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联系我B305黑屏怎么处理

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谈谈写作素材的应用.pdf.pdf
文档介绍:
谈谈写作素材的应用杨昌恒(贵州省望漠县平郎小学贵州兴义) 提起作文,学生往往感叹手头缺乏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手中的材料有限,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实,经过多年的学习,生活,阅读、观察、学生心中还是积存着大量的素材的。问题的真正结症是有“米”不知如何“炊”。因此,我们除了要加强对素材的积累外,更重要的是努力提高激活与运用素材的能力。1从记忆的仓库里取“米”十几来,我们读过不少书,也经历守不少书,也经历过不少事,我们找不到素材,并不是我们的头脑中没有素材,而是我们的储存比较杂乱。如果我们认真地清点一下,按照一定的条理进行一些必要的整理,我们就能顺利地根据需要从记忆的仓库里取出有用的“米”来。如《项链》中,玛蒂尔德贪慕虚荣,为了一夜风光而吃了十年的苦头,但是,她在知道事情不可挽回的时候,毅然勇敢面对困难,辛苦十年还清债务。这是我们烂熟于心的素材,可它正是我们用来证明“诚信乃人格的底线”的好材料。 2用巧妙的方法“炊”、“米”二则普通的素材,用得好,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要用好素材,一是要会化用。如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悦亲戚这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这本是写归隐这宽恕和归后之趣的,然而我们完全可以用来表现“思乡”和“亲情”等主题。二是一材多用。这就有赖于我们从多个角度发掘它的内涵。如 2005感动中国的人物王顺友,其颁奖词:他朴实得象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 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 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呵。世上最亲邮递员!我们可以用它来论述“平凡与伟大”“生命价值”、“人与已”等主题;也可以用来论述“职责与信念”、“面对孤独”、“面对艰难”等主题;也可以有来论述“忠诚”、“选择”、“受心”、“幸福的内涵”等主题。其实,我们每个人头脑里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仓库,写作素材变储存这个仓库里,就看你能不能把它们顺利地调动出来,巧妙地激活起来,恰当地运用上来。切合题意就是要求作文不偏离题意,这是作文的基本要求。本文就材料作文如何切合题意谈些写作建议。 2.1揣摩文题的内涵,确切理解题意对话题作文而言,首行要弄清话题中每个词语的内涵,包括籽面意义和隐含意义。尤其是话题中的“潜在义”一引申义,经喻义,象征义,要仔细揣摩。 2.2揣摩文题的重心抓住题目的内核重心指构成文题的语句中的关健词,包括中心语的含义,修饰语的限制与范围。对文题的重心和内核要参照所供材料或提示语来理解。如上海 2006年上海春季卷试题: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念。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的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除夕的爆竹,还是梦中的三笛? 或者,那是??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击者自拟这道题的重心是“声音”,关健句是“牵动你内心深处”。“声音”的含义题中未作明确的规定,是多义的。但根据提示语也可以析出“声音”有实的,也有虚的;有自然界的,也有内心的,还有其他的,只要你明确自己要选择哪种声音的含义,并能扣住“牵动你内心深处”来选择材料、或联想,或想象,或引申,作文就能突出文题的重心,做到切合题意。———谈作文如何切合题意 2.3揣摩文题的概念关系,全面把握题意以话题作文为例①构成话题的往往不止一个词,这些词组合起来,才是要你写的话题。如“买镜”,它是由两个词构成的动宾短语,表示一种响动,如果只抽取其中的“镜”来写,是不合题的。②这些词所代表的概念之间往往存在某种关系,要辨明关系,并扣紧“关系”行文。如 2005浙江卷的话题作文是“一枝叶一世界”,该话题暗含着的是一个关系型话题。总之,要把话题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当然,如果题目特别允许,那就另当别论了。如 2004年江苏卷话题作文“山的沉稳, 水的灵动”,其“注意”事项里指出,“话题包括两个方面”。 2.4揣摩作文的内容选择,谨防题意转移有的文题包含的核心概念往往不独立呈现完整的意义,而需要与相应的概念起来进行表述。如“享受”,往往要与“生命”、“成功”甚至“孤独“挫折”之类的词语组合组合有达的思想才是完整的。但文章写出来,我们会发现作文的中心变成了“生命”或者“孤独”,“享受”却退居次要的地位,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偏题了。纠偏的办法是始终抓住题意的核心心概念,紧紧围绕它展开思路。 2.5揣摩文章结构,在意凸现题意在题目、开头、结尾、段首这些关健处,把体现题意的文句“亮出来”,让阅卷者能清楚看到。·学术探讨· 双语学习 2007年7月?1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龙口市第一中学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作文素材的选择与运用
&&&&&&&语文写作差异弥散教学设计
浏览数:203 | 评论数:0
& & &学情分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得作文者得高考。经过高一高二两年的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多数学生在审题立意和文体结构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能按要求写出规范的考场作文,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大。但选材组材的能力差距就很大了。有的同学无论面对什么作文题,总能想到适合的素材;也有部分学生总是能用同一素材来恰当地应对不同的作文题;而更多的学生是一进考场,脑子里就没了素材。据学生反映,审好了题后,知道该写什么主题,但苦于没有材料,只好舍弃好的立意,转写一个大众化的立意。由此可见,材料的积累、选择和运用已经成为学生写作的瓶颈,急需解决。
设计思想: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师生们在思想上都很重视,但能拿出时间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的则不多。大多数老师比较重视作文审题,因为一旦审题不准,作文分数会有很大的差别;但当作文题难度不大时,决定作文生死的要素就是选材了,(例如2002年的全国卷&诚信&2009年的山东卷&见证&)。&针对学生们在选材组材上的差异,我设计了《作文素材的选择与运用》这堂课,有梯度地介绍了一些素材运用的方法,以期对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能有不同的帮助。
教学目标:(幻灯片展示)
知识与技能:1、学习如何运用课本素材。(易)
2、学习如何处理时事热点和身边小事。(难)
过程与方法:在教中学&在学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说真话、述真情的写作(做人)风格。&&&
教学重点:1、化用仿写课本素材。2、巧妙处理时事热点素材。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身边小事。
教学方法:范文导引、学练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涛声依旧》。这首歌的歌词化用了哪首古诗?
带走一盏渔火 让他温暖我的双眼
留下一段真情 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无助的我 已经疏远那份情感
许多年以后才发觉 又回到你面前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久违的你 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
许多年以后 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 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 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幻灯片展示)《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请同学谈谈对歌曲和古诗的不同感受)
流行歌曲巧妙化用古诗词,是在古诗词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带给我们一种完全不同于原诗的全新感受。&如果我们同学把这种做法用于写作,会有怎样的效果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作文素材的选择与运用》。
作文素材可以来源于课本、课外名著、社会、自己的生活。对于平日阅读量不大、语文积累较少的学生来说,最便捷的方法是从课本中选材;爱读书、常看报的学生,要大胆摈弃课本素材,而使用时事热点材料;文笔优美、善于抒情的学生可以发挥特长,以身边小事入文走煽情路线。有些同学背了很多课文,也读了不少书报,听过了许多新闻,但一进考场,脑里就空空如也,觉得自己掌握的素材都不符合题意。其实不是没素材可用,而是这些同学不会用,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运用素材的方法
(幻灯片展示)1、处理课本素材:(难度低)
(幻灯片展示)⑴、直接引用名句&&例文1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例文3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引用是最简单的一种素材处理方法,只要背熟课文即可。写作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可以用这种方法,只要平日里加强背诵就可以了。引用可以向阅卷老师展示你丰厚的文化底蕴,还可以将阅读老师带入名句所描绘的特定意境中。
(幻灯片展示)⑵化用、仿写名句:或者把名句中的好词摘录出来或者采用原名句的句式,填入新内容,表达新思想。例1:&我梦想,驱驰于塞北苍茫辽远的大漠,在猎猎的朔风中,感受长河落日的情怀;我梦想,置身于江南小桥流水的小镇,在绵绵细雨中,体味水村莺啼的情调。&有了&长河落日&&&小桥流水&&&水村莺啼&,语句增色不少,既带境又传情,富有文化底蕴。欣赏着这些句子好像还晤见了王维、马致远和杜牧。例2:&前不见青山,后不见绿水,念天地之污染,独怆然而涕下。&通过仿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对环境污染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机智幽默,发人深思。
(幻灯片展示)⑶量体裁衣&就是根据话题、主旨或内容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切入。考场命题千变万化,但有人可以利用同一素材写出不同的优秀作文。比如&苏轼&这个例子,在2007年山东卷&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中,小作者写到:&看成败人生豪迈,反转历史车轮,依稀浮现东坡&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豪情壮景,穿过世事变迁,看那张写满沧桑的脸,尽带百姓疾苦,江山社稷,这样的赤胆忠心又怎能被世人所忘?&在2007年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另一作者又这样使用这一素材&当诗人失意之时,他行走在赤壁古战场,面对汹涌的江水,他诗情迸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格调豪迈,气势奔放,境界阔壮。当大水压城城欲摧之时,诗人振臂高呼:&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这是东坡居士行走的美丽,豪放、豁达,宦海浮沉。本色不移。&同是苏轼一例,前者扣住&时间不会遗忘苏轼的为国为民的忠心&这一主题,后者扣住&苏轼在人生路上宦海浮沉而本色不移的美丽&的主题。这两例告诉我们,&材不在多,会用则灵&。&同一个素材,主旨不同,切入角度也不同。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结合修辞格,如排比、反问、比喻等,可以使用第二人称,可以用倒叙,可以从反面运用,如&假如苏轼不&&就不会&&&。
(幻灯片展示)⑷情景再现。把课本或名著中的概括性的叙述语句,运用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借助描写手法再现当时的情景。例如:&昔日王昭君走上金銮大殿时,面对几十双居高临下的眼睛,她却毫不自卑,清亮的眸子,款款的步伐,谁不从心里敬佩昭君的豪气和胆识?这是平凡的尊严,这是平凡的自豪啊!昭君昂首上殿的那一刻,如花朵灿然开放,虽然十分普通,并非金雕银塑,可那光芒,足以使所有金银黯然失色。&(2004年高考辽宁卷《平凡与自豪》)这种素材处理方法结合故事新编这一文体,效果更好。
实战演练1:这四种方法是由易到难的,请同学们就&昙花&这一作文题精选课本素材,根据个人的写作能力从前面所介绍的四种方法中任选一种或几种写一段文字。写完后大家交流。
(幻灯片展示)2、如何处理热点素材&(难度中)
热点素材是指国内外新近发生的热点事件。相较于课本素材和名著素材,运用热素材的好处是新颖而有时代感,所以是我们大力提倡的一种素材运用。学生在运用时一要注意适当尊重舆论和当下的主流观点。个人的解读如果太另类,得不到多数阅卷老师的认可,便会被认作论据不当或者思想意识不过关。二要在平日阅读中把一些长篇报道压缩成150字左右、语言精练、概括性强的可直接用于作文的材料。可按照下列示例准备:
(幻灯片展示)【热点回放】年少成名的埃蒙斯是当今男子步枪射击界少见的天才射手,27岁的他已经收获了众多的世界冠军头衔。然而,当他在雅典奥运会上最后一枪脱靶,将金牌拱手相让给中国选手贾占波后,他所表现出的只有慌乱。四年一个轮回,当埃蒙斯再次站在北京奥运会的决赛赛场上时,他似乎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成长,当他再一次带着巨大的领先优势来到了最后一枪时却不可思议地再次上演了悲情一幕,&4.4环的成绩让几乎已经到手的金牌再次不翼而飞。
【热点解读】连续两届奥运会,在同一个项目上出现几乎一样的重大失误,看似偶然实属必然。正是因为太想得到了,埃蒙斯的心理才会出现如此巨大的波动。众所周知,能够来参加奥运会的选手都是世界上最出色的选手,因此在决赛中选手们所要较量的,远不仅仅是技术战术,心理因素应该毫无疑问提升至了第一位,谁的心态更为放松,谁能将期望值降到最低点,谁就有很大希望成为最后的王者。竞技体育如此,人生也如此
【话题聚焦】较量、期望值、平常心、得与失、心理因素、偶然与必然
&实战演练2参照下列例文另选一例写一段关于&昙花&的文字。各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水平或者写一段叙述性的文字,或者写一段论证性的文字。写完后大家交流。
(幻灯片展示)参考示例:叙述:一个职位撑起他坚硬的脊梁;一声老师换来他不离不弃的守护。他&&谭千秋,在大灾面前展示大爱,那一刻,地动山摇,山河破碎,那一刻,即成国殇,在地震的瞬间,他正在讲台上讲课,他完全有机会冲出教室,获取重生的机会,但是他没有,他用自己的臂膀守护了四个学生,将他们保护在自己的身下,而自己,却承受着砖瓦的袭击。
论证:他没有在自己生存时展露头角,他只是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他不在乎是否有人关注,是否有人歌颂,他只是想尽自己的努力去保护自己的学生,用坚硬的脊梁保护了自己心爱的花朵,然后他默默零落了,但他不会因生命的终止而消失,他会成为人们心里一座不倒的丰碑,他&&最平凡的勇者,尽管零落,仍然芳香!
(幻灯片展示)3、如何精选身边小事&(难度高)
地球上布满了文明的碎片,我们身边就有。将身边琐事按考题要求编缀成文,优点是以情感人,如例文5。但这类素材因为平凡,对阅读者来说缺乏新鲜感,所以对写作者的水平要求较高,文笔不好容易写成流水账,干巴巴的没味道,所以写作能力一般者慎用此方法。处理这类素材的诀窍之一就是,抓住灵感一挥而就;没有思路不要强写;尤其不要拿别人的故事来写,要写就写自己亲身经历的,确实有真情实感甚至刻骨铭心的,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诀窍之二是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可以化平凡为神奇。其实真正的好文章都是来源于生活,平凡的生活中蕴藏着伟大的真理,一经有心人的发现,便会焕发出奇光异彩。例如09年高考作文中&一棵老槐树见证了改革开放60年来村庄的变化&选材就很好。读孙梦阳的范文《无言的美丽》。
实战演练3:扣&昙花&一文说一件身边小事。
课堂小结: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在考前先要储备好米(素材),再加上精湛的烹饪艺术,不愁做不出一桌满汉全席。
(幻灯片展示)布置作业:
必做:运用这节课所学的方法修改上次作文中的材料
选做:将范文后面的一篇新闻报道,压缩成150字左右的叙述性材料并进行&热点解读&。
附板书:作文素材的选择与运用
1、如何处理课本素材:直接引用、化用仿写、量体裁衣、情景再现
2、如何处理热点素材:尊重主流观点、压缩提炼
3、如何精选身边小事:以情感人、以小见大
该文章还没有人评论过!
师范教育处 主办 技术支持
电话:7-1017 邮箱:如何收集作文素材
如何收集作文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亦如此,平时头脑空空,临场作文哪来“下锅之米”
?作文要做到内容充实,有意蕴,就离不开一定的材料做支撑。如果平时不注重材料的收集、积累,手中的材料陈旧、贫乏,作文则不能给人新颖而充实的感觉,结果可想而知。那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如何收集作文素材呢?
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用心体验生活,这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有人认为,当今的中学生生活单调,缺乏体验,所以作文时才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这种看法有失偏颇。我们中学生并不缺少生活,也不缺少材料,而是缺少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索。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学着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从细处做起,时时处处别忘观察,点点滴滴加以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记录下来,哪怕只是一个梗概,对写好作文也是有帮助的。
例如06年广东高考作文《雕琢心中的天使》,有考生以自己的妈妈为“心中的天使”,写妈妈如何做人,如何有一颗善良的心,自己又如何以妈妈为榜样,努力雕刻自我。又如06年上海的高考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有考生写父亲手中拿了一大束红红的康乃馨来医院看“我”,样子笨拙而滑稽,当“我”问父亲“您这花是给我的?”这一问,父亲反倒有点紧张,两只手不停地换着拿花,脸上泛起了红晕,慌乱地点了点头。接下来就是父亲交代为什么要买花,将插花的瓶子洗好插上花,“憨憨地排列每朵花的顺序”,“我”被感动着,“眼泪却终于不争气地流了一满脸”。这两篇作文都取材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内涵丰富,人物心路历程清晰可见,一些细节描写尤为出色。
我们根据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和亲身经历过的题材所写出的文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其中对亲身感受的内容写得十分具体,而从其它角度写出的文章则显得略有些淡薄。其原因关键在于亲身经历过的,有真情实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和事,值得我们去观察和了解。如亲朋好友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穿着打扮,为人处世,性格情趣等等。举例而言,在观察周围同学时,你会发现,同样是中学生,由于生活地域的不同,性格特点就有不同;由于经济状况的差异,生活方式也不一样。这些同学的性格特点、为人处事方式、语言风格等,均千差万别。总之,他们身上折射出各种闪光点,本身就是一个材料宝库,关键看你是否做了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也是写作的源泉。我们应该学会观察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去发现,去感悟,这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留心观察当今时代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把握时代的脉搏,收集新鲜材料。
高中生随着高考压力的日益繁重,看的课外书少了,关注的周边信息少了,了解到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少了,这样体现在我们作文中的材料也少了,特别是较新鲜,有创意,能打动阅读者的材料几乎不见了。而我们常说的作文创造性体现在内容上不单是观点新,同样重要的是用新颖的材料去陈述、去烘托有创意的观点。因此,建议同学们要“两耳多听窗外事,一心要读时事书”。虽然时间短,任务重,材料的积累工作我们仍然一刻也不能放松。我们作文要迎合阅卷老师的口味,人之常情,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有一颗关注国计民生的心,都有一片了解国际时事的热情。不难发现以开阔的眼光,思辩的意识讨论现实社会问题的作文往往能得高分。
例如:由于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一些城镇的职工在经受了下岗的阵痛后,改变了就业观点,找到能较好发挥自己的特长的职业,重新上岗。针对这种情况,一位学生经过仔细观察重新上岗职工的精神面貌,体察重新上岗职工的心理状态,了解重新上岗职工的工作状况和新的生活方式后,在作文中这样写道:“下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下岗’。我妈妈敢于正视现实,迎难而上,面对生活的挑战,她不怨天忧人,更不悲观失望,而是寻找机遇,用做个体户再就业的方式,为自己开辟一条光明大道。我要为她鼓掌,我要为她喝彩。”这位同学因为深入生活,细心观察,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形成了独特的看法,所以写出了真实感人的文章。
又如,06年的一篇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中,考生很好地引入了05年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李春燕等人的事例。“因为爱,洪战辉成了家喻户晓的感动中国的青年,他用平凡而朴实的行动,把自己“雕琢”成一位有爱心又充满责任心的“天使”。他不因贫穷,不因父亲是精神病患者,而丢弃父亲抱养的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他带着“妹妹”上大学,他不愿意接受捐助或施舍,他吃苦耐劳地挣钱,替父亲负起家庭的责任。穷困算不了什么,苦难也只是一种磨练。只要还有爱,天使为什么雕琢不出来呢?” “为了乡亲们的健康,她常常免费为付不起药费的病人治病。丈夫劝她离乡进城打工去,可她舍不得离开需要她治病救命的乡亲。乡亲们感激她。李春燕用爱雕琢出心中的天使,她是苗乡的天使,也是感动全中国的天使。”
我们要想在这方面有所收获就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多留心一下周边的人、物、事,多关注报刊、广播、电视上的人、物、事。如:身边涌现的新鲜人物,新鲜人物做出的新鲜事情,人们的反映,你的评价等;如:环境问题、腐败问题、大陆和台湾关系、春节台商包机、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国际上印度洋海啸、恐怖活动、巴以问题、中东战争与和平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课间有时间有能力去关注的。我们生活中缺乏的是一种发现的意识与精神,我们的时间不容我们去慢慢培养这种意识,我们必须现在就做起。
阅读课外书籍,借鉴别人文章中的典型材料也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
同学们在作文时,尤其在写议论文时,总会感到论据欠缺,因而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分数不高。改变这种状态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文章中恰当地引用一些材料,如古代诗文名句、名言警句、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等。平时注意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作文时才能够信手拈来。积累的材料越丰富,选材越能称心如意。选定的材料,有的在文章中要保持原样,如引用古代诗文名句、名言警句等;有的则须加工改造,即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有的同学写议论文时,总怕道理说不清楚,便罗列很多材料作论据,其实,论据多并不等于理由充足。只有材料典型,才能有力地说明论点,使论点鲜明突出,有说服力。例如:
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就无法做出这样的举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人们对高尚品德和气节的追求与向往。(可用于
“品德与气节” 等话题)
2.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故事。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贪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的表现。(可用于 “骨气”、“人格和国格”
3.“提灯女郎”南丁格尔的故事。19世纪中叶,护士地位低下。出身名门的南丁格尔决心以身作则,改变这一现状,自愿当了一名护士。 1854年,英、俄在克里米亚开战,南丁格尔亲自奔赴前线。她替伤员清洗、消毒、包扎、按时换药、改善伙食,还经常跪在地上擦洗地板,洗涤带血的衣裤。每天晚上她都要提一盏灯,在4公里的巡诊线上,挨个查看病情,给伤员唱歌,送去安抚和爱心,从无间断。为此,她经常工作20小时以上,累得头发掉光仍然坚持不懈。由于她的努力,伤员的死亡率从60%降为0.3%。后来,直到英、俄停战,最后一名士兵离开战场,她才回到家园。回国后,她又把英国人民为奖励她而募捐的5万英镑悉数拿出,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她还著书立说,为现代护理学的创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鉴于此,国际红十字会在她逝世后,将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英国人民为她立起了手持油灯的巨型铜像,“提灯女郎”南丁格尔被称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人”。
南丁格尔奉献出了自己的时间与爱心,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对护士的看法。由此可见,个人的力量并不微小,关键看你愿意付出多少。(可用于“牺牲与奉献”、“如何正视自己的工作”
善用课文内容作论据,这是一条既方便又实惠的积累素材的途径。
事实上,在我们学过的课文当中,有不少人和事可以信手拈来,恰当地运用到我们的作文当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同学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一既方便又实惠的积累素材的途径。很多高考满分作文的考生都巧妙地引用了课本材料。例如:
04年广东高考作文《语言与沟通》:“语言,有时是化解误会的良药。赵国的大将廉颇妒忌被赵王器重的蔺相如,扬言要使他难堪,而蔺相如却处处避免与之发生冲突,众人不解,蔺相如的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道出了他的用意。这句话亦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蔺相如的偏见,他负荆请罪,最终与蔺相如成为刎颈之交。蔺相如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化成了一座桥梁,使两位大臣的心得到沟通,使廉颇了解到蔺相如高尚的人格。可见,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通过语言,许多误会得以消除,不少心灵的隔阂能被冲破。”
04年重庆高考作文《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很多类似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例如: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需要不懈地努力奋斗。
老子告诉我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李贺虽只活到27岁,但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他的成功在于积累。他随身携带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将纸片拿出来整理。这样就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最终成为一位著名诗人。&(可用于“积累”话题)
2.苏武牧羊。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群为伴。即使在天寒地冻、衣食具缺的北海,他也始终不肯放下象征国家尊严的汉节。19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不畏强暴,忠贞爱国,宁死不降是苏武忠贞的集中体现。正是如此,他才成为几千年来爱国尽忠的典型代表,世人效仿的楷模。(可用于“爱国”、“忠贞”话题)
3.屈原投江。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峰,绝妙的音乐、多是悲壮的旋律。而高尚的情操,却在壮烈的牺牲中。屈原面对楚国上下昏庸,郢都破灭,没有卖国求荣,而是凭着一颗“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忠肝义胆,与楚国共存亡。他将国家兴衰置于自己得失之上,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爱国志士,鞭挞着卖国之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屈原投江是一曲壮烈的悲歌,一捶击破昏暗的响鼓,一声震撼历史长河的惊雷,屈原是矗立于人类心中的永远丰碑。(可用于“爱国”话题)
不仅要在语文学习中积累材料,还应学会从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学习中积累材料。
总之,要写好一篇作文,不能凭一日一时的功夫。既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能力的培养,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材料的积累。做一个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就不愁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但愿同学们都做有心人,都能写出自己满意别人欣赏的佳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机后电脑屏幕黑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