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linux系统开机机后进不去

linux 系统开机后进不去_百度知道
linux 系统开机后进不去
linux 系统开机后进不去如图,提示su:command not found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是不是插了usb之类的东西上面启动报错了mount也失败了,磁盘挂载不对?
采纳率:82%
来自团队:
没启动完成,中间出错了
您好,问一下能看出来是哪里出错了吗?
找不到一部分启动文件
是硬盘出了问题吗?
是不是把启动方式改了uefi或legacy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Linux系统启动流程、内核及模块管理、linux启动故障排除和自制linux | Linux运维部落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相关操作!
400-080-6560
在线咨询: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同时也值班博客分类:
问题原因
&&& 当Linux系统被异常断电或者强制关机时很容易出现系统文件被损坏造成不能正常引导进入系统的问题,这种情况会出现在启动时提示 Checking System File(按记忆在进行描述,真实提示信息可能有所不同) 之类的提示,当进行到某一部分时就检查不过会提示叫输入ROOT用户密码或者CTRL+D继续,但是按了CTRL+D后一般是系统会重启。
进行修复
&&& 修改分为两种修复方式,一种是在提示输入ROOT密码时输入正确的ROOT密码,如果操作正确就会进入到命令行模式,在这里面用先用 df -h 查看玩有磁盘信息(查出的信息一般如例1所示),然后使用 fsck -y [磁盘名称如 /dev/hda4] 进行修复,修复过程会根据系统大小而不同,修复完成后就能正常进行单用户模式,在单用户模式中可以重置ROOT密码等操作,在正常启动时系统会再一次进行Checking这次就不会再出现错误信息提示,当检查结束时就能自动进入到系统,修复用的fsck -y 意思是修得过程中出现提示信息全部都选择YES,详细的FSCK命令参照例子2
例子程序
例1 获取出来的信息会根据不同的磁盘而不同hda是旧式的硬盘sata硬盘会显示sda之类的信息(如果是查找需要修改的磁盘名可以留意一下在启动时显示的被检查磁盘名称)
[root@service /]#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hda4&&&&&&&&&&&&& 21G&& 20G& 7.7M 100% /
/dev/hda2&&&&&&&&&&&&& 99M&& 11M&& 83M& 12% /boot
tmpfs&&&&&&&&&&&&&&&& 471M&&&& 0& 471M&& 0% /dev/shm
例子2 FSCK命令(以下信息搜索至网上,一般采用-y进行修复及可)
-t : 给定档案系统的型式,若在 /etc/fstab 中已有定义或 kernel 本身已支援的则不需加上此参数
  -s : 依序一个一个地执行 fsck 的指令来检查
  -A : 对/etc/fstab 中所有列出来的 partition 做检查
  -C : 显示完整的检查进度
  -d : 列印 e2fsck 的 debug 结果
  -p : 同时有 -A 条件时,同时有多个 fsck 的检查一起执行
  -R : 同时有 -A 条件时,省略 / 不检查
  -V : 详细显示模式
  
  -a : 如果检查有错则自动修复
  -r : 如果检查有错则由使用者回答是否修复
&&& -y : 对所有 fsck命令提出的所有问题假定一个“yes”的响应。这个标志使 fsck 命令采取它认为必要的行动。仅在损坏严重的文件系统中使用这个标志。
浏览: 151070 次
来自: 重庆
我最后一步做完后,启动报错:[ERROR] The trans ...
帮了大忙..谢谢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773203',
container: s,
size: '200,200',
display: 'inlay-fix'- 系统光盘下载网站!
当前位置: >
> 详细页面
NAS存储故障导致Linux不能正常启动该如何处理?
来源:系统之家
作者:qipeng
  Linux系统因NAS存储故障可能导致其无法正常启动,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要先从Linux系统入手,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Linux系统因NAS存储故障一起的无法启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故障现象描述
  NAS操作系统内核为Linux,自带的存储有16块硬盘,总共分两组,每组做了RAID5,Linux操作系统无法正常启动,在服务启动到cups那里就停止了,按键ctrl+c强制断开也没有响应,查看硬盘状态,都是正常的,没有报警或者警告现象。
  二、问题判断思路
  通过上面这些现象,首先判断NAS硬件应该没问题,NAS存储盘也应该正常,现在Linux无法启动,应该是Linux系统本身存在问题,因此,首先从Linux系统入手进行排查。
  三、问题处理过程
  1、第一次处理过程
  NAS系统本身就是一个Linux内核装载了一个文件系统管理软件,管理软件可以对系统磁盘、系统服务、文件系统等进行管理和操作,正常情况下,基于Linux内核的NAS系统应该启动到init3或者init5模式下,由于NAS仅用了Linux一个内核模块和几个简单服务,所以判断NAS下的Linux系统肯定是启动到init 3模式下,那么现在无法启动到多用户字符界面下,何不让Linux直接进入单用户(init 1)模式下呢,因为单用户模式下仅仅启用系统所必须的几个服务,而cpus服务是应用程序级别的,肯定不会在&init 1&模式下启动,这样就避开了cups无法启动的问题,所以,下面的工作就是要进入Linux的单用户模式下。
  很多的Linux发行版本都可以在启动的引导界面通过相关的设置进入单用户模式下,通过查看NAS的启动过程,基本判断这个Linux系统与RHEL/Centos发行版极为类似,因此,就通过RHEL/Centos进入单用户模式的方法试一试。
  RHEL/Centos进入单用户模式很简单,就是在系统启动到引导欢迎界面下,按键e,然后编辑正确的内核引导选项,在最后面加上&single&选项,最后直接按键&b&即可进入单用户了。
  接下来,重新启动NAS,然后硬件自检,接着开始启动Linux,一直在等待这个NAS的启动欢迎界面,但是欢迎界面一直没出来,就直接进入内核镜像,加载内核阶段了,没有内核引导界面,如何进入单用户啊,经过简单思考,还是决定在硬件检测完毕后直接按键盘&e&键,奇迹出现了,还真的可以,NAS进入到了内核引导界面,通过简单观察,发行第二个正是要引导的内核选项,于是移动键盘上下键,选择这个内核,然后在按键&e&,进入内核引导编辑界面了,在这行的最后面,输入&single&,然后按回车键,返回上个界面,接着按键&b&开始进行单用户引导,经过一分钟的时间,系统如愿以偿的进入了单用户下的shell命令行。
  进入单用户模式后,能做的事情就很多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将cups服务在多用户模式下自启动关闭,执行命令如下:
  chkconfig --levle 35 cups off
  执行成功后,重启系统进入多用户模式下,看看系统是否能正常启动。
  2、第二次处理过程
  将cups服务开机自启动关闭后,重启NAS,发现问题依旧,NAS还是启动到cups服务那里停止了,难道上面的命令没有执行成功吗?明明已经禁止了cups服务启动了,怎么还是启动了呢?于是,继续重启NAS,再次进入单用户模式下,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
  进入单用户后,再次执行chkconfig 命令,依旧可以成功,难道是cups服务有问题,先看看配置文件,执行如下命令:
  vi /etc/cups/cupsd.conf
  在这里发现了一个问题,vi打开cupsd.conf时,提示&write file in swap&,文件明明真实存在,怎么说在虚拟内存中呢,经过思考,只有一种可能,NAS设备的Linux系统分区应该没有正确挂载,导致在进入单用户的时候,所有文件都存储在了虚拟内存中,要验证非常简单,执行&df&命令查看即可,如下图所示:
  从这里可以看出,Linux的系统分区并未挂载,通过&fdisk -l&检查下磁盘分区状态,输出如下图所示:
  通过输出可知,NAS的系统盘是/dev/sda,仅划分了/dev/sda1和/dev/sda2两个系统分区,而数据磁盘是经过做RAID5完成的,在系统上的设备标识分别是/dev/sdb1和/dev/sdc1,由于单用户默认没有挂载任何NAS磁盘,这里尝试手动挂载NAS的系统盘,执行如下命令:
  [root@NASserver ~]#mount /dev/sda2 /mnt
  [root@NASserver ~]#mount /dev/sda1 /opt
  这里的/mnt、/opt是随意挂载的目录,也可以挂载到其他空目录下,挂载完成,分别进入这连个目录看看内容有什么,如下图所示:
  通过这两个内容的查看,初步判断,/dev/sda2分区应该是Linux的根分区,而/dev/sda1应该是/boot分区。现在分区已经挂载上去了,再次执行df命令看看挂载情况,如下图所示:
  到这里为止,发现问题了。/dev/sda2磁盘分区已经没有可用的磁盘空间了,而这个分区刚好是NAS系统的根分区,根分区没有空间了,那么系统启动肯定就出问题了。
  下面再把思路转到前面介绍的案例中,由于系统cups服务在启动的时候会写启动日志到根分区,而根分区因为没有空间了,所以也就无法写日志了,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cups服务无法启动,这就解释了此案例中NAS系统每次启动到cups服务就停止的原因。
  四解决问题
  由于NAS系统只有根分区和/boot分区,所以系统产生的相关日志都会存储在根分区中,现在根分区满了,首先可以清理的就是/var目录下的系统相关日志文件,通常可以清理的目录有/var/log,执行如下命令查看/var/log日志目录占据磁盘空间大小:
  [root@NASserver ~]# du -sh /var/log
  50.1G /var/log
  通过命令输出发现/var/log目录占据了根分区仅70%的空间,清理这个目录下的日志文件即可释放大部分根分区空间,清理完毕,重启NAS系统,发现系统cups服务能正常启动了,NAS服务也启动正常了。
  以上就是因NAS存储故障引起的Linux系统无法启动的方法介绍了,如果你的系统出现该问题,你要先分析问题,分析是哪里出了问题,再进行处理,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及时解决问题。
栏目热门教程
人气教程排行
热门系统下载
本站发布的系统与软件仅为个人学习测试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请支持购买微软正版软件!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Copyright&2011 系统之家(www.xitongzhijia.net) 版权所有 闽ICP备号-1博客访问: 440308
博文数量: 43
博客积分: 1103
博客等级: 少尉
技术积分: 569
注册时间:
分类: LINUX 08:57:33
Linux在启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故障,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本文列举了几个应用单用户模式、GRUB命令操作、Linux救援模式的典型故障修复案例帮助读者了解此类问题的解决。
一、单用户模式
Linux提供了单用户模式(类似Windows安全模式),可以在最小环境中进行系统维护。在单用户模式(运行级别1)中,Linux引导进入根shell,网络被禁用,只有少数进程运行。单用户模式可以用来修改文件系统损坏、还原配置文件、移动用户数据等。
以下列举了几个单用户模式修复系统故障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硬盘扇区错乱
在启动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硬盘可能有坏道或扇区错乱(数据损坏)的情况,这种情况多由于异常断电、不正常关机导致。
此种问题发生,在系统启动的时候,屏幕会显示:
Press root password or ctrl+D:
此时输入root密码系统自动进入单用户模式,输入“fsck -y /dev/hda6”(fsck为文件系统检测修复命令,“-y”设定检测到错误自动修复,/dev/hda6为发生错误的硬盘分区,请依据具体情况更改此参数),系统修复完成后,用命令“reboot”重新启动即可。
案例二:root密码忘记
在单用户模式中,Linux不需要root密码(Red Hat系统不需要root密码,但SuSe则需要,不同Linux系统稍有差别,本文以Fedora Core 6为例讲解),这使更改root密码非常容易。了解当系统引导进入多用户模式失败时,如何进入单用户模式,非常重要。
图1进入GRBU菜单选项
<span style="COLOR: #、在系统启动过程中,会出现图1所示画面,按任意键,进入GRUB菜单选项。若希望以后无此提示,直接进入GRUB菜单选项,删除配置文件grub.conf中“hiddenmenu”项即可。
图2 GRUB引导菜单选项
<span style="COLOR: #、按“e”键编辑GRUB引导菜单选项,图2显示为按“e”键后的GRUB屏幕。通过箭头键下移到kernel行,并按“e”键,得到图3中显示的编辑界面:
图3 kernel行编辑界面
在尾行光标处添加single,按回车键返回前一个屏幕,按“b”键进行引导,则系统自动进入单用户模式,如果要改变root密码,则执行命令:
sh-3.1# passwd root
更改成功后,执行命令exit退出重启即可。
我们可以在单用户模式中去纠正阻止系统正常启动的很多问题,比如:<span style="COLOR: #、禁用可能中止系统运行的服务如禁用Samba服务,则执行:sh-3.1#chkconfig smb off下次系统引导就不会启动Samba服务了。<span style="COLOR: #、更改系统缺省运行级如果X Window无法启动或者出现故障,可以编辑/etc/inittab文件,采用文本方式登录,更改initdefault引导级别为3:id:3:initdefault:案例三、GRUB选项设置错误
图4 GRUB引导错误信息
下图是一个系统管理员不希望看到的控制台信息,“Error 15”显示系统无法找到grub.conf中指定的内核。我们观察发现因为打字错误,内核文件的“vmlinuz”打成了 “vmlinux”,所以系统无法找到内核的可执行文件。我们可以按任意键回到GRUB编辑界面,修改此错误,回车保存后按“b”键即可正常引导,当然不 要忘记进入系统后修改grub.conf文件中此处错误。这是很多初学Linux的用户在修改GRUB设置时很容易犯的错误,出现此黑屏提示时注意观察报错信息,即可针对性修复。
二、GRUB引导故障排除
有时Linux启动后会直接进入GRUB命令行界面(只有“grub>”提示符),此时很多用户就选择了重新安装GRUB 甚至重新安装系统。其实一般而言此故障的原因最常见的有两个:一是GRUB配置文件中选项设置错误;二是GRUB配置文件丢失(还有少数原因,如内核文件或镜像文件损坏、丢失,/boot目录误删除等),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可以首先通过GRUB命令引导系统后修复;若是第二种情况,则要使用Linux救援模式修复了(本文后续有描述)。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GRUB启动系统的引导过程,grub.conf文件中主要的配置选项如下(注意,GRUB配置文件为/boot/grub/grub.conf,/etc/grub.conf只是此文件的软链接):
title Fedora Core (2.6.18-1.2798.fc6)root (hd0,0)kernel /boot/vmlinuz-2.6.18-1.2798.fc6 ro root=LABEL=/ rhgb quietinitrd /boot/initrd-2.6.18-1.2798.fc6.img
其中“title”段指定了GRUB引导的系统;“root”段指定了/boot分区所在的位置;“kernel”段指定了内核文件所在位置,内核加载时权限属性为只读(“ro”)以及指定根分区所在位置(root=LABEL=/);initrd指定了镜像文件所在位置。所以GRUB在引导时顺序为首先加载/boot分区,然后依次载入内核与镜像文件。
案例:“title Fedora Core (2.6.18-1.2798.fc6)”段被误删除
此时,系统启动后会自动进入“GRUB>”命令行,为排除故障我们可以依次做如下操作:
1、查找/boot/grub/grub.conf文件所在分区
GRUB> find /boot/grub/grub.conf
2、查看grub.conf文件错误
GRUB>cat (hd0,0)/boot/grub/grub.conf
建议系统安装设置好后,要将grub.conf文件备份,如果有备份文件如grub.conf.bak,则此时可以查看备份文件,与当前文件比较,发现错误:
GRUB>cat (hd0,0)/boot/grub/grub.conf.bak
3、确认错误后,先通过命令行方式完成GRUB引导,进入系统后再行修复grub.conf文件错误:
1)指定/boot分区
root (hd0,0)
2)指定内核加载
kernel /boot/vmlinuz-2.6.18-1.2798.fc6 ro root=LABEL=/ rhgb quiet
3)指定镜像文件所在位置
initrd /boot/initrd-2.6.18-1.2798.fc6.img
提示:GRUB支持tab键命令补全功能
4、从/boot分区启动boot (hd0,0)
命令行模式可以在GRUB菜单模式中通过按“c”键调用,也可以用于测试新编译的内核(设置kernel、initrd引导新内核及镜像文件)。增加对GRUB引导以及Linux系统引导知识的了解将对此类故障排除大有帮助。
三、Linux救援模式应用
当系统连单用户模式都无法进入时或出现GRUB命令行也不能解决的引导问题,我们就需要使用Linux救援模式来进行故障排除了。步骤如下:
<span style="COLOR: #、将Linux安装光盘(如果使用CD光盘,则放入第一张引导光盘)放入光驱,设置固件 CMOS/BIOS为光盘引导,当Linux安装画面出现后,在“boot:”提示符后输入“linux rescue”回车进入救援模式。(想了解救援模式详细信息,还可以按F5键查看)
图5进入linux救援模式
2、系统会检测硬件,引导光盘上的Linux环境,依次提示你选择救援模式下使用 的语言(建议选择默认的英文即可,根据笔者测试,部分Linux系统选择中文会出现乱码);键盘设置用默认的“us”就好;网络设置可以根据需要,大部分 故障修复不需要网络连接,可不进行此项设置,选择“No”。
图6挂载设置
<span style="COLOR: #、接下来系统将试图查找根分区,出现以下提示:默认在救援模式,硬盘的根分区将挂载到光盘Linux环境的/mnt /sysimage目录下,默认选项“continue”表示挂载权限为读写;“Read-only”为只读,如果出现检测失败可以选择“skip”跳 过。此处,因为要对系统进行修复,所以需要有读写权限,一般选择默认选项“continue”。进入下一步后,系统提示执行“chroot /mnt/sysimage”命令,可以将根目录挂载到我们硬盘系统的根目录中去。
案例一:双系统启动修复
当我们安装双系统环境,先安装Linux再安装Windows;或者已经安装好双系统环境的Windows 损坏,在重新安装Windows后,保存GRUB的MBR(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记录)会被Windows系统的自举程序NTLDR所覆盖,造成Linux系统无法引导。
<span style="COLOR: #、如果要恢复双系统引导,首先用上述方法进入救援模式,执行chroot命令如下:sh-3.1# chroot /mnt/sysimage
<span style="COLOR: #、将根目录切换到硬盘系统的根目录中,然后执行grub-install命令重新安装GRUB:sh-3.1#grub-install /dev/hda“/dev/hda”为硬盘名称,如使用SCSI硬盘或Linux安装在第二块IDE硬盘,此项设置要做相应调整。
<span style="COLOR: #、然后依次执行exit命令,退出chroot模式及救援模式(执行两次exit命令):sh-3.1# exitsh-3.1# exit系统重启后,将恢复GRUB引导的双系统启动。
案例二:系统配置文件丢失修复
图7 /etc/inittab文件丢失引导错误示例
系统在引导期间,很重要的一个过程就是init进程读取其配置文件/etc /inittab,启动系统基本 服务程序及默认运行级别的服务程序完成系统引导,如果/etc/inittab误删除或修改错误,Linux将无法正常启动,如图7所示。此时,只有通过 救援模式才可以解决此类问题。1、有备份文件的恢复办法进入救援模式,执行chroot命令后,如果有此文件的备份(强烈建议系统中的重要数据目录,如/etc、 /boot等要进行备份),直接将备份文件拷贝回去,退出重启即可。如果是配置文件修改错误,如比较典型的/boot/grub/grub.conf及 /etc/passwd的文件修改错误,也可以直接修正恢复。假设有备份文件/etc/inittab.bak,则在救援模式下执行:sh-3.1# chroot /mnt/sysimagesh-3.1# cp /etc/inittab.bak /etc/inittab
<span style="COLOR: #、没有备份文件的恢复办法如果一些配置文件丢失或软件误删除,且无备份,可以通过重新安装软件包来恢复,首先查找到/etc/inittab属于哪一个RPM包(即便文件丢失,因为存在RPM数据库,一样可以查找到结果):sh-3.1# chroot /mnt/sysimagesh-3.1#rpm -qf /etc/inittabinitscrīpts-8.45.3-1
退出chroot模式:sh-3.1#exit
挂载存放RPM包的安装光盘(在救援模式下,光盘通常挂载在/mnt/source目录下):sh-3.1# mount /dev/hdc /mnt/source
Fedora系统的RPM包存放在光盘Fedora/RPMS目录下,其他 Linux存放位置大同小异,这 里不一一列举;另外,因为要修复的硬盘系统的根目录在/mnt/sysimage下,需要使用–root选项指定其位置。覆盖安装/etc /inittab文件所在的RPM包:sh-3.1# rpm -ivh –replacepkgs –root /mnt/sysimage /mnt/source/Fedora/RPMS/initscrīpts-8.45.3-1.i386.rpm其中的rpm命令选项“–replacepkgs”表示覆盖安装,执行完成后,即已经恢复了此文件。
如果想只提取RPM包中的/etc/inittab文件进行恢复,可以在进入救援模式后,执行命令:sh-3.1#rpm2cpio/mnt/source/Fedora/RPMS/initscrīpts-8.45.3-1.i386.rpm| cpio -idv ./etc/inittabsh-3.1# cp etc/inittab /mnt/sysimage/etc
注意此命令执行时不能将文件直接恢复至/etc目录,只能提取到当前目录下,且恢复的文件名称所在路径要写完整的绝对路径。提取文件成功后,将其复制到根分区所在的/mnt/sysimage目录下相应位置即可。救援模式是维护Linux的有力武器,本文以上述两个例子讲解了它的应用方法,希望能够给读者一点启示。解决Linux系统启动的故障,必须充分理解Linux的引导过程,才能够对故障进行有效的判断和处理。
阅读(16021) | 评论(1) | 转发(2)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你好,博主:我的朋友有一台电脑装的是LINUX系统,系统安装一个重要的软件,前几天他害怕电脑硬盘坏掉,让我再克隆一块硬盘,我也就没有多想,想着以前做网吧硬盘对刻的经历,就GHOST软件对刻硬盘,开始对刻前提示了一个信息,我也就没有在意,可对刻完后,他原来的硬盘也不能用了,电脑开机只显示了一个光标,进不了原来的系统了,不用说,对刻的硬盘也是一样,我用LINUX系统的U盘启动后,他原来的盘的东西还在,用DOS下的分区软件也可以看到原来的硬盘分区也都在,可系统就是启动不了,朋友急用,烦请博主给个指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此先谢了!
请登录后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inux系统开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