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参选美国总统统大选,大数据究竟是赢了还是输了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奥巴马“大数据”案例:一次被大数据改变的美国大选,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发布时间:
奥巴马“大数据”案例:一次被大数据改变的美国大选,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0:02 上传
就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成功击败对手罗姆尼、再次赢得美国总统选举的当天,《时代》杂志撰写了一篇文章,描述了奥巴马总统获胜背后的秘密——数据挖掘。
以竞选工作组发言人 Ben LaBolt 的话来形容:奥巴马团队拥有“核代码”,数据是能够击败罗姆尼的最根本优势!
的确,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再次当选创造了奇迹:在他获胜前的 70 年时间里,没有一名美国总统能够在全国失业率高于 7.4% 的情况下连任成功;而他与对手罗姆尼的一系列“激战”也让整个竞选过程变得扑朔迷离!我们且不论谁在政治上更英明,但是说到如何获得更多选民支持以及如何让他们掏腰包,奥巴马团队绝对比罗姆尼团队更加聪明:奥巴马与罗姆尼均获得了近 10 亿美金筹款,而其网络筹款是罗姆尼的两倍;奥巴马在整个竞选过程中的花销不到 3 亿美金,而罗姆尼花了近 4 亿美金却仍然败选;奥巴马最终以 332 票赢得选举,高出罗姆尼近一百张投票,而在大选前一周的一项民调中显示,55% 的被调查选民都认为罗姆尼比奥巴马更具有未来视野!
这一串串的数字显然推翻了美国历史上总统选举的定律:谁筹的钱越多谁胜出可能性越大、谁花的钱越多谁就会赢。奥巴马团队能取得颠覆性的胜利,是因为他们做到了三个最根本的目标:让更多的人掏更多的钱,让更多的选民投票给奥巴马,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些都缘于他们对选民的认知达到了“微观”层面:每个选民最有可能被什么因素说服?每个选民在什么情况下最有可能掏腰包?什么样的广告投放渠道能够最高效获取目标选民?
通过这些分析,奥巴马团队制定了相应的策略,并赢得了大量草根阶层选民的支持和捐赠,一项民调显示, 80% 的美国选民认为奥巴马比罗姆尼让他们感觉更加重视自己。结果是,奥巴马团队筹得的第一个 1 亿美金中, 98% 来自于小于 250 美金的小额捐款,而罗姆尼团队在筹得相同数额捐款的情况下,这一比例仅为 31%。
让这一切“微观智能”成为可能的,是数据。正如竞选总指挥吉姆·梅西纳(Jim Messina)所说,在整个竞选活中,没有数据做支撑的假设很少存在。奥巴马团队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在美国政坛政坛上取得的胜利,告诉了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今天,我们已然进入了一个“微竞争”的时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能够深入的了解他的每一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谁就能在竞争中击败对手,获取胜利。
事实上,许多国际商业巨头早已悄悄的实践着“微竞争”:深入了解他们的每一个用户,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他们在市场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原由,与今天出现在世界各大媒体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获选同出一辙:数据挖掘。
了解用户要什么,你才能知道如何让他们打开钱包
为了筹到 10 亿美金的竞选款,奥巴马的数据挖掘团队在过去两年搜集、存储和分析了大量数据。今年春天晚些时候,他们注意到,影星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对美国西海岸 40 岁至 49 岁的女性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她们无疑是最有可能为了在好莱坞与克鲁尼和奥巴马共进晚餐而不惜自掏腰包的一个群体。克鲁尼在自家豪宅举办的筹款宴会上,为奥巴马筹集到数百万美元的竞选资金。
之后,当奥巴马团队决定在东海岸物色一位对于这个女性群体具有相同号召力的影星时,数据团队发现莎拉·杰西卡·帕克 (Sarah Jessica Parker,《欲望都市》的女主角)的粉丝们也同样喜欢竞赛、小型宴会和名人,于是,一个与奥巴马共进晚餐的“竞争”便诞生了,那就是争夺在杰西卡·帕克的纽约 West Village 豪宅美餐的机会。“克鲁尼效应”被成功的复制到了东海岸。
通过对粉丝们的信息分析,奥巴马团队成功的满足了她们与钟爱的明星共进晚餐的愿望,也成功的让她们争先的打开钱包。同样,聪明的商家通过用户的购买历史记录分析来建立模型,为他们量身预测未来的购物清单,进而设计促销活动和个性服务,让他们源源不断的为之买单。
事情发生在今年初,一名男子闯入了他家附近的 Target 店铺(Target 是一家美国零售连锁超市):“你们怎么能这样!”男人向店铺经理大吼到,“你们竟然给我 17 岁的女儿发婴儿尿片和童车的优惠券,她才 17 岁啊!”店铺经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立刻向来者道歉,表明那肯定是个误会。然而,经理并没有意识到,公司正在运行一套数据挖掘系统。
一个月后,这个愤怒的父亲打来电话道歉,因为 Target 发来的婴儿用品促销广告并不是误发,他的女儿的确怀孕了。事实上,Target 创建了一套女性购买行为在怀孕期间产生变化的模型,不仅如此,如果用户从他们的店铺中购买了婴儿用品,Target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会根据婴儿的生长周期情况定期给这些顾客推送相关产品,使这些客户形成长期的购买习惯。
了解用户的行为,你可以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
在整个的竞选中,奥巴马团队的广告费用花了不到 3 亿美金,而罗姆尼团队则花了近 4 亿美金却落败,这是因为奥巴马的数据团队对于广告购买的决策,是经过缜密的数据分析之后才制定的。一名官员表示:“我们可以通过复杂的建模来找到目标选民。例如,如果迈阿密戴德郡的 35 岁以下女性是我们的目标,那么这里有如何覆盖她们的方式。”因此,奥巴马竞选团队在一些非传统节目中购买了广告,例如 4 月 23 日的电视剧《混乱之子》、《行尸走肉》和《23 号公寓的坏女孩》。芝加哥总部称,在电视平台上,2012&&年的广告购买效率较 2008 年提升了 14%。
而在商业上,以数据分析为支撑的决策,也让商家获得了不少好处,Tesco 就是一个例子。作为全球利润第二大的零售商(仅次于沃尔玛),这家英国超级市场巨人从用户行为分析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从其会员卡的用户购买记录中,Tesco 可以了解一个用户是什么“类别”的客人,如速食者、单身、有上学孩子的家庭等等。这样的分类可以帮助 Tesco 设计个性化的服务,比如,通过邮件或信件寄给用户的促销可以变得十分个性化,店内的上架商品及促销也可以根据周围人群的喜好、消费的时段来更加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货品的流通。这样的做法为 Tesco 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仅在市场宣传一项,就能帮助 Tesco 每年节省 3.5 亿英镑的费用。
与用户进行个性化互动,赢得更多青睐
在本次竞选中,奥巴马团队的投票动员绝不是千篇一律的,对于不同的用户,他们动员的渠道及采取的互动方式都因人而异。今年 8 月,奥巴马决定在社交新闻网站 Reddit 上回答问题,当时多名总统高级助理并不清楚此事。一名官员表示:“我们为何将奥巴马放在 Reddit 上?因为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目标选民在 Reddit 上。”而在“摇摆州”的电话动员上,他们也发现,一个摇摆州志愿者打来的电话的效果要优于一个从非摇摆州(如加州)志愿者打来的电话。
此外,奥巴马团队还首次利用 Facebook 进行大规模的投票动员,这模仿了现场组织者挨家挨户敲门的方式。在竞选活动的最后几周,下载某一款应用的用户收到了多条消息,其中包含他们在“摇摆州”好友的照片。他们被告知,可以通过点击按钮,呼吁这些目标选民采取行动,例如进行投票注册、更早地投票,以及参与到投票中。奥巴马竞选团队发现,大约 1/5 收到 Facebook 请求的选民做出了响应,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请求来自他们熟悉的人。
在零售业上,巨头沃尔玛也同样的重视与它的用户进行个性化互动。去年底,沃尔玛在 Facebook 上发布了一个名叫 ShoppyCat 的应用,这个应用的功能是帮助用户解除为朋友挑选生日礼物的烦恼。当用户将 ShoppyCat 加入她 / 他的 Facebook 中时,应用程序将访问这个用户所有朋友的信息,如用户信息、行为、状态、Likes、关系圈等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挖掘,为每一个朋友的生日都推荐相应的礼物。
今天,许多企业的领导者或许都已经或多或少的看到了数据挖掘能够带来的价值;然而,在实践的应用当中,却只有极少数的企业朝向“数据掘金”工程迈开步伐。的确,数据挖掘技术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甚至有一些神秘:那些复杂的算法和代码实现,确实不像那些重视用户体验的 Apps 一样无需学习成本。而在实践过程中,90% 的数据挖掘技术和数学模型都并不神秘,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大量重复性的工作;但是,只有当这些技术和模型与每一个具体的业务实践相结合时,才能发挥它们的智慧。
因此,任何数据挖掘工作的执行,都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
首先,收集和整理数据是一个枯燥冗长的过程。奥巴马数据团队在竞选前两年就开始收集大量的信息,而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民主党所有各自独立零散的选民数据库汇总在一起。同样,当企业的数据分散在各地的服务器、各种文件、各种数据库中时,将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集中存储和格式清理是根基;其次,做到“精准”是一个与业务定制的过程,没有“一键安装式”的灵丹妙药。机器学习是数据挖掘中常用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让计算机从历史数据中“学习”其中的规律,并利用该规律对未来数据进行预测,这个过程也就是建模和预测的过程。因此,当用户数据因业务而异时,每一组数据中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数据模型,这也就是与实际业务相定制的过程。比如,奥巴马的数据团队就会对每一个群体的选民都进行建模,进而预测他们的捐款行为方式(通过网络捐款,还是会汇款)。另外,模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用户因环境、喜好或其他因素常常会导致其行为规律发生一定的变化,使得其产生的数据也随之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影响模型的精准性,因而,我们需要随时动态的去调整模型。在奥巴马竞选的案例中,我们看到,在关键的“摇摆州”俄亥俄州,数据分析团队获得了约 2.9 万人的投票倾向数据。这是一个包含 1% 选民的巨大样本,使他们可以准确了解每一类人群和每一个地区选民在任何时刻的态度。当第一次电视辩论结束后,选民的投票倾向发生改变。而数据分析团队可以立即知道什么样的选民改变了态度,什么样的选民仍坚持原来的投票选择。
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海量信息时代,当大量的数据从互联网、移动设备、等各个源头中产生,并以每年 50% 的速度增长时,它们早已悄悄为你建造了一座 21 世纪的数据金矿,等待着为你在“微竞争”中获胜而效力。你准备好用它们来击败你的罗姆尼了吗?
width:100%">
2018年3月,值得收藏的25份报告2018年2月,值得收藏的25份报告
|||||||||||大数据成功预测美国大选
发表于 16:40|
来源GigaOM|
摘要:在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出炉之前,很多专家、计算机模型和数据分析都在预测最终结果:奥巴马战胜挑战者罗姆尼获得连任的可能性比较大。这当然不是“必然的”,不过模型有时会说谎,但数据很少会,毕竟它根本不关心谁是下任总统,此次成功预言,正展示了自身在云计算领域独特的魅力。
显然,&大数据&并不真正关心谁来当选下一届美国总统。不过所有的数据都显示:政治科学家和其他人相关人士都认为奥巴马获得连任可能性比较大。本次的成功预言,展示了大数据强大的能量。
统计模型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一直关注纽约时报FiveThirtyEight的博客作者和统计学家Nate
Silver引导的热门话题(甚至可以说是争论)。,在&旋风般&地宣传他的新书的同时,他的模型预测:奥巴马有超过80%的机会赢得周二的大选(后来模型提升到90.9%)。然而,普林斯顿大学信息技术政策研究员:Silver绝对不可能保证奥巴马将赢得11月6日的大选&&仅仅说明有一个很高的可能性而已&&他的模型中涉及到的任何结果都没有考虑到党派政治的影响。
信不信由你,Silver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建立统计模型&&预测政治大选结果,虽然他不是唯一做这件事的家伙,不过他是最有名的。美国有很多院士,预测市场,业余爱好者和其他人也能做到这一点,他们所有的人使用不同的数据,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评估的特定结果的权威性。除了少数例外,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预测奥巴马能够获得胜利。以下是他们进行预测的结果,还有一些不太科学的来源,就像Twitter。&&&&&&&&&&&&&&&&&&&&&&&&&&&&&&&&&&&&&&&&&&&&&&&&&&&&&&&&&&&&&&&&&&&&&&&&&&&&&&&&&&&&&&&&&&&&&&&&
有谁继续看好奥巴马?
FiveThirtyEight: 我相信Silver的最终预测结果,。
纽约时报:Silver的同事Mike Bostock和Shan Carter,同样痴迷于数据分析,在上周五发布了他们自己模型的交互式版本。依然基于竞争力的分析,他们看到。
InTrade:世界上最流行的市场预测,(太平洋时间周一上午10:54),不过百分比一直在实时变化。
PredictWise:预测市场PredictWise(以雅虎的博客David Rotshchild为首,并没有真正像InTrade模式的投资)给了,(太平洋时间周一上午9:48)。在过去一周内,机会一直在稳步上升之中。&
Twitter的:虽然不是一个真正的预测模型,但Twitter的政治指数确实提供了一个衡量社会化媒体平台的用户如何评价候选人的方式。截至11月4日,,不过在7月刚刚推出的时候,指数差距高达9分,罗姆尼已经缩小了差距。
谁在力挺罗姆尼?
至少有六名政治科学家/经济学家: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Kenneth Bickers和Michael Berry在今年8月份公布了一份,他们认为罗姆尼有67.77%的胜利机会。
另一种&追踪成功者记录&的模式&&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Ray Fair&&(11月2日)。
PoliticIt (tied):犹他州的普罗沃的创业公司,致力于衡量政治人物的足迹和候选人民众支持率。。
更新:PoliticIt给奥巴马打了49分,而罗姆尼给了48分。他们现在预测奥巴马将会取得胜利,他们在。
& 国内大数据领域最纯粹的技术盛会
:如果任何相关性的东西和迷信都能当做一种&指示&,罗姆尼的胜利机会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在本周专业球赛过后。经常被认为&红人&的华盛顿红皮队,在大选前的最后一场主场比赛,他们竟然输了,结果表明,罗姆尼将会取得胜利!。总而言之,今年19个预言预示着罗姆尼胜利,只有12个预示着奥巴马的胜利。
【更新】最新消息:显示,奥巴马获得313张选举人票(罗姆尼获206),得票率50.34%,连任总统!Nate Silver预测对了所有50个州的选举结果,选举人票数和得票率都惊人地准确,完胜多组资深政治学专家和观察者(比如),充分展示了数据与数学模型的魔力,因此被媒体称为本次美国大选除奥巴马之外最大的赢家。
原文链接:(编译/,审校/包研)
相关阅读:
如果你想感受大数据的魅力,11月30日-12月1日,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业内将迎来国内大数据领域最纯粹的技术盛会&&HBTC 2012(Hadoop&BigData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2)。Hadoop及云计算生态系统的力量齐聚北京,欢迎热爱开源的朋友们加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新浪微博:;大会官网:
本文为CSDN编译整理,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
推荐阅读相关主题:
网友评论有(0)
CSDN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向CSDN吐槽
微信号:CSDNnews
相关热门文章无论谁赢得大选,美国驴象政治都输了
刁大明产生希拉里和特朗普的制度安排的确如迷宫般扭曲着民意的表达,而仅就本次选举发展到目前的剧情看,驴象两党政治生态中的深层次隐忧也已一览无余经过长达18个月的驴象竞逐,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终于来到了不足两个月的最后冲刺阶段。自7月下旬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以来,该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虽一度在综合民调中持续领跑,但“邮件门”阴影的挥之不去始终缠困选情,而在“9·11事件”15周年纪念活动上“病退”而引出的“阴谋论”猜测已衍生出多个惊悚版本,比如“希拉里只能再活一年”抑或是“希拉里使用了替身”。与事关过去是非的“邮件门”不同,事关未来能否有效竞选或履职的“健康门”俨然已成为希拉里竞选的“九月噩梦”。面对希拉里势头的转弱,选择静观其变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基本保持了克制。8月中旬的临阵换将、严控“大嘴”等止血措施促使了其支持率的稳健回升,选情似乎已迫近又一个死亡交叉的边缘。当然,在希拉里快速复工、回归竞选的情况下,如果特朗普在9月26日开启的三场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上再次出现极端言论的单曲循环,选情或许又将发生再一次的逆转。作为后金融危机时代首次产生新总统的选举,2016年大选早已被赋予了太多历史性标签:可能选出美国首位女性总统、可能刷新罗纳德·里根在1980年创下的首次当选总统的高龄纪录、美国选举政治跨入智能终端动员时代的“门槛之年”……但最为令人失望的一定是这样一个罕见的现实:这是一场两个历史上最不受欢迎人选之间的白宫竞争。过去数年中希拉里所享有的高满意度在2015年4月宣布参选之后戛然而止,如今只能维持在40%上下,其不满意度却飙升到了至少55%。而特朗普的不满意度更是高达70%,其满意度只有这个数字的二分之一。换言之,也许并非“这届美国人民不行”,而是选民们无可奈何地陷入了无人可选的困境之中。不可否认,产生希拉里和特朗普的制度安排的确如迷宫般扭曲着民意的表达,而仅就本次选举发展到目前的剧情看,驴象两党政治生态中的深层次隐忧也已一览无余。民主党:马赛克化与高科技化如今看来,一心要亲历并改写历史的希拉里似乎注定在权力之路上遭遇各色牵绊。8年前是年轻气盛的奥巴马,2016年民主党初选又碰上了老气横秋却一腔热忱的伯尼·桑德斯,如今的大选阶段则是“‘各种门猛于特朗普”。冷眼分析,桑德斯与希拉里之间令人意外的缠斗,应当说是民主党内部不同政治派别——至少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的乔治·麦考文式的“进步主义民主党人”与在1980年代末期得以不断得势的“新民主党人”——之间冲突的延续。两个分支之间的最大差异并不在于社会事务,而是经济财政议题。“进步主义民主党”基本上主张凯恩斯主义导向的混合经济体制,强调大政府福利,而“新民主党人”持有着较为保守的财政倾向,倡导以发展经济来为公众提供所谓的“就业福利”,符合“第三条道路”的审美。在很多时候,他们之间的区分度并不鲜明,比如约翰·肯尼迪几乎是个“居间人物”,而自称为“新民主党人”的奥巴马所推进的多个重大政策却带有浓厚的进步主义色彩。在这次民怨沸腾、反对全球化情绪高涨的选战之中,极左和中左之间的路径之争被无限放大。即便桑德斯口口声声自诩为“民主社会主义者”,但被其吸引的民主党人却多为进步主义一派,而希拉里自然继承了被认为“新民主党”旗帜的比尔·克林顿的衣钵。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以霍华德·迪安、伊丽莎白·沃伦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民主党人”的抬头,为了回应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美国面对的复杂内外挑战,民主党内部正在经历着新一轮事关重大的意识形态整合,其重要体现即希拉里在桑德斯的初选塑造下吸纳了更多的平民主义政策议程。不过,由政治人物出于选举计算而谋求的整合,无法掩盖民主党目前面临的失衡状态。正如弗朗西斯·福山最近在《外交事务》上撰文指出的那样,民主党近年来将更大热情倾注于所谓的“身份政治”,转型为代表女性、非洲裔美国人、城市年轻人、同性恋者、环境保护主义者甚至是新移民群体的马赛克化的政党,进而也就把白人男性群体的利益表达置于最边缘的境地。甚至有观点认为,2008年在奥巴马和希拉里之间展开的大选级别的民主党初选本质上就是一场强调“身份政治”的党内厮杀。这种“多元面孔”的疯狂生长的确为民主党实现了重大的选票收获。有统计显示,1976年以来非洲裔对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力挺从未跌落过八成,极值即2008年助力奥巴马历史性当选的95%;紧随其后的是拉美裔、亚裔、LGBT等群体,即便是撑起半边天的女性也贡献了55%的多数支持率。但民主党的这些面孔在本次大选中却都笑不起来了。受到全球化的冲击,由白人男性占据多数的蓝领中下层大多只能维持低水平就业;中产阶层的空前萎缩也为该群体平添着巨大的被剥夺感。民主党政府推进的一系列政策,比如奥巴马医改,虽说也同样惠及中下层的白人,但后者依旧坚信他们只是搭上了少数裔或移民的便车而已。产生如此强烈而顽固的被忽视感的部分原因,即在低端需求层次上的政策区分度原本就偏小,或者培训与再就业政策因个体差异以及联邦主义下的内耗而大打折扣。奥巴马或希拉里的民主党丢失白人男性选民盘的同时,高新科技产业的高歌猛进也正在从另一个纬度上改造着民主党的生态结构。其最抢眼的体现当属被广泛讨论的桑德斯等“反建制派”政治人物借助互联网动员的戏剧性崛起。而在与“桑德斯现象”背道而驰的方向上,科技力量所扮演的角色却走得更远。从统计数据上看,接受过大学教育的选民已日渐充当起民主党的中流砥柱,其占比从1952年的12%扩展到2004年的将近60%,而民主党阵营接受的来自信息产业的募款也逐年超越了工会组织能够提供的水平。从盖茨到扎克伯格,从微软到谷歌,所谓的“硅谷民主党人”的得势加剧了民主党在社会与族裔意义上的多元化。但当这种人力成本更低的高新科技与少数裔或新移民一道涌入了与蓝领工人一起争夺低水平就业的混战之时,民主党与蓝领群体之间的蜜月也就被彻底终结了。
为了竞选造势、凸显亲民形象而搭乘地铁的希拉里被媒体发现竟然不会使用进站轧机,于是人们不禁会想起那个颇为讽刺的说法,即“豪车自由派”。从某种意义上讲,“硅谷民主党人”的大行其道助长了这类言行不一的“豪车自由派”的兴盛。而习惯了坐在豪车里做政治盘算的希拉里们只会乐此不疲地借助大数据来锁定选民,自然无法让在车间里、工地上流汗的蓝领阶层有什么共情之处。这种距离感直接加剧了不可信任的刻板印象,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即便希拉里阵营反复宣称这位68岁的候选人身体无碍,舆论仍旧坚持着忧心忡忡的质疑。共和党:枪炮、生意、圣经都不灵失去了就业与社会福利庇护的蓝领中下层,很多只能倒向聊以慰藉的精神支柱,即共和党标榜的家庭与宗教价值观。但问题在于,这种转向仍无法平息共和党内部同样存在着的复杂纠葛。与民主党人的两个分支或多元面孔相似,1980年代以来由里根一手打造的共和党一般被认为有三张面孔,即枪炮、生意与圣经。枪炮自然指的是动不动就要舞刀弄枪的代表军工利益的军事鹰派,生意代表温和重商派,而圣经则是宗教保守派。目前看,反恐战争与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美国联邦预算的巨大压力以及国内战略界浓重的“内顾倾向”,明显打压了军事鹰派的活动空间,其代表人物约翰·麦凯恩在2008年以来大肆叫嚣美国在亚太的所谓“威胁”也正是为了尽力争取多一些话语权,而其在今年谋求连任时的捉襟见肘也证明了一个人挣扎的收效甚微。相对于军事鹰派的困境,重商派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迷惘,无论是支持自由贸易还是从国内市场和劳动力的考量出发支持移民改革,都难以在民怨爆棚的大选年找到足够的政治市场。这也可以解释杰布·布什或者约翰·卡西奇无力熬过初选的原因。比较之下,唯有宗教保守派继续发挥着共和党党内黏合剂的关键作用,甚至还在过去几年中驯服了茶党势力,弗兰肯斯坦式地组合为“茶党福音派”。但问题在于足以在价值观、家庭观念等传统议题上说服蓝领的宗教派并不能为目前最为棘手的经济与就业关切开出灵丹妙药,于是特德·克鲁兹也只好在初选的最后一刻败下阵来。三张面孔的失灵为新面孔的浮现创造了机会,这也就是特朗普倡导的所谓“本土主义”倾向。回望过去,“本土主义”作为共和党党内并不主流的势力也算由来已久,而上一次被关注还是在1940年共和党初选中关于参与二战与否的激烈争辩,其时俄亥俄州国会参议员鲍勃·塔夫脱就是持有坚定不干预倾向的“本土主义者”。而几乎在美国立国之前,来自英国的新教徒移民就自视为“真正美国人”,并将“本土主义”的矛头直指了信仰天主教的其他欧洲移民以及北美大陆的土著。在口无遮拦之间,特朗普高超地在族裔和宗教意义上操作着“本土主义”,一方面以严厉的移民限制政策回应着蓝领群体的经济关切,一方面又以强有力的反恐策略满足宗教保守派对外部世界的焦虑。特朗普为共和党招回的这张面孔,的确更为有效地吸引了在本次选举中出现摆动的蓝领阶层,但也很大程度上挑战了共和党传统主流派的心理底线。基于“本土主义”的不干预倾向令军事鹰派无法接受,彻底地排斥“他者”甚至减少与“他者”联动的极端主张也明显伤及重商派利益,而美墨边境筑墙、驱逐非法移民等一系列政策议程走到底其实是与保守主义价值观背道而驰的大政府扩权。更为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逞口舌之利”的极端做法到底会为美国乃至世界带来什么?从前副国务卿罗伯特·阿米蒂奇到前财长亨利·保尔森,再到曾是2010年加州州长共和党候选人的惠普现总裁梅格·惠特曼……盘踞在华盛顿的战略界精英与来自新英格兰地区和西海岸的商界人士携手,吹响了共和党内部最先反对特朗普的号角。而这些人也被认为可能成为所谓的“克林顿共和党人”;甚至据此有预判认为,“克林顿共和党人”会类似于1980年代的“里根民主党人”,促使希拉里·克林顿在本次大选中以类似里根时代的历史性选票优势入主白宫。从5月锁定初选以来,特朗普言行的前后不一也凸显了其在团结共和党主流和维持白人蓝领群体支持之间的艰难抉择。而至少自7月底全国代表大会以来,虽然其过激言论有所收敛,但特氏基本上放弃了整合共和党、实现“最大公约数”的努力,转而继续以“本土主义”稳固蓝领基本盘。换言之,竞选总统的特朗普虽然并非彻底无视“学习总统范儿”的建议,但还是在更多时候坚持着“让特朗普做特朗普”的本色出演。蓝领真的能撬动驴象政治?从茶党运动到占领华尔街,从特朗普到桑德斯,美国驴象政治展现出所谓“党间斗、党内斗”的奇特图景,这也是1856年民主、共和两党对决形成以来的头一遭。依照美国政治学界关于“政党重组”标准的判断,如此“碎片极化”的态势极可能意味着下一次政党重组的开端。本质上讲,政党重组意味着政党选民盘的重大变动。1960年代在《民权法案》与“伟大社会”的推动下南方的非洲裔倒向了民主党;而在1980年代里根又将新英格兰和西海岸的重商派与南方保守派团结黏合在一起。让历史照进现实的话,如今被特朗普撬动的蓝领群体是否会导致共和党的重组的确还存在诸多疑问,比如蓝领群体在政治规模意义上会否有与非洲裔同样的体量,如今按照美国社会学界的标准,劳工阶层(working class)可达到三成,这样的话无疑是个重大数字;又如也要充分考虑蓝领群体与少数裔群体、女性群体之间的交叉关系,如果去除被民主党引力吸引的群体之后,到底又有多少群体正在变动;再如还需要明确蓝领群体的变动是否只是总统层次而已,是否普遍存在于其他选举层次,即能否形成普遍趋势。更为严峻的是,在各自的重大重组,两党接纳、消化新选民盘的过程都相对顺利,至少没有出现如今共和党在“特朗普现象”影响下的致命不适。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长期作为“沉默大多数”的蓝领群体的觉醒,一面是民主党的长期忽视,另一面是共和党的投机煽动。在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极化政治和以当选为至上目标的竞选政治的双重侵蚀下,驴象两党被鼓吹为政体润滑剂的“第二宪法”角色快速褪去,选民正在因无法通过政党实现利益表达而对美国政治愈加失望。而今,下一届美国总统只能从希拉里或特朗普之间产生,但无论谁胜出,输了的都是驴象两党。他们输给了变化着的时代,更输给了迫切期待变革的民意。(作者系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18期
中国新闻周刊的其它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人参选美国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