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系统分区和pe系统分区工具不一样,现在重装系统后老有问题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数据新闻_报道方式的创新与拓展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数据新闻_报道方式的创新与拓展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17:12:1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6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数据新闻_报道方式的创新与拓展
官方公共微信处理好新闻宣传工作中的 “四个关系”
处理好新闻宣传工作中的 “四个关系”
——在全省新闻宣传工作会议暨新闻单位社长总编台长研讨班上的讲话(摘要)
经历了忙碌而充实的2013年,全省新闻战线又迎来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开局之年。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新闻宣传工作会议暨新闻单位社长总编台长研讨班,总结交流2013年新闻宣传工作情况,研究探讨2014年新闻宣传工作如何加强正面宣传、创新主题报道、引导热点舆情、改进新闻管理,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切实增强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
一、2013年新闻宣传工作情况
刚刚过去的2013年,全省新闻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主题报道出新出彩、评论言论提升明显、突发热点引导有力、舆论监督取得突破、新闻管理科学有序、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媒体融合积极有为,全省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不断增强,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第2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我省14件作品获奖,数量居全国前列。省委、省政府领导全年对新闻媒体报道批示肯定共173次。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重大主题报道出新出彩。
2013年,全省新闻媒体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精心组织开展“干好‘一三五’ 实现‘四翻番’”、 “贯彻全会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 “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美浙江人”、“三改一拆在行动”、“城市治堵进行时”以及文化强省、美丽浙江、平安浙江、法治浙江、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主题报道,唱响了时代主旋律,传播了社会正能量。
2013年,我们继续在全省新闻单位和中央新闻单位驻浙机构中开展重大主题报道创新活动,推动全省新闻战线提高重大主题报道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引导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主题宣传的质量和水平。经专家评选,共评出2013年重大主题报道优秀作品69件(一等奖18件、二等奖24件、三等奖27件)、策划创新奖12件、组织奖6件。
(1)“干好‘一三五’ 实现‘四翻番’”主题宣传高潮迭起。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确定“两富”现代化浙江第一阶段实现“四翻番”的“目标值”,排出了干好“一三五”的“进度表”。浙江日报、浙江之声、浙江卫视、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等省级主要新闻媒体,新年伊始就推出“干好‘一三五’ 实现‘四翻番’”专栏专题,以系列报道、系列评论、政策解读等多种形式,报道全省各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新举措新业绩。同时根据实际工作的推进,相继推出“努力实现开门红”、“深化双服务助推开门红”、“干好一三五 实现全年红”等专栏专题,报道全省各地各部门积极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省级都市报、专业报、广电专业频道和各市媒体也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各地实际,推出相关报道,形成多角度聚集、多媒体联动的主题报道大合唱。
(2)经济报道浓墨重彩。各新闻媒体全面准确宣传中央和省委关于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特别是围绕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宣传我省推进“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四大建设”、“四换三名”和“四化同步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去年8月9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主持召开经济报道工作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月25日关于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后,各级新闻媒体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做好经济形势分析、经济政策解读、经济建设成就报道与热点难点的舆论引导,较好地起到了提振市场信心、助推经济发展的作用。
( 3)改革报道特色鲜明。从年初开始,浙江日报、浙江之声、浙江卫视、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等各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时段、页面开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关专栏,综合运用动态报道、典型报道、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有力展示各地各部门减少审批事项、环节、层级的新鲜经验和给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先后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决策后,全省新闻媒体紧紧围绕改革主题,第一时间开辟专栏专刊,深入浅出地解读全会精神,及时反映我省干部群众的热烈反响和各地各部门改革创新的思路举措,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敏感、精心的报道策划和娴熟的业务技巧,在全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推动省委四次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省委宣传部去年12月还组织中央和省级10多家媒体记者,分三路到全省11个市及部分省级部门,统一开展“走基层·改革浙江行”集中采访报道,深入反映各地各部门推进改革的实际行动和亮点经验。
(4)“最美浙江人”宣传感人至深。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开设“最美浙江人”相关专栏,褒扬“最美人物”,倡导“最美精神”,最美宣传常态化。其中,萧山救火牺牲的消防官兵、德清“最美妻子”高燕萍、好警官傅煜华、因公殉职的温州中级法院院长陶蛟龙、宁波“最美快递哥”、台州路桥金清港社区原党委书记陈定华、温州 “马路天使”施克超、舍命救孕妇的基层干部王青意和蔡福想、湖州“最美保安”李迎福等典型,影响远播全国,唱响了“最美浙江人”好声音。
(5)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宣传有序给力。省级主要新闻媒体从6月19日起,开设教育实践活动专栏专题,刊播新闻报道、评论言论、理论文章600余篇(条),大力宣传中央、省委精神和决策部署,及时报道各地活动进展成效,为活动深入开展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6)“中国梦”宣传各具特色。省级新闻媒体从5月中旬起,围绕“信念引领梦想、最美激发梦想、劳动创造梦想、实干成就梦想”这一主题,策划推出一批富有特色的专栏专题,如浙江日报的“中国梦·我的梦”专栏,浙江之声的“我的中国梦”专栏,浙江卫视的“中国梦——升级正能量”系列报道,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的“壮哉中国梦”专题,聚焦干部群众追寻梦想的创新举措,展现中国梦在浙江的鲜活样本。各都市类媒体、专业报和广电集团专业频道,也发挥各自特色,推出“中国梦·圆梦进行时”、“中国梦·幸福梦”、“中国梦·我的青春我的梦”等专栏,展示干部群众的积极反映和精神风貌。
(7)城乡环境整治主题报道有声有色。各新闻媒体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大力宣传省委省政府开展的“三改一拆”、城市治堵、“四边三化”、清理河道清洁乡村等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推进美丽浙江建设提供有力舆论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省推进“三改一拆”、城市治堵等专项行动过程中,媒体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不仅营造了强大的正面宣传声势,而且通过曝光“违建王”等方式,为当地党委政府推进中心工作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
(8)重要会议报道形成舆论强势。全国和省“两会”报道、省委十三届三次和四次全会报道,太湖文化论坛、全国改善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报道等重要会议活动,各新闻媒体都精心组织策划,推出系列报道,为会议召开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2.坚持“高举旗帜、引领舆论”,评论言论水平明显提升。
去年以来,各新闻媒体高度重视新闻评论言论,大力推进评论言论的改进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评论总量大大增加。无论是纸媒还是广电媒体,都将评论作为媒体的核心内容之一,增设专栏专版专题节目,使评论的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二是评论题材大大拓展。除了深入阐释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等传统强项外,不断拓宽评论视野、拓展评论题材,加强对重大事件、新闻热点的时评,提升了评论的传播效果。三是评论形式不断丰富。各新闻媒体除了做好社论、评论员文章、署名文章等重点评论外,充分运用时评、短评、记者点评等形式,增强评论的贴近性和吸引力。四是评论品牌逐步树立。树立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评论品牌。
3.坚持“公开透明、主动作为”,突发事件报道和热点引导有序有力。
2013年全省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数量空前多发,热点空前敏感,舆情空前复杂。这既是对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应急反应和舆论引导能力的巨大考验,同时也是锻炼能力、健全机制的好机会。
一是稳妥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去年一年,各新闻媒体有序有力地做好抗击强台风“菲特”、温岭故意伤害案、孙杨无证驾驶案等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实现了安定人心、疏导情绪、维护稳定的社会效果。在抗击强台风“菲特”的报道中,省级媒体共推出抗洪救灾报道专版180多个,文字报道近1000篇,广播电视累计播出近500小时,上送央视报道超过200条,为抗洪救灾工作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
二是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协调机制。构建宣传部门统筹协调、事件处置部门主动应对、新闻媒体有序参与的突发事件舆论应急处置机制,协调做好应急报道、媒体协调、现场管理、信息发布、网络引导、记者采访服务等工作。
三是加强社会热点问题舆论引导。各级新闻媒体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就学、就业、就医、养老、住房、环保等热点问题,主动设置议题,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解疑释惑、凝聚共识。
总结去年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舆论引导,有这么几点经验:一是主要领导亲自指挥;二是落实了省市县三级应急响应机制;三是完善了新闻发布机制;四是主流媒体发挥了舆论引导“定海神针”的作用;五是建立了有效的外部联系沟通机制。
4.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舆论监督取得突破。
以浙江卫视“寻找可游泳的河”节目为标志,建设性舆论监督有了很大的突破。在推进全省“三改一拆”、城市治堵等重点工作中,各级新闻媒体也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有力地助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如浙江日报刊发连续报道《村主任违建为何难拆》,对永嘉一村委会主任违建别墅一事作跟踪报道;浙江卫视连续几天对建德“三改一拆”工作进行监督报道,还对部分地区治理交通拥堵进展缓慢进行了舆论监督,引起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关注和有关部门重视。浙江在线新闻网站针对城市建设中“路越来越难走”的舆论热点,10月起推出“寻找我们身边最难走的路”大型新闻行动,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线下记者暗访、视频记录等方式,连续报道车辆与行人的矛盾、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缺陷以及拆违治堵相关问题,为政府部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5.坚持“分类管理、精细管理”,新闻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各级新闻宣传管理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指示精神,把加强新闻宣传管理、规范媒体采编行为放在重要位置,抓住关键环节,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升新闻宣传管理科学化水平,推动形成健康规范的新闻传播秩序。贯彻中宣部、中国记协决定在浙江等五个省份进行试点的工作要求,5月份成立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结合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共接受接听各类电话、邮件、来访近千件,通过及时转办交办、跟踪督办、调查核实,投诉办结率达90%。在最近召开的中宣部新闻道德委员会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我省专门介绍了经验。
6.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采编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全员培训。省委宣传部会同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记协以及省级主要新闻单位陆续举办培训班,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职业精神道德、新闻事业发展趋势、新闻采访实务、“走转改”实践、做传递“正能量”的传媒人等内容,对省市县各级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开展专题培训。省记协共举办培训班10期,培训新闻骨干1500多人次,比上年新增300多人次。二是加强新闻源头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扎实有序推进新闻单位和新闻传播院系人员互聘交流。举办全省高校新闻院系骨干教师研讨班,增强做好党的新闻工作责任感使命感。三是加强新闻行业自身建设。完成省记协换届,选举产生了省记协第九届理事会。把“我是建设者”专题教育作为全省新闻战线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走转改”的着力点和主要内容,深化“三项教育学习”和“走转改”活动,全面提高队伍素质。
7.坚持“着眼未来、积极作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各新闻媒体紧紧围绕传播能力建设,创新传播业态,深化融合发展,切实增强传统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一是创新传播形态。在继续办好媒体网站的基础上,去年以来,我省新闻媒体积极运用法人微博、官方微信等平台,将其作为占领网上舆论阵地、传播主流思想价值的重要手段,其中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电集团微博总粉丝量均突破千万。二是整合新闻资源,实现融合传播。浙报集团将2013年作为集团全媒体元年,已正式成立集团数字采编中心,负责运营浙报移动客户端和“浙江手机报”两大互联网新闻产品。浙江广电集团全力推进台网合作与融合,新蓝网所属的浙江广播电视网络台和手机台都开通了广播电视直播功能,并自主研发了苹果及安卓手机客户端,集团所有广播电视频道,已经实现了电视机(收音机)、电脑、手机“三屏合一”的立体传播。三是打造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主流媒体。浙报集团运用资本的力量收购游戏网站边锋后,正在探索对这个平台上的2000万活跃用户进行深度数据挖掘,拓展可延展的文化消费、文化娱乐等细分需求,期望未来这个平台能发展成“新闻+娱乐+社区化”的全媒体平台,融合互联网、电视、纸媒等多媒介,为用户提供从新闻资讯到竞技、娱乐、阅读、时尚等的综合文化服务。
8、坚持“积极协调,奋发有为”,主要中央媒体宣传浙江更上层楼。
中央主要新闻媒体驻浙机构聚焦浙江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深入调查研究,总结亮点经验,积极建言献策,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去年以来,人民日报刊发报道浙江稿件300余篇,头版头条7篇。新华社共播发各类文字稿3152多条,图片5742张,电视报道1490条。光明日报报道浙江稿件280余篇,其中12月6日刊发的长篇通讯《山坳人生照样出彩》,刘云山、刘延东、刘奇葆等中央领导和夏书记、葛部长都作了批示,成为全省全国先进典型。经济日报共刊发浙江稿件279篇,头版头条5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新闻联播》、《新闻和报纸摘要》等节目中播发录音报道、连线报道1500多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浙江新闻1200多条。
特别是去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正面袭击浙江,带来特大洪涝灾害。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刊播浙江抗台抗洪报道820余篇、图片700余张,为我省抗洪救灾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二、做好今年新闻宣传工作需要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1.存量定力与增量发力的关系。
据国外媒体报道,停刊一年多的美国国际时政类杂志《新闻周刊》计划今年3月再次付梓,回归传统媒体市场。这一举动,如同2012年底创刊79年的周刊决定停刊时一样,再次在传媒界引起不小的震动。虽然《新闻周刊》复出的前景仍未可知,但这一事件本身却是一个可供多向度研究的难得样本。悲观者依然悲观,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纸媒寒冬”清晰可感,世界报业和新闻出版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报纸的发行量连续数年下降。乐观者自有乐观的理由:纸媒在舆论场的影响力并没有消减。翻看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内容,绝大多数报道依然来自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热门排行,大多数内容也是出自传统媒体,有的甚至仅仅是传统媒体的“搬运工”而已。由此引出一个话题:在信息化社会和全媒体时代,在新兴媒体的“抢逼围”面前,传统主流媒体向何处去?有的媒体过于突出生存问题、片面强调商业目标,有意无意放任新闻主业的滑坡和媒体品牌的贬值。另一种选择是审时度势,冷静应对,一方面坚守新闻价值和媒体责任,内容为王,创新报道,以独家视角、深度报道、独到分析、独特呈现来吸引受众;同时敞开胸怀,主动拥抱新技术,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引领传统媒体的新变革。很显然,后一种选择体现了媒体人应有的坚守和担当。
存量定力和增量发力的关系,指的就是传统主流媒体做大做强主业和积极拓展新媒体渠道、实现融合发展的关系问题。从传媒发展态势来看,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当同时用力,不可偏废。
先讲存量定力。 首先,传统主流媒体是重要执政资源、舆论“红色地带”和风向标、定海神针,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表现和标志,其“正面宣传主心骨、舆论引导主力军、舆论格局主阵地”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有制度作保证。第二,从发展现状看,主流媒体总体稳步发展,电视媒体稳步增长,广播媒体二次崛起,报刊媒体稳定维持。而大量新媒体目前盈利模式尚在探索,同时还出现了逆向融合的案例,如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收购、参股传统媒体,在传统媒体大作广告宣传,搜狐视频买断第二季好声音转播权等。因此,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关系,并非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关系。第三,传统媒体具有人才优势。当然,面对新兴媒体带来的竞争,传统媒体也要珍惜呵护人才资源,防止人才流失,被新媒体挖墙脚,让传统媒体、主流媒体的编辑记者工作得有价值、生活得有尊严,不能搞“官职本位”、“公司高地”。我们应当增强定力,锐意创新,营造让采编人才安心热心专心于职业岗位的制度机制体制环境,全力巩固壮大主流媒体。主流媒体越是强大,媒体融合的竞争力就越大,这是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底座、底色、底气所在。从我省的实践看,2013年虽然传媒业面临严峻挑战,省级两大集团仍然实现了稳步增长。从全国的情况看,立足主业、做强主业的成功者也不乏其人,如山东大众报业集团坚持做强优势主业,使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其旗下三大支柱报业品牌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和半岛都市报在各自领域都拥有绝对优势,同时利用品牌优势整合了包括青岛在内的 4个地市的 6张市场类报刊、4张行业报,打造了山东传媒高地。
再讲增量发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今年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课题。这既是基于增强传统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拓展壮大红色舆论阵地的要求,也是传统媒体应对媒体格局、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
媒体融合是当前传媒业第一热词。发达国家媒体最先感知到传统媒体发展的寒意,率先尝试媒体转型,国内媒体近来也是动作频频。然而综观国内外传媒发展案例,从媒体融合角度来看,至今仍没有标准答案。在这里,不妨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媒体融合这一概念的来龙去脉,来共同探讨可行的融合路径。
以国内报业为例,对媒体融合的认识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从最初视网络为补充与延伸的“报网互动”、“报网融合”到布局新媒体、实现全媒体化,以及近年来谋求进一步互联网化的深入探索。全媒体化转型的实质是传统报业改变过去单纯依赖单一介质的局面,依托新技术积极发展多种传播形态,拉长全媒体产业链条,实现从单一的报纸产业向内容产业的转变,从传统报业独立作战向全媒体整合运营转变,从而提升报业在新媒体冲击下的市场竞争力。
据专家介绍,国内报业全媒体发展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路径一:人民日报社的“报网双核”模式
人民日报社已经从一张报纸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全媒体方阵。人民网经过16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15种语言、16种版本,日均页面访问量约3.8亿(十八大期间最高达6.5亿)的大型网站。根据Alexa全球网站排名,2012年底,人民网在世界报纸类新闻网站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纽约时报网站)。2012年人民网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2012年7月,北京一场61年来最大的暴雨催生了《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以“参与、沟通、记录时代”的口号和“权威声音、主流价值、清新表达”的定位,力争“在融合中引导,在引导中融合”。到2013年11月粉丝总数已超过1500万,粉丝活跃度居微博平台前列。此外,《人民日报》也正在试运营微信上的公共账号。
路径二:南方报业集团的“全线模式”
南方报业2010年正式吹响全媒体转型的号角,经过3年的实践已初见成效,主要包括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广电媒体、户外LED、电子阅报栏等六大产品线,基本实现了全介质传播和全媒体生产。其中,南方日报升级版官方网站“南网”日正式上线,成立了纸媒编辑部与新媒体部人员融合的南网编辑委员会,要闻编辑部与新媒体部同时挂“全媒体编辑部”,成立微博工作室,制定全媒体考核管理细则和激励机制等。南方都市报系2012年开始更名为南都全媒体集群。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为代表的平面媒体,以南都网、奥一网、大粤网、凯迪网为代表的网络媒体,以南都DAILY为代表的移动媒体,以南都官方微博为代表的SNS应用,以合作电视、电台节目为代表的广电项目,以南都传媒研究院为代表的品牌运营机构,以南都嘉华、上海阿耳法公司为代表的技术支持,构建了从后台到前端的完整媒体生态系统。南方周末报系继续在电视、网站、手机和图书出版等业务上进行探索和创新。
路径三: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的“小型通讯社”模式
在国内,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是最早实施全媒体战略的,在2008年就通过流程与架构的重组完成整体转型,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2010年后,全媒体改革进入媒体深度融合阶段,其模式堪称国内报业深度融合的颠覆性改革典范:一是作为中央数据库的“全媒体数字复合出版系统”,支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文件、联系人等多种信息录入渠道,同时支持本地写稿、远程写稿,支持多终端出口。二是在结构上呈现为扁平、网状的全媒体集群方阵。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相当于集团内部的“通讯社”,集团所有记者都集中在这里,不再归属于任何单一媒体。从这里采集到的各种信息产品的初级形态,通过发布平台输送到全媒体方阵中的其他系列传媒(包括纸媒、互联网、手机报、户外显示屏等)。三是“多层开发、滚动播报”的全媒体内容生产链,在集团层面实现从“第一时间采写”到“第一时间发布、即时滚动播报”转变。四是体现全媒体个性形象的YMG品牌(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的英文缩写“YMG”),作为原创新闻产品的统一品牌。
路径四: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互联网枢纽型”模式
2013年是浙报全媒体元年。与其他集团相比,浙报集团的全媒体路径呈现出鲜明的资本化与互联网化的特色。浙报集团是全国第一家媒体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报业集团,发展愿景是:打造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枢纽型传媒集团,努力成为主流媒体中的优秀互联网企业,互联网领域具有强大传播力、影响力的主流媒体。
路径五:上海报业集团的“新媒体突破型”
上海报业集团成立之初,集团社长裘新就表示,将积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在新媒体领域积极提升对外合作的水平与效果。挂牌当日,上海报业集团就与百度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就战略合作和共同运营百度新闻“上海频道”达成一致。随后,经过三周多的试运行,上海报业集团新媒体项目“上海观察”于今年1月1日正式上线。目前,上海报业集团投资的财经新媒体项目也正式启动,中国移动、弘毅资本等将入股,总投资金额达数亿美元。集团所属《东方早报》最近高调发布新媒体项目招聘广告。据透露,纸质《东方早报》将逐步缩版,原有采编团队的三分之二将转战新媒体,并借鉴互联网企业管理运营方法,推出记者持有期权的机制。有传媒业者评论:“媒体产权这个中国传媒业最森严的壁垒,在上海报业却是如此轻而易举地突破了。”
综合分析我国传媒业转型的经验,我们认为,当下推进媒体融合,应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探索和实践:
一是加快传播形态创新,尽快布局新媒体平台。传统主流媒体要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要求,树立“受众在哪里,就把阵地拓展到哪里”的意识,延伸传播渠道,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IPTV等新媒体技术,推出适应互联网、手机媒体、移动终端的新媒体产品,积极开发推广各种客户端应用,实现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变、从单一渠道传播向立体化全媒体传播转变,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二是整合资源、再造流程,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资源整合、优化采编流程,探索建立跨业务部门、跨媒体形态的信息生产传播机制,实现素材一次性采集、内容多平台生产、信息多渠道发布。三是新闻宣传管理部门要做好媒体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支持传统主流媒体开展新媒体系统研发和重点项目建设,扶持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应用产品快速占领新兴舆论阵地;鼓励传统主流媒体积极运用兼并收购、股权投资等资本化手段,打造新兴内容传播平台和网络用户平台,占领新媒体渠道和终端;支持媒体集团在公司治理、管控体系、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探索,给予必要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
2.传播结构与传播质量的关系。
我们要做结构健全、质量优质的媒体。媒体内容结构体现传媒质量,也决定传播质量。
第一,传播内容结构要健全。一般来说,无论是报纸,还是广电媒体,内容结构都要包含新闻、娱乐、影视、文化(纪录片)、体育等。当然,具体内容板块的权重可以有差别。但新闻和文化都要作为主要内容、核心板块来经营。新闻立报、新闻立台是媒体的本质要求、核心要求。这个要求落实到时间结构、版面结构上,就是要把优势的版面资源、频道资源、频率资源配置到新闻和文化宣传上。
第二,强化内容细分结构,每个内容板块的内容都要深化、升华。比如,新闻节目,时政新闻、政经新闻、国际新闻、民生新闻等都要兼顾。时政新闻又分时政要闻、政经新闻,本地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等。民生新闻分小民生、中民生、大民生新闻。百姓个人诉求、家长里短、情感纠纷等属于小民生,目前新闻媒体各种新闻热线的投诉内容多为小民生;属于阶层、群体集体诉求的新闻,属于中民生,比如农民工待遇问题、欠薪问题、子女入学问题、下岗职工生活困难问题、环卫工人劳动保护问题、农民工春节返乡行路难问题、个别企业铅污染等职业病等;大民生是指关乎社会公平、百姓福祉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问题,如教育、医疗、就业、保障、住房、公交、生态环境等问题。还有国际新闻报道,也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全球化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客观形势,已经生产出全球化信息需求的受众群体,看国际新闻既是为了“耳听八方”、了解世界,也是为了借鉴学习,观照自己,所以央视4频道收视率一直很高,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成为名牌专栏,湖北卫视每晚11:30的“长江新闻号”国际新闻栏目,收视率高居全台83档节目的第二位。还有体育新闻,省内、国内和国际体育赛事等,都是我们应该勇于进击的新闻富矿。
第三,弥补结构短腿,做强人文内容。我们要做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媒体,做有灵魂气质、精神风骨、社会责任支撑的媒体,做有文化敬畏、文化担当、文化情怀的媒体。这里对全省媒体讲几点刚性文化报道要求,一是报道文化人物,钱江晚报的《文脉》是典范,部里正在协商有关部门拿一个具体名单,大家要认认真真地为浙江的精神文化创造者树碑立传;二是办好读书专栏,钱江晚报、青年时报、都市快报等都已经先行一步,大家要奋勇争先,迎头赶上;三是捕捉文化现象,浙江日报、温州日报、绍兴日报的人文周刊做得很好,青年时报报道南京大学话剧《蒋公的面子》引发的高校校园戏剧热很及时,很有新闻敏感,其他诸如西泠印社拍卖现象、电影热、话剧热、微信热等等,都应及时报道;四是雕琢文化记忆,重点是纪录片创作、播放,浙江广电集团曾经创作了“风雅钱塘”、“西湖”等记录片精品,要再接再厉、重塑辉煌。
第四,打造内容品牌矩阵。脚踏实际,面向世界,在新闻、娱乐、文化等方面创造独具特色、具备社会影响力的内容品牌。新闻品牌是核心竞争力,浙江卫视《新闻联播》的收视率要进入全国上星卫视同类节目的前列;正在打造的《今日聚焦》,要做成浙江的“焦点访谈”,形成品牌和影响;以“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娱乐双子星”,也要继续创新,推陈出新。
所有的新闻媒体都要处理好内容结构的关系,防止畸重畸轻,结构塌陷,内容失衡。如果一家媒体只有本地时政新闻,没有产经、财经及国内、国际新闻,如果一家媒体只有综艺节目,缺乏文体新闻、人文节目,如果一家媒体只热衷于百姓个人的纠纷诉求,而置中民生、大民生于不顾,那么,其传播结构、宣传内容就是失衡、瘸腿的,低质量的。
3.新闻传播与新闻伦理的关系。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媒体市场化改革,包括媒体经营业务的市场化和非时政类媒体的转企改制等,大大解放了媒体的发展活力和生产力。但随着传媒格局变化、市场化程度加深,我省新闻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的确存在一定程度的伦理偏差:第一,政治层面,对耳目喉舌定位不清,动辄质疑党委政府,动辄质疑体制制度,存在民粹主义情绪;第二,意识形态层面,食洋不化、食古不化,存在所谓“第四权力”意识,盲从西方宪政民主等所谓“普世价值”,缺乏政治敏感、政治责任;第三,从职业伦理角度看,记者层面存在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缺陷;媒体层面,市场取向改革导致利益至上、责任淡化;行业层面“四大公害”幽灵不散,对悖离社会责任的行为缺乏有效制约,也缺乏统一的处理标准、处罚手段。
去年,中宣部和全国记协在浙江等五省市试点建立新闻道德委员会制度,其目的就是针对新闻界存在的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悖离社会责任的“四大公害”开展系统性地治理。前不久,中宣部进一步推出开展社会责任报告制度试点工作,首批选择10家试点新闻单位,包括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新闻单位和河北、上海、浙江、山东、湖北等五个道德委员会试点省市各一家新闻单位。
根据中宣部《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试点方案》,社会责任报告要重点反映以下内容:在履行正确引导责任方面,主要报告坚持正确政治导向、思想导向、价值导向、行为导向、审美导向,认真组织宣传报道、妥善引导社会热点、正确开展舆论监督等情况。在履行提供服务责任方面,主要报告提供信息服务、生活服务、精神服务,组织开展社会性服务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等情况。在履行人文关怀责任方面,主要报告灾难事故报道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日常报道关注尊重社会弱势群体,反映他们的意见呼声,以及注重深入人的精神世界、关心人的情感、启迪人的思想、激励人的全面发展等情况。在履行繁荣发展文化责任方面,主要报告承担知识普及、社会教化、道德传承职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高雅健康文化,抵制低俗媚俗行为,维护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等情况。在履行遵守职业规范责任方面,主要报告在新闻采编、报道评论、转载传播、广告刊播等各方面恪守从业准则,自觉抵制新闻界不正之风等情况。同时,对履行合法经营责任、安全刊播责任、保障新闻从业人员权益责任等情况,也应视情纳入报告范围。
以上这些要求,不仅仅是对试点单位的要求,也是全省新闻媒体的共同遵循。对于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地方媒体也可先行先试。
4.新闻宣传与新闻管理的关系。
传媒格局的深刻变化,无疑对当前新闻宣传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一是舆论生态变化的冲击。新媒体特别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的兴起,使得传统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上面临新兴媒体的直接挑战。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对新闻宣传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二是传播手段和业态更加多样,新闻管理存在一些盲区。三是媒体运行机制变化的冲击。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媒体市场化改革,释放了活力,增强了实力和影响力,但和经济领域一样,媒体发展领域也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媒体和记者行为失偏现象屡见不鲜。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都要求新闻宣传管理必须适应新的形势、直面新的挑战,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创新。
一是探索协同管理。树立宏观意识、全局观念,探索建立一体化、全覆盖的宏观管理体系,将互联网和新兴媒体新闻信息服务从业人员纳入编辑记者管理体系,实现网上网下协同管理和良性互动。要充分发挥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优化管理资源,形成管理合力,提高管理效率。
二是强化分类管理。突出重点媒体和重点环节的分类监管,提高新闻管理精细化水平。充分发挥阅评的动态调控作用,整合新闻阅评、视听评议、报刊审读、社会监督等手段,加强对重点栏目、节目的视听阅评。
三是坚持综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经济等多种管理手段,提高新闻管理科学化水平。研究建立新闻媒体舆论导向监测评价体系,对新闻媒体的报道质量、舆论导向和社会效果进行量化评估,实现日常管理与长效机制结合、报道质量与绩效考核结合。
三、突出重点、强化创新,切实改进新闻宣传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我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承上启下之年,是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化之年。全省新闻宣传战线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以改革创新精神,增强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创新时政报道。
时政报道包括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大决策部署的报道,是传统主流媒体的基本功。当前时政报道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些新闻从业人员觉得时政报道无新闻、没人看,存在被动应付、能动不足的问题,表现在报道中,普遍形式内容变化少,不够生动丰富,缺乏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领导活动报道程式化、干巴巴,没有从新闻视角去挖掘,缺乏新闻亮点。
创新时政报道,首先要重新认识时政报道。一、时政报道传递的是党委政府的声音,是新闻宣传党性属性的本质要求。二、时政报道是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规定动作,是基本分、基本面、基本功。三、时政报道是新闻富矿,做足做好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等时政新闻,是主流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职责,也是传统主流媒体的优势资源和舆论引导的核心竞争力。四、时政新闻是广大读者关心关注关切的重要内容。五、时政报道是媒体竞争的重要领域。社会化媒体、新兴媒体和境外媒体对时政新闻极其关心,尽其所能地挖掘新闻,不计篇幅地加以呈现,如党的代表大会、历次全会、两会等重要会议,这些媒体无论投入资源还是报道呈现,都不输于主流媒体,有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为我们揭示了时政报道的巨大创新空间。
创新时政报道,重点是深化提升“政策解读”能力。一是准确解读、及时解读、充分解读。涉及重要战略决策和重大政策措施出台,媒体要提前策划、系统梳理、及时解读、充分呈现。二是背景解读、延伸解读。每一个重大决策部署,都有其前因后果、有其发展脉络,媒体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其历史背景、现实背景、理论背景,提升报道的思想性和纵深度。三是专家解读。要聘请政策研究专家、社科理论专家,针对重大创新、重要论点、重要思想,进行系列解析。四是民生解读。党委政府的政策举措,最终目的是为民惠民,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媒体要善于运用民生视角、民生情怀、民生语言,增强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五是形象解读、图表解读。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把数字信息、资料用形象的图表图片表达、解读出来,增强可读性。
创新时政报道,还有一个重要领域是提升领导活动报道能力。去年以来,全省各级新闻媒体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28条办法”,切实改进领导出席会议活动新闻报道,大大压缩一般领导会议活动报道,以新闻价值作为判断标准,报纸、广播电视和新闻网站上领导会议和活动报道比重有了大幅度下降,想法多、做法少,体会多、事实少的官话套话大大减少,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新闻增加了,群众普遍反映较好。成绩要充分肯定。当然,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偏差和问题,仍有待改进。领导活动报道也要尊重新闻规律,善于挖掘新闻内容,把领导的精彩讲话、闪光思想捕捉下来,在报道中体现出来。要做好转化文章,善用加法、乘法,把领导讲话中的新闻资源充分挖掘利用。此外,领导活动报道相关规定主要是针对主要媒体而言的,鼓励其他媒体在篇幅、角度、图片等方面发挥优势、作出特色、形成影响。
2.创新主题报道。
重大主题报道是新闻宣传工作服务党的基本路线、重大决策和中心工作的最常见形式,好的主题报道总是贴近中心大局、围绕中心工作,既立足于基层工作实践,及时进行思考总结,又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对好经验、好典型进行宣传推广,指导全局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一些主题报道,模式化、套路化、呆板化严重,干部不爱看,群众不喜欢,报道效果也就落不到实处。要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影响力、感染力,一是要围绕中心工作、谋划好全年主题报道格局。要建立中心工作主题报道栏目体系,形成2+5+X的总体格局,“2”是指“五水共治”、深化改革;“5”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济报道、“中国梦想·美丽浙江”、最美典型、人文报道;“X”指其他重点报道,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法制浙江、平安浙江等。每个市也应根据省委和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谋划好全年的重大主题报道格局。二是强化主题报道策划。主流媒体要根据中心工作强化策划,精心打造一两个贯穿全年的拳头产品,类似卫视“寻找可游泳的河”,浙报的都市圈巡礼、浦阳江治水等,配置优质报道力量,确保版面时段资源。三是强化主题报道的深度、声势和系统性,形成规模影响。对中央和省委的全会、全国和全省的“两会”、中央和全省的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对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等,要及时予以全面、准确、系统的解读,邀请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作深入浅出的剖析,以增强解读报道的思想性和权威性。四是创新方式方法。去年以来,人民日报一版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是重大主题报道采取“1+1”的版面组合方式,就是对一些重点稿件进行拆分处理,一版的1,是一篇短消息或导读,另外的1,就是在其他版面作充分报道。“1+1”模式的好处之一,是把原先的转版变成各成一体,读完一版稿子,感兴趣还可以看后面的详细报道;好处之二是一版的用稿压力减小了,信息量增加了;好处之三是版面生动起来了。
3.创新经济报道。
经济报道是正面报道的主战场,也是各媒体着墨最多、用心最深的报道领域之一。从更高的要求、与央媒和专业媒体相比,我省经济报道的创新空间仍然很大。现在经济报道领域最常见的问题是:经济形势报道讲成绩多、讲问题少,甚至只讲成绩不见困难;经济政策解读常常慢半拍,权威性不强;面对经济热点,该有人出来说话的时候没人发声、该挑明了说的时候却遮遮掩掩。创新经济报道,要从“三个提高”上下功夫:一是提高系统性。对于产业、区域、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经济问题,制定年度报道计划,策划系列选题、系列推出。二是提高专业性。经济报道领域很广,如经济形势报道、经济政策解读、经济体制改革报道、政经报道(党委政府经济工作思路举措成效)、产经报道、财经报道等,每个领域都有很高的专业要求。经济报道要高人一筹,媒体必须加强专业人才配置和培育,同时建立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多来源的“智库”,提供专业意见和观点。三是提高针对性。要针对人们关注的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主动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运用生动事实,深入解读党委政府的政策措施,提供权威信息,加强正面引导,进一步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加深对各项工作方针政策的理解。
4.创新评论言论。
靠言论取胜,以观点立报,是党报等主流媒体的传统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裂变式发展带来了信息的极大丰富,同时也使网络空间充斥着碎片化的信息和莫衷一是的观点,受众对权威声音、深度解读的需求更加强烈,这为传统媒体发挥评论优势提供了有利条件。各新闻媒体要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真正使评论成为时代强音,在众声喧哗的舆论环境中发出主流声音,占据主动地位,在各种思想观点的交锋中发挥主导作用。一是强化新闻性,以速度争先,多写时评,居高声自远,敢发第一声;二是强化政策性,瞄准党委政府最新政策、决策,贴近跟进,精准解读,权威制胜;三是强化系统性,直面众声喧哗,主动设置议题,理性疏导、动态引导;四是强化思想性,以思想见解的深度高瞻远瞩,一锤定音。五是强化精品意识。各新闻媒体要进一步拓展评论阵地,投入更多的版面、时段、页面,形成评论专栏专版专题的集群效应。要结合媒体自身特点和定位,在时政评论、经济评论、文艺评论、民生评论等方面形成一批拳头产品,推出一批评论精品,增强受众的忠诚度信任度。六是强化文风改进。要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在观念上,要放低身架,平视生活,贴近受众;在选题上要关注百姓利益,切中时代焦点,体现更强的现实针对性;在语言上,要有血有肉,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克服空话、套话、文件语言过多的毛病;在体裁上,要灵活运用各种评论形式,探索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新的评论载体,以更具时代感的形式服务评论的传播。七是强化队伍建设。评论写作是“智力密集型”工作,要鼓励更多优秀采编人员参与到评论写作中来,扩大写作队伍,形成合理人才梯队。要完善激励机制,在工作条件、刊播安排等方面予以保障,在业绩考核、评优评奖等方面予以倾斜。八是强化谈话节目。主要是广播电视频道频率,要引入职业专家评论员,建立评论人才库,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联系,广泛吸收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加入评论队伍,提升媒体评论的专业性权威性。要更多吸收群众和网民参与到评论中来,加强互动,及时反映民众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热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使评论视角更加多样、评论内容更接地气。
5.创新突发事件报道和热点引导。
一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防止失声失语,迟钝滞后。去年七八月大旱,国家气象总局发布重大气象灾害二级警报,媒体不够敏感,甚至在部里提出强化报道要求之后迟迟没有反应,当然中后期补台较充分,争取了舆论引导主动。去年10月上旬余姚大水媒体初始反应同样存在缺位,基调热度的把握也存在不足。二是提高分类应急引导水平。及时梳理各种突发事件应对过程,总结经验,形成机制。如媒体突发事件快速处置能力方面,从采访策划、人员调度、内容结构、后勤保障等环节,都要制度化机制化。三是上下协同,统分结合,不断完善三级响应机制。去年我们是边应急处置、边总结提高、边建章立制,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协调机制和制度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今年的首要任务是细化落实《突发公共事件和热点问题舆论引导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手册》的要求,进一步增强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应急处置和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规范性。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事件处置部门第一主体的责任如何落实、分级分层应急响应机制如何无缝衔接、如何确保第一时间新闻发布、如何发挥本地主流媒体在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中的作用、突发事件现场管理和媒体服务具体如何操作等,都需要省市县各级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深化工作内容、强化工作职责。四是及时研究总结案例、加强业务培训。去年突发、敏感事件多发频发,各地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要把经历当作宝贵的财富,及时梳理事件演进的来龙去脉,总结提炼应急处置的经验教训,同时通过举办研讨班、培训班等方式,加强业务学习,尽快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热点问题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水平。五是参照中宣部和兄弟省市的做法,加紧启动省应急办公室实体运作,希望市县一级发挥主动性,探索建立相应机构,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和热点问题引导的组织保障。
6.创新最美报道。
去年的最美报道使浙江大地涌现的一个个最美盆景汇聚成了一道道最美风景,今年最美报道的努力方向就是做好深化和引领的文章,使最美风景升华为最美风尚。一是夯实最美基础,主动挖掘行业性基层典型,如寻找最美基层干部、最美环卫工人、最美医务人员、最美交警民警等,以群体性典型来引领行业性风尚。二是精准宣传最美典型,要像穆青采写焦裕禄那样,发现、宣传具有全国意义的重大典型。三是精心包装典型,精心选择、精心采访、精心写作、精心包装,提高最美典型的亲和力感染力。
四、围绕主线、精心谋划,切实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报道
2014年重大主题报道的总体安排是,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这一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和“五水共治”、“五措并举”为贯彻全年的重大报道主题,重点做好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作风建设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国梦想·美丽浙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美浙江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文化强省建设、美丽浙江建设、平安浙江建设、法治浙江建设、纪念新中国成立65周年等主题宣传报道。
1.深入开展全面深化改革报道。各媒体要继续开设深化改革专栏专题,报道我省各地各部门推动改革创新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宣传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亮点新经验,宣传我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宣传我省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改革典型。县域改革试点是今年改革创新重点工作,也是报道重点,特别是海宁、柯桥、平湖、富阳、开化、德清等县(市、区)的试点情况,媒体要及时跟进,深入采访,系统呈现。
2.突出做好“五水共治”报道。“五水共治”是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各媒体要将“五水共治”宣传报道工作作为贯彻全年的重大主题,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大力宣传省委、省政府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全面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决策部署和坚强决心;充分反映各地各部门推进各项“五水共治”举措的进展成效和经验典型;深入宣传“五水共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有效监督个别地方重视不够、推进不力、监管不到位等情况。各级各类媒体都要开设专栏专题,及时刊播言论评论,加强有关政策解读,适时开展权威访谈、深度调查和舆论监督,刊播公益广告,制作专题节目,为“五水共治”全面推进提供强大舆论支持。
3.精心组织“中国梦想·美丽浙江”主题宣传。广泛开展“中国梦想·美丽浙江”主题宣传活动,是2014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描绘浙江好山水、弘扬浙江好风尚、讲述浙江好故事,着力总结提炼、宣传展示浙江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全面反映浙江人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和勤于圆梦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中国梦在浙江的实践历程、丰硕成果和伟大创造。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要围绕活动主题,精心策划专栏专题,深入开展“寻找浙江之美”主题采访活动。
4.继续强化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报道。围绕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重点,把握坚定信心这一基调,把经济形势分析、经济政策解读、经济建设成就报道与热点难点的舆论引导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反映我省坚定不移地以“五水共治”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实施创新发展驱动战略、推进“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把发展提升民营经济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等重点工作的积极成效和典型经验,用具体实在的工作成果提振社会信心。
5.认真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作风建设报道。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委关于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安排。加强对好做法好经验以及先进典型的宣传,不断释放教育实践活动的正能量。积极稳妥做好舆论监督,抓住群众最反感、反映最强烈的“四风”问题,曝光典型案例。继续做好作风建设主题报道,宣传我省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28条办法”、“六项禁令”等要求,推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加强对浪费现象的舆论监督。
6.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最美浙江人”宣传。深入宣传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精神和中央及省委领导同志有关讲话精神,及时报道各地各部门开展实践体验活动的做法成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阐发,宣传中华文化中的思想道德精华,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充分发挥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继续做好道德实践活动、诚信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等宣传报道,拓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力宣传普及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深化“最美浙江人”主题宣传,把重大典型和“最美人物”的宣传结合起来,分行业、分领域选树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推动“最美”由“盆景”变为“风景”,由“风景”变为“风尚”,增强“最美精神”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7.加强人文报道。所有新闻媒体都要通过强化人文报道体现媒体的灵魂、责任、情怀、格调、品位、气质,做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媒体。要开辟没有收视率、收听率、阅读率和经济效益考核任务,远离利益,纯粹以文化传承、价值引领、人文教化、经典熏陶、知识普及为宗旨目标的版面、专栏,打造读者听众的精神家园和灵魂栖息地。新闻媒体要开辟文化专刊,开设文化人物访谈专栏和读书专栏,为精神产品的创造者生产者鼓劲加油,搭建舞台,赢得尊严。
8.统筹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主题报道。各媒体要围绕“三改一拆”、城市治堵、“四边三化”、清理河道清洁乡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行动,精心组织和策划一批有深度、有分量、内涵丰富、鲜活生动的报道,大力宣传城乡环境整治各项工作的进展成效,深入反映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精神风貌和生动场景,着力宣传各地推进各项工作中涌现出的生动事迹和典型经验。
9.认真做好其他各项主题报道。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职能部门的具体安排,结合“法治浙江”、“平安浙江”、“生态浙江”和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科教人才强省建设等工作,集中报道我省建设“法治浙江”、“平安浙江”、“生态浙江”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工作亮点和典型经验。
(标题为编者所加)
( 本网编辑:Maple )
才能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动硬盘分区装pe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