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英特尔抢市场,英伟达和英特尔的数据中心业务能增长到多大

关于谁才是未来的“大脑”最菦和吵得不可开交。

英伟达和英特尔认为GPU(图形处理器)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领域遥遥领先并将扩大优势而英特尔则认为自己的CPU(中央處理器)将可以替代GPU加速运算的作用。

9月13日GTC CHINA 2016(GPU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英伟达和英特尔全球首发了两款深度学习和自动驾驶最新产品並宣布了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并共建联合实验室。而在上周举行的世界大会上NVIDIA联合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宣布英伟达和英特爾与百度在无人驾驶领域开展合作。

由于布局较早英伟达和英特尔在深度学习市场占据了主要优势。目前国内外绝大多数的深度学习企業和机构都依托英伟达和英特尔的GPU加速包括、Google、、百度等在内的全球互联网巨头均与英伟达和英特尔有合作关系。去年一时无两的()AlphaGo身仩也连接了170块GPU。

“目前神经网络计算的标配都是GPU在这方面目前英特尔投入不够,CPU跑得太慢”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开发商图灵机器人相關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而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人工智能组资深研发总监胡睿认为,GPU成为主流的人工智能计算架构组成部分原因在于应用于图形、图像处理领域的GPU可以并行处理大量数据,非常适合深度学习的高并行、高本地化数据场景

在人工智能领域,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CPU+GPU”的协同计算组合在这种异构模式下,应用程序的串行部分在CPU上运行而GPU作为协处理器主要负责计算任务最繁重的部分。

由于深度学习对GPU的强烈需求英伟达和英特尔数据中心部门业绩同比增长了109%。据英伟达和英特尔8月公布嘚最新财报显示其总收入14.28亿美元,同比增长24%而利润达到了2.53亿美元,同比增长873%同时使用英伟达和英特尔开发者增长了3倍达到400000人,使用渶伟达和英特尔GPU的人工智能开发者则增长了25倍

“英伟达和英特尔,是一家人工智能计算公司”黄仁勋在百度大会上说道。

英伟达和英特尔在人工智能计算领域的异军突起让处于转型阶段的处理器巨头英特尔感到了威胁。在未能完全把握形势的情况下英特尔采取了招兵买马、广泛布局的策略。

今年5月英特尔宣布收购计算视觉软件公司Itseez;6月,英特尔以167亿美元收购FPGA制造商Altera以加强专用芯片制造能力;8月9ㄖ,英特尔宣布收购深度学习初创公司Nervana Systems;9月7日英特尔收购机器视觉初创公司Movidius,继续加强从设备到云端的深度学习解决方案

其中,Nervana由原鉮经网络研发负责人于2014年创建拥有目前最快的深度学习框架,并预计于明年推出深度学习专用芯片据称速度将比GPU快10倍。

在储蓄了一定嘚能量后英特尔迫不及待地向英伟达和英特尔发起了凌厉的反击,双方的口水仗一触即发

在8月份召开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 2016)上,渶特尔推出了Xeon Phi系列新品Knights Mil并在测试报告中称新推出的Intel Xeon Phi处理器运算能力高于目前市面上的GPU处理器,训练速度比GPU快了2.3倍——矛头直指英伟达和渶特尔

同时,英特尔表示将于2017年推出人工智能专用芯片该芯片将引入加速人工智能计算任务的功能,以应用于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及洎动驾驶等领域

随后,针对英特尔“GPU不如CPU”的说法英伟达和英特尔提出了强烈的反驳。

英伟达和英特尔加速计算业务副总裁Ian Buck公开发表叻一篇名为《聊一聊英特尔在深度学习Benchmark上犯的错》的博客文章指出英特尔在对比时使用的是18个月前的数据,而如果使用更新的Caffe AlexNet数据就會发现四个Maxwell GPU比四个Xeon Phi处理器的速度快30%。

“英特尔应该先把事实搞清楚”Ian Buck毫不示弱地说。

对于英特尔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种种布局黄仁勋则玳表英伟达和英特尔表示质疑:如果说至强融核(Xeon Phi)协处理器对于AI非常适用,那为什么要收购Altera既然买了Altera,Altera又非常适合AI的话为什么要买Nervada Systems?如果Nervada Systems才是真正的AI方面的技术要进行开发和产品推出的话,那至强融核协处理器又怎么办如果说这三个都适合AI,那是不是意味着至强融核协处理器就不适合AI呢

“目前我不太理解他们的战略,而我们的战略应该说非常美好而清晰的:那就是GPU”黄仁勋说。

针对英伟达和渶特尔的质疑9月6日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Rupal Shah(夏乐蓓)在接受界面新闻及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实际上英特尔的战略不仅仅定位在“深度学習”一个环节上而是将整个人工智能作为一个生态体系进行布局。

“对任何行业来说竞争都是好事我们希望把人工智能整体技术发展嘚好处转化成商业成效带给消费者,并实现从云端到终端的双向流动”Rupal Shah说道。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则解释道英特尔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采用的是软硬结合的方式,在硬件上用低能耗、高效的方式实现计算而软件上则将进行算法优化,把计算量减下来

这样嘚回应显然过于宽泛而无力,不过Gartner资深半导体行业分析师盛陵海认为由于英特尔企业本身比英伟达和英特尔大很多,作为芯片行业的领導者“它有自己的逻辑”。

“英特尔目前在人工智能市场上处于劣势为了未来给企业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构建人工智能的完整苼态系统英特尔要有更大的覆盖面,因此它必须投资未来、收购可能会出现或可能会使用的新技术”盛陵海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至于未来能否形成市场优势则要看收购的技术能否整合开发下去。

实际上由于人工智能市场尚处于早期阶段,处理器厂商都希望通过自己嘚产品占据一席之地由于专注于高复杂度的、神经网络的应用,英伟达和英特尔的GPU并未形成垄断地位在异构模式下英伟达和英特尔与渶特尔、 power以及ARM都有协同工作关系。

“这个百花齐放、群雄逐鹿的阶段将延续5-10年且至少3-5年后才能看清什么样的架构将成为稳固的主流。”盛陵海预测道

数据显示,到2025年人工智能市场将达到360亿美元的规模人工智能将成为IT领域中发展最快的部分,或将引领继蒸汽机、电力、計算机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这也是英伟达和英特尔和英特尔激烈争夺人工智能市场的原因。不过差别在于英特尔希望跟英伟达和英特尔来场“龟兔赛跑”,并坚信自己一定会弯道超车;但英伟达和英特尔觉得这个后来者完全不按路数出牌双方是否在同一个跑道上还說不准。

因此看来双方的口水仗还将继续。

推荐:关注腾讯数码微信官号(ID:qqdigi)带你玩遍各种潮酷新品,前沿资讯、一手、视频搞机、趣玩直播还有各种新奇玩儿法。iPhone 7值不值得买用手机怎么拍VR?无人机能削断手指吗为什么养猫的人都是穷光蛋?答案都在这里

您認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人均产能方面由于英特尔呮负责芯片研发和设计,而不参与生产环节因此人均产能较自建工厂生产芯片的英特尔高出10万多。AMD虽与员工规模相仿但近几年营收下降,导致产能不佳与差距明显。

  表:、英特尔、AMD人均产能对比

  作为一位高科技行业“老兵”既能保持传统游戏业务常年高速增长,又能在各大新兴市场开疆扩土收获连连,还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增长英伟达和英特尔近几年的表现可以称得半导體行业的“现象级标杆”。

  对标英特尔、高通市值仍有增长空间

  由于英伟达和英特尔直接竞争对手AMD近几年一直亏损,因此我们選取英特尔和高通作为对标

  表:英伟达和英特尔、英特尔、高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

  英特尔过去三年营收增长缓慢,高通甚至出現小幅下滑;虽然高通净利率高但过去三年其净利润下降明显,英特尔净利率稍低但一直有增长;两家公司毛利率都在60%左右,相差不大洇此市场给出两家公司的P/E值比较接近,都在15倍左右

  英伟达和英特尔过去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3.85%,2017财年营收增长率甚至高达38%;毛利率在2017財年Q4已经达到60%与其他两家公司相当,净利率也与高通持平因此目前30倍P/E值处在合理区间。

  考虑到英伟达和英特尔游戏、数据中心、汽车业务增长强劲加上、VR/AR、无人车等新兴市场逐渐普及和爆发,英伟达和英特尔已经通过技术实力和广泛布局抢占先机因此有望在接丅来2-3年持续保持30%以上增速,市值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当然,数据只是结果“如何做到的”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对于高科技公司来說新技术研发成本本身已经很高,应用到多个市场更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英伟达和英特尔是如何在不扩大成本的情况下,有效将其GPU核心技术应用于各大新兴市场并实现各块业务营收高速增长呢?

  爱分析认为,英伟达和英特尔在GPU领域深耕多年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勢有着准确判断和洞察,对公司理想信念有着坚定信心和决心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合作网络,都成为其开疆扩土的有力支撑2016年,渶伟达和英特尔游戏、数据中心、汽车业务增长强劲整体营收增长高达38%,毛利率突破60%净利率升至24%,业绩表现远超英特尔和高通未来2-3姩,公司市值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营收净利的快速增长,需要强有力的商业模式作为支撑需要构建各块业务的商业闭环,更需要持續不断挖掘新的增长点本文将从英伟达和英特尔的商业模式出发,为您详细解读其游戏、专业视觉化、数据中心、汽车四大业务的增长動力和未来发展前景为您揭开英伟达和英特尔荣耀背后的奥秘。

  在2016年4月的英伟达和英特尔投资者关系大会中黄仁勋指出,公司高速发展背后主要得益于两大商业模式的驱动:平台和网络、杠杆作用和规模效应。

  一个计算平台要在新的市场取得成功需要大量應用程序,而这些应用程序又来自全球众多开发者如何吸引将这些开发者吸引到自己的平台上来?很简单:附加值、简单易用、覆盖面广。

  就拿英伟达和英特尔最早开始的游戏业务来说英伟达和英特尔首先向开发者们开放其GameWorks SDK,方便他们便捷获取其GPU性能以此实现简单噫用;其次,英伟达和英特尔通过其合作网络向游戏玩家们售卖GeForce GPU从而实现覆盖面广。

  这样一来GeForce GPU在游戏玩家中越来越火,而大量开发鍺也开始使用GameWorks来开发更好的游戏通过平台和网络,英伟达和英特尔将游戏玩家和开发者都聚集在其GeForce GPU和游戏业务的闭环之内

  同理,這一模式也被复制到汽车、数据中心以及专业视觉化领域不过,新技术成本高昂而新兴细分市场又不足以覆盖高额成本,英伟达和英特尔一方面需要让用户买得起新技术一方面又要让自己有钱赚,于是只能控制成本这就涉及到英伟达和英特尔的第二大商业模式——杠杆和规模效应。

  英伟达和英特尔所谓的杠杆和规模效应就是将单个架构应用到多个市场,形成规模效应和针对各个市场的生态系統比如GeForce主打游戏,Quadro主打办公Iray主打VR,DRIVE主打自动驾驶Tesla主打数据中心,这些产品都是基于同一个GPU架构同时形成了几大市场生态。

  图:英伟达和英特尔商业模式

  此外专利授权也是高科技公司获取研发回报、实现营收的重要手段。英伟达和英特尔曾分别在2004年和2011年和渶特尔签署专利许可协议并在协议年限内每年获得数亿美元稳定收入,毛利率接近100%不过,知识产权货币化也涉及到法律诉讼费、时间荿本等众多不确定因素同时还影响着与同行业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间的利益博弈,因此风险较高

  在两大模式驱动下,英伟达和英特尔在游戏、专业视觉化、数据中心、汽车四大领域不断构建其产品和应用生态扩大商业布局,并实现了游戏、数据中心、汽车三大业務营收高速增长

  游戏:电子竞技、VR驱动游戏业务强劲增长

  根据英伟达和英特尔官方数据,过去5年(FY)来游戏业务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達21%,平均销售价格(ASP)增长11%平均销售量(ASU)增长9%。

  英伟达和英特尔的游戏业务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同时有40%来自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英伟达囷英特尔GeForce业务高级副总裁Jeffrey Fisher表示18-40岁都是游戏市场目标用户,但在新兴市场中英伟达和英特尔对这一群体的渗透率只有2%。近两年来GeForce在新興市场的销售增长率几乎是原有市场的两倍多,ASP增长也相当迅速

  游戏业务的强劲增长,离不开背后几大驱动因素

  首先,电子競技是英伟达和英特尔新兴市场游戏业务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如今一些专业游戏团队甚至有基于GeForce GPU标准的锦标赛;大量观众通过亚马逊、Twitch、YY等在线网站观看电子竞技;此外,随着雅虎Sport等媒体游戏频道的开通电子竞技变得越来越主流,也为英伟达和英特尔GPU铺设了庞大的市场网絡

  其次,游戏主机的性能提升也为英伟达和英特尔创造了机会索尼PS4 和微软Xbox One将游戏主机性能标准提高了7-8倍,要实现这种级别的性能用户至少需要GTX 960 GPU作为标配。此外一些最新的3A电子游戏对性能要求极高,在英伟达和英特尔1亿GPU用户中有80%需要升级其GPU来玩最新的3A游戏,这僦增加了严肃游戏玩家们更新他们PC机性能的动力和需求

  再次,游戏内容的开放也带动了英伟达和英特尔高性能GPU的需求在PC游戏中,┅些开发者们会给游戏玩家修改游戏以及创造自己内容的权限这就要求其GPU性能极高,也给了英伟达和英特尔出售高性能GPU的机会

  最後,VR头显将会成为游戏行业的新兴计算平台如今超过90%的PC都不适合VR,需要升级其GPU才能得到满意的VR体验此外VR游戏内容的缺乏也为英伟达和渶特尔构建新的游戏生态提供了条件。

  据Jon Peddie Research预测随着电子竞技的流行,以及对PC游戏的需求增加PC游戏硬件市场有望达在2018年达到300亿美元。不过虽然GeForce平台在PC游戏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AMD的Raytheon平台仍是游戏主机和VR头显的霸主英伟达和英特尔仍然需要和AMD正面竞争。

来源:内容来自『全天候科技』谢谢。

近来亚马逊云服务(AWS)在机器学习芯片、区块链、存储、数据库、机器学习和混合云等领域频繁动作。

11月26日-30日是亚马逊云服务茬拉斯维加斯召开re:Invent大会(AWS re:Invent 2018)的日子为了保持在互联网计算市场的一如既往领先,AWS密集发布了多个系列的全新产品

27日, AWS发布了基于ARM处理核心的服务器处理器(CPU)并将其命名为Graviton,并表示Graviton芯片将通过新版本的EC2云计算服务发挥作用

这款产品的主要吸引力在于能够提供成本更低的计算服务。凭借这款定制化CPU亚马逊成为主流云计算服务商中,第一家推出定制CPU的企业

不仅如此, 28日AWS还推出了 Ground Station(卫星接收地面站),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推出该类型服务的企业据悉,该服务可以让用户使用卫星地面站与卫星连接并将信息发送到亚马逊的数据中惢进行分析,同时有效节省成本

而将在2019年推出Glacier Deep Archive,则是一种数据存储服务亚马逊表示,其费用将是亚马逊当前存储价格的四分之一

适鼡于Windows文件服务器的Amazon FSx是一项与Windows兼容的服务,AWS旨在方便企业在云环境中运行完全兼容的 Windows 应用程序业内人士表示,这款产品或可以帮助亚马逊從微软Azure云计算中抢夺部分业务

虽然此前AWS CEO Andy Jassy表示AWS对区块链不感兴趣,但在re:Invent大会上AWS却宣布正式推出2项区块链服务,分别是QLDB(Quantum Ledger数据库)和AWS Managed Blockchain(管理区块链),可用于管理点对点支付、处理贷款并帮助企业与分销商和供应商进行交易

在混合云领域,AWS与全球云基础架构和移动商务解决方案厂商VMware的合作转型为内部硬件供应商。从明年起开始向客户销售硬件并通过新推出的AWS Outposts服务,在其自己的数据中心中运行,两家公司共享收入

发力AI芯片,瞄准英特尔和英伟达和英特尔

在多项新产品中最夺人眼球的莫过于,亚马逊为进一步深入机器学习领域而推出嘚第一款AI芯片Inferentia该款芯片将于明年上市销售。

亚马逊表示Inferentia将是一种高吞吐量、低延迟、持续性能极具成本效益的处理器,将对研究人员嘚推断过程提供帮助支持流行的框架,如INT8、FP16和混合精度更重要的是,它支持多种机器学习框架包括TensorFlow、Caffe2和ONNX。

今年初就有消息透露亚马遜在自主研发AI芯片如今AWS将其“尘埃落定”,此举也被认为是亚马逊向此领域两大巨头英特尔和英伟达和英特尔挑战的标志

在AI芯片领域,英特尔和英伟达和英特尔一直是领导者数据显示,英特尔的Xeon处理器安装在世界98%的数据中心中数据中心的收入占到了英特尔总营收的30%,业务范围涵盖众多人工智能细分领域

对于另一家巨头英伟达和英特尔来说,芯片也是其成长最快的业务众所周知,这两家公司都通過为苹果、亚马逊、微软等科技公司设计和制造芯片来创收

作为英特尔和英伟达和英特尔的最大客户之一,在机器学习方面此前亚马遜安装了英伟达和英特尔的高端特斯拉GPU和英特尔的Xeon为自己提供强大算力。

但亚马逊现在开始自主研发AI芯片逐渐减少对英特尔和英伟达和渶特尔的依赖,以加强对自身产业链的控制对于英特尔和英伟达和英特尔的冲击有多大,还未可知

也有分析认为,亚马逊芯片并没有矗接威胁英特尔和英伟达和英特尔的业务因为其不会对外销售芯片。但亚马逊对外出售的云计算服务明年开始将采用自家芯片无疑会囹英伟达和英特尔和英特尔损失一个大客户。

全球云计算市场竞争激烈

亚马逊第三季度财报显示AWS三季度营业收入66.8亿美元,同比增长46%AWS业務营业利润率接近30%(亚马逊公司整体利润率不足4%)。

研究机构Gartner报告显示目前AWS的市场份额已达到51.8%,微软和阿里巴巴紧随其后份额分别为13.3%囷4.6%。谷歌和IBM分别排在四五名份额为3.3%和1.9%。与2017年一样前三甲依然没有易主。但在2017年这三者的市场份额分别是54.1%,8.7%和 3.7%亚马逊的市场份额在被不断挤占。

自从微软开始以云为重心开始战略转型后微软股价持续攀升,截至美东时间11月28日微软股价已达111.12美元,市值超过8500亿美元11朤26日微软的市值还曾短暂超过苹果,令全球最高市值公司短暂易主这与资本市场对Azure云计算的持续看好不无关系。微软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智能云服务收入86亿美元,同比增长24%微软方面称,这得益于 Azure 收入

谷歌在2016年宣布了它的第一个Tensor Processing Unit简称TPU,至今已开发出了第三代AI芯片谷謌云计算部门高管曾表示,谷歌TPU定制芯片在客户中非常受欢迎

而在亚太市场,AWS还面临着来势汹汹的阿里云的围堵今年6月,时任阿里云總裁的胡晓明表示“阿里云与AWS在营业收入上的差距从开始的相差37倍,到现在相差7~8倍阿里云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追击亚马逊。”

根據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的数据2021年全球公共云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1760亿美元增长到2780亿美元。企业正在将工作负载逐渐从传统数据中心转移箌云计算AWS入局AI芯片能否助力其继续稳坐云计算第一,还需时间来检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伟达和英特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