言知识的传播来看,须建立文学史的知识体系。利用《大学语文》教材对中小学已学文学知识加以一番梳理,对中小学学过的作家作品从文学史的角度重新加以认识,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有个系统、粗略的了解,从而建构文学史的知识体系。
2、& &&阅读鉴赏教学而言, &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就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言,必须注重鉴赏批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果说关于文艺学的种种知识都是必要的,那么它的归宿应该是鉴赏和批评,也就是说,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
3、&& 从写作能力的提高来看;高职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未必是欣赏类文章的创作,而是指针对专业、工作、生活需要的各种写作实践,如应用写作。大学写作应以普通中学学生已基本具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为起点,进一步拓展学生写作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对写作材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并从文体学角度把握不同文体特征,以具备常用实用文章的写作能力。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体现在具有文体感的文章的写作上。所谓文体感,就是要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写&什么像什么&。
(二)& 注重高职大学语文的道德教育:
&&大学语文&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精神的传布、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要使学生在古今文学精品的感染教育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爱国感情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课程中,这种功能从实现的途径来看有四种情况:第一是通过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以及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对它们做出的阐释、评价;第二是通过语言本身;第三,技能中也包含着&德育&、&思想&、&人文&、&态度&;第四就是黏附在&思想&&人文&&工具&上的特定的价值观。
(三) 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首先, &大学语文&应当让学生继承宋以来的&疑古&传统,即使对文学精品,也从多角度去认识它。
其次,大学语文还应围绕批判性思维品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仔细研究情况,乐于接受新事物和不同的观点,并能议论聚合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有条理地讨论自己的看法。
第三,批判是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的。分析是建立在一定的工作概念上的,也就是说,介绍给学生相应的文学理论的知识是让学生达到阅读目标的先行条件。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优势,创造性的使用语文教材,在教学中进行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等多方面职业素养的渗透教学,从而,为学生迅速成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员奠定思想基础。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教师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必须是权威的阐释。
选入《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以古典经典为主。&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使人见识经典一番。&(朱自清,《经典常谈》)因此进入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的对经典的阐释必须是&权威解释&,表现为注释、评论和习题的指令。学生的任务是侵入这些诗文,并按权威的指示,内化这些被阐释的诗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将文化、文学等专家研究者对该作品的权威解说提供给学生。这个权威说法,也就是当前学术界所推崇、认可的。
(二)&大学语文&应具有&梳理&与&激活&的功能。
教学中注重利用《大学语文》教材对中小学已学文学知识加以一番梳理,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活&旧知识。对中小学学过的作家作品从文学史的角度重新加以认识,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有个系统、粗略的了解,从而建构文学史的知识体系,大致能指出各朝、各代诗、词、文、赋、戏剧、小说的主要成就、代表作家、主要流派、代表作品及其成就与得失。使新老知识从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将学过的作家(流派)从宏观上加以审视。
1、教师要讲授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文学评论和分析作品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思考、欣赏和分析作品的能力。对教材中作家作品部分的讲述,应分别主次,突出重点,不必平均分配课时。
2、、教师扼要简要介绍文艺运动与文艺思潮。对某些文艺思想论争的问题,或对某些作品的评价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答辩,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作结论,从而养成学生好学深思的学风,提高学生对文学前沿问题的关注。
3、教师在讲完课程内容后,应针对教材课后所附的&思考题&布置学生复习,同时适当提供可供学生参阅研究的资料名目,以便学生课后查找、阅读。课程讲完一个段落后,教师可布置部分思考题,让学生写作一些小论文,以加深对课程的学习,也可培养和提高文学评论的写作能力。
4、本大纲后面所附有学生必读与选读书目,教师应结合教学进度,指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
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力图在最基本、普遍的意义上来探讨人文经典,在这种氛围中帮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结合各自的特点、需求,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加深对文学的理解,而不是机械地接受文学历史常识。
合作学习利于鼓励个人在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宽容与沟通,在智慧的相互激励中,精神、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四)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多元选择
高职大学语文不应该是&一纲一本&,也不能只存在一种课程形态,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应积极主动研制动态的课程具体形态,包括课程结构的方式与课程内容的确定与组织两方面。高职语文课程的具体形态主要是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内容以及如何组织。高职大学语文课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组:一组是形成一定文学、文化素养而必须研习的作家、作品及学术界对它们的权威阐述;第二组是为达到阅读鉴赏、写坐等能力目标而必须研习的概念、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围绕课程内容可设计开发多种具体形态的课程。如,可以开设经典赏析课,着重培养学的人文精神、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可以开设语言艺术、口才训练课程,训练学生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开设影视欣赏、美学基础等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标准和审美习惯。
二、评价建议
(一)评价原则
1、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大学语文》主要致力于将优秀作品介绍给学生,并在充满诗意的描述中,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有品位、开放性的艺术判断能力,提高语文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
2、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反思,另一方面鼓励同伴、学校、社会参与到评价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等多元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的活动。
3、评价要基于学生在实际任务中表现。
注重使问题情境中的问题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尽可能从&真实的世界&中选择挑战的问题,并在评价时关注学生在实际任务中所表现出的提问的能力,寻求答案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和评价的能力。评价的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上,而不仅仅是判断学生的能力如何上。
4、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突破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使评价更富实效。
第四部分&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
《大学语文》授课计划与内容
发布于日 14:39 |
阅读数(299)
&&&&&&&&&&&&&&&&&&&&&&&&&&&&&&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大学语文课是我院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开设的目的是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具体要求体现在:
1、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要在高中的基础上,在传授语言文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2、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课程教学内容&&
大学语文按文学史顺序分7个单元: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现当代。所选课文时间上涵盖了自《诗经》、《楚辞》、先秦散文到现当代文学三千多年;就文体而言包括诗、词、曲、赋、戏剧、小说、散文等各类文体;就内容而言包括怀古咏物、思乡怀归、哲理人生、山水田园、民生疾苦、亲情爱情等等,几乎涵盖了中国文学的各种题材,这些内容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
三.学时分配
1.诗经:蒹葭*&&&&&&&&&
2.屈原: 湘夫人*&&&&&&&&&&&&&&&
3.孔孟语录*&&&&&&&&&&&&&
4.庄子:&秋水*&&&&&&&&&&&&&&&&&&&&&
5.李斯: 谏逐客书&&&&&&&&&&&&&&&&&
6.司马迁: 垓下之围
7.司马迁: 李将军列传*&&
魏晋南北朝
8.王粲:&登楼赋*&&&&&&&&&&&&&&&&&&
9.刘义庆:世说新语(三则)*&&
10. 王勃:&滕王阁序
1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3.王维:&汉江临泛
14.王维:& 终南山*
15.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16.高适:&燕歌行*
17.李白:&蜀道难
18.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9.杜甫:&春望
20.杜甫:&登高
21.杜甫 :&秋兴八首(其一)*
22.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23.白居易:&长恨歌*
24.杜牧: 过华清宫
25.李商隐:&锦瑟*
26.朱庆馀: 闺意上张水部
27.秦韬玉:&贫女
28.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29.韩愈:祭十二郎文
唐诗专题共8-10节。
30.柳永#:八声甘州
31.柳永:望海潮*
32.苏轼#:定风波
33.苏轼 :江城子
34.苏轼 :水调歌头*
35.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6.贺铸: 鹧鸪天
37.秦观:鹊桥仙
38.李清照#:醉花阴
39.李清照:声声慢*
40.辛弃疾: 水龙吟*
宋词专题共6-8节,带#的作者应重点提到。  
元、明、清代
41.马志远:[双调.夜行船]秋思&&
42.张岱:西湖七月半*&
43.曹雪芹:红楼梦(节选)&&
44.蒲松龄:《聊斋志异》(片断)
45.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46. 鲁迅:&风波
47.徐志摩:再别康桥&
48.戴望舒:雨巷
49.钱钟书:论快乐
50.施蜇存:纪念傅雷
51.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
四、教学原则&&&
1、用人文精神指导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2、在统一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的前提下,提倡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教学个性。
3、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努力改革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使用教材
&& 《大学语文》(第八版),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2. 主要参考资料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8月。
&&[2]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7月。
&&[3]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9月。
&&[4]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六册、简编本二册、 2002年版三册)
&&[5]山东大学等高校,《现代文学作品选》(三册)山东大学出版社,1978年。
&&[6]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11月。
&&[7]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
&&[8]《古文鉴赏辞典》,江苏文艺出版社。
&&[9]《唐诗鉴赏辞典》、《魏晋南北朝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六、课程成绩考核
&&(一)考核包括平时和期末考试。总评成绩中,期末考试占80 %,平时成绩占20 %。平时成绩由课堂讨论发言、平时作业等要素组成。
&&(二)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全校统考。
&&(三)考试内容: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可分为语言知识、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和作文四个方面。语言知识,主要是指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知识;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作品阅读,主要是指文本内容以及写作特色;作文主要是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核,同时也是对学生思想修养、语文水平、知识积累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全面测试。&&&&
&&&&&&&&&&&&&&&&&&&&&&&&&&&&&&&&&
&&&&&&&&&&&&&&&&&&&&&&&&&&&&&&&&&&&
发布于日 14:34 |
阅读数(371)
  吊古战场文
选自《全唐文》卷三二一(中华书局1982年版)。李华(715&766),字遐叔,赵州赞皇(今河北元氏)人,唐代散文家。李华文词工丽,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又与韩衢、何长师、卢东美为友,江淮间号为&四夔&。当时士大夫多求他作家传、墓碑。他为著名循吏元德秀所作的墓碑,颜真卿书写,李阳冰篆额,被称为&四绝碑&。有《李遐叔文集》。&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夐(xi&ng)〕远,辽阔。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纠纷〕交错重叠的样子。。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挺〔挺〕快跑。亡群。亭长〔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唐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之下设亭长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此指地方小吏。告予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吾闻夫齐、魏徭戍〔徭戍〕服徭役戍边。徭,劳役。戍,守边。,荆、韩召募,万里奔走,连年暴〔暴(p&)〕通&曝&,暴露。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阔天长,不知归路,寄身锋刃,腷臆〔腷(b&)臆〕郁闷的心情。谁诉?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斁〔斁(d&)〕毁坏。,无世无之。古称戎、夏〔戎、夏〕戎,指边疆少数民族。夏,指中原民族。,不抗王师。文教〔文教〕指礼乐制度,文章教化。失宣,武臣用奇〔用奇〕使用阴谋诡计。。奇兵〔奇兵〕出其不意突然袭击的军队。有异於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王道迂阔而莫为〕王道被认为迂腐不切实际,谁也不去实行。王道,指礼乐仁义等治理天下的准则。迂阔,迂腐不符合实际。。呜呼噫嘻!
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期门〕军营营门。受战。野竖旄旗〔旄旗〕古代一种旗杆顶上用彩色羽毛作装饰的旗子。,川回组练〔组练〕战士穿的两种衣甲。这里代指军队。。法重心骇,威尊命贱。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声析〔析〕崩裂。江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胫〕小腿。,坚冰在须,鸷鸟休巢,征马踟蹰,缯纩〔缯(zēnɡ)纩(ku&nɡ)〕丝、棉做成的衣服。缯,丝织品;纩,棉絮。无温,堕指裂肤。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凭陵〕凭借,倚仗。杀气,以相翦屠。径截辎重〔辎重〕军用物资的总称。,横攻士卒。都尉〔都尉〕官名,次于将军的军官。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言哉!鼓衰兮力尽,矢竭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蹙(c&)〕迫近。兮生死决。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幂幂(m&m&)〕阴森凄惨的样子。。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吾闻之:牧〔牧〕李牧,战国时赵国名将,曾率赵兵打破匈奴中名叫林胡的一支。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汉倾天下,财殚力痡〔痡(fū)〕疲弱。。任人而已,其在多乎?周逐猃狁〔猃狁(xiǎnyǔn)〕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北至太原,既城朔方〔既城朔方〕在北方筑城。城,筑城。朔方,北方。,全师而还。饮至策勋〔饮至策勋〕语出《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这里指在宗庙祭祀宴饮,记下功勋。饮至,古时征伐完毕,要在宗庙告祭祖先,饮酒庆贺。策勋,在简策上记下功勋。,和乐且闲,穆穆棣棣,君臣之间。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灵,万里朱殷。汉击匈奴,虽得阴山〔阴山〕今河套以北、大漠以南群山的总称。,枕骸遍野,功不补患。
苍苍蒸〔蒸〕众,多。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殁,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悁悁〕忧郁的样子。心目,寝寐见之。布奠倾觞〔布奠倾觞〕把酒倒在地上以祭奠死者。布,陈列。奠,设酒食以祭祀。,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无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守在四夷〕语出《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古者天子,守在四夷。&意谓天子重文德,行王道,四夷归服,即无战乱之祸了。
发布于日 14:15 |
阅读数(391)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整理
一、语海拾贝及文学常识
垂拱而治 垂拱,垂衣拱手,旧时用以谀颂封建帝王的所谓无为而治。
居安思危 处在安定的环境里,要想到危险、困难可能会出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比喻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也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
魏征,字玄成,以直言敢谏著称。本文写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阐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等观点。
二、古今异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今义:认为。
三、词类活用
①&&&& 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上。
②&&&& 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③&&&& 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 大:重位。
惧谗邪&&& 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 善:好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奸恶的小人。
简能而任之&&& 能:有才能的人。
④&&&& 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 尽:用尽。
⑤&&&&& 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固:使&&稳固。
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
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谦虚。
四、重要虚词
臣闻求木之长者&&&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结构助词,的。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代词,指代天下。
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 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诚: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
&&&& 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 ④子产而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
下: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
&&&& 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 当: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 ③安步当d&ng车:当作。
&&& 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
&&&&&&& 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
&&&&&&&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
&&& 信:①信者效其忠:诚实。
&&&&&&&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 &&&&&④忌不自信:相信。
&&& 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 ④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
&&& 治: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
&&&&&&&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以: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
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来,表目的的连词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
哉: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表反问语气,呢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表反问语气,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反问语气,呢
所: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
山峦为晴雪所洗。表被动
1、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介宾短语后置
2、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省略句
3、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
4、 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六.通假字
&&&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通&毋&,不要。
七、成语:居安思危 载舟覆舟 择善而从 善始善终垂拱而治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一、导语设计: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
二.解题 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后来却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这一个魏征连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三、疏通字词
固:培土加固。2、根本:树的根& 3、德义:德政与信义。4、明哲:明哲的圣人。
不胜:不堪&& 6、景命:大命&& 7、殷忧:大忧&& 8、行路:路人&& 9、董:督责。
苟免:苟且免罪。 11、宜:应当。 12、高危:居高位的危险。& 13、谦冲:谦虚。
自牧:自立调养。& 15简能:选拔人才。& 16、垂拱:垂衣拱手。
四、理清各层大意,把握全文思路。 文章第1段通过比喻引出道理:积累道 义是治国之本;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第2段通过对比说明竭诚待人(特别是待百姓)的重要性;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第3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义。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核心是&正己安人&
五、分析课文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评析:本句紧承第一句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法从反面推理,连用四个&不&字,用后一个&不&否定前三个&不&,否定之否定,加强了对&积其德义&的肯定。&不可&既是自己的判断,也是代人君作出的判断。&虽&&(犹)&&而况&&乎&的句式,巧妙地把人君拉到作者的立场上来,使人君不能有别的观点选择。先肯定人君&明哲&,必能分辨是非,既是对人君的尊重,也促其乐于从谏,而且使谏诤不显得突兀。& 运用:(翻译)源头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却想要树木长得好,德行不厚却指望国家安定,我虽然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样明智的人呢?
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教师引导补充。
教师小结: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提出这一点,是很有眼光的。
2.第2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评析:这一句是对段首&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这一问题的总结性的回答。在前文分析了&竭诚以待下&和&纵情以傲物&的不同结果后,在此郑重地警告:&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严肃地告诫:&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说明人君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须竭诚待下,才能使群众怀念其仁德,并从内心产生恭顺之心。将君与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确实切中要害,无怪乎唐太宗读后,说它&言穷切至&,使自己&披览忘倦,每达宵分&,不但取消了当年耗费民脂的封禅&盛举&,而且常用&载舟覆舟&的比喻来告诫太子,并以此作为临终遗训。本言简意深,语重心长,能振聋发聩,令人警觉。运用:(翻译)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民心向背;老百姓就像水一样,既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揭示了历代创业的君主难于守成的普遍规律。这是因为创业之难虽平庸之辈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难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视。魏征尖锐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创业与守成易难的道理。文章从难易这一观点上立意,诤言规谏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纵情,傲物结怨,以失掉人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3.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点,&十思&即十条建议。可以概括为&五戒&:&见可欲&、&将有作&指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就想到用知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适可而止,这是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指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这是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指外出游猎要网开一面,适度而行,担心做事懈怠,就要时时想着善始善终,这是戒放纵;&虑壅蔽&、&惧谗邪&指虚心容纳下边的意见,严格要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坏人,这是戒小人;&思所加&、&罚所及&指不要因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奖赏或滥施刑罚,这是戒赏罚不公。
魏征&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十思&的核心内容是居安思危、正己安人,以达到&治平天下&的目的,但具体又有所侧重。它大体上是每两句成对,两句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因而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知足&&知止&(克制物质欲望),不奢纵扰民;二是&谦冲自牧&,不骄傲自满;三是&慎始敬终&,不好逸无度;四是&正身黜恶&,不受蒙蔽利用;五是赏罚公正,不凭个人喜怒。徐此之外,又有&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两条,也应包括在&治平天下&的条件之内,因为选能择善权在人君。但这两条与&十思&性质不同,做到&十思&,才能选能择善。果能做到&十思&,&宏兹九德&,选能择善,那么,政治前景一片光明:(从秉性气质、品格能力区分)智、勇、仁、信四种人各尽其长,(从职役划分)文、武两类人各尽其用。人君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 总结&十思&,发扬&九德&,选拔人才,文武并用,则人君就不必劳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讨论&十思&的现实意义&&& 唐太宗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他常以隋代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制利欲,分明赏罚,善于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社会日渐安定。在此情况下,唐太宗渐渐放松了警惕,大兴土木,多次巡游、打猎。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发现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十思&,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有借鉴意义。
六、写作特点
1.本文在论证上有何特点?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1)正反对比论证。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例如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文中正反对比论证,加强了说服力。正反对比论证集中在一、二自然段,正反对比,使被说明的道理突出来了。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而从反面来说&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知其不可&,因此,根本与长的关系自然而然被人们接受了。再有第二段中引用历史的教训来劝戒太宗时,也注意了正反对比论证,&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一繁一寡,最能触动太宗的心吧,即使不用再提具体的例子,已走过建国历史的太宗也会有很多的想法,从而引以为戒的。
(2)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担揭示正意。文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个方面比喻论证,即&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树木长得高的必要条件,而&浚其泉源&,也是流水流得长远的前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而比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同样,魏征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来比喻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至今人们还记忆犹新。
2.语言特点:&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繁冗的引证。言之有务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译文或注释: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百姓和皇帝的关系,就象水和船一样),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如果真的能够作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恰当的奖赏;惩罚所涉及,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
发布于日 14:07 |
阅读数(410)
一)知识教学点:
1.& 了解课文涉及的古代思想政治观点:贾谊的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观点,这种观点同西汉初期提倡&与民休息&政策的关系,了解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
2.& 掌握课文中常用实词、虚词和一些特殊句式的知识。
3.& 诵读全文,把握语气,正确传达课文主旨,与作者情感合拍共振。在诵读的基础上顺畅地背诵最后三段。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历史资料,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注意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的正确理解。特别是第五自然段对比分析处应认真理解。其几项力量的对比是:陈胜<九国<秦国<秦朝。但&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强秦亡于陈涉,其结论推出中心论点。这种顺理成章,极有说服力的写法应仔细体桧。
2.理解课文中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结合单元知识短文掌握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处理修辞格的知识。
3.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
4.重点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领并培养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了解贾谊的政治主张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教育学生不应只着眼于秦之兴衰,而应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四)美育渗透点 1.了解课文涉及的古代思想政治观点
教学重点& 1.了解秦王朝兴亡过程,分析导致其迅速灭亡的原因。
2.学习课文先叙史实后分析归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线&(时间的纵线)&点&(某一时间段的铺陈拓展)结合的安排结构的方法。
3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
教学难点:以叙史来对比论证。
学法指津&&
读。本文始终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安排层次先后的,气势充沛,一气呵成。初读时不要中断,不要旁及其余,以形成整体感。&
理。在读的基础上划分结构,理出头绪。用列表形式表示出秦的兴亡过程。如:(1)孝公:崛起(2)&五王&:强大 兴(攻)(3)始皇:统一(4)二世:灭亡 亡(守)(5)亡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析。即是对内部层次的理解。第一段,要抓住客观条件、主观因素、施政方针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二段,要注意领会作者极写诸侯约从反秦的强大阵容和不可抗衡的声势的意图(用以反衬秦之强大,为下段写秦统一全国已成定局蓄势);第三段,分析秦创建大帝国之后怎样转入守势,从其愚民、弱民、防民等守策看其走向覆亡的必然性;第四段,要明确作者写陈涉亡秦而采用寓褒于贬的写法的用意(秦民心丧尽,自取其祸);第五段,分析内部层次以及与全篇的关系(①从不同的角度将陈涉之众与九国之师进行对比,提出问题。②归纳中心论点,解决问题。在第二层次中,均有与上文相照应的句子:前4句照应一、二段,中间5句照应三、四段,最后照应&成败异变&二句,顺势回答了第一层留待解决的问题)。&
诵。即是深入领悟全文要旨的重要步骤。诵读时一定要注意语气。文中的铺排,要读出气势,高亢而有力;文中的对比,要读出情感,抑扬有别,褒贬分明;深责时,要义正词严;惋惜处,要让人警醒。本文虽为史论,但语言上明显地带有赋的特色,诵读时要细加品味。
教学设想 1.通过预习指导,使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及各段大意,疏通文句。 2.讲授课文,指出作者政治主张的历史局限时,不必在什么是秦二世而亡的真正原因上旁征博引,同时对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史实,也不要过多介绍。可在课外指导学生读点通史或历史故事(如《东周列国志》,虽是小说,但基本事件多见诸其书)。 3.文言文翻译,是本单元主要知识点。在研习新课中要有意识设计必要的讨论题,引导学生用单元知识短文所讲的道理来解决疑难问题,获取新知识。 4.本文逻辑严密,文辞优美,可利用录音等手段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体会文章气势之磅礴,说理之透彻。在熟读基础上背诵课文的后三段。
课时安排:三课时(1、读课文并落实字词;2、指导翻译;3、背诵。)
第一教时 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依据朗读节奏推知意群,进而理解词句意义。 2.学生自读课文。逐段让学生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点拨学生猜度词义,并将重点词语形成板书。 3.学生已能初步理解作品文字意义基础上朗读课文,通过纠正学生朗读节奏的错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内容,检查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掌握。 4.指导学生在笔记上总结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重点文言句式。教学要点 1.预习全文,疏通文句,了解大意。 2.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一段:写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和基本国策及秦开始强盛。对内:商鞅变法,发展生产,扩充军备。对外:实行&连横&,各个击破。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听说过&弱肉强食&这一成语吧,在自然界这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会被打破。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国力还是那样的不可一世,一场农民战争就打破了开国者千秋万代的梦想,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为我们阐述了他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过秦论》。&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那秦之过是什么呢?1.关于作者: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岁时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
贾谊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洞察隐微,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能抓住当前社会主要问题、预见未来隐患,作出精辟分析,提出有效对策。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故刘向把他比为古之伊尹、管仲。在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主张国家应以民为本,施行仁政,重视礼乐,严明等级;同时也杂有法家运用法术势,力主中央集权,削弱诸侯权势和道家的貌似旷达实为消极等思想。这些反映到他的政治主张上是积极进步,富有进取精神的,而在对待个人不幸遭遇方面则表现为悲观失望。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有战国纵横家的风格,他的赋作趋向散文化,所以有&开汉赋之先声者&之称,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其文章,辞赋以《吊屈原赋》、《鸟赋》为最,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政论文集《新书》十卷,散文作品有《过秦论》、《鹏鸟赋》、《吊屈原赋》等。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2.本文选自《新书》,个别字句从《史记》和萧统《文选》。《过秦论》是贾谊的议论文的代表作。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3.时代背景:
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 &&&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 &&& 西汉初年,经历春秋战国楚汉战争500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规劝汉文帝吸取秦王朝不施仁政导致覆亡的教训,防止重蹈覆辙。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以求经济大发展,社会的稳定。当然,贾谊所说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不可能包括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压迫等内容,这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
二、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诵带,注意文中一些字的读音。 腴(y&)&& 轸(zhěn)&& 镞(z&)&& 笞(chī)&& 恬(ti&n)&& 藩(fān)&& 瓮(w&ng)&& 牖(yǒu) 孝公既没(m&)&& 召滑(sh&o)&& 俯首系(x&)颈&& 践华为城(hu&)&& 劲弩(j&ng)&& 不及中人(zhōng)
墨翟(d&)&& 蹑足行伍(h&ng)&& 将数百之众(ji&ng)&& 度长大(du&) &&比权量力(li&ng) &&万乘之势(sh&ng)&& 朝同列(ch&o)&& 一夫作难(n&n)
2、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 3、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攻之势&体现在第一段到第三段,崛起&&强大&&鼎盛。&守之势&体现在第三段、第四段,由统一天下到覆灭。三、研习新课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朗读指导:放录音或教师范读本段,注意语势,体现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突出秦国地利(据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人和(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政通(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等的优势。同时让学生体会句中的逻辑停顿,从而明白较长的主语和谓语之间要有停顿,动词和较长的宾语之间要有停顿,较长的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较长的联合成分之间也要有停顿,这是一般的规律。本段的动词&&&据&&拥&&有&之后要有停顿;&内&&外&之后还应有停顿。下面各段的朗读指导仍围绕逻辑停顿进行,教案不再赘述。 2、参看注释,想想&有席卷&&之心,&&之意&作何翻译,说说你从这句翻译中受到什么启发。
重点讲评文言翻译中一些修辞方式的处理。突出强调两点:其一,同义叠用的&凝缩&原则;其二,夸张修辞格的处理,即意译或添加语词而保留,如&拱手而取&&&可译成&毫不费力地夺取了&&&或&拱手之间就夺取了&&&&
3.从注释中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
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耽耽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总之,根据表达的需要,这里的繁笔增加了气势;同义短语的叠用,又使叙述生动形象。 4.文章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一国君(如秦穆公)写起?从本段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点?
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思考和练习&一已读到),而秦的攻夺天下正是从秦孝公开始的。关于这点,本段课文已经明白论述。首句&君臣固守而窥周室&告诉我们,孝公在摄政之初仍是&固守&秦地,对&周室&亦只是暗中&窥伺&。后来由于&商君佐之&,才开始有了&席卷天下&的行动,虽然在此之前,他已有了&地利&和&人和&(&君臣固守&)的条件。 5.秦孝公在&攻&天下时,是否施行了&仁义&?
贾谊所谓&仁义&,仍然是孔孟所说的&先王之道&,而不是法家的&内立法度&及纵横家们的&斗诸侯&。对后者,贾谊在《过秦论》(中)中称为&酷刑法&&高诈力&,可见在贾谊看来,这并不是&仁义&。贾谊认为&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之术也。&这也告诉我们,孝公的&攻&,不是建立在贾谊的&仁义&的基础上。 6、集体朗读第一段。四、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和练习&三、四两题。 2.熟读课文。 3.书面翻译第1段。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1.研习课文第2、3自然段。
第二段:写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的功业。
第一层:写三带秦君的功业。
第二层:写列国合力对付秦国。 &&&&&&&运用对比,反衬秦国的强大。
第三层:九国兵败,臣服于秦。
第四层:一笔带过孝文王和庄襄王,过度到下文。
第三段:写秦始皇的功业,即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第一层:写秦始皇的&攻势&。详细铺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至高无上的皇权,并正面铺叙中现出暴政的&魔影&,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
第二层:写秦始皇的&守势&。实行愚民政策,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运用排比和夸张手法,展秦盛极一时的气势,以反寸下段秦的迅速灭亡。 &3.继续重点讲授文言文翻译方面的知识。 3.从分析段内层次入手,学习运用材料为中心服务的技巧。 一、研习新课
一)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下面是第2自然段第一句的译文,其中有些地方译得不正确,请指出来,并说说理由。 译文:秦孝公死后,他的儿子惠文王,孙子秦武王和昭襄王承接了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政策,在南边夺取了汉中,在西边攻取了巴、蜀,在东边割占了肥沃的土地,在北边收复了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城邑。
好的译文标准是&信&&达&&雅&,即准确、通畅、优美生动。上面译文在这三方面都有欠缺。其一,个别语词不准确:&蒙故业&的&故&,泽为&原有(的)&为好;&因遗策&的&策&,指的是策略;&南&&西&&东&&北&译成&在南边&之类不能准确表现秦的扩张行径,译成&向南&&向西&等为好;&收&不是&收复&,和&取&同义。其二,不&达&、不&雅&:对于专名,直接&搬&过即可,不必把注释当译文抄在译文中。译文对&惠文、武、昭襄&及&要害之郡&的处理就有这方面的不足,结果使句子疙疙瘩瘩,甚至造成歧义。 2.指名让学生口译第2段,其他学生(或教师)订正。 3.第2自然段的层次划分有下面几种意见,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1)分4层:&孝公既没&&要害之郡&是第1层,&诸侯恐惧&&已困矣&是第2层,&于是从散&&弱国入朝&是第3层,其余是第4层。 (2)分2层:&孝公既没&&弱国入朝&是第1层,其余是第2层。 (3)&弱国入朝&前是一段,可分三层,分法如第一种意见前3层的划分;&延及&&国家无事&应单列一段。
把孝公之后五位国君放在同一段中是有道理的,这只要联系上下文就可明白:第1自然段写秦孝公,这是秦攻夺天下的开端。第2自然段中的五位国君有共同的特点&&&蒙故业,因遗策&,继续执行孝公攻夺天下的既定国策,虽然孝文、庄襄因&享国之日浅&,无所建树,但不等于放弃攻天下的&遗策&。总的说来,五位国君是在发展吞并天下的业绩。第3自然段写秦始皇,是秦攻夺天下雄心的实现,即标志&攻&的阶段的结束,下面转入&守&天下的阶段。所以第三种意见似不可取。第二种意见基本合理。作者按时间先后和建树状况把五位国君分为两类来写:前者评写,后者略写,但不管评略,二者的关系是并列的。为了学习方便,我们可以对第一层再分3个小层(分法如第一种意见前3层的划分)。第一种分法实际上是把第一层的3个小层与第二大层并列,这在逻辑上是有毛病的。说明:若有学生问,作者为什么把前三位国君合写而不&一独段分写?亦可参看上面分析,从中找出答案。) 4.在第2自然段第1大层中,3个小层是否都是写秦的?有人说,第1小层写秦攻各国,第2小层写各国攻秦,第3小层写双方战争结果。这种说法对不对?结合课文加以说明。
还可以有一种理解,3个小层都是写秦的。第1小层,写秦对诸侯各个击破的&攻&。&南取&&西举&&东割&&北收&,既说明了这点,又说明这种进&攻&所向披靡,任何一个诸侯都难于单独与之抗衡,从而也说明了诸侯之所以&会盟而谋弱秦&的原因。第2小层,还是写秦攻诸侯,&攻&取合起来的九国诸侯。九国之师的&叩关攻秦&不过是以攻为守,其实质还是守。面对九国联军的&攻&,秦不再是孝公时的&君臣固守&,而是&开关延敌&,以&攻&对&攻&。第3小层写秦击溃九国之师后的影响,说明其席卷天下之势已完全形成。若非孝文、庄襄&享国之日浅&,那么一统天下的宏图就可能在始皇之前得以实现。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或集体诵读第3自然段(有条件的可跟随录音读几遍),然后从本段挑出典型的例句,附上或正或误的译文,让学生指出正误,说明理由(可用小黑板出示例句,口述所附译文)。 (1)振长策而御宇内。 A、举起长鞭来驱赶天下诸侯。B、举起长鞭来奴役天下百姓。 明确:A、B均有误。A中&御&译为&奴役&为好;B中&宇内&理解有误,联系下面(2)句可知。 (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A、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B、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 明确:A为意译,正确;B有误,&敲扑&是借代用法,代指刑具,引申为刑罚,修辞问题未处理好。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A、于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且守卫边防。B、于是派蒙恬去筑守像篱笆一样重要的长城。 明确:A句正确;B有误,藩篱比喻边境、边防,今人无&像篱笆一样重要&的比喻说法。 (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A、收集天下的军队。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B、收集天下的兵器,集中到咸阳,(然后)销毁这些兵器,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明确:A有误,&兵&不指&军队&而指兵器,&之&亦应代指兵器,&锋镝&是借代,代指兵器;B正确。 (5)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A 、(秦始皇)踏着华山作为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占据亿丈高的城堡,下临不可测度的深渊,自以为十分坚固。 B、(秦始皇)凭借华山和黄河,把他们看成城墙和护城河,占据着这亿丈高的华山城堡,其下又紧靠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自以为就十分牢固。 明确:A有误,原文&践&不是课文注中的&践,踏。&(课文注释有误),而应是《康熙字典》引《释文》的&践,借也&当凭借讲;&城&作城墙、城堡为好,&固&的理解亦不妥。B正确。 提示:要做到译文的&信、达、雅&,起码要从以下几点检查:其一,文言文中的每个实词、虚词的意义是什么,译文中有没有译错的语词或遗漏的语词;其二,译文是否合乎情理,是否和上下文矛盾,人们是否能看明白,是否合乎今人的语法习惯;其三,是否保持了原文的基本风格,各种修辞格的处理是否得当。&
2.第3自然段讲了秦始皇&攻&天下的业绩和&守&天下的措施。试指出文中哪些文字是写其&攻&的,哪些是写其&守&的。
&士不敢弯弓以报怨&句之后为&守&,&报怨&句和其前为&攻&。&南取百越&北&却匈奴&仍属其&井吞八荒&之举。 3.第3自然段在写秦由&攻&转为&守&时从哪些方面写了其&守&的措施,为什么要写这些?
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等方面写其以暴政来作为&守&的措施。写这些是为突出中心论点眼务的。 二、布置作业: 1.背诵第3自然段。 2.书面翻译课文的最后两段。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1.研习第4、5自然段,了解作者对秦亡原因的见解,评说其进步性及局限性。
第四段:写陈胜起义的情况和秦的结果。极力详述陈涉出身低微,起义仓促,士卒弱小,兵器劣钝--平凡之极。&然&字一转,突出了&小&但不可忽视,正因为人们恨秦,故仁义不施而使整个天下都是秦的敌人,终使秦王朝的守势狼狈不堪,为主题的昭彰作了铺垫。
第五段:分析秦灭亡的原因,得出结论。
第一层:指出秦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呼应开头)。
第二层:将陈涉的实力和九国对比,呼应3、4段,设问导出结论,这正表明了作者的政治主张,即:提倡仁政,反对暴政。
第三层:将陈涉与秦国实力对比,得出结论&仁义之不施&&&。 2.学习本文从对比中引出结论的论证方法,进一步加强对文言词句的理解和翻译练习。 一、复习检查: 1.背诵第3自然段。 2.检查第4、5自然段的译文,着重检查容易误译的典型句子的翻泽。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译文:然而陈涉不过是一个用破瓮遮住窗户,用绳子系住户枢(这样贫穷人家)的子弟,是氓、隶一类的(耕田)人,而且是被迁谪戍边的征夫。 指正如下:&瓮牖&解释如课本注释,不当&用破瓮遮住窗户&讲。&氓&即耕田人,课本已有注解,译文中括号内字多余。 (2)才能不及中人。译文:才能不如中等人才。 指正如下:&中人&,课本注&平常的人&,能够讲通,译文不必标新立异,应尽量与注释吻合。 (3)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译文:(他)又是脚踏在戍卒行军的途中,又是在阡陌纵横的行途中举事。 指正如下:&蹑足&应取引申义,&行伍&译为&戍卒行军途中&不妥,整个译文不符合现代汉语习惯,不达不雅。 (4)天下云集响应。译文:天下人如同阴云一样集聚起来,如同回声那样应和他。 指正如下:&云&译为&阴云&与原句所表达情感不一致。 (5)崤函之固,自若也。译文:崤山与函谷关的险固,自然与以前相同。 指正如下:&自若&的&自&不是&自然&的意思,辞书注&自若&为&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6)非及向时之士也。译文:(又)不及九国的士人。 指正如下:&向时&应译出,可译为&不能赶上先前九国的士人&。 (7)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译文:一个匹夫发难而天子的七庙被毁坏。 指正如下:&夫&即&人&,&匹&,&一个&的意思,用&一个&限制&匹夫&,没有必要。&七庙&属借代,应在译时直接用本体事物名词&国家&。 检查方法:可采用上面办法或让学生解释有关文言词,可以让学生读某句自己的译文。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订正或老师讲评。 二、研习新课:
一)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1.第4自然段导读:如课本&预习提示&所言,&写陈涉起义,天下响应,迅速灭秦&。这和&过秦&有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评写陈涉出身之低下、起义的仓淬、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手热门被屏蔽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