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无线开关 太坑人 不停电开关以后要重新连接

别人帮我装的128的固态硬盘 请问哪个盘是固态硬盘?_固态硬盘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71,227贴子:
别人帮我装的128的固态硬盘 请问哪个盘是固态硬盘?收藏
固态硬盘,正品行货低价促销!货到付款,全国联保,满99元免运费!全场超低价格,货到付款,配送极速,京东给您不一样的购物新体验!
哪个盘的固态盘,我装东西
我现在装的游戏是装的 e盘
下个crystal disk info一目了然
小固态就不用分区了
Toshiba面向NAS系统的N300硬盘上市:可靠性高,扩展性强,用户体验更稳定.Toshiba深耕于存储行业,拥有众多的研发经验,技术先进质量稳定.
128还是别分区了,寿命长些。游戏装c盘没问题
我今天刚装了一个游戏装在C其他无用的装在E
128的还分区,分完了还是这么个排列,还两个盘都搞个系统……你这帮装机的也是没谁了……
厉害了。 广州大黄蜂信息科技 。 专注固态。联系电话
为什么128g不分区?
E楼主的贴子30天12小时34分钟有26条回复
去磁盘管理看,这能看出来个屁,说C和E都是蒙的
你这分区有点刚 ssd直接就不分区算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SSD看什么?15款120/128GB固态硬盘横评_网易数码
SSD看什么?15款120/128GB固态硬盘横评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IT168&评测】固态硬盘,英文全称:Solid State Disk、ide flash disk(简称SSD,以下全文统称为SSD)。SSD是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组成,由于采用闪存芯片存储数据,速度上比传统硬盘快许多。当下,泰国洪水的影响仍未退去,传统硬盘的价格还处于高位,与此同时SSD的价格却在一路走低,120G的SSD主流价格已经落到700元左右,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把目光转向SSD。我们在选购SSD的时候很容易忽视容量对于性能的影响,容量越大SSD顺序读写能力也越强。60-64GB的固态硬盘性能位居最后,120-128GB固态硬盘次之;256GB以上为最高档次,性能最为完整。那这次横评为什么选择120/128GB呢?6月份120/128GB小容量SSD价格已经下降到六七百元的水平,不少用户已经为电脑装上一块SSD作为系统盘或游戏盘,来提高工作娱乐的效率。目前SSD又有价格回升的趋势,面对这种情况,那些对SSD还有购买意向的朋友该怎么去选择呢? 选测的SSD 内部结构比常见的机械硬盘简单60/64GB的SSD要是当作系统盘刚刚够用而已,装完系统就不能再放下其他东西。要是当作游戏盘,现在随便一个游戏都二三十GB的容量大小,一个盘就放两三个游戏,那样很不过瘾、很不爽。250/256GB,甚至更大容量的SSD在价格上还有些偏贵,暂时没走进主流队列。要是换成120/128GB,无论是装系统还是装游戏都可以游刃有余,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选120/128GB容量的SSD作为横评的标准。SSD的&大脑&:认识SSD主控芯片在SSD中,对于性能和可靠性影响最大的就是其控制芯片。目前主流SSD控制芯片厂商有:Intel、Sandforce、Marvell、Indilinx、Micron、Toshiba、Phison、Samsung、JMicron。今天小编收到的15款SSD运用的主控芯片有Sandforce、Indilinx、Samsung。SandForce主控方案SandForce公司是一家半导体芯片设计厂商,其SSD控制芯片核心解决方案在世界处于领导地位。他们发布的首款SSD控制器是SF-1000系列。其中的一个分支,SF-1200系列被用于消费级SSD市场,而另一个分支SF-1500系列被用于企业级SSD市场。这两款SSD控制芯片具有相同的硬件结构,他们的差别在于内部的程序有所不同。在后来发布的SF-2281系列主控成为了现在SSD主控芯片的主角。 SF-2281系列主控目前市面主流的SSD几乎都清一色采用SF2281这一款主控方案,号称持续读写超过500MB/s,可支持MLC或SLC闪存颗粒,支持AES-128/256加密算法,同时也支持TRIM、GC、NQC等技术。Indilinx主控方案 Indilinx Everest 2Indilinx主控是美商饥饿鲨(OCZ)收购indilinx公司之后推出的新一代主控芯片Indilinx Everest 2。首先出货的是OCZ vertex 4系列,定位中高端市场,性能比主流SF2281主控的SSD有很大进步。有不少消息称,这颗Indilinx Everest 2芯片其实是有定制版Marvell主控方案。在性能上有所提升。三星主控方案三星电子做为存储业的巨头,其在对SSD市场的野心也是不容小视的,其早期推出的产品从主控、颗粒到缓存,全部是自家产品,这样其稳定性非常有保障。三星主控三星SSD不管是主控、闪存颗粒还是缓存芯片都采用自家研制的产品,在稳定性上保障比较突出。三星830系列SSD采用自主研发的S4LJ204X01-Y040主控芯片,该主控采用三核心MCX控制器,可同时执行读取数据,写入数据和优化处理的命令,搭配三星自家优化的非压缩算法,使其在多线程调度下的IOPS能力更具优势。在我们之前的测试过程中,三星830系列SSD的多线程4K效能明显高于SF-2281的方案,拥有更优秀的表现。主控芯片的工作原理主控芯片在SSD中的地位就相当于电脑中的CPU,其作用一是合理调配数据在各个闪存芯片上的负荷,作用二则是承担了整个数据中转,连接闪存芯片和外部SATA接口。那么这颗&大脑&又是如何计算的呢?在SSD中,Page为最小的读写单位1,Block为最小的擦除,编程单位。其中1个Page为4KB,1个Block由256个Page组成,1个Plane由2048个Block组成,2个Plane组成1个Die,也就是最小的芯片(4GB)。我们首先来假设一个主控和主控往每个颗粒的Block里写入4KB闪存颗粒的环境:1个8通道8位的主控连接到8个Die上,为了解释方便,假设了每个Die里就一个Block(实际要复杂很多)。当主机要进行写入操作时,会首先发送一条要求写入命令,比如写入4KB。当主控接到主机发来的指令后,往颗粒1的Blockl里写入了1个4KB(占1Page)。如果主机需要再写入8KB,那么主控会往颗粒2的Blockl和颗粒3的Blockl星各写入4KB。如果写入的是32KB,那么主控就会一下子往每个颗粒的Blockl里写入4KB,这样就能发挥出这个SSD主控理论最大的写入,相对4KB来说最好情况下可以得到8倍的速度(取决于主控对通道的优化、颗粒当前的文件状况等)。一般来说SSD可采用多通道技术以提高SSD的读写速度。固态硬盘的闪存颗粒和缓存芯片闪存颗粒简介SSD的性能不是单纯靠主控决定,使用不同的闪存颗粒也会影响实际性能。很多山寨SSD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低速的闪存颗粒,造成SSD性能低下,实际使用并不比传统机械硬盘快。甚至还由于生产做工差,容易造成SSD不稳定、用户数据丢失等问题。SSD架构示意图接下来小编就为你一些闪存颗粒和缓存的常识。主控芯片旁边是缓存芯片,SSD和传统硬盘一样需要高速的缓存芯片辅助主控芯片进行数据处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有一些廉价SSD方案为了节省成本,省去了这块缓存芯片,这样对于使用时的性能会有一定的影响。而固态硬盘的闪存颗粒主要有SLC和MLC,目前运用最广泛的为MLC。 SSD内部结构图SLC全称是单层式储存 (Single Level Cell),因为结构简单,在写入数据时电压变化的区间小,所以寿命较长,传统的SLC NAND闪存可以经受10万次的读写。而且因为一组电压即可驱动,所以其速度表现更好,目前很多高端SSD都是都采用该类型的Flash闪存芯片。MLC全称是多层式储存(Multi Leveled Cell),它采用较高的电压驱动,通过不同级别的电压在一个块中记录两组位信息,这样就可以将原本SLC的记录密度理论提升一倍。作为目前在SSD中应用最为广泛的MLC NAND闪存,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更高的存储密度换取更低的存储成本,从而可以获得进入更多终端领域的契机。不过,MLC的缺点也很明显,其写入寿命较短,读写方面的能力也比SLC低,官方给出的可擦写次数仅为1万次。SSD所使用的NAND颗粒是有写入寿命的,主流的SSD均使用价格较为便宜的MLC架构颗粒,擦写寿命大概为次,而高端的SLC则有10万次的擦写寿命。不过用户大可不必担心,因为SSD在设计时就会用到平衡计算的技术,称为wear-leveling(平均损耗技术)。该技术会平衡计算写入次数,那也就不会出现容量越用越小的情形,因为使用了平均损耗算法的NAND颗粒几乎不会出现单一NAND颗粒被写爆的情况。影响SSD性能除了闪存颗粒的不同,还分有厂家同步异步。Intel同步、镁光同步就比Intel异步、镁光异步要好,还有些SSD会采用三星异步和东芝同步颗粒。使用异步、同步也会对SSD的性能有所影响。下面简单介绍下如何区分同步、异步颗粒。同步和异步闪存颗粒都是同一家生产线上下来的,颗粒的品质优劣才有了同步和异步的区分。简单来说,异步颗粒是在原厂检测中,无法通过所有最严格的测试,在性能降低后,只能跑异步模式,不能再跑同步模式,而其他方面的质量测试都能通过,原厂依然判定其为合格产品,这就是异步颗粒。 Intel同步颗粒同步:英特尔生产的后三位是ME1(11年后生产的)、ME2/ME3的MLC颗粒、美光生产的后五位是CBAAB的MLC颗粒(支持同步和异步)。 镁光异步颗粒异步:英特尔生产的后三位是ME1(10年生产的)的MLC颗粒、美光生产的后五位是CBAAA的MLC颗粒。什么是缓存?&缓存&,单纯的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延缓存放。简单的说,&缓存&是为了平衡高速设备和低速设备之间的速度差异而存在的。它的作用是让低速设备尽量的不拖高速设备的后退,在SSD中运用缓存芯片也只能做到&尽量&减少这种现象,而不能达到100%的准确运算。SSD上的缓存一般都是1或者2颗DRAM颗粒构成,起到数据交换缓冲作用。像OCZ最新的VTX4则在PCB面板两面各焊接一颗256MB的缓存颗粒,三星830系列拥有自家生产的单颗256MB DDR2 SDRAM缓存颗粒。 三星830缓存芯片一个SSD是否有缓存这样的设计,往往是厂家根据产品定位和用途做决定的,一般一些入门级或者低速SSD,在设计上就不一定考虑缓存方案,而一些高速SSD,由于数据交换量大,就会考虑设计缓存,用于提高产品的读写能力。通常带有缓存的SSD在价格上或比不带缓存的略高一些,虽然SSD带缓存读取小文件的速度会快些,但对SSD来说,快的太有限了。单纯的从反应速度来说,SSD的反应速度一般都在0.2毫秒以内,不比缓存慢。所以带缓存对读取速度的提升,几乎可以忽略。 OCZ VTX4缓存芯片总的来说,影响SSD的性能的主要还是主控芯片和闪存颗粒,不同的闪存颗粒,读写次数也不一样,读写次数也直接影响SSD的寿命。面对SSD速度大幅度提升,已经能够实时的处理数据,缓存在提升SSD速度方面影响并不太大,所以依据缓存大小来判断SSD的速度是不科学的。120GB和128G为什么有这个8GB之差?选购SSD是一件很郁闷的事儿,尤其是看包装盒上那些可怜巴巴的容量标签。很多消费者都会比较愤怒:为什么SSD在Window下显示的容量与SSD外包装上标称的容量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明明买的是一块128GB的固态硬盘,在Windows下可以使用的也就是100多个GB了,这不是坑爹呢么?还有为什么有的厂家生产的是128GB,而有的厂家则为120GB,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差别呢?抱有这样心态的朋友们请稍安勿躁,其实这些问题就是以前我们提及很多次的&over-provisioning&预留空间。预留空间一般是指用户不可操作的容量,为实际物理闪存容量减去用户可用容量。这块区域一般被用来做优化,包括磨损均衡,GC和坏块映射等等。预留空间一般可以视作三个等级。预留空间的三个等级首先SSD容量会有固定的7.37%损耗。这个数字是如何得出的哪?我们知道机械硬盘和SSD的厂商容量是这样算的,1GB是1,000,000,000字节,即10的9次方,但是闪存的实际容量是每GB=1,073,741,824,即2的30次方,2者相差7.37%。所以说假设1块128GB的SSD,用户得到的容量是128,000,000,000字节,多出来的那个7.37%就被主控固件用做OP了。其次是来SSD自制造商的设置,通常为0%,7%和28%等等。SSD制造商会根据自己的闪存颗粒品质,质保年限,或者是真对的市场阶层进行设置。打个比方,对于128G颗粒的SandForce主控SSD,市场上会有120G和100G两种型号卖,这个取决于厂商的固件设置,这个容量不包括之前的第一层7.37%。另外,如果是针对企业级市场,那么预留的空间就要更大。如果针对的是廉价的消费级市场,那么为了讨用户欢心,也许就预留的少一些,甚至不做预留。 常见的128GB和120GB的固态硬盘有的用户在硬盘容量上总会觉得不够用,硬盘总是趋近于满满的,有时候就会抱怨SSD的容量少了,责怪厂家坑人。其实在存储方面,不管是SSD还是其他的硬盘,总会有这些不可使用的空间。预留空间虽然让SSD容量小了,不过这样能够防止写入放大,保证SSD的耐久和可靠性,提高SSD的读写能力。使用固态硬盘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1.安装系统注意事项现在一般的系统都是WIN7,安装时使用WIN7自带的分区工具进行分区就会自行对齐,不需要用户干预,也不要使用其他任何软件事先对SSD分区,不过在安装系统时注意一定开启AHCI模式,在主板BIOS内开启AHCI模式。因为AHCI中的NCQ特性对SSD至关重要。使用WIN7系统,自动开启TRIM支持。开启TRIM一般需要SSD、主板芯片驱动、系统同时支持才可以,现在的SSD和最新的驱动基本都支持,但系统方面,强烈建议使用Windows 7操作系统。不要使用老旧过时的WinXP系统以及服务器系统(不支持TRIM)。2.不要频繁对SSD进行擦写 进行擦写的影响闪存的特性就是需要先擦除之后才能再次写入数据,其中的NAND闪存已经预先擦除干净,因此数据可以直接写入,无需完成数据清除这一步,这时数据的写入速度非常快;随着时间的推移,SSD中从未使用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少,很多时候必须先擦除闪存中的数据然后再写入,因此其性能就会明显下降。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微软和SSD厂商都做了很大努力,例如Trim、垃圾回收机制等等,而且反复的擦写闪存,对其寿命也会有损害,很多的SSD都标有闪存的擦写次数,所以尽量不要频繁的进行写入操作。3.不要跑过多的测试软件不要跑太多的读写测试软件,这些软件都突出SSD的多QD(多任务)性能,对日常使用来说没有多大意义。而且跑的次数多了,对SSD会造成磨损。4.不要使用碎片整理 禁用碎片整理碎片整理是对付机械硬盘变慢的一个好方法,但是完全不适用于SSD,前面已经提到过,闪存颗粒都是有固定的擦写次数的,每次的磁盘整理都是对SSD寿命的缩减。5.分区问题尽量对SSD少分区,这关系到固态硬盘的4K对齐,首先分区过多容易造成浪费的空间越多,另一方面分区太多容易导致分区错位,在分区边界的磁盘区域性能可能受到影响。最简单地保持&4k对齐&的方法就是用Win7自带的分区工具进行分区,这样能保证分出来的区域都是4K对齐的。6.对SSD保留足够剩余空间SSD存储越多性能越慢。而如果某个分区长期处于使用量超过90%的状态,SSD崩溃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所以及时清理无用的文件,设置合适的虚拟内存大小,将电影音乐等大文件存放到机械硬盘非常重要,必须让SSD分区保留足够的剩余空间。7、及时刷新固件&固件&如同主板上的BIOS,控制SSD一切内部操作,不仅直接影响固态硬盘的性能、稳定性,也会影响到寿命。优秀的固件包含先进的算法能减少SSD不必要的写入,从而减少闪存芯片的磨损,维持性能的同时也延长了SSD的寿命。因此及时更新官方发布的最新固件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能提升性能和稳定性,还可以修复之前出现的bug。15款参测固态硬盘外观一览这次参与测试的SSD有Intel、三星、OCZ、威刚、博帝、金胜、影驰、金速、海盗船、PNY、BIWIN、金士顿,总共15款SSD。这些都是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120/128GB的SSD,接口均为SATA3高速传输接口。参测产品简单参数和报价 Intel 330和Intel 520 OCZ AGILTY4和OCZ VERTEX 4 威刚SP900和威刚SX900 三星830系列和博帝野火系列 PNY 128GB固态硬盘和金速固态硬盘 金胜固态硬盘和海盗船固态硬盘 影驰Laser GT 120GB和金士顿SH100S3/120G BIWIN固态硬盘以上这些产品就是这次小编要测试的SSD,这些SSD都是2.5寸标准外形,基本以SF-2281主控为主,符合时下SSD的主流产品。参测SSD拆解简介:OCZ和Intel看过前面参测SSD的外观展示,接下来让大家看看这些产品的内部结构。这次参与测试的SSD基本以Sandforce、Indilinx、Samsung主控芯片为主。OCZ& VTX4 OCZ VTX4 主控芯片 OCZ VTX4 缓存芯片 OCZ VTX4 闪存颗粒OCZ AGT4 &OCZ AGT4主控芯片 OCZ AGT4缓存芯片 OCZ AGT4闪存颗粒在4月份发布了第四代Vertex 4 SATA III SSD 系列固态硬盘新品。这个系列属于OCZ的高端固态硬盘,专门为高端玩家和存储发烧友设计,采用自主研发的Indilinx Everest 2,并且使用同步NAND Flash MLC颗粒,传输接口SATA 6Gb/s,尺寸2.5寸,在性能上特别突出。而OCZ AGT4性能上就没新出的VERTEX 4强了。Intel 330系列
Intel 330系列 Intel 520系列闪存颗粒Intel 520系列 Intel 520主控芯片 Intel 520闪存颗粒从PCB上可以清晰看到,Intel 330采用的颗粒和520系列是完全一样的&同步ME2 &,主控芯片也都采用的是Sandforce主控芯片,没有采用自家研制的主控芯片,在性能上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大品牌的效果。参测SSD拆解简介:威刚、博帝、海盗船威刚 SX900威刚SX900/128GB固态硬盘搭载SandForce 2281控制器并取消二级OP的固态硬盘产品,将7%的硬盘容量还给用户,闪存颗粒的型号为29F16B08CCME3的闪存(单颗容量为16GB)来自英特尔和美光合资工厂的A级闪存。 威刚 SX900主控芯片 威刚SP900 闪存颗粒威刚 SP900 威刚SP900主控芯片 威刚SP900闪存颗粒威刚 SP900拆解后,PCB的正反面分别有8颗来自镁光的闪存颗粒,单颗容量为8GB,总共16颗NAND组成128GB容量,和之前的产品一样,采用了主流的SandForce主控方案。博帝野火系列博帝Wildfire固态硬盘PCB正面,带有8颗东芝闪存芯片;背部是SandForce出品的SF-2281VB1-SDC主控芯片。 博帝野火系列主控芯片 博帝野火系列闪存颗粒海盗船F120GBGT-BK 海盗船F120GBGT-BK主控芯片 海盗船F120GBGT-BK闪存颗粒海盗船F120GBGT-BK同样采用的是SandForce出品的SF-2281VB1-SDC主控芯片,和博帝不同的是,闪存颗粒采用的是镁光同步,编号为:29F64G08CBAAB。参测SSD拆解:三星、BIWIN、金胜、金速三星830系列三星830系列并不像其他SSD那样用螺丝固定,它是用暗扣的,所以拆开外壳的时候很可能就会造成永久性破坏。小心打开后,这款固态硬盘采用绿色PCB面板,正面为一颗三核Cortex A9系列ARM处理器,代号为S4LJ204X01-Y040。主控芯片旁边的为256MB的DDR2 DRAM缓存芯片,工作频率为800MHz。同时使用了8个存储模块,总共128GB,单个为16GB。PCB背面就只有布线。 三星830系列主控芯片 三星830系列缓存芯片 三星830闪存颗粒BIWIN elite a816 BIWIN elite a816主控芯片 BIWIN elite a816闪存颗粒BIWIN elite a816主控芯片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的SandForce SF-2281VB1-SDC方案。这款SSD配有16颗Micron(美光)NAND Flash颗粒,编号为&MT29F64G08CFACA&,总容量共有128GB,但保留了8GB作为磨损预留和缓存,所以使用容量为120GB。金胜E 金胜E主控芯片 金胜E闪存颗粒金胜E 采用的是SF-2281VB1-SDC主控芯片,闪存颗粒为Intel同步MLC。金速 KF2510MCF 金速 KF2510MCF主控芯片 金速 KF2510MCF闪存颗粒金速KF2510MCF采用SandForceSF-2281顶级主控芯片,搭载基于NAND FLASH技术的MLC闪存,具有高稳定性和高性能读写的特点。参测SSD拆解简介:影驰、PNY、金士顿影驰Laser GT 120GB影驰 Laser GT 120GB固态硬盘采用8颗采用TSOP封装同步MLC NAND闪存芯片,工艺制程为25nm,其编号为&29F16BO8CCME2&,擦除次数可达5000次。 影驰 Laser GT120GB主控芯片 影驰 Laser GT120GB闪存颗粒PNY SSD9SC120GEDE PNY SSD9SC120GEDE主控芯片 PNY SSD9SC120GEDE闪存颗粒PNY SSD和许多SSD一样采用的是SandForceSF-2281主控芯片,Intel同步颗粒,并没有配备缓存芯片。金士顿SH100S3/120G 金士顿SH100S3/120G主控芯片 金士顿SH100S3/120G闪存颗粒金士顿SH100S3/120G主控方案采用了SandForce第二代SF-2281的成熟主控,在闪存颗粒方面,金士顿SH100S3/120G采用了Intel出品的MLC NAND闪存颗粒,正反两面各装有8颗单颗容量为8G,编号29F64G08ACME3,并留有8G作为预留空间。测试平台以及如何看测试成绩测试平台介绍这次测试的平台运用的是华硕 P43SJ笔记本电脑,华硕P43SJ搭载英特尔酷睿i5 2450M双核处理器,配置4GB内存、750GB硬盘和GT520M入门级独立显卡,兼顾了商务办公与日常游戏娱乐,是定位中小企业商务笔记本较为常见的配置。 参测产品与平台华硕 P43SJ笔记本电脑(硬件平台)参数名称参数规格处理器英特尔酷睿 i5-2450M内存1&4GB DDR3-1333显卡NVIDIA GeForce GT 520M (1GB)操作系统Windows 7旗舰版 64位&软件平台测试软件AS SSD BenchmarkCrystal DiskMarkATTO Disk BenchmarkHD TachHD TuneFastCopy在测试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测试硬盘常用的Crystal DiskMark、ATTO Disk Benchmark、HD Tach等软件。最后进行实际的日常运用来对这两种硬盘的性能进行对比。如何看测试数据相信大家看很多电子产品的评测文章也看多了,SSD方面的评测也耳熟能详。但是有些数据的显示,大家也不是太明白,如果我们不清楚软件如何测出成绩,很难正确理解测试成绩的来龙去脉,小编在这里以AS SSD Benchmark为例为大家介绍下如何看测试成绩。 AS SSD Benchmark测试软件首先是持续测试(Seq),AS SSD会先以16MB的尺寸为单位,持续向受测分区写入生成1个达到1GB大小的文件,然后再以同样的单位尺寸读取这个,最后计算平均成绩而给出结果。测试一完毕,测试文件会立刻删除。 Seq再来是随机单队列深度测试(4K),测试软件会以512KB的单位尺寸生成1GB大小的测试文件,然后在其地址范围(LBA)内进行随机4KB单位尺寸进行写入及读取测试,直到跑遍这个范围为止,最后同样计算平均成绩给出结果。由于有生成步骤,本测试对硬盘会产生一共2GB的数据写入量。本测试完毕后,测试文件会暂时保留。 4K单个队列到随机64队列深度测试(4K-64Thrd),软件则会生成64个16MB大小的测试文件(共计1GB),然后同时以4KB的单位尺寸,同时在这64个文件中进行写入和读取测试,最后依然以平均成绩为结果。本步骤也同样产生2GB的数据写入量。本测试一完毕,测试文件会立刻删除。接着是数据存取时间测试(Acc.time),软件会以4KB为单位尺寸,随机读取全盘地址范围(LBA),写入则以512B为单位尺寸,随机写入保留的1GB地址范围内,最后以平均成绩给出结果。获得以上的成绩后,AS SSD还会依据其公式计算得分,但AS SSD的分数,并没有很强的代表性,小编建议大家不需要关心。只要清楚以上8个成绩就足够了。以上主界面的几个测试,完整测一次会产生共5GB的写入量,因此没必要,建议大家不要随便跑。 压缩率测试AS SSD的压缩率测试,这个测试是针对主控使用了压缩功能的SSD而设的,通过不同可压缩比率的测试文件来获得压缩性能曲线。压缩测试也会生成1GB的测试文件,所以会产生共2GB的写入量。 文件复制测试最后还有文件复制测试,其中ISO测试是复制2个大文件的速度。(300MB和800MB各一)。Program测试是复制由许多小文件组成的典型程序文件夹。(最小的512B,最大的70MB)。Game测试则复制由许多小文件和较大文件混合的文件夹。(512B~数十MB都有)。本测试只是在3个测试文件夹之间运行简单的复制指令,由于系统文件缓存优化的开启,所以不同版本Windows之间也会造成轻微的成绩差距。这个测试其实就等同在硬盘内复制文件。15款固态硬盘AS SSD Benchmark测试对比AS SSD Benchmark是一个专门为SSD测试而设计的软件,此软件可以测出SSD持续读写等的性能,使用此软件来测试就可以评估这个SSD的传输速度好与不好。 顺序和4K读取对比 顺序和4K写入对比 文件复制对比 总分对比在前面为大家介绍了如何看测试成绩,通过了解,对于AS SSD Benchmark测试成绩的理解比较容易。在最后评分中,金胜以850高分胜出;文件复制方面以三星和金胜表现突出;顺序和4K读取中,博帝野火在顺序读取中以482.36MB/s胜出,不过在4K读取方面只取得中等水平。15款固态硬盘CrystalDiskMark测试对比CrystalDiskMar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硬盘性能测试软件,但测试项目非常全面,涵盖连续读写、512K和4KB数据包随机读写性能,以及队列深度(Queue Depth)为32的情况下的4K随机性能。队列深度描述的是硬盘能够同时激活的最大IO值,队列深度越大,实际性能也会越高。测试的规模大小可以进行选择,可以测试连续读写速度和随机的读写速度,这里测试规模为1000MB。 CrystalDiskMark测试 4KB随机读写对比 顺序读写对比在4K数据包传输测试中,海盗船SSD在读取方面以28.14MB/s的速度胜出,而在写入方面OCZ AGT4 128GB以52.9MB/s胜出。这一方面的测试主要考察的是SSD处理小文件的能力。CrystalDiskMark的顺序读写则是考察SSD整体性能,在这里三星830在读写方面都取得完胜,这里可以看出三星830系列的整体稳定性比较强。ATTODiskBenchmark和HD Tach测试ATTO Disk Benchmark是一款优秀且免费的磁盘基准测试软件,支持对稳定性/突发性传输速率进行读写测试,适用于常规硬盘、RAID、USB闪存盘、移动存储卡等产品的读写性能测试。在这里主要测试SSD主控性能,在理想状况下SSD能达到的最高读写速度就是主控能力的上限。 ATTO Disk Benchmark测试软件 ATTO Disk Benchmark测试对比ATTO Disk Benchmark测试中,所有的SSD在读取方面都能达到主控官方标称的速度,这次参与的三大主控在读取方面都相当优异。采用Indilinx主控方案的OCZ SSD在写入能力要比较差。Samsung主控方案的三星830 128GB的写入也徘徊在300MB/s左右。 HD Tach测试 HD Tach测试对比HD Tach速度测试不依赖于文件系统,曲线成绩基本相当于硬盘内部传输速率测试。体现的是很理想化的硬盘速度,其外延部分大约是磁盘性能表中buffer to disk项目的反映,而真实应用中,极少有机会达到这样的高度。小编在HD Tach测试采集的是平均读取速度,Sandforce和Samsung主控方案的SSD数据相差都不会太大,这里以影驰Laser GT 120GB胜出,高达397.6MB/s。而Indilinx明显落后于Sandforce、Samsung主控方案。15款固态硬盘HD Tune硬盘底层测试对比HD Tune是一款磁盘性能诊断测试工具。它能检测磁盘的传输率、突发数据传输率、数据访问时间、CPU 使用率、健康状态,温度及扫描磁盘表面等。在本次测试中,采取的是在读取方面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随机读取测试。 HD Tune测试 最高和最低传输速率对比 平均和突发传输速率对比 IOPS读取性能对比HD Tune这个软件测试一般测试的为底层数据,基本上各方面的数据在这个软件出来都不算很高,不过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固态硬盘的最高、最低、突发、平均传输速率。小编感觉这些数据虽然看起来不算很高,不过非常直观。三星在这个软件中最高数据传输速率347.7MB/s,最低也能达到333.8MB/s,以这两种数据胜出。在突发传输速率测试也能很好的体现出本产品高速缓存方面是否给力。  4KB读取读取性能是SSD的强项,基本上超过8000IOPS就算达标。在这里OCZ 运用的Indilinx Everest 2主控方案,性能远超其他主控方案的SSD。15款固态硬盘PCMark 7存储测试对比PCMark 7:PCMark 7是一套针对PC系统进行综合性能分析的测试套装,包含七个不同的测试环节,由总共25个独立工作负载组成,涵盖了存储、计算、图像与视频处理、网络浏览、游戏等PC日常应用的方方面面。我们测试的是SSD,只进行了存储方面的测试。 PCMark测试 PCMark系统存储得分对比小编进行单独测试PC的存储子系统性能。测试的方面包括:Windows Defender、导入照片、视频编辑、Windows Media Player、添加音乐、应用程序启动、游戏。在PCMark7中模拟这些测试比较全面,能真实反应出系统在实际运用中的性能,十分具有参考价值。在相同主控的情况下,得分越高的,使用的闪存颗粒越好。 解压《1G多的吉他谱》 高压缩文件解压对比在解压高压缩零碎文件(1.2GB)的时候,基本上的SSD处理时间都不相上下,处理能力基本上一致。最快仅需27秒。15款SSD开机测试和实际复制文件测试开机是使用电脑的必经之路,所以很多人对开机的等待非常在意,我们看看用一个专业测试开机速度的应用软件和平时大家比较熟悉的360开机小助手一起来测试这些固态硬盘的开机速度。 WIN 7开机测试 开机时间对比在专业测试开机速度的BootRacer测试中,小编在开机的时候WIN7 启动的四叶草基本上是一闪而过,很快就到桌面显示的页面。在运用360开机小助手测试的时候,由于这个软件会在系统中占用开机时间,所以测试出来的结果都在21秒上下。相对于小编平时用的机械硬盘电脑开机快了将近一倍。FastCopy是个小巧的文件/目录拷贝工具,其功能强大,性能优越,能充分挖掘文件系统和硬盘驱动器的能力,并且支持计数和计时。本次运用的是同一硬盘模式复制。 FastCopy测试 复制文件测试对比这里使用两个目录来进行测试:第一个是包含46718个零碎文件总计容量为1212.7MB的&1G多的吉他谱&目录,最快的为威刚SP900,仅用时34.09秒,基本上SSD传输速度都在60秒以内,速度上还是非常不错的;第二个是包含4个文件总计容量为12.4GB的&赛德克巴莱&目录,最快的为金胜,仅用时62.18秒,金胜SSD在处理零碎文件的时候表现也不错。威刚SP900在这实际运用中,和其他SSD相比,比较两极化。写在最后 SSD测试总结经过一系列的技术解析和实际的横向测试,我们终于可以做一些总结了:在这次横评中,拥有SandForce主控的SSD明显优于使用Indilinx、Samsung主控芯片的OCZ SSD和三星830系列SSD。不过拥有缓存的这两家SSD,在整体性能上也不甘示弱。同样在搭配闪存颗粒的同步异步区别也影响了SSD的性能,采用异步闪存颗粒的显然没有采用同步闪存颗粒的SSD表现那么突出。 SandForce Indilinx、Samsung小编认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产品,每种产品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在选购SSD的时候,不要盲目的相信大品牌,也不要盲目的追求便宜。本次测试中,Intel的330系列和520系列表现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突出,诚然大品牌在技术上和固件方面确实做得不错,不过主要表现SSD性能的还得看主控和闪存颗粒。 SSD太过便宜的SSD也许在缓存上或者固件上偷工减料。目前在淘宝上充斥着各种各种的廉价SSD,这些廉价的SSD存在着各种各种的问题,特别是稳定性无法保证,容易发生数据丢失、电脑死机、蓝屏等现象,可谓是SSD有价数据无价。也不是说廉价SSD就不能购买了,对于一些囊中羞涩的用户,只是为了体验SSD的快感,进行游戏娱乐而不储存重要资料,不防可以尝试。在探讨完SSD的主控、闪存颗粒、以及一些性能的对比后,小编也没有得出最好的产品,数据跑分并不代表一切,实际运用最靠谱。在测试数据中,有许多SSD在跑分和实际运用中表现相当出色,例如金胜E在许多跑分数据表现特别抢眼,可是在实际运用中也并没有占有多大的优势。对于大众用户来说,不管哪种SSD在使用过程中都感觉不到不同的SSD之间区别到底哪里不同。所以小编认为选购SSD性价比最关键。 参测SSD目前电商报价下面为大家推荐几款这次参与测试的SSD:三星830系列、OCZ VTX4、金胜 E、金士顿SH100S3/120G。 三星830系列推荐理由:三星830采用自己的主控与三星异步颗粒,虽然为异步,不过其采用Toggle DDR标准的NAND芯片,这种芯片可以在DQS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各传输一次数据,效率翻倍,因此即便仍是异步模式其接口速率也同样可以达到133Mbps,表现和Intel差不多。和其他拥有Sandforce主控方案的SSD相比,三星830配有缓存芯片和固件升级,在整体性能和寿命上提供了一定的保障,目前这款SSD京东售价为888元,拥有超值的性价比。购买链接:京东商城 OCZ Vertex4推荐理由:OCZ Vertex4作为第一季度上市的重要角色,OCZ Vertex 4除了拥有自主创新主控以外,在固件优化后能使其性能倍增,在同级别容量产品中,很容易的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不过在这次测试中,没有对OCZ Vertex4进行固件升级,在测试数据中表现并不是很靠前,但是也不能否认这款SSD拥有的强大性能。购买地址:京东商城 金胜 E推荐理由:金胜这次参与评测的SSD都不用小编多说了,在许多项测试中表现都特别突出,在没有拥有缓存芯片的情况下还能在各种测试中名列前茅,可想而知这款SSD表现有多&快&。不过这款SSD是金胜公司定位高端的产品,价钱在千元大关之上,如果消费者不差钱的话可以考虑它。购买链接:官方报价 金士顿 HYPERX& SH100S3/120G
推荐理由:金士顿 HyperX SH100S3/120G采用的是SF2281主控方案,综合表现丝毫不逊色于其他高端产品。隶属于金士顿HyperX高端系列的SSD,正面均有霸气HyperX LOGO而且SSD外壳极其坚固,其附送的便携移动硬盘盒、组合螺丝刀、多功能硬盘架也相当实用,这款SSD是相当出色的产品。也是这次推荐中最贵的SSD,价格为1399元。购买链接:&京东商城  
本文来源:IT168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智能开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