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照片怎么评析怎么写

这张照片怎么拍?POCO首页作品分析VOL.89
编辑:我是Je_&|&
作者:POCO摄影社区
  《这张照片怎么拍?POCO首页作品分析》致力于跟大家一起分析POCO首页勋章作品,探讨好照片究竟好在哪里。POCO定期邀请摄影师分享自己拍摄时使用了的技巧方法和拍摄背后的小故事,让你看到比图片本身更多的信息,轻松提高摄影水平!来看看89期都有哪些内容吧~
本文来源于POCO摄影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与作者,有违必究。
EXIF  相机:Canon EOS 5D Mark III  镜头:Canon EF 50mm f/1.2L  光圈:F2.0  快门:1/200秒  ISO:160前期准备  《琉璃境》一开始是策划拍一组很“仙”的主题作品,所以拍摄地选择了杭州的灵隐寺和虎跑公园,因为我和模特都不是杭州的,没有条件提前踩点,只能前期在网上多搜图片来看,确定拍摄地的环境和光线。灵隐寺和虎跑公园都是绿色植物非常多的地方,所以在服装配色上选了浅绿和白色的搭配,服装与环境搭配和谐,而且出尘脱俗;款式则选了仙气满满的齐胸襦裙,发型也参考了一些神仙图,做了高髻。
拍摄过程  拍摄当天是阴天,还下了点小雨,而且景区树木茂盛,采光特别不好,所以拍摄时有打反光板,尽量多给面部补一些光,避免阴影太重。模特的动作尽量古典柔美,甩披帛和裙摆的动作都是在连拍模式下完成,最后在其中选比较好的。  另外在梦泉虎跑拍摄时有放烟饼,来营造仙境感的氛围;潭水主要拍大景,水其实还蛮脏,颜色也很深,水面还飘着不少落叶,虽然现实中看起来难看,但是拍摄出来效果不错,所以特意拍了一张水面留白很多的取景角度,后期调色加重了潭水的蓝色,就很梦幻了。后期处理  后期思路主要在于弱化背景、强调人物,原片环境很抢镜,四周树木的色彩纷繁复杂,所以后期尽量统一背景的颜色。然后使用S形曲线来让暗部变灰变平、高光变亮,接着在红色曲线通道里,降低暗部,使暗部颜色变青。最后做了一个高光的柔光效果,让人物好像在发光,进一步营造“仙气”,贴合拍摄主题。  柔光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教程《三种方法营造照片朦胧感》。总结  不管拍什么主题,我觉得前期准备都特别重要,一定要想好这组片是要拍什么,哪怕主题简单、情感单一,也比毫无意义的随拍强,甚至记录生活也是一种主题,只要片子能体现出来。而当你想好了主题,策划场地、服装、造型、取景就有了思路,剩下的就是怎么把思路理顺,最后去完成它。
EXIF  型号:佳能5D3  镜头:佳能EF 35mm f/1.4L  光圈:F1.8  快门:1/3200s  焦距:35.0 mm  ISO: 400前期准备  这是5月在成都旅拍创作的一组私房作品,选择的模特古风拍摄经验很丰富,有复古Feel,眼神和表现力都很赞,所以根据模特本身的气质决定拍摄一组复古调较浓的私房作品,场地是成都的康普雷斯酒店,(成都还有哪些私房圣地,看这里!)著名的私房圣地,大落地窗,复古味的木地板以及整体的装修风格都是我喜欢的,这些为后期调色提供了很好的铺垫。衣服选了一条白色吊带长裙,复古蕾丝边设计,私房拍摄因为场地狭小受限,我一般选择35定焦或者24-70变焦。场地,模特,服装,器材一切装备就绪。拍摄过程  五月的某个艳阳天下午,阳光透过窗,铺满整个白色窗帘,洒在木地板上,看着这场景让我想起陈粒的一首歌《光》“光落在脸上,可爱一如往常,你的一寸一寸,填满欲望”,喜欢拍照的时候有音乐,于是跟着这首歌开始了这次拍摄。这组私房我没有准备任何道具,让模特跟着音乐进入状态,通过肢体语言和眼神表达出想要的画面,透过白色窗帘洒进来的阳光实在太美,不忍辜负,本组基本上全程逆光拍摄,围绕几个有复古设计感的落地窗,木地板,椅子和镜子延伸展开拍摄。  由于拍摄时间比较早,拍摄进行到尾声的时候,出现了让我心动又窃喜的一束光,三点左右,眼光刚刚好能完全撒在地板上,拉上厚厚的另外一层窗帘,只留下一层缝隙,反复调整模特的姿势和窗帘的位置,让光刚刚好能落在模特的眼睛部位,如上图所示,是这组中我最满意的一张照片。后期处理  这组的后期动作不大,房间的整体复古色彩奠定了这组片的色彩主基调,为了突出复古黄,在LR中进一步提高色温,稍微提亮暗部,调整橙色,黄色和红色对肤色进行调整,分离色调中,高光微微加蓝,暗部加黄,最后进入PS进行磨皮液化锐化调整。
EXIF  相机:Nikon D800  镜头:SIGMA 35/1.4ART  光圈:F1.4  快门:1/200秒  焦距:35.0 mm  ISO:1600前期准备  这套片子是我跟朋友一起拍的。地点是在我家阁楼,比较复古的装修,所以想拍一组偏唯美的情绪片。服装是我们跟模特一起挑的黑色透明蕾丝长裙内搭黑色打底裙,比较小性感。  器材是NIKON D800,因为是室内拍摄所以我选择35mm的镜头,这个镜头可以让我在有限的空间拍到更多的画面。拍摄过程  由于拍摄当天天气并不好,是个阴天,房间内自然光线不是特别理想,所以在拍摄的时候我就考虑后期将照片修成黑白调。模特给我的感觉很好,眼睛非常迷人,所以拍摄中我会注意捕捉她的眼神。尽管光线不好,我还是没有开室内灯仅利用窗户光进行拍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自然的影像,室内灯往往会破坏和谐。拍摄模特的时候要尽可能全面的表达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帮助模特领会。后期处理  关于这套片子我其实还修了一组彩色的。首先说说黑白的调色思路,我是在alien skin exposure 7里进行调色的。1.在基本里点黑白再调整曝光及其他属性;2.在色调分离的颜色设置成暗红色这样黑白照片会稍微偏红一点;3.再给照片加一些暗角这样氛围会更好;4.然后加一个纹理制造一种朦胧的效果;5.再加一个红外的效果让高光发亮相当于柔光效果。
  接下来再给大家分享一下彩色的调色思路。彩色的调色非常简单,我只在ps里的可选颜色的黑色、中性色进行了调整:黑色-青色减-11 让阴影偏红 黑色+1让暗部暗一些;灰色-青色-1 洋红-2 黄色+2
灰色的调整是根据照片微调的,大家可以在自己的片子上找感觉;最后用alien skin exposure 7软件加个纹理就完成了。
我偶然时才是我
EXIF  型号:Canon EOS 5D Mark II  镜头:Canon EF 135mm f/2L  光圈:F2.0  快门:1/2000秒  焦距:135.0 mm  ISO:100前期准备  这组作品是我和朋友在北京天漠影视基地拍的一组创作片。我们准备的是一条复古的红色长裙,时间上也是特意选择太阳下山的夕阳时段进行拍摄,考虑可以巧妙的利用夕阳的光线配合模特精致的红唇妆营造孤傲唯美的感觉,配上破旧的泥窟增加寂寥感。主要的色彩搭配就是红色和黄色。拍摄过程  场景选在沙漠,但我希望体现一些细腻的情感,所以整组图我都使用佳能的135L长焦镜头压缩环境,重点突出人物的情绪。傍晚拍摄时光线变得特别柔和,所以我尝试用各种光线拍,顺光的时候,柔和的光线和强烈的光比让模特的皮肤显得很有质感,眼神光也很迷人。逆光或者侧逆光的时候,夕阳的光线洒在模特的身上,轮廓清晰立体,这时候可以引导模特抬头望着远方或者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一阵风吹过来,额前几缕发丝飞扬,画面感非常的唯美。拍逆光的时候可以找找角度,灵活变换对焦点。  这组片我想呈现的是一种自由孤傲和寂寥孤独的美,当时夕阳确实令人美的说不出话,只想静静的欣赏,在如此美景之下模特的情绪是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加上沙漠的背景元素,配合光线,还有长焦镜头对环境的压缩。不需要说太多,敏锐的感受模特的情绪和举止,抓拍住模特神情里的细节。夕阳落幕的时候,这组作品也顺利的完成了。后期处理  原图虽然也很美,但是整体偏红一点,于是⽤lightroom在颜色⾥⾯对⻩⾊和红色分别做了调整,同时整体增强了对⽐度,细节调整了⾼光和阴影的层次,这里最难调的就是红色的处理,既不能红到⾐服的细节都没有,也不能红的太过于艳俗,这里我在红⾊⾥加了黄色。阴影部分加了点绿⾊,再整体降低了⼀点饱和度,这些调整是为了让整个⽚子的⾊彩层次更加分明并且保留细节和质感。再进⼊到PS⾥精修了⼈物的⾝型和皮肤,为了让⽚子的质感再明显⼀点,⼜在阴影部分又加入了点蓝⾊,压低了阴影的绿⾊。⾊调基本就完成了。总结  能拍到这么美的景色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且不用想太多,只用陶醉,让模特与自然合为一体,我们就是画家,用相机用快门框下了这幅美景。我们记录的是时间,是情感,是体验,是心情,更是一种美好。
EXIF  相机:Nikon D750  镜头:腾龙SP AF180mm F/3.5 Di LD [IF] MACRO  光圈:F5.6  焦距:180mm  快门:1/250秒  ISO:640前期构思和器材选择   我喜欢更近距离拍摄花草和昆虫。应摄友之约前往他朋友的山庄游玩喝茶,既然是山庄应该就有花草树木及昆虫了,所以此行带上了相机和微距镜头,这只镜头可以在稍微远些的距离进行拍摄,成像效果也不错。  在山庄发现了一只姿态很不错的螳螂,加上逆光下紫荆花树叶的叶脉和纹理显得非常漂亮,所以边仔细观察,边思考是不是可以利用树叶来做前景和构图上的陪体,以衬托主体。拍摄方法和构图  拍摄的时候是中午两点多,这个时候的昆虫大多很活跃,树荫下环境也不是很亮,而且有轻风吹动,拍摄有一定的难度。山庄茶座边上有几棵不是很高的紫荆花树,所以就用一片叶子把螳螂请到树叶上,让它在荫凉的叶背休息。利用树叶的叶脉和虫啃过的小孔做前景,因为是手持拍摄,为了保证画质,ISO选定640,快门速度选为1/250或更快,前期考虑裁图为正方形,所以把主体螳螂放在以正方形画面的黄金分割点,做为画面的兴趣点。拍摄时,用手动对焦模式,前后移动相机,这样更能快速的找到焦点;当然逆光下拍摄更能勾勒出主体的轮廓和突出立体感;还要注意焦平面的选择,是以螳螂的侧面还是正面,或是其他角度更能体现画面的和谐;有时主体不清晰更有意境。后期部分  为了能更真实的表达出昆虫原本的色彩,本组作品按前期思路裁为正方形画幅,做一些色彩的校正,和对比度的调整。并用CS CC中的Noiseware 降噪滤镜做轻微背景降噪。
一路向西――纳木错
使用器材  相机:佳能EOS 5D Mark III   镜头:16-35 f2.8、70-200Ⅱf2.8   备机:徕卡XV
前期准备  在与小伙伴们组队确定了阿里大环线之后,我在网上预先查阅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说到纳木错这个名气相当大的景点,是我多年前首入藏的必到之地,当时虽说也是自由行,但并未开始玩单反,第一次踏入西藏的激动心情至今仍记忆犹新。纳木错的名气大,缘于她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湖,离拉萨比较近,自然被旅行团囊括为热门景点。我上次因高反严重未能登山留下遗憾,故这次心中已下定决心一定要登顶,而且此次对高反已经没有了恐惧,行前做足准备预防,我最有效的方法是口服葡萄糖剂和到达拉萨买高原康服用,至于什么出发前几日喝红景天这个对我毫无作用。此次的设备比较轻装,一单反两镜头,广角和长焦,另一中焦段卡片机备用。拍摄过程
  达到之后,与预期值有所差距,景区已经被商业化,当年无水无电住帐篷的状况,已经被改变,现在的条件好太多,还有了WiFi,但是???但是???但是???人满为患,垃圾遍地。  说回拍摄,值得一提的是在进入景区之前,发现有一大片被白雪覆盖的山,当时的蓝天相当夺目,让我忍不住在此停下来。如果画面中只有雪山白云蓝天会显得单调了些,所以我当时采用小光圈纳入太阳的星芒,让画面丰富一点。  经典的纳木错湖泊的拍摄时机,自然是日落和日出。因现在湖泊下面杂乱的垃圾太多,构图的时候要尽量避开。采用三分构图法原则,当云比较漂亮多变化的情况下我会让地面部分占下三分一位置,用小光圈获取大景深,采用多一些的视觉角度拍摄,比如广角或中长焦,比如透过阳光的经幡,比如找玛尼堆或有特点的石头做前景拍摄湖泊、比如拍湖面上的白云倒影、比如远雪山及湖面倒影、比如湖边界的线条等。另外那天的老天真给力,给了个满天星光,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可以拍拍星空。但是环境真的太??????最终也未能完全如愿拍到满意的片,稍有遗憾。后期思路  我的风光后期比较简单,基本都是在LR处理,简单调高光、阴影、对比度、清晰度,颜色调节以画面干净为原则,然后在ps进一步的调色阶和色相。总结  出发前预先对景点有一些了解;拍摄构图和视觉角度多一些变换,广角或者中长焦取景,找有代表有特色的前景,或者拍摄一些当地特色的标志或符号的主题;后期思路以画面明亮干净为主要原则。
来源:POCO摄影网
查看更多评论
正在加载,请稍候…
如何拍一组清新的海边写真?前后期统统告诉你
新手竖构图入门 实例讲解教你做基础构图反思
摄影师在拍摄中玩火 背后竟是……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如何评价一张照片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如何评价一张照片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65|
上传日期: 18:49:1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如何评价一张照片
关注微信公众号这张照片怎么拍?POCO首页作品分析VOL.85
  POCO首页作品分析不知不觉中已经更新到第85期啦~在此要感谢各位POCOer的无私分享和大力支持~希望我们都能从首页分析中得到提升!本期应广大网友的呼声,为大家请来六位摄影师:龄漫、猫大大miko、小欣欣、我不是耶稣、KING、鹰眼,和大家分享自己首页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背后故事,掌声欢迎~
  粉黛作者:龄漫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
  EXIF  相机:Canon EOS 6D
  镜头:EF 35mm f/1.4L USM
  光圈:F5.6
  快门:1/160
  焦距:35mm
  IOS:200
  前期准备  这套照片在拍摄之前我给的定位是飘逸,梦幻。服装浅蓝色且质地轻柔,所以对于场景的选择我偏向于蓝天碧水的自然景观,视野开阔,并且有风。拍摄地点我来过多次,对于光线和风向的把握已经了然于胸。模特和我是老朋友,拍前先和她交流了我想要的感觉,我们也没有把这次拍摄作为非常正式,非要出片不可的创作,一切都是自然随性。
  拍摄过程  拍摄地点有两个,一个是沿海公路旁的旧铁皮船,另一个则是临海的小山坡。两个地点都是在洱海东。在大理要想拍到玉带云环绕的苍山还有波光粼粼的洱海,那最好的选择就是海东。因为太阳的轨迹,海东的最佳拍摄时间在上午10点以前(太阳东升,人物顺光),洱海和苍山明亮可见。下午6~7点(太阳西落,人物逆光)苍山逆光较黑但是有晚霞落日。我们拍摄的时间为下午4点左右,因为逆光所以成片中人物大都侧面站立。拍摄进行了2个小时,动作造型没有特别设计,都是模特根据当时环境自己发挥。
  后期制作  因为这套片子的定位就是飘逸梦幻,所以后期也是朝着这个方向。拍摄时间是冬季,草木枯黄和我想要的色调不符合,所以在后期上就把黄色的草改成了粉色,画面中主色调是蓝色和红色。为了增加梦幻的效果,运用了大量的柔光,眼睛和脸部又增加了锐度保持真实感。然后添加了暗角,使画面中心更突出。
  总结  出外景的话,当天的风向,光照等运气占了很大成分,对地点的熟悉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磨合。后期的时候,为了画面的整体效果,草木到底要做成什么样子自己还是纠结了很久,最终成片选择了大面积的用色也算自己一个新的尝试吧。
[责任编辑:摄影作品如何欣赏和点评
16:20:07| 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如何评片?就象如何评文章,要抓住关键。
评片的关键要素很多,而且各要素错综复杂,无法完全割裂,但看事物的着眼点是要有主次的,如何从众多要素中取舍最需要注意的要素?
这就是:主题、情感、简洁
以下分别说明。
任何一幅作品,首先要有一个主题。主题必须明确,没有明确的主题,片子画质再好、技巧再高超,也仍然是无病呻吟的废片。
没有主题的片子就等于没有灵魂。主题就是灵魂,它决定了作品的生命。
如果是对于有特定主题要求的摄影活动,则主题必须与举办的主题要求基本结合。因此,给学生评奖就不可按记者的标准来要求其主题的表现。
主题必须突出。主题的突出主要涉及一个表现形式的问题。在画面中占据面积大的,不一定就是突出;相反,通过衬托、环境渲染等手法,主题可能依附于一个占画面面积极小的一个主体上。因此,大而无当并不就等于突出了主题。
要处理好主题与主体的关系。主体是表现主题的重要元素,但并非全部。比如一幅画面中只有一只船或一只鸟,这只船或鸟作为画面唯一的主体和元素,醒目、突出,但并不能说明这幅画面有明确的主题——除了标本式记录,还能够说明什么呢?因此,主题与主体的相辅相成,也是照相与摄影艺术的典型分别之一。
因此,没有主题是“死片”。
情感与主题密不可分,但这里尤其将情感提炼出来讨论,在大量的实际中还是一再印证其相对独立的存在是有一定合理性的。有了明确的主题和突出的主体,则画面是否可表达某种情感,就是衡量作品艺术性高低的又一重要标准。情感的存在、丰富与否,情感的类型,情感表达的含蓄或张扬,都是让作品是否充满生命力的重要方面。就象一个人,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则必是行尸走肉。
一幅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或者是大江东去,或者是小桥流水,总之嬉笑怒骂皆是文章。
“文章合为时而作”,摄影也如此。因此有时代特色的照片也高度体现了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情感表达,因此适当的人文关怀也最容易引起关注,也最值得提倡。这样看来,无论是单位小影展,还是荷赛大场面,其本质仍然是相通的。
情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形成摄影作品内涵百花齐放、各不相同的主要原因。
因此,没有情感表达的片子就象痴呆的人一样,虽然是个活物,但这种白痴的片子只能算是“呆片”。
主题与情感决定了一幅照片是属于标本式照相记录,还是有思想内涵的摄影艺术作品;而简洁,是一幅作品的艺术性的高低的最直观、最明晰、最有说服力的重要尺度。
有人说摄影是减法的艺术,那么,为什么要减?那就是要去芜存菁,也即让主体突出,并进一步在形式上突出主题。同时,只有简洁画面,不让多余的东西充满画面,也是让作品的情感得以顺利渲泻的重要保证。
“简洁”二字,是有效提升照片艺术价格的重要途径。不简洁的作品就象一个肥胖臃肿的人,举止间步履维艰,远远不如苗条美女或精干壮男给人的感觉。
“简洁”并不等于一丝不挂。如果失去了红红绿绿的万千时装,则大千世界又是多么的单调!
因此,不简洁的作品是“笨片”,没有轻灵隽永之气。
其他,如技术或器材之类都是次要因素。技术只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种途径,器材只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种物理保障。因此,优秀的画质可能与器材严密相关,但优秀的作品却与相机基本上无关。
明白了“死片”、“呆片”和“笨片”,就知道什么是、以及如何追求“美片”、“靓片”、“大片”了。那些好的作品并非有个一刀切的“标准”,就象人不可能千人一面,美女、帅哥、酷侠也不可能千人一面的,而是各有特色,这才造就我们身边五彩缤纷的精彩世界。
知不足而后知进,懂得欣赏才能够有效促进我们的摄影创作,认真评片是提高自己摄影水平的中南捷径。
如何欣赏优秀的摄影作品
自摄影术从1839年开始诞生到现在已有近170年的历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相机,数码相机已经进入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家中.把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定格在相片中作为留念,便于以后慢慢回忆,这已越来越普遍.有的是一般的摄影爱好者,有的则是专业的摄影人员,于是,在现代社会中到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摄影作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欣赏一幅摄影作品,特别是如何欣赏一幅优秀的摄影用品呢?
在各种摄影作品的欣赏要素中,思想性欣赏无疑是重中之重.对于所谓的记实类摄影作品更是如此.在现代摄影艺术圈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摄影作品分类标准:把摄影作品分为记实类摄影作品与艺术类摄影作品两大类.记实类作品是对一些比较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记载,再现.这类作品侧重在记实性上,是不允许作者进行任何的加工的.作品内容必须是真实的对现场情形的再现,或者形象的说是复制.而艺术类作品不同,它是作者通过各种手段对作品进行了加工后形成的最原始的作品,它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也就是说不是某一个真实的场景,它可以是虚幻的,甚至允许作者大胆的幻想.于是,现在很多摄影圈的朋友形成了这么一种观点:记实类摄影作品鲜有作者的主观思想性,它只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简单的再现或者说复制.这种摄影作品的思想性只能是作品本身的内容所呈现出来的,即客观思想性.而与摄影作者完全无关.
从客观上讲,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在各种各样的记实类作品中,有的作品可能确实是如上述观点所认为的那样,作者只是一种偶然因素得以完成这类作品,其思想性主要是由作品本身的特定内容所反映出来.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它的突发性质不允许摄影作者把他们自己的主观思想融入到作品中去,作者只能是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者.例如美国总统里根遇刺的那一瞬间,由于它的突然性和短暂性,作者根本就来不及融入自己的主观思想,而只能是作简单的再现记录,然而即使是这样,当时记录下这一瞬间的全世界也不过只有几个人.
但是有的记实类摄影作品却融入了摄影作者自己的主观思想.这其中有的是属于重大历史事件,但由于它不具有瞬间性,使作者融入自己的主观思想成为可能.甚至有些情况下,是摄影作者精心构思,取景,而记录下来的历史事件,由于作者并没有进行任何技术处理与人为的干预拍摄内容,这类作品无疑是属于记实类的,但却有主观思想在里面.
比如有关战争的记实类摄影作品,有的作者选取的内容是:在战火的摧残下,一片一片的废墟,以及战争中的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的伤亡.这样的场面,无疑是真实的,但显然是作者精心构思,取景的,融入了创作者”摈弃战争,呼唤和平”的主观思想.如果作者选取其它一些场面内容,那么还可以表达作者许多不同的主观思想.
但这其中也有的不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而只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平凡的∈?/span&.可是在摄影作者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以及主观思想的清醒意识下,记录下来的真实的场面也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思想的.在此,我以杨春明老师的优秀作品&&人民不会忘记&&为例来加以说明.该作品的内容无疑是真实的,记实性的,同时它还具有偶然性及瞬间性,但却同样融入了杨春明老师自己的主观思想,这正体现了他那高超的摄影技术与艺术.更为重要的是,在作者主观思想的清醒意识下,即作者知道这一画面是重要的,有价值与有意义的,它是有思想深度的,这个画面代表着怎样的思想内涵.于是,当作者拍下这个画面时,便已经融入了他自己的主观思想,关于这一点,我们从作者的作品名称”人民不有忘记”中不难推知一二.只是在这幅作品中,作者的主观思想与作品内容本身所蕴涵的客观思想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一般欣赏者不容易察觉罢了.
上面说的是所谓”非艺术”类的摄影作品,它的思想性如何欣赏.下面谈谈”艺术”类作品怎么欣赏.
应该说,”艺术类”的摄影作品更值得我们去进行认真的欣赏,它们不仅具有客观思想性,以及更加丰富的主观思想,而且还具有一些摄影艺术所特有的性质.比如画面的光影艺术,色彩艺术,镜头语言艺术等等.那么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就不能单单从思想性上对它们进行欣赏了.
在欣赏这些摄影作品的画面时,我们要避免这样的一种错误观点:风景越好,越优美,或者说风景越大,那么理所当然的这些作品的质量越高.正如摄影先辈所说,大风景是为一般摄影人所准备的,只有小风景才是专为摄影大师们所准备的.的确,在艺术类摄影作品中,最重要的是摄影作者对各种摄影技术的运用以及主,客观思想的完美安排与结合.而风景只是这其中的一个有机部分.有时候,取景越简洁,反而越有震憾力,越能满足作者的创作动机.像有些大量留白的作品,风景不可谓不小,但它那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却能符合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在色彩方面,有时候简单的黑白灰三色画面更能突出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更能引起欣赏者的审美情趣.比如那张老人的饱经风霜的脸的特写.画面不可谓不简单,色彩不可谓不简洁,只有黑白灰三色,但是它给欣赏者的视觉冲击,心理冲击和思想冲击却是非常的巨大.
总之,在欣赏优秀的摄影作品中要发挥欣赏者个人的主观性,艺术作品的欣赏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所谓法无定法,大道无术就是这个道理.
摄影虽然只有短短的100多年的时间,但是对于美的事物与作品大家还是有共同的追求,只是如何确定一张相片的美与不美还是应该有一个标准的。
&很多人都说艺术没有标准去衡量,不能像工程构件那样用一个标准的尺度去衡量,但是也不是无章可循的。
&在摄影美学研究的对象应该包含下面三个方面: &
1、从摄影家和摄影作品的欣赏者角度来进行探讨,说明摄影美的最根本本质,以及摄影第一审美主体(专门从事摄影审美创造的摄影艺术人士)的审美意识、审美心里素质和审美标准
2、探讨第一审美客体(可供摄影创作的具有审美特征的一切自然原型或社会生活原型以及那些以视觉形式存在的艺术形式,病与摄影家这个审美主体构成审美关系的审美因素的总和)、第二审美客体(以摄影作品方式存在的审美对象),说明摄影艺术的美的本质,以及摄影艺术美的各种存在形式和摄影艺术美的范畴
3、从摄影艺术美的创造方面,研究摄影物化的表现形式,说明摄影艺术的各类题材,以及摄影艺术创造的各种流派的活动规律。
&美的存在(自然美和社会美)、美的感受(摄影家和欣赏着)、没的创造(摄影艺术美),就是摄影美学所要研究的范围
&中国东晋画家顾恺之就当时的绘画提出了“以形写神”的主张,要“形”、“神”并重,强调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时眼睛的处理最为重要。
&唐代诗人画家王维也曾提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的美学观点,在进行创作时,要先立意,要在心中先形成意象,然后才能一气呵成
唐代另外一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以诗歌为例,提出艺术作品要有意境,“意境”学说是我国美学中独有的审美范畴
&宋代科学家、政治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出精辟的“乐有志,声有容,其所以感人者深,不独出于器而已”,音乐之所以能够感动听众,不是因为乐器这些物件所至,而是因为音乐家所表达的审美情感,打动了人们的心灵。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摄影艺术也不应以器材的改进儿成为唯一的追求,当以摄影家能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去打动观众才行。他还在《梦溪笔谈》中提出“风停花犹落,鸟鸣山更幽”,以辩证的动静关系,描绘两种不同的美的形态,我们在摄影中不是也正式在动与静的互换中感动着欣赏者吗?
&宋代文豪苏东坡也曾说过“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的美学观点,意思是说在审美时,人与物或人与作品不发生占有性的关系,保持一种“净化”的心理状态,一旦审美结束,人与物或人与作品的关系立即终止。那种“留意于物”以达到占有为审美的衡量标准的意识,则不是审美应有的态度。
&由上可以看出,美学虽然没有固定的尺度,但是从古至今对美的追求还是人类所共有的,而且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对美的诉求与欣赏美的途径。这些也是我们现在人在欣赏美的作品时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与基础,如果我们摒弃这些,那我们又会以什么标准去欣赏美呢?
&摄影艺术的美是摄影家在摄影艺术实践中将现实事物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起来,并以人们可以感受得到的最佳方式展示出来的特征,摄影家的创作实践已经熔入了摄影家的多种审美心理、审美感情、审美认识、审美想象和审美理想等心灵化的过程,并且用可视形象的方式,入线条、形状、色彩、光影、时间、空间等事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展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类自己的命运等人类生存的时空,并以可视的方式诉诸人类的感觉器官。
&摄影艺术美的存在方式: &
1、摄影艺术美是一种摄影语言的美。 &
摄影作品是摄影艺术美存在的方式和载体,就摄影作品而言,内容和形式是构成作品的两个主要元素。摄影艺术的语言是由摄影的器材以及被拍摄物体的形、线、光、色等造型元素和摄影家对摄影语言所特有的掌握、组织能力综合而形成的。各种再现于摄影作品中的美的信息,就是美的摄影艺术语言。
2、摄影艺术美最终是以物化的形态显现在审美主体面前。摄影是减法,要达到的目的是“照一个很美的人或物”而不是“很美的照一个人或物”。
&在我们的摄影作品中可以直接表现“美”的事物,来达到欣赏美的境界与享受,也可以通过表现“丑”的瞬间,来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摒弃那些丑陋的形态或者事物,是从反面来隐喻美,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表现美。
摄影作品直接来源于生活,但是不等同于现实生活的复印,而是加入摄影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审美观点,是经过摄影人酿造后的神没结果。这种审美思考,通过摄影人的取景、构图、用光、色彩的选择,、瞬间的选择等艺术处理将其审美态度凝固在摄影画面中。因此摄影的创作过程,就是摄影人审美实践和心路历程的过程,是摄影人审美趣味高低的标准,这个过程是收他自己审美心理的驱动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作品来看一个摄影人的个人修养与情趣的高低。对于那些给人带来压抑而不是美的享受或美的唤醒的摄影人来说,只能证明这个摄影人自身的卑劣。
&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和方面来欣赏摄影作品的美: &
摄影美存在的形式可以从内容(包含题材、主题)和形式(形线美、影调美、色彩美、对称、均衡、整齐一律)来体现,而摄影美的内容存在的形式又分为反映自然美的景观美和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象美两方面来体现。
&摄影题材不同于摄影素材,摄影素材可以是零散的,不典型的,是带有不确定性的。而题材是在素材提供的那些分散的不集中的现象中提炼出来的有审美价值的成分。题材虽然来源于现实存在,但不等同于现实存在,是摄影人有目的、有意识的选择、提炼、加工、予以表现的,是具有美的本质的生活材料。题材无所谓美与不美
&摄影主题表达的是摄影人的审美情感、审美标准、审美态度、审美追求和审美评价的。是摄影人从长期积累的审美经验中产生,由自然美的原型和社会美的原型暗示给他的一种新的审美判断的结果。
&摄影审美的内容的形式: &
1、反映自然美的景观美(包括对自然景观美的反映:对完全天然的没有经过人工雕凿痕迹的自然界中的壮观、奇观和幽美的反映;对人文景观美的反映:对自然美经过人工艺术加工后表现出人类文明程度的景观的反映)。
2、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象美(包括:摄影艺术形象的心灵美:艺术形象只要体现了人的心灵美,就会具有审美价值;摄影艺术形象的行为美:摄影艺术必须是借助原型原貌,再现出一个铭刻着摄影人审美个性印记的新形象,摄影人的审美行为实际上是靠“借影还魂”,直接把自己的审美愿望反映在摄影作品中,创作出新的作品;摄影艺术形象的伦理道德美:这是美的内容中相当重要的条件之一,不论摄影人持着什么心态去审美,只要审美态度与社会发展规律相违背,其作品的内容也不会是美的。摄影作品的艺术形象只有在反映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伦理道德时,才会是美的内容)
&摄影作品中形式美的表现途径: &
1、形线美:客观存在的,依靠作者去发现、提炼、重新组合,获得对大自然形体的再现,成为作品视觉要素之一,与观者的心理相呼应引出观者的审美特征。
2、影调美:通过视觉刺激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而结合具体的画面形象,直接影响审美主体的审美情感。
3、色彩美:色彩的审美表达十分明显,能向人们传达出一定的感情意味,传达着那些能牵动人们情感的各种信息。可以再人们的视觉中、感情中、意味中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不同色彩在表达具体摄影作品时,人们会自觉地结合作品内容产生兴奋与沉静、冷与暖、开放与收缩、活泼与忧郁、华丽与朴素等意味。人们在审美时,会将摄影作品色彩与画面中具体艺术形态相结合,自觉地赋予各种色彩不同的含义。
4、对称:画面中布局合理、相互协调适应 &
5、均衡:摄影中的“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原理(一斤棉花和一斤铁的重量一样,但是体积就差别很大,在摄影作品布局中,如果一边是如同一斤棉花一样大体量的景物,另外一面就要有相当于一斤铁的景物相呼应,才能做到画面的均衡)
6、整齐一律:同类图形相同的排列或者不同图形错落排列,均要保证画面整体性的完整统一,不能破坏画面的均衡。摄影画面中形象大小,比例适中,满足视觉悦目的需求,保持形象之间的协调,于变化中求单纯,于变化中求愉悦,于秀美中求和缓。
&综上所述,摄影作品首先要从内容上追求主题立意的美,在表现手法上通过上述六条刻画拍摄者心目中的审美情节,才能拍出真正大美的相片。
欣赏各类摄影作品,能让人从中悟出一些如何搞好摄影创作的理念和技巧,这是学习摄影知识,提高摄影机能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努力进取的影友来说,熟练掌握一些摄影作品的欣赏要领,对尽快提高自己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欣赏摄影作品,是一个用脑筋进行思维的过程。对那些使人为之激动的摄影作品,欣赏者一定要认真研究它的主题、立意是什么?是通过什么样的技法来表达主题的?作品能让人产生哪些联想?作品的思想内涵有多深?能从作品中感受哪些弦外之音?还要从多侧面去思索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在摄影技术和摄影艺术两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欣赏者还要细心研究摄影作品的构图、用光、影调、线条、节奏和韵律,深入发掘这幅摄影作品有哪些突出特色或独到之处。然后再冷静地进行换位思考,如果这幅作品是由自己来拍的话,应怎样运用摄影的各种语言、技巧,怎样设计这幅画面的构图与要素,怎样弥补这幅作品存在的不足之处。
欣赏摄影作品,要善于在平时注意从多方面搜集、整理摄影作品,分门别类的建立自己的资料库。还要针对那些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极高的摄影作品,多写一些读后笔记,以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观点作出客观的评价。如果能准确指出作品的不足,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那就达到了欣赏摄影作品的最高境界。
摘自《人民摄影报》
摄影图片欣赏的一般方法:说起来也很简单:一般讲,2个方面,内容/构思和艺术/手法。
  其实由此对一幅作品进行复杂的审美活动,因人而异,所产生的结果却是很不一样的。它并不是有个统一标准或数学运算定律来统一认识,要么“英雄所见略同”,看法较一致,也有差异,你给99.5,我给99.7,你给5颗星,我给3颗星等;要么“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喜辣,我爱酸,你说好,我嫌糟,大家争持不下。这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审美对象是美的,其次,我们认为它是美的,问题就出在“认为”上,每个人的知识积累,艺术修养,审美取向,情趣喜好等的不同和差异就会得出大相径庭的结果。
但无论如何,对一幅作品的认识而进入欣赏审美的路数,方法应该大致差不多的。
首先:这幅作品是否让俺一见钟情,第一眼印象不错,对胃口,愿意费些时间和笔墨口水去欣赏它,学习它。这一条跟个人因素关系很大,常因个人趣味而定好恶。
其二:分析画面内容,题材,主题,意义,以及气氛,情绪,倾向等等。
  有句话说,艺术都是相通的,虽说太笼统,太含混,但如果从任何艺术种类都必须由内容和形式所构成的概念出发,这话就清楚了。
  摄影属视觉艺术,如此,它就离不开线条,块型,色彩,光线等等视觉基本元素,进而运用这些元素来组合/勾连画面内容和形式的内在联系,最终以此来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而这个艺术形象所表达的主题,情绪,气氛因此得到完整表现,创作者的思想也寓之其里。
  方法: 也就是胡思乱想,翻来覆去的演绎,归纳什么的。
  1,认知形象,回答画面是什么的问题。
  2,分解内容/形式,研究画面主体和客体等之间的内在结构联系
  3,辨析元素,线条,块型,色彩,光线等状况
  4,整体思考,作品表达的主题意义,情绪气氛,揣摩作者的立意和思想
  5,深层联想,推己及人,作品有什么寄托寓意
  6,咀嚼品味,观者自我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共鸣
  其实,各人有各人的招,怎么顺手怎么来吧!
转帖【浅谈怎样点评摄影作品?】
看了不少摄影论坛上的点评,但到底如何来点评一幅摄影作品呢?摄影是运用摄影器材和摄影语言,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情感的艺术。摄影是形象思维,因此形象性是摄影的第一基本特征,即作品的第一特征。摄影创作离不开创作主体,主体是有审美意识和情感的,因此,情感性是摄影艺术第二基本特征。除此之外,摄影还有:
1、物质性(器材)特征,以解决摄影得以实现和照片质量问题;
2、图像性特征,以解决画面的形象问题;
3、瞬间性特征,以记录不可重演的历史瞬间足迹;
4、纪实性特征,以在现实生活中创造艺术的真实。
如此等等,都是摄影的内涵,也是摄影艺术区别于其它门类艺术的特点。因此,评价一张照片的切入点应该是:形象的典型性、情感倾注性、摄影语言的运用、照片的视觉美感、自然和人文景观美的再现与创造。离开上述这些摄影本质的东西去评价照片,犹如盲人摸象,只知其一,不解全面,只言表面,不解本质。判断一张片子是不是好的摄影作品,有三条基本原则:
1、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2、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
3、画面要简洁。
以上既是评价一幅摄影作品的要素,也是“色友”创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方向。
如何评论摄影作品,无非有三:
一是客观点评,肯定优点,不盲目吹捧,对不足之处善意、中肯指出,不打压。用以往名言“一分为二”概括就行;
二是从注重作品内涵,突出摄影技艺方面入手,对能引起共鸣的元素发表己见,或赞许,或感言或指出不足均可;
三是分对象,对初学者则主要从摄影基础、图片清晰度、构图上多点评,对熟手则从摄影多方面来要求。
总的要求:不同题材有不同的评价要素,但基本的创作规律(主体、光影、层次、质感、色彩等等)则是统一的。
评论他人作品,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前提是评论者应有热心,并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摄影基础理论知识,鉴赏能力人人都具备,因为每人都有社会阅历与经验,都有对世界万物的人生观,都有对共性美的认知。摄影基础理论知识发烧友不同程度都具备。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热心与古道热肠,乐于交流才可实现。
其实,多的点评分析他人作品,对自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长此下去,结合自己的拍摄实践,摄影技艺与水平肯定能大有长进。
用光的艺术
用光积蓄的艺术
用光家人信任的艺术
用光生命中剩余时间的艺术
如何欣赏微距作品
一、什么是微距摄影作品
简单地说就是使用微距镜头拍摄40公分以内的、不超过一元硬币大小的被摄物而拍摄的摄影作品。通常情况下使用微距镜头和长焦镜头的长焦端拍摄的被摄物的细节。
微距上手比较快,不像拍摄风光、人物等题材要受很多条件的制约。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进行拍摄,尤其擅长表现花鸟鱼虫及静物等微小的东西,对其细节可以充分展示,熟练后便可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在选题、构图、用光方面的创意了。微距作品虽多为小品,但优秀的作品往往需要作者煞费苦心,能称得上是精品的作品需要大量的积累。
绝大多数玩摄影的爱好者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微距摄影,但很多圈友往往对微距摄影缺乏了解,认识上存在误区,把花鸟鱼虫的片子都当成了微距摄影作品。
实际上微距摄影其实如同“放大摄影”,微距摄影的目的是力求将主体的细微的部分巨细无遗的呈现出来。
在微距摄影中“放大率(Magnificatlon)”直接影响著微距拍摄的效果。实现放大率的方式,就是微距摄影与其他摄影方式的区别了。其特性,涉及到诸多的附件,详细请查阅GRUNGY编著的《使用不同配件实现微距摄影的方法(原创)》。一句话,微距只有用微距镜头才能表现得更好,长焦的作品只能算近距~~~
铺垫好什么是微距后,进入正题:如何欣赏和点评微距摄影作品。其实更多的是谈论如何欣赏摄影作品~~~微距方面还没什么经验,慢慢学吧~~~
二、如何正确地欣赏摄影作品
摄影是一门艺术。艺术最主要的是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一张好的作品,必定有其思想在里面。而怎么看出其含意呢?主要是从光线、布局、空间、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说明的东西。不是简单拍照就当成是摄影作品了。
欣赏微距摄影作品与欣赏其他摄影作品一样,有着相同的规律,但也有其特定的要素。
(一)点评者——点评时的定位
欣赏和点评是两个不同的定位。如果您决定点评的话,首先要定好位,把自己当成一个“摄影评论员”,这决定了你对摄影艺术和作品及拍摄者的态度问题,很严重啊~~~
点评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摄影知识,还要强调的是美学知识和修养,而真正的点评高手是靠平时大量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后,通过分享自己曾经有过的经验来帮助其他的拍摄者。
关键是要诚实到位的评价一幅作品。不要一味的恭维作品或拍摄者,这不是他真正需要的。大胆地点评出你个人对作品的看法,是点评的核心。不用去担心是否正确,不正确本身也是学习和交流积累经验的过程!
需要强调的是:
?当你点评一幅作品时,你是在花时间帮助拍摄者!
?你的点评意见不是恭维,不是违心的赞美(必要的赞美还是需要地~~~),更不是废话!
?拍摄者就是要通过你的点评来指出该他作品的优缺点!
重要的是要注意点评的策略和方式方法,不应冒犯拍摄者。因为你是在对拍摄者花费的时间、精力、劳动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点评。
(二)点评的规则
总结的以下几条,不一定正确和全面,仅做各位看官的参考吧~~~~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补充!
01、不能因发泄点评人的情绪而淡化了点评的意见和建议。
02、点评人的意见和建议同样是你自己花费了时间、精力和劳动所付出的。与拍摄者所付出的并无差别~~~
03、如果拍摄者是到圈子里希望得到学习、交流和提高的,他是不会把你的意见和建议当作是对他个人的攻击,相反,他们会把你的意见和建议当作是经验去学习,是用来提高自己新作水平的经验。
一幅完美的作品属于凤毛麟角,但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优秀的作品。“完美”的作品出现的难度远远超越“优秀”的作品!因为“完美”意味着不论你再怎样努力,都不能让这幅作品更好了。
三、欣赏点评的几个具体内容
简单地谈四点欣赏和点评一幅微距摄影作品的体会
(一)欣赏一幅作品
01、看到作品的第一眼,一定要集中精力体会一下吸引你注意力的内容在什么位置?
02、这个内容是否具有一定的视觉效果和冲击力?
03、整个画面是否给你的视觉上带来美感或震撼等感官上的感受?
这需要一些文化修养和摄影技术等方面的功力,是需要时间来训练和积累地~~~~
(二)阅读出作品的内涵
欣赏一幅作品时,扪心自问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直观感觉:
01、吸引我的第一注意力的,是不是照片的主体?
02、画面中最吸引注意力的是什么?
03、我的眼睛下一步要看什么?为什么?
04、作品的拍摄背景了解多少?(时间、地点、光线条件、使用的设备等等)
05、作品的拍摄意图是什么?主题是什么?
06、作品积极的内容是什么?
总之,通过这一步的欣赏,找出作品反映出拍摄者想表达的思想、情感、情趣、现象等等~~~
第二阅读作品的摄影技术及运用是否合理得当:
01、表达主题的主体是否清晰?聚焦和曝光正确吗?如果不是,有没有理由要虚焦,在这幅作品中是否有必要虚焦?
02、背景聚焦清晰吗?曝光正确吗?如果没有,对这幅作品是否有利?
03、主体和背景的颜色自然吗?如果不自然,对作品是否有利?
04、作品表现是否有层次(景深是否较强)?细节表现真实吗?不实的话,对作品是否有利?一副好的摄影作品的亮部和暗部都应具有很丰富的层次。
05、主体在照片中的位置是否突出?该作品构图对主体是否分散了你的视线?这样构图对作品有什么样的影响?
06、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是否到位?(如光线、构图、角度、影调、瞬间的抓取等等)
07、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是否突出画面主题。
要了解此作品的拍摄意图,表现手法成功与否,能否很好的表达和传达出作者想给观众的意图,构图、画面中心、主体是否鲜明、光不可太强或太弱,不同对象要不同角度去表现等等。
第三阅读作品个性表现力:
01、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或是要表现的视觉冲击力是否表现出来?
02、构图上是否可以进行二次创作(裁切)?是否有更好的拍摄角度?
03、作品是否很好地表达了主题?主题是否应该更改?
第四点评:
01、需要点评吗?如果因为问题太多就干脆不点评,直接给予拍摄者一些建议更容易被接受,而又不违背咱做人的原则~~~
02、你的点评能够给拍摄者什么意见反馈,以帮助他接受你的建议,进而提高其作品的质量?
03、点评内容是否包括上述三个部分?作品哪个部分最需要提高?
04、如何选择点评方式?根据优缺点的比例找出哪些是要强调的重点?
总之,欣赏和点评摄影作品,最主要是其想法儿(创意),而摄影技术是基础,是表现想法儿的技术手段!
色彩、构图、光影、空间感、质感这些都不如想法儿重要。但如只有好的想法儿,也不能叫好作品。毕竟其有赖于艺术的手法(色彩、构图、光影、空间感、质感和细节表现等)表现出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案例评析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