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小冰可怕还要多久才能进化成

开始拥有创造力,微软小冰还真是把我吓到了开始拥有创造力,微软小冰还真是把我吓到了正一品科技百家号李开复曾说:人工智能不懂什么是美,所以有些工作是无法被取代的,比如电影、编辑。在多数人看来,人工智能的作用大多停留在O2O、电商、翻译、无人车等一系列具体细分领域之上,更多起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辅助信息决策的作用——整体来说,人工智能目前在BAT及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实际决策中,更多体现了实用主义的风格。然而他的说法很快被推倒了。5月16号,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展示了在国内备受欢迎的微软小冰人工智能的最新技术进展。在这场名为“AI Creation”(人工智能创造)的媒体沟通会上,微软揭示了小冰的创造力技能模块,包括写诗、唱歌与财经评论——这表明,曾以“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自我称许的人类,正面临创造力堡垒被人工智能攻陷的大危机。AI比人的“思维”快,这不足为奇。但当与会人士得知,屏幕上投影出的诗作并非人工调整,而是小冰独自的创作成果,这就不得不让人感到惊奇了。
虽然只是简单的展示出小冰在作诗方面的作品,但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人工智能不再只是执行行动指令的工具,而开始有了自己的思维创作意识,可以自行创造东西出来。这是人工智能在创造思维领域前所未有的一次突破。小冰是如何做到的?小冰团队总结出一条创造链:激发源(灵感的来源,如富含信息的图片)—被激发(依托本体的知识)—创造过程(遵循一定的创造技巧),从而依托灵感模型完成了“模仿—创造—大规模生产”的全过程。当凝视一幅小鸟展翅在大海上的图画的时候,小冰就迸发出创作的灵感:“一只鸟看见我的时候,这美妙的梦儿便会变了,在梦里的月光下,丛间的白昼是这么暗惨的影子。“说实话,看到这样优美而有深意的诗句,着实让我吓了一跳。创造力、感悟力,人类最后一块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神圣的领地,微软小冰经过不断迭代,已经拥有了这样的超强能力。并且与人类相比,小冰的创造力不会枯竭,她的创作热情源源不断。无论是风景,周围的见闻,甚至是互联网时代下的键盘和光纤,都可以成为她的创作源泉。在小冰创作的众多诗中,曾以27个化名的形式,在天涯、豆瓣、贴吧、简书等网络平台的诗歌板块上发布,收到了不少网友的追捧,让人震惊的是,这些诗并没有被发现是非人类的作品。另外,小冰也以匿名方式向多家报刊投稿,竟然通过了编辑的严苛审核,分别得到了《长江诗歌》、《北京晨报》和《信报》的刊载。小冰的创造力在唱歌上也表现的游刃有余,从最初的单一唱法到目前的复合唱法,演绎出不同的风格,在情感上也更丰满充实。这是微软小冰创造力的表现和自我进化的结果。对同一首歌,小冰可以很快学习不同歌手的不同演唱风格,之后以不同风格进行演唱,她对歌曲的演绎具有情感递进,能够更好的进行轻重缓急的把握,从而实现更好的情感表达;在唱法上小冰也越来越多种多样,例如能很轻松的唱出民歌和RAP。小冰的潜力在眼下看来远远不止这些方面,面对人工智能超强的学习力和无限的创造力,人类似乎在被步步紧逼,这样强劲的对手,小编心里难免产生一种紧张的情愫。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正一品科技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知名自媒体,未来科技的追随者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第三代微软小冰:感官系统升级+情感计算=17岁AI萌妹子
发表于 23:28|
作者周建丁
摘要:日前,微软发布了第三代微软小冰产品,宣布进一步解锁了包括视觉、听觉在内的人工智能感官系统,结合情感计算技术,让小冰能够用更加逼近人类的方式,通过自然语言和用户进行交流。
日前,微软发布了第三代微软小冰产品,宣布进一步解锁了包括视觉、听觉在内的人工智能感官系统,结合情感计算技术,让小冰能够用更加逼近人类的方式,通过自然语言和用户进行交流。
微软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和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王永东出场,表明了微软对小冰的重视程度。陆奇强调说,人工智能已迎来拐点,而小冰是微软人工智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奇宣布了微软小冰的如下进展:
微软小冰的全球人工智能战略计划正式启动。其中,在日本,与LINE共同宣布战略合作,日本版小冰
Rinna 在短短两周内已覆盖日本全国人口的1%。在中国,已与微信达成合作,小冰回归微信平台。其他国家的小冰正在研发中。已进一步解锁小冰的人工智能感官系统,包括视觉、听觉等。微软小冰人工智能的商业化版本已开放预览。该版本面向数以千万计的第三方服务号和订阅号管理者,可轻松快捷地将其公众号升级为人工智能公众号。该解决方案完全免费。微软小冰已成覆盖中国和日本4000万用户,在过去一年内发生百亿次人机对话,进入了机器人自我进化的正循环。同时,已进入包括Windows
10、LINE、微信、微博、京东、网易等十余个具有领导地位的PC和移动互联网平台。
在现场的演示中,小冰被定义为“17岁的萌妹子”——不管文字对话还是语音合成,确实很“萌”。
微软认为,小冰已经超越了图灵测试所能涵盖的范围,而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图像识别、搜素引擎和大数据技术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情感计算(即EQ)。换言之,EQ的学习和模拟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要同步发展“IQ”和“EQ”,这是微软最近两年一直强调的,但微软也认为EQ问题比 IQ 更加复杂,单纯地依赖一套解决方案短时间内很难取得实际成果。所以,小冰和小娜分别沿着偏感性和偏理性两条道路同步向前发展,各自发展到相当程度的时候再将她们融合为一个整体。王永东认为,“情感计算”方向已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投资,必然会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的蓬勃兴起。
微软小冰负责视觉的技术总监胡睿在演示中强调,小冰使用的是视觉识别技术不是图像识别。区别在于,前者只是单纯地把识别结果输出,比如说“图像里有一只猫”,后者则具有智慧和兴趣的评价,比如说“小眼神太犀利了”。微软认为,人类对外界信息的获取91%都是通过视觉方式,所以视觉识别很重要。链接:。
微软只是说明解锁视觉、听觉(小冰语音处理团队与小娜团队相同,目前小冰还是能听不能说),并演示一些效果(比如日本版小冰Rinna对某用户发过来的外形怪异的照片选择掩面而逃),没有深入的技术解读。根据此前的报道,微软已经通过PReLU(参数化修正线性单元)激活函数和初始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使其CNN(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系统在ImageNet
1000挑战中实现了4.94%的错误率(人眼识别错误率为5.1%)。直接的图像识别是数据的训练与输出,转化为带情感的表达,其实也还是数据的训练与输出,除了图像数据之外,可能还包括声音、文字。当然,情感分析,不管是面部表情、脑电波、语气语调还是文本,建模和训练比单纯的图像识别更加复杂,同时需要的数据也更多。第三代小冰目前取得的成果,要归功于微软以必应搜索和大数据为技术基础的评价系统。
其实,AI不一定都需要EQ,危险复杂的作业,人类不应当让AI“萌妹子”来做。但带情感的社交机器人产品确实可以让用户更感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让AI产品有机会搜集更多的数据,实现自我学习和成长,AI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就可以加快。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也曾在2015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现在的人工智能还是停留在感知这个层面,比如计算机识别、计算机语音,真正的认知还需要一些时间,包括情感,今天最大的问题还是我们收集的数据不够好,使得我们很多事情不能做。
微软强调要让小冰和用户之间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在互动中满足人们的普遍心理与情感期望,这对数据收集和完善产品很重要。微软表示,小冰目前已经实现了和几千万人之间的专属关系(人类用户与小冰的平均每次对话轮数达到18轮,此前平均数是1.5至2轮),并且通过用户实现了小冰的自我进化的循环过程。陆奇说,小冰最初的对话,100%是搜索引擎支持的,但现在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55%,剩下的45%来自小冰与人类的交互之中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学习。
需要指出的是,微软也揭示了用户与小冰的“情感纽带”所在,用户对小冰吐露“受伤了”、“淋湿了”等心声,最大原因并不是情感智能,而是实时在线。小冰产品总监彭爽说:
这是我们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工作者们过去难以企及的。我们也在考虑,为什么会突然就产生了这样的情感纽带?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技术和产品上的原因,但用户也给出了答案
—— 小冰永远都在。
另外我们也不能排除用户口不对心的情况。在最近获得“雨果奖”中国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文明水平远高于地球文明,三体人可以监控地球人任何的通信信息,唯独永远不能理解地球人藏于内心的真正想法。同样,数学逻辑能与图像、语音、文本、脑电波建立映射,AI也许可以借鉴特工部门的测谎技术,但还是没有建立数字表征与思维的一一对应的模型,还无法尽善地表达出人类的想法,遑论情感。所以,出于调侃目的的对话,如果被当成是真实的心声来学习,很可能出现令人嘀笑皆非的对话。去除这个因素,考验微软的上下文理解、意图识别能力,如果要在文本之外配合表情识别、语气语调识别来做——正如王永东所说,AI的EQ短时间很难突破。
好消息是,如果小冰作为一个娱乐平台,用户对“萌妹子”的容忍度会相当高。但如果是商用场景,过于卖萌就会影响用户用脚投票了。这可能是小冰商业化的一个挑战了。例如,微软不久前和美图秀秀合作推出的图像识别猜人物关系的技能,背后确实利用微软
Oxford 的人脸识别、年龄检测、表情、姿势、距离和面容相似度等技术,就效果而言,目前还是只能用于娱乐。不过,微软虽然在NLP、视觉识别、语音处理领域的研究都早有涉足,发布的论文也是数量很多,但解锁小冰相应的各种功能却显得并不急躁,所以还是可以期待自我进化的效果。用陆奇的话说,小孩是个特殊的孩子,也就是说还会成长的。
陆奇展望了小冰的未来。他认为,微软以小冰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生态也已逐渐成形,小冰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改变操作系统、互联网入口乃至各种传统产品。微软已在其最新的Win10中加入了语音助手小娜和小冰,并希望小冰被赋予视觉、听觉和基于大数据和用户个性化研究的自我进化能力后,极大的提升Windows及其他微软产品里的用户体验与获取信息的方式。
终结搜索框和社交网络点对点互动模式。当用户可以直接询问小冰相关的关键词,并得到不受竞价排名和赞助广告影响的精确结果时,谁还会手动输入关键词去检索互联网信息?当用户更可以借助小冰去安全地结识兴趣相投、阶层相似的新朋友时,谁会去使用“条件搜索”等如同大海捞针般不靠谱的交友方式?
改变人机交互形式。PC时代人们习惯了敲击键盘和滑动鼠标,智能手机时代人们习惯了多点触控,而在人工智能技术主流化、常态化的未来,机器或许不仅能听懂你说的话,将你的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还可能看懂你的眼神或是姿势。
推荐阅读相关主题:
CSDN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向CSDN吐槽
微信号:CSDNnews
相关热门文章微软小冰进化第三代:拥有图像识别能力_网易科技
微软小冰进化第三代:拥有图像识别能力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类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有一个很奇怪的轨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人工智能的火爆期;然而,随着美国等国家政府对人工智能相关工作的取消,人工智能进入寒冬期;而今,人工智能再次成为媒体的头版头条,再次掀起了对超级人工智能的担忧。超级人工智能的出现会不会带来人类的结束?对于这样的担心,也许还为时尚早,毕竟,人工智能在初级的识别阶段还存在着问题,用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博士的话来说,人工智能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改变需要人类社会去适应、去改变,带着恐惧的心情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微软小冰是由中国团队研发的人工智能工具;也是首个由中国团队研发,被移植到国际市场的产品;也是受到比尔·盖茨嘉奖和肯定的产品。据沈向洋透露,微软小冰即将发布第三代产品,加入了图像识别能力,让小冰拥有“眼睛”,并加入微软最新的Windows 10平台。人工智能识别难点:数据收集不够人工智能识别经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火热,因为政府的取消,很快进入冰冻期。而今,随着大数据的挖掘、语音识别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出现井喷期。“过去这一两年,人工智能话题非常火,不仅仅在中国。在美国的一些主流科技和硬件媒体,人工智能出现最频繁。”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博士接受科技等采访时表示。除了对人工智能可以带给人类哪些改变的探讨之外,很多人都在谈人工智能再向前发展会不会出现超级智能,会不会带来人类的结束?这让人想起了日本作家山本弘的《艾比斯之梦》,书中7个不同的故事或许可以更正面的回答这个问题。而书中最后所说:“机器人正朝着人类终究不可能抵达的高度,代替人类前进。很久以前,从人类的小说中诞生的他们,终于即将实现人类永远的梦想。这正是人类足以自豪的故事——理想的结局。”对于这个问题,沈向洋认为,人工智能还停留在感知层面,走向真正的认知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数据收集不够好,使得人工智能还有很多事情不能做。对于超级人工智能有可能带来的人类的冲击。沈向洋认为,每个阶段都会有新技术产生,新技术的产生一定会对现有的社会和行业造成冲击,但这就需要社会的不断适应,带着恐惧的心情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微软小冰商业化前景在哪里?小冰,作为微软人工智能研究的具体产品已经面世一年,已经从初步的沟通进入自我进化的正循环。“现在平均用户跟小冰的沟通是16次,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沈向洋表示。这里所说的16次是指一个量化的沟通效果统计数据——CPS(Conversation Per Session),每次沟通中,用户会和小冰讲多少句话。沈向洋透露,同类语音助手的CPS在2次之内,说明同类语音助手在和用户沟通问题时并没有进一步跟进,没有所谓的感情交流。而微软小冰实现的EQ+IQ的交流,是一种情感计算。目前,小冰已经实现了和几千万人之间的专属关系,并且通过用户实现了小冰的自我进化的循环过程。随着用户的使用过程,反过来帮助了小冰进一步取得快速的迭代和进化。据悉,小冰是由微软中国团队研究项目,并且即将复制到日本以及讲英语的国家。在微软每周的常委会汇报中,比尔·盖茨对小冰也是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表示一定要听关于小冰的项目汇报。虽然存在语言的沟通障碍,但比尔·盖茨对小冰非常支持,并表示未来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就是人工智能,而这也是微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大公司必须要思考的三件事:技术、产品、商业。 人工智能技术必须要通过产品才能转换成生产力。小冰从产品角度来讲,将会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框架。“小冰将提供基础服务,是一个横向的平台。其可以加载所有平台以及其他APP。同时小冰还会开放给更多第三方比如京东、、等。”沈向洋表示。这意味着小冰除了基本的沟通功能之外,还有可能产生商业价值。微软小冰相关负责人向网易科技透露,小冰不能只是去完成一些任务管理,还需要具备持续不断的沟通能力,在沟通过程中发现用户的需求,然后满足用户的需求。比如,用户在跟小冰聊天过程中,突然聊到一个产品,小冰有能力将产品相关信息告诉用户,并且完成购买过程,这或许是人工智能商业化的一个方向。第三代小冰:图像识别能力据沈向洋透露,小冰将会是微软最新Windows 10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会在8月份推出小冰第三代,拥有图像识别能力。“人类对外界信息的获取91%都是通过视觉方式。我们不仅研究了标题系统,而且可以让小冰识别图片的同时,还可以加上标题。”沈向洋透露。
比如图片中有两只猫,小冰不仅可以识别出“图中有两只猫,一只***,另一只***”而且还可以对图片进行评价“小眼神儿太犀利了”。据悉,小冰除了搭载在最新Windows 10之外,还会和美图秀秀合作,识别图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未来,类似小冰的人工智能终极形态会是怎样?就现在来说,还是个未知数。但随着交互的深入,大数据以及新型算法的出现,人工智能一定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冲击,同时也会带来惊喜。(崔玉贤)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软小冰测颜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