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块欧阳询揣摩古碑翻译,让人盗去,帮助寻找一下

河北造像碑失窃案20年后侦破,嫌犯预谋炸皇陵河北造像碑失窃案20年后侦破,嫌犯预谋炸皇陵钱江晚报百家号邢台市北郊的一个小村叫南良舍,村西的千年大柏树十分耀眼。柏树下,村民们竖立了一块记事碑,记载了该地曾有一块魏晋时期的古造像碑,1995年被盗走的不幸历史。现今村里的年轻人都不知道造像碑的模样,但村中40岁以上的人对古碑印象深刻,认为古碑是村里的宝贝,说起盗碑的坏人他们都恨得咬牙切齿。转眼到了2017年春节前夕,这天,一条消息在村里传开,20多年前被偷走的宝贝古碑被公安局找回来啦,于是乡亲们开始奔走相告。一、古碑失窃日凌晨2点多钟,河北邢台县会宁乡南良舍村笼罩在夏日的夜幕中。随着几声狗叫,村西传来了汽车马达声,有位老乡被吵醒,从窗户向外看,一辆带着翻斗的吉普车熄火后停在了老柏树下,接着有七八个黑色的人影手持撬杠一类的工具在老柏树下晃动,个把小时后,吉普车在烟尘中离村远去。早晨五点多,起早的村民发现,村西柏树下由蓝砖镶嵌的古石碑不见了。这还得了,村民马上报告给村支部书记霍东全,霍书记来到现场看到地上散乱的碎砖头和汽车的车辙,感到事态严重,急忙找来村治保主任兼村文物保护员吕先贵,责成他马上到乡派出所报案。南良舍古碑被盗的消息很快经邢台市公安、文物部门上报到省公安厅和省文物局。7月21日上午,两厅局领导立即作出批示。下午,公安厅刑侦处的缉私科副科长钱兰奇和笔者(在省文物局负责安全工作)赶赴邢台县,在查看了被盗现场后召开了有市县公安部门参加的会议,强调了文物的重要性,要求当地公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搜集线索,尤其对文物犯罪猖獗的宁晋县进行重点排查,迅速破案,挽回损失。二、千年瑰宝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并在南北朝时期大行其道,崇佛重做功德一时成为社会之风气,奉佛造像碑也应运而生。所谓造像碑是在碑石上开龛,雕刻佛像为主的的石刻,并铭刻造像缘由和造像者姓名、籍贯、官职等信息,有时也线刻供养人像,流行于北魏至唐代。其题材和造型风格一般接近于同时期的石窟寺艺术,但造像形体比石窟寺造像小,雕刻一般采用高浮雕技法,十分精细。据清光绪版《邢台县志》记载,邢台县南良舍村的造像碑原在一个叫魏寺的地方,因寺院久废,古碑便随着建筑遗迹掩埋在地下。到了清代,古碑重见天日,村民将其移至村西的真武庙前。因碑首抹角呈圭形,刻有佛教造像,故又俗称为“阁顶披肩造像碑”。碑阳佛造像该碑阁顶已失,仅存石卯,碑额高27厘米,碑身高120厘米、宽78厘米,厚21.6厘米。碑阳为一以殿阁为主体的上下两层群体造像,主辅佛像计18个之多。碑两侧各有造像两尊。加上碑阴上部的佛像,碑身共有造像27个。造像有端坐、打揖、咏经、闲逸及飞天等造型。碑阴中下为碑文,由于剥蚀严重,仅有部分文字断续可辩,其中的“故太常卿扬州(使)君之玄孙□□□唯那□□□□昙和□□上胄□□隆洪并,世跨赵国,姿性冲散,玄鉴□朗,抱慧水以洗心,佩慈风以荡思。知道不类,绝理必□□□□□□立伽监之禅室,又率众一百□人造石像一躯□□□□”讲述了:立碑者是一位“昙”字辈高僧昙和,其曾祖父曾在西晋任太常卿扬州刺史,几代居住赵国。昙和大和尚性情高逸,品格非凡,洞悉百态,智慧得如水一样,可以洗涤人们的一切烦恼污垢,像佛一样慈爱众生,涤荡繁乱之思。其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虔崇佛教,建造佛寺,率一百多信徒敬造了这尊石造像。在碑正文下,有铸造石像功德名录,昙和名列第一。碑上留有“大魏兴□□年岁次辛酉二月癸卯日”字样。经查,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年号第一个字为“兴”字,而且为辛酉年的只有东魏孝静帝兴和三年,即公元541年。因此,造像碑应该是东魏时期的遗物,距今已经1400多年。该造像碑运用高浮雕和浅浮雕以及线刻的雕刻手法,技法高超、细腻,内容丰富并富于变化。造像字体雄健、质朴沉厚,为典型成熟的魏碑体。它是邢台市境内现存最古老的两尊魏碑石刻之一。其制作工艺精巧、造像逼真,是研究东魏时期佛教艺术及历史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碑阳、碑阴然而,就是这样一件重要历史文物,被胆大包天的犯罪分子公然盗窃。尽管公安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可案件侦破并无进展,古碑从此杳无音信。三、举报现积案2016年3月下旬,一封匿名举报信放到了邢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王志杰的办公桌上,内容仅有短短的几行字,说20年前的某个夏天,宁晋县的小华子在邢台东静庵附近一棵老柏树下盗窃了一块古石碑。王支队1987年毕业于河北警校,是一个从警近30年的老刑警,职业的嗅觉告诉他,举报内容将作案者名字、作案地点和被盗物品写得清清楚楚,绝非空穴来风。他即刻通知邢台县公安局贾春魁副局长对线索进行调查。东静庵原是邢台县东汪镇的一个村,由于近年邢台市区扩建,邢台县的许多乡镇划归了邢台市,东汪镇几年前就划归邢台市桥东区。按照王志杰支队长的指示,县公安局的干警们来到桥东区公安局了解20多年前东静庵是否发生过古石碑被盗事件,翻遍了公安局的卷宗均没找到任何记录,老干警们也不记得东静庵发生过古碑被盗案,访问原来的老村民,他们也把头摇的像拨郎鼓一样,没听说过。莫非是举报人记错了,干警们扩大了调查范围,又到东静庵邻村的西静庵和北静庵。调查的结果同样令人失望,这里从来就没发生过古石碑被盗案。碑阳佛造像王志杰支队长得知调查的结果后鼓励干警们不要气馁,并跟干警们一起重新分析举报信,王支队指出:信中除把人、时间、地点交代得十分清楚外,还有一个细节,石碑在棵老柏树下。调查证实东静庵、西静庵、北静庵村没有老柏树,说明东静庵不是被盗地点,被盗地点应该另有所在,为什么举报信提到东静庵,有可能东静庵离被盗地点不会太远,犯罪分子应该在盗窃古碑时路过或在东静庵停留过,故对东静庵印象深刻,举报人极有可能参与了当时的盗窃,事情过去20年,错把东静庵记成盗窃地点。听完了王支队的分析,干警们眼前一亮。王支队接着指示,以东静庵为中心在方圆20公里范围继续扩大调查,调查重点是老村民和有老柏树的地方,同时动员邢台县公安局的老干警回忆多年前发生在邢台县的所有文物案件。干警们兵分两路,一路深入县属各派出所,与派出所的公安干警一道访问乡村的老村民。另有干警在县局查阅人事档案,寻找在县局工作过的老同志。4月7日,负责查阅人事档案的干警发现有个叫马振峰的干警多年前在下面的派出所工作,现在还在县局。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贾春魁副局长叫来马振峰,得知贾副局长的意图,马振峰干警沉思了片刻说,1995年自己在会宁乡派出所时,南良舍发生过古碑被盗案,被盗地旁边有棵老柏树…消息迅速反馈到王支队长,他指示队长和县局立即前往南良舍村。南良舍村位于邢台市西北方向的北环偏西一点,几乎与邢台市连为一体,东南距东静庵14公里处。干警们在村西看到,一棵大柏树赫然矗立,树下立有两块石碑,小一点的石碑上写有“河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称:南良舍造像碑,时代:北魏。批准时间:日”。大碑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记事碑。举报信的内容得到了证实。4月8日邢台市公安局领导责成邢台县公安局立即立案,成立南良舍造像碑被盗案专案组,局长和政委直接领导,贾春魁副局长为专案组长,县刑侦中队贾建才队长负责侦办。四、寻找小华子专案组成立后,侦破工作迅即展开,召开案情分析会,研究案情。专案组分析认为,案件现场证据的搜集,寻找熟悉案情的当事人均有一定困难,但举报信提供了一个叫小华子的人名,而且是宁晋人,所以专案组决定从这一线索开始寻求突破。然而,谁又是小华子呢?4月10号,刑侦二中队贾建才队长带领专案组一行来到了宁晋县公安局。宁晋县位于省会石家庄东南60公里,交通发达,商贸活动频繁,人们头脑灵活。早在明朝时,这里的部分农民就开始倒腾古董赚钱。据说当时有些村里死了人都没有劳力抬尸,因为男人都出去倒腾古董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家改革开放,又有人把眼光盯在了文物上,倒买倒卖走私盗窃文物在该县的苏家庄镇、大陆村镇、四芝兰镇的大小杨庄、东丁、西丁等几个乡村泛滥成灾,后来河北的许多文物案件均与宁晋有关,它与保定的雄县、安新和曲阳县成为河北文物犯罪的重点县。当宁晋县公安局领导得知贾队长一行的来意后,迅速安排警员,从有文物犯罪前科的人员入手,了解叫“小华子”的人。很快几条线索汇集到公安局。这小华子还真是个名人,在宁晋文物圈里有些影响。经查,小华子,本名孙某华,1968年出生,家住苏家庄乡孙羊杯村,无正当职业,长期从事倒卖文物的勾当。找到了小华子,接下来专案组就是收集他的犯罪证据。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造像碑被盗前的照片和资料汇集到专案组,然而其犯罪的直接证据并没找到,如果仅根据一封举报信对孙某华采取强制措施,显然证据不足。如何取得铁证突破案件,依然困扰着专案组的刑警们。为此,专案组召开了案情分析会。干警们分析,小华子既然长期从事倒卖文物,他从事的犯罪活动不会只有一次。为避免打草惊蛇,专案组决定在继续收集被盗案证据的同时,对其实施秘密监控,如发现他有任何犯罪证据,即刻采取强制措施。近几十年中国的文物犯罪,一般具有集团化团伙作案、暴力化、现代化和盗、运、贩卖、走私一条龙的特点。监控不久发现,孙某华与孙某军,孙某强关系密切,而且经常出入在一起。经查,孙某军,孙某强也是文物贩子,多次参与倒买倒卖文物活动。孙某军,54岁,孙某强,47岁,他们均为苏家庄乡孙羊杯村人。专案组分析认为,三人有可能是一个文物犯罪团伙的成员,从三人的关系看,孙某军年长于孙某华和孙某强,孙某军常常对后两人指手画脚,地位明显高于他俩。三人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是石家庄、河南、柏乡、张家口的一些文物贩子。渐渐地,一个以孙某军为首,有孙某华和孙某强参加的文物犯罪团伙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孙某军和孙某强是否参与了20年前的案子还不得而知,从三人的密切关系看,他们共同参与盗窃南良舍造像碑不是没可能。专案组决定除对小华子继续监控外又加大警力对孙某军和孙某强实施监控,特别将孙某军列为重点对象。五、预谋盗唐陵监控显示,四月中旬以来,三人多次与河南等地人联系买卖文物,但均没有实际的成交。五月初,专案组发现三人频繁联系陕西和内蒙的文物商贩。难道他们又要干什么坏事吗?专案组干警的神经立刻紧张起来,经其他线索了解到,几人商定要到陕西咸阳的三原县盗掘唐代王陵。线索震惊了专案组。现在看来,孙某军等人真不是一伙小打小闹的毛贼,而是一个经常剑指全国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重要文物的江洋大盗,不打掉这个犯罪团伙,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随时都会有危险。专案组迅速制定方案,准备等他们在陕西作案时,现场抓捕,打个现行。五月上旬,孙某军、孙某华、孙某强从河北临城准备了盗墓用的自制炸药和挖掘工具,开着客货两用车来到了陕西咸阳的三原县,在当地盗墓分子的带领下,与先期赶来的内蒙同伙住到了三原县的一个小宾馆里。专案组也悄然而至,并事先通知了当地公安部门。三原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西南距咸阳30余公里。是省会西安的北大门,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名胜古迹繁多,唐开国皇帝李渊的献陵和唐敬宗李湛(809-827年)的庄陵就坐落在这里。此次,孙某军一伙选择盗掘的正是庄陵。庄陵在县城东北15公里陵前乡柴家窑村东250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原的义务保护员孙某军等住下后便开始了盗陵前的准备。然而,这次来三原他们感觉有点不大对劲,在陵前镇,他们看到所有的环卫车上均写有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标语。在柴家窑村看到竖起的庄陵文物联防办公室的大牌子。白天,他们到陵台周围转悠,常常看到巡查陵台的联防队员和巡逻的公安干警。有时还碰到村民问他们是从哪里来,吓得他们谎称自己是旅游的观众。晚上,他们潜入陵台附近观察,发现大约个把小时就有巡逻队巡视封土,交叉纵横的手电光在陵台上下左右晃动不停。看到这里他们又惊恐又失望。回到县城小宾馆,几个人合计,认为在保卫如此严密的情况下,安装炸药爆破皇陵根本不可能,别说盗陵了,在三原呆久了都保不准什么时候被逮住,几个人感觉此地不是久留之地。于是商量决定,另找时机,择日再干。他们很快退了房,做鸟散状分别回到了河北、内蒙。考虑到孙某军一伙盗掘未遂的情况,专案组并未贸然抓捕,而是继续监控。六、倒卖青铜器眨眼间,春去、夏过、秋又寒,冬季来临了。几个月以来,孙某军对上半年没能在陕西干上一票耿耿于怀,以至于自己手头吃紧,甚是沮丧,同时又时刻在踅摸着时机准备再干。12月初,孙某军在给石家庄一个叫董某伟的人打电话时得知,董某有几件青铜器想出手,他认为商机来了。第二天跑到石家庄看到了董某手上的青铜器。其实对青铜器,孙某军并没什么研究,但他还是装模作样的又是闻,又是敲,又是拿着放大镜看,折腾了一番后告诉董某东西不错,接着便跟董某商量把这些东西卖出去,赚他一笔。董某手头也紧,正愁没机会换钱,俩人一拍即合。接着孙某军找到柏乡县的一个买主,约定12月12日在石家庄成交,金额40余万元。青铜器属于国家禁止买卖的文物,《文物保护法》规定: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016年下半年,河北省公安厅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将该案列为省督案件,专案组在请示了县局领导后决定,利用他们成交的机会收网,打掉这一活动多年的文物犯罪团伙。谈好了价钱和成交时间,孙某军开始了成交前的准备,为防止黑吃黑,找来了孙某华和孙某强帮忙,而董某伟则找来了王某、王某波协助。12月12日,三波人聚到了石家庄。成交的时间到了,然而狡猾的孙某军却没来,他把孙某华和孙某强推到了台前。孙某军没在场,抓还是不抓,专案组当机立断,他不在也要收网。结果孙某华、孙某强,董某伟、王某、王某波和柏乡的买家在买卖文物过程中被当场抓获。远在它地听信的孙某军得知同伙被抓后,吓得他魂飞魄散,逃之夭夭。七、案情白天下专案组当天便把孙某华、孙某强一伙带到宁晋突审。几个人对倒卖文物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而对以前的问题保持缄默。对此,邢台市公安局派出了刑侦二大队的教导员齐小强协助专案组工作。齐教导员是个做过多年预审工作的老刑警,审讯是他的强项,拿下过许多重要案件的口供,通过政策攻心,及时突破了孙某华的心理防线,不但使他交代了到陕西盗窃庄陵的情况,而且供出了专案组期待的南良舍造像碑盗窃案。据孙某华供述:1995年夏季的一天,孙某军找到了孙某华、孙某军和本村的边某华,说在邢台县有块古碑,弄回来能卖钱。多年来,几人跟随孙某军倒卖古董,都是些小打小闹,没赚什么钱,这次听说能赚钱,眼珠子发亮,显得异常的兴奋。短暂的准备后,他们租了两辆吉普车,将一个翻斗车挂在其中一辆吉普车上,装上撬杠等工具,纠集了张某合等8人,于日零点左右,从苏家庄出发,直奔西南方向的邢台县。1点半到了东静庵,由于天黑路不熟,几个人下来问了路。2点左右到达南良舍村,一辆车停在了村外,车上的人下来步行,另一辆车慢慢开到了村西的柏树下,熄了火。在手电光的照射下,几个人用撬杠撬开造像碑两边的砌砖后七手八脚将400多公斤造像碑抬到了吉普车的后挂翻斗上,盗走了这件精美的东魏石刻。回到宁晋县苏家庄孙羊杯村时,天已大亮,孙某军打发别人先回家,自己和边某华开车到边某华承包的果园,挖了个深坑,把造像碑埋了起来。南良舍造像碑丢失后省市公安出动大量警力侦办案件。作为文物犯罪重灾区,宁晋县成为重点调查的对象,孙某军一伙根本没机会将文物倒卖出去。四百多公斤的石刻不便外运,为了自身的安全,狡猾的孙某军决定将文物长期埋藏,择机而动。转眼到了2002年,边某华的果园承包期到了,村里准备重新划分承包地,边某华能否再次承包果园成了未知数。这下急坏了边某华,他怕埋着的石刻露馅,便找到孙某军等人商量,几个人认为眼前警方追查风声已经过去,可以找个买主了。孙某军到县城的天宝东街,找到一个叫郭某温的人,请他出面帮着找买主。郭某将近50岁,擅长修复文物,在圈内有较多的人际关系。听说有生意做,他答应帮忙,没几天就告诉孙某军有人要货,但一说价钱,孙某军就不高兴了,对方只答应给几千块钱。孙某军撇开了郭某温再次联系买家。终于在广州找到一个叫熊某成的河南人,此人36岁,经常在广州的芳村、西湖路一带贩卖古董。看到孙提供的照片,作为一个行里的老手,熊知道这件石刻的价值,便答应买下,但看到孙急于出手的样子就使劲压价,以一万元的白菜价成交。至此,由孙某军亲自策划参与的盗窃倒卖南良舍造像碑的案情真相大白,孙某军是案件的主谋,邢台公安局发出了通缉令,并开始网上追逃。八、国宝归故里然而,造像碑从2002年就被倒卖出去了,时间过去了14年,文物还在吗?买主熊某成又在哪里?专案组根据孙某华提供的信息,联系河南和广东警方终于查清了熊某成的情况。熊某成,50岁,河南内乡县城关镇人,多年从事文玩古董生意,在广州有古玩店,经常来往于广州、河南、北京贩卖古董。碑阳造像今年1月4日,专案组掌握到熊正在北京做生意,便迅速赶到北京并联系当地警方,晚9点在潘家园附近的宾馆将其抓获。熊是个老江湖,突审过程中,一直避重就轻,拒不承认倒卖宁晋石刻事实。齐小强大队长制定了详细的询问计划,逐渐摧毁熊的心理防线,审讯了20个小时候后,在铁的证据面前,最终承认了2002年收买孙某军的造像碑,并转手倒卖的犯罪事实。原来熊得到孙某军的文物后,也觉着东西好,但毕竟是偷来的贼货,是个烫手的山芋,在手里放了8年后的2010年,以17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在北京古玩城的一个朋友。熊交代,他的这位朋友一直将造像碑放在店里,至今没有出手。得知文物在北京,专案组的干警们如释重负,他们顺藤摸瓜。1月11日,在北京古玩城某店铺成功起获文物。这件被盜20余年的造像碑,终于回到邢台故里。20l7年1月26日,盗窃南良舍造像碑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孙某军也被抓获归案。接着,参与密谋盗窃庄陵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印、郑某东、鲁某江等人也被缉拿归案。一个长期活动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的文物犯罪集团被彻底铲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钱江晚报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30年一贯靠谱!新闻快、资讯多、服务全!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24小时新闻热线:962000
“吴楚分源”两块古碑被盗 一块被打碎另一块被扔河中
导读:“吴楚分源”处的同春亭两块古碑被盗。这起被盗案件发生在清明节后,附近村民发现后立即向婺源和休宁两地警方报警。目前,警方已抓获3 名嫌犯,其中2 名婺源人,1 名休宁人。
本报讯&&& 5 月11 日,休宁县多位徽学爱好者登上皖赣交界的千米山巅&浙岭&,探访春秋时期吴楚两国分界的&吴楚分源&古迹。让他们震惊的是,&吴楚分源&处的同春亭两块古碑被盗。
春秋时期,浙岭是吴国和楚国的边界,立碑&吴楚分源&。至今,浙岭上还有&吴楚分源&古碑及万善庵、同春亭等众多明清文化遗迹。同春亭系清代乾隆年间的婺源人王士镜捐资所建,两块古碑是其子所立,记录古亭由来。82 岁的婺源县人詹庆德,上世纪90 年代曾主持对该古迹修复,得知古亭和碑刻被毁盗,痛心不已。
据悉,这起被盗案件发生在清明节后,附近村民发现后立即向婺源和休宁两地警方报警。目前,警方已抓获3 名嫌犯,其中2 名婺源人,1 名休宁人。3 名嫌犯偷石碑时,其中一块被打碎了,另一块被拿到江西销赃,但未能卖掉,随后被扔到河中。
2011 年6 月,浙岭的万善庵茶亭九块古碑曾被盗,后婺源和休宁两地警方介入。昨日,记者从休宁县文物部门获悉,该起案件至今未破获。
今年初,黄山市决定将徽州古道、古碑等16 类古文物列入抢救性保护范围。当地村民建议,休宁县和婺源县应突破行政区划障碍,建立联动保护机制,加大对偷盗文物的打击。
汪红兴 本报记者 吴永泉
      责任编辑:贺媛媛浙岭“同春亭”古碑被盗&&3名违法嫌疑人被擒
& 浙岭“同春亭”古碑被盗&&3名违法嫌疑人被擒
5月11日上午,一群休宁的徽学爱好者冒雨登上皖赣两省交界处海拔800多米的浙岭岭顶,前往春秋时期吴国与楚国分界处的“吴楚分源”处参观古迹,惊讶地发现在通往“吴楚分源”处的同春亭进口与出口处均一片狼藉,硕大的砖石与碎块一地,门楣上的两块古碑竟然被盗,墙体摇摇欲坠,惨不忍睹,非常令人伤心。同行者纷纷谴责这一破坏徽文化古文物的行径。这是继2011年浙岭万善庵处九块古碑被盗后,浙岭再次惨遭毒手。
浙岭是钱塘江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位于安徽休宁和江西婺源的分界处。浙岭古道始建于唐代,是古徽州徽州府经水路抵达休宁上溪口,然后通往婺源县北部的重要通道,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岭脊处有吴楚分源古碑、堆婆冢、万善庵、一线泉、同春亭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是象征历代徽州人行善积德的“方婆遗风”的发源处,古道两侧的历代百姓乐善好施,捐资修建古道,蔚然成风,如今古道大部分保存完好,但由于地处荒山野岭,近年来,不少地面文物成了不法分子虎视眈眈的地方。2011年6月,万善庵茶亭的九块古碑被盗,后婺源休宁两地警方介入后,但案子未破,不了了之。
同春亭系乾隆乙亥年婺源漳溪人王士镜捐资所建,东西走向,面积达30多平方,是以前路人遮风挡雨的地方。门楣上的两块古碑是官任山西平阳府事(正四品)的王文德所立,王文德是王士境的儿子,碑上记录着当时捐建的具体情况,字迹基本清晰。漳溪王氏五代乐善好施,为浙岭修桥建亭补路,这在《武口王氏金源山王氏族谱》中有记载。
得知消息的现年82岁原上海卢湾区教育学院教授、婺源虹关人詹庆德先生非常气愤,他一辈子情系浙岭,牵线搭桥,在汪松亮先生的捐助下,修成了浙岭公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詹庆德还主持修缮了同春亭等遗迹。当天,他就打电话给婺源县有关部门反映。后从婺源县博物馆詹祥生处获悉:这个被盗事件,发生在今年清明节后的日子,婺源岭脚村人首先发现后,迅即向婺源、休宁两地警方报了警,警方赶赴现场察看,后经多方调查取证,寻获破案线索,抓获了3名违法嫌疑人,其中2名是婺源人,1名是休宁人。目前案子正在审理中。
今天上午,詹庆德先生又特意赶赴岭脚村了解了有关实情,得知3名犯罪嫌疑人在偷盗2块石碑时,一块被偷走,另一块被打碎。偷走的一块被拿到江西乐平去销赃,老板不敢要,3人为毁灭证据,竟然将古碑敲碎后扔到河中。
乡土文化专家休宁县板桥乡村民汪用彬先生告诉笔者,前几天,他去浙岭也发现这一幕,非常惊讶。现在有些人见钱眼开,唯利是图,道德沦丧到了何种地步,数百年的文物一朝受毁,让人痛心。婺源与休宁以前同属古徽州,但现在分属两省,交界处的历史文化遗迹有很多,两省似乎都有权力管,但往往又成了两不管,年久失修,无人问津,这给违法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他呼吁徽州生态文化保护区一定要建立起区县间联动机制,加大对各种偷盗文物的打击力度,切实把徽州的古建筑,包括徽州古道的遗迹保护好。
笔者以为:近年来,随着徽文化文物的人为炒作不断升值,古徽州部分区域的偷盗文物的违法犯罪行为日益猖獗,如何有效打击防范这类行为,特别是边远地区和边界地区,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探究的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政府有关部门要发动众人智慧,拿出切实有效方法,确保文脉相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当前的位置 :
藁城:古碑还原古村历史 成村民精神图腾
作者:南开宇
【字号: |
  在石家庄藁城区刘家佐村,有两块建于明嘉靖四年的古碑,上面分别记载了当初村民出资重修玉皇庙以及建碧霞元君庙的情况。两个古石碑上的内容涉及该村来历及自古以来村况。对研究历史、文化、民俗等有极高参考价值。近500年过去,如今村民们已将它们当成本村的精神图腾,希望它们能和村子一样,在历史长河中长久传承。
  藁城古村存有两块明朝古碑
  刘家佐村位于省会藁城区北部,历史积淀深厚,文化传承悠久,当地民风淳朴、急公好义、热爱公益,村民对传统文化尤其热爱。
  刘家佐村具体何时建村无从考证,但根据周边的新城铺、西关、伏羲台等远古文化遗址看,刘家佐村处于文化中心区域。据刘家佐村当地老辈人所讲民间传说,刘家佐起初名为“傅家庄”,居住着白姓和宁姓两大家族。白家吃饭敲钟,宁家吃饭鸣钟,全村过着钟鸣鼎食的富裕生活。后来有外人破坏风水,导致刘家佐村败落,人口渐渐缩减。这些传说恰恰和村中所立近五百年的明代古碑上碑刻文字互相补充印证。通过碑文,证明了刘家佐村的悠久历史及人民的奋斗精神。
  昨日,记者来到藁城区增村镇刘家佐村。村民介绍的两块古石碑,就位于刘家佐村西北方与小果庄村交界处的空地上。据村民于新星介绍,这里曾是玉皇庙建筑群遗址。两块碑文一是时任刑部尚书张子麟题额的《重修建玉皇庙记》,碑文九百余字。二是时任刑部员外郎王纶题额的《玉女天仙碧霞元君祠》碑记,碑文共六百余字。
  在这片遗址空地前,除了小屋,只有两块石碑孤零零矗立在当中,两碑相距3米有余,坐北朝南。东侧是“玉皇庙碑”,高约2.6米,碑首青石材质,四面浮雕,正反两面为双龙捧珠图案,碑身同为青石而建,碑座为水泥材质,原碑座仍深埋地下,还未挖出。刻有楷书文字20行,详细记载了刘家佐村及玉皇庙历史以及明朝两次重修玉皇庙的过程。
  西侧“碧霞元君碑”,碑高2.15米左右,同样青石材质,碑首碑身一体,刻双龙浮雕,碑上文字记载了修建碧霞元君庙的原因及过程。根据碑文记载,两块石碑均立于明嘉靖四年仲春,距今近500年,是由当时本村村民善士刘桧出资所建。其中,碧霞元君庙和石碑均为当时新建,而重修建玉皇庙碑则是当时重修古庙玉皇庙时所立重修情况的碑文。随着数百年时光流逝,曾经的玉皇庙古建筑群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仅余两块古碑,且碑上部分石刻已模糊不清。
  请专家拓印碑文还原历史
  2016年初,村民于新星将古碑情况介绍给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赵岩峰等人了解情况后,十分重视古碑的保护,专程前往现场,对古碑文进行拓印,这才还原了碑文中的文字及历史情况。
  赵岩峰等人认为,文物古迹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也是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见证了历史,见证了文明,回答着“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曾怎样生活”这样的大问题。因此,对文物心存敬畏、高度珍视、必须保护,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同时,赵岩峰表示,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物,各地政府应该更加重视文物的宣传保护工作,社会舆论应该更多地承担起宣传和监督的作用。通过政府和媒体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文物的价值,知道这些文物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懂得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这个民族的共同财产,一旦被毁坏就再也无法复原。对于刘家佐村两块古碑,一定要加以保护,让它尽量以原风貌向后人展现古人的文明智慧及成果。
  村民研究古碑期待好好保护
  刘家佐村村民于新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古碑的保护。他请人拓下碑文后,开始从中了解村史及明朝时期刘家佐村的社会环境。
  通过碑文得知,古时候刘家佐村的玉皇庙十分宏大。明朝玉皇庙曾因战乱两次被毁坏,均由该村村民刘桧及其爷爷、父亲等人出资重修。《重修建立玉皇庙碑》石刻中记载有:“遡其源数百年于兹,以世继世,不知其几”。意思是指明朝时重修玉皇庙时,就已经无可考证该庙的初始建造年代了。文中对古时玉皇庙大小记载有:“背坎面离,地局平正,垣绕四围,延袤数百丈”,可以想象当时的庙宇规模之庞大。
  文中记载,玉皇庙修于正德八年春,不到一年就修好了,但是忧虑“岁久而名墮,世远而迹灭”,所以又出巨资,从山上运来石头,打磨,请当时刑部尚书,即藁城人张子麟篆额,山东莱州府退休推官孟鹏撰文,山东济南府德州儒学学正刘桂书丹,记载了修庙的经过和艰辛。立碑的目的,就是要后人牢记历史,继往开来,发扬光大。
  通过碑文,于新星得到几个信息:其一,证明刘家佐村历史悠久,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名村。其地处交通优越,在当时已经是山东、山西、河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其二,碑文中明确提出了藁城在当时的排头地位,是当时的双甲,是甲府中的甲邑,最早的县志记载也比这碑文晚九年。其三,参与碑文撰写的人员均是藁城所出知名的高官、文化名人,人多且全,涉及范围广,涉及地区多,这在藁城、真定府甚至全国而言,在一个村里的碑刻中都不多见。根据碑文的记载,可以完整补充县志的有关记载。其四,通过碑文准确描述了当时的泰山信仰民俗活动,泰山香会和碧霞元君信仰活动,且玉皇庙碑上完整记载了刘家佐村当时全村的村民户口信息,共计三百八十多户,这也很是少见。
  “我们村里很多人都关注两块石碑,希望有关部门加大保护力度,让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能得到更好的延续。”村民靳志钢说。
  古碑已成为村民的精神图腾
  从村里老辈人记事开始,村民就一直在对两块石碑进行保护。据老村支书靳栓灵介绍,八九十年前,这里的古庙被拆,当时庙中神像等物均被破坏,因两块碑的碑文详细记载有本村历史,所以被村民们悄悄埋入一旁河沟中,才得以保存下来。
  前些年,有外人得知两块石碑有500年历史,曾出价数万元收购,被村民断然拒绝。这些年来,为保护石碑,村民将埋进河沟的石碑挖出,把损坏的部位进行了修补,重立到原先的旧址处。为防止有人偷盗,村民自发巡逻保护。逢年过节,村民还会来此看看。可以说,全村老少都知道这两块石碑对本村的意义,村中老人都会对后辈讲解石碑的传说故事,告诉他们要坚持爱惜、保护石碑。
  其实,这两块石碑记载了村庄的文化传承。在碑文中记载的“宁灾捍患福善祸淫雨晹时若荫福生民”这十六个字,就是当初建庙的原因和目的。翻译这十六个字,解释就是:抵抗天灾人祸,倡导积德行善,祈福风调雨顺,期盼人民家庭能够健康和谐。
  数百年的历史传承,让古碑精神得以传承。抗日时期,该村就是红色堡垒村,有7户是抗日堡垒户,出了3位革命烈士,村民于好贤曾创建抗日滹沱河大队,抵抗日军侵略。
  现今,刘家佐村的村民依旧会带着家人到古碑前看看,举行诸如爱心捐款等活动,宣传正能量。靳栓灵表示,下一步村里准备在两块石碑处建立碑亭,进一步对石碑进行保护,希望今后把这里建成一个村史文化广场。“500年过去了,如今村民们将这两块石碑当成本村的精神图腾,一直加以维护,希望它们能和这个村子一样,在历史长河中长久传承下去。”靳栓灵说。
关键词:藁城,村民,精神,图腾,石碑
责任编辑:张晓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阳询观古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