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磁盘如何备份磁盘现在还有必要吗

万万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么6的备份方法!以后都不需要电脑了万万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么6的备份方法!以后都不需要电脑了道由溪暮百家号大家都知道拷贝就是备份,数码时代的来临,存储的载体从实物变成了0或1的虚拟载体,个人需要保存的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繁杂。照片、音乐、视频、电影、游戏等等,都是我们心爱之物。但是,虚拟载体不稳定因素太多了,不知道哪一天就丢失了,尤其是做设计、视频等技术人员,或者是企业、医院、资料室等等这些重要的数据,备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什么是脱机拷贝呢?简单来说,就是不通过任何的主机等设备将一块硬盘的资料全部拷贝到另一块(或多块)硬盘中。怎么样实现脱机拷贝?一张图全明白。怎么样进行脱机拷贝?首先,你需要有硬盘,硬盘座;此处以ORICO 6629双盘位为例,四部轻松搞定,剩下的只需要等待即可~在硬盘座不通电的情况下不接usb线,将原盘接入Source,目标盘接入Target。接好硬盘之后将硬盘座背部的PC/CLONE开关拨动到CLONE那边。开启硬盘座的电源会听到盒子会有“滴滴”两声提示音然后硬盘座电源指示灯常亮。在按一下硬盘座背部的start键硬盘座上面的拷贝进度灯会来回的闪烁。当拷贝完成之后拷贝进度灯会是常亮的状态。脱机拷贝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标示HDD1处为源盘,标示HDD2 处为目标盘,目标盘容量必须大于或等于源盘容量。脱机对拷/克隆的方式是源盘内容完全覆盖目标盘内容、目标盘资料将完全丢失,因此操作前请先备份目标盘数据,以免目标盘资料丢失。脱机对拷/克隆的方式是源盘内容完全覆盖目标盘内容、目标盘资料将完全丢失,因此操作前请确认源盘与目标盘的位置未放错,否则会造成源盘资料丢失。拷贝时不可连接USB或者eSATA线至电脑。拷贝速度主要是取决于您的硬盘速度,一般的SATA2代硬盘的拷贝速度在60~80M/s之间。拷贝所需时间取决于源盘硬盘容量,不取决于源盘内资料容量大小、多少。PS:此款硬盘底座支持热插拔,即插即用。硬盘座不仅支持脱机拷贝,连接电脑读取,做你的存储云~当然还有多盘位的硬盘底座。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道由溪暮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因为我们相似,所以我们相遇。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6个理由告诉你为什么要用NAS而不用移动硬盘备份资料?
我的图书馆
6个理由告诉你为什么要用NAS而不用移动硬盘备份资料?
当电脑硬盘容量满了,多数使用者第一个想法就是买一块几TB的硬盘来扩充,如果是笔电的使用者,第一个想到的是买一个外接式硬盘来备份资料,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那是当你还不知道有「NAS」这个好用的东西,才会这么想。倘若你知道NAS这个私人网络储存服务器之后,或许你会改变你的想法与思维,让档案的共用、共享可以更便利,同时也可以在行动装置上、跨平台上做存取,不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吗?对于NAS,多数使用者还是搞不太懂到底是什么玩意?甚至有些人可能因为不懂、不清楚而产生抗拒了解新事物的,想说用最简单的方式做资料备份、扩充硬盘就好,但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假设硬盘突然坏掉了,糟糕,资料没有额外的备份了,该怎么办?资料可不可以救回来?只有一颗硬盘的资料保护,你觉得充足吗?如果里面是记录你满满的回忆或是重要的文件资料,我想这绝对得不偿失。以前,笔者也是习惯购买外接式硬盘来作为资料备份,不过用久了,相信大家都有相同的问题,为什么接上去没有反应?为什么接上去要我格式化?为什么插口好像坏了?为什么一下连上、一下断线?这应该是大多数使用外接式硬盘的使用者会遇到的状况,有时候是USB传输线的问题,有时候是你硬盘快坏掉了,一旦遇到硬盘坏掉,我想很多数人应该只能发个朋友圈打卡说自己硬盘坏了,因为恢复资料很贵、修硬盘也麻烦,甚至成功机率非常的低。那对于资料的保护,是否有其他更为推荐的方式?其实是有的,随着公有云的发展,私有云也逐渐盛行,甚至有些人会透过一些淘汰的电脑翻新,安装一些软体让他变成一台超低成本的NAS。虽然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技术门槛有点高,你要先刷BIOS、重灌、安装,对于新手来说,这并不是最便利的解决方式,因为身为使用者的我们,就是要简单、快速、便利,太繁杂的手续反而会让我们回归最原始的备份方式。究竟什么是NAS,其实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就是一台小型的云端硬盘服务器,也是一台小电脑,在家里接上网络,就可以透过网络读写这台NAS服务器上的资料了,不过你可不要把NAS想象成那种服务器的样子,大多数NAS,外形都非常美观,如下图。Terra Master(铁威马)F2-NAS 2现在很多人会把资料丢到百度云、金山云、iCloud等一些云盘上,这就是把资料上传到公有云。而我们若把资料丢到NAS,就是丢到私有云,因为这台NAS是在你家,是你自己建立的一台小型服务器。不过说这么多,大家可能还是不太能理解NAS和外接式硬盘之间的差异,甚至有些人可能不太清楚NAS到底哪里好?为什么我要多花钱去买一台小电脑,我用自己的电脑不就好了?其实你买的不只是一台小电脑、服务器,你买的是一个私有云、更便利的存取、更丰富资源共享、更强大的资料备份,让你物超所值的一个小小投资。一,更便利的资料共享存取与权限管理在以前,公司的文件交换可以说是非常麻烦,部门与部门之间交换资料,就得使用移动硬盘,拷来拷去,同事A先把资料复制到电脑后,接着换你复制你要的档案,有时候甚至要请同事先把硬盘接到电脑后,再开共享磁区,让你去他电脑存取,可是有时候他下班不小心关电脑,你还没做完,变成你会无法存取资料,使用上非常的麻烦。以上的窘况你可能没有遇到过,但事实上,类似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虽然移动硬盘的读写速度不算慢,但是对于多人资料的存取并不是这么容易,得交换轮流使用,或是则一台电脑作为共享的设定,非常不便利。如果在办公室、家中,同时有好几个人要存取同一个硬盘,那么,就得排队轮流存取档案,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与不便。传统的移动硬盘,资料要存取必须要接上USB线,甚至有些USB电力不足,得额外接上AC变压器,才能让外接式硬盘转动,而且外接式硬盘如果碰撞、摔到,可能会造成资料读写出问题。因为外接式硬盘并不是固定在原地的设备,而是可以让你拿着走来走去。硬盘最怕就是碰撞,还让它存在于这么危险的环境,资料的安全非常令人担忧。但是现在,你可以透过NAS的配合,直接把硬盘插入在NAS中固定,仅需要将资料通通存在NAS中,透过网络共享磁盘,就算同是电脑关闭了(NAS待机),你也依然可以透过NAS把资料抓出来使用,而且磁盘还可以依照使用者的权限做管理与限制。一台NAS的耗电量也比一般电脑的电源功率还要低,长期待机,其实也不太需要担心电费问题,因为大概只有10多W而已,比起开机的电脑好几百W,很省电了。二,更快的处理速度,硬件设备提升说到了硬件设备,不得不提及一下外接式硬盘最令我无奈的地方,笔者买过两颗外接式硬盘,结果因为长时间的使用、USB的插拔,造成接口会有点挑线的状况,有些USB传输线接上去不一定能读取,甚至会出现是否格式化?而这样的状况,当然笔者不会轻易的点下去(但是就是有人会去点),一旦点下去资料就通通没了。这状况也发生在笔者认识的长辈,因为老人家有时候会认为插头要插紧才行,所以在接上外接式硬盘的传输线,硬盘与传输线的部分就会很用力地将它推进去接起来,久而久之,造成外接式硬盘内的插口内凹,结果送去原厂说没办法处理,过去的生活照片纪录,就通通没了,令他十分通心,虽然硬盘那边愿意给他一个新的,但是这种东西也换不会满满的回忆。外接式硬盘的使用上就怕它因为摇晃坏轨、传输线与传输口之间的相处不融洽,造成无法挽回的问题,如果将硬盘好好地像一般电脑一样,接在电脑中,不去动它,反而不会让接口造成消耗,也不会发生无法读取的问题。另外,因为早期都是USB2.0的传输线,就算现在是USB3.0,但是速度还是比不上千兆的内网传输与资料存取,速度上就落差一截,在资料传输上外接式硬盘并不适合随时存取、随时编辑,因为只要一个线动到,可能就中断连线,便利性相对较差。透过NAS,我们可以直接在网络共用磁盘区开启档案,进行编辑、存取,甚至笔者都把动画、电影存在NAS,想要看的时候就透过网络共享读取NAS里的文件,直接看影片、看电影,便利性十分足够,而且因为在同一局域网下的高速度读取,顺畅度不会受到打折。三,更安全的资料保存,RAID多重备份一般人会把认为需要备份的资料、不常用的资料备份于外接式硬盘,但是却忽略了多重备份的概念,因为我们不可能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中,因为风险过高。因为这样的想法,被忽略的多重备份概念就延伸成为,我把影片放这个硬盘、我把资料放在另外一个硬盘做备份,这样也比较安心。不过我们并不知道哪一颗硬盘会损坏?感觉就是二选一的抉择,风险还是过高,有时候放一放甚至会把硬盘搞丢,资料也等于损失一半,管理上也不是那么便利。不过,透过NAS,我们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因为两颗以上插槽的硬盘(2bay以上)可以做Raid备份,我们可以先不用管Raid有哪些种类,但是最简单说明就是把所两颗以上的硬盘串接起来,资料储存空间你可以共用,你不需要分影片在甲硬盘、资料在乙硬盘,通通丢进NAS就并做Raid就可以了。因为有些Raid允许坏掉其中一颗硬盘,不论是哪一颗硬盘坏掉,所有资料都还会存在着,只要买一颗新硬盘补回去,让NAS系统替你的硬盘补回那个空缺,就可以解决了呢!外接式硬盘的资料储存空间是分散的,透过NAS的SHR技术、Raid技术等等,可以帮你的硬盘做更大的空间应用,不再只是1TB、2TB外接式硬盘的使用,而是把空间全部串起来,不再因为A硬盘剩下10GB、B硬盘剩下20GB,然后手边有一个25GB的档案,无法存取造成还要多额外购买外接式硬盘的问题,透过NAS可以把零散的空间组合起来,让你买的硬盘空间是可以连续的,不因为外在因素而造成空间的浪费。笔者使用的是Terra Master(铁威马)F4-NAS,这台可接四颗硬盘,笔者将其中两颗4TB硬盘互相做Raid1备份,剩下一颗2TB硬盘采用不做备份的放生机制,把它当成NAS中的下载专属硬盘,不影响到主要资料备份,简单说就是把剩下2TB这颗硬盘做长时间的下载读写,就算坏掉了,也不影响到我另外两颗4TB资料,假设4TB硬盘其中一颗坏掉了,我只要再买一颗4TB硬盘补回去,做资料重建,也可以把4TB那两颗硬盘储存的资料完整救回来。硬盘的配比使用,可以很轻松地透过管理介面操作与设定。四,更人性化的TOS操作系统传统的外接式硬盘,单单只是档案储存而已,并无法做正确的资料归类、或是硬盘更多的利用,不过NAS改变了硬盘只是储存硬盘的作用,以Terra Master为例,开发了专属于NAS使用的管理介面「TOS」,让NAS变得更好用、让硬盘不再单单只是硬盘,透过TOS的管理,可以更轻触地看到硬盘的状况、系统可以做更多的设定,包含前面提到的权限设定,依据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存取权限、不同的共用资料夹。五,更轻易的跨平台存取:电脑,手机,平板,电视关于平台的存取,我想手机要存取外接式硬盘都有一定的难度了,就连U盘也是一个问题,虽然可以透过其他方式存取,但你不觉得出门在外,手机可能要读一个移动硬盘的档案或是一个U盘的档案,还要带移动硬盘或是U盘出来,显得非常笨重不顺手,不符合人实用性。但是现在透过NAS,就可以连回家里存取家中的NAS内的共用资料夹。那你可能想说,我又不会设定IP什么的,这么困难,我怎么可能连线的出来?其实Terra Master有一个Tcloud ID,让你人在外面也可以很轻易的读写家中NAS的资料。如果你想要拥有一个私有云,不放心公有云,就可以启用Tcloud私有云端。那电视呢?家里电视若可以连接网络,就可以做不一样的影音娱乐了,以TOS为例,如果电视或是手机可以安装的应用程序,可以安装一个ES文件浏览器,就可以存取电脑内建立的电影库。如果电视只可以联网或者是小米盒子也可以改透过DLNA的方式与NAS直接串连读取档案,在电视上直接拨放NAS中的影音,这是外接式硬盘很难做到的地方。说到这里,NAS已经脱胎换骨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服务器、网络共享硬盘,而是一个跨出存储以外的便利设备。透过NAS,可以让资料整理更自动化,并随心所欲地开启、关闭你的私有云端,不用受限于免费空间的规定。六,更出众的应用:下载机,影音娱乐,照片,架站都搞定我想,这应该是外接硬盘完全不可能会具备的部分,因为外接式硬盘仅是一颗硬盘,可以透过USB存取的硬盘,变化性当然不会像NAS这样一台小型的服务器这么的广泛。但是,这也是NAS的一个优势,把储存变得更有趣了。让储存资料不再只是资料的传输,好好利用硬盘内空闲的部分做其他事。以一般大众最常使用的部分,我想就是「下载」了。平常下载BT/PT、下载高清站上面的电影、音乐等等,都是要电脑挂载,然后不能关机的去睡觉,而且电脑又是重要的资料处理中心,长时间的读写,若没有好好做好磁盘重组,会让硬盘内的资料散乱、使得硬盘的消耗更快,如果电脑硬盘挂掉了,我想这个不仅要重装系统,连资料通通都没有,实在是得不偿失。而NAS的出现改善了这一部分,因为有些NAS也具备下载功能。以Terra Master(铁威马)来说,下载是一个非常方便的功能,本身可以下载BT、下载PT、离线迅雷,让你下载变得更轻松。有下载过BT和PT的朋友,应该知道BT下载是长时间的硬盘读取,会加速消耗硬盘的使用寿命,我们何尝不把这些东西交付给NAS做呢,交给NAS后,电脑每晚可以安全的关机休息、NAS的运作之电力也比电脑省电许多,若怕硬盘影响,可使用NAS专用红盘,这是针对NAS 7*24工作专门制作的硬盘,使用寿命和稳定性大大提升,还可以像笔者一样把下载专用的资料夹开在A硬盘(不做Raid),,重要资料储存于B硬盘(还做Raid1),把资料和下载分开,不受影响,做到了NAS不仅可以安全的储存资料,也可以安全的下载,互不影响。除了下载之外,NAS还可以架设服务器,架设论坛,当DNS服务器等功能,之前就有朋友把NAS当作网站服务器来使用,自己的服务器自己管,另外也可以做更多的商务利用、跨NAS机器备份等等,有些NAS还内置虚拟机,让NAS不再只是一台NAS,而是一台多功能的服务器,更多的应用可以参考官方介绍。NAS与外接式硬盘比较结论:透过以上的一些比较,相信大家对于NAS的了解可能更多一点,得知NAS不仅仅是储存功能,还可以看电影、下载影片、听音乐、手机抓档案还有一个很便利的管理介面,那我想你可以准备败家一台NAS了。外接式硬盘有它的便利性,但是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它的活跃程度已经逐渐降低,以前交报告、交作业大家都喜欢带着移动硬盘或U盘,但现在大家都习惯通过网络上把档案抓下来,公有云、私有云的运用已经围绕在我们周围了,是时候该让外接式硬盘退休了。想要拥有便利性、快速、安全的档案存取与备份,NAS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除了家庭使用之外,其实NAS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帮助更大,因为NAS本身就是工业用机器,就是针对中小企业而设计,只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迅猛,NAS才开始逐渐面向家庭用户。对于NAS入门者可以从2盘位开始玩起,如果没太多预算可以从1盘位开始,当然个人觉得2盘才是最方便的,如果想要安全的资料备份和下载,那么4盘位会是一个新选择,两颗硬盘组Raid1备份,剩下两颗硬盘可以不备份,一颗做下载存取用,一颗做一般常用资料存取用,有效的利用NAS中的硬盘,让你更有效率的作业与娱乐,NAS不仅仅只是储存装置,而是储存、工作、娱乐及于一体的私有云中心!
馆藏&21747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您需要通过验证再能继续浏览 3秒后开始验证
丨 粤ICP备号-10 丨 新三板上市公司威锋科技(83655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Powered by Discuz!
(C) Joyslink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保留所有权利单碟1TB硬盘的性能自诞生以来,带给网友一个又一个惊喜,无论是作为主盘,还是作为高清硬盘,单碟1TB硬盘比老款硬盘的性能有明显提升。特别是近期硬盘大打价格战,心仪已久的网友出手购买。
换盘不再愁 装系统、备份数据全攻略
单碟1TB硬盘的持续读写速度在140-160MB/秒,最大读写速度超过200MB/秒,秒杀老款硬盘绰绰有余。不少网友一度担心新单碟1TB硬盘的速度太快,老主板发挥不出来。武汉网友用6年前的945GC主板将单碟1TB硬盘的性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P4 506+945GC平台测试的单碟1TB硬盘成绩(点击可放大)
不过网友们在实际应用中迎来新难题。我们购买新硬盘回去后,发现单单是转移数据就消耗了大量时间,而且部分数据在转移过程中,还遭遇文件保护或者提示文件是否需要复制等等,尤其是1TB以上的数据转移时间能消耗大半天。
有什么办法能够一劳永逸,全盘接收老硬盘的数据呢?这正是本次话题的重点内容。
蓝屏崩溃?一招搞定硬盘模式设定
网友购买新电脑,将原来老硬盘的数据对拷,全盘接收原有硬盘的数据,包括操作系统一起移植到新硬盘。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硬盘工作模式。如果切换不当容易发生蓝屏或者多次重启后系统崩溃。
硬盘工作模式起冲突导致蓝屏
老平台时代尚无硬盘工作模式一说,比如早期的945平台没有AHCI/IDE/RAID模式。或者装机商图省事,将老平台的硬盘工作模式选择为IDE兼容模式。目前的单碟1TB硬盘的速度快,AHCI可以较好的发挥其性能,并且主板厂商将AHCI作为默认硬盘工作模式。
硬盘工作模式起冲突还会造成频繁重启电脑
如果原有硬盘的操作系统工作在IDE模式,而新电脑的主板设置为AHCI模式,容易出现蓝屏或者多次重启后系统崩溃。这个问题不难解决,我们将新电脑的主板设置调整为IDE模式,进入操作系统,修改注册表让操作系统和AHCI匹配:
“运行”中输入“regedit”界面
第一步:在点击开机菜单后,选择菜单中的“运行”。在运行的输入框内键入“regedit”,回车即可打开注册表编辑器。
注册表编辑器的AHCI修改界面
第二步:打开注册表编辑器之后,进入“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 Services--Msahci”键值。在右边窗口中双击名称为“Start”的项目,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将默认的参数由3更改为0。点击“确定”并且保存之后,重新启动电脑。
电脑BIOS的硬盘工作模式选择界面
第三步:重启电脑之后,进入BIOS,在“Integrated Peripherals”页面中,将“SATA IDE/RAID/AHCI Mode”更改为“AHCI”(不同BIOS选项名称会有细微差别)。
小知识:AHCI是串行ATA高级主控接口的英文缩写,它是Intel所主导的一项技术,它允许存储驱动程序启用高级SATA功能,如本机命令队列(NCQ)和热插拔。开启AHCI之后可以发挥SATA硬盘的潜在的性能,理论上大约可增加30%的硬盘读写速度。
Win7备份还原强大 仍功亏一篑
Win7自带备份还原系统,是众多OEM电脑厂家的首选备份还原工具,它可以自动/手动设置时间还原点,操纵简单,只需要按F8键即可还原。
我们在控制面板打开“恢复”界面的“打开系统还原”选项
操作系统询问是否需要备份文件
我们需要将系统备份到具体的硬盘分区(注:特定的隐藏分区)
Win7备份/还原系统的备份过程
Win7的高级恢复备份方法(使用系统映像)
Win7备份还原功能不可谓不强大。但是它并不适合家用,原因如下。
1、需要专门开辟隐藏分区,设置复杂
2、仅限于同一块硬盘备份还原
3、无法备份除了C盘之外的其他分区。
正是考虑到这些不利因素,不少企业/单位以及资深玩家采用Ghost“镜像备份/还原”工具为主,Ghost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功能:硬盘对拷功能。
系统安装必备 优盘启动制作工具
Ghost软件问世已经有很长时间,大家对此也并不陌生。但是会用Ghost的人却不是很多,大多数用户仍然是用Winows7安装光盘/优盘来安装系统。Ghost软件的操作并不复杂,实际操作步骤寥寥几步。
●Ghost备份还原/对拷的原理
简单说,Ghost就是将硬盘分区表信息和硬盘数据打包备份,在恢复的时候先恢复硬盘分区表信息然后再恢复硬盘数据,已达到和备份前一样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Ghost能恢复操作系统,而不能通过简单的硬盘对拷来重新作系统。
其对拷功能更是深得广大网站/企业/网站用户的喜爱,它可以全盘全区,并且连带操作系统一起完整拷贝到指定硬盘。其工作原理相当于将硬盘的分区表信息以及硬盘数据通过专用通道完全复制到指定硬盘。
●Ghost备份的准备工作
我们需要下载好内置Ghost软件的工具,目前主要两种工具含有Ghost软件:“大白菜”和“老毛桃”,这两个工具均带有优盘启动制作功能,笔者建议采用4GB以上优盘;此外Ghost版本的Win7安装光盘/优盘均集成Ghost工具。
相关软件下载:1、大白菜U盘启动盘制作工具 2、老毛桃优盘启动制造工具
大白菜安装优盘启动盘制作工具的界面
大白菜安装优盘启动盘制作完毕
大白菜U盘启动工具制作只需要轻轻一按“一键制作USB启动盘”选项,即可完成优盘启动盘制造。这款优盘启动盘制造工具内嵌Windows PE系统,集成DOS工具箱、分区等多种工具,功能全面。
大白菜U盘启动工具的操作主界面
我们将优盘作为第一启动项,进入大白菜优盘工具的主界面,点击运行“一键还原系统”选项。
大白菜U盘启动工具的Ghost版本选择
随后我们进入Ghost版本选择界面,选择第5项“Ghost 11.5”,进入Ghost操作主界面。
详解Ghost安装Win7步骤
用户使用Ghost软件安装Win7,首先需要下载Win7镜像文件,容量不足4GB,可以放在“大白菜”或者“老毛桃”启动优盘的副盘,用户也可以放在硬盘上。
步骤一:打开“From Image”选项
(1) 首选打开Ghost工具,进入界面后,选择“Local”→“Partition”→“From Image”。
步骤二:选择Win7镜像文件
(2)用户从Look in寻找Win7镜像文件。笔者安装在优盘,将优盘的根目录打开,可以看到“WINDOWS7.GHO”,双击“WINDOWS7.GHO”或者单击“Open”,进入下一安装步骤。
步骤三:Win7镜像文件说明
(3)我们需要选择Win7系统镜像的源数据来源,即安装优盘的GHO文件,Win7系统镜像的数据源封包格式为NTFS,占据约10GB空间,我们需要点击“OK”确认。
步骤四:选择目标数据硬盘
(4)接着我们需要选择目标数据硬盘,即升级的新硬盘(Drive1,Size容量为953869MB),并点击“OK”确认。
步骤五:选择Win7系统镜像的指定分区
(5)我们需要指定目标数据硬盘的系统安装分区,Primary即主分区(Part1),它是安装操作系统的地方所在。我们选择好Win7系统镜像的指定分区后,点击“OK”。
步骤六:还原Win7系统镜像的选择窗口
(6)我们看到Ghost进入还原Win7系统镜像的页面,它会弹出窗口提示将覆盖目标硬盘的指定分区,点击“YES”即可开始还原Win7系统镜像。
步骤七:Win7系统镜像还原完成
(7)Ghost会有大概6-7分钟的还原数据覆盖过程,当Win7系统镜像全部覆盖指定分区,系统提示“继续操作”或者“重启电脑”。此时已经完成,重启电脑后即可进入大家熟悉的Win7操作系统。
100%完美保留数据 Ghost硬盘对拷
●Ghost硬盘对拷
优点:全盘完全100%对拷,包括原有操作系统也可使用。新硬盘对拷结束后,可直接插上电脑使用。消耗时间最短。
困难:对于第一次操作Ghost对拷的新人来说,需要严格对照图片步骤教程。一旦操作失误,可能导致原有母盘数据不可逆转丢失。
步骤一:打开“To Disk”对拷选项
(1) 首选打开Ghost工具,进入界面后,选择“Local”→“Disk”→“To Disk”。
步骤二:选择源数据硬盘
(2)我们需要选择源数据硬盘,即原配320GB硬盘(Drive3,Size容量305245MB),并点击“OK”确认,原配320GB硬盘的字体变成灰色,表示成功作为源数据硬盘。
步骤二:选择目标数据硬盘
(3)接着我们需要选择目标数据硬盘,即升级的新硬盘(Drive1,Size容量为953869MB)。
步骤四:确认目标数据硬盘的分区以及存储空间
(4)随后我们可看到目标数据硬盘的分区容量校准界面,主要是为新升级硬盘的分区存储空间大小。Ghost工具会自动分成和原配硬盘一样多的分区,同时还会自动分配存储空间。当然用户也可以调整存储空间,实际黄色和蓝色方框内存的数字不可调节,只有红色方框内的白色字体,可以调整大小。
步骤五:对拷页面的选择窗口
(5)我们看到Ghost进入对拷页面后,弹出窗口提示将覆盖目标数据硬盘,点击“YES”即可开始对拷数据。
步骤六:对拷数据过程
(6)随后Ghost会有大概10分钟左右的自检过程,检查硬盘完毕,进入真正的对拷数据过程,我们对拷200多GB的数据,需要至少3小时12分钟(具体消耗时间和CPU/硬盘速度有关)。
对拷结束后,用户的新硬盘具有原配硬盘的全部数据,并且接上电脑就可以使用,进入我们熟悉的操作系统,桌面工具和文档资料一个都没有落下。
小结:Ghost工具进行对拷,过程看似繁琐,实际上操作比较简单。它可以将原配硬盘的所有数据,包括操作系统原封不动拷贝到指定硬盘,保证用户的数据完整。
Ghost全盘镜像备份/还原(上)
Ghost软件能成为众多机房网管最爱的原因之一,主要是它可以备份/还原,高效省时。笔者的240多GB原盘数据,不到2小时完成Ghost镜像备份。通过实验我们还能发现,Ghost“镜像备份/还原”同样具有全盘复制功能。
步骤一:打开“To Image”选项
(1) 首选打开Ghost工具,进入界面后,选择“Local”→“Disk”→“To Image”。
步骤二:选择源数据硬盘
(2)我们需要选择源数据硬盘,即原配320GB硬盘(Drive2,Size容量305245MB),并点击“OK”确认。
步骤三:选择源数据硬盘的所有分区(全盘镜像备份)
(3)我们需要选择源数据硬盘的所有分区,即Part1-4一共4个分区,选中后分区选项呈蓝色,点击“OK”确认。
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分区或者多个分区,进行镜像备份。我们所说的操作系统镜像备份,实际它是Part1,Primary主分区的操作系统镜像文件。
步骤四:用户为备份镜像文件命名
(4)我们需要为备份镜像文件命名,笔者为了容易区分,起名为“ST 320GB 0417”,文件名后缀为.GHO,完成后并点击“Save”确认。
步骤五:用户选择镜像备份的速度
(5)我们遇到三个选项,1、取消镜像备份;2、选择镜像备份的两种速度模式。点击“NO”选项即取消一切操作,“Fast”选项为默认速度,“High”选项为高速压缩镜像。用户选择默认“Fast”选项即可。
步骤六:用户完成镜像备份
(6)接下来是我们的等待时间,笔者的240多GB硬盘数据,消耗1小时41分的时间。我们看到Ghost软件完成镜像备份后会有提示。
小结:Ghost镜像备份功能非常实用,它可以全盘或者用户选择任何分区以镜像文件的形式进行备份,安全性能好,一般用户难以直接查看,并且备份速度快。
我们学会了镜像备份,那么怎么恢复还原呢?我们在前面讲到Ghost还原Win7镜像文件,原理相同,但是操作略有不同。
Ghost全盘镜像备份/还原(下)
我们使用Ghost软件制作完备份的镜像文件,容量达到190GB,可以将其放置在移动硬盘。接下来笔者将详细解说Ghost还原镜像的步骤,操作相对比较简单:
步骤一:打开“From Image”选项
(1) 首选打开Ghost工具,进入界面后,选择“Local”→“Partition”→“From Image”。
步骤二:选择之前做全盘备份镜像文件
(2)Look in寻找之前做全盘备份镜像文件,笔者安装在一个移动硬盘里面,将移动硬盘的根目录打开,可以看到“ST 320GB 0417.GHO”,双击“ST 320GB 0417.GHO”或者单击“Open”,进入下一安装步骤。
步骤三:选择源数据硬盘上需要还原的分区
(3)用户需要选择源数据硬盘上需要还原的分区,我们之前的全盘备份镜像文件里一共有4个分区,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一个分区进行还原,但是每次只能一个。这个意味用户如果全盘还原,需要为4个分区,重复4次这样的操作。
步骤四:选择目标数据硬盘
(4)接着我们需要选择目标数据硬盘,即升级的新硬盘(Drive1,Size容量为953869MB),并点击“OK”确认。
步骤五:选择相应备份镜像文件还原覆盖的指定分区
(5)指定目标数据硬盘的系统安装分区,Primary即主分区(Part1),它是安装操作系统的地方所在。Logical即扩展分区(Part2-4),它是非系统盘分区所在。我们选择好的镜像还原分区。笔者此时已将前面三个分区还原覆盖,仅剩第四个分区。
步骤六:还原备份镜像的选择窗口
(6)我们看到Ghost进入还原备份镜像的页面,Ghost它会弹出窗口提示将覆盖目标硬盘的指定分区,点击“YES”即可开始还原Win7镜像。Ghost会有一定时间的还原数据过程,当Win7镜像全部覆盖指定分区,系统提示“继续操作”或者“重启电脑”。
注:笔者还原4个分区,C区系统盘约23GB存储空间耗时约10分钟,D区工具盘约27GB存储空间耗时11分钟,其余两个占用存储空间较大的E、F分区耗时约40-50分钟。笔者大致计算,每10GB备份镜像文件需要耗时5-6分钟进行还原。
全文总结:
目前效率最高的对拷、备份/还原仍是Ghost软件,它要求用户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如果用户第一次操作,只要按照图文教程的步骤,基本都能顺利完成相应操作。
无论是微软还是第三方的备份/还原软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大的缺点当数难以全盘对拷。
Ghost软件最为实用的恰恰是它的全盘对拷功能,可以完整无缝转移数据。其强大的备份/还原镜像功能,可以将用户的全盘数据备份到一个镜像文件,用户可根据需要全面或者单个还原具体的分区数据。
原文地址:http://memory.zol.com.cn/288/2884898_all.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磁盘备份 的文章

 

随机推荐