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平台英雄联盟走向衰落落,国内平台还有多少空间

P2P凉了:海外平台走向衰落,国内平台还有多少空间?-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P2P凉了:海外平台走向衰落,国内平台还有多少空间?
来源:QQ快报 &责任编辑:小易 &
P2P备案渐行渐近,整个行业都弥漫着焦灼的气息。最近一段时间,上海、广州、江西、福建等地相继下发了P2P备案验收相关文件,尽管有些还是征求意见稿,但是距离正式文件的出台也并不遥远。根据公开信息及此前媒体披露的资料显示,相关备案细则包括但不局限于去风险备付金、日后新设平台原则上不予备案、10亿以上的平台由省金融办+省银监局进行双验收等内容。年前见了不少还在P2P行业里的朋友,尽管大家都表示已全力以赴,但似乎谁也没有十足的信心。按照这些朋友的说法,就已经出台的备案细则而言,要求之细、规则之严,超乎想象。更让大家不安的是,这些规则并不利好那些规模大、历史久、名气大的平台。我也耳闻过几份备案名单,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不少原本以为胜算较大的平台却榜上无名。这段时间,跟不少P2P从业者讨论备案的结果,以及后续的影响,大家都感到非常迷茫。转型、出海都是后话,能否活下来还要打一个问号。如果没有通过备案,挤兑、流动性危机等一触即发,不知道有多少公司做了应对预案。一直都有一些乐观的声音,说只要能通过备案,获得许可,那便是拿下了一个类牌照的稀缺资源,前景可期。但是,事实真的如此么?退回到中介形态,收敛起隐性费率,P2P还有多少商业空间?如果说国内的P2P行业陷入低潮,与监管收紧相关,那么一度被视为P2P发展范本的美国,情况就更令人唏嘘了。21日盘后,Lending Club公布2017年第四财季业绩报告,随后股价开启下跌模式。截止到美东时间2月28日收盘,LC股价跌至3.15美元/股,市值不足13亿美元,约为其上市后股价巅峰时市值的十分之一。Lending Club的惨况并非孤例,On Deck较上市后的巅峰时期也蒸发了近8成市值。除此之外,还有融资、上市、出售、收购牌照接连受挫的SoFi,以及几乎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prosper 等平台都已不复当初的光彩。作为一个“舶来品”,P2P在中国落地时加入了不少特有元素,比如线上线下结合,引入担保模式等等,而这些都让中国式P2P饱受争议,并且商业前景不被看好。时至今日,回头看看,那些“血统纯正”的P2P鼻祖们似乎也并没有活的更好。Lending Club刚刚公布2017年第四季报显示,公司2017财年第四财季净利润为-9200.7万美元,同比下降185.13%。全年净亏1.54亿美元,较2016年的1.46亿美元,亏损扩大。并且,2018年预计依然会有3800万至5300万美元的亏损。然而在连年亏损这条路上,LC并不孤独。2月8日,Elevate Credit公布财报,公告显示公司2017财年第四财季净利润为-1219.40万美元,同比下降175.76%;5天后,另一网络借贷平台On Deck公布财报,尽管2017年四季度净利润500万美金,但全年净亏损总额依然达到1200万美金。一个发展多年的行业找不出一家持续盈利或者盈利可期的公司,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还有一家虽未上市,但曾经凭借差异化的优质客群和商业模式而被资本市场看好,成为同行艳慕的对象。美国网贷平台SoFi在同样经历了CEO被爆出丑闻辞职之后,还经历了银行牌照申请遇阻、业务扩张计划搁浅等多重磨难。根据此前外媒报道。这位曾经资本市场上的宠儿,不得不面临股东抛售持股和卖身被拒的尴尬处境。相较于中国市场,美国的金融市场和监管体系相对完善,这对于P2P这类创新业态而言,虽限制较多但规则清晰、外部环境也相对稳定,成败皆在于商业模式本身和企业经营水平。所以,当看到以Lending Club为代表的一批P2P走向衰落,多少令人感到唏嘘。中美P2P行业双双在这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由盛转衰,当然有很多各自不同的原因,比如国内监管环境的收紧,比如Lending Club和SoFi爆发的丑闻事件,但是如果深究下去,它们的困境也有太多重合之处。比如,市场环境的变化。就在Lending Club公布四季报之后,Guggenheim将Lending Club评级从买入下调为中性,原因是个人贷款行业中,网贷企业与大银行之间的竞争正在加剧。过去几年里,高盛、花旗、富国银行等过去重度依赖公司、投行业务的银行相继加码个人信贷业务,另外,亚马逊、PayPal和Square都已经开始向他们庞大的客户群推出各种在线借贷产品,这些都会使得未来的市场环境更加严酷。国内的情况亦然,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等几乎一切有流量由用户的平台都在加码个人信贷业务。P2P薄弱的商业空间在巨头们流量、品牌、数据、资金等压倒性的优势面前显得脆弱不堪。并且,随着P2P整改的推进,包括费率标准及收取方式等愈发规范后,P2P的利润空间必将进一步收窄。当利润、规模、增速受限之后,行业的商业前景和想象空间可能也到了尽头。(编辑:杨少康)
本文相关:
- Copyright & 2018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凯弗(凯恩斯?弗里德曼)'s Blog
    近日,随着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首个代客境外理财(QDII)产品的上市,沪上理财市场迎来了自己火热的八月。凭借着7%的最高收益率,QDII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冲击着人民币理财市场。  那么,QDII究竟是如何运作的?普通投资者的机会又在哪里呢?本报将从"运作揭密"和"投资功略"两个部分进行详细的阐述,以飨读者。        正本清源说QDII    什么是QDII?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有很多银行的理财师向记者反映,目前普通投资者对于QDII的新概念还是有着几份陌生,甚至有人把"II"当成是罗马字母"2",闹出"QD第二期"的笑话出来。  其实,所谓的QDII,是国内机构投资者赴海外投资资格认定制度(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的英文缩写。它与海外存托证券(CDR)、QFII(国外机构投资者到内地投资资格认定制度)一样,是中国内地金融市场半开放条件下的一种特殊制度。2001年,该项制度由香港政府部门最早提出。  也就是说,在目前中国内地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央行、银监会和外管局一一核准国内投资者前往海外金融市场进行投资。这些所谓的合格投资者,即指在内地开业的银行、券商和保险公司,而它们依据QDII制度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发售的理财产品,便可顺理成章地称为"QDII产品"。  国内经济学界普遍认为,QDII至少有以下四大功用:一是缓解我国商业银行巨额的存贷差所蕴涵的潜在风险;二是解决国内日益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导致的资金运用压力;三是进一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四是为境内居民开辟一条投资渠道。另外也为境内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新的业务,使他们更加熟悉境外金融市场,练就为国际接轨所需的投资理财能力。  日,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6)第5号〉,对内地银行代客境外理财的投资方向和运作方式所出了详细的规定。对此,有些媒体称之为"QDII开闸令"。其实,这样解释是不全面的。比如,银行外汇理财产品早就有了,开办外汇理财产品的银行,集合外汇资金于境外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实际上已经是QDII了。保险公司亦然,保监会于2004年即出台政策,允许保险公司在境外运用外汇资金投资于一定范围内的金融工具,这实际上也是QDII(外管局局长胡晓炼语)。    事实上,央行〈5号公告〉的最大意义在于推出了"代客境外理财"这个新的概念,允许投资者购汇出境。〈5号公告〉明确提出U"批准符合条件的银行、基金公司、保险机构采取各自方式,按规定集合境内资金或购汇进行相关境外理财投资。"因此,把〈5号公告〉比作"人民币QDII的准生证",则更加妥当。    过两关、斩五将  那么,银行是怎么运作人民币QDII产品的呢?研究《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我们发现,无论中资外资,任何一家商业银行欲从事人民币QDII业务,就必须过银监会(申请业务资格)和外管局(申请购汇额度)两道关,同时完成选择境外托管人(又称二级托管人)、选择交易对手、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产品并报批、最终发售产品等五个任务。(详见下图)  第一关:在银监会方面,《办法》要求:开办代客境外理财的商业银行,应向银监会申请批准,应当是外汇指定银行,而且必须建立健全了有效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完善;具有境外投资管理的能力和经验;理财业务活动在申请前一年内没有受到中国银监会的处罚等条件。商业银行取得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后,向境内机构发售理财产品或提供综合理财服务。  目前,获得银监会QDII牌照的银行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以及汇丰银行和东亚银行的内地分行等6家国有和外资商业银行。此外,包括光大银行、渣打银行等多家股份制和外资商业银行的牌照正在申请之中。  第二关:在外管局方面,《办法》则要求:商业银行受投资者委托以人民币购汇办理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应向外汇局申请代客境外理财购汇额度。如果投资者以其自有外汇进行境外理财投资的,其委托的金额不计入外汇局批准的投资购汇额度。  迄今为止,外管局已经两次核定了批商业银行QDII的购汇额度。其中,中国银行为25亿美元,工商银行为20亿美元,东亚银行为3亿美元,建设银行为20亿美元、交通银行为15亿美元。短短一个月之内,5家银行所批准的QDII购汇额度已经达到83亿美元,超过三年来QFII所获得的72.45亿美元额度。在国内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形势下,外管局对资本流出和资本流入的迥异态度也可见一斑。  此外,选择托管人也非常重要。托管人的职责包括:为商业银行按理财计划开设境内托管账户、境外外汇资金运用结算账户和证券托管账户;监督商业银行的投资运作等。《办法》规定,境外托管人由境内托管人选择境外金融机构担任。境外托管代理人必须为不同的商业银行分别设置托管账户。  目前,这一市场的争夺相当激烈,很多外资银行纷纷上门延揽国有银行、基金和保险公司的境外托管人资格。  
作者: 回复日期: 13:35:32 
  话"QDII"·投资功略    看到这里,您或许难免要问:面对开闸的人民币QDII产品,普通投资者的机会又在哪里呢?    传统产品收益率    我们不妨先看一下传统的人民币理财市场收益率。7月24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发行了100亿元的1年期央行票据,利率达2.7961%,创下一年多以来的新高,这是1年期央票利率连续18周保持攀升态势。与此同时,市场上最新发行的1年期传统型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重新攀升至3%以上。建设银行最新一期"利得盈"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最高收益率为3.05%,主要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等级高、收益稳定、流动性较好的央行票据及企业短期融资券产品。中信银行投资于新股认购和短期债券产品,预计收益率也在4%以上。(挂钩股票或期货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更高,然而不属于同一风险层次,故此不作比较)。  工行产品解构  相比一年定期存款1.98%的税后收益率,传统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已相当可观。不过,工商银行推出国内首款QDII产品--"工行代客境外理财",则将最高收益率推至7%。其投资对象为卢森堡银行的境外结构性票据,该行在欧洲拥有150年的历史,拥有非常高的信用评级。作为一种浮动收益产品,最终实际收益取决于欧元兑美元汇率表现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等因素,年收益率最低可以保证3%,最高则可获得7%。投资者还可以选择是否付出1.3%的成本来对冲人民币升值因素。  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的陆湘锷介绍道:工行本期产品投资对象为卢森堡银行的境外结构性票据,而该票据的结构设置为国内市场上相当少见的三重收益区间模式:第一重为基准汇率上下500个基点区间;(基点是指小数点后的第四位,约等于万分之一)第二重为上限基础上再上500个基点区间;第三重为下限基础上再下500个基点区间。只要汇率波动不突破首重区间,或先突破首重区间上限并停留于二重区间,或先突破首重区间下限并停留于三重区间,都可获得最高收益率7%。  外汇专家则分析,现在国际市场普遍看涨欧元,因为欧元区可能连续加息,美元加息基本已经到尽头。所以,产品还在上浮500个基点基础上,再留出500基点的上浮空间。即以现在欧元兑美元1.28左右的汇率水平看,欧元只要不上升超过1.38,投资者照样可获得7%的年收益。而历史上,欧元自推出的7年以来,对美元的汇率还从来没有超出过1.38。因此,除非发生特别重大的战争、灾难等,对国际市场造成较大冲击,造成欧元对美元剧烈震荡上下均超过1000点,否则,客户都可获得最高收益。  模拟估算:工行本期产品的最高年收益率为7%,保底年收益率为3%,销售管理费为0.3%,年托管费为0.2%,两次汇兑成本合计约为0.4%。按6个月的产品期限折算,其实际收益最高3.5%,扣除0.8%(销售管理费0.3%+半年托管费0.1%+两次汇兑成本0.4%)的实际成本,获利可达2.7%。投资者还可以选择汇率规避型产品,只需要再减去1.3%左右的远期人民币汇率风险锁定费用即可。  适合人群:定期存款总额超过5万元人民币,6个月以内无资金需求的个人投资者,并对欧元和美元的汇价看稳。    中行产品解构  和工商银行的上柜产品不同,中国银行的首个QDII产品则采取类似开放式基金的运作模式。如同基金一样,分开放、申购与赎回。中国银行的QDII每份份额面值1元,认购价也是1元。募集对象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投资人首次认购单笔最低限额5万元,追加认购单笔最低限额1000元。虽然是准基金模式运作,但产品的认购、申购、赎回费率均为零。    作为开放式产品,中国银行的QDII账户仅上仅保留部分资金应对日常赎回需要,其他资金均转换为美元进行投资。在转换过程中,将使用结售汇、远期结售汇及调期交易等工具。其投资范围包括:政府、政府机构、国际金融组织、半政府机构债券及商业票据;美国政府资助机构债券及贴现票;商业银行债券、存单及商业票据;公司债券及商业票据;资产抵押证券及资产抵押商业票据;资产支持债券;按揭抵押证券;银行存款;可进行债券回购及出租等等。I每年至少分配收益一次,投资人可选择获取现金红利或将红利自动转为产品份额进行再投资。在开放申购或者赎回前,每周公布一次净值,此后每个开放日的次日公布净值。    模拟估算:根据中国银行QDII此次设定的业绩比较基准,其美元投资收益基本等同于3个月LIBOR(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其年化收益率目前为5.6%左右,再减去销售服务费率0.25%,管理费率0.45%,年托管费率0.2%,名义收益率为4.7%,若客户现在远期或掉期交易进行汇率风险规避,则年化收益率应该在2%以上,与3个月的央票利率不相上下。  适合人群:该产品最达的优点在于流动性极强,尤其适合机构投资者和资金充裕的企业客户。此外,由于该产品挂钩美元LIBOR,对于相信美联储还将不断加息的投资者,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此外,记者从东亚银行获悉,该行可能于8月底面市的QDII产品,将是东亚环球债券基金、邓普顿环球债券基金等四个债券基金,主要投资于不同地区金融市场的固定收入的债券或现金。不过,作为一家外资银行,在年底开放之前,东亚银行尚无可能针对内地个人投资者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    未来展望  随着QDII大门的缓缓打开,未来市场上还将出现哪些产品呢?展望未来,我们大胆预测,,市场上的人民币QDII产品也将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随着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纷纷进入加息进程,中国经济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全世界的"利息低谷"。显然,这是为避免热钱流入狂赌人民币升值,中美之间所必须保持的3%以上的利率缺口(目前为5.5%-2.25%=3.25%)。而这3%就将成为人民币QDII大显身手的用武之地。例如,在美国资本市场,目前AA评级的GE公司债年收益率为7%左右,而BBB级别的收益率更高(〈办法〉规定,QDII必须投资于BBB以上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减去1%不到的运作成本,以及人民币每年的升值幅度(2005年7月至今,外汇市场上的升值仅1.6%;上周,央行还谴责了《第一财经日报》称人民币每年升值5%的谣言。),投资者得到的实际收益还是相当可观的。    其次,由于西方意识主导的评级公司对中国经济存在着的歧视。境外市场上大量的中国政府债券和上市公司的价值都有一定程度的低估。例如,标准普尔认为:中国政府全额控股的国家开发银行的评级远远落后于新加坡政府控股的淡马锡投资(AAA),香港地区政府的主权评级居然高过其祖国中国(详见图)。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资产的评级越低,则投资回报率越高。因此,从内地走向海外市场的QDII,如果能对中国概念资产进行"价值的重新发现",则势必取得更丰厚的回报。&(字节数: 5501) [原创
15:08:32]&&    9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假设进行治理的话,测算下来的成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看来,这些年盲目追求GDP高增长,积累的环保欠账实在可观。    毋庸讳言,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绿树成荫的优美环境固然是人之所向;然而厂商要利润、政府要税收、人民要就业,合适工业项目终究还是要上马的。经济学所关注,便是界定工业与污染的合理比例,实现社会需求的最大满足,达到帕累托最优(Pareto)。对于工业与污染这一问题,现代经济学所给出最精彩解释的,莫过于1991年诺贝尔经济得主罗纳德•科斯(Coase)。    举一个例子:假设一片宁静的居民区,突然有一家工厂买了一块土地搬进来,大造污染,并影响到居民区。传统的解决方案是政府强迫工厂改造或者搬出,但这样做的前提,是政府要对污染程度作出人为主观的界定,于是居民和工厂都有可能来贿赂决策者,造成决策不准,双方总体利益下降。科斯认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由居民和工厂谈判,要求工厂付出一笔合理的赔偿金。工厂认为在赔偿要价和改造成本之间,选择其一。事实上,对于尚可忍受的污染,居民为了防止一无所获,并不会漫天要价。这样,双方权力都得到了约束;唯此,双方的总利益才得到了最大化。    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的最大意义在于指出:无论是甲方补偿乙方,还是乙方补偿己方,都不影响最终的资源配置,因为甲方和乙方可以私下交易谈判,达成对双方最优的协议。但是,科斯定理要成立,关键就是产权清晰,上例成立的要件就是居民拥有不受污染的权力,故而工厂便可赎买;若是工厂拥有排污的权力(假设先有工厂再有居民),则不妨改由居民向工厂赎买,出资利诱其改造。    中国经济之所以形成如此巨大的环保欠账,其根源恰恰就在于产权不清晰。不论是公用的林地、山地、江河湖泊,还是私用的耕地、矿藏,名义上的产权都属于国家或集体,实际上的控制权在各级政府手中,真正的收益权却依照联产承包、竞价租赁等各种不同的方式分配着;即使是同一片土地,商用、农用、村批、镇批,定价也不一致。上例若是放在中国,一方面居民没有迫使工厂改造或搬出的权力,工厂因此便可肆无忌惮;另一方面,由于土地产权并不清晰,居民也无利诱工厂改造的意愿。制约污染的两个途径都被堵死,难怪环保欠账会越来越大。    事实上,产权不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两权分离制(所有权与收益权分离)是毁坏中国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度性根源。在过去完全公有制下,厂商固然没有生产的动力,但也没有破坏环境的动力;而两权分离后,厂商只有生产的动力,却无保护资源的动力,好比一所供人租用的房子,注定损坏最严重、最迅速。山河无主,恰好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这样的制度条件下,增长就意味着破坏,高速增长就意味着高速破坏。&(字节数: 1280) [原创
15:07:34]&&公元1732年,一艘名叫“哥德堡号”的三桅木帆船从波罗第海的冰水中出发、穿越大西洋的飓风、绕过好望角的巨浪、躲着印度洋的烈日、避开马六甲海峡的海盗,历经18个月的艰苦航行抵达中国。当这些瑞典水手用他们的清澈的蓝眼睛第一次看到了来自江南的精美丝绸的时候,他们金头发下的脑袋一定不会想到:整整274年以后,将有一艘同样名字、同样款式的帆船,由自己的子孙驾驶着,远航到这个国家的经济中心――上海。        日4点36分,侠着北欧的余寒,“歌德堡”号仿古木帆船,在一片礼炮声中,停靠在了北外滩国际客运码头。瑞典王储???公主发表演说:&#多年前,古‘哥德堡’号从瑞典带来了银币,又从中国带回了茶叶与丝绸。而今天,新‘哥德堡’号承载的是中瑞两国真挚的友谊和无限的商机。今后,瑞典在中国的商贸活动将更为频繁,我们希望能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家开展更多的合作。”        的确,早在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诞生之前,18世纪的瑞典商人们就已经开始享受起“相对比较优势”所带来的巨大财富了。他们向西班牙出口木材和铁矿石、换来西班牙人从美洲专营开采来的白银,转而再向中国进口丝绸、茶叶和瓷器,运回欧洲。在那个大航海时代,环球贸易所创造的利润是惊人的,仅是1745年触礁的“哥德堡”号,虽然只有1/4的货物被抢救了出来,但其所卖得的价钱,已经使瑞典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赚到了利润,连船的本钱也捞了回来。据测算,满船所载的中国货物,价值高达200万至250万西班牙银元,相当于当时瑞典王国全部的国内生产总值。        虽然中国出口商的收入仅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持续的白银流入也成了整个康乾盛世的支柱之一。英国历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估计,16世纪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全世界的白银总产量为12万吨,其中6万吨约一半流入了中国,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刺激作用。整个江南之地,人们纷纷放弃了原来的粮食生产,转而种桑养蚕,纺丝织绸,或者是建炉烧窑,制作瓷器;在苏州和景德镇,每天夜里灯火通明,数以百计的工场和数以万计工人在加班加点,制造出口商品。这番努力创汇的景象,恐怕只有当代外贸权下放之后的温州人和义乌人可以媲美。        为什么发源在丝织厂里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竟不能象英国的毛纺厂一样,引发一场工业革命?不少经济史专家认为,产品单一、技术不足是最主要的因素。18世纪的英国,已经有了门类比较齐全、具有竞争力的工业部门:船舶、化工、煤炭、机械、纺织、冶金等等,诸多技术相继突破,工业革命也就水到渠成。相比之下,从16世纪一直到20世纪,中国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工业产品,依然还是丝绸和瓷器。各家工厂也无非是在工艺质量、印花精美、压低人工上进行低水平的竞争,虽然贸易量持续增长,但技术上的突破却寥寥无几。        即便是在今天,中国业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5年达到14221亿美元,出口在世界总份额中占6.5%,月,外贸进出口总值达795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4%,到2006年底,估计将达到1600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65%,同时还是外汇储备第二大国,每年入超千亿美元以上。然而,综观我国的出口产品,却大多依然是资源消耗型的产品,并且技术含量不高,导致价格极其廉价。例如,2004年,我国出口电风扇4.5亿台,平均每台3.8美元;打火机52亿个,平均每只0.063美元;手表9.6亿块,平均单价1美元(其中浙江省出口600万块,平均单价为0.3美元);出口鞋59亿双,平均单价仅2.5美元,不及意大利的1/3,一些省的出口单价仅有1美元;出口DVD1.3亿台,平均单价45.6美元,不及日本的1/3;出口传统照相机5600万台,平均单价5.9美元,不及日本的1/20。因此,当今中国虽然可谓是“外贸大国”,却依然还是“外贸弱国”,从16世纪延续至今的“技术不足人力补”局面依旧没有打破。        “白银贸易”的历史告诉我们,虽然康乾盛世的中国一度是世界白银第一储备大国,但是,忽视技术突破、片面追求货币净流入的重商主义“世界工场”是注定要失败的。《白银资本》里流入的6万吨银元,一方面是通过鸦片贸易、清末战争赔款等形式流了出去;另一方面,则是西方人率先发展了银行券、股票、国债、信贷等金融工具,通过不足额拨备,人为的开始“印刷黄金”,于是成倍的提高了贵金属的使用效率,而藏在中国富户人家地窖里的白银,就相当于不断地在贬值。有趣的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当中国人大比持有美元国债的时候,全球的石油、黄金、白银开始升值了。        作为此次活动的赞助商,瑞典银行主席???的一番话值得耐人寻味。他说:“瑞典银行在网上电子银行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领先优势,在上海代表处升格为分行之后,将能提供卓越的现金管理、贸易融资和外汇交易服务,并希望在中国广阔的国土上发挥电子银行的优势。”如果说,200多年以前,“哥德堡号”上的瑞典商人是那个时代最有激情和能力的环球企业家,则如今,“瑞典商业先锋”的位置被ABB、宜家、瑞典银行、索尼爱立信、沃尔沃、北欧航空等真正意义上的跨国企业所取代,所遗传的,依然是那种讲理较真、简约大方、大胆进取的商业精神;而和他们所面对的中国经济大环境,也还是那个以人力成本低廉见长的“世界工场”。        或许,这就是历史的巧合;也许,这正是现实的宿命。&(字节数: 2521) [原创
15:03:38]&&    上世纪50年代,当北京市出租车公司从熟悉城市道路的人力车夫当中选拔第一批汽车司机的时候,他们高兴地呵道:“咱祖祖辈辈靠两条腿拉车的骆驼祥子们,终于也抓上了方向盘,再也不用卖死力气吃饭了!”  50年过去了,如今这座城市里却有越来越多的司机,熄灭了他们赖以为生的发动机,重新蹬上了前辈们放弃已久的三轮车。    “开出租不如蹬三轮”是目前北京以及全国很多城市里的一大奇特现象。一般来说,出租车司机开上15个小时,能收入600元左右;而载着游客逛旅游景点的三轮车夫,一天拉上十个客人,挣上200-300块不成问题,即便是在城乡结合部游弋的“野三轮”或“野摩托”,收上个100多块也属正常。每月开上15天出租车,看似挣得并不少,却得上交每月的车份钱近5000块,外加油钱,修车、赔付、保险以及交警罚款,七扣八扣下来,能有元的纯收入已经算是不错的了。相比之下,三轮车的账可就简单多了,除去每月1200的景点管理费,只要出得起力气,城市户口的正规人力车夫的收入有可能达到3000元以上。因此,如今放下方向盘,蹬起三轮车的年轻司机们可谓络绎不绝。    现象看似简单,背后的道理却引人深思。从生产效率上分析:相比于蹬三轮,开出租怎么也算是个技术工种,复杂劳动为什么不能多创造一些价值呢?从劳动力供给上分析:城市里有能力驾驶汽车的人口比例,绝对要低于有能力蹬三轮的,为什么收入反而更低呢?从相对优势上分析,如果说因油价过高而导致人力车繁荣,则人力成本比北京低的西部地区,汽车就应该绝迹才是,为什么即使是在非洲国家,小汽车进口还连年增长呢!    是制度!准确的是说,是制度维护成本(执法成本)的高低导致了“开出租不如蹬三轮”这一现象。细心的读者早已发现:一辆出租车所创造的GDP要远远大于一辆三轮车,可是扣减包括车份钱在内的各种税费后,汽车司机的收入反而不如人力车夫。那么,为什么要开征这么多税费呢?理由很简单:当政府某些部门以及出租车公司有几乎不受限制的税费征收能力之时,其税费征收程度一定等于其执法成本,否则,作为经济人,政府和公司一定愿意付出更多的执法成本,来征收更高一些的税费,直到两者相等为止。举例说,如果安装电子警察需要付出几百万的成本,则这些设备带来的罚款收入增长决不可能小于这个数字;同时,电子警察的数量也将会不断增加,直到边际收益下降到和边际成本相等时为止。同样道理,出租车公司会将车份钱提高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使得每月流失的司机和前来求职的司机数量相当。相比之下,针对三轮车的执法成本可谓高唉!车辆本身价值低,牌照也不值几何,更无垄断经营,而且在可以选择成为“野三轮”的情况下,人力车夫应对税费的谈判能力能很强。    从“开车”到“蹬车”,无疑是生产力上的倒退!而回顾中国历史,由于制度因素“枪打出头鸟”――遏止先进生产力的情况还有很多。例如,明朝中期便已开采的一些煤矿、铁矿,因矿税的严酷盘剥而关门了事;清朝中期一度繁荣海外贸易,因不堪高额关税而逐渐衰落。但愿我们的后世子孙不必作如此的怀念:“二十世纪初的城里,居然还是有很多出租汽车的!”&(字节数: 1452) [原创
22:29:22]&&&
作为全球近些年来最大规模IPO,中国银行成功的A+H上市无疑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项盛举。无论是在香港还是上海,中行股票都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小投资在者的热烈认购。然而,如果说中行在香港市场上的行情实属"平淡"的话(H股从6月1日至上周五的52个交易日内,股价稳中有跌);那么,内地市场上的中行走势就只能用"惨淡"二字来形容了(A股从7月5日至上周五的28个交易日内,共下跌13.7%)。"套牢"了的中小投资者不禁大喊冤枉:为什么李嘉诚基金、苏格兰皇家银行、美林证券等鼎鼎有名的战略投资者所看好的内地银行股,会跌成这个样子呢?
战略投资者亏了吗?显然没有。去年8月,李嘉诚基金斥资近58亿港元,联同苏格兰皇家银行以及美林证券和3个基金入股中行,平均每股成本价仅仅1.13港元;而中行的上市发行价就有2.95港元,算上首日上涨的15%,仅仅李嘉诚基金一家,账面获利就高达115亿港元。当然,根据入股协议,战略投资者的股份是有禁售承诺的(到2008年12月);所以,尽管入股中行已获浮盈近3倍,暂时却还不能直接抛售套现。
但是,对于这些在海外资本市场称霸多年的"资本大锷"来说,所谓规则,就是用来突破的;而所谓伙伴,就是用来背弃的。这次,对于中行入股协议中关于股份禁售的承诺,他们早就有了一个规避的办法--证券贷放"(Securities Lending)。
也就是说,按照入股协议,必须长期持有中行股份的一些战略投资者,将其所持有的证券暂时借给因投资策略而需要证券的法人机构,诸如对冲基金、或者是发行中行权证的券商。这些机构一般都看跌中行股票,于是向战略投资者借入中行的股份(一般提供102%的现金作为抵押品,同时支付一笔较丰厚的利息),然后在市场上抛出,由于其抛售的量较大,很可能会使得股价下跌,再在市场上再购入底价股票还给借方。
作为OTC市场业务,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卖空者借入的中行股份其实并未通过结算公司交割,依然挂在战略投资者的名下,以维持禁售承诺。因此,尽管证券贷放的交易量可能很大,并且通过卖空和权证等衍生工具,极大的影响着中行H股的走势,外界却无从得知具体情况。从上交所和港交所公布的数据也可以看出,28个交易日内沪市中行A股的换手率已达到122%,相比之下,52个交易日内香港联交所内中行H股的换手率仅仅30%(H股流通盘大是另一因素)。场内交易的不足,从另一个方面证明,场外交易已经可能成为决定中行H股走势的主导因素了。而所谓的"战略投资者禁售限制",又是不能从根本上管得住任何场外交易的。
无疑,中国银行业需要开放,但是不能过于迷信 "海外战略投资者"的能力和品德。引入战略投资者好比是"驱使锷鱼拉车",它固然提供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技术和专才,帮助我们改善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改革股权结构,优化法人治理结构(拉车);但是同时它还是一个信奉"适者生存"理论的 "掠食者",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获利的可能(咬人)。至少,简单的一个禁售承诺,是无法让这些"巨锷"们乖乖听话的。
&&(字节数: 1322) [原创
22:28:24]&&&
从分行到子行
这些天,在陆家嘴各个外资商业银行的行长室内,一个涉及中国未来金融版图的大讨论正在进行之中。
8月14日,汇丰银行大厦36楼,该行的中国业务总裁翁富泽(Richard Yorke)向记者透露,他们当天已经收到了中国银行会发出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讨论稿。至此,传闻已久的“年底金融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从事人民币零售业务必须本地化注册”的消息得到了证实。
根据讨论稿的内容,中国加入WTO五年之际,在内地经营的外资银行,如果准备从事境内居民的人民币零售业务,就必须在国内注册,成为独立法人,即通常认为的“子银行”而不是现行的“中国分行”。 举例来说,目前大家所熟悉的“花旗银行上海分行(Citibank,NA.,Shanghai Branch)”,其中的含义即是注册地在美国纽约的花旗银行在华分支机构。如果改为独立法人,则成为花旗集团在中国的独资银行公司――“花旗银行(中国)(Citibank China)”如此这般,外资银行不仅需要从境外输入资金,在注册资金、资本充足率、一贷款上限等风险管理方面将面对更严格的要求,而且还会失去便捷调动资金的能力和其母公司的信誉优势。此外,它们还可能面临更高的实质税率:目前,外资银行在华机构享受15%的所得税率及其他税项优惠,而中资银行一律适用33%的企业所得税。
存款保险是主因
有学术观点认为,要求从事境内居民人民币零售业务的外资银行成为独立法人,将有利于今后我国存款保险计划的实施。目前,我国实际上存在“超级存款保险”。国际上通行的存款保险,仅对中小储户的储蓄存款提供保护,并且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赔付率已不足100%。然而我国目前,不但“四大银行”不会破产倒闭,储蓄存款绝对安全可靠;而且在城市信用社的破产清理中,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储蓄存款不论大户、小户,全部确保100 %兑付。
显然,如果未来外资银行进入人民币储蓄市场,则没有道理让国家帮外资银行提供担保;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凭借国外母行高等级的信誉担保,很有可能拒绝加入酝酿中的存款保险制度。只有把外资银行在华机构改为独立法人,重新评价其信用等级,同时使得外资银行的国外母行成为单纯的出资人,划断了连带付款的责任和信誉担保,才能让中外资银行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港资银行首肯
对于新规则,翁富泽暗示:汇丰将很有可能赞同银监会的草案,将在华机构改为独立法人。他说,银监会的这项举措,经过了深入的调查,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事实上,在马来西亚,汇丰就已经按照当地金融当局的要求,改组了汇丰在当地的机构,使之成为独立法人。汇丰将尽一切可能,在内地推出人民币零售业务。同时,恒生银行副董事长柯清辉日前也表示,如果相关法律容许外资行在内地的分行注册成为内地机构,享有完全国民待遇,恒生银行会考虑申请。东亚银行也表示正计划将目前该行内地分行注册申请为内地机构,成为东亚银行在内地的全资附属公司,管理层将会在短期内把有关建议提请董事会批准,然后展开筹备工作。
&&(字节数: 1436) [原创
12:45:44]&&愤怒:谁把中国军队逐渐变成一支只会摆PS的仪仗队
10:32:42 ] 发表者: 被水煮的鱼 &&
几年前,全军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练为看还是练为战”大讨论,其目的是部队训练是为了作战还是为了好看,虽然讨论的结果是“练为战”占上风,但这样弱智的问题成为军队讨论的议题,其本身说暴露了我军存在的许多问题。更要命的是“练为战”只是口头上占了上风,实际上全军都在做样子、摆架子、玩点子。&&  90年代末期,海湾战争的结局触动了军队的神经,全军掀起了学习高科技、开展正规化建设的热潮,但很快就发现,军队四十多年未更新的武器装备、庞大的低素质的干部队伍、落后的组织指挥体系与高科技战争的要求风马牛不相及,加上几十年的和平环境和军队经商热的洗礼,我军就如一条失去毒牙的眼镜蛇,知道自己已失去了至对手于死地的能力,只能靠鼓起脖子虚张声势来吓唬对方了,于是,正规化变味为样子化,并迅速在全军漫延。&&  军队摆PS风最先在内务卫生上开始的,形式也从最初的被子象豆腐块发展到衣服、毛巾、收藏品都必须标准化,全军从上到下都乐此不彼。&&  对内摆PS,对外也对人民群众摆PS,于是一些令无知群众热泪盈眶的照片和镜头出现了,雨天把士兵赶到地里糊一身泥、娇阳下让战士晒掉一层皮,拍照录像上报纸电视,人民群众看了欢呼、感动的流泪,效果达到了,摆PS就更起劲。&&  殊不知,在武器装备越来越复杂的现代战争中,武装士兵的大脑要比健全士兵的体能复杂的多,困难的多,从伊战就可以看出,现在的驻伊美军绝大部分是国民警卫队,相当于我们的民兵,真正的士兵是损操纵复杂武器的人。我军各级指挥员不管,反正无知的群众看了高兴、看了欢呼就达到目的了。&&  爱尔纳国际侦察兵比赛,别国军队抽掉作战人员参赛,把比赛看作是交流和了解外军的场合,我军派的是八一体工队的纯碎为比赛而训练的专业选手,得个奖了全军狂欢,相关人员立功得赏,还美其名曰说这是和平时期的战争。&&  摆PS由小到大,由寡变众,也就有了全世界最声势浩大的阅兵式,以一个主要军区为主、全军抽掉几万人,花几亿建一个阅兵村,包括负责国防建设的主要领导整整一年时间就耗在阅兵场上,数万士兵、包括主力作战装备就为了在天安门上露一下而整整训练将近一年,除我军之外,世界没有第二家。&&  平时摆PS只是浪费一点时间和耗费金钱,而实兵实弹训练摆PS则是拿国家的生存开玩笑,但没人管,我军已经上瘾了,无论什么重要的训练,首先想到的是要好看,特别是要让到现场的领导看的到气势,战斗机必须在领导的视距内转悠让领导饱眼,导弹必须在领导的眼皮下开花让领导高兴,舰艇必须在望远镜的框框内游荡让领导满意,笔者曾观摩一次集团军级实弹演习,在空旷的草原上,密集行进的装甲坦克群卷起的滚滚烟尖,装点声势的爆点火光闪闪、枪声阵阵、炮场隆隆,气势是有,但好象大家对刚刚结束的海湾战争中空军发挥的作用忘得一干二净了,防空组织如同虚设。我想,如果在战时,这支部队绝不会比从科威特撤回的伊拉克军队的命运好到哪里,而我军仅仅为了让到场的领导看到这个架式,把真正的对作战有用的环节PK掉了,枪炮火药当冲天炮玩了,人民群众的钱白花了,指战员们的作战技能没有从中得到丝毫提高。&&  内部训练摆PS成习惯了,对外也一样,去年的中俄军演,我们没有把50年来唯一的一次真正的中外军队作战演习当作学习取经的好机会,相反,一开始就象国内的军事训练比赛一样,首先讲的是气势威、在架子上好看,内行人一看就清楚,此次联合军演我军很多内容是为摆PS而设立的。俄军的前身毕竟是我们的老师,人家一眼就看出我军的众多问题,演习结束后,俄罗斯国内对中国军队的负面报道不绝于耳,虽然有失偏彼,但绝大部分报道是真实的,而且我们自身的问题比报道要严重百倍。&&  世界各国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无不十分重视军事演习,本人读过朱可夫元帅的回忆录中最重要的印象是两次演习,一次西部特别军区演习,担任进攻的朱可夫大将模拟德国从西部国界入侵,担任防守的巴甫洛夫大将负责西部边界的防守,演习结果是防守方两个集团军群被合围。在演习讲评时,巴甫洛夫大将极力为自己辩解,还说出这只不过是一次演习,事后也未能改变自己错误的兵力布局,一年后实战结果几乎是一年前演习的翻板,巴甫洛夫临刑前还说谁知道冯包克和朱可夫想得一样呢。另一次是元帅担任骑兵第7师师长时,与步兵40师的一次对抗演习,40师全军覆没,师长被俘,40师在后来卫国战争中的表现和三年前的对抗演练一模一样,也是师长被俘,全军覆没。从此可以理解为什么世界各军特别重视军事训练,美军每年用于训练的钱占了国防开支的很大比例,而40年没有战争的我军本应该珍惜每一次演习机会,但从上到下的做样子、摆PS的风气使我军的演习几乎成了劳民伤财的花架子。&&  我军有一支数量达40万之众的女兵队伍,其数量只有五个国家的军队总数能与之相比,她们在干什么,绝大部分是专为摆PC而设立的,中国妇女本身是世界上最能吃苦的,但军队的惯性思维只能让她们摆PC,现在全军还保留着很多由清一色女兵组成的女兵长话连,名义上的任务是人工接转长途电话,实际上由于电话自动交换机的使用或话音通信数字化的高保密效果,她们基本上无事可做,干什么呢?专门摆PC,专门迎接检查,她们的主要任务是整理内务卫生,除了一切豆腐块化之外,还要求内裤一条线、乳罩排一行、衣架成一色、用品一个样,长时间的迎接检查、经常摆PC的巨大压力的使这些女孩变得精神失常,跳楼自杀屡见不鲜,当然,摆PC也有其它效果,女兵连队是得奖最多、提干最多、上镜头和杂志封面最多的单位。&&  央视的青年歌手大赛,参赛队伍中数量最多的是军队选手,得奖最多的也是军队选手,军队是干什么的,是武装力量、是保家卫国的,凡事都有个度,唱歌跳舞活跃一下军队气氛未尚不可,但成天唱歌跳舞就能保卫国家吗?我相信,每们军队参赛选手后面都有庞大的后援团,后援团拿着军费,为选手的名次上窜下跳,得奖后立功受奖提前晋级那是肯定的,后援团贪了拿了也跟着沾光,这也就有了中国军队独有的将军歌手、将军运动员、将军作家、将军舞蹈、将军演员,只要会做样子,会摆PC,都有可能成为将军。&&  不想再写了,我军必须从深层次改革,否则,我军真要变成一支没有仅仅装样子的国家仪仗队了。&(字节数: 3295) [原创
11:41:18]&&&
近日传闻建行可能率先降低存款利率,舆论一片哗然。事实上,同业市场上的拆借利率早已低于定期存款,银行里"能拉存的不如能放贷的"的现象也绝非一天两天了。作为一家追求盈利的上市公司,建行只不过是敢于第一个捅破这层窗户纸罢了。
其实,无论是GDP增长里过半的投资比重,还是加速扩张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或者是节节升高的人民币汇率和房地产价格,抑或是日间低迷的资金收益率和居民消费率--中国宏观经济里的这些特征,都很难让人不联想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大泡沫,以及其后延续至今的大萧条。笔者认为,同为高储蓄、高出口、低消费、人均少资源的亚洲经济大国,又信奉"后发优势"而实行着 "赶超型"的产业发展政策,中国和日本在经济结构上的相似度是无与伦比的。发生于年间的日本泡沫经济,也必然或多或少地重现于中国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病"是中国经济发展所必须要跨越的门槛,是不可避免的宿命。因此,"日本病"和"拉美病"(劳动密集型产业瓶颈以及新兴国家的制度缺陷)、"东欧病"(转型国家的制度安排)一起,构成了当今中国比较经济学研究的三个维度。有研究发现:表面上看,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后日元对美元升值的直接原因,是日美贸易差额的变化;但事实上,根本原因是日本对美国经济实力的变化,"广场协议"只是加快了这一无法避免的进程。 然而泡沫经济之所以出现,问题却主要在于日本政府的货币政策。面对日元升值后出现的短期萧条,日本央行采取了扩张性货币政策,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连续五次降低利率,把贴现率从5%降低到2.5%,创当时西方国家之最。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大量过剩资金。在市场缺乏有利投资机会的情况下,过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造成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年,日经平均股价上升了2.7倍;年,东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房产指数平均增长了三倍以上。从1990年开始,日本股票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跌幅达40%以上,股价暴跌几乎使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紧跟其后,日本地价也开始剧烈下跌,跌幅超过46%,房地产市场泡沫随之破灭。此后,日本经济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仔细审视日本经济,我们不难发现,1985年之后的日本经济和2005年之后的中国经济,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同样是本币升值走向国际,同样是不动产价格飙升,而其背后的深刻原因,则都是"政府指导决策、资本管制、高储蓄率、出口依赖型经济"向"企业自主决策、资本自由、高消费率、内需依赖型经济"的艰难转型。所谓的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失误,其实只不过政府企图保持长期以来经济高增长态势的思维惯性而已。从效果上看,泡沫经济其实是把"转型之痛"延后了5年,由其后十多年的长期萧条来漫漫化解。日本政府并非坐视经济泡沫的膨胀,也曾经推出过一定的抑制政策,例如鼓励企业海外投资消解外汇储备等等。但是,正如凯恩斯所言,"市场的不理性往往超过你能忍受的极限。"当房地产以每年15%的速度上涨,日元以每年5%的速度升水之时,这种致命的诱惑是哪一国的投资者都无法抗拒的。这当前的中国的情况一样,国际炒家们也无法拒绝中国房地产每年涨幅6%(国务院研究中心最新预测),人民币升水每年3%的巨大诱惑几乎一模一样。&(字节数: 1406) [原创
22:12:02]&&随着本周二央行、银监会和外管局《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执行,国内投资者离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又近了一大步。这几天,“境外理财”成了打破人民币理财市场上最热门的关键词。“境外理财”能否打破当前理财市场格局?沪上商业银行谁将领先?个人投资者又该如何选择?
业内:中间业务大餐
记者了解到,目前的国内理财市场虽然五花八门,品种繁多。但万变不离其宗,一是投资于国内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一般投资于国债、企业短期融资券等固定收益产品,由于目前国内市场上资金充裕、流动性过剩,造成各种债券价格上涨,而收益率则不断创下新低。一般来说,提供100%本金保障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为2%左右,比同期定期储蓄还低,主要依靠着利息税减免的优势在发售。二是投资于境外的外币理财产品,一般挂钩各种股指、期指或外币利率、汇率。由于美元基础汇率已经达到4.75%,故而很多以美元计价的无风险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率达到5%,低风险达到8%,远高于境内同类产品。那么,人民币理财产品是否有可能享受外币理财的收益率呢?
4月18日颁布的《境外理财管理办法》明确表示:“取得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受境内机构和居民个人委托,(可以开展)以投资者的资金在境外进行规定的金融产品投资的经营活动。”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集合客户的人民币或外币资金,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上丰富的金融工具对客户资金进行管理和运作,从而提高个人客户资金的收益率,而银行也可以赚得一笔不菲的中间业务费用。
具体步骤如下:商业银行向银监会申请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向外汇局申请代客境外理财购汇额度;委托境外账户代理人;开立境外托管账户;向投资者发售;统一办理购汇手续;对资金进行投资运用;向投资者支付资本金和收益。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境外理财投资,应当委托经银监会批准具有托管业务资格的其他境内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托管其用于境外投资的全部资产。
工行有关人士介绍到,早在2-3年前,他们就开始对QDII业务进行准备,并成立了相关课题研究小组进行理论和实务的研究,境外托管代理人的遴选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工行与多家境外金融机正在接洽之中,最终将根据市场情况确定境外托管行的家数和具体名单。
投资者:收益率大餐
部分投资者表示,目前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明显,所以长期的外汇产品是不会考虑的,更不会用人民币换汇来投资外汇理财产品。所以,投资和收益都由人民币结算的境外理财投资产品,成了很多人的期待。那么,境外理财收益率能有多少呢?能否抵消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呢?有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因素虽然强劲,但可以使用相应的金融衍生工具来对冲风险。例如,目前海外市场上一年期人民币NDF报价为7.70-7.72,大约是3%的升水,而目前美元国债的无风险收益率为4.75%,而A级企业债券一般在6%-7%左右,例如,4月20日波音债券即期收益率为6.410%,因此,只要找到项目,银行完全可以推出3%左右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字节数: 1379) [原创
22:11:00]&&上周五,在世界品牌实验室举办的排行榜发布会上,国内知名的制度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维森教授指出:中国经济的最大弊病在于法制化程度不够,企业有法不依,监管执法不严;而这又是和全社会的法制力量不强息息相关的;因此,不妨可以参照改革开放初期建设经济特区的模式,在如今“不缺资金、不缺市场”的情况下,从先进国家引进中国经济当前最紧的因素――“先进的制度”。他建议,浦东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建立一个“司法特区”,适当执行国际通行的商法、引进有知名度的法官,构建一个“制度特区”、“制度高地”,以推动中国经济的法制化、规范化发展,促进监管机制的改革和监管体制的改革。李维森表示,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建立的各种”租界“,虽然是殖民主义的产物,但也在客观上为本土资产阶级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租界里的法庭,成为当时很多企业发生纠纷后的首选仲裁机构。自1978年以来,当今中国社会已进行了四分之一多个世纪的经济与社会改革。市场运行的基本框架已在中国经济内部初步生成。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既为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强劲的增长动力,也为当今中国社会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新问题和新的挑战。在困扰着政府和学界的诸多社会问题中,信任短缺、腐败,以及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势头能否持续,已成为有识之士所密切关注的三大现实问题。因此,市场深化过程提出了法制建设的要求。李维森,1995年获悉尼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回国执教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00年9月至2001年3月曾为剑桥大学经济与政治学院访问学者,现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字节数: 757) [原创
22:09:57]&&&
4月24日,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开展银行间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业务的第一天。由于事关人民币升值等市场敏感问题,外界对具体成交价格和成交量非常关注。但记者连线外汇交易中心后却发现,和远期外汇保价系统一样,该中心并没有打算公布行情细节和开收盘数据。今后可能挂牌的,只是各银行的未成交报价。即使是外汇交易中心的会员,也无法看到市场其他的参与者的即期成交价格。但是,记者从交易中心也了解到,外资银行表现十分活跃,其中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卖出多笔远期美元,一年期的成交价格为7.760000元/美元。所谓外汇掉期,是交易双方约定以货币A(比如美元)交换一定数量的货币B(比如人民币),并以约定价格在未来的约定日期,用货币A反向交换同样数量的货币B。 一直以来,这种公开市场操作被认为是央行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的活动之一,能一举促进国内利率市场化和国际汇率市场化发展,缓和外汇储备占款增长过快、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等问题,并明确汇率走势。实际上,根据央行公布的2005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早在去年年底,央行已经和部分中资国有商业银行悄然进行了美元/人民币之间的掉期交易。日,央行向国内10家银行在银行间市场,以数量招标的方式公开招标60亿美元的掉期操作,央行约定当日以8.0805的美元兑人民币汇价向这些银行卖出美元,而一年后再以7.85元的汇价买回,大约是2.9%的升水。对此,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表示了赞赏,并纷纷申请了外汇远期交易的资格。此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了次获得外汇远期交易的54家会员,均为已经在日前获得外汇远期备案通知书的银行机构。其中包括花旗、汇丰在内的40家外资银行。4月2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向这些外汇远期会员颁发了《全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规则》,自4月24日起正式开始交易。
&&(字节数: 886) [原创
22:06:17]&&"日本病",中国经济难逃的宿命
近日传闻建行可能率先降低存款利率,舆论一片哗然。事实上,同业市场上的拆借利率早已低于定期存款,银行里"能拉存的不如能放贷的"的现象也绝非一天两天了。作为一家追求盈利的上市公司,建行只不过是敢于第一个捅破这层窗户纸罢了。
其实,无论是GDP增长里过半的投资比重,还是加速扩张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或者是节节升高的人民币汇率和房地产价格,抑或是日间低迷的资金收益率和居民消费率--中国宏观经济里的这些特征,都很难让人不联想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大泡沫,以及其后延续至今的大萧条。笔者认为,同为高储蓄、高出口、低消费、人均少资源的亚洲经济大国,又信奉"后发优势"而实行着 "赶超型"的产业发展政策,中国和日本在经济结构上的相似度是无与伦比的。发生于年间的日本泡沫经济,也必然或多或少地重现于中国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病"是中国经济发展所必须要跨越的门槛,是不可避免的宿命。因此,"日本病"和"拉美病"(劳动密集型产业瓶颈以及新兴国家的制度缺陷)、"东欧病"(转型国家的制度安排)一起,构成了当今中国比较经济学研究的三个维度。有研究发现:表面上看,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后日元对美元升值的直接原因,是日美贸易差额的变化;但事实上,根本原因是日本对美国经济实力的变化,"广场协议"只是加快了这一无法避免的进程。 然而泡沫经济之所以出现,问题却主要在于日本政府的货币政策。面对日元升值后出现的短期萧条,日本央行采取了扩张性货币政策,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连续五次降低利率,把贴现率从5%降低到2.5%,创当时西方国家之最。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大量过剩资金。在市场缺乏有利投资机会的情况下,过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造成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年,日经平均股价上升了2.7倍;年,东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房产指数平均增长了三倍以上。从1990年开始,日本股票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跌幅达40%以上,股价暴跌几乎使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紧跟其后,日本地价也开始剧烈下跌,跌幅超过46%,房地产市场泡沫随之破灭。此后,日本经济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仔细审视日本经济,我们不难发现,1985年之后的日本经济和2005年之后的中国经济,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同样是本币升值走向国际,同样是不动产价格飙升,而其背后的深刻原因,则都是"政府指导决策、资本管制、高储蓄率、出口依赖型经济"向"企业自主决策、资本自由、高消费率、内需依赖型经济"的艰难转型。所谓的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失误,其实只不过政府企图保持长期以来经济高增长态势的思维惯性而已。从效果上看,泡沫经济其实是把"转型之痛"延后了5年,由其后十多年的长期萧条来漫漫化解。日本政府并非坐视经济泡沫的膨胀,也曾经推出过一定的抑制政策,例如鼓励企业海外投资消解外汇储备等等。但是,正如凯恩斯所言,"市场的不理性往往超过你能忍受的极限。"当房地产以每年15%的速度上涨,日元以每年5%的速度升水之时,这种致命的诱惑是哪一国的投资者都无法抗拒的。这当前的中国的情况一样,国际炒家们也无法拒绝中国房地产每年涨幅6%(国务院研究中心最新预测),人民币升水每年3%的巨大诱惑几乎一模一样。&(字节数: 1419) [原创
22:05:32]&&4月26日商务部对外合作司的一条消息引起投资界的关注:一季度,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地区)有9个,其中上亿美元的3个,分别是:香港(11.9亿美元)、开曼群岛(9.2亿美元)、俄罗斯(2.8亿美元)。开曼群岛,这组在位于古巴和中美洲之间,三座岛屿组成的小国,为什么对中国资本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开曼群岛神秘岛,大揭底
民企摇身变外企
商务部对外合作司最近公布,一季度,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6.8亿美元(其中货币投资25.9亿美元,实物投资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0% 从地区分布看,一季度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13.2亿美元),其次为拉丁美洲(9.3亿美元)、欧洲(3亿美元)、非洲(1亿美元)、北美洲(0.2亿美元)、大洋洲(0.05亿美元)。 其中,投资于开曼群岛的非金融资本占据了拉美的大半份额。
开曼群岛由一组在古巴和中美洲之间,位于加勒比海的三座岛屿组成,岛上的政治稳定案并建有商业的基础设施。那里没有外币管制,使资金能够自由地进出开曼群岛。故此,有超过600家的银行坐落于此,是世界上是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之一。由于监管相对严谨,目前港交所和NASDAQ只接受在开曼群岛和百慕大群岛的离岸公司上市,一度热火朝天的英属维尔京群岛已经风光不在。
香港瑞S事账笙壬蚣钦弑硎荆罱泄笠低蹲士旱合嗟逼毡椋艽笠徊糠质墙杩嵌跃衬谀腹臼敌蟹词展海饕俏讼硎芡庾势笠档母飨畲觥D壳白⒉嵋桓隹嗟奔虻ィ恍枰3500美元手续费和30天工作日,即可获得一个离岸公司牌照和境外账户。此后,便需要通过各种手法进行资本输出。值得一提的是, 荷兰银行、 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的上海分行都有离岸公司业务,如果选择在这些外资银行开户,即可以在境内操作各种境外账户,相当的方便。和中资银行的离岸账户相比,在外资银行开设的离岸账户,比较不容易受查处。
转移利润可避税
由于开曼群岛的监管宽松,2004年在该岛设立了1100多个新的对冲基金,比前一次公布的数字增加了一倍。根据各公司、金融机构和国际律师事务所的首选全球离岸律师事务所Walkers所作的一项新的分析,亚洲投资者对对冲基金的兴趣首次出现高涨。2004年,亚洲机构投资者通过设在开曼的投资基金对美国债务和股权市场进行的投资大幅度增加。全世界8000多个对冲基金中有80%以上在开曼群岛金融管理局注册。日本在加勒比地区,尤其是在开曼群岛的对冲基金中的投资比去年增加了150%。而且,随着总投资水平的提高,往往流入美国市场的资金也有所增加。就开曼群岛的情况而言,每年流入美国的资金约占50%。除了金融资本外,开曼群岛注册的美国实业公司也超过150家,其中包括可口可乐公司、英特尔公司、甲骨文公司、宝洁公司等。通常母公司会通过各种途径把赢利移往这些子公司,这样公司大部分收入就不必向美国税务局呈报,逃避了高达35%的美国公司所得税税率。
&&(字节数: 1312) [原创
10:35:39]&&“我们不希望也不追求有过高的速度,我们更看重的是发展的效益和质量,更看重的是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更看重的是民生的改善。”这是星期天胡锦涛主席会见国名党名誉主席连战时作出的表示,而此前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一季度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供应量偏高,信贷投放偏快,对外贸易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宏观调控政策收紧
4月16日天上午,胡锦涛主席在两岸经贸论坛上会见国名党名誉主席连战时表示,一季度中国GDP增长了10.2%,进出口贸易增长了25%。大陆的经济正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两岸深化经贸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 胡锦涛同时指出:我们不希望也不追求有过高的速度,我们更看重的是发展的效益和质量,更看重的是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更看重的是民生的改善。
显然,中国经济在2006年一季度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已经再度引起政府的警惕。从数字上看,经济过热的趋势的确让人担忧。一季度外贸增幅为25.8%,而头两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则为26.6%,都比去年同期还要高上两个百分点。货币方面,外汇占款继续大幅增加,其中一季度贸易顺差达到23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高40%,外汇储备达到8751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列全球第一;央行公布的《货币政策报告》还反映:M2同比增长18.8%,M1同比仅增长12.7%,两者增幅之差的“喇叭口”为6.1个百分点,这表明一季度广义货币供应量过多,主要在于商业银行贷款增长过快,远远高于央行年初制定的16%的M2目标。
出现明显的收紧信号
针对此种情况,市场普遍猜测央行可能在未来短期内“挥舞大刀”,调高存款准备金率。3月19日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提出“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定和中性的同时,央行将综合运用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组合,将商业银行的头寸调控到适度的水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则建议,央行不妨在后三季度适当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同时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专家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有效地解决“外汇占款增加”、“央行大量短期票据到期”“贷款高增长”、“市场资金流动性过剩“等多种问题。
但是,单一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给各商业银行的存贷盈利带来显著影响。上海金融学院教授朱德林表示,有些银行今年一季度已经用完了差不多半年的贷款额度,因此,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反映了宏观经济的大势所趋。但是,为盈利计,银行界应该呼吁央行在收紧货币政策的同时,实行税务减免等财政补贴政策。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则认为,央行可能继续其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的货币紧缩政策,但是问题的难点在于外汇流入造成的资金过剩。银行超额储备率降至近几年以来的最低水平―――3.00%%,较上年末低1.22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发出要收紧货币政策的明显信号。
链接: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建立起来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经过8次调整。  1984年,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1985年,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  1987年和1988年,央行两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987年从10%上调为12%,1988年9月进一步上调为13%。这一比例一直保持到日。  1995年,央行根据各家银行经营的特点重新确定了备付率,工行、中行不低于6%,建行、交行不低于5%,农行不低于7%。  日,央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  日,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  日,央行把存款准备金率由6%调高至7%。日,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由7%提高到7.5%&(字节数: 1837) [原创
10:34:47]&&4月17日,全美最大的金融机构花旗集团公布了它2006年第一季度报表,以4%的利润增长率,超越了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有分析认为,花旗此番出色表现,主要得益于超记录的投资银行业回报。
花旗,商行不足投行补
商行业务缩水
花旗季报显示,1-3月份,整个集团的利润为56.4亿美元,平均每股有1.12美元,而上一季度只有54.4亿美元,单季增幅为4%,超越了华尔街分析师者的预期。此前,他们普遍预计花旗可能只有1.02美元每股的收益。在美联储不断调高基础利率的同时,花旗传统的商业银行利润其实不断在缩水,而2000年后进入的投资银行领域,就成了花旗集团的利润增长点。花旗现任CEO查尔斯·普林斯表示,我们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前几年的大胆投资,特别是国际业务和创记录的投资银行业务,这些领域的强势,抵消了在美国消费银行业务上的颓势。数字显示,花旗投行业务从2004年的60.4亿美元,增长了21%,达到2005年的72.8亿美元;与此同时,消费银行业务,包括信用卡,消费贷款,和个人银行部的利润从121.2亿美元,下跌1%,至120亿美元,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国内长期利率走低,而短期利率走高,挤占了银行业的利润空间。
投行业务出色
去年年终,花旗集团终于挤下了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首次获全球股票承销排名第一名。据悉,花旗在为30多个国家270家公司承销股票中,获得约18亿美元的承销费。彭博社数据显示,花旗集团承销了480亿美元的股票和股票挂钩债券,其中包括日本瑞穗金融集团42亿美元的股票发行和科威特政府出售所持英国石油21亿美元的股票。而第二名摩根士丹利股票承销额为457亿美元,第三名的高盛承销额为450亿美元。对此,华尔街如此评价:“自二战结束以来,尚无一家商业银行在证券承销中占主导地位。”花旗的成绩堪为整合商业银行业务与证券承销商业务的典范,这和花旗集团前任董事长山迪·威尔过去19年来的不断努力密不可分。山迪·威尔从Commercial CreditCo.起家,通过购买超过30家企业的控股权(其中包括花旗、所罗门、美邦等),建立了目前市值达2500亿美元的金融巨无霸。在《机构投资者杂志》年度调查中评为美国证券分析师第一名的美林公司的莫滋沃克说:“花旗确实建立了一个不平凡的投资银行实体,他们不会永远是第一,但在整合投资和商业银行上已卓有成效。”
强劲前所未有近日,包括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及美林(Merrill Lynch)在内的银行股将公布季报。 市场的关注点还有贝尔斯登(Bear Stearns Cos.),理由是中国建设银行与贝尔斯登就入股问题进行初步磋商。由于在全球各地的业务表现出色,美国银行股的总体情况被市场看好。正如美联储理事霍恩在4月14日所言的那样,:美国银行领域表现非常强劲前所未有。&(字节数: 1331) [原创
12:33:45]&&海外市场需要中国声音
日16点30分的香港香格里拉大酒店,无疑是个各方利益纵横交错的聚合点。就在此时此刻,四大国有银行中率先上市的中国建设银行,在此公布了其海外上市后的首份年度业绩报告。建行董事长郭树清,带领着他的团队,以470亿人民币的2005年度净利润,圆满完成了招股说明书所列的承诺目标。一时间,各种赞扬声、质疑声和批评声,纷致踏来,而其中香港市场尤其广泛关注的是,有花旗、美林和高盛三家大型投资银行发布研究报告称,建行此次公布的业绩报告缺乏透明度。
国际大投行对建行年报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税率,建行年报称,2005年净利润小幅下降的原因是其重组相关的税收优惠于去年6月30日期满,导致去年的所得税有所上升。对此,花旗研究部称,通过计算发现,建行去年下半年的实际税率只有20.6%,远低于国家法定的33%,由此推测建行应该还享有国家的某些税收优惠。到底是什么优惠?优惠到何时终止?建行的业绩报告和管理层没有做出解释。
二是汇兑亏损,建行年报披露,去年出现13.06亿元人民币的汇兑净亏损,而2005年上半年实现汇兑净盈利5.8亿元。这意味着去年下半年的汇兑净亏损高达18.86亿元。对于这笔损失,建行对此给出的理由是人民币升值导致其美元资产受损,已通过购买外汇衍生金融工具规避了大部分美元资产的汇率风险,从而大幅减低了本年度发生的汇兑损失。但是,有国际投行的报告推测说,既然建行上市前已和中央汇金公司签订合约,对冲225亿美元国家注资的汇率风险,那么这笔汇兑亏损应该不是来自资本金,而是银行日常运营形成的亏损,建行对此并没有详细解释。
但是,仔细审读国际投行的这些分析,却难免让人感到国际投行在哗众取宠、小题大作。事实上,建行净利润比上年同期略微下降4.0%,主要源于去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的正常税率。但这个实际税率能直接和33%的企业所得税率直接比较吗?恐怕连花旗自己都不认同。更为奇怪的是,花旗对建行的实际税率其实早有研究,也早有疑问,却不尽早和董秘沟通,却等在年报公布日当天突然发难,实在是难掩其故意唱空之嫌。而区区13亿汇兑亏损,在470亿净利润的背景之下,更是显得瑕不掩瑜。汇兑亏损如果来自中央汇金的225亿的美元注资,一算便知要有54亿人民币之巨。而且,建行的表态其实也并没有漏洞:规避的只是“大部分”美元资产的汇率风险。出于客户的流动性需要,美元汇兑很难完全避免汇损。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有时候不得不”失之东隅”(美元业务), 才能“收之桑榆”(本币业务),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花旗、美林和高盛,恰恰是近期国有商业银行IPO数百亿“承销蛋糕”争夺战中的最大的失意者。去年,“张恩照事件”后不久,正是新上任的郭树清,在上市前的关键时期,果断地取消了花旗的承销商资格,与美国银行签定了战略投资者入股协议,并选择了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和摩根士丹利作为主承销商。另一巨头高盛,原来在中行和工行的两大承销争夺战中一直领先,甚至有消息传出中行已经选定高盛担当其主承销商,却不料在经过内部评审后,中行最终决定由中银国际、高盛与瑞士银行三家共同担任IPO主承销商;而在工行承销竞争中,高盛最初不惜本钱以38亿美元入股,却不料落得出局的下场。同样,以7.5亿美元参股中行的美林,也曾失手于中行承销战。
西哲曾有名言:战场上只相信力量,不仅要让市场知道你有力量,而且要让他们明白你有足够的胆量来使用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华尔街也是一个战场。国际大投行无一不是左手掌控巨额资本,右手掌握话语权,左右逢源汲取惊人利润。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之中,类似“建行年报透明度”之类的事件只会层出不穷,只有胆大心细,遇事不慌,不断保持与国际惯例接轨。中国企业必然能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建立自我的品牌。正所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字节数: 1760) [原创
16:20:42]&&针对,将于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德勤审计技术合伙人袁文辉日前发布报告,指出了新会计准则的六大注意事项。
股价及信用评级变化"&新会计准则过渡的影响尚不明朗,由于很难评估企业实施新准则后的业绩表现,这将可能影响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因此,与投资人积极有效的沟通将十分重要。
主要绩效指标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将在不同方面对公司的财务报表产生影响,而市场仍可能期待跨行业的主要绩效指标具有可比性。因此,向投资人解释此类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是相当重要的。
"&借款财务比率指标为获得借款而需要符合的财务比率指标很可能因新准则的实施而被打破或缩减,从而导致获得融资的不确定性。因此,应当及时重新审阅相关的合约条款以识别并矫正潜在问题。
经营成果不稳定"&新会计准则要求更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从而增大了经营成果的不稳定性。企业非常有必要向投资人充分解释该计量对会计报表产生的影响。
财务系统与控制"&新准则的实施要求企业财务系统取得现行会计准则可能未做要求的数据。因此,必须尽早对财务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以符合相关要求,并确保在全面报告开始前可以开始实施与测试。
派股及股利政策"&新会计准则可能影响企业派发股利的能力,企业应评估新会计准则对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并明确提示投资人。&(字节数: 662) [原创
16:17:50]&&今日,印度股市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由30种成份股组成的孟买证交所基准指数(Sensex),继上周五有所回调之后,3月6日上涨1.04%,创下新高――10,718点。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05年5月,Sensex指数还只有6200点左右,8个月来上涨了近80%。如此高的增长速度,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
上市公司质量上乘
正当世人将目光投向中国这个新兴市场之时,许多美国基金经理开始格外关注另外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印度。虽然印度吸引到的外资与中国相距甚远,但是投资组合经理们说,就股市投资来讲,印度在许多方面比中国更具吸引力,理由很简单,印度的资本市场规范很多,上市公司的质量相当上乘。例如著名的软件公司Infosys和Wipro,以及一些著名的医药公司,这些公司占领了相当部分的美国市场,且成长性出众,因此西方投资者对他们相当的青睐。尽管印度股票价格不断上涨,但其市盈率却呈现出逐步下降趋势。2002年为31.5倍,2003年为22.9倍,2006年预计将降至12.2倍。此外,西方投资者认为,与中国相比,印度拥有更完善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更有力的产权保护措施和对投资者更友好的司法体制。
制度百年积淀
不过,印度资本市场的健全制度,也有着数百年的积淀。印度最主要股市――孟买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875年,当时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是亚洲最古老的股市,比东京证交所还要早3年。即使从1957年印度《证券法》的颁布和监管机构和设立开始算起,印度股市进入了现代化也已有了半个世纪。 即便如此,世纪之初的印度股市也出现了几多波折。2001年,印度股市出现一波大熊市,正值纳斯达克网络股泡沫破灭之时,一年半之内印度股市总市值损失约1470亿美元,下跌到1070亿美元。这也是印度股市历史上下跌最快的一次。日再次大幅下跌,下跌幅度创下该国历史之最,出现该国股市自诞生129年以来最大跌幅。 不过,从整体上看,自2003年5月开始启动的一轮大牛市,其间除2004年中因政府更迭出现过较大幅度下挫外,基本呈持续单边上涨的态势。
国有股票减持
和中国情况类似,印度也进行着缓慢的私有化进程。不过,印度的国有股减持计划受到政府“施政基本纲领”的制约。这个纲领由政见不同的联合政府协商达成,其中有一条政策规定值得我们注意:对于赢利的国有企业,政府出售的股份不能超过50%。故此,印度国有股减持启动以来,除第一天有所下跌外,以后基本上走出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就是印度财政部门宣布:凡是赢利的国有上市公司控股不得少于50%,不足50%的还要增持股票,同时国有股具有流通权。由于市场消除了大扩容的担心,加上国家的确对绩优股动用资金购买股票,增强了投资信心,带来进程指数向好。外资涌入也不断增多,截至日,FII对印度股市的累计净投资总额已达到347.3亿美元,约占印度股市总市值10%左右。还有分析认为,印度股市的增速之所以能超越GDP增速,主要在于印度8%的年度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外国投资、服务业出口和居民消费拉动,政府的主导投资比例很小,因此也就在股市上得到体现,而中国经济中,政府主导的投资比例很高,投资决策基本不受资本市场的约束,资本市场当然也就不能反映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了。&(字节数: 1459) [原创
16:13:56]&&正值“两会”期间,有关金融控股公司的谈论似乎越来越频繁了。央行行长周小川向媒体表示:金融控股已经在进行试点工作,;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胡平西于近日则提出:尽快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的单行法律;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更是直接了当的提议:尽快制订《金融控股公司法》。一时间,为金融控股公司立法,似乎箭在弦上
现状与背景
关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胡平西可谓是“了如指掌”。他在赴京前夕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实行严格的金融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制度,对金融控股公司这种综合经营形式,未在法律上加以明确规定。但是,作为一种经营趋势,金融控股公司在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状态下不断产生并发展,至今已形成多种形式的金融控股公司,包括由非银行金融机构演化而来的金融控股公司、企业集团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以及经特批或海外注册所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等。
事实上,虽然中国金融业一直按照1995年颁布的《银行法》、《证券法》和《信托法》,实行着严格的分业经营;但实际操作中,一直允许部分混业经营的现象存在。例如:光大集团和中信集团等非银行机构演化而来的金融控股公司;中银国际、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工商东亚金融控股公司等国有商业银行在海外设立或合资设立的投资银行;此外,还有部分控股金融机构的企业集团,如宝钢、山东电力、海尔、新希望和曾经的德隆;以及地方政府体制下的金融控股平台,如控股上海国际信托、上海证券,浦发银行、上投摩根基金,并参股华安基金,上海银行、申银万国、交通银行等一系列金融企业的上海国际集团。
发展与规范
在这三大混业经营主体之外,随着政策的松动,国内各大金融机构都涌起了混业经营的冲动。一时间,银行系券商、银行系基金、银行系保险公司、保险系基金遍地开花,“你方唱罢我登场”。这种冲动,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大用的话说,实属于盲目的“躁动”。胡平西认为,与金融控股公司日益发展形成对应的是,我国有关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立法相对滞后,现行金融法律都对金融控股公司有一定约束,但又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监管问题。在这种监管没有完全到位的背景下,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除具备通常金融控股公司所具有的风险外,还产生了与我国金融市场环境不成熟所密切相关的新问题与风险。因此,应当借鉴美国“伞形监管”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制定金融控股公司单行法律,在准入与退出、关联交易、风险集中度、人员任职资格和信息披露制度等五大方面作出详细的规范。
立规与立榜
一直以来,为金融控股公司“正名”和“立规”的呼声层出不穷, 然而也有业内专家表示,对于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边界的界定和监管模式的选择,一直是决策层考虑的重点,就怕立下了不符合金融界实际情况的规矩,使得立法流为一纸空文,有法不依,比其无法可依来,祸害更为严重。因此,决策层相当重视金融控股公司的试点工作,于去年8月8日成立的中国银河金融控股公司,是国内首家公司名称明确带有“金融控股”字样的金融机构,下辖银河证券、银河投资、银河基金等三家有限公司。在新银河的试点工作取得各项效果之前,立法进程恐怕不会加快。或许,这就是周小川所说的:“金融控股已经在进行试点工作,但今年不一定会有明确的条例法规出台。现在有关部门正在讨论,是先积累经验,还是先出台条例,现在还在研究。”的话中真意了。&(字节数: 1572) [原创
16:11:43]&&3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收于&& 元,终于结束了为期5天的单边下跌。继续了为期6天的单边下跌势态。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下,连续一周的反向走势,学术界、市场人士和个人投资者由此纷纷展开了联想
全球加息“现在的情况很微妙!”上海财大的骆玉鼎是这样解释人民币的这一波行情的。他认为,从国内货币市场的情况看,资金有收紧的迹象。虽然没有明确证据显示央行在货币市场或者外汇市场上有过任何程度的对冲操作,但市场心态已经形成。从外部环境看,新上任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美国核心通货膨胀指数未得到显著改善的情况下,难以改变格老的既定方针――“加息”,再加上日元和欧元的加息因素不断增多,给人民币继续升值形成了压力。当然,他强调,这仅仅是从汇率平价理论方面分析,真正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
放宽浮动空间“这是放松资本监管的信号!”高盛集团是这样解读人民币下跌的。高盛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中国政府将在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列入货币操纵国名单之前,加速放宽人民币汇制措施。美国财政部即将在4月公布的货币报告若将中国正式列入货币操纵国,将助提案对中国进口产品课征惩罚性关税的国会议员一臂之力,这些国会议员指控中国利用人民币贬值取得不公平贸易优势。 从现在起到五月,政府将会出台降低外汇持有限制具体措施的宣布,放宽本国企业和民众持有外汇的限制,而目前美元上涨,则是放松市场波动,放松资本监管的信号。因为连续几日的下跌,买入美元卖出人民币最大的银行正是“外汇国家队”――中国银行。
树立风险意识“这是建立外汇市场的必经之路!”巴克莱资本大中华首席经济学家黄海洲则对人民币这几天的走势表达出了相当的乐观。他认为:目前中国的外汇市场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为什么很少有人做掉期呢?因为没有多少需求。如果人民币汇率兑别的货币不存在风险的话,大家都预期人民币的缓慢升值,不用规避远期风险那为什么要做掉期?人民币汇率没有风险的话,所有的人都会在交易的同一方,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没有灵活性,汇率没有风险,外汇市场是不会有需求的。只有人民币有一定的波动范围,有一定的双向风险,这样市场才可以建立。
尚无投资空间“这对个人投资者关系不大!”面对人民币贬值行情,记者也采访了不少外汇炒家。他们纷纷表示,虽然人民币单边升值行情的结束,使得人民币和美元间出现了盈利的空间,但其波幅还太小,且国内尚无推出此类保证金交易的银行。在人民币连续贬值的上周的五天内,工商银行的人民币一年期远期牌价却有两天出现了升值,两天出现了贬值,一天平盘,而且手续费相当的昂贵,并不适合短线投资。&(字节数: 1240) [原创
16:10:00]&&3月15日,美国财政部公布了全球各经济体2006年1月持有美国国债的情况。数据显示,作为美元资产储备最多的经济体,日本在1月大幅减持了166亿美元美国国债,创下了自2000年3月以来日本单月减持美国国债的最高纪录,与此同时,中国内地却增持了美国国债59亿美元,中国香港增持43亿美元。一系列的举措似乎暗示着,日本央行近期要有“大动作”了
新货币政策启动
根据截止到2006年1月的数据,日本持有美国国债的余额为6683亿美元,而去年底为6849亿美元。日本持有美国国债的总余额,也在这次大规模减持之后,倒退到了2004年6月时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1月份,美元基本面并无任何变化,加息政策依旧,各国外汇储备保持着对美国国债的“情有独钟”。排除伯南克因素,那结论只有一个,就是日本央行,为结束其超宽松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事实上,早在去年年底,已经有不少传言指称,日本央行行长福井俊彦和大藏省大臣谷垣祯一为是否升息而闹起了矛盾。由于日本特殊的金融体制,央行从属于大藏省(财政部),故而虽然有消息不断放出,但直到3月份,市场才逐渐采信。上周3月9日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日本央行终于以7对1的投票决定正式结束“数量放松”(Quantitative Easing)的货币政策,将重新启动基准利率取而代之成为新的货币政策杠杆,同时引入新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改变货币市场的操作目标。为表示央行货币政策的支持,日本首相小泉特地发表讲话,对福井俊彦的新政策表示满意。他说:”这个政策是经过充分讨论后得出的,因此我尊重这个决定。”显然,这是针对大藏省的。日本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估计有775万亿日元之巨,相当于GDP的150%。如果将10年期收益率从目前的1.6%提升一个百分点,就将至少增加大藏省1.5万亿日元的利息成本。
利率正常化
不过,日元的基准利率暂时无法上升。有分析认为,从3月份开始,日本央行将停止从商业银行购买短期票据,每月减少超额储备大约10万亿日元。同时,每月购入1.2万亿日元的长期国债。这样,把总计24万亿日元的超额流动性从货币市场的蓄水池中放掉,大概需要3到5个月的时间。从今年10月开始,日元可能加息25个基点,2007年再加息两次。日本央行的货币紧缩政策将对全球资产价格的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大致为:日元得到支撑;日本长期收益率上升;流入美国的资金减少;推高美国长期收益率和按揭贷款利率,从而打压美国的房市和消费;套利交易的减仓减少了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支撑;资金的回流也会影响对中国股票和债券的追逐。当然,具体情况则将取决于货币紧缩的步伐和程度。
有利有弊日元新货币政策的背后,是日本经济在去年取得的良好成绩,终于走出了通货紧缩的低谷。2005年,日本的GDP增幅达到2.8%,就业率提高,CPI走势正常,而日经指数在3月9日当天也大涨2.62%,至16036.91点。显示了市场对日本经济在2006年的信心。也有分析认为,日本经济复苏,就将减少投资中国的规模,而且由于种种限制,对外国产品的需求很难增加,虽然日元将坚挺,但对中国出口产业则未必是个好消息。&(字节数: 1436) [原创
16:07:20]&&本周三,央行公布了《2006年1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综述》。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的消费意愿持续下滑,即期购买住房的意愿又创新低,同时,城镇居民的储蓄意愿仍处于较高水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由空间信号衰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