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家长微信群的作用踢了家长的屁股有对错吗?

扫一扫关注更多精彩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有人拉票,有人微商,有人攀比,有人“排队”点赞……
微信家长群的正确打开方式该是怎样的
  &排队&点赞、&盖楼&谢师、&炫耀式&晒娃、&拉仇恨型&秀学历竞选家委会、微商代购&&这些天,频繁刷屏的微信家长群新闻多少有些&辣眼睛&,当家校关系从线下进入线上,问题同样层出不穷。原本作为老师发布通知、与家长沟通平台的QQ、微信家长群,已经悄然变味,每天动辄几百上千条信息,让不少家长和老师直呼&受不了&。
  一言不合吵翻天,老师家长互怼
  近日,一篇题为&我今天被踢出微信家长群,过程令我很气愤,该怎么办?&的帖子在网上引起热议。今年9月,宁波一名家长因为反对由学生家长承担班级的装修费用,被群主&踢&出家长群。
  虽然没被&踢&出家长群,但某本地论坛上两位家长的微信群经历,也是&一言不合&就吵翻天,让他们觉得处境尴尬。
  市区某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小路(化名),此前在微信家长群里与班主任发生过一次冲突。原因是班主任与家委会讨论动用班费给实习老师送一份礼物,而小路的心结在于,大多数家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同意了。心直口快的小路就在群里提出质疑,班主任的回应也颇带情绪,最让小路觉得无奈的是不少家长&拍马屁式&站队支持老师。&钱不在多少,我的观点是家委会是联系老师和家长的桥梁,而不是&一言堂&,如果在小学就形成这样的风气,那谈何教育?&
  无独有偶,阳梅妈妈也因为在微信家长群不满老师做法而被&怼&。整个事件的起因很简单,高中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对于老师的初衷,阳梅妈妈并没异议,她提出质疑的是老师在晚自习期间到宿舍私自搜查,并在微信群公开学生名单。
  她在班主任发布信息后,直接在群里@班主任并提出观点,除了两点质疑外,也建议老师能寻求更好的解决方式,&带手机是为了方便家长和孩子联系,如果是住校生,周末回家怎么和家里联系,没手机确实不方便&。一开始,群里火药味并不浓,但在其他几位家长的声援中,班主任最后提出:&如果你担心孩子在我班上的安危,那么我给你一个建议,也可以让你放心的建议,给孩子转班吧!&正是这句话让阳梅妈妈感到十分被动,并忧虑起孩子是否会因此受排挤。
  网友热议,老师家长都闹心
  这两条本地论坛的帖子,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对此,网友意见分为三派:
  &家长有理派&戾气颇重,认为学校里不公平待遇很普遍,家长被&踢&或被&怼&正是老师心虚的表现;&老师有理派&提出,该家长发言影响班级融洽和老师威信,老师为什么不能回&怼&;而&各打一板派&则认为,家长群已成小社会,家长老师都需自我约束,其中最有问题的还是阿谀奉承的整体风气。
  市区某小学一名陆姓班主任认为,论坛中两位老师的做法初衷是好的,但有不少细节欠妥当。&涉及老师行为评价、孩子成绩好坏或者日常问题的话题,不宜在群里点名,更不能说让孩子转班这样的气话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都是私下打电话沟通好,在群里讲只会加剧家校矛盾。&
  陆老师告诉记者,微信家长群原本是为了方便老师通报学生在校情况、发布作业通知、传送文件、发布通知,由家长自建,可以畅所欲言随意聊天。令她颇感担忧的是,这种交流平台在实际操作中有些跑偏变味。
  她打开其所在班级的微信家长群,翻了近两周的聊天记录:有的家长在群内晒娃求关注;有时她只是简单发布班级动态,就有家长过度示好、点赞刷屏;因为班级群里还有其他任课老师,有时会在群内点评作业公布成绩,家长反映&压力山大&,对此她也不甚赞同。另外,有的家长会不分时间、事无巨细地@她,让她感觉随时都在上班。
  &对于微信家长群怎么建,建了以后怎么用,应该设定哪些规则,也是这几年来我们班主任经常讨论的话题。&陆老师认为,建立家长群有助于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但防止家长群&野蛮生长&确实是当务之急。
  采访中,有家长表示,现在有的微信家长群的确变了味。林女士的女儿在兰溪某校读初二,群里的信息让她很厌烦:每次打开家长群都有两三条未读消息,大多数情况就是一条班主任@所有人的通知,剩下的全部都是&好的,老师我收到了&&老师费心了&&感谢老师,非常负责&等等诸如此类的应答。
  不是吐槽地,莫变&名利场&
  有人反映一言不合,家长被老师踢出微信群;有人吐槽微信家长群变成&马屁群&;有人埋怨讨论无禁区,微信家长群成了广告群、拉票群&&
  &大家诟病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弄明白微信家长群的功能。&市区某重点高中班主任罗老师从教近30年,他认为,建立微信家长群是要发挥它沟通交流便捷、快速、高效等功能,凡是与学生无关的信息,都不应该成为这个群里发布的内容。
  在微信群里,家长与老师交流问题的方式也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效果。他提出,家长在群里抛出讨论话题,或者进行质疑,实际上是在组织一场没有预先通知的&圆桌会议&。没有预先通知谁参加讨论,没有明确&圆桌会议&的主持人,甚至不是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双方自然容易&上火&。
  &以前没有微信、QQ群时,我们自然能把问题解决好,现在途径更方便了,为什么会出现更多问题?&他认为,每个班级应设立班级微信群规范,把话放在前面,是避免事后&亡羊补牢&的好办法。比如,应规定像学生在校表现、考试成绩、年级排名、课堂教学方式、老师行为作风等涉及隐私、较为敏感的问题,要求点对点交流,不适合群议;比如,微信群&有事说事&,不允许微商、集赞等个人行为,只为孩子服务。&而且,老师自己要摆正心态,莫让微信群变成寻找优越感和满足的地方,对于家长的夸奖,多些有礼的回应,少些窃喜的反应,微信群自然能风清气正。&
编辑:江小来
今日城市圈班级QQ群、微信群公约;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服务家长,我们班的全体教师和;1、群成员必须为我班家长或教师,群名片实行实名制;4、群内发布的信息应该是公共性的,有利于家校合作;5、群成员不得在微信群或朋友圈里发布有损学校、教;6、群成员在发布信息时应注意语言描述,尽量避免出;7、在群里、圈里上传学生学习、活动照片时应慎重选;8、若有学生出现违规违纪现象,不得通
班级QQ群、微信群公约
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服务家长,我们班的全体教师和家长朋友们一起搭建起了班级QQ群或微信群平台,沟通了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以及家长之间的感情,深深便利了家校之间的交流,为我们班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为了使得它能够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我们全体成员一致同意对群进行加强管理,达成公约如下,如有不遵守本公约者,群主将予以踢出本群的处罚。 1、群成员必须为我班家长或教师,群名片实行实名制,其他人员概不接收进群; 2、群成员务须以我班的发展为己任,多为我班出谋划策,释疑解难; 3、群成员务必以大局为重,维护好本群之公誉。做到不传销、不传谣、不骂人、不低级趣味、不涉黄赌、不违法犯罪,不上传带有商业性质的广告信息;群内交流用语,务必传递正能量。不诋毁党政国家领导人,不曲解国家法规政令,不造谣诽谤;
4、群内发布的信息应该是公共性的,有利于家校合作和学生成长的,个别化事项不在群内讨论;对于含糊不清、未经核实的事项不轻易发布,以免引起误会; 5、群成员不得在微信群或朋友圈里发布有损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形象的言论或发泄负面情绪的不实信息。 6、群成员在发布信息时应注意语言描述,尽量避免出现错别字或语句不通情况,以免出现表述不清等现象; 7、在群里、圈里上传学生学习、活动照片时应慎重选择; 8、若有学生出现违规违纪现象,不得通过班级群发表批评或教育言论,以免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压力; 9、提倡在班级群里传递有关家教知识,相互交流教育经验; 10、在大家协商一致的前提下,推荐出群主及若干群管理员,群主和群管理员要以身作则,热心服务。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班级微信群群公约27等内容。 
 神小六 4 腾飞班级 Q 群公约 一切为了孩子,让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让孩子们打...六(3)班家长微信群公约 1页 5下载券
小学班级公约 暂无评价 6页 1下载券...  六(3)班家长微信群公约_小学作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六(3)班家长微信群公约经开一小六年级(3)班家长:大家好! 为方便大家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知晓孩子学习...  班级微信群公约_制度/规范_工作范文_实用文档。班级微信群的群公约 脍炙人口 简单易懂 朗朗上口 上海市奉贤区四团中学六(2)班微信群公约作者:陆灵继 各位家长...  微信办公群公约_制度/规范_工作范文_实用文档。微信群办公准则**企业微信群公约(试行) 一、群功能: 工作交流平台 二、内容规定:传递工作动态、分享管理之道 三、...  班级群管理公约_三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302 班班级微信群管理公约 各位家长,你们好!为了将班级群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在此希望家长们能遵 守...  小二班微信群公约 为了促进孩子们更好的发展,为了沟通家长与幼儿园、家长与教师以及家长 之间的感情,我们班的全体教师和家长朋友们一起搭建起了班级 QQ 群,深深便...  萍乡实验英伦国际学校 班级微信群管理制度为更好地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让老师和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 方便、更有亲和力。促进老师与学生、家长共同成长, 共同...  刘辛庄小学五年级?班级微信群公约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服务家长,方便家长 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知晓孩子学习情况,交流教育管理 经验,特...变味的班级家长微信群,让家长退留两难!关于微信家长群,您是怎么看的?
微信群作为新时期的一个主要交流媒介,已然成为人们沟通交流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很多老师为了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也纷纷建立起家长群。家长群在生活中方便了老师与家长间的沟通,家长与家长间的联系。
然尔,它在方便人们的同时,也在悄悄地变着味儿......
家长群炫分,让低分学生很受伤
黄先生是家校群的“铁杆粉儿”,他每天守在群里,看其他家长传授教育经验,但渐渐地,黄先生发现这群好像“变味”了,谈学习方法的越来越少,比成绩高低的越来越多。初三一次英语测验后,黄先生的女儿高兴地拿着成绩单回家,虽说成绩在班级只是中等水平,但是黄先生知道女儿付出了努力。这时,群就炸开了锅。“你家孩子考多少分啊”,“照比平时成绩差远了,才考98分”,面对群里家长这样赤裸裸地炫耀,黄先生把手机仍在了沙发上,女儿无意拿起爸爸的手机,看到家长们陆续发出的英语成绩,突然眼角带泪,失落地回到了房间。
家长群炫富,工薪家庭颇无奈
冰城一小学要开运动会了,一个五年级的家长微信群热闹起来,“大家出钱,给全班孩子买饮料和汉堡吧”,一名家长提议后,只有几名家长响应,大多数家长却安静下来。于是,第一个提出给全班买饮料的家长便说,“算了,我自己出钱给全班买饮料吧,不差钱”,很快,群里其他几名家长也纷纷表示,“我买汉堡”,“我出钱买面包”……
看着这些父母拼条件、争出头。工薪阶层的孟女士很担心,这些高调炫富的家长会把这种心态传播给自己的孩子,进而传播给全班的孩子……
家长群刷屏,白领奖金被扣光
杜女士每天都要时时翻看家长群的消息,之前因为没看到老师发布的作业要求,被贪玩的儿子骗了,还因此在群里被点名批评。自从有了这个家长群之后,孩子就不能再想方设法骗她了。
为了不错过有用的信息,杜女士不停刷着微信群,上班刷、坐车刷、吃饭也要刷。可是,上周一全部门开会,杜女士坐在会议室还不忘刷着微信群,甚至连部门经理安排给她工作她都没有听到,因此被部门经理扣光了这个月的奖金。
初中家长吐槽家长群
初三家长“朋朋妈”
我儿子班级家长群不只是炫富炫分,还炫孩子的各项才艺、证书、特长什么的,像我儿子这样什么特长班都没上的,平时基本不敢说话,可是家长群又不能不去刷,万一有点什么有用的消息、信息什么的错过了就不好,只能每天看着他们炫,其实也挺受伤的。
初一家长“金金妈”
孩子间难免会产生一些小摩擦,发生一些小矛盾,我们一般会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毕竟已经初一的孩子了,不能什么事都家长来包办。可就有些家长把孩子间的一些很小的矛盾无限放大,拿到家长群里来说,虽然没有点名,但却非要联系上孩子少教育,家长没素质。弄得我们都不敢在群里说话,为了孩子间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真是不值得。
初一家长“顺风”
刷屏这件事我是深受其害的,工作性质决定我们不能整天盯着微信群,可一会不看未读信息就几百条,有时甚至几千条。大部分时间家长聊的都是没用的,有时忙往上翻几条看看没啥重要信息就不翻,恰恰就能错过有用的信息。比如老师发的什么通知经常就因为家长们的刷屏被挤没了,看不到老师的信息,孩子回家就怪我们,可是几百上千条信息真让我们一条一条地翻看,确实也是强人所难啊!
初三家长“遥远妈”
这些都是家长群里的常态了,晒孩子、晒才艺、晒富有、晒高分、晒奢侈品、晒旅游照片。总有那么几个家长,一到年节法定假就带孩子到处去玩,近则国内各知名风景区,远则欧美几日游,说是给孩子长见识,长没长见识自己心里知道就好了,偏偏要拿到家长群里来炫,今天新加坡明天去韩国,再过几天新西兰,一再向其他家长推荐,这儿的东西真便宜,你们真该去看看。有钱有假期谁不想带着孩子出门走一走,但是能过这种生活的家长毕竟不是大多数,这让一些没假期没条件的孩子和家长怎么可能融入进来呢,时间久了家长群除了老师说些重要的事情外,就成了固定几个人的聊天群,有很多家长加群几年一句话都没说过,不是人家不想说,是这话真是让人没法接。
一个家长微信群竟让这么多家长有苦难言,接下来我们来做一组小调查,关于“家长群”,您是怎么看的呢?
来源:生活报
点击“阅读原文”进行购买!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家长被踢出班级微信群,最受伤害的是童心
家长被踢出班级微信群,最受伤害的是童心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一则反映“家长反对乱收费被踢出班级群”的报道昨天引发网络关注。报道中说,宁波一所小学一年级某班要美化教室环境,部分学生家长在班级微信群里自发组织交钱,一位家长因为反对被踢出群。昨天晚些时候,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回应说,已经介入调查。  浙江一家媒体在报道中说,柯先生的女儿在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中心小学读一年级。9月中旬,班级微信群里发了一则通知,说是为了美化教室环境,需要家长交钱。  柯先生告诉记者,“窗帘要换,墙壁要搞一下,就是把教室搞干净一点。一开始提出是600块,家长们反对说太多了,后来减到300块。后来,我老婆(在群里)就说了,没必要让我们出钱,因为这是公立学校,没必要叫学生交钱,也有好多家长在说。”
  记者注意到,每个孩子交600元钱的建议是一部分家长提出来的,包括柯先生爱人在内的另一部分家长认为交的太多了,提出了反对意见。柯先生说,没多久,他的的爱人就被移出了微信群。原来家长每天要把孩子的作业通过拍视频上传到微信群,让老师检查,被移出群后,孩子的作业也无法上交了。事情到这并没有结束,柯先生说,班主任还故意刁难他的孩子,“现在坐的桌子是最矮的,我女儿跟老师反映,老师不理她。想换个位置,我女儿说脚都放不进去了。现在已经给她‘穿小鞋’了。”  邱隘镇中心小学李姓校长回应说,学校确实每年都会安排美化教室环境,而且是每个年级都有,出多少钱,都是家长讨论决定。至于班主任把柯先生的爱人移出班级群,可能是个误会。   有关柯先生反映他女儿被老师安排在最后一排,用最矮的课桌,李校长说,这种情况不存在。 昨天下午,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教育部门已经关注到网上有关邱隘镇中心小学涉教问题,鄞州区纪委派驻教育局纪检组已经介入调查,届时情况将向社会公布。
早在十多年前,中国青年报就撰文以“别拿孩子做人质”为题, 抨击了一些学校存在霸权思想,让多数家长敢怒不敢言,只能是唯命是从地乖乖就范,对于自己的权利争取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就是“孩子在人家手里”这一客观事实的存在。其实,家长们都明白,上街买个菜还要讨价还价呢,何况是几百块钱,也不是大方到做慈善的份,但是如果你说多了,让老师对你有了反感,那孩子就可能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大家都知道,学习的时间是宝贵的,一旦耽误了学习或影响了学习,这样的成本是多少估计每个人都十分清楚,再难不能难为孩子,也许只有自己的父母才会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
作为教育者,“一切为了孩子”不应成为一句空谈,拿成人世界的处事思维与狭隘方式,去对待一个还不懂得人情世故的孩子确实有悖社会教育公正与道德良知,从目前的教育现状看,这种情形又能如何改变呢?也许此刻这位家长十分后悔,被提出班级微信群不是失去了这种无谓的社交,而是被剥夺了获得老师布置作业的权利,孩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又如何顺利学习呢?孩子会不会在班级里被定义为“异类的存在”,进而遭到其他同学鄙夷而排挤的目光,这些都会让家长不寒而栗。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深耕文化
作者最新文章怎样才是微信家长群的正确打开方式?
关注新华网
  新华社南京10月31日电 题:怎样才是微信家长群的正确打开方式?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邱冰清 吴晓颖 叶含勇
  “排队”点赞、“盖楼”感谢老师、“炫耀式”晒娃、微商代购……原本作为老师发布通知、与家长沟通平台的QQ、微信家长群,已经悄然变味,每天动辄几百上千条信息,让不少家长和老师直呼“受不了”。家长群意义何在?究竟如何引导规范?“中国网事”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一言不合” 家长被老师“踢出”微信群
  近日,一篇题为“我今天被踢出微信家长群,过程令我很气愤,该怎么办?”的帖子在网上引起热议。该家长表示,就因为自己在家长群里质疑老师收礼、不公正地将身材矮小的儿子常年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而被班主任“踢”出家长群。无独有偶,今年9月,浙江宁波一名家长因为反对由学生家长承担班级的装修费用,也被群主“踢出”家长群。
  对此,网友意见分为三派。“家长有理派”认为学校里不公平待遇很普遍,家长被“踢”正是老师心虚的表现;“老师有理派”提出,该家长发言影响班级融洽和老师威信,老师为什么不能“怼”;“各打一板派”则认为家长群已成小社会,家长老师都需自我约束。
  在QQ、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建立的家长群,原本是为了方便老师通报学生在校情况、发布作业通知。四川成都市杜甫草堂小学一位林姓语文老师告诉记者,QQ群是班级官方群,平时主要用来发布作业、传送文件、发布通知,微信群是家长自建,可以畅所欲言随意聊天。
  但是,这种信息化交流平台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会出现跑偏变味的情形。有的家长在群内晒娃求关注;有的家长过度示好老师点赞刷屏;有的老师随时在群内点评作业公布成绩,让家长“压力山大”。而一些老师对家长群也颇有怨言,表示有的家长不分时间、事无巨细地“@”自己,感觉随时都在上班。
  于是,家长群到底该建不该建,也在网上形成了热烈讨论。一位中学老师认为,家长群并非必须要建,“以前没有微信群、QQ群,我们不也一样教孩子吗?不也教得挺好吗?现在这种沟通平台,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却给了家长偷懒的机会。”
  而坚持认为有必要建群的家长则表示,家长群有助于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于是,在建与不建之间,家长群“野蛮生长”,遭遇各种问题和争议也就在所难免了。
  一位小学老师说:“我认为这位同行‘踢家长出群’确实欠妥。涉及老师行为评价、孩子成绩好坏的话题,确实不宜在群里讲,但有些家长就是要大大咧咧地讲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般都是私下里打电话沟通好,将家长‘踢出群’只会加剧家校矛盾。”
  家长群变“马屁群” 讨论无禁区“不翻脸”都难
  “排队”点赞、“盖楼”谢师、集赞、微商代购……不少家长表示,现在的一些家长群的确变了味道。
  江苏淮安市民葛雨表示,每次打开家长群都有超过500条未读消息,其中只有1条通知,剩下499条都是“好的,老师我收到了”“老师费心了”“非常感谢您”诸如此类应答。
  江苏南京市民崔宣说,可以理解老师的辛苦,但这类表达过多,就变得毫无“营养”,不仅让其他家长感到压力,更容易错过重要通知信息。为减少接收过多无效信息,部分家长也想办法建新群组,如有老师的、没老师的家长群,有老师、没老师的家委会群,等等。
  但是,这些高度相似的群同时存在,让家长每每想在群里发点内容都得小心翼翼,生怕点错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家长总结为:有老师在的家长群,大家讲话要得体,要体现家庭教育水平;老师发通知后,回复要及时,体现出对学校事务的热情参与。
  家长群变“名利场”确实让人不堪其扰,但更令很多家长恐惧和老师崩溃的则是毫无禁区的话题讨论。一些家长和老师接受采访时认为,像学生在校表现、考试成绩单、年级排名、课堂教学方式、老师行为作风等问题,都涉及隐私,较为敏感,最好点对点交流,不适合群议。
  “老师‘踢人’固然有错,但是否因为收了其他家长好处才导致这位家长的孩子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墙角,还需要经过有关方面调查。这位家长在群里公开讨论这件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位老师也被逼到了墙角,不崩溃都难。”一名网友分析道。
  有家长希望老师在群里对自己的孩子能多些表扬、少些批评和尽量避免公布成绩排名。一些老师对此表示很委屈:“有时候是统一在群里发布了通知,家长直接在群里询问孩子情况,我们也就直接回答了。而且我们也希望能够得到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规范引导 还家长群“正能量”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受访者都希望对家长群的管理进行适当的规范。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说,她为自己的班级群设置了三条规定:不在群里聊与孩子学习无关的事;除特别重要通知,家长不用回复“收到”;家长不能在群里吵架。“此后,群里安静多了,还有家长专门电话感谢。”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纪大海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家校沟通,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在使用微信群、QQ群时,要坚守底线原则,家长言行要文明,教师言行要遵守师德师风、遵循教育规律,这样才能让群里清清爽爽,共同打造平等、民主、和谐的网络交流空间。
  为加强家校在线交流平台规范运营,近日,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发布《静安区中小学班级微信群建设公约》,要求在班级微信群不得发布任何形式的广告、拉票、集赞等行为,杜绝批评学生、公布成绩与排名。今年4月,上海浦东新区也发布类似规定,要求班级微信群仅用于学校发布通知、家长信息沟通交流,不得发布与家校联系无关的消息、言论,不做聊天使用。
  今年9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下发《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提出“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等规范管理要求。成都市武侯区龙祥路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为此专门出台了家校QQ群、微信群管理措施,明确建群宗旨和使用公约,对教师、家长在群内发言内容提出要求。同时建立分级分层管理、应对制度,分校级家委会QQ群和班级家长QQ群、微信群,通过对发布内容的分级分层管理,确保家长诉求得到及时回应。
  成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网络沟通工具并不是万能的,它只承担了家校沟通的部分功能,使用好这一全新沟通平台的关键,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媒介素养能力,使这一新技术能成为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纽带,完善家校共同育人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微信群公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