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实现智能灌溉与河北水肥灌溉一体化?

专注农业信息化
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系统使农业灌溉、施肥更加科学更加精准
信息来源:   时间: 17:13:52 
  是基于农业大数据的新型智慧农业模式,通过大数据积累和运用,实现农业生产的数字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有几个关键的层面:前端生产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与应用。利用传感器采集土壤、气象、病虫害、农事操作等生产过程中信息,将信息传输到云平台,通过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为生产管理、质量追溯、农技服务等提供数据支撑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主要应用。目前比较常用的物联网应用系统是智能灌溉系统、智能大棚系统、农业病虫害测控预警系统。  在水肥一体化方面,传统的灌溉、施肥方法,水分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农田灌水中,我国大部分灌区的灌溉定额高出作物实际生态需水量的2-5倍,同时肥料利用率低下,不仅不能高效合理利用土地、实现作物高产,反而严重浪费资源和能源,引发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将精准灌溉和施肥相结合,将使肥料随适量的灌水进入作物根系附近,不会在深层流失,既满足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又使地下水免受肥料及化学药剂的污染,佳多农林墒情监控水肥一体系统:通过对监测点所在区域布置在土壤中的智能传感器无线传输全天候实时监测记录降水量、温度、湿度和光照。进行有效合理的降水、灌溉,进而为农业生产的抗旱减灾和提高水资源生产效率提供科学依据。解决了只能凭传统经验来判断墒情的严重和需求状况。  墒情监测土肥一体系统功能介绍:  1、 系统通过小气候信息采集土壤来精确测量土壤温湿度。通过土壤温湿度智能传感器测量地表、浅层、深层温湿度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  3、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利用佳多智能云计算分析全面、科学、真实地反映被监测区的土壤变化,可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监测点的土壤墒情状况,为减灾抗旱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4.、利用佳多智能云计算分析根据采集的土壤养分信息得到需求结果。  5、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自动远程指挥,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对而成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可减少50%的肥料用量,水量也只有沟灌的30%-40%。  6、传统的浇水和追肥方式,作物营养均衡达不到。而采用科学的水肥一体配置可以根据系统对进行科学配比使作物需水需肥随时供给,保证作物“吃得舒服,喝得痛快”!  7、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期需求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利用佳多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大幅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8、传统的沟灌、施肥费工费时,非常麻烦。而使用水肥一体滴灌系统,系统会自动分析自动处理,进行有效的滴管作业。  水肥一体化技术真正做到对作物所需水分与养分进行均匀、适量、准确地控制和供应。当前位置:&>&&>&
  □ 本报记者 方垒  山东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多年来,我省以占全国1%的水,灌溉了占全国6%的耕地,养育了占全国7%的人口,生产了占全国8%的粮食。农业是用水大户,我省作为农业大省,仍面临农业用水效率不高,节水灌溉面积比重偏低的问题。  近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的意见》,其中提出“十三五”期间,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00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增加到750万亩,农田灌溉用水总量和化肥施用量实现零增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46,鼓励实施“互联网+”工程,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控制和精量灌溉装备。  在莱芜市致远林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宜福用手机操作果园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通过点击手机APP上的“开启”按钮,微喷灌设备便开始喷水,实现自动灌溉。这便是将“智慧灌溉物联云系统”应用于水肥一体化设备的智能灌溉技术。  据了解,该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将众多种子、化肥、灌溉、种植专家的宝贵经验采用计算机软件开发形成数学模型和灌溉方案,然后通过互联网将方案自动下载到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设备,由设备自动控制进行定量灌溉和施肥。同时,通过种植结果的反馈,系统能持续对专家模型和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达到精准灌溉、科学施肥、提质增效的目标。  “用上这套设备,省水、省肥又省工,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莱芜富甲庄园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房增利告诉记者。  莱芜富甲庄园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发展大棚种植和林下经济为主,共有土地1300亩,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山地,目前已有40%的土地完成管道铺设,可实现自动化灌溉。  房增利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与之前的大水漫灌相比,用水上,现在每亩地节水60%以上;用工上,原来需要10个劳动力才能浇完的地,现在1个就够了;用肥上,只需要原来一半的量。综合算下来,每亩地一年能省4000块钱,原来一亩地一年要投入5000块钱,现在1000块钱就够了。”  山东水务发展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其光表示:“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可实现平衡施肥和集中施肥,有效减少肥料挥发和流失,抑制面源污染。还能够指导种植户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减少药物残留,有效保障农产品安全。”  莱芜市致远林果专业合作社现有土地3600亩,主要种植苹果和桃子两类果树。目前,3600亩林果已全部实行了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其中涌灌3420亩、微喷灌180亩,包括微喷灌在内的约600亩地实现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对于合作社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我这里是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技术的试点,省市两级给予极大支持。”谢宜福介绍。“在管道铺设上,自己承担20%的费用,省里出70%,市里出10%,共投资1080万元。智能灌溉的区域作为试点,目前免费给予升级。”但是,智能灌溉区由于技术需求,需将原来的管道挖出来添加各种智能化设备,谢宜福表示对这部分费用暂时还难以承担,他说:“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能浇上地就不孬了,如果上这么个自动化智能设备,投入太大了。如果没有资金支持,暂时不会考虑将整个合作社全部实现智能化灌溉。”  针对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技术的推广,省水利厅农水处副处长宫永波表示:“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由于对使用者自身素质要求比较高、一次性投入大,目前,应首先在规模种植区、种植大户和经济作物区推广。对他们而言,有了这套设备,收益相对较高,且有产出作为保障,能确保投入有所回报,调动积极性。下一步,政府也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推动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的发展。”
本文相关新闻安全检查中...
请打开浏览器的javascript,然后刷新浏览器
chndsnews.com 浏览器安全检查中...
还剩 5 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肥一体化灌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